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民國昆曲達人素材_第1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民國昆曲達人素材_第2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民國昆曲達人素材_第3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民國昆曲達人素材_第4頁
高中歷史之歷史百科民國昆曲達人素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6民國昆曲達人說起民國高校校內(nèi),人們往往關(guān)注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慷慨激揚的抗日救國運動,抑或亡國危機中的悲愴憤切等這些與家國情懷、熱血青春有關(guān)的大事務(wù)、大場面。而游離、沉潛于"大事務(wù)"之下的,另有一脈脈安靜而恬然流淌的溪流,潤澤著歷史的干枯與焦灼。這其中,就有蔡元培、吳梅、蔣復璁、俞平伯、張充和、陶光、張宗和、汪曾祺等參與、各種社團相繼興替的昆曲傳習活動。曲聲笛韻,悠揚在民國校內(nèi),成就了歷史的另一種聲音。"唱昆曲……關(guān)鍵就在一個'樂'字,'樂'才能唱幾十年。人不能沒有消遣,亦即感情方面要有寄予。我每當傷風感冒時唱一唱昆曲,出一身汗,病就好了。"這位把唱昆曲當特效感冒藥的奇人,是聞名圖書館學家、文博學家蔣復璁。他與昆曲的不解緣分,肇始于1917年入讀北大之后。說起來,他真是趕上了學唱昆曲的最好時期。那時,北大校內(nèi)幾乎日日笛韻悠揚,曲聲宛轉(zhuǎn),可謂業(yè)余昆曲傳習的第一重鎮(zhèn)??纯串敃r的陣容,有聲稱"寧捧昆,不捧坤(女伶)"的昆曲愛好者蔡元培,有一代曲學大家吳梅執(zhí)教北大,講授包括昆曲在內(nèi)的中國戲曲史等課程,并與昆曲名家趙子敬、陳萬里聯(lián)袂教唱昆曲組學員,學員中,有"韓黨北大六君子",即后來被譽為"昆曲大王"韓世昌的六位鐵桿粉絲,有注意自得其樂的,以俞平伯、任中敏及蔣復璁本人為代表。而蔡元培身為北大校長,還極力扶持昆曲社團——"北京高校音樂探討會昆曲組"運作其事。昆曲并非只在北大傳習,清華等高校也是如此。"把昆曲帶向世界"的張充和雖然是在北大上的學,但她卻參與了清華的谷音社。谷音社的主持者是清華高校教授俞平伯,俞平伯是曲學大家吳梅在北大時的昆曲弟子之一。到了抗戰(zhàn)時期,西南聯(lián)大、云南高校和中法高校還聯(lián)合組建了昆明三高校昆曲探討會。昆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中的珍品,其在高校的發(fā)展源遠流長。隨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把昆曲列為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北大也于2009年啟動了昆曲傳承安排,并成立了昆曲傳承與探討中心。1曲學大家吳梅北大授課1917年1月就任北京高校校長的蔡元培,提倡并力行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以文科而言,不僅僅是吸納了陳獨秀、胡適、魯迅、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這些早已在歷史前臺被過度曝光的或新潮或保守的人物,而且為貫徹其美育教化的理念,把宋詞、昆曲引入了北大課堂。于是,此前被大眾忽視的人物——曲學大家吳梅,站到了北大的講臺上。