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地理試題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南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某天,小明同學吃完晚飯出來散步,對著西南方天空拍下了如下所示天象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據(jù)圖可知,該日()A.應該是農歷下半月B.大約是農歷初四前后C.月亮在下半夜可見D.過后半月還是蛾眉月2.根據(jù)圖中出現(xiàn)的天文現(xiàn)象推測,太陽、地球、月球、木星之間的位置關系是()A.B.C.D.【答案】1.B2.A【解析】【1題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該月相傍晚出現(xiàn)在西南方天空,應為蛾眉新月,其出現(xiàn)在新月與上弦月之間,因此出現(xiàn)在農歷的上半月、上半夜;由于其位于西方天空、亮面凸向西邊,因此可能是初四前后,過后半月應是虧凸月,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2題詳解】此刻木星與月球同框出現(xiàn),以地球視角來看,木星與月球相距應該不會太遠,且木星應比月球靠東,可以排除C、D(C、D項中由于太陽阻擋,木星不可見);當天是上半月的蛾眉月,太陽與月球、地球非直角(直角時應該是弦月)、非平角(一條線上時滿月或新月),應呈一定銳角,由此可知A正確,B錯誤。故選A。下圖為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年太陽輻射總量()A.哈爾濱比上海多 B.北多南少C.重慶大于1200kw·h/m2 D.總體高原比平原地區(qū)豐富4.除太陽輻射能外,我國的其他能源也很豐富,下列能源的形成與太陽能無關的是()A.生物能B.波浪能C.石油D.地熱能【答案】3.D4.D【解析】【3題詳解】哈爾濱的太陽輻射總量為1200—1500kw?h/m2,上海的太陽輻射總量也為1200—1500kw?h/m2,A錯誤;東北地區(qū)太陽輻射總量也較少,并不是北多南少,B錯誤;重慶的太陽輻射總量為小于1200kw?h/m2,C錯誤;整體上看,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高原地帶太陽輻射量大于平原地區(qū),D正確。故選D。【4題詳解】地熱能來源于地球內部,與太陽輻射能無關,D符合題意;而生物能、波浪能和石油的形成都與太陽輻射有關,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下圖為自1975年以來實際觀測的太陽黑子數(shù)每月均值及太陽活動第21到25的活動周期圖,太陽物理研究科學家據(jù)此預言太陽活動將于近期達到峰值,適合天文愛好者進行太陽活動天象的觀測。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下圖是某天文愛好者趁此機會于2024年8月20日所拍攝的天文觀測圖片,此次太陽活動現(xiàn)象及其發(fā)生的太陽大氣層是()A.黑子光球層B.耀斑光球層C.耀斑色球層D.日珥色球層6.此次太陽活動達到峰年的時間和給地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A.2020-2021年,南陽上空出現(xiàn)美麗極光的概率減小B.2020-2021年,極端天氣出現(xiàn)的概率增加C.2024-2025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D.2024-2025年,手機用戶通話時信號增強【答案】5.C6.C【解析】【5題詳解】耀斑是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塊,符合圖中現(xiàn)象,C正確,B錯誤。黑子出現(xiàn)在光球層,但是和圖片不符,A錯誤;日珥出現(xiàn)在色球層,也和該圖片不相符,D錯誤。故選C。【6題詳解】據(jù)折線圖計算可知,第25個太陽活動峰年約在2024年到2025年之間,A、B錯誤;太陽活動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擾動地球磁場,出現(xiàn)“磁暴”現(xiàn)象,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C正確;耀斑有可能導致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而不是信號增強,D錯誤。故選C。下圖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個圈層,圓甲示意巖石圈,圓乙、圓丙和橢圓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層。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屬于水圈的是()A.甲B.乙C.丙D.丁8.有關圖示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圈層不屬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B.丙圈層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C.乙圈層是既連續(xù)又規(guī)則的圈層D.丁圈層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答案】7.B8.B【解析】【7題詳解】根據(jù)材料,甲表示巖石圈,圓乙、圓丙和橢圓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層,結合所學知識,地球外部圈層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丙圈層分布最高,表示大氣圈;丁圈層廣泛分布于其它幾個圈層,聯(lián)系了其它幾個圈層,主要分布在大氣圈的底部,乙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代表生物圈。因此乙圈層代表水圈,B正確,ACD錯誤,故選B。