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學期期中測試卷2(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學期期中測試卷2(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學期期中測試卷2(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學期期中測試卷2(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學期期中測試卷2(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生物期中測試卷02

(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關于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過程的描述,錯誤的是()

A.DNA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B.一個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產生4個卵細胞

C.次級卵母細胞的細胞質分配不均等

D.初級精母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聯會

【答案】B

【分析】動物的卵細胞和精子的形成過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的:(1)一個初級精母細胞

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形成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第

一極體;(2)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而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形成一

個卵細胞和一個第一極體,同時第一極體形成兩個第二極體;(3)精細胞需要經過變形才能形成精

子,而卵細胞不需要變形;(4)精子的形成中兩次細胞質均是均等分裂的,而卵細胞中除了減數第

二次分裂中第一極體分裂時均等的,其他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

【詳解】A、卵細胞是通過減數分裂形成的,其形成過程中DNA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A正確;

B、一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形成1個卵細胞和3個極體,B錯誤;

C、次級卵母細胞的細胞質分配不均等,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一個極體,C正確;

D、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級精母細胞中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聯會,D正確。

故選Bo

2.下圖表示某雄果蠅(2n=8)進行減數分裂時,處于四個不同階段(I?V)細胞中遺傳物質及其載體(①

?③)的數量。下列敘述與圖中信息相符的是()

—勿①

ES3②

室③

IIIinrv細胞類型

A.在I、IV階段的細胞內,都不含有同源染色體

B.在II階段的細胞內,有4個四分體,可發(fā)生交叉互換

C.在II、III階段的細胞內,都可能含有兩個Y染色體

D.能發(fā)生U-I變化的只有在有絲分裂的過程中

【答案】D

【分析】根據題意和題圖可知,該分裂為減數分裂,因此可以判斷①是染色體,②是染色單體,③

是DNA;圖中I可以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II可以表示減數第一次分

裂前期、中期和后期,III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IV表示減數分裂結束產生的生殖細

胞。

【詳解】A、根據題意可知,②有的時期有,有的時期沒,表示染色單體,③可以是①的2倍,因

此③是核DNA,①是染色體,根據每個時期染色體、染色單體和核DNA數量關系可知,I可以表示

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IV表示減數分裂結束產生的生殖細胞,I如果表示

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存在同源染色體,A錯誤;

B、II可以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四分體,B錯誤;

C、II可以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細胞中只含有一條Y染色體,但該條染色體含有

2條染色單體,III可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能含有Y染色體,也可能不含,如果含

有Y染色體,只含有一條,但該條染色體含有2條染色單體,C錯誤;

D、11-1過程核DNA數目減半,染色體數目不變。且減半后和體細胞中數目相同,染色單體消失,

說明發(fā)生著絲粒分裂,一個細胞變成兩個子細胞,只能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形成子細胞的過程中,D正

確。

故選D。

3.某哺乳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量變化的局部圖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4

:

A.ab段,可表示減數分裂I中期或有絲分裂中期

B.be段,可表示減數分裂II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

C.cd段,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細胞中染色體數量可能相同

D.分裂末期,染色體逐漸變成染色質絲,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

【答案】B

【分析】有絲分裂的過程:

(1)分裂間期:DNA復制、蛋白質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現染色體:染色質螺旋變粗變短的結果;②核仁逐漸解體,核膜逐漸消失;③紡錘絲

形成紡錘體。

2)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tài)、數目清晰,便于觀察。

3)后期:著絲粒分裂,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紡錘絲牽引分別移向兩極。

4)末期:

①紡錘體解體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③染色體解旋成染色質形態(tài);

④細胞質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植物形成細胞壁,動物直接從中部凹陷)。

【詳解】A、分析題圖,ab段染色體數目沒有加倍,可表示減數分裂I前期、中期、后期或有絲分

裂前期、中期,A錯誤;

B、be段染色體數目加倍,減數分裂n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B正確;

C、cd段染色體數目加倍,可以表示有絲分裂后期,此時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兩倍,也可以表示

減數分裂H后期,此時染色體數目和體細胞的一樣,即cd段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細胞中染色體數

量不同,C錯誤;

D、分裂末期,染色體逐漸變成染色質絲,動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不出現細胞板,D錯誤。

故選Bo

4.圖1中甲是果蠅體細胞示意圖,乙、丙是果蠅細胞中部分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中的行為。圖2是果

