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師范大學普通心理學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jié)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第二節(jié)心理學的性質與研究領域第三節(jié)心理
學的研究原則與方法第四節(jié)心理學的發(fā)展和現狀第一節(jié)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關
于心理學的產生人被稱為萬物之靈?會求知兩個目的:其一,了解、適應、改變、
控制環(huán)境,獲得生存的安全與舒適。
其二,了解自身與人己關系,改變內在精神世界,獲得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適應環(huán)境一科學和技術
尋求生存的意義—哲學和宗教心理學:受了科學理念的影響,從哲學中分化出來的有關人類
研究自身問題的新學科體系。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現象。
(-)個體的心理現象
個體:心理學上所說的個體是指動物和人類的一個個有生命的整體。而個人所具有
的心理現象則稱個體心理。
個體心理目前有兩種劃分方式個體
心理的劃分標準一:
1.心理過程2,個性心理(我們采用第一種劃分標準)個體心
理的劃分標準二:
1.認知過程(認識過程):人的信息加工
2.情緒和動機:行為調節(jié)和控制
3.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征
個體心理現象的具體結構用下圖表示
、(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記憶、周維、想象、語言)]
情感過程(情緒和情感)(注意
心理過程
意志過程
現象,
(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價值觀)
(活動)個性心理《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
自我(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1.心理過程
心理過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的加
工進程。在心理學上,心理過程和心理活動這兩個術語一般是通用的。
通常把認識(認知)活動、情緒活動和意志活動統(tǒng)稱為心理過程。
(1)認識過程。
也稱認知過程,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用信息論的觀點講,
也就是信息加工(informationprocessing)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
思維、想象和言語等。
(2)情感過程。
包括情緒(emotion)和情感(feeling)o
情感過程就是人對待他所認識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態(tài)度體驗。
(3)意志過程。
人在自己的活動中設置一定的目的,按計劃不斷地排除各種障礙,力圖達到該目的
的心理過程稱為意志過程。
認識、情緒和意志過程簡稱為知、情、意C
2.個性心理
個性是指一個人的總的精神面貌,它是通過個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了人與
人之間穩(wěn)定的差異的特征。
個性的心理結構包含極復雜的成分。可以把個性結構劃分為三個主要的子系統(tǒng):個
性心理特征、個性傾向性和自我。
1),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種心理特征的一種獨特的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個人的
精神面貌的穩(wěn)定的類型差異。能力、氣質、性格統(tǒng)稱為個性心理特征。
能力標志著人在完成某項活動時的潛在可能性上的特征。
氣質標志著人的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
性格顯示著人對現實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上的特征。
2).個性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tǒng),是個性結構中最活躍的因素。個性
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動機和價值觀。
需要是個性傾向性的基礎。
動機是推動人進行活動,并使活動朝著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
價值觀是一種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動和個性中的支配著人評價和衡量好與壞、對與錯
的心理傾向性。
3).自我
自我即自我意識,是個人對自己的自覺因素。
自我意識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tǒng)。從心理形式上來看,自我意識表現為
具有認識的、情緒的和意志的三種形式:自我認識:(“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我觀
察、自我概念、自我認定、自我評價)
自我體驗:(“我是否滿意自己”自我感受、自愛、自尊、自恃、自卑、責任感、義
務感、優(yōu)越感)
自我控制:(“我如何改變自己的現狀,使我成為自己理想口那樣的人”自立、自
主、自制、自強、自衛(wèi)自信、自律)
注意:表現為認識活動對龐雜而多變的各種刺激的選擇和集口。它不屬于某一種獨
立的心理過程,而是伴隨各種心理過程存在的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
個體心理現象的具體結構:
(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語言)
心理
〈情感過程(情緒和情感)I注意
心理過程
意志過程
現象,
「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價值觀)
(活動)
I個性心理《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
自我(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特征的關系:二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個性心理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的;
另一方面,已形成的個性又影響著心理過程,并在心理過程中得以表現,使人的各
種心理
過程總帶有個人的色彩。
(二)、個體心理現象與行為
行為(behavior)就是個體對所處情境的一種反應系統(tǒng)。它由一系列反應動作和
活動構成。
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產生的.引起個體行為的內、外情境因素稱為荊J激
(stimulus)o
行為與心理的關系:
二者是密切聯系:人的心理現象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支配著行為而又通過
行為而表現出來。
從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是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即通過對行為的客觀記錄、分析和測量來揭示心理現象
的規(guī)律性
(三)個體意識與無意識
1.意識
意識(consciousness)就是現時正被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
個人對于自我的意識稱為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o
(三)個體意識與無意識
2.無意識
無意識(unconsciousness)現象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無法覺知,也不能自我調節(jié)和
控制的心理現象。
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
在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是緊密聯系著的、意識和無
意識都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四)、個體心理和社會心理
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心理。
團體心理或社會心理與個體心理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三、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腦是心理的器官(二)客觀現實是心理的源泉腦是加工廠,
客觀現實是原材料
第二節(jié)心理學的性質與研究領
域一、心理學的性質
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是一門既具有自然科學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性質的中間
或交叉科學,也有學者稱之為邊緣科學。
二、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或門類
基礎領域
(—)基礎領域
普通心理學(generalpsychology)實驗心理學(experimental
psychology)比較心理學(comparativepsychology)發(fā)展心
理學(developmentalpsychology)生理心理學
(physiologicalpsychology)和心理生理學
(psychophysiology)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應
用領域
(二)應用領域
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psychology)勞動心理
學組織與管理心理學(organizationaland
managementpsychology)工程心理學
