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紹興會稽聯(lián)盟期中聯(lián)考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題考生須知:1.本卷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1小題,每小題2分,共62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有學者指出,周初統(tǒng)治者特別重視廟祭,各級貴族均按禮制立廟,《禮記·王制》云:“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迸c之直接相關的政治制度是()A.內外服制 B.皇帝制度 C.郡縣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據題干“周初統(tǒng)治者特別重視廟祭,各級貴族均按禮制立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是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材料反映了宗法制的特點,D項正確;內外服制是商代的政治制度,排除A項;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排除B項;郡縣制度在秦朝時推廣至全國,排除C項。故選D項。2.《易經》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為馬”,馬象征孜孜不倦、奮力進??;《坤卦》云:“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為牛”,牛象征無為而治、厚德載物。因此,儒道兩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在后世的藝術形象常如下圖所示。從中說明這兩派學說初創(chuàng)時()A.針對現(xiàn)實問題有的放矢 B.兩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C.均被當時統(tǒng)治者所采納 D.迎合新興地主階級需求【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中國)。據材料“馬象征孜孜不倦、奮力進取”“牛象征無為而治、厚德載物”并結合所學可知,儒家和道家在處理現(xiàn)實問題時態(tài)度和方法不同,儒家是積極有為,道家是無為而治,A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儒家和道家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方法雖不相同,但都強調德,并非互相矛盾,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當時統(tǒng)治者采納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儒家與道家初創(chuàng)時代表當時奴隸主貴族利益,排除D項。故選A項。3.秦朝采取的一系列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其中包括()①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②設三公九卿組成中央政府③在地方徹底廢除分封制,實行郡國并行制度④郡縣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命考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題。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體制,在中央實行皇帝制等,皇帝對國家事務擁有至高無上的決定權,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①正確;秦朝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適應了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②正確;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③錯誤;秦統(tǒng)一全國后,在地方徹底廢除分封制,實行郡國并行制度,郡縣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命考核,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②④正確,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4.據統(tǒng)計,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遷陵縣登記在冊男女刑徒共226人,可計算出占當年戶籍總數152戶(約882到912人)的1/4,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①實行郡縣制度②徭役繁重③征戰(zhàn)頻繁④刑罰嚴苛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洞庭郡遷陵縣”和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縣制,①符合題意;根據材料“男女刑徒占當年戶籍總數152戶(約882到912人)的1/4”可知秦朝刑罰嚴苛,④符合題意;材料與徭役繁重、征戰(zhàn)頻繁的說法無關,②③不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點睛】5.下列有關漢初歷史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描述正確的是()A經濟凋敝——劉邦建立漢朝 B.反擊匈奴——漢初經濟恢復C.與民休息——社會逐漸穩(wěn)定 D.分封諸侯——嚴厲打擊豪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漢初(中國)。據題干及所學可知,漢初統(tǒng)治者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經濟逐步恢復和穩(wěn)定,C項正確;劉邦打敗項羽后建立了漢朝,與經濟凋敝無關,排除A項;漢初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經濟逐步恢復。與反擊匈奴無關,排除B項;漢初分封諸侯造成地方諸侯的叛亂,與打擊豪強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有學者認為:“漢武帝的主要貢獻在于,把秦始皇創(chuàng)建、漢高祖重建的中央集權體制進一步強化、完善,建立起空前強大的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大帝國?!毕铝心苷撟C這一論點的是()①加強皇權,設立中朝②輕徭薄賦,工商皆本③刺史班宣,周行郡國④鹽鐵官營,均輸平準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漢武帝在位期間,通過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了中央集權體制,設立中朝,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①正確,刺史班宣,周行郡國,指的是漢武帝派遣刺史監(jiān)察地方,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鞏固中央集權,③正確,鹽鐵官營,均輸平準,是漢武帝通過經濟手段加強中央對經濟的控制,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支持中央集權的政策,④正確,①③④正確,B項正確;輕徭薄賦是漢初的政策,也沒有主張工商皆本,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7.