【8題詳解】甲為巖石圈,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組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四大圈層,因此巖石圈屬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A錯誤;丙為大氣圈,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B正確;乙為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錯誤;丁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D錯誤,故選B。約2.52億年前,地球曾發(fā)生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數(shù)億年的古珊瑚等生物滅絕。下圖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形成含古珊瑚化石地層的地質年代是()A.前寒武紀B.古生代C.太古宙D.中生代10.古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地層形成時的環(huán)境特征最可能是()A.寒冷的深海環(huán)境B.溫暖的陸地環(huán)境C.寒冷的陸地環(huán)境D.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答案】9.B10.D【解析】【9題詳解】由材料可知“約2.52億年前,地球上曾發(fā)生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數(shù)億年的古珊瑚等生物滅絕”,約2.52億年前屬于古生代,B正確,排除ACD。故選B?!?0題詳解】珊瑚化石是珊瑚蟲的沉積物,珊瑚蟲生活在溫暖淺海中,故可以推斷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是溫暖的淺海,D正確;而寒冷的環(huán)境和陸地環(huán)境都不適合珊瑚生長,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地球上大氣中CO2濃度變化曲線示意圖(設工業(yè)革命初期濃度倍數(shù)為1)。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地質時期,地球大氣中CO2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人類出現(xiàn)B.頻繁的火山爆發(fā)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12.下列敘述中,反映中生代自然環(huán)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類植物繁盛B.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xiàn)在地球表層C.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D.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答案】11.D12.D【解析】【11題詳解】讀圖可知,地質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下降,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從而導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下降,D正確。人類出現(xiàn)、頻繁的火山爆發(fā)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上升,ABC錯誤。故選D?!?2題詳解】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且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xiàn)在地球表層,AB錯誤;現(xiàn)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C錯誤;中生代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D正確。故選D。莫爾格勒河發(fā)源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境內,號稱“天下第一曲水”。物極必反,河流“彎”到極限就會“裁彎取直”,圖中斷續(xù)的積水河道和有植被覆蓋的“隱形”河道,是“裁彎”時留下的痕跡。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3.該河流“裁彎取直”現(xiàn)象多發(fā)生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4.發(fā)生“裁彎取直”后的河流()A.泥沙淤積增多B.通航能力減弱C.流速減慢D.洪澇災害減輕【答案】13.B14.D【解析】【13題詳解】該河流位于內蒙古地區(qū),夏季降水相對較多,對河流補給量較大,當河流水量增大時,河水可能沖斷河曲的頸部,河流自然裁彎取直,使彎曲部分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B正確;而春季、秋季和冬季河流水量較少,不易形成“裁彎取直”現(xiàn)象,ACD錯誤。故選B。【14題詳解】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彎曲,排水不暢,而河曲被裁彎取直后,河道變短,河彎變少,河流排水更為通暢,河流流速增加,泥沙淤積減少,洪澇災害減少,通航能力增強,D正確,ABC錯誤。故選D。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時,由于地勢突然變緩,河道變得開,水流速度減慢,其所攜帶的泥沙物質在出山口處沉積下來,形成的扇形堆積體,由山谷口向外可分為扇頂、扇中和扇緣。根據(jù)沖積扇所在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細分為“濕扇”和“旱扇”(即洪積扇),分別對應著河流中的暫時性河和常流河。下圖為“濕扇”和“旱扇”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與“濕扇”相比,“旱扇”()A.礫石磨圓度低B.徑流年際變化小C.河流落差小D.扇體面積大16.