(engeeringpsychology)醫(yī)學心理學(medical
psychology)
商業(yè)心理學(commercialpsychology)軍事心理學(military
psychology)司法心理學也叫法制心理學運動心理學也叫體育
心理學等三、心、理學的作用
(-)心理學的理論作用首先,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
提供科學論據。
其次,心理學的研究對鄰近的社會科學如文學、藝術、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
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再次,心理學的研究對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有重要意義的。
三、心理學的作用
(二)心理學的實踐作用教育,生產勞動,
自我教育和發(fā)展
一、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即實事求是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現象都必須按事物的
本來面目加以考察。
(二)系統(tǒng)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對人的心理現象進行研究時,必須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出發(fā),把各種心
理現象放在整體性的、動態(tài)和用互聯系的系統(tǒng)中進行分析。
(三)發(fā)展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我們把心理現象看作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月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去認
識人的心理活動。
(四)教育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進行心理學的研究時,應從有利于教育,有利于個體身心健康的角
度來設計和實施研究。
二、心理學研究的類型與特點
(一)因果研究:揭示心理現象的因果聯系。在進行因果研究時,要注意以下問
題:一是要創(chuàng)設一種實驗情景,除我們要操縱的自變量外,要盡可能控制
可能影響因變量的其他所有因素;在一種實驗情境中獲得的因果關系是有
條件限定的。
(二)相關研究:如果兩個事物之間有共變關系(covariationrelationship),則存
在相關關系。
所謂共變是表示當一個事物發(fā)生變化時,另一個事物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三)
個案研究:從個別案例中發(fā)現有價值的結果。
三、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一)心理學研究涉及的三類基本變量所謂變量(variable)是指在量上或質上
可以有變異的因素或特征。
1.刺激變量(Stimulusvariables,簡稱S變量).是指能夠引起機體反應的刺
激特征。
2.機體變量(Organcvariables,簡稱0變量):是指個體自身的特征。
3.反應變量(Responsevariables,簡稱R變量):是指刺激引起的在行為上發(fā)
生變化的反應種類和特征。
三、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自然觀察法:(observationmethod)就是在自然條件下,對被觀察者
的行為進行有系統(tǒng)、有計劃的觀察記錄,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種方法。
參與觀察:非參與觀察
只能說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釋“為什么”。
2.調查法
調查法(investigationmethod)的主要特點是,以問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就
某個或某些問題回答自己的想法。
書面調查,即問卷法;口頭調查,即訪談法
問卷法:研究者根據研究課題的要求,設計出問題表格讓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用來
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
3.測驗法
測驗法(measurementmethod)就是用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被試者的某種心理
品質的方法。
信度(reliability):一個測驗的可靠程度
效度(validity):一個測驗有效地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觀察法、調查法和測驗法都屬于心理學問題的相關法。
4.實驗法
實驗法(experimentalmethod)就是在控制(無關變量)的情境下系統(tǒng)地操縱某
種變量(自變量)的變化,來講究此種變量的變化對其他變量所產生的影響(因變量)。
簡單地講就是,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
實驗室實驗;
自然實驗: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是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對實驗條件作適當控
制所進行的實驗
5.個案法
個案法(casemethod)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fā)現影響
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研究結果的概括性有局限。
一、心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心理學的萌芽心理學(psychology)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是由靈魂和學科
二詞構成,即關于靈魂的學問。
(二)心理學思想的產生
我國古代的心理學思想西方古
希臘著名哲學家的思想
直到19世紀中葉以前,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都是思辨式的,研究成果多帶經驗描述
性質。因而心理學還不能稱其為科學。
(三)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德國醫(yī)學博士、生理學講師、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Wundt,1832-1920)把實驗
法引進心理學,并于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的心理學實驗
室O
創(chuàng)辦了刊登心理學實驗成果的雜志《哲學研究》。
出版了第一部科學心理學專著《生理心理學綱要》。
創(chuàng)立了實驗內省法。
二、現代心理學流派
(一)構造主義(structuralism)
奠基人:馮特代表人:鐵欽納主要觀點:主張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
識。人的經驗可以分解成基本的元素。
(二)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
創(chuàng)始人:詹姆士代表人:杜威和安吉爾主要觀點:將人的意識看成是川流
不息的過程。強調意識的作用與功能。
(三)行為主義(behaviorism)
創(chuàng)始人:華生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斯金納主要觀點:他提出,心理學是行
為的科學,而不是意識的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和動物行為(而且,動物行為
比復雜的人類行為更具有根本性),認為只有直接觀察到的東西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
刺激一反應(S-R)就是華生行為主義的公式。
操做性定義的使用。
局限:機械
(四)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psychology)
創(chuàng)始人: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主要觀點:“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
意為“完形’、
“樣式”、"結構"、"組織"。每一種心理現象都是一個格式塔,都是一個“被分離
的整體”。
(五)精神分析學派(psychoanalysis)
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觀點:弗洛伊德把一個人的人格看成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部分構成的系統(tǒng)。強調童年期的經驗。
三、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學的研究(二)行為主義的研究(三)心理分析的研究(四)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五)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一、復習思考題
1.名詞解釋:心理傾向,心理過程,心理特征,自我行為,刺激,變量,
刺激變量,機體變量,反應變量,觀察法,問卷法,測驗法,實驗法,自然實驗。
2.回答問題:
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與行為、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怎樣?3)
闡述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及其價值。4)心理學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5)心理學
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6)心理學研究的主要類型有哪些?各有什
么特點?