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之間的重要通道,敦煌在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岸鼗汀币辉~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東漢應劭解釋:“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輝煌之意。漢代的敦煌郡位于下圖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材料“敦,大也;煌,盛也......漢代的敦煌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收回河西走廊,從東向西分別設置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根據地圖信息,敦煌郡在②處,B項正確;①為西域都護府,排除A項;③為長安,排除C項;④為九原郡,且不在河西走廊地區(qū),排除D項。故選B項。8.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如圖中序號與政權對應正確的是()A.①—東晉 B.②—南朝 C.③—十六國 D.④—北魏【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強大的前秦政權在淝水之戰(zhàn)后迅速崩潰,4世紀末,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強大起來,于439年統(tǒng)一北方。6世紀前期,北魏發(fā)生動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④為北魏,D項正確;三國后期,魏國實力增強,吳、蜀兩國日益衰落。263年,魏滅蜀。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滅吳,統(tǒng)一了全國。①代表結束三國鼎立,統(tǒng)一全國的西晉,排除A項;4世紀下半葉,氐族建立的前秦統(tǒng)一北方,隨后大舉進攻東晉,雙方爆發(fā)了淝水之戰(zhàn),②代表參與淝水之戰(zhàn)的南方政權,為東晉,排除B項;③代表參與淝水之戰(zhàn)的北方政權前秦,排除C項。故選D項。9.隋朝的各項建設較多,規(guī)模宏大。下列各項屬于隋朝建設的是()①廣設賑災倉庫②修建趙州橋③開通大運河④修建招提寺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隋朝(中國)。結合所學可知,隋朝時期,為了應對自然災害和保障民生,政府確實設立了義倉等賑災倉庫,以備不時之需,因此①符合題意;隋朝工匠李春修建了趙州橋,因此②符合題意;隋煬帝時期,開通了大運河,因此③符合題意;唐代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后,在奈良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因此④不符合題意;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D項,排除A、B、C項。故選D項。10.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義”觀念下,唐代處理與周邊部族關系的基本政策,既繼承了前代的冊封體制,又新創(chuàng)了管理體制。下列少數民族中,唐代實施了冊封體制的是()A.東突厥 B.西突厥 C.吐蕃 D.靺鞨族【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唐玄宗封東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ね?,D項正確;唐朝對東西突厥實施的是戰(zhàn)爭征服和機構設置來進行控制管理,排除A、B項;唐朝對吐蕃實行的是和親和會盟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11.新疆地區(qū)的管理與開發(fā)是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內容。下列不屬于唐代在新疆一帶設置的管理機構是()①西域都護府②北庭都護府③安西都護府④北庭都元帥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宣帝時期設立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唐朝中央政府設立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元朝設立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①④不屬于唐代在新疆一帶設置的管理機構,B項正確;②③屬于唐代在新疆一帶設置的管理機構,但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12.某學者總結了唐朝覆亡的原因“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他認為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安史之亂 B.藩鎮(zhèn)割據 C.宦官專權 D.朋黨之爭【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的中國。材料“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強調的是安史之亂后,地方藩鎮(zhèn)割據,勢力過大,威脅了中央集權,導致唐朝滅亡,B項正確;安史之亂后,唐朝出現(xiàn)藩鎮(zhèn)割據局面,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藩鎮(zhèn)割據,非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排除CD項。故選B項。13.唐代新科進士發(fā)榜后,皇帝賜宴游賞于曲江池的杏園(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其繁華熱烈,不勝言狀,時人稱為“曲江宴”或“杏園春宴”,后遂用為詠進士及第之典。關于材料中選官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選拔人才主要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B.唐太宗時考試科目以明經、進士為主C.擴大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官員文化素養(yǎng)D.武則天擴大科舉取士人數,首創(chuàng)殿試【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主要看重家世、道德和才能,科舉制選才標準是才能,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唐太宗時期,科舉考試科目以明經、進士為主,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科舉制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有利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養(yǎng),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武則天擴大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chuàng)了武舉和殿試,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4.史載唐中宗李顯因為私情,常不經兩省(中書省、門下?。┒鴱阶苑獍莨俾?。但中宗究竟心虛難為情,所以他裝置詔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發(fā),而改用斜封。所書“敕”字,也不敢用朱筆,而改用墨筆。時人譏諷為“墨敕斜封”。這反映了()A.皇權受到一定的制約 B.