蠅細胞內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曲線,其中①?⑦表示不同細胞分裂時期或生理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乙細胞中所示的A、a基因屬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

B.圖2中b時期發(fā)生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C.由圖1甲細胞可知果蠅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可形成5個4分體

D.圖1丙細胞對應圖2中的⑥時期

【答案】B

【分析】分析曲線圖:圖2中a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b表示受精作用過程中染

色體數目變化,c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

【詳解】A、圖1乙細胞為有絲分裂后期,圖中所示的A、a基因屬于等位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單體

分離后的兩條染色體上,A錯誤;

B、圖2中a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b表示受精作用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圖

2中b時期發(fā)生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受精作用,B正確;

C、由圖1甲細胞可知果蠅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可形成4個4分體,C錯誤;

D、圖1丙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對應圖2中的①時期,⑥是有絲分裂后期,D錯誤。

故選Bo

5.“假說一演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利用假說一演

繹法,孟德爾發(fā)現了兩個遺傳規(guī)律,為遺傳學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有關孟德爾一對相對

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i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的

B.孟德爾假設的核心內容是“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配子只含每對遺傳因子中

的一個,,

C.由F2出現了“3:1”分離比,推測生物體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D.“若Fi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例接近1:1”屬于“演繹推

理”的過程

【答案】B

【分析】孟德爾發(fā)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

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

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③演繹推理:以假說為依據,預期測交實驗結果的過程。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那么F1會產生兩

種數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就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后代。

④實驗驗證:比較測交實驗的實際結果與演繹推理的預期結果,如果一致,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

否則假說是錯誤的。

⑤得出結論。

【詳解】A、孟德爾通過觀察純合豌豆親本雜交和F1自交子代的表現,提出了有關問題,A正確;

B、孟德爾所做假設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在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

的配子中“,B錯誤;

C、孟德爾根據F2出現3:1的分離比,推測出生物體產生配子時,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這屬于假

說一演繹法中的“假說”內容,C正確;

D、若F1產生配子時成對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的兩種性狀比接近1:1,屬于“演繹推理”的過

程,D正確。

故選Bo

6.金魚草的花色有紅色、粉色、白色,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現選用粉花植株分別與紅花、

白花、粉花植株雜交,結果如下。

粉色x紅色-398粉色,395紅色;

粉色x白色一200粉色,205白色;

粉色x粉色-98紅色,190粉色,94白色。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白花個體的基因型是aa,紅花個體的基因型是AA

B.白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后代均為白花植株

C.紅花個體和白花個體雜交,后代全部是粉花個體

D.可用粉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

【答案】A

【分析】分離定律的實質是雜合體內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生成配子時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進入兩個不同的配子,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A、根據題意,金魚草的花有紅色、粉色和白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粉色*粉色-98紅

色,190粉色,94白色,即后代中紅色:粉色:白色=1:2:1,可知粉色為雜合子,紅色和白色均

為純合子,但不能確定紅色和白色誰是顯性純合子或誰是隱性純合子,A錯誤;

B、白花植株是純合子,故白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后代均為白花植株,B正確;

C、紅花個體和白花個體都是純合子,故紅花個體和白花個體雜交,后代全部是粉花個體,C正確;

D、粉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后代粉花:白花=1:1,可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D正確。

故選Ao

7.老鼠的皮毛黃色(A)對灰色(a)為顯性,是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遺

傳學家在實驗中發(fā)現含顯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顯性基因(A)的卵細胞不能結合。如果黃鼠與

黃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黃鼠的比

例是()

A.1/2B.4/9C.5/9D.1

【答案】A

【分析】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

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由題意“含顯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顯性基因(A)的卵

細胞不能結合”可知,黃色老鼠的基因型不能是AA,只能是Aa。

【詳解】顯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顯性基因(A)的卵細胞不能結合,故不存在AA個體,因此黃

色鼠基因型只能為Aa。黃色鼠與黃色鼠(第一代)交配得第二代基因型為Aa占2/3,aa占1/3,故

第二代產生配子中A=1/3,a=2/3,第三代中黃鼠(Aa)的比例為l/3x2/3/2=4/9,灰鼠(aa)為

273x2/3=4/9,所以在第三代中黃鼠:灰鼠=1:1,黃鼠的比例是1/2,A正確,BCD錯誤。

故選Ao

8.血型檢測是親子鑒定的依據之一。人類ABO血型與對應的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血型A型B型AB型0型

