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屆上海市比樂中學高一物理第一學期期中質(zhì)量跟蹤監(jiān)視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nèi)。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6題為單選題7-12為多選,每題4分,漏選得2分,錯選和不選得零分)1、如圖所示,一只魚鷹發(fā)現(xiàn)河面的魚后,沿虛線斜向下勻速俯沖,則空氣對魚鷹的作用力可能是()A.F1 B.F2 C.F3 D.F42、如圖所示的時間軸,下列關(guān)于時刻和時間間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t2表示時刻,稱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稱為前2s末B.t3表示時間,稱為第3sC.t0~t2表示時間,稱為最初2s內(nèi)或第2s內(nèi)D.tn-1~tn表示時間,稱為第(n-1)s內(nèi)3、甲、乙兩個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直線同時做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A.1s時甲和乙相遇B.2s時甲的速度方向反向C.2-6s內(nèi)甲相對乙做勻速直線運動D.4s時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4、兩個物體相互接觸,關(guān)于接觸處的彈力和摩擦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定有彈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彈力,則一定有摩擦力C.如果有摩擦力,則一定有彈力D.如果有摩擦力,則其大小一定與彈力成正比5、關(guān)于物體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量就越大B.物體的加速度為零,物體的速度也一定為零C.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為零D.物體的加速度增大,速度也隨之增大6、關(guān)于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B.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一定在其幾何中心C.舞蹈演員在做各種優(yōu)美動作時,其重心的位置不變D.用一根細線懸掛的靜止物體,細線方向一定通過物體的重心7、一個物體由靜止開始運動,在0~4s時間內(nèi)的加速度a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則物體在()A.第1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運動B.第2s末速度改變方向C.0~4s時間內(nèi)速度的方向不變D.第4s末物體速度為08、如圖所示,一根繩子一端固定于豎直墻上的A點,另一端繞過動滑輪P懸掛一重物B,其中繩子的PA段處于水平狀態(tài),另一根繩子一端與動滑輪P的軸相連,在繞過光滑的定滑輪Q后在其端點O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外力F,使整個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滑輪均為光滑、輕質(zhì),且均可看作質(zhì)點,現(xiàn)拉動繩子的端點O使其向左緩慢移動一小段距離后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則該平衡狀態(tài)與原平衡狀態(tài)相比較()A.拉力F增大 B.拉力F減小C.角θ不變 D.角θ減小9、有一質(zhì)點從t=0開始由原點出發(fā)沿直線運動,其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質(zhì)點()A.前4sB.t=1sC.t=2sD.t=4s10、如圖為一質(zhì)點運動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圖像是一條拋物線,方程為x=-5t2+40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質(zhì)點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B.質(zhì)點做勻減速運動,t=8s時質(zhì)點離出發(fā)點最遠C.質(zhì)點的初速度大小是40m/sD.t=4s時,質(zhì)點的速度為011、(多選)一條東西方向的平直公路邊上有兩塊路牌A、B,A在西B在東,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自東向西經(jīng)過B路牌時,一只小鳥恰自A路牌向B勻速飛去,小鳥飛到汽車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飛回A,過一段時間后,汽車也行駛到A.以向東為正方向,它們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圖中t2=2t1,由圖可知A.小鳥的速率是汽車速率的兩倍B.相遇時小鳥與汽車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C.小鳥飛行的總路程是汽車的1.5倍D.小鳥和汽車在0~t2時間內(nèi)位移相等12、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開始沿同一方向運動,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圖中t2=,兩段曲線均為圓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兩物體在t1時刻的加速度相同B.兩物體在t2時刻運動方向均改變C.兩物體在t3時刻相距最遠,t4時刻相遇D.0t4時間內(nèi)甲物體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體的平均速度二、實驗題(本題共16分,答案寫在題中橫線上)13、(6分)“研究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示.(1)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_________.(2)本實驗采用的主要科學方法是(_______)A.理想實驗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變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在做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錯誤的是(______)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夾角應(yīng)取90o,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14、(10分)利用圖中所示的裝置可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并測重力加速度.(1)實驗中需要調(diào)整好儀器,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松開紙帶,使重物下落,打點計時器會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①為了測試重物下落的加速度,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_______.A.天平B.秒表C.米尺②若實驗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當?shù)氐闹亓铀俣戎?,而實驗操作與數(shù)據(jù)處理均無錯誤,寫出一個你認為可能引起此錯誤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圖所示,在打出的紙帶上取連續(xù)清晰的7個點,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用米尺測得第1、2、3、4、5、6點與0點的距離d如下表:計數(shù)點123456距離d(cm)6.012.519.326.534.142.1利用表中數(shù)據(jù):(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①測出當?shù)刂亓铀俣萭=____________.