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1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2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3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4頁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專題(一)(10分)醉翁亭記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B.太守謂誰/太守自謂也C.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D.往來而不絕者/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前有伏筆,后必照應;藏墨于首,顯豁于尾,是本文結構安排的一個特點。請結合文中內(nèi)容加以說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A.放晴B.是/命名C.快樂/喜愛D.間斷、停止之意/隔絕(多選或錯選不給分)7.(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2)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每小題2分,翻譯錯、漏一個詞扣0.5分,扣完該小題分為止)8.示例一:文章一開始寫道:“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钡赜帧懊哒l”暫按不表,埋下伏筆,吸引讀者讀下去。直到文章剎尾處,才明示:“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保?分)起到首尾相照之效,使文章的內(nèi)在結構經(jīng)緯分明,嚴謹周密。(1分)示例二:如““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照應了“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著落。(2分)注意呼應照應,就使文章的內(nèi)在結構經(jīng)緯分明,嚴謹周密。(1分)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2020-2021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檢測題(一)(17分)醉翁亭記歐陽修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翻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啊。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huán),道路彎轉(zhuǎn),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已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而散發(fā)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蔭,秋風浩浩,天氣晴好,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述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廣東省普寧市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生素質(zhì)監(jiān)測九年級語文試題卷(一)(10分)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二者不可得兼()(2)所惡有甚于死者()(3)蹴爾而與之()7.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8.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3分)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jīng)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遏~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xiàn)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63(1)得到(2)勝于(3)用腳踢74(1)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所以禍患也有不躲避的時候。(2)從前(為了禮儀),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xiàn)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83A(解析:孟子主張人性本本善。)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10分)岳陽樓記范仲淹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百廢具興/故人具雞黍B.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引凄異C.則有去國懷鄉(xiāng)/過中不至,太丘舍去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⑴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⑵8.“古仁人”和“遷客騷人”有什么不同?作者寫這兩種人的目的是什么?(3分)63分C74分譯文:⑴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⑵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的感情,恐怕會有所不同吧?(原句中詞語譯錯一個扣0.5分,譯文不通順酌情扣分)83分“遷客騷人”的觀物之情是陰風苦雨則悲,風和日麗則喜;“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在朝在野,憂民憂國之心不改。(2分)作者寫這兩種人,贊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突出文章主旨。(1分)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茶陽片區(qū)(四校聯(lián)考)2020--2021學年上學期九年級語文期末質(zhì)檢試卷(一)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0分)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湖中人鳥聲俱絕()(2)霧凇沆碭()(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以記敘寫景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B.文章寫兩個金陵人對坐飲酒,“余”被邀盡力喝了三杯酒的情景,為文章開出另一境界,給人以一種欣逢知己的驚喜之感。C.作者寫雪景,著力去寫堤、亭、舟、人,這樣寫不但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涵,而且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具生氣與魅力。D.“天與云與山與水”一句連用三個“與”字,與“上下一白”相呼應,表現(xiàn)出作者未站在一個固定點上,而是不斷變換角度寫景、寫人。(1)消失。.(2)白汽彌漫的樣子。(3)還。7.(1)這一天晚上八時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裘皮衣服,圍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不要說相公您癡迷,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迷的人啊。8A廣州市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語文期末模擬試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題。(12分)【甲】送東陽馬生序宋濂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乙】(許)衡字仲平,懷之河內(nèi)人也。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日:“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彼燹o去,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宿,手抄歸。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方勸必揆諸義而后發(fā)。家貧,食糠核萊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節(jié)選自《元史·列傳第四十五》)【注】①許衡,金末元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②日者:以占侯卜筮為業(yè)的人。③疏義:指為古書舊注所作的闡釋。④揆(kuí):揣度。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A、以中有足樂者不以物喜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日侍坐備顧問前人之述備矣D、久而乃和政通人和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2分)A、援疑質(zhì)理非天質(zhì)之卑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故患有所不辟也C、他日必有大過人者人恒過D、寓逆旅因請寓宿9、【乙】文中畫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B、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C、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D、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2分)(2)遂辭去,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渴。(2分)11、下列對兩個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學習和生活的艱苦并沒有動搖宋濂頑強的求學意志、他勤奮刻苦,終于學有所成。B、宋濂年青時向鄉(xiāng)里賢達請教學問,態(tài)度恭敬、但在求學上敢于質(zhì)疑老師傳授的知識。C、【乙】文中許衡天資聰穎,七歲上學時便對為科第而求學的動機持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D、宋濂和許衡兩人在年幼時都遭遇家境貧寒之苦,但都能勤奮學習,且不以學習為苦。7、A8.DA、詢問/資質(zhì)B、擔心/禍患、災難C、超過、勝過/犯過錯D、寄居9.B(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10.(1)又擔心沒有學問淵博的老師和有名望的人與自己交往,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jīng)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請教。(2)老師于是告辭離去,像這樣一共(1分)更換(1分)了三位老師。許衡年紀稍大,如饑似渴地喜好學習。(“凡”“更”各1分,句意理解正解1分)11.B(“質(zhì)疑老師”有誤,“援疑質(zhì)理”是指提出疑難,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