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江蘇省泗陽縣眾興中學高一語文文言文
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初為司徒侯霸所辟①,舉高第,累遷北海相。到
官,以大姓公
孫丹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②以為當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殺道行人,置尸舍
內(nèi),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殺之。丹宗族親黨三十余人,操兵詣府,稱冤叫
號。宣以丹前附王莽,慮交通海賊,乃悉收系劇獄,使門下書佐水丘岑③盡殺之。青
州(牧)以其多濫,奏宣考岑,宣坐征詣廷尉。在獄,晨夜諷誦,無憂色。及當出刑,
官屬具饌送之,宣乃厲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況死乎!”升車而去。時同
刑九人,次應及宣,光武馳使騎特原宣刑,且令還獄。遣使者詰宣多殺無辜。宣具以
狀對,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殺臣活岑。使者以聞,有詔左轉(zhuǎn)宣懷令,令
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隸校尉。
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④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
行,而以奴駿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
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維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
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
乎?臣不須簍,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⑤,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⑥持之,使宣叩
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
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p>
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日槍
鼓不鳴董少平
在縣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詔遣使者臨視,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
大麥數(shù)斛、
敝車一乘。帝傷之,日:“董宣廉潔,死乃知之!”以宣嘗為二千石,賜艾綬,葬以
大夫禮。拜子并為郎中,后官至齊相。
(節(jié)選自《后漢書?酷吏列傳》)
[注]①辟:征召。②卜工:風水先生,算命的人。③門下書佐:官吏名。水丘
岑:人名。
④蒼頭:奴仆。⑤楹:房屋的柱子。⑥黃門:宦官。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操兵詣府操兵:帶著兵器
B.升車而去升車:登上岡車
C.后特征為洛陽令特征:特地征召
D.文叔為白衣時白衣:H色衣服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號
為臥虎/歌之日/袍鼓不鳴董少平/
B.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
號為臥虎/歌之日/袍鼓不鳴董少平/
C.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
號為臥虎/歌之日/袍鼓不鳴董少平/
D.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
號為臥虎
歌之/日/袍鼓不鳴董少平/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董宣執(zhí)法公正嚴明。無論是北??ず篱T公孫丹兒子殺人,還是公主奴仆殺人,董
宣都
將其繩之以法。
B.董宣處事沉著樂觀。他在遭到彈劾被判了死刑的情況下,卻在獄中日夜吟詩唱
歌,一點
也不顯得憂愁。
C.董宣做人剛直不阿?;实勖罨鹿賿冻种?,讓他向公主磕頭謝罪,董宣兩
手撐地,
始終不肯低頭。
D.董宣為官清正廉潔。做官三四十年,死時家境貧寒,皇帝很傷心,賜給糧食二
千石,按大夫禮節(jié)安葬他。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宣具以狀對,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殺臣活岑。
(2)詔遣使者臨視,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shù)斛、敝車一乘。
第2題: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B.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漢天子我丈人行也D.為武置酒設樂
第3題:
第4題:閱讀《大鐵椎傳》,完成9?12題。
大鐵椎傳(節(jié)選)
魏禧
大鐵椎,不知何許人,北平陳子燦省兄河南,與遇宋將軍家。宋,懷慶青華鎮(zhèn)人,工
技擊,七省好事者皆來學,人以其雄健,呼宋將軍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懷慶人,多
力善射,長子燦七歲,少同學,故嘗與過宋將軍。
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右脅夾大鐵椎,重四五十斤,飲食拱揖不暫去。柄鐵折迭
環(huán)復,如鎖上練,引之長丈許。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燮溧l(xiāng)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寢,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訖不見。子燦見窗戶皆閉,驚問信之。信之
曰:“客初至,不冠不襪,以藍手巾裹頭,足纏白布,大鐵椎外,一物無所持,而腰
多白金。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弊訝N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
一日,辭宋將軍曰:“吾始聞汝名,以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將軍強留之,
乃日:“吾數(shù)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久居,禍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決斗
某所?!彼螌④娦廊辉唬骸拔狎T馬挾矢以助戰(zhàn)?!笨驮唬骸爸?!賊能且眾,吾欲護
汝,則不快吾意。”宋將軍故自負,且欲觀客所為,力請客。客不得已,與偕行。將
至斗處,送將軍登空堡上,曰:“但觀之,慎弗聲,令賊知也?!?/p>
時雞鳴月落,星光照曠野,百步見人??婉Y下,吹塔篥數(shù)聲。頃之,賊二十余騎四面
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一賊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馬首裂。
眾賊環(huán)而進,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宋將軍屏息觀之,股栗欲墮。
忽聞客大呼曰:“吾去矣?!眽m滾滾東向馳去。后遂不復至。
魏禧論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鐵椎其人與?天生異人,必有所用
