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期中試卷及答案-華東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1頁
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期中試卷及答案-華東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2頁
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期中試卷及答案-華東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3頁
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期中試卷及答案-華東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4頁
高中歷史第五分冊期中試卷及答案-華東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中試卷(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了中國?A.周武王B.秦始皇C.漢高祖D.隋文帝2、唐朝時期的哪個皇帝被認為是“貞觀之治”的開創(chuàng)者?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武則天D.唐玄宗李隆基3、題目:【美國獨立戰(zhàn)爭】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哪位將軍被譽為“獨立戰(zhàn)爭之父”?A.喬治·華盛頓B.本杰明·富蘭克林C.托馬斯·杰斐遜D.阿歷山大·漢密爾頓4、題目:【鴉片戰(zhàn)爭】以下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說法,錯誤的是:A.鴉片戰(zhàn)爭是由英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B.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C.鴉片戰(zhàn)爭導致清朝海軍實力嚴重削弱D.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5、題干:以下哪個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zhàn)爭B、太平天國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6、題干:下列關于辛亥革命說法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B、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力量是國民黨C、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D、辛亥革命后,中國建立了民主共和國7、秦朝推行的什么制度標志著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8、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和文化統一?A、實行舉薦制,選拔賢臣B、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C、實行削藩政策,削弱地方權力D、禁止私人辦學,統一思想9、題干: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企圖打開中國的市場。選項:A、英國工業(yè)革命急需尋找原料和市場B、英國希望與中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系C、英國為了幫助中國擺脫貧困D、英國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10、題干: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以下哪一項?選項:A、蘇聯的軍事援助B、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C、中國共產黨的領導D、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11、【題目】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其主要目的是為了:A.加強對西域的統治B.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C.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D.保障隋朝首都的安全12、【題目】下列哪一項不是唐朝實行科舉制度的影響?A.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B.加速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D.導致了官僚機構的臃腫13、明清時期中國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該思潮強調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提倡研究實際問題。這一思潮被稱作()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經世致用”思想14、科舉制度到清朝末年被廢除,最后舉行的殿試是在哪一年?()A.1900年B.1902年C.1906年D.1911年15、唐太宗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設三省,其中負責管理地方行政的是:A、中書省B、門下省C、尚書省D、監(jiān)察部16、北宋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實行的制度是:A、行省制度B、分封制C、路制制D、道制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東北軍撤入關內,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直接領導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同日偽軍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節(jié)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材料二:“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中國戰(zhàn)場牽制了日本大部分陸軍和空軍,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節(jié)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問題:1.根據材料一,簡述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斗爭表現。2.結合材料二,分析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第二題題目:比較中國古代秦漢時期與古代希臘羅馬時期中央集權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就以上任意一個方面作答,字數200字左右。第三題題目: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從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到隋唐的科舉制度,再到明清的君主專制,這一制度演變過程中體現了哪些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請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朝實行郡縣制)秦王企圖統一海內,Rin散天下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鑄以為鐘鐻金人十二。(康有為《大同書》)材料二:(隋唐時期科舉制)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設進士科,以詩賦取士;武則天首創(chuàng)武舉,考核射箭和騎射;宋以后實行殿試,都察院負責考試錄取,考試成功者稱進士。材料三:(明朝君主專制)明太祖廢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相當于皇帝的秘書班子。材料四:(清朝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決定,軍機處的設立使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問題:請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過程中體現出哪些特點?第四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共兩黨圍繞中國命運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希望通過和平方式實現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材料二:1946年6月,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戰(zhàn)爭規(guī)模不斷擴大,戰(zhàn)火遍及全國。材料三:在解放戰(zhàn)爭中,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戰(zhàn)略戰(zhàn)術,成功地擊敗了國民黨軍隊,最終取得了勝利。