基因型IAIA,IAiIBIBsIBiIAIBii

A.。、IB、i基因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

B.A型和B型婚配,后代不會出現O血型

C.從AB型可以看出,P對[B是不完全性顯性

D.IAi和眄婚配后代出現四種血型是自由組合的結果

【答案】A

【分析】人類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個復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對i基因均為顯性,

IA和IB為共顯性關系,即兩者同時存在時,能表現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兩種基因型IAIA和IAi,

B型血型有兩種基因型IBIB和IBi,AB型為IAIB,0型為ii。

【詳解】A、IA、IB、i基因屬于等位基因,遺傳符合分離定律,A正確;

BD、遺傳因子組成為IAi和IBi的個體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現四種血型,分別是A型(IAi)、B型(IBi)、

AB型0型(ii),是基因分離的結果,BD錯誤;

C、從AB型可以看出,IA和IB是共顯性關系,C錯誤。

故選Ao

9.水稻正常葉(A)對卷曲葉(a)為不完全顯性,半卷曲葉水稻的基因型為Aa,某半卷曲葉水稻

種子(Aa)經射線照射后出現半卷曲葉(Aaa)突變體的三種可能情況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突變體①突變體②突變體③

A.三種突變體都是由于輻射誘發(fā)基因突變所致

B.三種突變體都是由于輻射誘發(fā)染色體結構變異所致

C.三種突變體自交,都能產生正常葉和卷曲葉后代

D.三種突變體自交,都不能產生正常葉和卷曲葉后代

【答案】C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

獨立性;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

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子代?;蜃杂山M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

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B、三種突變體都是由于輻射誘發(fā)染色體變異所致,突變體①③為染色體結構變異,突變

體②為染色體數目變異,A、B錯誤;

CD、三種突變體都能產生含A和a的配子,自交后都能產生正常葉和卷曲葉的后代,C正確,D錯

誤。

故選C。

10.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生F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

是()

A.Fi能產生四種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F2中圓粒和皺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離定律

C.Fi產生遺傳因子組成YR的卵細胞和YR的精子數量之比為1:1

D.Fz出現9種基因型,4種表型的個體,表型比例約為9:3:3:1

【答案】C

【分析】兩對相對性狀的黃色圓粒豌豆實驗,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黃色圓粒豌豆YyRr,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能產生4種配子YR:

Yr:yR:yr=l:1:1:lo

【詳解】A、Fl能產生四種比例相同的雄配子,即YR:Yr:yR:yr=l:1:1:1,A正確;

B、F2中圓粒和皺粒之比接近3:1,符合分離定律,說明圓粒和皺粒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B正確;

C、F1產生基因型YR的卵細胞數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數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二者之間

不成比例,C錯誤;

D、F2出現9種基因型,4種表型的個體,黃色圓粒Y_R_:黃色皺粒Y_rr:綠色圓粒yyR_:綠色

皺粒yyrr=9:3:3:1,D正確。

故選C。

II.某二倍體植物的性別表達受3對等位基因的控制,不同的基因型對應的表型分別為:A_G___

雌雄異花同株,A_ggY_雌全同株(雌花和兩性花同株),A_ggyy全雌株,aaG雄全同株(雄花

和兩性花同株),aagg___兩性花株?,F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合品系甲、乙、丙,它們的基因型分

別為AAggYY、AAGGyy、aaGGYY,不考慮突變和互換,根據表中雜交結果,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組合親本Fi表型F2表型及比例

一甲X乙雌雄異花同株雌雄異花同株:雌全同株:全雌株=12:3:1

二乙X丙雌雄異花同株雌雄異花同株:雄全同株=3:1

A.可判定G/g和Y/y之間是獨立遺傳,A/a和Y/y之間是非獨立遺傳

B.雌全同株作母本與雄全同株作父本雜交時,需要對父本去雄

C.組合一的F2雌雄異花同株中,有3種基因型的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D.若甲與丙雜交所得B自交,則F2中雌雄異花同株占比為9/16

【答案】C

【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

擾的。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甲(AAggYY)x乙(AAGGyy)雜交,F1基因型為AAGgYy,雌花花序由B控制,

F2表型及比例為雌雄異花同株:雌全同株:全雌株=12:3:1,該比例為9:3:3:1的變式,雌雄

同株基因型為B_T_,可判定G/g和Y/y之間是獨立遺傳,乙x丙雜交得到的子一代的基因型為

AaGGYy,其自交產生的性狀分離比為雌雄異花同株:雄全同株=3:1,該比例的產生在A/a和Y/y

無論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均會產生該比例,A錯誤;