之。予讀陳同甫《中興遺傳》,豪俊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見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豈天之生才不必為人用與?抑用之自有時與?子燦遇大鐵椎為壬寅歲,視其貌當年三
十,然則大鐵椎今四十耳。子燦又嘗見其寫市物帖子,甚工楷書也。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嘗與過宋將軍過:經(jīng)過
B.時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寢寢:寢:丑陋
C.扣其鄉(xiāng)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詢問
D.今夜半,方期我決斗某所期:約會
10.下列全都表現(xiàn)大鐵椎英勇神武的一項是()
①工技擊,七省好事者皆來學,人以其雄?、谟颐{夾大鐵椎,重四五十
斤③吾始聞汝名,以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④但觀之,慎弗聲,令
賊知也⑤客大呼揮椎,賊應聲落馬⑥人馬仆地,殺三十許人
A.②⑤⑥B.③④⑤C.①②⑥D(zhuǎn).①③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傳記,敘事簡潔,議論精當,又善于層層設疑,讀來
引人入勝。
B.節(jié)選部分分正文、評論兩部分。最后一節(jié)是評論,“魏禧論目"與《史記》中“太
史公曰"用法相同。
C.寫“宋將軍屏息觀之,股栗欲墮”意在表明作者對世上如宋將軍之類的徒有虛名的
好武之士的嘲諷。
D.“皆不足用”一語,既說明大鐵椎極有抱負,想尋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現(xiàn)
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誠。
12.翻譯《大鐵椎傳》中畫線的句子(10分)
(1)吾數(shù)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久居,禍且及汝。(4分)
(2)客初至,不冠不襪,以藍手巾裹頭,足纏白布,大鐵椎外,一物無所持,而腰多
白金。(6分)
第5題:文言文閱讀(16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
S:“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
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p>
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
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
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
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
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燕國
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
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日:“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
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
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
5.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微:(即使)沒有
B.秦王必說見臣說:同“悅”,高興
C.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購:懸賞
D.顧計不知所出耳顧:考慮
6.下列各組判斷中,最能表現(xiàn)出荊軻頗有謀略的一組是(2分)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②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
③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④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⑤荊軻有所待,欲與俱⑥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作者先交代了秦將王翦攻破趙國,又進兵向北攻打到了燕國南部疆界,凸
顯了秦國的聲勢,也為后文太子丹的活動做好了鋪墊。
B.太子丹認為樊將軍因經(jīng)濟困難來投奔自己,自己不忍心因私利而傷害樊將
軍,所以希望荊軻改換個解決危險的辦法。
C.太子丹已得到秦國想要得到的樊將軍的頭顱,也尋到了那鋒利的匕首,又
為荊軻選調(diào)了勇士秦武陽作為副手,希望能解燕國之急。
D.荊軻為了確保行動有更大的把握,而等待他人前來同往秦國,無奈太子丹的
催促,只得與秦武陽二人立即前往秦國。
8.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臭。(5分)
(2)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分)
第6題: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
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
除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關中自元昊叛,民貧役重,岐下歲輸南山木筏,自渭
入河,經(jīng)砥柱之險,衙吏踵破家。軾訪其利害,為修衙規(guī),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自
是害減半。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
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
城?!膀?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
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鋪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
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
城。復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謝。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詩托諷,庶有補于國。御史
李定等摭其表語,并媒蕤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
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東坡,自號
“東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
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頃,民以殷富。湖水
多封,自唐及錢氏,歲輒浚治,宋興,廢之,芳積為田,水無幾矣。軾見茅山一河,
專受江潮,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造堰閘,以為湖水蓄泄之限,
江潮不復入市。以余力復完六井?又取封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為長堤以通行
者。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杭人名為蘇公堤。軾二十年間,再蒞
杭,有德于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作生祠以報。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