“旱扇”的綠洲多出現(xiàn)在()A.扇頂B.扇中C.扇緣D.山腰【答案】15.A16.C【解析】【15題詳解】“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流水侵蝕強烈,礫石更加圓潤,而“旱扇”礫石磨圓度低,A對;“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徑流年變化較小,而“旱扇”徑流年變化較大,B錯;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響,干旱地區(qū)不一定落差小,C錯;干旱區(qū)河流流量小,長度較短,沖積扇的面積會較小一些,D錯。故選A?!?6題詳解】在干旱區(qū),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綠洲。在沖積扇的形成過程中顆粒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扇緣的顆粒最小。河流從山口流出,順著地勢流往地勢最低的沖積扇扇緣位置,扇緣位置的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都較好,最容易出現(xiàn)綠洲。扇頂、扇中、山腰都不具備形成綠洲的兩個條件,A、B、D錯誤。故選C。二、綜合題(52分。)17.某地理研究小組想要研究建設火星基地所需要改善的條件,通過查閱資料獲悉以下信息,請你據(jù)此回答問題。材料一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38%,體積約為地球的15%,表面積略小于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小很多。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鹦峭夂藷o法持續(xù)對流生成磁場,火星核心冷卻得比地球的快,地質活動趨緩,磁場和板塊運動消逝,太陽風帶走大部分大氣導致氣壓偏低,而造成液態(tài)水在低溫就會沸騰、無法穩(wěn)定存在于火星表面?;鹦腔旧鲜巧衬行?,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wěn)定的液態(tài)水體,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fā)生。材料二下圖為太陽系結構圖。(1)材料二中字母__________代表火星。(2)凌日現(xiàn)象是指某行星在繞日運行過程中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地球上的觀測者可看到一個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能產生凌日現(xiàn)象的行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寫出行星名稱)。(3)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位于__________軌道和__________軌道之間(寫出行星名稱)。(4)運用資料分析火星上是否具有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敬鸢浮浚?)D(2)水星金星(3)火星木星(4)火星表面不具有人類生存的條件。距日距離較遠,溫度較低;質量、體積較小,大氣稀薄,溫度變化較大;沒有充足的液態(tài)水;沒有磁場,受太陽活動影響較大;沙漠廣布,沙塵暴常發(fā),環(huán)境惡劣,不適宜生存?!窘馕觥俊拘?詳解】太陽系八大行星分別是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對應D。【小問2詳解】凌日現(xiàn)象是指某行星在繞日運行過程中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因此可能產生凌日現(xiàn)象的行星應位于地球軌道內側,故應為水星和金星。【小問3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拘?詳解】結合材料“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38%。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可知火星質量體積較小,引力較小,無法吸引厚厚的大氣層包裹火星,削弱和保溫作用較差,溫差變化較大;同時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更遠,其溫度相對較低;“火星外核無法持續(xù)對流生成磁場”可知,火星缺少磁場保護;“氣壓偏低,而造成液態(tài)水在低溫就會沸騰、無法穩(wěn)定存在于火星表面”可知火星表面沒有充足的可供人類使用的液態(tài)水?!盎鹦腔旧鲜巧衬行?,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wěn)定的液態(tài)水體,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fā)生”可知火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據(jù)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年6月23日11時57分在委內瑞拉沿岸近海(北緯10.75度,西經62.65度)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材料二圖1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隨深度的變化及不同圈層結構示意圖,人們一般認為M圈層是巖漿的發(fā)源地。材料三震源車是一種用于地質探測的特殊車輛,其原理是利用機械的連續(xù)震動產生地震波,然后通過地面?zhèn)鞲衅鹘邮詹⒎治龅卣鸩ㄐ畔?,從而推斷地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具體位置。(1)委內瑞拉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A.上地幔B.下地幔C.地殼D.地核(2)如果要評估震后次生災害的影響范圍,需要運用()A.5G通訊技術和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B.