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真題PAGEPAGE1機密★啟用前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生物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植物細胞被感染后產生的環(huán)核苷酸結合并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導致H2O2含量升高進而對細胞造成傷害;細胞膜上的受體激酶BAK1被油菜素內酯活化后關閉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環(huán)核苷酸與Ca2+均可結合Ca2+通道蛋白B.維持細胞Ca2+濃度的內低外高需消耗能量C.Ca2+作為信號分子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D.油菜素內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細胞內H2O2含量降低〖答案〗B〖解析〗〖祥解〗載體蛋白參與主動運輸或協助擴散,需要與被運輸的物質結合,發(fā)生自身構象的改變;而通道蛋白參與協助擴散,不需要與被運輸物質結合?!驹斘觥緼、環(huán)核苷酸結合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Ca2+不需要與通道蛋白結合,A錯誤;B、環(huán)核苷酸結合并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Ca2+內流屬于協助擴散,故維持細胞Ca2+濃度的內低外高是主動運輸,需消耗能量,B正確;C、Ca2+作為信號分子,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導致H2O2含量升高,不是直接H2O2的分解,C錯誤;D、BAK1缺失的被感染細胞,則不能被油菜素內酯活化,不能關閉Ca2+通道蛋白,將導致H2O2含量升高,D錯誤。故選B。2.心肌損傷誘導某種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細胞,隨后該巨噬細胞線粒體中NAD+濃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減小,引起有機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L轉運到細胞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呼吸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的過程提供能量B.轉運ITA時,載體蛋白L的構象會發(fā)生改變C.該巨噬細胞清除死亡細胞后,有氧呼吸產生CO2的速率增大D.被吞噬死亡細胞可由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答案〗C〖解析〗〖祥解〗由題意可知,心肌損傷誘導某種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細胞,隨后該巨噬細胞線粒體中NAD+濃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減小,說明有氧呼吸減弱?!驹斘觥緼、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的過程為胞吞,該過程需要細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確;B、轉運ITA為主動運輸,載體蛋白L的構象會發(fā)生改變,B正確;C、由題意可知,心肌損傷誘導某種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細胞,隨后該巨噬細胞線粒體中NAD+濃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減小,說明有氧呼吸減弱,即該巨噬細胞清除死亡細胞后,有氧呼吸產生CO2的速率減小,C錯誤;D、被吞噬的死亡細胞可由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為機體的其他代謝提供營養(yǎng)物質,D正確。故選C。3.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體加工修飾后形成,并通過胞吐被排出細胞。在胞外酸性環(huán)境下,蛋白P被分生區(qū)細胞膜上的受體識別并結合,引起分生區(qū)細胞分裂。病原菌侵染使胞外環(huán)境成為堿性,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使其不被受體識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蛋白P前體通過囊泡從核糖體轉移至內質網B.蛋白P被排出細胞的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C.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堿性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體識別,不能體現受體識別的專一性〖答案〗B〖解析〗〖祥解〗由題意,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體加工修飾后形成,并通過胞吐被排出細胞,即前提再經加工后即為成熟蛋白,說明蛋白P前體通過囊泡從內質網轉移至高爾基體。堿性會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酸性。【詳析】A、核糖體沒有膜結構,不是通過囊泡從核糖體向內質網轉移,A錯誤;B、蛋白P被排出細胞的過程為胞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B正確;C、由題意,堿性會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酸性,C錯誤;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體識別,即受體結構改變后即不能識別,能體現受體識別的專一性,D錯誤。故選B。4.仙人掌的莖由內部薄壁細胞和進行光合作用的外層細胞等組成,內部薄壁細胞的細胞壁伸縮性更大。水分充足時,內部薄壁細胞和外層細胞的滲透壓保持相等;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中單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層細胞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失水過程中,細胞液濃度增大B.干旱環(huán)境下,外層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比內部薄壁細胞的低C.失水比例相同的情況下,外層細胞更易發(fā)生質壁分離D.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層細胞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祥解〗成熟的植物細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據了細胞的大部分空間,將細胞質擠成一薄層,所以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原生質層有選擇透過性,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植物細胞也能通過原生質發(fā)生吸水或失水現象?!驹斘觥緼、細胞失水過程中,水從細胞液流出,細胞液濃度增大,A正確;B、依題意,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中單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層細胞快,則外層細胞的細胞液單糖多,且外層細胞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單糖,故外層細胞液濃度比內部薄壁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高,B錯誤;C、依題意,內部薄壁細胞細胞壁的伸縮性比外層細胞的細胞壁伸縮性更大,失水比例相同的情況下,外層細胞更易發(fā)生質壁分離,C正確;D、依題意,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中單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層細胞快,有利于外層細胞光合作用產物向內部薄壁細胞轉移,可促進外層細胞的光合作用,D正確。故選B。5.制備熒光標記的DNA探針時,需要模板、引物、DNA聚合酶等。在只含大腸桿菌DNA聚合酶、擴增緩沖液、H2O和4種脫氧核苷酸(dCTP、dTTP、dGTP和堿基被熒光標記的dATP)的反應管①~④中,分別加入如表所示的適量單鏈DNA。已知形成的雙鏈DNA區(qū)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且在本實驗的溫度條件下不能產生小于9個連續(xù)堿基對的雙鏈DNA區(qū)。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的反應管有()反應管加入的單鏈DNA①5'-GCCGATCTTTATA-3'3'-GACCGGCTAGAAA-5'②5'-AGAGCCAATTGGC-3'③5'-ATTTCCCGATCCG-3'3'-AGGGCTAGGCATA-5'④5'-TTCACTGGCCAGT-3'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祥解〗子鏈的延伸方向為5'→3',由題意可知,在本實驗的溫度條件下不能產生小于9個連續(xù)堿基對的雙鏈DNA區(qū),要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需要能根據所提供的模板進行擴增,且擴增子鏈種含有A?!驹斘觥糠治龇磻堍佟苤蟹謩e加入的適量單鏈DNA可知,①中兩條單鏈DNA分子之間具有互補的序列,但雙鏈DNA區(qū)之外的3'端無模板,因此無法進行DNA合成,不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②中單鏈DNA分子內具有自身互補的序列,由于在本實驗的溫度條件下不能產生小于9個連續(xù)堿基對的雙鏈DNA區(qū),故一條單鏈DNA分子不發(fā)生自身環(huán)化,但兩條鏈可以形成雙鏈DNA區(qū),由于DNA合成的鏈中不含堿基A,不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③中兩條單鏈DNA分子之間具有互補的序列,且雙鏈DNA區(qū)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堿基T,因此進行DNA合成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④中單鏈DNA分子內具有自身互補的序列,一條單鏈DNA分子不發(fā)生自身環(huán)化,兩條鏈可以形成雙鏈DNA區(qū),且雙鏈DNA區(qū)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堿基T,因此進行DNA合成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綜上,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的反應管有③④。