/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
B.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
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
C.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日/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
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
D.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
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又稱“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加冠的禮儀。后代
冠禮雖廢,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說法。
B.元昊,黨項族,西夏的開國皇帝,在位時對北宋作戰(zhàn),連續(xù)奪得勝利,擴展、確立
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監(jiān)察、審核的官員,屬官有長史、司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為活著的人建立祠廟,而加以奉祀。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家教良好,學識廣博。母親程氏親口把書上知識傳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經(jīng)
史,寫文章每天可以寫數(shù)千字。
B.蘇軾恪盡職守,不因循守舊。任職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時,百姓貧困差役繁
重,衙吏相繼破產(chǎn)。蘇軾訪察其利弊所在,修訂衙規(guī),從此害處減少了一半。
C.蘇軾雖受小人陷害,卻隨緣自適。蘇軾遭受陷害,被捕入獄,但出獄被貶黃州后,
卻能與農(nóng)夫老翁融洽相處,并自號“東坡居士”。
D.蘇軾一心為民,政績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職時,蘇軾就疏通茅山、鹽橋二河來通航
運,建造了壩堰閘門,用來作為只積蓄湖水的樞紐。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②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語,并媒蕤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
第7題: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
骨鰻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
伯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因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
郡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
然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辫b日:“正此佳婿邪!”
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
多居之,謝安未性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
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
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
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叄\鵝而歸,甚以
為樂。
嘗至門生家,見熊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
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
雁行也?!痹c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
也?!?/p>
時騾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
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
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晉書?王羲之傳》)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B.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C.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D.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
/輒灑掃而待之/
(2)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子在唐以前指父親兄弟之孫,唐宋時人開始將親兄弟之子稱作從子。
B.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
C.廂即廂房,等級低于正房,傳統(tǒng)民居以左為尊,故東廂房的等級高于西廂房。
D.真草是草書的一種體式,對應的還有行草和狂草,《蘭亭集序》即為行書。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鄱鑒派媒人前來選擇女婿時,王氏諸少“咸自矜持”,只有王羲之表現(xiàn)與眾不
同,因而被那鑒選中成為女婿。
B.王羲之曾經(jīng)與當時的文人雅士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并寫下著名的《蘭亭序》
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受。
C.在聽聞王羲之向會稽孤居老姥求買鵝而不得后,山陰一位道士主動提出條件,讓王
羲之替他抄一遍《道德經(jīng)》來換群鵝。
D.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習書法應該全身心地投入,言
談之間常常把自己與鐘繇、張芝相提并論。
第8題:文言文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15分)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
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
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
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
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
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
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選自韓愈《師說》)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之學者必有
師
師:老師。
B、師道之不傳也久
矣師:
從師。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
惑?孰:誰。[來
源:Zxxk.Com]
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
師恥:恥辱。