B、雌全同株作母本與雄全同株作父本雜交時,需要對母本去雄,不需要對父本去雄,B錯誤;

C、組合一的F2雌雄異花同株的基因型為2AAGGYy、4AAGgYy、2AAGgYY、1AAGGYY、lAAGGyy、

2AAGgyy,其中有3種基因型(AAGGYy、AAGGYY、AAGGyy)的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C

正確;

D、根據A項分析可知G/g和Y/y之間是獨立遺傳,而A/a和Y/y之間的位置關系無法確定,因止匕,

A/a與G/g之間的位置關系也無法確定,因而不能確定甲與丙雜交所得Fl(AaGgYY)自交,F2中

雌雄異花同株占比為9/16,D錯誤。

故選C。

12.某繁殖力超強鼠的自然種群中,體色有黃色、黑色、灰色三種,體色色素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已知控制色素合成的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基因B能完全抑制基因b的表達,不含基因A

的個體會由于黃色素在體內過多積累而導致50%的個體死亡。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基因A基因B

I

12

黃色素——?中間產物一?黑色素

酶3^—基因b

灰色素

A.兩只黑色鼠交配,子代只有黃色和黑色,且比例接近1:6,則雙親中一定有一只基因型是

AaBB

B.若讓一只黃色雌鼠與一只灰色雄鼠交配,Fi全為黑色鼠,則雙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

C.若讓一只黃色雌鼠與一只黃色雄鼠交配,Fi全為黃色鼠,F2個體有四種基因型

D.基因型為AaBb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子代個體表型及其比例為黃:黑:灰=2:9:3

【答案】C

【分析】分析題圖和題意可知,aaB_、aabb表現為黃色,A_B_表現為黑色,A_bb表現為灰色。

【詳解】A、兩只黑色鼠(A_B_)交配,子代只有黃色(aa__)和黑色(A_B_),說明親本的第一對基因均

為Aa,黃色:黑色比例接近1:6,沒有灰色(A_bb),說明親本的第二對基因B、b沒有發(fā)生性狀分

離,推斷雙親中一定有一只基因型是AaBB,A正確;

B、若讓一只黃色雌鼠(aa__)與一只灰色雄鼠(A_bb)交配,F1全為黑色鼠(A_B_),則雙親的基因型

為aaBB和AAbb,B正確;

C、若讓一只黃色雌鼠(aa__)與一只黃色雄鼠(aa__)交配,F1全為黃色鼠(aa__),F2個體最

多有三種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C錯誤;

D、基因型為AaBb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子代中黑色鼠(A_BJ占3/4x3/4=9/16,灰色鼠(A_bb)占

3/4x1/4=3/16,aa__表現為黃色占1/4,但由于黃色素在體內過多積累而導致50%的個體死亡,故黃

色個體占1/4x50%=1/8,故子代個體表型及其比例為黃:黑:灰=2:9:3,D正確。

故選Co

13.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兩種表型,受2對等位基因A/a、B/b控制,某紅花植株自交,Fi出現

了紅花和白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Fi紅花:白花=3:1,則不能確定A/a、B/b的位置關系

B.若Fi紅花的基因型有8種,則A/a、B/b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

C.若Fi紅花:白花=15:1,則A/a、B/b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

D.A和a基因的根本區(qū)別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

【答案】A

【分析】1、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

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2、在生物體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種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

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A、若F1紅花:白花=3:1,則能確定A/a、B/b位于同源染色體上,A錯誤;

B、若F1紅花的基因型有8種,白色基因型為aabb,共有9種基因型,說明則A/a、B/b符合自由

組合定律,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B正確;

C、若F1紅花:白花=15:1,是9:3:3:1的變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則A/a、B/b位于2對

同源染色體上,C正確;

D、A和a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D正確。

故選Ao

14.如圖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設計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與假設是否相符

A.圖中①處應為“演繹推理”,比如“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將質壁分離的洋蔥細胞

浸潤在清水中就屬于此過程

B.圖中②處應為“因變量”,比如“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有無磚紅色沉淀產生就是此