故選D。6.某二倍體生物通過無性繁殖獲得二倍體子代的機制有3種:①配子中染色體復制1次;②減數分裂Ⅰ正常,減數分裂Ⅱ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不分裂;③減數分裂Ⅰ細胞不分裂,減數分裂Ⅱ時每個四分體形成的4條染色體中任意2條進入1個子細胞。某個體的1號染色體所含全部基因如圖所示,其中A1、A2為顯性基因,a1、a2為隱性基因。該個體通過無性繁殖獲得了某個二倍體子代,該子代體細胞中所有1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數與隱性基因數相等。已知發(fā)育為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不考慮突變,獲得該子代的所有可能機制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祥解〗由題意可知,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發(fā)生互換的染色單體上同時含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詳析】①交換后形成Aa的配子,若該細胞為配子中染色體復制1次獲得的,加倍后形成AAaa的二倍體符合題目要求,①正確;②由題意可知,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若減數分裂Ⅰ正常,減數分裂Ⅱ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不分裂,則該子代體細胞中所有1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數與隱性基因數不相等,②錯誤;③減數分裂Ⅰ細胞不分裂,減數分裂Ⅱ時每個四分體形成的4條染色體中任意2條進入1個子細胞,可能就是發(fā)生互換后的兩條染色體進入該細胞,由這個細胞發(fā)育的個體就符合題意,③正確。綜上,①③正確。故選B。7.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結構模式圖如圖所示。HBV與肝細胞吸附結合后,脫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進入肝細胞后再脫去由核心抗原組成的衣殼,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釋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細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樹突狀細胞識別HBV后只發(fā)揮其吞噬功能B.輔助性T細胞識別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細胞C.根據表面抗原可制備預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D.核心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過程屬于細胞免疫〖答案〗C〖解析〗〖祥解〗細胞免疫過程:①被病原體(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fā)生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的信號。②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細胞因子能加速這一過程。③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液中循環(huán),它們可以識別并接觸、裂解被同樣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④靶細胞裂解、死亡后,病原體暴露出來,抗體可以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掉?!驹斘觥緼、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狀細胞識別HBV后,能夠攝取、處理加工抗原,并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A錯誤;B、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細胞,B錯誤;C、由題干信息可知,HBV與肝細胞吸附結合后,脫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因此根據表面抗原可制備預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C正確;D、核心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過程屬于體液免疫,D錯誤。故選C。8.如圖為人類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和突變,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該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B.若Ⅱ-1不攜帶該致病基因,則Ⅱ-2一定為雜合子C.若Ⅲ-5正常,則Ⅱ-2一定患病D.若Ⅱ-2正常,則據Ⅲ-2是否患病可確定該病遺傳方式〖答案〗D〖解析〗〖祥解〗判斷遺傳方式的口訣為: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患,父子無病在常染;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患,母女無病在常染。若上述口訣不能套上時,只能通過假設逐一進行驗證?!驹斘觥緼、由于該家系中有女患者,所以該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A正確;B、若II1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由于III3是患者,他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II2。假如該病為常隱,無論II2是Aa還是aa,由于II1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所以不可能生出患病的III3。這樣,該病還剩3種情況:
常顯,X顯,X隱。在這三種情況下,II2都是雜合子,B正確;C、若Ⅲ-5正常,則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Ⅱ-1正常為aa,而Ⅲ-3患病Aa,可推出Ⅱ-2一定患病為A_,C正確;D、若Ⅱ-2正常,Ⅲ-3患病,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Ⅲ-2患病,則可推出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Ⅲ-2正常,則不能推出具體的遺傳方式,D錯誤。故選D。9.機體存在血漿K+濃度調節(jié)機制,K+濃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從而促進細胞攝入K+,使血漿K+濃度恢復正常。腎臟排鉀功能障礙時,血漿K+濃度異常升高,導致自身胰島素分泌量最大時依然無法使血漿K+濃度恢復正常,此時胞內攝入K+的量小于胞外K+的增加量,引起高鉀血癥。已知胞內K+濃度總是高于胞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高鉀血癥患者神經細胞靜息狀態(tài)下膜內外電位差增大B.胰島B細胞受損可導致血漿K+濃度升高C.高鉀血癥患者的心肌細胞對刺激的敏感性改變D.用胰島素治療高鉀血癥,需同時注射葡萄糖〖答案〗A〖解析〗〖祥解〗神經細胞在靜息時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較大,部分鉀離子通過細胞膜到達細胞外,形成了外正內負的靜息電位。【詳析】A、已知胞內K+濃度總是高于胞外,高鉀血癥患者細胞外的鉀離子濃度大于正常個體,因此患者神經細胞靜息狀態(tài)下膜內外電位差減小,A錯誤;B、胰島B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由于胰島素能促進細胞攝入K+,因此胰島素分泌減少會導致血漿K+濃度升高,B正確;C、高鉀血癥患者心肌細胞的靜息電位絕對值減小,容易產生興奮,因此對刺激的敏感性發(fā)生改變,C正確;D、胰島素能促進細胞攝入K+,使血漿K+濃度恢復正常,同時胰島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用胰島素治療高鉀血癥時,為防止出現胰島素增加導致的低血糖,需同時注射葡萄糖,D正確。故選A。10.擬南芥的基因S與種子萌發(fā)有關。對野生型和基因S過表達株系的種子分別進行不同處理,處理方式及種子萌發(fā)率(%)如表所示,其中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WT為野生型,OX為基因S過表達株系,PAC為赤霉素合成抑制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MSMS+脫落酸MS+PACMS+PAC+赤霉素培養(yǎng)時間WTOXWTOXWTOXWTOX24小時080036000036小時3190572331818A.MS組是為了排除內源脫落酸和赤霉素的影響B(tài).基因S通過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進種子萌發(fā)C.基因S過表達減緩脫落酸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D.脫落酸和赤霉素在擬南芥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中相互拮抗〖答案〗B〖解析〗〖祥解〗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fā)的作用。脫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葉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促進植物進入休眠;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脫落。
