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七):植物與土壤填空(1)-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1頁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七):植物與土壤填空(1)-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2頁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七):植物與土壤填空(1)-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3頁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七):植物與土壤填空(1)-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4頁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七):植物與土壤填空(1)-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植物與土壤填空(1)植物與土壤填空(1)1.臺風過后,城市里的大樹往往會出現倒伏現象,相同情況下農村地區(qū)的大樹卻很少出現倒伏的現象,這與城市大樹移栽過程需要砍斷部分樹根有關?;卮饐栴}:(1)城市大樹容易倒伏的原因,體現了植物根系的__________作用。(2)移栽成功的大樹根部會長出大量新的根,根的生長主要依靠圖示根尖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待移栽大樹的根系萌發(fā)后,可以進行土壤施肥,但施肥濃度不宜過大,否則容易造成“燒根”,其原因是__________。2.某同學設計了一組實驗:將大小相同的蘿卜條甲和乙分別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濃鹽水中,放置一段時間,分析會出現的變化。

(1)圖中甲放入的是__________(填“清水”或“濃鹽水”)。(2)生活中所說的“燒苗”原理與__________(填“甲”或“乙”)一樣,該蘿卜條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___(填“<”或“>”)周圍溶液濃度,遇到此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及時__________緩解。3.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中,某研究小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fā)現該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繼出現了同位素14C(如圖甲,黑色部分表示檢測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14CO2主要是通過圖乙中的__________(填結構名稱)進入到葉片中的。(2)一個14CO2分子中中子的數目是__________。(3)葉片中的14C主要是通過莖中的__________送到該植物的根部。(填“木質部”或“韌皮部”)(4)一段時間后,該研究小組在容器A外的空氣中發(fā)現了14CO2,是因為植物進行了__________作用。4.小樂在進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質實驗時遇到了如下問題,請予以解釋:(1)如圖甲所示,錐形瓶內的反應進行較長時間后,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火焰仍不熄滅,其原因是__________。(2)實驗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小樂發(fā)現用如圖乙所示方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通常狀況下lL水大約能溶解lL二氧化碳氣體)(3)如圖丙所示,將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發(fā)現上層蠟燭先熄滅。蠟燭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上層蠟燭先熄滅的原因是__________。5.如圖所示是測量土壤空氣的體積分數的實驗,燒杯中鐵塊和土壤的體積均為V。當向盛有土壤的燒杯內注入水時,會看到土填表面產生了許多__________,當燒杯中的水分別剛好浸沒鐵塊和土壤時,盛有鐵塊的燒杯中注入水的體積為V1,盛有土壤的燒杯中注入水的體積為V2。此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__。6.圖甲是根尖結構圖,圖乙中A、B分別為根成熟區(qū)細胞的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據圖回答:(1)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根尖的上部形成導管,用以運輸__________。(3)在種植蔬菜時,如果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原因是__________。這時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白菜根毛細胞處于圖中__________狀態(tài)(選填“A”或“B”)。7.圖甲是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示意圖;圖乙是植物細胞內進行生命活動的示意圖,其中A為細胞內有關結構,a、b分別表示某種氣體。據圖回答問題:(1)植物吸收的水絕大部分通過__________作用散失,其失水的“門戶”是圖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圖乙a、b分別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氣,則A代表的結構是__________,圖甲中有此結構的是__________(選填序號)。8.2020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超優(yōu)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創(chuàng)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如圖所示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1)“海水稻”的根系為__________(選填“直根系”或“須根系”),根能夠不斷伸長的原因是分生區(qū)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細胞能較快生長。(2)“海水稻”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序號和結構名稱)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吸水時,根毛細胞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9.某同學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取兩塊等大的蘿卜條,各放入等體積的透明液體中,20min后,該同學取出蘿卜條發(fā)現:A燒杯中的蘿卜條變硬了,B燒杯中的蘿卜條軟了。請你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術”的奧秘在于A,B燒杯中的液體,它們分別可能是__________。A.清水、清水

B.清水、10%鹽水

C.10%鹽水、10%鹽水

D.10%鹽水、清水(2)蘿卜條軟硬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細胞失水和吸水。C,D兩幅圖哪一幅能說明B燒杯中的現象?__________。(3)根是陸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結構(E圖)中,__________(填序號)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4)根細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__________(選填“大于”或“小于”)根細胞細胞液濃度。10.圖1是一片移栽的香樟樹。為了保證樹木移栽的成活率,給樹木掛上含有各種營養(yǎng)液和生長素的“吊瓶”(如圖2)。(1)移栽的香樟樹被剪去了大部分葉的目的是減弱其__________作用,以減少其體內__________的散失。

(2)營養(yǎng)液輸入的位置愈低愈好,為便于操作,常選擇在距離地面30cm以內的范圍鉆注輸液孔。鉆注孔的深度達到圖3中莖的結構4部位的原因是該處是__________部,內有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__________管。11.小金發(fā)現糖拌菠蘿時,盤中會滲出很多汁液。于是提出“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對植物吸水和失水有影響”的假設,并利用新鮮的蘿卜、濃鹽水、清水等實驗材料,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觀察比較蘿卜條①、③的變化,可推測A燒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觀察比較蘿卜條②、④的變化,這是因為蘿卜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B燒杯中液體的溶質質量分數,蘿卜細胞發(fā)生了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過程。12.科學家在耐鹽植物試種研究中,發(fā)現了一種叫“冰菜”的植物對鹽堿地有較強適應性?!氨恕蹦茉邴}堿地生長可能是其細胞液的濃度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常見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冰菜”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散失到空氣中,小部分被作為原料用于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比如__________。13.按照下圖,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B蘿卜洞內分別裝上等量的鹽水和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水的變化。試分析:(1)A蘿卜洞里的水變__________,B蘿卜洞里的水變__________;(2)這個實驗說明當細胞溶液的濃度__________周圍水溶液濃度時,細胞就吸水。參考答案1.(1)固定。(2)[②]伸長區(qū)、[③]分生區(qū)。(3)當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根毛細胞的細胞液的濃度時,根毛細胞就會失水。2.(1)清水(2)乙;<;燒水3.(1)氣孔

(2)24

(3)韌皮部

(4)呼吸4.長頸漏斗末端未伸入液面,造成氣體逸出二氧化碳溶解性有限,從導管口產生的氣泡在水中能較快浮起而逸出進入集氣瓶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因上層燃著的蠟燭先接觸到倒入的二氧化碳5.氣泡(V2?V1)/V×100%6.(1)[①]根毛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