據(jù)聞,此前蔡元培并不相識吳梅,一次在舊書肆,心有所思的蔡元培見到一本叫《顧曲塵談》的談?wù)摾デ畷?,閱覽之下,大為贊許,遂將作者吳梅禮聘至北大任詞曲教授。聽來頗為傳奇,聊備一說。在報紙的冷嘲熱諷與學生的爭論譏笑中,吳梅走上講堂。他不僅口說指畫,而且"運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公然攜笛到課堂上說明曲律,說明今傳的十七宮調(diào)分隸于笛色的七調(diào)之中"。當爭議被教學效果安靜之后,昆曲在北大站穩(wěn)了腳跟。此外,在蔡元培支持下,貫徹美育教化的音樂探討會宣告成立。會內(nèi)設(shè)昆曲、琵琶、古琴、絲竹、小提琴和鋼琴等六組。由校方撥經(jīng)費,聘名師,指導學生。昆曲組導師由詞曲教授吳梅兼任。在吳梅指導下,學員進步很大。至1918年4月,因人數(shù)過多、科目繁多,吳梅應(yīng)接無暇,特請陳萬里分任副凈、小丑的教授。其后,又聘請時任袁克文曲師的昆曲名家趙子敬來校教曲,由此形成三導師體制。1917年考入北大預科的蔣復璁,當年即參與了音樂探討會。晚年的他在回憶錄中說:"我當時加入了昆曲組,和趙子敬學昆曲之后,我就不再唱皮黃,覺得它不是文學,沒有味道。我也跟吳梅先生學過,他唱得很好,曾戴著胡子唱旦。"他又提到:"趙子敬和吳梅因為對《游園》里一個字的讀音有不同看法,吳梅心存芥蒂,就很少來了,由趙子敬始終教我們下去。到現(xiàn)在為止,我還沒看到這樣的昆曲全才。"這個一字之爭讓吳梅、趙二人共同的昆曲弟子、名伶韓世昌無所適從。據(jù)韓世昌后來追憶,他的演出吸引北大一眾師生前來捧場,尤以顧君義、王小隱等北大六位學子為最。他說:"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就喜愛看我的戲。他最愛看《思凡》……常忙里偷閑到天樂園來聽戲,聽時必坐樓上包廂,臺下常有顧君義他們在聽戲。所以有人對蔡說:'樓下掌聲,皆高足所為。'蔡元培先生回答說:'寧捧昆,勿捧坤'。蔡先生對昆曲是很喜愛的。"顧君義還力請老師吳梅觀看了韓世昌的演出,吳梅對韓也頗為賞識。不久,韓世昌拜吳梅為師。后來經(jīng)吳梅介紹,韓又從趙子敬學曲。于是出現(xiàn)"一字"窘境。韓世昌回憶道,兩位老師對《牡丹亭·游園》中一句"迤逗的彩云偏"之"迤"有不同讀法。趙子敬教他唱"拖逗",吳梅叫他唱"移逗"。"我沒有法子,只好在趙先生面前唱'拖逗',在吳先生面前唱'移逗'。"從北大畢業(yè)后,已然愛上這門藝術(shù)的蔣復璁一生與昆曲結(jié)下不解緣分。晚年的他謙遜地說:"我從民國六年唱到今日,將近七十年,說我曲子唱的如何好倒不見得,大體只是曉得而已。"對于昆曲如此之愛,以至他竟想出這樣"三觀不正"的譬喻:"唱戲和抽鴉片一樣,不必告知他什么地方有,同好之人自然會聚集在一起。我從北京到南京,從南京到重慶、昆明、成都,甚至到外國,都有昆曲可以唱。"2俞平伯主持清華谷音社"工字荷廳記舊蹤,笙簫一霎谷音空。"比學長蔣復璁晚入北大十幾屆的才女張充和,已經(jīng)錯過了北大昆曲傳習的黃金時代,不過,她遇到了另一個好時間,在北平郊外的清華園,以清華師生及家屬為主組成的谷音社,向她放開了大門。上文所引用的兩句詩便是她后來對在清華工字廳學曲往事的追憶。谷音社的主持者,是吳梅在北大時的昆曲弟子之一、以紅學探討享譽中外的清華高校教授俞平伯。俞平伯于1915年考入北大,吳梅到北大任教時已為大三學生。據(jù)他追憶,吳師任教北大,為"余日后習曲因緣之一也"。不過當時收獲并不很大,他記得,1919年4月,吳梅于課外借紅樓中教室開一昆曲班,從之者不多,他僅習得兩支曲子,且無是處,引吮發(fā)聲,頗為特殊,妻及妻弟常引此為笑。1924年冬,于校友蔣復璁家中,得識嘉興曲師陳延甫,聘其教授,正式起先習曲生涯,沉醉其間,不亦樂乎。妻弟許寶骙評價大舅子說:"他歌喉不亮,唱來未必盡美,而深研曲學,成為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之名家,實犯難能珍貴。"