【詳析】A、擬南芥植株會產生脫落酸和赤霉素,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可以排除內源脫落酸和赤霉素的影響,A正確;B、與MS組相比,MS+PAC(PAC為赤霉素合成抑制劑)組種子萌發(fā)率明顯降低,這說明基因S通過促進赤霉素的合成來促進種子萌發(fā),B錯誤;C、與MS組相比,MS+脫落酸組種子萌發(fā)率明顯降低,這說明基因S過表達減緩脫落酸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C正確;D、與MS組相比,MS+PAC組種子萌發(fā)率明顯降低,這說明赤霉素能促進擬南芥種子的萌發(fā);與MS組相比,MS+脫落酸組種子萌發(fā)率明顯降低,這說明脫落酸能抑制擬南芥種子的萌發(fā),因此脫落酸和赤霉素在擬南芥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中相互拮抗,D正確。故選B。11.棉蚜是個體微小、肉眼可見的害蟲。與不抗棉蚜棉花品種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種體內某種次生代謝物的含量高,該次生代謝物對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統計棉田不同害蟲物種的相對數量時可用目測估計法B.棉蚜天敵對棉蚜種群的作用強度與棉蚜種群的密度有關C.提高棉花體內該次生代謝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屬于化學防治D.若用該次生代謝物防治棉蚜,需評估其對棉蚜天敵的影響〖答案〗C〖解析〗〖祥解〗1、探究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時,常用取樣器取樣法進行采集,用目測估計法或記名計算法進行統計。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分兩類,一類是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有密切關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傳染病等;另一類是非密度制約因素,即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無關的因素,氣候、季節(jié)、降水等的變化,影響程度與種群密度沒有關系,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驹斘觥緼、統計棉田不同害蟲物種的相對數量時可用目測估計法或記名計算法,A正確;B、棉蚜天敵屬于密度制約因素,因此棉蚜天敵對棉蚜種群的作用強度與棉蚜種群的密度有關,B正確;C、提高棉花體內該次生代謝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屬于生物防治,C錯誤;D、該次生代謝物對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也可能對棉蚜天敵也有影響,說明若用該次生代謝物防治棉蚜,需評估其對棉蚜天敵的影響,D正確。故選C。12.某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某時刻第一、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量分別為6g/m2和30g/m2,據此形成上寬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該生態(tài)系統無有機物的輸入與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能量不能由第二營養(yǎng)級流向第一營養(yǎng)級B.根據生物體內具有富集效應的金屬濃度可輔助判斷不同物種所處營養(yǎng)級的高低C.流入分解者的有機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第一營養(yǎng)級固定的能量D.第一營養(yǎng)級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答案〗D〖解析〗〖祥解〗生態(tài)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又稱生物濃縮,是生物體從周圍環(huán)境中吸收、蓄積某種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使生物有機體內該物質的濃度超過環(huán)境中的濃度的現象。其濃度隨著食物鏈不斷升高。【詳析】A、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不能由第二營養(yǎng)級流向第一營養(yǎng)級,A正確;B、依據生物富集,金屬濃度沿食物鏈不斷升高,故可輔助判斷不同物種所處營養(yǎng)級的高低,B正確;C、第一營養(yǎng)級植物的殘枝敗葉中的有機物流入分解者、消費者的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流入分解者,流入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來自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消費者通過捕食生產者獲取能量,故流入分解者的有機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第一營養(yǎng)級固定的能量,C正確;D、該生態(tài)系統是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第一營養(yǎng)級固定的能量大于第二營養(yǎng)級同化的能量,D錯誤。故選D。13.關于“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整個提取過程中可以不使用離心機B.研磨液在4℃冰箱中放置幾分鐘后,應充分搖勻再倒入燒杯中C.鑒定過程中DNA雙螺旋結構不發(fā)生改變D.僅設置一個對照組不能排除二苯胺加熱后可能變藍的干擾〖答案〗A〖解析〗〖祥解〗DNA的粗提取與鑒定的實驗原理是:①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質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這一特點可以選擇適當濃度的鹽溶液可以將DNA溶解或析出,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②DNA不溶于酒精溶液,細胞中的某些蛋白質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這一原理可以將蛋白質和DNA進一步分離;③在沸水浴的條件下DNA遇二苯胺會呈現藍色?!驹斘觥緼、在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中,可將獲得的研磨液用紗布過濾后,在4℃的冰箱中放置幾分鐘,再取上清液,也可以直接將研磨液用離心機進行離心后取上清液,A正確;B、研磨液在4℃冰箱中放置幾分鐘后,DNA在上清液中,應取上清液倒入燒杯中,B錯誤;C、鑒定過程中用沸水浴加熱,DNA雙螺旋結構會發(fā)生改變,C錯誤;D、加入二苯胺試劑后沸水浴處理的時間要在5分鐘以上,且要等到冷卻后再觀察結果,這樣才可以觀察到較為明顯的顯色反應,僅設置一個對照組可以排除二苯胺加熱后可能變藍的干擾,D錯誤。故選A。14.在發(fā)酵過程中,多個黑曲霉菌體常聚集成團形成菌球體,菌球體大小僅由菌體數量決定。黑曲霉利用糖類發(fā)酵產生檸檬酸時需要充足的氧。菌體內銨離子濃度升高時,可解除檸檬酸對其合成途徑的反饋抑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相同菌體密度下,菌球體越大檸檬酸產生速率越慢B.發(fā)酵中期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銨可提高檸檬酸產量C.發(fā)酵過程中pH下降可抑制大部分細菌的生長D.發(fā)酵結束后,將過濾所得的固體物質進行干燥即可獲得檸檬酸產品〖答案〗D〖解析〗〖祥解〗發(fā)酵工程:(1)定義: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過現代工程技術,規(guī)模化生產對人類有用的產品;主要為微生物細胞本身或者其代謝產物。(2)分離、提純產物:產品若是微生物細胞,在發(fā)酵結束后,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將菌體分離和干燥;產品若是微生物代謝物,則根據產物的性質采取適當的提取、分離和純化措施?!驹斘觥緼、黑曲霉利用糖類發(fā)酵產生檸檬酸時需要充足的氧,相同菌體密度下,菌球體越大越不利于菌體與氧氣接觸,檸檬酸產生速率越慢,A正確;B、菌體內銨離子濃度升高時,可解除檸檬酸對其合成途徑的反饋抑制,發(fā)酵中期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銨,提高銨離子濃度,菌體內可提高檸檬酸產量,B正確;C、發(fā)酵過程中pH下降導致細菌生命活動所必須的酶失活,可抑制大部分細菌的生長,C正確;D、發(fā)酵結束后,將過濾所得的固體物質進行分離、純化、濃縮、干燥等一系列操作后才能獲得檸檬酸產品,D錯誤。故選D。15.酵母菌在合成色氨酸時需要3種酶X、Y和Z,trpX、trpY和trpZ分別為相應酶的編碼基因突變的色氨酸依賴型突變體。已知3種酶均不能進出細胞,而色氨酸合成途徑的中間產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分泌到胞外。將這3種突變體均勻劃線接種到含有少量色氨酸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情況如圖。據圖分析,3種酶在該合成途徑中的作用順序為()A.X→Y→Z B.Z→Y→X C.Y→X→Z D.Z→X→Y〖答案〗A〖解析〗〖祥解〗由圖可知,接種時,相當于在培養(yǎng)基表面劃了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左邊那條邊線是用trpY突變型菌液劃線接種的,右邊那個邊是用trpX突變型菌液接種的,最下面那個邊是用trpZ突變型菌液劃線接種的。最終結果是,trpY那條接種線左下方出現了又黑又粗的明顯的菌落,trpX那條接種線兩頭出現了明顯的菌落,而trpZ那條接種線,沒有長出明顯的菌落,?!驹斘觥緼BCD、添加少量色氨酸,突變體菌株可以生長,色氨酸合成途徑的中間產物積累后可排出胞外,進入培養(yǎng)基后,通過擴散,從而給其他突變型提供代謝原料,幫助其長出明顯的菌落。trpX、trpY和trpZ分別為相應酶的編碼基因突變的色氨酸依賴型突變體,據圖可知,trpX不能為trpY和trpZ提供原料,trpY不能為trpZ提供原料,trpZ可以為trpX、trpY的生長提供原料,推測3種酶在該合成途徑中的作用順序為X→Y→Z。故選A。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6.種皮會限制O2進入種子。豌豆干種子吸水萌發(fā)實驗中子葉耗氧量、乙醇脫氫酶活性與被氧化的NAD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無氧呼吸中,乙醇脫氫酶催化生成乙醇,與此同時NADH被氧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點為種皮被突破的時間點B.Ⅱ階段種子內O2濃度降低限制了有氧呼吸C.Ⅲ階段種子無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漸增加D.q處種子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答案〗ABD〖解析〗〖祥解〗在種皮被突破前,種子主要進行無氧呼吸,種皮被突破后,種子吸收氧氣量增加,有氧呼吸加強,無氧呼吸減弱。