②打第1點時紙帶運動的速度是________m/s.③第0點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由落體運動的起點,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計算題要求解題步驟,和必要的文字說明(本題共36分)15、(12分)如圖所示,在電線桿的兩側(cè)常用鋼絲繩把它固定在地上.如果鋼絲繩與地面的夾角∠A=∠B=60°,每條鋼絲繩的拉力都是300N,求:兩根鋼絲繩作用在電線桿上的合力為多大?16、(12分)如圖所示,公路上有一輛公共汽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行駛,為了平穩(wěn)??吭谡九_,在距離站臺P左側(cè)位置50m處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同時一個人為了搭車,從距站臺P右側(cè)位置30m處從靜止正對著站臺跑去,假設(shè)人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達到4m/s后勻速運動一段時間,接著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最終人和車到達P位置同時停下,人加速和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車的質(zhì)量為2000kg,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8(g=10m/s2).求:(1)汽車在減速過程中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多大?(2)汽車剎車的時間;(3)人的加速度的大小.17、(12分)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右端連接有一輕質(zhì)彈簧,其原長為10cm,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現(xiàn)彈簧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已知彈簧長度為12cm時,物體恰好勻速運動。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m/s2)求:(1)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多大;(2)若彈簧長度為11cm時,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大??;(3)若彈簧長度為14cm時,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6題為單選題7-12為多選,每題4分,漏選得2分,錯選和不選得零分)1、B【解析】
老鷹沿虛線斜向下勻速俯沖的過程中,可認為老鷹受兩個力的作用,一是重力,二是空氣的作用力,二力等大反向,合力為零,所以空氣對老鷹的作用力可能是F2,選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2、A【解析】
A.t2表示時刻,稱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稱為前2s末,A正確;B.t3表示時刻,稱為第3s末或第4s初,B錯誤;C.t0~t2表示時間,稱為最初2s內(nèi),但不是第2s內(nèi),第2s內(nèi)指的是t1~t2,C錯誤;D.tn-1~tn表示時間,稱為第ns內(nèi),D錯誤。故選A。3、C【解析】
v-t圖象中,傾斜的直線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加速度,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在時間軸上方的位移為正,下方的面積表示位移為負,看物體是否改變運動方向就看速度圖象是否從時間軸的上方到時間軸的下方;【詳解】A、由圖象可知:在時,甲乙速度相等,位移不等,沒有相遇,故A錯誤;B、2s前后甲的速度都是正值,所以2s時甲的速度方向沒變,故B錯誤;C、甲乙兩個物體在內(nèi)圖象的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則甲相對乙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D、2-6s乙物體的v-t圖是一條傾斜直線,這段時間乙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變,故4s時乙的加速度方向不變,故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是速度--時間圖象的應(yīng)用,要明確斜率的含義,知道在速度--時間圖象中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的含義,能根據(jù)圖象讀取有用信息,能夠利用圖像求解位移.4、C【解析】
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只有發(fā)生彈性形變時才會產(chǎn)生彈力作用,所以本題中兩物體間不一定有彈力作用,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是:具有相互作用力和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所以可以判斷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C對;B錯;只有滑動摩擦力才與正壓力成正比,對于靜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據(jù)受力平衡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5、C【解析】
A、物體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量不一定越大,還和時間有關(guān),故A錯;B、物體的加速度為零,物體的速度不一定為零,比如勻速直線運動,故B錯;C、物體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為零,例如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度運動,當加速度為零時,速度達到最大值,故C對;D、物體的加速度增大,說明速度變化的越來越快了,但不代表速度也隨之增大,故D錯;故選C6、D【解析】試題分析: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例如籃球,A錯誤;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在幾何中心,B錯誤;物體重心的位置與形狀及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C錯誤;用一根細線懸掛的靜止物體,根據(jù)二力平衡得:細線方向一定通過物體的重心,D正確.考點:7、CD【解析】A、由圖象看出,時間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做非勻變速運動,故A錯誤;B、時間內(nèi)物體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變加速運動,間內(nèi)物體沿正方向做加速度減小變加速運動,間內(nèi)物體繼續(xù)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變減速運動,時間內(nèi)物體繼續(xù)沿正方向做加速度減小變減速運動,所以物體的速度方向沒有變化,速度達到最大;則時間內(nèi)速度的方向不變,其圖像如圖所示,故B錯誤,C正確;D、根據(jù)圖象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知第末物體速度為0,故D正確。點睛:本題是加速度時間圖象問題,直接能讀出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根據(jù)圖象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是應(yīng)具備的能力。8、AD【解析】