雖"歌喉不亮",但作為一代文學大家的俞平伯唱起昆曲來,卻具有超越"歌喉"本身的非凡感染力。據(jù)時在清華讀書的吳征鎰回憶,他曾見俞平伯唱過《長生殿》中幾支曲子。唱《定情賜盒》引子"東風第一支",頗有帝王氣概;又唱《驚變》:"俞平伯抱著懷鼓,親自敲打,唱了那愈來愈快的'上小樓'、'撲燈蛾',充分表達了'臣民逃散……乾坤覆翻……社稷摧殘'、'西風送晚……一輪落日冷長安'的'亡國亡家'氣氛。"俞平伯并偕清華諸曲友浦江清、汪健君、陳盛可等發(fā)起成立了谷音社。據(jù)朱自清日記可知,首次曲集實行于1934年6月10日,當晚俞夫人許寶馴所唱《思凡》最佳,某人的《楊胖賜?!返腊啄巳缙S。俞平伯為谷音社社長,聘吳梅任導師,然此時吳早已離開北大,任職于南京中心高校,故只能名譽指導。實際擔當教曲重任者為曲師陳延甫。俞平伯從其學曲多年,對他極為熟識,也相當敬佩,曾如此評贊道:"其人未多學問而持身樸拙,至饒古意。能劇三百余折,余等所肄習僅三分之一而弱。陳于吹笛以外,鼓板金奏尤熟而老,口講指畫原原本本,且于曲文之音讀曾有所受,有些殆明清以來三百余年相傳之舊讀,尤犯難得。"陳延甫施展教學才華的課堂之一,在工字廳。1934年夏畢業(yè)的清華學子季羨林后來追憶:工字廳是一座老式建筑,里面回廊曲徑,花木蓊郁,后臨荷塘,那一個出名的寫著"水木清華"四個大字的匾,就掛在工字廳后面。這里房間很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在這"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房間里有幾間專為練習音樂而設(shè)的隔音室,其中一小間,自1934年夏起,成為谷音社幾個年青學子習唱昆曲的據(jù)點。有唱旦的李鼎芳,唱生的陶光、張宗和,生旦都唱的華粹深,還有一位殷炎麟,自稱唱正旦,但從不聽他開口,會拉全部劉天華的二胡曲子,有時也帶二胡來伴奏。這點在《吳征鎰自述》中有所印證。一天吳在宿舍聽到樓下傳來悠揚的昆曲笛聲,不覺喉癢,就下樓自薦,原來便是殷炎麟。殷和吳一樣,也很害羞,不敢大唱,只是低吹淺唱,過過曲癮。以上五人外,還有唯一的女生張充和。她每兩周從城里過來一次,唱到晚飯后,不能回城,就住燕京高校女生宿舍。在這些日子里,他們隨陳延甫共學了《紫釵記》的《折柳陽關(guān)》、《邯鄲夢》的《掃花三弄》、《牡丹亭》的《硬拷》、《琵琶記》的《書館》等很多的曲子。1937年,隨著"七七事變"爆發(fā),社友云散,谷音社也就停止了活動。據(jù)記錄,從1934年6月首次曲集四年來,該社在清華校內(nèi)公開曲集7次,同期18次,在中心公園水榭宴集1次,所唱曲目93折,其中《琵琶記》最多,12折,次為《長生殿》10折,再次為《還靈記》7折。俞平伯當年撰《谷音社社約引言》寄予希望云:"譬諸空谷傳聲,虛堂習聽,寂寥甚矣,而聞跫然之足音,得無開顏而一笑乎。"谷音社發(fā)起組織的昆曲傳習活動,在歷史的空谷曾踏響起如此高頻的令人"開顏而一笑"的"跫然足音",溫慰著"九·一八事變"以來生活于平津地區(qū)如風聲鶴唳般的人心。3陶光策劃了昆曲探討會"漫客天際,如何不歸……忘情處,命玉龍哀笛,著意狂吹。"1939年春,谷音社南渡社友浦江清、楊蔭瀏、陳盛可、陶光、張充和五人于昆明王守泰家聚首,曲敘聯(lián)歡,浦江清即席賦《沁園春》一闋。天際漫客,四海曲友,在昆明城持續(xù)了昆曲的傳習。1942年11月7日,西南聯(lián)大、云南高校和中法高校聯(lián)合組建的昆明三高校昆曲探討會即日成立,汲取三校師生及家屬參與?;顒拥攸c一般在云大西北角晚翠園,拍曲子、開曲會多半在這里借用一個小教室,擺兩張乒乓球桌,二三十張椅子,曲友畢集,就拍起曲子來。當年清華谷音社中的學生輩社友如今已在各高校院校任教,并成長為昆研會的核心骨干。