三省之間相互制約C.三省出現(xiàn)一體化趨勢 D.科舉制度已被廢除【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唐朝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唐朝時期官員任免要經過中書省、門下省,唐中宗李顯不敢完全和公然違反這一規(guī)定,采用“墨敕斜封”的做法,反映皇權受到一定的制約,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三省一定程度上制約皇權,而非三省之間相互制約,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三省長官在政事堂共同議事,未提及中書門下的出現(xiàn),無法得出三省出現(xiàn)一體化趨勢,排除C項;唐代科舉制未被廢除,排除D項。故選A項。15.如圖為唐朝懷集庸調銀餅,其銘文為“懷集縣(今廣東懷集縣)(開元十年)庸調銀拾兩,專當官令王文樂、典陳友、匠高童”,是研究當時賦稅制度的重要史料。下列有關此賦稅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減少了農民賦稅負擔B.保證農民有較充足的生產時間C.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D.因均田制遭到嚴重破壞而推行【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唐朝實行租庸調制,租指的是每年每個成年男子要交糧食2石;調指的是各戶每年要交納一定數量的布帛;庸是指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交納布帛代役。庸調都是交納布帛,但朝廷有時會要求地方將布帛折變成金銀。唐朝懷集庸調銀餅就是是嶺南道廣州懷集百姓所納庸調在上繳朝廷時由地方官府折納的銀餅。因此與之有關的賦稅制度是唐朝租庸調制,以庸代役保證農民有較充分的生產時間,B項正確;稅率低不是租庸調制的突出特點,“減少了農民賦稅負擔”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唐代白銀尚未成為主要貨幣,明代白銀貨幣化推動了商品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排除C項;租庸調制在均田制的基礎上推行,唐朝中葉以后均田制遭到嚴重破壞,租庸調制無法繼續(xù)實行,排除D項。故選B項。16.《資治通鑒》卷226記載:“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辈牧现袃啥惙ㄕf法正確的是()A.擴大了收稅對象B.以均田制的實施為前提C.征稅的標準以人丁為主D.農民的人身控制進一步加強【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后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可知,唐朝中后期實行兩稅法,不再區(qū)分土戶(本地住戶)、客戶(外地遷來的住戶),一律以現(xiàn)在居住的地方登記入冊,也不再將人丁按年齡劃分等級,而是按照財產多少定出戶等,繳納賦稅,一年分夏、秋兩次征稅,租庸調和一切雜役、雜稅全部取消。從而可知,兩稅法以資產多少為征稅標準,擴大了收稅對象,A項正確;唐朝中后期均田制已遭到破壞,兩稅法并不以均田制的實施為前提,排除B項;兩稅法征稅的標準是資產多少,而不是以人丁為主,排除C項;兩稅法以財產作為征稅依據,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項。故選A項。17.黃庭堅在談到東晉某著名書法家時,稱其書法“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毕铝凶钣锌赡芘c之描述相符的是()A.①王羲之《姨母帖》B.②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C.③柳公權《金剛經碑》D.④懷素《自敘帖》【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中國)。根據材料“東晉著名書法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并結合所學可知,黃庭堅的這句話是從技法層面去分析,點出了王羲之書法的精髓所在,注意線條的起筆和收筆,做得精致、豐富而到位,A項正確;顏真卿、柳公權、懷素都是唐朝人,排除BCD項。故選A項。18.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圖。此高僧是()A.法顯 B.鑒真 C.玄奘 D.空?!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627-631年(唐朝)。據題干行路圖,此高僧627年從長安出發(fā),經西域到達古印度的那爛陀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位高僧是玄奘,故選C項;法顯是東晉時期的高僧,與本題時空不符,排除A項;鑒真和尚向東到達日本,與圖示西行的路線不符,排除B項;空海是日本到唐朝學習佛法的學問僧,排除D項。故選C項。19.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屬于隋唐時期的是()①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出現(xiàn)②火藥開始用于戰(zhàn)爭③孫思邈完成醫(yī)學名著《千金方》④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zhàn)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唐朝孫思邈完成醫(yī)學名著《千金方》;①②③符合題意,D項正確;南朝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④不屬于隋唐時期,排除ABC項。故選D項。20.論及宋朝政治制度,有學者認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權衰落,另一面則是中央集權?!毕铝羞x項中體現(xiàn)相權衰落的是()A.設參知政事專掌軍政B.設三司專掌財政C.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D.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體現(xiàn)相權衰落”可知,需要選擇中央機構的變化,目的是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結合所學可知,宋朝設置三司來掌管財政,從而分割宰相的財權,B項正確;參知政事為副相,負責行政事務,排除A項;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排除C項;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是軍事措施,目的是削弱軍權,排除D項。故選B項。21.《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記載:“自唐天寶以來,方鎮(zhèn)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五代方鎮(zhèn)益強……及趙普為相,勸上革去其弊?!毕铝羞x項中不屬于北宋“革去其弊”的措施有()A.設諸路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兵權B.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C.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D.