【詳析】A、由圖可是,P點乙醇脫氫酶活性開始下降,子葉耗氧量急劇增加,說明此時無氧呼吸減弱,有氧呼吸增強,該點為種皮被突破的時間點,A正確;B、Ⅱ階段種子內O2濃度降低限制了有氧呼吸,使得子葉耗氧速率降低,但為了保證能量的供應,乙醇脫氫酶活性繼續(xù)升高,加強無氧呼吸提供能量,B正確;C、Ⅲ階段種皮已經被突破,種子有氧呼吸增強,無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漸降低,C錯誤;D、q處種子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氧化的NADH相同,根據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可知,此時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D正確。故選ABD。17.果蠅的直翅、彎翅受Ⅳ號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F有甲、乙2只都只含7條染色體的直翅雄果蠅,產生原因都是Ⅳ號常染色體中的1條移接到某條非同源染色體末端,且移接的Ⅳ號常染色體著絲粒丟失。為探究Ⅳ號常染色體移接情況,進行了如表所示的雜交實驗。已知甲、乙在減數分裂時,未移接的Ⅳ號常染色體隨機移向一極;配子和個體的存活力都正常。不考慮其他突變和染色體互換,下列推斷正確的是()實驗①:甲×正常雌果蠅→F1中直翅∶彎翅=7∶1,且雄果蠅群體中的直翅∶彎翅=3∶1實驗②:乙×正常雌果蠅→F1中直翅∶彎翅=3∶1,且直翅和彎翅群體中的雌雄比都是1∶1A.①中親本雌果蠅基因型一定為AaB.②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C.甲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一定移接到X染色體末端D.乙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一定移接到X染色體末端〖答案〗AC〖解析〗〖祥解〗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3、決定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作伴性遺傳?!驹斘觥緼C、依題意,甲×正常雌果蠅→F1中直翅∶彎翅=7∶1,且雄果蠅群體中的直翅∶彎翅=3∶1,可知直翅為顯性,且翅形的遺傳與性別相關聯,A基因移接至X染色體上。甲果蠅表型為直翅,且A基因移接至X染色體上,其基因型可表示為O—XAY(O表示該染色體缺少相應基因,—表示染色體上未知的基因),正常雌果蠅的基因型可表示為——XX。則甲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可表示為O—XAY×——XX。兩對染色體獨立遺傳,若單獨考慮性染色體的遺傳,甲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可表示XAY×XX,所得子代為1XAX:1XY;若單獨考慮常染色體,甲與正常雌果蠅雜交可表示為O—×——,所得子代為1O—:1O—:1——:1——。又知雄果蠅群體中的直翅∶彎翅=3∶1,結合性染色體遺傳的雄性子代基因型XY可推斷,單獨考慮的常染色體雜交O—×——所得的子代1O—:1O—中,一定至少有一個是OA,即雌果蠅中一定含A基因。而其余的1O—:1——:1——,一定有一個基因型為Oa或aa,兩種情況中都一定有a來自雌性果蠅,所以與甲雜交的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綜合以上分析,①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一定為Aa,甲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一定移接到X染色體末端,AC正確;BD、假設乙的基因型為Aa,其中一個A基因位于的染色體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且該染色體也是常染色體,則其基因型可表示為AOaO,再設與乙雜交的雌性果蠅的基因型為AaOO。乙×正常雌果蠅雜交時,乙所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1Aa:1AO:1aO:1OO,正常雌果蠅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1AO:1aO。則所得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可表示為:1AAaO:1AAOO:AaOO:1AOOO:1AaaO:1AaOO:1aaOO:1aOOO,由上可推斷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直翅∶彎翅=3∶1。與翅型相關兩對染色體都為常染色體,直翅和彎翅群體中的雌雄比都是1∶1。假設與實驗結果相符,假設成立。故②中親本雌果蠅的基因型可以是Aa,乙中含基因A的1條染色體可以移接到常染色體末端,BD錯誤。故選AC。18.種群增長率等于出生率減死亡率。不同物種的甲、乙種群在一段時間內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隨時間推移種群密度逐漸增加,a為種群延續(xù)所需的最小種群數量所對應的種群密度;甲、乙中有一個種群個體間存在共同抵御天敵等種內互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種群存在種內互助B.由a至c,乙種群單位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逐漸增多C.由a至c,乙種群的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D.a至b階段,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答案〗AC〖解析〗〖祥解〗由圖可知,橫坐標是種群密度,縱坐標是種群增長率,隨種群密度增加,甲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乙種群增長率先增大后逐漸下降?!驹斘觥緼、a為種群延續(xù)所需的最小種群數量所對應的種群密度,而由a至c,乙種群的種群增長率先增大后減小,說明其存在種內互助,避免種群滅絕,A正確;B、由a至c,乙種群種群增長率先增大后減小,說明呈S形增長,增加的個體數目先增大后減小,B錯誤;C、由a至c,乙種群的種群增長率先增大后逐漸下降為0,增長率變?yōu)?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故乙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S”形,C正確;D、a至b階段,甲種群增長率大于0,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錯誤。故選AC。19.瞳孔開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圍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經系統支配。當抓捏面部皮膚時,會引起瞳孔開大肌收縮,導致瞳孔擴張,該反射稱為瞳孔皮膚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圖所示,其中網狀脊髓束是位于腦干和脊髓中的神經纖維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面部皮膚感受器→傳入神經①→腦干→網狀脊髓束→脊髓(胸段)→傳出神經②→瞳孔開大肌A.該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B.傳入神經①屬于腦神經C.傳出神經②屬于軀體運動神經D.若完全阻斷脊髓(頸段)中的網狀脊髓束,該反射不能完成〖答案〗C〖解析〗〖祥解〗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和它們發(fā)出的神經組成的,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叫中樞神經系統,主管接收、分析、綜合體內外環(huán)境傳來的信息;由腦發(fā)出的腦神經和由脊髓發(fā)出的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叫周圍神經系統,其中腦神經共12對,主要分布在頭面部,負責管理頭面部的感覺和運動;脊神經共31對,主要分布在軀干、四肢,負責管理軀干、四肢的感覺和運動。此外,腦神經和脊神經中都有支配內臟器官的神經?!驹斘觥緼、該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腦干和脊髓)參與,屬于非條件反射,A正確;B、由腦發(fā)出的神經為腦神經,腦神經主要分布在頭面部,負責管理頭面部的感覺和運動,故傳入神經①屬于腦神經,B正確;C、瞳孔開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圍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經系統支配,自主神經系統不包括軀體運動神經,傳出神經②屬于內臟運動神經,C錯誤;D、反射活動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斷脊髓(頸段)中的網狀脊髓束,則該反射活動不完整,該反射不能完成,D正確。故選C。20.下列關于植物愈傷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果膠酶和膠原蛋白酶去除愈傷組織的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B.融合的原生質體需再生出細胞壁后才能形成愈傷組織C.體細胞雜交獲得的雜種植株細胞中具有來自親本的2個細胞核D.通過愈傷組織再生出多個完整植株的過程屬于無性繁殖〖答案〗BD〖解析〗〖祥解〗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將植物細胞A與植物細胞B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得到不含細胞壁的原生質體A和原生質體B,運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誘導融合,形成雜種細胞,再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將雜種細胞培養(yǎng)成雜種植株?!驹斘觥緼、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故用果膠酶和纖維素酶去除愈傷組織的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A錯誤;B、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別處理不同的植物細胞,得到原生質體,運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誘導融合,形成雜種細胞,再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將雜種細胞培養(yǎng)成雜種植株,故融合的原生質體需再生出細胞壁后才能形成愈傷組織,B正確;C、體細胞雜交獲得的雜種植株細胞中具有來自親本的的遺傳物質,只有1個細胞核,C錯誤;D、通過愈傷組織再生出多個完整植株的過程屬于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從繁殖看屬于無性繁殖,D正確。故選BD。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從開花至籽粒成熟,小麥葉片逐漸變黃。