2、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43分)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題3分)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第9題:(3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一7題。
湯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賊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
成進士。斌出為潼關道副使??偙惖抡{(diào)湖南,將二萬人至關欲留,斌以計出之,至
洛陽嘩潰。十六年,調(diào)江西嶺北道。明將李玉廷率所部萬人據(jù)雪都山寨,約降,未及
期,而鄭成功犯江寧。斌策玉廷必變計,夜馳至南安設守。玉廷以兵至,見有備,卻
走;遣將追擊,獲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寧巡撫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學名者,言行或相悖。朕聞湯
斌從孫奇逢學,有操守,可補江寧巡撫?!北笮校I日:“居官以正風俗為先。江蘇
習尚華侈,其加意化導,非旦夕之事,必從容漸摩,使之改心易慮。”十月,上南巡
至蘇州諭斌曰,向聞吳閶繁盛,今觀其風土尚虛華,安佚樂,逐末者多,力田者寡,
爾當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本,庶幾可挽頹風。
淮、揚、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進朝以失察屬吏降調(diào),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薦
吳縣知縣劉滋、吳江知縣郭廉能最著,而征收錢糧未能十分全完,請予行取。下部皆
議駁,特旨允行。
斌令諸州縣立社學,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順昌祠,禁婦女游觀。蘇州城西上方
山有五通神祠,幾數(shù)百年,遠近奔走如鷲。諺謂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
海”。少婦病,巫輒言五通將娶為婦,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
之,并飭諸州縣有類此者悉毀之,撤其材修學宮。教化大行,民皆悅服。
方明珠用事,國柱附之。布政使龔其旋坐貪,為御史陸隴其所劾,因國柱賄明珠得
緩;國柱更欲為斌言,以斌嚴正,不得發(fā)。及蠲江南賦,國柱使人語斌,謂皆明珠
力,江南人宜有以報之,索原,斌不應。比大計,外吏輦金于明珠門者不絕,而斌屬
吏獨無。
二十五年,上為太子擇輔導臣,廷臣有舉斌者。詔曰:“自古帝王諭教太子,必簡和
平謹恪之臣,統(tǒng)率宮僚,專資輔翼。湯斌在講筵時,素行謹慎,朕所稔知。及簡任巡
撫,潔己率屬,實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風有位?!笔诙Y部尚書,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貢木歸,一夕卒,年六H—o
(《清史稿》,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斌策玉廷必變計策劃B.江寧巡撫缺,方廷
推推舉
C.并飭諸州縣有類此者悉毀之告誡D.及蠲江南
賦減免
5.以下各組幾句中,全都表現(xiàn)湯斌廉潔剛正的一項是(3分)
①斌策玉廷必變計,夜馳至南安設守。②斌察其廉,奏留之。③索賊,斌不應
④而斌屬吏獨無⑤及蠲江南
賦。⑥潔己率屬,實心任事。
A.①③⑥B.③⑤⑥C.③④⑥D(zhuǎn).②④
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湯斌被派出做潼關道副使,總兵陳德調(diào)往湖南,率領兩萬人馬到潼關后想暫
駐,湯斌用計策成功地讓他離開,并且使其軍嘩變潰散。
B.淮安、揚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災,常州知府祖進朝因失察下屬官員而降職調(diào)
任,皇上知道湯斌很廉潔,于是將他留任。
C.湯斌命令各州縣建立社學,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順昌祠,并告誡
各州縣毀掉類似五通神祠的祠堂,修建學宮。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悅
誠服。
D.皇上為太子選擇輔導大臣,朝臣中有推薦湯斌的。但皇帝沒有同意,只是讓
湯斌為禮部尚書,管詹事府事。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爾當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本,庶幾可挽頹風。(5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5分)
譯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4—6題。(每小題2分)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
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
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
戮沒。今聞樊將軍之首,金千斤,昌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
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日:“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
王,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
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
乃今得聞教!”遂自勿限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深:深重
B.顧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只是,表輕微轉(zhuǎn)折
C.秦王購之金千斤購:重金征求
D.進兵北略地略:掠奪,奪取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
B.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攜其胸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C.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D.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為之奈何
6.下列對荊軻的形象評價有誤的一項是()
A.擅長辭令,一席話以誠感人,終使樊將軍甘心自刎獻首。
B.果斷堅決,見太子丹“不忍”,便“私見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計,正確判斷行刺秦王的關鍵在于取信秦王。
D.深沉多謀,為取“信物”誘使樊將軍自刎。
第11題:
第12題:王舒,字處明,丞相導之從弟也。父會,侍御史。舒少為從兄敦所知,以天
下多故,不營當時名,恒處私門,潛心學植。年四十余,州禮命,太傅辟,皆不就。
及敦為青州,舒往依焉。時敦被征為秘書監(jiān),以寇難路險,輕騎歸洛陽,委棄公主。
時輜重金寶甚多,親賓無不競?cè)?,惟舒一無所眄,益為敦所賞。
時將征蘇峻,司徒王導欲出舒為外援,乃授撫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秩中二千石。舒上
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舒復陳音雖異而字同,求換他郡。于是改
“會”字為“會B”,舒不得已而行。在郡二年而蘇峻作逆,乃假舒節(jié)都督,行揚州刺
史事。時吳國內(nèi)史庾冰棄郡奔舒,舒移告屬縣,以吳王師虞斐為軍司,率眾一萬,與
庾冰俱渡浙江。前義興太守顧眾、護軍參軍顧颼等,皆起義軍以應舒。舒假眾揚威將