設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對各州進行監(jiān)控【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反向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所學可知,北宋設諸路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財政,而非兵權,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北宋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jié)度使逐漸變?yōu)樘撱?,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北宋統(tǒng)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武將跋扈、軍閥割據的歷史教訓,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wèi)京師,鎮(zhèn)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北宋在地方先后設立了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安撫司,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jiān)控和節(jié)制,加強了中央集權,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22.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北宋并沒有實現(xiàn)過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一。在它的北邊,有遼政權。在它的西北邊,有西夏政權。北宋與兩者都簽署了協(xié)議,比較“宋遼協(xié)議”和“宋和西夏的協(xié)議”,下列各項中表述正確的是()①北宋與對方都以君臣相稱②都是因為北宋與它們的戰(zhàn)爭屢戰(zhàn)屢?、郾彼蚊磕晁湾X物給對方④雙方都獲得了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所學可知,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但西夏向北宋稱臣,①錯誤;北宋統(tǒng)一后,兩次發(fā)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后來遼軍大舉南下,兵臨黃河北岸,雙方簽訂協(xié)議,而北宋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fā)生戰(zhàn)爭,也是屢戰(zhàn)屢敗,②正確;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③正確;通過協(xié)議,北宋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基本安定,④正確;②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①表述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23.“二三年間,開闔動搖,舉天地之內,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數十百事交舉并作,欲以歲月變化天下。”材料表明王安石變法()A.達到了富國目的 B.強兵效果不明顯 C.順應了經濟發(fā)展 D.有急于求成之弊【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根據“二三年間,開闔動搖,舉天地之內,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可知,材料表明王安石的各種措施在兩三年內就得到了施行,結果對社會造成了沖擊。所以王安石變法有急于求成的弊端,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變法急于求成,而非達到了富國的目的和強兵效果不明顯,排除AB項;材料體現(xiàn)的不是王安石變法順應經濟發(fā)展,排除C項。故選D項。24.契丹人建國后,“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治理漢人與舊渤海國人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宮的南面,稱南面官,其設置按照唐制,設三省六部制,官吏亦多用漢人。治理契丹的官署位于皇帝行宮的北面,稱北面官,官員主要由契丹貴族擔任。這反映契丹官制主要特點是()A.因俗而治 B.羈縻懷柔 C.民族平等 D.學習漢制【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遼朝(中國)。據題意并結合所學可知,契丹人建國后,政治上實行南北面官制,是蕃漢分治政策,其官制的特點是因俗而治,A項正確;羈縻懷柔是指對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寬容、安撫和控制的政策,排除B項;“民族分等”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學習漢制是其一方面,但也保留了其自身民族特色,排除D項。故選A項。25.“即位五載,而南北講好,與民休息。于是躬節(jié)儉,崇孝弟,信賞罰,重農桑,慎守令之選,嚴廉察之責……。當此之時,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余。……號稱‘小堯舜’,此其效驗也!”材料中“小堯舜”指的是()A.唐太宗 B.宋神宗 C.金世宗 D.明神宗【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金朝時期。依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譽為“小堯舜”,C項正確;唐太宗在位二十余年,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宋神宗在位期間并沒有誕生盛世,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明神宗在位時期開場“萬歷中興”局面,但也沒有號稱“‘小堯舜”,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6.據《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ㄈ缃瘢┓灿姓{遣軍情重視及創(chuàng)動管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ǎ〢.與中央權利之爭難以調和 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權利不再受到中央節(jié)制【答案】B【解析】【詳解】“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chuàng)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說明江浙行省獲得了急事處置權。地方絕對服從于中央、行省長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錯誤。27.元朝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得到進一步加強。游牧民族遷入中原,來自中亞、西亞的民族也移居中國,不同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這些民族包括()①漢族②蒙古族③波斯人④阿拉伯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元朝(中國)。結合所學元朝的民族關系可知,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①②③④正確,D項正確;ABC項不全面,排除ABC項。故選D項。28.唐文宗時期“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現(xiàn)了“榜下捉婿”的現(xiàn)象,即富貴人家選婿,于科場年,擇過省士人,不問陰陽吉兇及其家世。這反映了宋代()A.政府放松對社會的控制 B.