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C.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D.遙感技術和5G通訊技術(3)圖1中A代表_________波,B代表_________波;界面C為_________界面,D為_________界面。(4)近年來,我國使用震源車在渤海灣等海域陸續(xù)發(fā)現(xiàn)總數(shù)量逾10億噸的大油田。利用震源車推斷巖層有無石油的原理是_________?!敬鸢浮浚?)A(2)B(3)橫縱莫霍古登堡(4)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在通過含油層時橫波消失;縱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通過含油層時,波速明顯下降。【解析】【小問1詳解】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陸殼的平均厚度39-41千米,洋殼的平均厚度為5-10千米,委內瑞拉在陸殼上,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因此震源所在圈層是上地幔,A正確,BCD錯誤。故選A。【小問2詳解】如果要評估震后次生災害的影響范圍,需要運用遙感技術獲取地震影響的范圍內的相關信息,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給分析處理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B正確;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用于定位導航,5G通訊技術用于通信,ACD錯。故選B?!拘?詳解】圖1中A傳播速度慢,為橫波,B傳播速度快,為縱波;橫波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的是古登堡界面,D為古登堡界面;橫波、縱波明顯增加的是莫霍界面,C為莫霍界面?!拘?詳解】根據(jù)地震波傳播規(guī)律,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在通過含油層時,橫波(S波)消失;而縱波可以通過固液氣三態(tài)物質,所以橫波在通過含油層時波速會發(fā)生明顯下降。19.下圖示意某條河流的手繪圖,據(jù)此回答問題。(1)從圖中地貌形態(tài)來看,A河流地貌為_________,多位于_________;C河流地貌為_________,多位于_________;形成這類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為_________。(2)B河流地貌中甲、乙兩處適合建港口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3)河流上游M處地貌類型為_________,其地貌典型特點是_________。(4)與河流上游相比,指出C地貌組成物質的顆粒大小特征,并說明原因?!敬鸢浮浚?)沖積扇出山口三角洲河流入??冖?流水堆積作用(2)甲甲河岸為河流侵蝕岸,河水較深(3)“V”形河谷谷底狹窄,兩岸陡峭,深度大于寬度(4)組成物質顆粒較細小。原因:C地貌位于河流入??谔?,地勢低平,水流速度慢,河流挾帶的物質顆粒較小?!窘馕觥俊拘?詳解】讀圖可以看出,A圖堆積物呈扇形堆積,為河流出山口處形成的沖積扇;C為河流入海口處形成的三角洲,形成的地質作用都是流水堆積作用,都是由于地勢變緩,流速減慢,搬運能力減弱,沉積物都是顆粒物大的先堆積,顆粒物小的后堆積。【小問2詳解】讀圖可知,甲位于凹岸,水流沖刷力度大,為侵蝕河岸,河水較深,適合建設港口;乙位于凸岸,水流速度較慢,泥沙堆積較多,不適合建設港口。【小問3詳解】河流上游M處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以下切侵蝕和溯源侵蝕為主,使河谷不斷變深,常形成“V”形河谷,深度大于寬度,谷底狹窄,河底常見鵝卵石,兩岸陡峭?!拘?詳解】與河流上游相比,C河口三角洲處組成物質的顆粒較細小。原因是河流上游地處山區(qū),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的搬運能力強,河流挾帶的物質顆粒較大,所以沉積物顆粒較大。而乙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谔帲貏莸推?,水流速度緩慢,搬運能力較弱,河流挾帶的物質顆粒較小,所以沉積物顆粒較小。20.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如果把地球演化史換算成地球上的一天24小時,人類登場的時間是23:58、在最后2分鐘才登上歷史舞臺。材料二麋鹿天性喜水,善于游泳,常年生活在渺無人煙、環(huán)境清幽的疏林沼澤地帶。1997年起,我國先后在黃河三角洲多地發(fā)現(xiàn)麋鹿角化石,其形成年代距今約7000年至10000年。麋鹿角化石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古代黃河三角洲氣候變遷和生態(tài)變化都提供了重要依據(jù)。(1)指出麋鹿生活的地質時代,以及其在“地球的一天”中所處的時間段。(2)指出麋鹿生活的地質年代快速發(fā)展的動物類型和繁盛的植物類型。(3)推測距今約7000年至10000年的黃河三角洲一帶的氣候特點和植被特點?!敬鸢浮浚?)新生代;23:40—24:00(2)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積擴大。(3)氣候濕潤,植被繁茂【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其形成年代距今約7000-10000年,因此麋鹿生活在新生代。根據(jù)“人類在最后兩分鐘登場”以及人類出現(xiàn)在新生代第四紀可知,最后一段是新生代,因此時間段為23:40—24:00。【小問2詳解】由于麋鹿生活在新生代,新生代時期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被子植物繁盛,草原面積不斷擴大?!拘?詳解】根據(jù)材料“麋鹿天性喜水,善于游泳,且化石較多”可知,當時黃河三角洲一帶氣候濕潤,植被繁茂,河湖縱橫,曾是麋鹿繁衍生息之地。河南省南陽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某天,小明同學吃完晚飯出來散步,對著西南方天空拍下了如下所示天象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據(jù)圖可知,該日()A.