問題:1.分析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共兩黨圍繞中國命運的斗爭發(fā)生新變化的原因。2.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期中試卷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第一次統一了中國?A.周武王B.秦始皇C.漢高祖D.隋文帝答案:B.秦始皇解析: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他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朝,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統。2、唐朝時期的哪個皇帝被認為是“貞觀之治”的開創(chuàng)者?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武則天D.唐玄宗李隆基答案:A.唐太宗李世民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采取了多項政策措施,促進了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使唐朝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這段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3、題目:【美國獨立戰(zhàn)爭】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中,哪位將軍被譽為“獨立戰(zhàn)爭之父”?A.喬治·華盛頓B.本杰明·富蘭克林C.托馬斯·杰斐遜D.阿歷山大·漢密爾頓答案:A解析: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領導人,他領導北美殖民地軍隊打敗英國,贏得了國家的獨立。因此,喬治·華盛頓被譽為“獨立戰(zhàn)爭之父”。選項B、C、D分別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的重要人物,但不符合“獨立戰(zhàn)爭之父”這一稱號。4、題目:【鴉片戰(zhàn)爭】以下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說法,錯誤的是:A.鴉片戰(zhàn)爭是由英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B.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C.鴉片戰(zhàn)爭導致清朝海軍實力嚴重削弱D.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答案:C解析:鴉片戰(zhàn)爭確實導致了中國海軍實力的嚴重削弱,但錯誤的是選項C的說法。實際上,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海軍建設并未立即受到嚴重破壞,而是在此后的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海軍在與日本的戰(zhàn)爭中全軍覆沒,這才是清朝海軍實力嚴重削弱的標志。選項A、B、D都是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正確描述。5、題干:以下哪個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zhàn)爭B、太平天國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鴉片戰(zhàn)爭(1840年-1842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次戰(zhàn)爭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選A。6、題干:下列關于辛亥革命說法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B、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力量是國民黨C、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D、辛亥革命后,中國建立了民主共和國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1911年)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國。選項A正確。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力量是革命黨人,而非國民黨,排除B。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凱確實成為臨時大總統,但中國并未建立民主共和國,而是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排除C和D。因此,選A。7、秦朝推行的什么制度標志著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答案:B解析:秦朝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推行郡縣制??たh制下,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允許世襲,從而實現了對地方的直接控制,標志著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8、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和文化統一?A、實行舉薦制,選拔賢臣B、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C、實行削藩政策,削弱地方權力D、禁止私人辦學,統一思想答案:B解析:漢武帝在加強中央集權和文化統一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推恩令”是漢武帝采取的重要政策之一,通過這一點,漢武帝能夠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其他措施還包括采納董仲舒的新儒學理念,設五經博士,興辦太學,統一思想文化,但本題要求選擇的是直接與中央集權相關的措施,故答案選B。9、題干: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企圖打開中國的市場。選項:A、英國工業(yè)革命急需尋找原料和市場B、英國希望與中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系C、英國為了幫助中國擺脫貧困D、英國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答案:A解析: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本國工業(yè)革命的推動,英國急需尋找新的市場和原料產地。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尋求更多的貿易利益而發(fā)動的。10、題干: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以下哪一項?選項:A、蘇聯的軍事援助B、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C、中國共產黨的領導D、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答案:D解析:雖然蘇聯的軍事援助和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對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決定性因素是中華民族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和頑強抵抗,最終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戰(zhàn)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題目要求的是決定性因素,因此選D。11、【題目】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其主要目的是為了:A.加強對西域的統治B.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C.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D.保障隋朝首都的安全【答案】B【解析】隋朝大運河的開鑿,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南北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使得南方的絲綢、茶葉等商品可以迅速運往北方,同時北方的糧食、棉布等物資也可以方便地運往南方,極大地推動了南北經濟的共同發(fā)展。因此,選項B正確。12、【題目】下列哪一項不是唐朝實行科舉制度的影響?A.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B.加速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D.導致了官僚機構的臃腫【答案】D【解析】唐朝實行科舉制度,使得選拔官員的依據不再是世襲,而是通過考試選拔,這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速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但科舉制度并不會導致官僚機構的臃腫,因為科舉制度可以篩選出優(yōu)秀人才,使得官僚機構更加精簡。