門第觀念的淡化C.科舉制實現(xiàn)了社會公平 D.倫理道德的弱化【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泛指家世)”,“榜下捉婿”,可以看出唐朝時期仍比較注重門第家世,但是到宋代時期,選婿不再問及家世,說明門第觀念在逐漸的淡化,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政府對社會的控制狀況,排除A項;科舉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平公正,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門第的淡化,未涉及倫理道德,排除D項。故選B項。29.明太祖曾賦詩一首,向官員訴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敝煸叭绱藙诶鄣闹贫刃栽蛟谟冢ǎ〢.宰相制度廢除 B.內閣制度的建立 C.八股取士的實施 D.軍機處的設置【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皇權高度集中,自己因此要直接承擔繁重的行政事務,繁忙的政務需要從清晨處理到深夜,因此他發(fā)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的感慨。所以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丞相制的廢除,A項正確;內閣設立于明成祖時期,排除B項;八股取士的實施是用來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軍機處設置于清朝,排除D項。故選A項。30.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的皇帝是()A.順治帝 B.康熙帝 C.努爾哈赤 D.皇太極【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聯(lián)系所學可知,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D項正確;順治帝是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排除A項;康熙帝是清軍入關后的第二位皇帝,排除B項;努爾哈赤國號為“大金”,排除C項。故選D項。31.淝水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之一,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但關于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學術界則存在著激烈的爭論。有人力主淝水之戰(zhàn)具有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性質;有人則以為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應該是民族征服戰(zhàn)爭;也有人提出淝水之戰(zhàn)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色彩,但本質上是一場民族入侵戰(zhàn)爭;還有人認為淝水之戰(zhàn)具有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和民族入侵戰(zhàn)爭的雙重性質,而主要的一面是兼并統(tǒng)一戰(zhàn)爭。下列相關說法,合理的是A.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應注意吸收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執(zhí)一詞B.學術爭論難以厘清撲朔迷離的歷史,歷史的真相具有模糊性C.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因觀點、立場不同而存在差異D.歷史詮釋需要堅守客觀立場,力求規(guī)避歷史學家的主觀認識【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東晉時期。學術界對于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有不同的觀點,各有其合理性,表明歷史事件的解釋往往因觀點、立場不同而存在差異,C項正確;“歷史評價無法做到公正客觀”說法有否定歷史事實客觀性之嫌,學術研究方面的百家爭鳴有利于學術發(fā)展,“各執(zhí)一詞”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排除A項;學術爭論有利于還原歷史真相,歷史真相是客觀的,排除B項;歷史詮釋不可避免地會帶有歷史學家的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并不全是歪曲和無益的,排除D項。故選C項。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2小題15分,第33小題13分,第34題10分,共38分)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商鞅的改革措施中,雖然大多數都和政治、軍事和經濟相關,但都達到了移風易俗的效果。通過改革,秦國社會上形成了“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的風氣,秦軍士兵的戰(zhàn)斗力得到極大提高,成為名副其實的“虎狼之師”。而且民眾以勤于農事為榮,民風趨于淳樸,農業(yè)生產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同時在社會習俗方面商鞅強制從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戶數大增加,其征收的戶賦也隨之提高。商鞅頒布法令禁止民眾私斗,違反者視情節(jié)輕重依律處刑,使秦人“法于私斗而勇于公戰(zhàn)"。商鞅確立的法令,成為了秦國崛起至關重要的因素?!幾詮垵兑骑L易俗:商鞅變法的重要側面》材料二孝文帝推行改革鮮卑族生活方式政策的直接目標是要用儒家的札治與孝治思想來完成鮮卑族的文化變遷,繼而確立北魏政權的正統(tǒng)地位。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鮮卑民族在婚姻喪葬習俗、發(fā)式服飾、生活習慣等方面同漢族一樣,具有同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逐漸接受漢文化,與漢族相融合?!幾栽姥┥彙稄谋蔽盒⑽牡鄹母锟赐匕硝r卑的文化變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為改變社會風氣而采取的措施及效果。(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孝文帝推動鮮卑族“文化變遷”的方向和主要內容。【答案】(1)措施: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強制大家庭拆散個體小家庭;“廢井田,開阡陌”;實行什伍連坐;推行縣制。
效果:民風淳樸;推動農業(yè)生產;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增加政府財入;穩(wěn)定社會秩序;為秦統(tǒng)一奠定基礎。(任答五點)(2)方向:漢化(封建化)。