以動滑輪P為研究對象,AP、BP段繩子受的力始終等于B的重力,兩繩子拉力的合力在∠APB的角平分線上,拉動繩子后,滑輪向上運動,兩繩子夾角減小,兩拉力的合力增大,故F增大,A項正確,B項錯;PQ與豎直方向夾角等于∠APB的一半,故拉動繩子后角θ減小,C項錯,D項正確。9、CD【解析】
A、由圖可得,0~1s沿正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1~2s的正方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2~3s沿負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3~4s沿負方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B、t=1s時,a改變方向,但v方向不變,故BC、t=2s時,物體做反方向運動,所以2s時離原點最遠,CD、t=4s時,物體的正向位移大小等于負向位移大小,回到原點,故D故選CD.10、CD【解析】
ABC.圖象上的任意一點表示該時刻的位置坐標,在時間軸上方,位置坐標為正數(shù),在時間軸下方,位置坐標為負數(shù),即圖象中的坐標不是正數(shù)就是負數(shù),所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位移時間圖象僅描述直線運動,又由于圖線是一條拋物線,方程為x=-5t2+40t,把它與位移時間關(guān)系式:相比較,對應(yīng)的未知數(shù)前面常數(shù)相同,可以得到:v0=40m/s,a=-10m/s2,即物體做初速度為40m/s,加速度為-10m/s2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由圖可以看到,t=4s時質(zhì)點離出發(fā)點最遠,故AB錯誤,C正確。
D.由于在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的速度,所以t=4s時,質(zhì)點的速度為零,故D正確。11、BC【解析】試題分析:小鳥從A飛到與汽車相遇再返回A,共計用時為,即去和回用時都是,汽車從相遇點到A用時間為從相遇到返回A則有,得答案A錯。相遇時,二者運動時間相等,通過的位移比等于速度比為3:1,答案B對。小鳥飛行總路程和汽車路程之比為,答案C對。0~t2時間內(nèi)小鳥從A返回A位移0,汽車位移為AB,答案D錯考點:位移時間圖像分析12、ABD【解析】
速度時間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與時間之比,結(jié)合數(shù)學知識進行分析.【詳解】A、在t1時刻,甲的斜率為正,乙的斜率為負,根據(jù)速度時間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加速度方向不同;故A錯誤;B、甲乙的速度圖象都在時間軸的上方,速度都為正,運動方向沒有改變,故B錯誤;C、根據(jù)圖象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t3時刻兩者位移之差最大,相距最遠,t4時刻位移相等,兩者相遇,故C正確;D、速度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則知0-t4時間內(nèi)甲物體的位移等于乙物體的位移,時間相等,則平均速度相等,故D錯誤;本題選錯誤的故選ABD.【點睛】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能夠從速度時間圖線中獲取信息,知道斜率表示加速度,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二、實驗題(本題共16分,答案寫在題中橫線上)13、F′BACD【解析】
(1)[1].實驗中F是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得出的,而F′是通過用一根細線拉動橡皮筋,使與兩個力拉時的效果相同得出的,故F'一定是沿AO方向的;(2)[2].本實驗是通過一個力與兩力效果相同得了的合力,故運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B正確;(3)[3].A.同一次實驗過程中,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A操作錯誤;B.實驗中,彈簧秤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秤刻度,B操作正確;C.本實驗,彈簧稱的拉力應(yīng)不超過量程,兩個彈簧稱拉力的大小沒有要求,只要使兩次效果相同就行,故C操作錯誤;D、本實驗只要使兩次效果相同就行,兩個彈簧稱拉力的方向沒有限制,并非一定要夾角為90°不變,故D操作錯誤。14、C空氣阻力(或紙帶與打點計時器間的摩擦)9.72m/s23.13不是求出打第0點時重物的瞬時速度不等于0【解析】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儀器、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根據(jù)逐差法,利用△x=gT2求出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求解1的速度,根據(jù)運動學基本公式求解0的速度,判斷是否為自由落體運動的起點.【詳解】(1)①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得:可得:為了測試重物下落的加速度,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米尺,用來測量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該實驗中不需要天平,通過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可以計算出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所以也不需要秒表,故應(yīng)選C;②若實驗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當?shù)氐闹匚锛铀俣戎?,說明重物下落過程中除了受重力,還受到了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摩擦力;(2)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所以相鄰的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s,設(sh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業(yè)物聯(lián)網(wǎng)展租賃合同
- 城市形象片導演簽約合同
- 土方工程合同協(xié)議書
- 美甲師技能競賽合同
- 小型農(nóng)場流轉(zhuǎn)合同范例
- 成本加獎金合同模板
- 廣告策劃勞務(wù)合同范例
- 招聘代理合同范例
- 塑木設(shè)備出售合同范例
- 改造工程出售合同范例
- GB/T 3620.1-2016鈦及鈦合金牌號和化學成分
- GB/T 307.3-2017滾動軸承通用技術(shù)規(guī)則
- GB/T 20416-2006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規(guī)劃技術(shù)規(guī)程
- GB/T 20160-2006旋轉(zhuǎn)電機絕緣電阻測試
- GB/T 17514-2017水處理劑陰離子和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
- 第十七動物的采食量
- 二副面試問題與答案
- 女生生理衛(wèi)生課-完整課件
- Friends《老友記》英文介紹(并茂)課件
- 2023學年完整版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教學反思
- 公安派出所建設(shè)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