與野生型相比,某突變體葉片變黃的速度慢,籽粒淀粉含量低。研究發(fā)現,該突變體內細胞分裂素合成異常,進而影響了類囊體膜蛋白穩(wěn)定性和蔗糖轉化酶活性,而呼吸代謝不受影響。類囊體膜蛋白穩(wěn)定性和蔗糖轉化酶活性檢測結果如圖所示,開花14天后植株的胞間CO2濃度和氣孔導度如表所示,其中Lov為細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劑,KT為細胞分裂素類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氣孔導度表示氣孔張開的程度。已知蔗糖轉化酶催化蔗糖分解為單糖。檢測指標植株14天21天28天胞間CO2濃度(μmolCO2mol-1)野生型140151270突變體110140205氣孔導度(molH2Om-2s-1)野生型1259541突變體14011278(1)光反應在類囊體上進行,生成可供暗反應利用的物質有______。結合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據圖分析,與野生型相比,開花后突變體葉片變黃的速度慢的原因是______。(2)光飽和點是光合速率達到最大時的最低光照強度。據表分析,與野生型相比,開花14天后突變體的光飽和點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3)已知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運輸到植株各處。據圖分析,突變體籽粒淀粉含量低的原因是______?!即鸢浮剑?)①.ATP、NADPH②.突變體細胞分裂素合成更多,而細胞分裂素能促進葉綠素的合成,且葉綠素降解少(2)①.高②.突變體氣孔導度更大而胞間CO2濃度更小,而呼吸作用不受影響,說明相同光照強度下,突變體光合作用消耗CO2速率更大,因此突變體吸收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在其他限制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突變體可以利用更多的光能,因此光飽和點更高(3)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運輸到植株各處,而蔗糖轉化酶催化蔗糖分解為單糖,表中突變體蔗糖轉化酶活性大于野生型,因此更多的蔗糖被分解成單糖或運輸到籽粒中的蔗糖減少〖解析〗〖祥解〗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水的光解產生[H]與氧氣,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應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糖類等有機物?!拘?詳析】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可用于暗反應C3的還原。對比野生型和突變型不同條件下類囊體膜蛋白穩(wěn)定性可知,不同條件下突變型類囊體膜蛋白穩(wěn)定性均高于野生型,可能是突變型細胞分裂素合成增加,使類囊體膜蛋白穩(wěn)定性增強,而細胞分裂素可促進葉綠素的合成,葉綠素降解少,故與野生型相比,開花后突變體葉片變黃的速度慢?!拘?詳析】據表可知,突變體氣孔導度更大而胞間CO2濃度更小,而呼吸作用不受影響,說明相同光照強度下,突變體光合作用消耗CO2速率更大,因此突變體吸收利用光能的效率更高,在其他限制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突變體可以利用更多的光能,因此光飽和點更高?!拘?詳析】據圖可知,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蔗糖轉化酶活性更高,而蔗糖轉化酶催化蔗糖分解為單糖,故突變體內蔗糖減少,且葉片的光合產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運輸到植株各處,因此更多的蔗糖被分解成單糖或運輸到籽粒中的蔗糖減少。22.某二倍體兩性花植物的花色、莖高和籽粒顏色3種性狀的遺傳只涉及2對等位基因,且每種性狀只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控制籽粒顏色的等位基因為D、d;葉邊緣的光滑形和鋸齒形是由2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1對相對性狀,且只要有1對隱性純合基因,葉邊緣就表現為鋸齒形。為研究上述性狀的遺傳特性,進行了如表所示的雜交實驗。另外,擬用乙組F1自交獲得的F2中所有鋸齒葉綠粒植株的葉片為材料,通過PCR檢測每株個體中控制這2種性狀的所有等位基因,以輔助確定這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預期對被檢測群體中所有個體按PCR產物的電泳條帶組成(即基因型)相同的原則歸類后,該群體電泳圖譜只有類型Ⅰ或類型Ⅱ,如圖所示,其中條帶③和④分別代表基因a和d。已知各基因的PCR產物通過電泳均可區(qū)分,各相對性狀呈完全顯隱性關系,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互換。組別親本雜交組合F1的表型及比例。甲紫花矮莖黃粒×紅花高莖綠粒紫花高莖黃?!眉t花高莖綠?!米匣òo黃粒∶紅花矮莖綠粒=1∶1∶1∶1乙鋸齒葉黃?!龄忼X葉綠粒全部光滑葉黃粒(1)據表分析,由同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2種性狀是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2)據表分析,甲組F1隨機交配,若子代中高莖植株占比為______,則能確定甲組中涉及的2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3)圖中條帶②代表的基因是______;乙組中鋸齒葉黃粒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若電泳圖譜為類型Ⅰ,則被檢測群體在F2中占比為______。(4)若電泳圖譜為類型Ⅱ,只根據該結果還不能確定控制葉邊緣形狀和籽粒顏色的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需輔以對F2進行調查。已知調查時正值F2的花期,調查思路:______;預期調查結果并得出結論:______。(要求:僅根據表型預期調查結果,并簡要描述結論)〖答案〗(1)①.花色和籽粒顏色②.甲組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黃粒,紅花的籽粒全是綠粒(2)9/16(3)①.A②.aaBBDD③.1/4(4)①.調查紅花植株的葉邊緣形狀②.若紅花植株中只有鋸齒葉,則Abd(aBD)位于一條染色體上;若紅花植株中既有鋸齒葉又有光滑葉,則Ad(aD)位于一條染體上,Ad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解析〗〖祥解〗1、根據乙組雜交后代全是黃粒可知,黃粒是顯性性狀,對應的基因型為D-。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光滑形對應的基因型為A-B-,鋸齒形對應的基因型為A-bb、aaB-、aabb。2、根據甲組的子代中,紫花全是黃粒,紅花全是綠??芍?,花色和籽粒顏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設莖高的相關基因為E/e,根據子代中,四種表現型的比例為1:1:1:1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EeDd×eedd或Eedd×eeDd。3、根據電泳圖譜,類型Ⅰ中有三種基因型,且有的個體沒有a;類型Ⅱ中只有一種基因型,且均不含a?!拘?詳析】根據表格中甲組雜交子代中,紫花的籽粒全是黃粒,紅花的籽粒全是綠粒,結合題干信息“花色、莖高和籽粒顏色3種性狀的遺傳只涉及2對等位基因”可知,花色和籽粒顏色是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拘?詳析】根據乙組雜交結果可知,黃粒是顯性性狀,用D表示,設莖高的相關基因為E/e。若高莖為顯性,則甲組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Eedd×eeDd,E/e和D/d可能位于一對或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1中莖高相關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1:1,F1隨機交配,子代中EE:Ee:ee=1:6:9,高莖E-植株占比為7/16。若高莖為隱性性狀,則甲組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EeDd×eedd,F1中莖高相關的基因型及比例為Ee:ee=1:1,F1隨機交配,子代中高莖E-植株占比為9/16。故子代中高莖站9/16,說明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拘?詳析】類型Ⅰ中有三種基因型,且有的個體沒有a;類型Ⅱ中只有一種基因型,且均不含a。根據乙組親本和子代的表現型可知,親本中關于葉邊緣的基因型組合aaBB和AAbb,關于籽粒顏色的基因型組合為DD和dd,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可能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F1的基因型為AaBbDd。乙組F1自交獲得的F2中所有鋸齒葉綠粒植株(dd)不外乎為A_bbdd、aaB_dd、aabbdd,電泳結果若為類型Ⅰ,則該群體有三種基因型,若為類型Ⅱ,則只有一種基因型。若D/d、A/a和B/b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則電泳結果應該有9種基因型,與電泳結果不符;若三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若為①,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種,為AAbbdd,對應類型Ⅱ。若為②,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種,為aaBBdd,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三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存在以下可能性,③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2種基因型:aaBBdd和AAbbdd,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A/a和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或,若為④,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dd,與類型Ⅱ相符;若為⑤,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種,均為aa,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若B/b和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1中基因的位置關系如圖:或,若為⑥,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種:AAbbdd、Aabbdd、aabbdd,與類型Ⅰ相符。