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復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的中國。第一小問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中,在經濟政策方面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在軍事方面實行獎勵軍功;根據材料“同時在社會習俗方面商鞅強制從大家庭中析分出大量的小家庭,使政府掌握的戶數大大增加,其征收的戶賦也隨之提高”可知,強制大家庭拆散為個體小家庭;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廢井田,開阡陌”;基層管理方面實行什伍連坐;行政制度上推行縣制。第二小問效果:根據材料“民眾以勤于農事為榮,民風趨于淳樸,農業(yè)生產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可知,民風淳樸、推動農業(yè)生產;根據材料“秦軍士兵的戰(zhàn)斗力得到極大提高”可知,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根據材料“使政府掌握的戶數大大增加,其征收的戶賦也隨之提高”可知,增加政府財入;根據材料“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戰(zhàn)”可知,穩(wěn)定社會秩序;根據材料“商鞅確立的法令,成為了秦國崛起至關重要的因素?!笨芍瑸榍亟y(tǒng)一奠定基礎?!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方向:根據材料“逐漸接受漢文化,與漢族相融合”可知,漢化(封建化)。第二小問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主要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復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33.長江文明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時期,長江文明都引領著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從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以玉器為主要隨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璧等玉禮器以及墓葬等級的差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發(fā)達程度。2007年發(fā)現(xiàn)良渚古城,2015年確認水利系統(tǒng),這些都將良渚文化推到了國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遺址被列為世界遺產。如果沒有對良渚80多年的考古發(fā)掘與研究工作,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中國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已經存在如此成熟發(fā)達的文明社會。通過再現(xiàn)良渚文明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它對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乃至后世中華文明,均產生了禮制、藝術、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這一過程同時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演進歷程?!幾詣⒈蟆读间九c中國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材料二魏晉時期開始,我國北方黃河流域長期存在混亂局面,社會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相對地說,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則比較安定,北方的勞動人民大量向南遷徙。這不但為此后南方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而且?guī)チ宿r業(yè)、手工業(yè)的先進生產技術。自唐朝中葉以來,南方的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卧獣r期,江南地區(qū)已經取代中原成為新的經濟中心。——孟慶遠等《中國古代史常識》(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文化遺存的主要代表兩例。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80多年良渚發(fā)掘考古和研究工作的歷史價值所在。(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結合所學,分別用宋朝和元朝的相關史實論證“宋元時期,江南地區(qū)已經取代中原成為新的經濟中心”這個觀點。【答案】(1)主要代表: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歷史價值:為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yè)、手工業(yè)、城市建設、社會狀況及國家文明提供了一手史料;豐富了對中華民族文明起源的認知;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演進歷程。(2)過程:魏晉時期,江南開發(fā);唐中葉以來,江南經濟進一步發(fā)展,逐漸超過北方;宋元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論證:北宋時期,戶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明州、廣州、泉州對外貿易發(fā)達。元朝時期,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解析】【小問1詳解】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第一小問主要代表:觀察“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文化遺存的主要代表有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第二小問歷史價值:由材料一“琮、璧等玉禮器”“水利系統(tǒng)”“良渚古城遺址”可得出,為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的農業(yè)、手工業(yè)、城市建設、社會狀況及國家文明提供了一手史料;由材料一“通過再現(xiàn)良諸文明的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它對其他新石器時代文化乃至后世中華文明”可得出,豐富了對中華民族文明起源的認知;由材料一“這一過程同時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演進歷程”可得出,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演進歷程?!拘?詳解】時空是古代(中國)。第一小問過程:由材料二“魏晉時期開始”“為此后南方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師聘用勞務合同
- 農家樂店面出租合同
- 招生服務合同招生合同
- 土石方工程承包合同書
- 坐月子中心服務合同
- 學校小賣部租賃合同
- 激勵合同協(xié)議
- 合同后續(xù)管理協(xié)議
- 怎么樣解除裝修合同協(xié)議
- 新裝修協(xié)議合同
- 校服供貨服務方案
- 家庭農場經營與管理-家庭農場規(guī)劃創(chuàng)建
- 內鏡檢查穿孔的應急預案
- “概率統(tǒng)計”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探索與研究
- 2024年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九年級下學期一模英語試卷
- 2024年中小學教師 高級職稱專業(yè)水平能力題庫 (含答案)
- 教職工電信詐騙培訓方案
- 眼科病人的心理護理支持與疏導學習
- 相鄰權糾紛知識講座
- 《天然氣取樣導則》課件
- 《公路建設項目竣工環(huán)境保護驗收指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