變量

C.圖中③處應為“無關變量”,比如“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有機物產生量就是

此變量

D.圖中④處應為“干擾因素”,比如血紅蛋白不適用于根據顏色反應的蛋白質成分檢測

【答案】D

【分析】自變量是指實驗者操縱的假定的原因變量,也稱刺激量或輸入變量;因變量是指一種假定

的結果變量,也稱反應變量或輸出變量,它是實驗自變量作用于實驗對象之后所出現的效果變量;

無關變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實驗所需研究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外的一切變量的統稱,會影響實驗結

果。

【詳解】A、假說一演繹法的基本步驟是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說T演繹推理一實驗驗證一得出結論,

故圖中①處應為“作出假說”,在“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將質壁分離的洋蔥細胞浸潤在

清水中屬于實驗驗證,A錯誤;

B、自變量是指實驗者操縱的假定的原因變量,因變量是指一種假定的結果變量,②處應為“因變量”,

但“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底物不能選淀粉,因此檢測的因變量不能是磚紅色沉淀的有無,

該實驗一般選過氧化氫,因變量常檢測氧氣的產生速率,B錯誤;

C、圖中③處應為“無關變量”,比如“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中,二氧化碳濃度、溫度

等就是此變量,但有機物產生量是因變量,C錯誤;

D、圖中④處應為“干擾因素”,比如血紅蛋白不適用于根據顏色反應的蛋白質成分鑒定,以防顏色的

干擾,D正確。

故選D。

15.如圖是果蠅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中的甲、乙兩條染色體,染色體上的黑點代表了部分基因(一

個黑點就代表一個基因),其中有兩對基因用(A/a)、(B/b)表示,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過現代生物學

技術標記顯示出來的,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b*加。*B

甲乙

A.該細胞中還含有另外三對形態(tài)、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體

B.該圖說明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C.圖中所示的每對等位基因彼此分離時,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組合

D.該個體一定不可能產生基因型為AB和ab的精子

【答案】B

【分析】甲和乙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兩條

姐妹染色單體,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詳解】A、根據題干信息初級精母細胞可知該果蠅為雄果蠅,雄果蠅中一對性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不

同,A錯誤;

B、由圖可知,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多個熒光點,說明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多個基因,故此圖說明基因在

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B正確;

C、圖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組合,C錯誤;

D、甲乙這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若發(fā)生了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則可形成AB、ab

的精子,D錯誤。

故選B。

16.果蠅的正常眼和星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現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蠅和一群星眼雌果蠅進行自由

交配,繁殖一代后統計Fi的表現型和比例,結果為正常眼:星眼=2:lo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正常眼為顯性性狀,星眼為隱性性狀

B.含有正常眼基因的個體顯性純合致死

C.Fi雌果蠅中純合子的概率為1/3

D.Fi正常眼個體相互交配,子代中星眼個體的比例為1/4

【答案】B

【分析】根據題意,正常眼雄果蠅和星眼雌果蠅進行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后統計F1的表現型和比例,

結果為正常眼:星眼=2:1,說明正常眼為顯性性狀,星眼為隱性性狀。

【詳解】A、根據題意,正常眼雄果蠅和星眼雌果蠅進行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后統計F1的表現型和

比例,結果為正常眼:星眼=2:1,說明正常眼為顯性性狀,星眼為隱性性狀,A正確;

B、設果蠅的正常眼和星眼基因A、a控制的,假設顯性純合AA致死,則親本基因型Aa和aa,Fl

的表現型和比例,結果為正常眼:星眼=1:1,和題干不符合,B錯誤;

C、分析題干親本星眼雌果蠅aa,Fl正常眼Aa:星眼aa=2:1,Fl純合子的概率為1/3,因為正常眼

和星眼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F1雌果蠅中純合子的概率也為1/3,C正確;

D、F1正常眼Aa個體相互交配,子代中星眼aa個體的比例為1/4,D正確。

故選B。

17.果蠅的有眼與無眼、正常翅與裂翅分別山基因D/d、F/f控制,已知這兩對基因中只有一對位于

X染色體上,且某一種基因型的個體存在胚胎致死現象?,F用一對有眼裂翅雌雄果蠅雜交,Fi表型

及數量如下表所示,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有眼裂翅有眼正常翅無眼裂翅無眼正常翅

雌蠅(只)1810620

雄蠅(只)8992310

A.決定有眼與無眼、正常翅與裂翅的基因分別位于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上

B.親本的基因型為DdXFXlDdXFY,基因型為ddXfY的個體胚胎致死

C.B中有眼個體隨機交配,后代成活個體中有眼正常翅雌蠅的占比為3/71

D.用純合無眼正常翅雌蠅和純合無眼裂翅雄蠅雜交可驗證胚胎致死的基因型

【答案】C

【分析】由題意知:兩對等位基因只有一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對于眼形來說,親本都為有眼,