若為⑦,則F2的鋸齒葉綠粒植株的基因型只有一種:aaBBdd,與類型Ⅰ和Ⅱ均不相符。上述假設中,符合類型Ⅰ的為⑥,乙組中鋸齒葉黃粒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DD。子代中有的個體含有A,有的個體不含A,B/b和D/d相關的基因均為純合子,電泳圖中,有的個體含有條帶②,據此推測條帶②代表的基因是A。若電泳圖譜為類型Ⅰ,F1中基因的位置為⑥,子代中鋸齒葉綠粒植株--bbdd占1/4。【小問4詳析】若電泳圖為類型Ⅱ,則F1可能為或,要確定三對基因的位置關系,可以調查紅花植株的葉邊緣形狀,若紅花植株中只有鋸齒葉,則Abd(aBD)位于一條染色體上;若紅花植株中既有鋸齒葉又有光滑葉,則Ad(aD)位于一條染體上,Ad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23.由肝細胞合成分泌、膽囊儲存釋放的膽汁屬于消化液,其分泌與釋放的調節(jié)方式如圖所示。(1)圖中所示的調節(jié)過程中,迷走神經對肝細胞分泌膽汁的調節(jié)屬于神經調節(jié),說明肝細胞表面有______。肝細胞受到信號刺激后,發(fā)生動作電位,此時膜兩側電位表現為______。(2)機體血漿中大多數蛋白質由肝細胞合成。肝細胞合成功能發(fā)生障礙時,組織液的量______(填“增加”或“減少”)。臨床上可用藥物A競爭性結合醛固酮受體增加尿量,以達到治療效果,從水鹽調節(jié)角度分析,該治療方法使組織液的量恢復正常的機制為______。(3)為研究下丘腦所在通路膽汁釋放量是否受小腸Ⅰ細胞所在通路的影響,據圖設計以下實驗,已知注射各試劑所用溶劑對實驗檢測指標無影響。實驗處理:一組小鼠不做注射處理,另一組小鼠注射______(填序號)。①ACh抑制劑②CCK抗體③ACh抑制劑+CCK抗體檢測指標:檢測兩組小鼠的______。實驗結果及結論:若檢測指標無差異,則下丘腦所在通路不受影響?!即鸢浮剑?)①.ACh受體或乙酰膽堿受體②.外負內正(2)①.增加②.藥物A競爭性結合醛固酮受體,抑制醛固酮的作用,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促進鈉離子的排泄,從而增加尿量,使組織液的量恢復正常(3)①.②②.檢測兩組小鼠的ACh釋放量〖解析〗〖祥解〗由圖可知,食物通過促進下丘腦相關通路,增加Ach的釋放,同時通過小腸Ⅰ細胞通路,增加CCK的釋放,二者均可作用與肝細胞分泌膽汁,后者漢能促進膽囊平滑肌收縮,進一步促進膽囊膽汁的釋放?!拘?詳析】迷走神經對肝細胞分泌膽汁的調節(jié)屬于神經調節(jié),說明肝細胞表面有ACh受體或乙酰膽堿受體。發(fā)生動作電位膜兩側電位表現為外負內正?!拘?詳析】肝細胞合成功能發(fā)生障礙時,血漿蛋白減少,血漿滲透壓降低,水分大量滲透到組織液,組織液的量增加,導致組織水腫。藥物A競爭性結合醛固酮受體,減少醛固酮的作用,從而減少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使組織液的量恢復正常?!拘?詳析】研究下丘腦所在通路膽汁釋放量是否受小腸Ⅰ細胞所在通路的影響,由圖可知,小腸Ⅰ細胞所在通路相關的物質是CCK,即自變量是是否注射CCK抗體,因變量是ACh釋放量(實驗目的不是檢測膽汁釋放量是否受小腸Ⅰ細胞所在通路的影響,因此檢測指標不是膽汁釋放量)。所以實驗處理:一組小鼠不做注射處理,另一組小鼠注射CCK抗體。檢測指標:檢測兩組小鼠的ACh釋放量。24.研究群落時,不僅要調查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還要比較不同群落的物種組成。β多樣性是指某特定時間點,沿某一環(huán)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間物種組成的變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1)群落甲中冷杉的數量很多,據此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斷冷杉在該群落中是否占據優(yōu)勢。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這體現了群落空間結構中的______。從協同進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據相對穩(wěn)定生態(tài)位的原因是______。(2)群落甲、乙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70和80,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為0.4,則兩群落的共有物種數為______(填數字)。(3)根據β多樣性可以科學合理規(guī)劃自然保護區(qū)以維系物種多樣性。群落丙、丁的物種豐富度分別為56和98,若兩群落之間的β多樣性高,則應該在群落______(填“丙”“丁”或“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理由是______?!即鸢浮剑?)①.不能②.水平結構③.冷杉與無機環(huán)境以及其他物種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相互影響,共同進化,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關系(2)45(3)①.丙和丁②.丙和丁特有的物種多,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維系物種多樣性〖解析〗〖祥解〗由題意可知,β多樣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則計算兩群落共有物種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共有物種數=(群落甲物種數+群落乙物種數)×β多樣性?!拘?詳析】判斷冷杉是否占據優(yōu)勢,不能僅僅根據數量多少,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冷杉在群落中的生態(tài)作用、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群落空間結構包括水平結構和垂直結構,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種群密度不同,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冷杉能在群落甲中占據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是因為它與無機環(huán)境以及其他物種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通過協同進化,冷杉適應了群落的環(huán)境,與其他物種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關系。【小問2詳析】由題意可知,β多樣性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獨有物種數之和與群落a、b各自的物種數之和的比值表示,則計算兩群落共有物種數,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獨有物種數之和=(群落甲物種數+群落乙物種數)×β多樣性,將題目中的數據代入公式,得到:獨有物種數之和=(70+80)×0.4=60,因此,兩群落共有物種數為[70+80-60]/2=45。【小問3詳析】β多樣性高表示兩群落之間的物種組成差異較大,丙和丁特有的物種多,在這種情況下,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可以保護更多的物種。這是因為自然保護區(qū)的建立可以保護物種的棲息地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人類活動對物種的干擾和破壞,從而維系物種的多樣性。在群落丙和丁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可以將兩個群落的物種都納入保護范圍,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25.研究發(fā)現基因L能夠通過脫落酸信號途徑調控大豆的逆境響應。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編輯基因L,可培育耐鹽堿大豆品系。在載體上的限制酶BsaI切點處插入大豆基因L的向導DNA序列,將載體導入大豆細胞后,其轉錄產物可引導核酸酶特異性結合基因組上的目標序列并發(fā)揮作用。載體信息、目標基因L部分序列及相關結果等如圖所示。(1)用PCR技術從大豆基因組DNA中擴增目標基因L時,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異性越______(填“高”或“低”)。限制酶在切開DNA雙鏈時,形成的單鏈突出末端為黏性末端,若用BsaI酶切大豆基因組DNA,理論上可產生的黏性末端最多有______種。載體信息如圖甲所示,經BsaI酶切后,載體上保留的黏性末端序列應為5'-______-3'和5'-______-3'。(2)重組載體通過農桿菌導入大豆細胞,使用抗生素______篩選到具有該抗生素抗性的植株①∶④。為了鑒定基因編輯是否成功,以上述抗性植株的DNA為模板,通過PCR擴增目標基因L,部分序列信息及可選用的酶切位點如圖乙所示,PCR產物完全酶切后的電泳結果如圖丙所示。據圖可判斷選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其中純合的突變植株是______(填序號)。(3)實驗中獲得1株基因L成功突變的純合植株,該植株具有抗生素抗性,檢測發(fā)現其體細胞中只有1條染色體有T-DNA插入。用抗生素篩選這個植株的自交子代,其中突變位點純合且對抗生素敏感的植株所占比例為______,篩選出的敏感植株可用于后續(xù)的品種選育?!即鸢浮剑?)①.低②.256③.5'-CAAT-3'④.5'-GTTT-3'(2)①.卡那霉素②.SacⅠ③.④(3)1/4〖解析〗〖祥解〗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篩選與獲取,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和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2、PCR是一項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的原理,在體外提供參與DNA復制的各種組分與反應條件,對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進行大量復制的技術,利用PCR可以快速的獲取和擴增目的基因?!拘?詳析】引物是一小段能與DNA母鏈的一段堿基序列互補配對的短單鏈核酸,用于PCR的引物長度通常為20~30個核苷酸。由此可知,在利用PCR技術從大豆基因組DNA中擴增目的基因時,所用的引物越短,則引物的特異性就越低。根據題意可知,限制酶在切開DNA雙鏈時,形成的單鏈突出末端為黏性末端,若用BsaI酶切大豆基因組DNA,圖中給出的只是載體信息,大豆基因組無法從圖中看出。只能根據理論來推測,BsaI切割產生的黏性末端是NNNN,四個堿基最多可能有256種排列順序,故〖答案〗應為256。