軍、督護吳中軍事,陋監(jiān)晉陵軍事,于御亭筑壘。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
悅東軍。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闞后繼。冰、場等遣前鋒進據(jù)無錫,遇賊將張健
等數(shù)千人,交戰(zhàn),大敗。賊遂入?yún)?,燒府舍,掠諸縣,所在涂地。舒遣子允之行揚烈
將軍,與將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司馬朱煮,以精銳三千,輕邀賊于武康,出其不意,
遂破之。斬首數(shù)百級,賊悉委舟步走。是時臨海、新安諸山縣并反應賊,舒分兵悉討
平之。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自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及侃立
行臺,上舒監(jiān)浙江東五郡軍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討軍事。既而晃等
南走,允之追躡于長塘湖,復大破之。賊平,以功封彭澤縣侯,尋卒官。贈車騎大將
軍、儀同三司,謚日穆。
(選自《晉書》列傳第四十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_
A.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B.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C.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D.會陶侃等至京都/舒等并以屢戰(zhàn)失利/移書盟府/白貶去節(jié)/侃遣使敦喻/不聽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_
A.“從弟”在中古時期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且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
B.“中二千石”為俸祿,按漢時體制,俸祿以萬石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
C.“假”,這里為官職用語,意思是代理,臨時充任。它與正式任命不同。
D.“賊”,原指偷盜之人,如賊寇,在本文中則指進犯中原的外族侵略者。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一
A.王舒淡泊名利,長期在家,多次謝絕官府的征召,對從兄離職時留下的財物毫不動
心。
B.王舒有軍事才能,在征討逆賊蘇峻的戰(zhàn)爭中,親白率領軍隊在武康擊敗敵寇,斬首
眾多。
C.王舒為人忠厚,因在討賊之戰(zhàn)中多次失利,而主動上書貶職去節(jié),且不聽從陶侃勸
解。
D.王舒頗具戰(zhàn)功,在賊亂平定之后,因功被封為彭澤縣侯,死后又被迫贈為車騎大將
軍。
(4)把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
②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悅東軍。舒率眾次郡之西江,為冰、闞后繼。
第13題:
第1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12分)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
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
幸從;駿馬名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
不利兮雅不逝。驊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馳走。平明,漢軍乃
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
道,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
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
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
也?!蹦朔制潋T以為四隊,四向。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橫“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
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p>
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
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
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下馬步
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
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蹦俗载囟?。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①橇(yi):通“航”,使船靠岸。②指王翳:(把項羽)指(給)王翳(看)。
王翳,漢將。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項王軍壁垓下壁:安營扎寨
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屬:歸屬
C.項王自度不得脫度:估計
D.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被:遭受
8.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項羽勇猛善戰(zhàn)的一組是()(3分)
①直夜?jié)铣?,馳走②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③所當者破,所擊者服④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⑤左右皆泣,莫能仰視⑥不忍殺之,以賜公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zhuǎn).③④⑤
9.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鴻門宴》是把項羽放到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之中和緊張的局勢之中,通過對
比的手法塑造項羽剛愎自用和多情善感的形象。而本文是連續(xù)集中地寫一人,通
過幾個連續(xù)的事件集中筆墨塑造項羽優(yōu)柔寡斷、勇猛剛強和知恥重義的形象。
B.項羽悲歌泣下時,“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表現(xiàn)了左右隨從對項羽的憐憫,
不忍心看項羽哭泣,寫出了項羽處于絕境時的凄慘狀況。
C.項羽面臨敗亡時,強調(diào)“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表現(xiàn)了項羽對自己的
戰(zhàn)斗能力充滿了自信,可是又無法面對楚軍即將徹底覆亡的現(xiàn)實,說明了他自
負、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責。
D.虞姬悲歌,烏江拒渡,贈馬賜頭,一波三折,作者憑借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
寫,使全篇文字達到雄奇悲壯的美學境界,讀之令人蕩氣回腸。
10.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題:
第16題:文言文(共19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題。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鰥