子代雌雄個體都出現無眼,說明有眼為顯性性狀,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比例不同,可能是因為某種

配子致死,導致雄性無眼個體減少導致。對于翅形來說:親本均為裂翅,而正常翅只在雄性中出現,

說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裂翅為顯性性狀,由此推知,親本的基因型為DdXFXf、DdXFY。

【詳解】AB、對于眼形來說,親本都為有眼,F1雌性中有眼:無眼=181:6273:1,雄性中有眼:

無眼=(89+92):31^6:1,說明有眼為顯性性狀,對于翅形來說:親本均為裂翅,而正常翅只在雄

性中出現,說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裂翅為顯性性狀,已知這兩對基因中只有一對位

于X染色體上,因此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子代雌雄個體表現型比例不同,可能是因為

某種配子致死,導致雄性無眼個體減少導致,由此推知,親本的基因型為DdXFXf、DdXFY,Fl中

沒有無眼、正常翅雄性個體,說明無眼、正常翅雄性個體可能胚胎致死,其基因型為ddXfY,AB

正確;

C、親本的基因型為DdXFXf、DdXFY,Fi中有眼個體中DD占1/3,Dd占2/3,d的基因頻率為1/3,

D的基因頻率為2/3,雌性中XFXF占1/2,XFXf占1/2,則Xf的基因頻率為1/4,XF的基因頻率

為3/4。雄性中XFY占1/2,XfY占1/2,則Xf的基因頻率為1/4,XF的基因頻率為1/4,Y的基因

頻率為1/2,讓F1有眼個體隨機交配,則后代成活個體(ddXfY致死)中,有眼正常翅雌性個體(D_XfXf)

的概率為(1-1/3X1/3)x(1/4X1/4)+(l-l/3xl/3xl/4xl/2)=4/71,C錯誤;

D、純合無眼正常翅雌蠅(ddXfXf)和純合無眼裂翅雄蠅(ddXFY)雜交,若雜交后代只有雌性昆

蟲(或只有無眼裂翅雌性昆蟲),即可驗證胚胎致死的基因型,D正確。

故選C。

18.現有一非綜合型耳聾患者家庭系譜圖,經基因檢測分析發(fā)現,該病為單基因遺傳病,ini不攜

帶致病基因,不考慮突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正常男性o正常女性■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A.調查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應做到隨機取樣

B.推測該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C.IV5與正常男性結婚子代患者必為雜合子

D.圖中所有患者個體的基因型都相同

【答案】A

【分析】分析題圖,ini不攜帶致病基因,該遺傳病不是隱性遺傳病,假設該病為伴x顯性遺傳病,

不能生出患病兒子,所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詳解】A、調查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時應在發(fā)病患者家族取樣,繪制遺傳系譜圖,A錯誤;

B、ini不攜帶致病基因,該遺傳病不是隱性遺傳病,假設該病為伴x顯性遺傳病,不能生出患病兒

子,所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B正確;

C、IV5基因型為雜合子,IV6為隱性純合子,子代患者必為雜合子,C正確;

D、圖中所有患者基因型都為雜合子,D正確。

故選Ao

19.白麥瓶草花色有紅花(A)和黃花(a)、果實有大瓶(B)和小瓶(b),兩對基因均為核基因。

其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X和Y染色體上與育性相關的基因位置如圖所示,其中雌性抑制基因可

抑制雌性育性基因的表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雌性抑制基因

雄性活化基因

雄性育性基因

A.雌性抑制基因和雌性育性基因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

B.性染色體為XY的植株產生了功能正常的兩性花,其原因可能是Y染色體含雌性抑制基因的

片段缺失

C.紅花植株和黃花植株正反交結果不一致,可證明花色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

D.純合小瓶雌株與純合大瓶雄株雜交后代中雌性均為大瓶、雄性均為小瓶,可證明B/b基因只

位于X染色體上

【答案】A

【分析】XY染色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其上有XY的同源區(qū)段、X的非同源區(qū)段和Y的非同源區(qū)

段;根據題意分析,由于Y染色體上的雌性抑制基因會抑制雌性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因此只要存在