根據圖甲所示的載體信息,經BsaI酶切后,載體上保留的黏性末端序列應為5'-ATTG3'和5'-AAAC-3'。【小問2詳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重組載體通過農桿菌導入大豆細胞當中的片段包含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可以通過使用卡那霉素篩選到具有該抗生素抗性的植株。根據圖甲可知,目標基因L的目標序列跟突變序列之間的差異只有在SacⅠ酶切位點上存在差異,BamHⅠ和EcoRⅠ這兩個酶切位點完全相同,根據圖丙及題意可知,所展示的電泳結果可知,要以上述抗性植株的DNA為模板,通過PCR擴增目標基因L,并對PCR產物完全酶切后進行電泳從而判斷植株含有的是目標序列還是突變序列,因此只能選用限制酶SacⅠ,限制酶SacⅠ在突變序列存在酶切位點,但是目標序列沒有,因此經過該酶酶切后突變序列的電泳條帶會出現兩條,目標序列是一條帶,根據圖丙結果可知,只有④為純和突變的植株?!拘?詳析】根據題意可知,在實驗當中獲得了一株基因l成功突變的純合之中,已知該植株具有抗生素抗性,經過檢測發(fā)現其體細胞中只有一條染色體含有T-DNA插入。根據圖示可知,抗生素抗性基因在T-DNA片段上,因此如果用抗生素來篩選該植株進行自交,可知其配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比例為1/2,不含T-DNA(對抗生素敏感)的配子比例為1/2,因此突變位點純合且對抗生素敏感的植株所占比例應該為1/2×1/2=1/4,純突變位點純合且具有抗生素抗性的植株所占比例應該為3/4,可以篩選出的敏感植株可用于后續(xù)的品種選育。機密★啟用前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生物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植物細胞被感染后產生的環(huán)核苷酸結合并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導致H2O2含量升高進而對細胞造成傷害;細胞膜上的受體激酶BAK1被油菜素內酯活化后關閉上述Ca2+通道蛋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環(huán)核苷酸與Ca2+均可結合Ca2+通道蛋白B.維持細胞Ca2+濃度的內低外高需消耗能量C.Ca2+作為信號分子直接抑制H2O2的分解D.油菜素內酯可使BAK1缺失的被感染細胞內H2O2含量降低〖答案〗B〖解析〗〖祥解〗載體蛋白參與主動運輸或協助擴散,需要與被運輸的物質結合,發(fā)生自身構象的改變;而通道蛋白參與協助擴散,不需要與被運輸物質結合。【詳析】A、環(huán)核苷酸結合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Ca2+不需要與通道蛋白結合,A錯誤;B、環(huán)核苷酸結合并打開細胞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使細胞內Ca2+濃度升高,Ca2+內流屬于協助擴散,故維持細胞Ca2+濃度的內低外高是主動運輸,需消耗能量,B正確;C、Ca2+作為信號分子,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導致H2O2含量升高,不是直接H2O2的分解,C錯誤;D、BAK1缺失的被感染細胞,則不能被油菜素內酯活化,不能關閉Ca2+通道蛋白,將導致H2O2含量升高,D錯誤。故選B。2.心肌損傷誘導某種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細胞,隨后該巨噬細胞線粒體中NAD+濃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減小,引起有機酸ITA的生成增加。ITA可被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L轉運到細胞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呼吸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的過程提供能量B.轉運ITA時,載體蛋白L的構象會發(fā)生改變C.該巨噬細胞清除死亡細胞后,有氧呼吸產生CO2的速率增大D.被吞噬死亡細胞可由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答案〗C〖解析〗〖祥解〗由題意可知,心肌損傷誘導某種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細胞,隨后該巨噬細胞線粒體中NAD+濃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減小,說明有氧呼吸減弱?!驹斘觥緼、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的過程為胞吞,該過程需要細胞呼吸提供能量,A正確;B、轉運ITA為主動運輸,載體蛋白L的構象會發(fā)生改變,B正確;C、由題意可知,心肌損傷誘導某種巨噬細胞吞噬、清除死亡的細胞,隨后該巨噬細胞線粒體中NAD+濃度降低,生成NADH的速率減小,說明有氧呼吸減弱,即該巨噬細胞清除死亡細胞后,有氧呼吸產生CO2的速率減小,C錯誤;D、被吞噬的死亡細胞可由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分解,為機體的其他代謝提供營養(yǎng)物質,D正確。故選C。3.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體加工修飾后形成,并通過胞吐被排出細胞。在胞外酸性環(huán)境下,蛋白P被分生區(qū)細胞膜上的受體識別并結合,引起分生區(qū)細胞分裂。病原菌侵染使胞外環(huán)境成為堿性,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使其不被受體識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蛋白P前體通過囊泡從核糖體轉移至內質網B.蛋白P被排出細胞的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C.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堿性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體識別,不能體現受體識別的專一性〖答案〗B〖解析〗〖祥解〗由題意,某植物的蛋白P由其前體加工修飾后形成,并通過胞吐被排出細胞,即前提再經加工后即為成熟蛋白,說明蛋白P前體通過囊泡從內質網轉移至高爾基體。堿性會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酸性。【詳析】A、核糖體沒有膜結構,不是通過囊泡從核糖體向內質網轉移,A錯誤;B、蛋白P被排出細胞的過程為胞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B正確;C、由題意,堿性會導致蛋白P空間結構改變,提取蛋白P過程中為保持其生物活性,所用緩沖體系應為酸性,C錯誤;D、病原菌侵染使蛋白P不被受體識別,即受體結構改變后即不能識別,能體現受體識別的專一性,D錯誤。故選B。4.仙人掌的莖由內部薄壁細胞和進行光合作用的外層細胞等組成,內部薄壁細胞的細胞壁伸縮性更大。水分充足時,內部薄壁細胞和外層細胞的滲透壓保持相等;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中單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層細胞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失水過程中,細胞液濃度增大B.干旱環(huán)境下,外層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比內部薄壁細胞的低C.失水比例相同的情況下,外層細胞更易發(fā)生質壁分離D.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層細胞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祥解〗成熟的植物細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據了細胞的大部分空間,將細胞質擠成一薄層,所以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原生質層有選擇透過性,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植物細胞也能通過原生質發(fā)生吸水或失水現象。【詳析】A、細胞失水過程中,水從細胞液流出,細胞液濃度增大,A正確;B、依題意,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中單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層細胞快,則外層細胞的細胞液單糖多,且外層細胞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單糖,故外層細胞液濃度比內部薄壁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高,B錯誤;C、依題意,內部薄壁細胞細胞壁的伸縮性比外層細胞的細胞壁伸縮性更大,失水比例相同的情況下,外層細胞更易發(fā)生質壁分離,C正確;D、依題意,干旱環(huán)境下,內部薄壁細胞中單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層細胞快,有利于外層細胞光合作用產物向內部薄壁細胞轉移,可促進外層細胞的光合作用,D正確。故選B。5.制備熒光標記的DNA探針時,需要模板、引物、DNA聚合酶等。在只含大腸桿菌DNA聚合酶、擴增緩沖液、H2O和4種脫氧核苷酸(dCTP、dTTP、dGTP和堿基被熒光標記的dATP)的反應管①~④中,分別加入如表所示的適量單鏈DNA。已知形成的雙鏈DNA區(qū)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且在本實驗的溫度條件下不能產生小于9個連續(xù)堿基對的雙鏈DNA區(qū)。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的反應管有()反應管加入的單鏈DNA①5'-GCCGATCTTTATA-3'3'-GACCGGCTAGAAA-5'②5'-AGAGCCAATTGGC-3'③5'-ATTTCCCGATCCG-3'3'-AGGGCTAGGCATA-5'④5'-TTCACTGGCCAGT-3'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祥解〗子鏈的延伸方向為5'→3',由題意可知,在本實驗的溫度條件下不能產生小于9個連續(xù)堿基對的雙鏈DNA區(qū),要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需要能根據所提供的模板進行擴增,且擴增子鏈種含有A?!