應該是農歷下半月B.大約是農歷初四前后C.月亮在下半夜可見D.過后半月還是蛾眉月2.根據(jù)圖中出現(xiàn)的天文現(xiàn)象推測,太陽、地球、月球、木星之間的位置關系是()A.B.C.D.【答案】1.B2.A【解析】【1題詳解】依據(jù)材料可知,該月相傍晚出現(xiàn)在西南方天空,應為蛾眉新月,其出現(xiàn)在新月與上弦月之間,因此出現(xiàn)在農歷的上半月、上半夜;由于其位于西方天空、亮面凸向西邊,因此可能是初四前后,過后半月應是虧凸月,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題詳解】此刻木星與月球同框出現(xiàn),以地球視角來看,木星與月球相距應該不會太遠,且木星應比月球靠東,可以排除C、D(C、D項中由于太陽阻擋,木星不可見);當天是上半月的蛾眉月,太陽與月球、地球非直角(直角時應該是弦月)、非平角(一條線上時滿月或新月),應呈一定銳角,由此可知A正確,B錯誤。故選A。下圖為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圖中年太陽輻射總量()A.哈爾濱比上海多 B.北多南少C.重慶大于1200kw·h/m2 D.總體高原比平原地區(qū)豐富4.除太陽輻射能外,我國的其他能源也很豐富,下列能源的形成與太陽能無關的是()A.生物能B.波浪能C.石油D.地熱能【答案】3.D4.D【解析】【3題詳解】哈爾濱的太陽輻射總量為1200—1500kw?h/m2,上海的太陽輻射總量也為1200—1500kw?h/m2,A錯誤;東北地區(qū)太陽輻射總量也較少,并不是北多南少,B錯誤;重慶的太陽輻射總量為小于1200kw?h/m2,C錯誤;整體上看,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等高原地帶太陽輻射量大于平原地區(qū),D正確。故選D?!?題詳解】地熱能來源于地球內部,與太陽輻射能無關,D符合題意;而生物能、波浪能和石油的形成都與太陽輻射有關,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下圖為自1975年以來實際觀測的太陽黑子數(shù)每月均值及太陽活動第21到25的活動周期圖,太陽物理研究科學家據(jù)此預言太陽活動將于近期達到峰值,適合天文愛好者進行太陽活動天象的觀測。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下圖是某天文愛好者趁此機會于2024年8月20日所拍攝的天文觀測圖片,此次太陽活動現(xiàn)象及其發(fā)生的太陽大氣層是()A.黑子光球層B.耀斑光球層C.耀斑色球層D.日珥色球層6.此次太陽活動達到峰年的時間和給地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A.2020-2021年,南陽上空出現(xiàn)美麗極光的概率減小B.2020-2021年,極端天氣出現(xiàn)的概率增加C.2024-2025年,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D.2024-2025年,手機用戶通話時信號增強【答案】5.C6.C【解析】【5題詳解】耀斑是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塊,符合圖中現(xiàn)象,C正確,B錯誤。黑子出現(xiàn)在光球層,但是和圖片不符,A錯誤;日珥出現(xiàn)在色球層,也和該圖片不相符,D錯誤。故選C。【6題詳解】據(jù)折線圖計算可知,第25個太陽活動峰年約在2024年到2025年之間,A、B錯誤;太陽活動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擾動地球磁場,出現(xiàn)“磁暴”現(xiàn)象,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C正確;耀斑有可能導致無線電短波通信中斷,而不是信號增強,D錯誤。故選C。下圖以集合形式示意地球四個圈層,圓甲示意巖石圈,圓乙、圓丙和橢圓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層。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屬于水圈的是()A.甲B.乙C.丙D.丁8.有關圖示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圈層不屬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B.丙圈層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C.乙圈層是既連續(xù)又規(guī)則的圈層D.丁圈層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答案】7.B8.B【解析】【7題詳解】根據(jù)材料,甲表示巖石圈,圓乙、圓丙和橢圓丁示意地球的外部圈層,結合所學知識,地球外部圈層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丙圈層分布最高,表示大氣圈;丁圈層廣泛分布于其它幾個圈層,聯(lián)系了其它幾個圈層,主要分布在大氣圈的底部,乙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代表生物圈。因此乙圈層代表水圈,B正確,ACD錯誤,故選B?!?題詳解】甲為巖石圈,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組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四大圈層,因此巖石圈屬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A錯誤;丙為大氣圈,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B正確;乙為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錯誤;丁為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D錯誤,故選B。約2.52億年前,地球曾發(fā)生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數(shù)億年的古珊瑚等生物滅絕。