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
敦、導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鄱
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
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記
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然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
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
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
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
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叄\鵝而歸,甚
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熊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
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
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時騾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
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侯己,輒
灑掃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8.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錯誤的兩項是()()(3分)
A.及長,辯贍贍:豐富B.裕亦且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目:
看>看待
C.然聞值至信:消息,音信D.羲之嘆惜彌日彌:滿,整
E.意甚悅,固求變之F.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抗:抵抗
G.止一雖,遂不重詣吊:吊唁H.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冠:位居第一
9.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
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A.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
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
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
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
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導的堂侄子,年幼時并沒有顯出什么特異之處,成人后擅長隸書,
被稱為古往今來的佼佼者。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與謝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寫
下著名的《蘭亭集序》以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隸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習書法應該全身心地投入。
D.騾騎將軍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王羲之因為與之感情上有隔閡,只去吊唁
了一次,就沒有再去,王述對此深為怨恨。
11.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5分)
(2)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5分)
第17題:閱讀下面《勸學》中(甲)(乙)兩篇選文,完成15T7題。(9分)
(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
也。
(乙)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
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
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港(淘米水,引申為臟水,臭水),君子不近,庶
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
正也。
15.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吾嘗踐而望矣跤:提起腳后跟B.而聞者
彰彰:清楚
C.而絕江河絕:斷絕D.其漸之
湍漸:浸
16.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吾嘗終日而思矣而編之以發(fā)B.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系者然也
C.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白沙在涅,與之俱黑D.善假于物也生于高山之上
1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2分)
②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3分)
第18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無錫有奇士,曰華豫原。乙未歲,張公撫吳,坐事逮。部使者偕制府即訊于潤
州,而羈公城隍廟中,甲而守之,生獰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門生故吏,
無敢向邇者。豫原聞難,自無錫疾馳,一晝夜逾三百里,至京口唁焉。既抵廟門,不
得入。而顧見有官人來,騎而從者數(shù)人,至門,門者皆卻立,官人下馬入,從者皆
入,豫原則闖然隨之入,數(shù)折而達,張公請室門外,即又不得入。徘徊往來,所以屬
其門者方故萬端。然卒不得入。門者曰:“客何為者?始吾以客為從官人來,故不誰
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不去且得罪,制府怒不可犯也?!痹ピ笮眨骸叭裟艘?/p>
制府嚇我耶!向令吾惴制府者,吾安得至此?且天下事不可知,往者張公嘗與喝禮訟
矣,部使者按事至再,無直張公者。賴天子明對,張公撫吳自如,而嚼禮卒抵罪。今
張公雖就逮,萬一上復有旨欲全公,若等何面目復見張公?”言已,索筆大書其爵里
姓名,付門者達張公所,曰:“可達,達之;不可,則以此紙上制府言狀,惟制府死
生?!?/p>
當是時,日漸西夕。既已無可奈何,則入白守者,而守者亦頗聞語色動,為言
于張公。張公命之入,豫原乃入,慰勸若平生歡,良久乃去。越數(shù)日,部使者之祠報
毀矣。
初,部使者視學江左有聲,吳中人士為祠于江陰,歌舞之。當張公之與喝禮交
訟也,部使者按事至吳,吳中自士大夫下,遮馬首以千萬數(shù),愿無奪張公。而部使者
頗不直張公,吳中人固怒甚。及是事也,部使者與制府劾張公欺謾,罪且當誅,吳中
人咸涕泣不知所為,而會豫原自京口來,具言張公就逮良苦,則益洶洶然,顧無所發(fā)
怒。豫原遂言曰:“狄梁公之有祠魏州也,其子景暉弗類其父,魏州人毀之,不復
祠。今日之事,得復有香火耶?”于是眾數(shù)千人奔部使者祠下,爭撤屋瓦投之,檀棟
盡折,或焚燒其余,呼聲動天。
明日,制府聞狀,大駭,陰使人廉問主名,然竟無如何也。當是時,豫原幾不
免,亦以此名聞江淮間。豫原名希閔,著有《廣事類賦》等書行世。其為人斂退,粥粥
若無能者,而遇公發(fā)憤乃若此,上卒不用部使者議,而召張公,命以白衣領倉場職。