驹斘觥糠治龇磻堍佟苤蟹謩e加入的適量單鏈DNA可知,①中兩條單鏈DNA分子之間具有互補的序列,但雙鏈DNA區(qū)之外的3'端無模板,因此無法進行DNA合成,不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②中單鏈DNA分子內具有自身互補的序列,由于在本實驗的溫度條件下不能產生小于9個連續(xù)堿基對的雙鏈DNA區(qū),故一條單鏈DNA分子不發(fā)生自身環(huán)化,但兩條鏈可以形成雙鏈DNA區(qū),由于DNA合成的鏈中不含堿基A,不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③中兩條單鏈DNA分子之間具有互補的序列,且雙鏈DNA區(qū)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堿基T,因此進行DNA合成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④中單鏈DNA分子內具有自身互補的序列,一條單鏈DNA分子不發(fā)生自身環(huán)化,兩條鏈可以形成雙鏈DNA區(qū),且雙鏈DNA區(qū)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堿基T,因此進行DNA合成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綜上,能得到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的反應管有③④。故選D。6.某二倍體生物通過無性繁殖獲得二倍體子代的機制有3種:①配子中染色體復制1次;②減數分裂Ⅰ正常,減數分裂Ⅱ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不分裂;③減數分裂Ⅰ細胞不分裂,減數分裂Ⅱ時每個四分體形成的4條染色體中任意2條進入1個子細胞。某個體的1號染色體所含全部基因如圖所示,其中A1、A2為顯性基因,a1、a2為隱性基因。該個體通過無性繁殖獲得了某個二倍體子代,該子代體細胞中所有1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數與隱性基因數相等。已知發(fā)育為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不考慮突變,獲得該子代的所有可能機制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祥解〗由題意可知,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發(fā)生互換的染色單體上同時含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驹斘觥竣俳粨Q后形成Aa的配子,若該細胞為配子中染色體復制1次獲得的,加倍后形成AAaa的二倍體符合題目要求,①正確;②由題意可知,該子代的細胞在四分體時,1號染色體僅2條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1次互換并引起了基因重組,若減數分裂Ⅰ正常,減數分裂Ⅱ姐妹染色單體分離但細胞不分裂,則該子代體細胞中所有1號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數與隱性基因數不相等,②錯誤;③減數分裂Ⅰ細胞不分裂,減數分裂Ⅱ時每個四分體形成的4條染色體中任意2條進入1個子細胞,可能就是發(fā)生互換后的兩條染色體進入該細胞,由這個細胞發(fā)育的個體就符合題意,③正確。綜上,①③正確。故選B。7.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結構模式圖如圖所示。HBV與肝細胞吸附結合后,脫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進入肝細胞后再脫去由核心抗原組成的衣殼,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釋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細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樹突狀細胞識別HBV后只發(fā)揮其吞噬功能B.輔助性T細胞識別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細胞C.根據表面抗原可制備預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D.核心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過程屬于細胞免疫〖答案〗C〖解析〗〖祥解〗細胞免疫過程:①被病原體(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fā)生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的信號。②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細胞因子能加速這一過程。③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液中循環(huán),它們可以識別并接觸、裂解被同樣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④靶細胞裂解、死亡后,病原體暴露出來,抗體可以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掉。【詳析】A、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狀細胞識別HBV后,能夠攝取、處理加工抗原,并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A錯誤;B、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細胞,B錯誤;C、由題干信息可知,HBV與肝細胞吸附結合后,脫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因此根據表面抗原可制備預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C正確;D、核心抗原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過程屬于體液免疫,D錯誤。故選C。8.如圖為人類某單基因遺傳病的系譜圖。不考慮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和突變,下列推斷錯誤的是()A.該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B.若Ⅱ-1不攜帶該致病基因,則Ⅱ-2一定為雜合子C.若Ⅲ-5正常,則Ⅱ-2一定患病D.若Ⅱ-2正常,則據Ⅲ-2是否患病可確定該病遺傳方式〖答案〗D〖解析〗〖祥解〗判斷遺傳方式的口訣為: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患,父子無病在常染;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患,母女無病在常染。若上述口訣不能套上時,只能通過假設逐一進行驗證?!驹斘觥緼、由于該家系中有女患者,所以該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體上,A正確;B、若II1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由于III3是患者,他的致病基因只能來自II2。假如該病為常隱,無論II2是Aa還是aa,由于II1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所以不可能生出患病的III3。這樣,該病還剩3種情況:
常顯,X顯,X隱。在這三種情況下,II2都是雜合子,B正確;C、若Ⅲ-5正常,則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Ⅱ-1正常為aa,而Ⅲ-3患病Aa,可推出Ⅱ-2一定患病為A_,C正確;D、若Ⅱ-2正常,Ⅲ-3患病,該病為隱性遺傳病,若Ⅲ-2患病,則可推出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若Ⅲ-2正常,則不能推出具體的遺傳方式,D錯誤。故選D。9.機體存在血漿K+濃度調節(jié)機制,K+濃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從而促進細胞攝入K+,使血漿K+濃度恢復正常。腎臟排鉀功能障礙時,血漿K+濃度異常升高,導致自身胰島素分泌量最大時依然無法使血漿K+濃度恢復正常,此時胞內攝入K+的量小于胞外K+的增加量,引起高鉀血癥。已知胞內K+濃度總是高于胞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高鉀血癥患者神經細胞靜息狀態(tài)下膜內外電位差增大B.胰島B細胞受損可導致血漿K+濃度升高C.高鉀血癥患者的心肌細胞對刺激的敏感性改變D.用胰島素治療高鉀血癥,需同時注射葡萄糖〖答案〗A〖解析〗〖祥解〗神經細胞在靜息時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較大,部分鉀離子通過細胞膜到達細胞外,形成了外正內負的靜息電位?!驹斘觥緼、已知胞內K+濃度總是高于胞外,高鉀血癥患者細胞外的鉀離子濃度大于正常個體,因此患者神經細胞靜息狀態(tài)下膜內外電位差減小,A錯誤;B、胰島B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由于胰島素能促進細胞攝入K+,因此胰島素分泌減少會導致血漿K+濃度升高,B正確;C、高鉀血癥患者心肌細胞的靜息電位絕對值減小,容易產生興奮,因此對刺激的敏感性發(fā)生改變,C正確;D、胰島素能促進細胞攝入K+,使血漿K+濃度恢復正常,同時胰島素能降低血糖,因此用胰島素治療高鉀血癥時,為防止出現胰島素增加導致的低血糖,需同時注射葡萄糖,D正確。故選A。10.擬南芥的基因S與種子萌發(fā)有關。對野生型和基因S過表達株系的種子分別進行不同處理,處理方式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焊接工藝能力的檢測方法試題及答案
- 了解2024年紡織機械操作的市場趨勢及應變策略試題及答案
- 好聽聲音教程課件
- 電子郵件溝通禮儀試題及答案
- 深入解析商務禮儀師考試要點試題及答案
- Adobe認證設計師考試的溝通技巧分析試題及答案
- 多角度看待質量工程師資格證的知識框架與試題
- 油車VS電車 能源之爭
- 商務禮儀師考試面試題與參考答案
- 明確2024年Adobe考試中的知識重心試題及答案
- 中建懸挑卸料平臺專項施工方案
- 中建總工程師的職業(yè)基本素養(yǎng)
- 【房地產項目成本控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2300字】
-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word精排版)
- 《一般將來時》教學設計
- 小學數學-青島版五四制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比的意義》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單面彩鋼酚醛復合風管施工工法
- 浙江省溫州環(huán)大羅山聯盟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物理試題
- 托管專項施工方案
- 風電項目開發(fā)流程教學課件
- 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一病一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