下圖是古珊瑚的化石照片。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形成含古珊瑚化石地層的地質年代是()A.前寒武紀B.古生代C.太古宙D.中生代10.古珊瑚化石指示其所在地層形成時的環(huán)境特征最可能是()A.寒冷的深海環(huán)境B.溫暖的陸地環(huán)境C.寒冷的陸地環(huán)境D.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答案】9.B10.D【解析】【9題詳解】由材料可知“約2.52億年前,地球上曾發(fā)生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在海洋中生存數(shù)億年的古珊瑚等生物滅絕”,約2.52億年前屬于古生代,B正確,排除ACD。故選B。【10題詳解】珊瑚化石是珊瑚蟲的沉積物,珊瑚蟲生活在溫暖淺海中,故可以推斷當時的沉積環(huán)境是溫暖的淺海,D正確;而寒冷的環(huán)境和陸地環(huán)境都不適合珊瑚生長,ABC錯誤。故選D。下圖為地球上大氣中CO2濃度變化曲線示意圖(設工業(yè)革命初期濃度倍數(shù)為1)。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地質時期,地球大氣中CO2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人類出現(xiàn)B.頻繁的火山爆發(fā)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12.下列敘述中,反映中生代自然環(huán)境重要特征的是()A.蕨類植物繁盛B.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xiàn)在地球表層C.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D.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答案】11.D12.D【解析】【11題詳解】讀圖可知,地質時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下降,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從而導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下降,D正確。人類出現(xiàn)、頻繁的火山爆發(fā)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上升,ABC錯誤。故選D?!?2題詳解】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且大量無脊椎動物出現(xiàn)在地球表層,AB錯誤;現(xiàn)代地貌格局形成于新生代,C錯誤;中生代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盛行,D正確。故選D。莫爾格勒河發(fā)源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境內,號稱“天下第一曲水”。物極必反,河流“彎”到極限就會“裁彎取直”,圖中斷續(xù)的積水河道和有植被覆蓋的“隱形”河道,是“裁彎”時留下的痕跡。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3.該河流“裁彎取直”現(xiàn)象多發(fā)生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4.發(fā)生“裁彎取直”后的河流()A.泥沙淤積增多B.通航能力減弱C.流速減慢D.洪澇災害減輕【答案】13.B14.D【解析】【13題詳解】該河流位于內蒙古地區(qū),夏季降水相對較多,對河流補給量較大,當河流水量增大時,河水可能沖斷河曲的頸部,河流自然裁彎取直,使彎曲部分與河道分離,形成牛軛湖,B正確;而春季、秋季和冬季河流水量較少,不易形成“裁彎取直”現(xiàn)象,ACD錯誤。故選B。【14題詳解】存在河曲的河段,由于河道彎曲,排水不暢,而河曲被裁彎取直后,河道變短,河彎變少,河流排水更為通暢,河流流速增加,泥沙淤積減少,洪澇災害減少,通航能力增強,D正確,ABC錯誤。故選D。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谷時,由于地勢突然變緩,河道變得開,水流速度減慢,其所攜帶的泥沙物質在出山口處沉積下來,形成的扇形堆積體,由山谷口向外可分為扇頂、扇中和扇緣。根據(jù)沖積扇所在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細分為“濕扇”和“旱扇”(即洪積扇),分別對應著河流中的暫時性河和常流河。下圖為“濕扇”和“旱扇”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與“濕扇”相比,“旱扇”()A.礫石磨圓度低B.徑流年際變化小C.河流落差小D.扇體面積大16.“旱扇”的綠洲多出現(xiàn)在()A.扇頂B.扇中C.扇緣D.山腰【答案】15.A16.C【解析】【15題詳解】“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流水侵蝕強烈,礫石更加圓潤,而“旱扇”礫石磨圓度低,A對;“濕扇”長期有河流流經,徑流年變化較小,而“旱扇”徑流年變化較大,B錯;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響,干旱地區(qū)不一定落差小,C錯;干旱區(qū)河流流量小,長度較短,沖積扇的面積會較小一些,D錯。故選A?!?6題詳解】在干旱區(qū),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綠洲。在沖積扇的形成過程中顆粒大的物質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扇緣的顆粒最小。河流從山口流出,順著地勢流往地勢最低的沖積扇扇緣位置,扇緣位置的土壤條件和水源條件都較好,最容易出現(xiàn)綠洲。扇頂、扇中、山腰都不具備形成綠洲的兩個條件,A、B、D錯誤。故選C。二、綜合題(52分。)17.某地理研究小組想要研究建設火星基地所需要改善的條件,通過查閱資料獲悉以下信息,請你據(jù)此回答問題。材料一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38%,體積約為地球的15%,表面積略小于地球陸地面積,密度則比其他三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小很多。