因此,選項D不是唐朝實行科舉制度的影響。13、明清時期中國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該思潮強調經世致用,反對空談,提倡研究實際問題。這一思潮被稱作()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經世致用”思想答案:D解析: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黃宗羲等人提倡經世致用的思想,強調學問要有實際用途,反對空談性的宋明理學,主張研究現實問題。這種思潮被稱為經世致用思潮。14、科舉制度到清朝末年被廢除,最后舉行的殿試是在哪一年?()A.1900年B.1902年C.1906年D.1911年答案:C解析:清政府為了改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在1905年宣布停止科舉考試,但為了給科舉士子提供新的出路,同年舉行了一場最后一次全國性的科舉考試,即最后一次殿試??婆e制度在1906年全面廢除。15、唐太宗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設三省,其中負責管理地方行政的是:A、中書省B、門下省C、尚書省D、監(jiān)察部答案:C解析:唐太宗時期的“三省六部制”中,尚書省下設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尚書省主要負責中央司職,尤其是行政事務。C項為正確答案。16、北宋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實行的制度是:A、行省制度B、分封制C、路制制D、道制制答案:C解析:北宋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立了中央到地方的“路、府、州、縣”四級地方行政體系,其中“路”作為介于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行政區(qū)域。C項正確描述了該制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東北軍撤入關內,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直接領導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同日偽軍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薄?jié)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材料二:“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中國戰(zhàn)場牽制了日本大部分陸軍和空軍,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薄?jié)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問題:1.根據材料一,簡述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斗爭表現。2.結合材料二,分析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答案:1.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斗爭表現:直接領導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立東北抗日聯軍,與日偽軍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表現出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抗擊侵略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2.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場牽制了日本大部分陸軍和空軍,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和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日斗爭表現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意義的理解。通過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學生需要能夠準確提取信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答案要點清晰,邏輯嚴密,能夠體現學生對相關歷史事件的準確把握。第二題題目:比較中國古代秦漢時期與古代希臘羅馬時期中央集權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就以上任意一個方面作答,字數200字左右?!敬鸢浮壳貪h時期與古代希臘羅馬時期在中央集權方面的特點及影響如下:特點:1.皇帝制度與共和制度:在秦漢時期,實行皇帝制度,皇權至高無上,具有絕對的權威。而在希臘的雅典和羅馬共和時期,政治權力由議事會、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共同行使,體現了共和制度的特點。2.文書制度與選舉制度:秦漢時期有完備的文書制度,皇帝能有效了解各地情況,并進行決策。相比之下,羅馬共和國早期采用選舉制來選派高層官員,后期演變?yōu)橘F族寡頭制,選舉制度相對弱化。3.地方治理:秦漢帝國實行郡縣制,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在古希臘,城邦國家內部實行地方自治,而外邦則是盟友或者被征服的土地。羅馬帝國繼承了共和時期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對行省的直接控制。影響:1.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加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但也容易形成暴政,限制了民眾的政治自由。2.希臘和羅馬時期的民主共和制度有利于發(fā)展公民精神,促進了思想文化繁榮,但也容易出現政治動蕩,尤其是在共和制后期,權力的集中導致了新貴族統治的貪婪和腐敗。解析:此題旨在考察考生對秦漢時期和希臘羅馬時期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和影響的理解。題目要求考生從皇帝制度、文書制度、地方治理等方面進行比較,并分析其歷史影響。學生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與西方在政治制度上的異同,從而理解中央集權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的作用與局限。第三題題目: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從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到隋唐的科舉制度,再到明清的君主專制,這一制度演變過程中體現了哪些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請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朝實行郡縣制)秦王企圖統一海內,Rin散天下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鑄以為鐘鐻金人十二。(康有為《大同書》)材料二:(隋唐時期科舉制)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設進士科,以詩賦取士;武則天首創(chuàng)武舉,考核射箭和騎射;宋以后實行殿試,都察院負責考試錄取,考試成功者稱進士。材料三:(明朝君主專制)明太祖廢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相當于皇帝的秘書班子。材料四:(清朝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由皇帝一人決定,軍機處的設立使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問題:請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過程中體現出哪些特點?答案:1.不斷強化中央集權:從秦朝的統一全國,設置郡縣制,到明朝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再到清朝設立軍機處,無不體現出中央集權的強化。2.選拔官員制度不斷完善:從秦朝的考核功勞,到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再到明清時期殿試制度,體現了選拔官員制度的逐步完善。3.君主權力日益集中:從秦朝的君主獨裁,到明朝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再到清朝設立軍機處,君主權力逐漸向中央集中。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特點。材料一中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穩(wěn)定;材料二中科舉制的實行有利于選拔人才,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三和四反映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加強,體現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過程中強化中央集權、完善選拔官員制度、君主權力日益集中的特點。通過分析這些特點,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