Y染色體,植株性別就表現為雄株。

【詳解】A、分析題圖可知,雌性抑制基因和雌性育性基因分別位于Y的非同源區(qū)段和X的非同源

區(qū)段,故不是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錯誤;

B、由于Y染色體上的雌性抑制基因會抑制雌性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如果Y染色體含雌性抑制基因

的片段存在則會抑制X染色體上相關基因的表達,植株性別就表現為雄株,因此性染色體為XY的

植株產生了功能正常的兩性花,可能是Y染色體含雌性抑制基因的片段缺失,B正確;

C、紅花植株和黃花植株正反交結果不一致,說明性狀與性別相關聯,即可證明控制花色基因在性染

色體上,即圖示染色體,C正確;

D、正常純合小瓶雌株XbXb與正常純合大瓶雄株XBY雜交,后代中雌性均為大瓶XBXb、雄性均

為小瓶XbY,可證明B/b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D正確。

故選Ao

20.下圖為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圖中n-1和U-2進行婚前遺傳咨詢。不考慮突變,下列敘述

錯誤的是()

I

o□正常女性、男性

n

■患病男性

mi?

A.若1-4生育前家系中無遺傳病史,in-l患病的概率為1/4

B.若1-4生育前家系中無遺傳病史,則建議生女兒

C.若1-4的母親患該遺傳病,生男孩和女孩的發(fā)病率相同

D.若1-4的母親患該遺傳病,ni-1不患病時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

【答案】D

【分析】根據系譜圖可知,1-3和1-4正常,生出II-3號患病,符合“無中生有為隱性”,說明該遺傳病

為隱性遺傳病,但無法判斷是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

【詳解】A、根據親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個體,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1-4生育前家系中無遺

傳病史,貝也-4不攜帶該致病基因,由此可知應該是伴X隱性遺傳病。假設致病基因為a,貝叩-2基

因型為XAY,II-1的基因型為XAXa。III-l患病的基因型為XaY,概率=l/2xl/2=l/4,A正確;

B、根據親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個體,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1-4生育前家系中無遺傳病史,

則1-4不攜帶該致病基因,由此可知應該是伴X隱性遺傳病。假設致病基因為a,貝打1-2基因型為

XAY,II-1的基因型為XAXa。致病基因型有:XaXa和XaY。由此可知生兒子有一半的概率會致病,

生女兒一定不致病,所以建議生女兒,B正確;

C、根據親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個體,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1-4的母親患該遺傳病,但1-4

正常,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而且1-4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假設致病基因為a,貝打-3

和1-4基因型均為Aa,生男孩和生女孩的發(fā)病率相同,C正確;

D、根據親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個體,可知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1-4的母親患該遺傳病,但1-4

正常,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而且1-4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假設致病基因為a,1-3、1-4

和n-1基因型均為Aa,II-2的基因型2/3Aa和1/3AA,則皿-1的基因型概率有:AA=2/3xl/4+l/3xl/2=2/6,

Aa=2/3xl/2+l/3xl/2=3/6,aa=2/3xl/4=l/6,所以IH-1不患病時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為3/5,D錯誤。

故選D。

21.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與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具有重要意義。下列

關于兩個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運用了同位素標記法

B.兩個實驗的實驗思路是不同的

C.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運用了加法原理

D.兩個實驗最終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答案】A

【分析】加法原理是與常態(tài)相比,人為的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減法原理是與常態(tài)相比,人為的去

除某種影響因素。

【詳解】A、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即用32P標記DNA或用35S

標記蛋白質,A正確;

B、“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與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都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

獨地、直接地去觀察DNA或蛋白質的作用,增加了實驗的說服力,因此上述兩個實驗的思路是相同

的,B錯誤;

C、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運用了減法原理,通過加入相應的酶去除某種物質來研究被去除物質的

作用,C錯誤;

D、兩個實驗最終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而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錯誤。

故選Ao

22.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大致步驟如下圖所示,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親代噬的能好

了-代噬菌體普

A.不能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并標記噬菌體

B.噬菌體入侵后利用大腸桿菌中的物質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質

C.②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讓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其DNA分離

D.沉淀物中檢測到較強的放射性表明噬菌體的DNA已注入大腸桿菌

【答案】C

【分析】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用35s標記的是T2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32P標記的

T2噬菌體的DNA分子,完全實現了DNA和蛋白質的分離,充分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詳解】A、噬菌體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所以要用含32P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并標