昆研會策劃人實為陶光,有兩個云大中文系同學作其助手,管石印曲譜、借教室、打開水等雜務(wù)。陶光是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教員,教"大一國文"的作文。他的昆曲演唱水平之高,為大家公認。多年前在工字廳與陶光一塊學曲的華粹深后來評價道,紅豆館主溥侗一身絕藝,晚年執(zhí)教于各高校,得意弟子僅陶光等三人。其中,陶光"天才甚高,為館主所最賞識者,惜僅傳其《三醉》、《驚變》、《漁陽弄》及《黃鶴樓》之周瑜數(shù)出而已"。又說:"今日唱大冠生戲相宜者,有陶重華君(陶光原名)?!犊尴瘛贰ⅰ栋岁枴返?,均足冠冕當代,其氣魄有(俞)振飛不能及處。"這點也得到昆研會主動分子汪曾祺的確認:"陶光的曲子唱得很好。他是唱冠生的,在清華高校時曾受紅豆館主(溥侗)親授。他嗓子好,寬、圓、亮、足,有力度。他常唱的是《三醉》、《迎像》、《哭像》,唱得蒼蒼莽莽,淋漓盡致。"以上二人是就陶光的師承、天分與適合戲路而言,若從其演唱予人之感染力方面,張充和的描述尤為傳神。她說陶光"興致來時,不管有人沒有人,不管有笛子沒有笛子,便閉著眼放開嗓門大唱,唱進曲里去,便好像每一支血脈都隨著曲意曲情在跳動"。又言:"他唱《粉蝶兒》時閉著眼睛,如唱到'踐朝霞,乘暮靄',身子飄飄如在云中,唱到'這的是三楚三齊,那的是三秦三晉,更有那找不著的三吳三蜀',閉著眼用手點著,如在云中向塵世去數(shù),向歷史中去尋索,更托出臨川之筆不同凡響。"另一位原工字廳學員張宗和,時任云大文法學院講師,在曲會上主要為人吹笛伴奏。據(jù)汪曾祺回憶:"給大家吹笛子的是張宗和,幾乎全部人唱的時候笛子都由他包了。他笛風圓滿,唱起來很舒適。"又說:"夫人孫鳳竹也善唱曲,常唱的是《折柳陽關(guān)》,唱得很宛轉(zhuǎn)。'叫他關(guān)河到處休離劍,驛路逢人數(shù)寄書',聞之使人欲涕。她身弱多病,不常唱。"另外據(jù)載,張宗和曾為學員傳授《琵琶記·南浦》,其妻孫鳳竹則示范了《牡丹亭·游園》。同期曲會上,夫婦常合唱《折柳陽關(guān)》、《受吐》等出。4汪曾祺回憶校內(nèi)昆曲此前在清華園,與殷炎麟一樣因為害羞,不敢大唱的谷音社編外人員吳征鎰如今已非常自信,無論在宿舍還是曲會上,經(jīng)常亮開嗓門,引吭高歌,以致忘情。他回憶說:"那時我嗓子也好,能唱《彈詞》《罵曹》《掃秦》《冥判》《夜奔》等全出,雖然慷慨悲歌,略抒憤懣,但不免驚吵四鄰。""四鄰"中,有聞一多、吳晗、潘光旦等師友。汪曾祺所記與之大體一樣:"'唱老生'的吳征鎰,身體好,中氣足,能把《彈詞》的'九轉(zhuǎn)貨郎兒'一氣唱究竟,這在專業(yè)的演員都辦不到……戲曲演員有個說法'男怕彈詞'。他常唱的還有《瘋僧掃秦》。"時在西南聯(lián)大國學系讀書的汪曾祺、朱德熙,是這一波昆曲傳習小高潮時期學生輩曲友的代表。據(jù)楊毓珉回憶:"1942年的下學期,我們同時聽一堂《中國文學史概論》的課,講到詞曲部分,老師和學生一起拍曲子。曾祺很聰慧,他能看著工尺譜吹笛子,朱德熙唱旦角,我跟他們學著唱。我記得最常唱的曲子是《思凡》,德熙唱的那幾句'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fā)……'真是纏綿凄婉、楚楚動人。這是我和曾祺初次接觸戲曲。"汪曾祺回憶自己的高校經(jīng)驗,曾提及,有時深更半夜,他會端坐大樹枝杈上,對著明月吹笛。不過,給他留下有關(guān)昆曲記憶最多的還是晚翠園曲會。在一次曲會上,聽過汪曾祺唱的一支曲子后,數(shù)論專家、俞平伯妻弟許寶騄跟聯(lián)大國文系主任羅常培說,他想教汪曾祺一出《刺虎》。汪曾祺聽到羅常培的轉(zhuǎn)告,自然情愿,但稍感意外,因為他不知道許寶騄會唱曲子,更沒想到他會主動提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