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鹦峭夂藷o法持續(xù)對流生成磁場,火星核心冷卻得比地球的快,地質活動趨緩,磁場和板塊運動消逝,太陽風帶走大部分大氣導致氣壓偏低,而造成液態(tài)水在低溫就會沸騰、無法穩(wěn)定存在于火星表面?;鹦腔旧鲜巧衬行?,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wěn)定的液態(tài)水體,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fā)生。材料二下圖為太陽系結構圖。(1)材料二中字母__________代表火星。(2)凌日現(xiàn)象是指某行星在繞日運行過程中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地球上的觀測者可看到一個小黑圓點在日面緩慢移動。能產生凌日現(xiàn)象的行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寫出行星名稱)。(3)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位于__________軌道和__________軌道之間(寫出行星名稱)。(4)運用資料分析火星上是否具有適宜人類生存的條件。【答案】(1)D(2)水星金星(3)火星木星(4)火星表面不具有人類生存的條件。距日距離較遠,溫度較低;質量、體積較小,大氣稀薄,溫度變化較大;沒有充足的液態(tài)水;沒有磁場,受太陽活動影響較大;沙漠廣布,沙塵暴常發(fā),環(huán)境惡劣,不適宜生存?!窘馕觥俊拘?詳解】太陽系八大行星分別是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對應D?!拘?詳解】凌日現(xiàn)象是指某行星在繞日運行過程中處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因此可能產生凌日現(xiàn)象的行星應位于地球軌道內側,故應為水星和金星?!拘?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小問4詳解】結合材料“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地球的九分之一,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38%。大氣層很薄,無法保留很多熱量”可知火星質量體積較小,引力較小,無法吸引厚厚的大氣層包裹火星,削弱和保溫作用較差,溫差變化較大;同時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更遠,其溫度相對較低;“火星外核無法持續(xù)對流生成磁場”可知,火星缺少磁場保護;“氣壓偏低,而造成液態(tài)水在低溫就會沸騰、無法穩(wěn)定存在于火星表面”可知火星表面沒有充足的可供人類使用的液態(tài)水?!盎鹦腔旧鲜巧衬行牵乇砩城?、礫石遍布,沒有穩(wěn)定的液態(tài)水體,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fā)生”可知火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據(jù)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4年6月23日11時57分在委內瑞拉沿岸近海(北緯10.75度,西經62.65度)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材料二圖1為地球內部地震波傳播速度隨深度的變化及不同圈層結構示意圖,人們一般認為M圈層是巖漿的發(fā)源地。材料三震源車是一種用于地質探測的特殊車輛,其原理是利用機械的連續(xù)震動產生地震波,然后通過地面?zhèn)鞲衅鹘邮詹⒎治龅卣鸩ㄐ畔ⅲ瑥亩茢嗟叵率秃吞烊粴赓Y源的具體位置。(1)委內瑞拉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A.上地幔B.下地幔C.地殼D.地核(2)如果要評估震后次生災害的影響范圍,需要運用()A.5G通訊技術和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B.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C.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D.遙感技術和5G通訊技術(3)圖1中A代表_________波,B代表_________波;界面C為_________界面,D為_________界面。(4)近年來,我國使用震源車在渤海灣等海域陸續(xù)發(fā)現(xiàn)總數(shù)量逾10億噸的大油田。利用震源車推斷巖層有無石油的原理是_________?!敬鸢浮浚?)A(2)B(3)橫縱莫霍古登堡(4)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在通過含油層時橫波消失;縱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通過含油層時,波速明顯下降。【解析】【小問1詳解】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陸殼的平均厚度39-41千米,洋殼的平均厚度為5-10千米,委內瑞拉在陸殼上,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因此震源所在圈層是上地幔,A正確,BCD錯誤。故選A。【小問2詳解】如果要評估震后次生災害的影響范圍,需要運用遙感技術獲取地震影響的范圍內的相關信息,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給分析處理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B正確;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用于定位導航,5G通訊技術用于通信,ACD錯。故選B。【小問3詳解】圖1中A傳播速度慢,為橫波,B傳播速度快,為縱波;橫波消失,縱波波速突然下降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