曲園居士日:所言部使者,乃張文端也,曾以兵部侍郎視江蘇學政。文端亦一代名
臣,而此事不能無非議也。(選自葛存虛《清代名人軼事》,有刪節(jié))
[注]①粥粥:柔弱無能的樣子。②白衣:受處分官員的身份。倉場:官方收納糧食或
其他物資的場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公撫吳,坐事逮坐:因……
B.既已無可奈何,則入白守者稟告;報告
C.及是事也,部使者與制府劾張公欺謾劾:彈劾
D.上卒不用部使者議,而召張公卒:突然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而部使者頗不直張公,吳中人固怒甚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B.徘徊往來,所以屬其門者方故萬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C.所言部使者,乃張文端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也歟
D.若乃以制府嚇我耶
洎牧以讒誅
6.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張公在吳中擔任巡撫時因犯事被逮捕,他的門生故吏都不敢接近他,華豫原聽
說后很氣憤,從無錫騎快馬,一晝夜跑了三百多里趕到了京口。
B.張文端的祠廟被毀,華豫原不僅逃脫了責罰,還因此出了名。張文端雖為一代
名臣,但在張公這件事上有失公道人心,不能不讓人非議。
C.太陽快要下山時,華豫原混進一個大官的隨從隊進入了城隍廟,順利見到了張
公,就像他們平素是交好的朋友一樣,很久才離開。
D.張公曾經(jīng)與喝禮打官司,部使者張文端為查究這件事兩次來到吳中,但并沒有
為張公主持公道,吳中的人非常憤怒,就毀掉了張文端的祠廟。
7.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羈公城隍廟中,甲而守之,生獰如虎,非部使者令,不得擅出入。(5分)
(2)客何為者?始吾以客為從官人來,故不誰何客,乃今知妄男子耳。(5分)
第19題:文言文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
陳余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銅鹿城。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楚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悅之,因置以為上將
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于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
其外,趙應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
弊;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
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币蛳铝钴娭性唬骸懊腿缁ⅲ萑缪?,貪如狼,強不可使
者,皆斬之?!碧旌笥?,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
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且掃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
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奔雌鋷ぶ袛厮瘟x頭,出令軍中日:“宋義與齊謀反
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碑斒菚r,諸將皆懵服,莫敢枝梧。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
軍。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
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當是
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徒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
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
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
焉。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戰(zhàn)勝則兵罷罷,通“?!?/p>
B.故不如先斗秦、趙斗,使……相斗
C.立羽為假上將軍假,假扮
D.救鎮(zhèn)鹿下者十余壁壁,營壘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B.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
勞苦而功高如此以亂易整,不武
C.項羽為魯公D.因下令軍中日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充分地表現(xiàn)項羽及其軍隊的勇猛和超強的戰(zhàn)斗力,為
后文埋下了伏筆。
B.項羽認為,雖然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他比不上宋義;但是披堅甲執(zhí)銳兵,勇
戰(zhàn)前線,宋義比不上他。于是作為次將的項羽心里不服宋義為上將軍。
C.由于宋義不戮力救趙攻秦,“久留不行”,反而拒諫飾非,打擊異己,所以項羽殺
了他。
D.項羽軍破釜沉舟,抱著必死決心,于是士氣大增,無不一以當十,勢如破竹地戰(zhàn)勝
了秦軍和諸候的軍隊,最后諸侯軍“無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全球PCA輸液泵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結(jié)構(gòu)型包裝用蜂窩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自主最后一英里送貨機器人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可見光超透鏡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鈑金沖焊型液力變矩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教育行業(yè)CRM軟件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艾氏劑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卡車液力變矩器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鈷鐵合金軟磁材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RDF制粒機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簡便計算》練習題(310題-附答案)
- 地理標志培訓課件
- 2023行政主管年終工作報告五篇
- 2024年中國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商學研究報告-銀發(fā)經(jīng)濟專題
- 培訓如何上好一堂課
- 高教版2023年中職教科書《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教案全冊
- 2024醫(yī)療銷售年度計劃
- 稅務局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
- 人教版語文1-6年級古詩詞
- 上學期高二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閱讀理解專項訓練16篇(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