記噬菌體,A正確;

B、噬菌體增殖除自身注入模板DNA分子外,其余所需原料、ATP、酶、場所等均是由細菌提供的,

來合成噬菌體自身的DNA和蛋白質,B正確;

C、②過程是將培養(yǎng)液放入攪拌器攪拌,其目的是讓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與被侵染的大腸桿菌分開,

C錯誤;

D、32P標記的T2噬菌體的DNA分子,噬菌體的DNA已侵入大腸桿菌,會隨大腸桿菌沉淀到沉淀

物中,使沉淀物有放射性,D正確。

故選C。

23.某學習小組在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構建活動中,利用如下表所示材料構建一個含脫氧核甘酸

數最多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各分子之間的連接鍵及堿基對之間的氫鍵都用訂書針(足夠多)

代替,一個訂書針代表一個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OODED

300個420個A150個G60個T65個C140個

A.用以上材料能構建一個含420個脫氧核音酸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B.在構建該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過程中,一共需要用到1058個訂書針

C.該模型所代表的DNA分子如果表達,則其所指導合成的蛋白質分子氨基酸數最多為42個

D.該小組可以構建的出多種符合要求的DNA分子,且(A+T)/(G+C)與(A+G)/(T+C)

的比值均不相同

【答案】B

【分析】分析表格: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只能形成60個A—T堿基對,60個C—G堿基對,即

共需要250個堿基,則需要250個脫氧核糖和250個磷酸基團。

【詳解】A、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只能形成65個A—T堿基對,60個C—G堿基對,即共需要

250個堿基,則需要250個脫氧核糖和250個磷酸基團,用以上材料能構建一個含250個脫氧核首

酸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A錯誤;

B、在構建該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過程中,r共需要用到訂書針的數目為250x2+(125-1)義2

+65x2+60*3=1058個,B正確;

C、以DNA的一條鏈轉錄來的mRNA有125個堿基,可以構成41個密碼子,則其所指導合成的蛋

白質分子氨基酸數最多為41個,C錯誤;

D、構建一個含脫氧核甘酸數最多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則都是含有65個A,65個T,60個C,

60個G,(A+G)/(T+C)的比值均相同,D錯誤。

故選Bo

24.下圖為環(huán)狀DNA分子的復制方式,被稱為滾環(huán)復制。其過程是先打開其中一條單鏈a的一個磷

酸二酯鍵,游離出一個¥-0H和一個5、磷酸基末端,隨后,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b鏈為模板,

從a鏈的3、0H末端加入與b鏈互補的脫氧核甘酸,使鏈不斷延長,新合成的子鏈隨b鏈的滾動而

延伸。與此同時,以伸展的a鏈為模板,合成新的子鏈。最后合成兩個子代雙鏈分子。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DNA乙

DNA丙

A.DNA甲需要DNA水解酶斷裂磷酸二酯鍵打開缺口

B.滾環(huán)復制中,b鏈滾動方向為逆時針

C.每條子鏈的合成都需要合成引物

D.DNA乙和DNA丙中新合成鏈的堿基序列相同

【答案】B

【分析】DNA分子的復制時間: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前的間期: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

(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甘酸);過程:邊解旋邊復

制;結果:一條DNA復制出兩條DNA;特點:半保留復制。

【詳解】A、DNA甲需要特異的酶斷裂磷酸二酯鍵打開缺口,DNA水解酶會將DNA水解,A錯誤;

B、由圖可知,以環(huán)狀b鏈為模板,從a鏈的3=OH末端加入與b鏈互補的脫氧核甘酸,使鏈不斷

延長,通過逆時針滾動而合成新的正鏈,B正確;

C、滾環(huán)復制前親代雙鏈DNA的一條鏈在DNA復制起點處被切開,其5,端游離出來,此后開始復

制,由于DNA復制過程中子鏈的延伸在字-OH端,結合圖示可知,滾環(huán)復制在3、0H端開始以切開

的該鏈為引物向前延伸,不需要合成引物,C錯誤;

D、DNA乙(以b鏈為模板)和DNA丙(以a鏈為模板)中新合成鏈的堿基序列互補,D錯誤。

故選B。

25.下列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等位基因

B.摩爾根的果蠅伴性遺傳實驗證明了基因全都位于染色體上

C.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D.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體在形成新的體細胞過程中不發(fā)生分離

【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