7)現代心理學有哪些主要派別?
第2章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第一節(jié)腦的進化
第二節(jié)神經元
第三節(jié)神經系統(tǒng)
第四節(jié)內分泌腺和神經一體液調節(jié)第一節(jié)腦的進化人腦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
種物質,由100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和1000億以上的神經膠質細胞組成。
原生動物,如變形蟲——最低等的單細胞動物單細胞動物,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tǒng),
僅由一個細胞執(zhí)行著各種功能。
腔腸動物,如水母、水蝗、、海量等——原始的多細胞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開始分化,有
了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協調身體各部分的神經系統(tǒng)。
以水蛆為例,其全身的細胞按功能可以分成三類:
1)感覺細胞,其功能是接受各種外界刺激;
2)運動細胞,主要功能是執(zhí)行運動反應;
3)神經細胞,位于感覺細胞和運動細胞之間,細胞有絲狀突起,組成網狀神
經系統(tǒng)(netnervoussystem),專門執(zhí)行傳遞興奮的功能。
刺激一引起全身性的反應
(一)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環(huán)節(jié)動物(如蚯蚓)節(jié)肢
動物(如娛蚣、蜘蛛、蜜蜂等昆蟲)身體有許多環(huán)節(jié)構成,
每一個節(jié)體中央都有一個神經節(jié)發(fā)頭現象的出現為腦的產
生準備了條件
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是鏈索狀的,所以又稱鏈狀神經系統(tǒng)(chainnervous
system)節(jié)肢動物
節(jié)肢動物的身體一般分三個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
節(jié)肢動物已經有了相當發(fā)達和專門化的感覺器官
節(jié)肢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已達到較高的水平,神經細胞更趨集中,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jié)。
頭部的神經節(jié)就是腦的雛形
它們的神經系統(tǒng)稱節(jié)狀神經系統(tǒng)(knotnervousesystem)昆蟲的行為
以本能行為為主,又有個體經驗參與
(二)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
5億年前的奧陶紀是無脊椎動物的全盛時期,也是脊椎動物開始出現的時期。
其體形一般是左右對稱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和尾部三部分,體內背側有一條脊柱
骨,稱脊椎,脊椎動物由此得名。
脊椎動物都有一個空心的背神經管(脊髓)位于脊椎骨中,而且還有真正的腦。
先是相對獨立的5個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和小腦。
兩棲動物的前腦已經發(fā)展成為兩半球。
爬行動物開始出現了大腦皮層。
脊椎動物的管狀神經系統(tǒng)(tubenervoussystem),也稱背式神經系統(tǒng),以及各種完
善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本能行為,后天習得的行為。
(三)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高等脊椎動物指哺乳動物,包括嚙齒類、食肉類和靈長
類等動物。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身體構造最復雜的動物。有高度發(fā)達、高度分化的
腦,大腦半球開始出現了溝回一成為現存動物界中的優(yōu)勢動物。
哺乳動物發(fā)展到高級階段,出現了靈長動物,類人猿是他們的高級代表——其大腦在
外形、細微結構和機能上都已接近于人腦。
第二節(jié)神經元一、神經元
和神經膠質細胞二、
神經沖動及其電傳導
(傳遞)三、神經元
的聯系一、神經元和
神經膠質細胞
神經元(neuron)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和機能單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傳遞及整理信息。
1891年,瓦爾岱耶(Waldeyer)提出神經元這一名稱,并確立了神經元學說。
(-)神經元的結構及類型
典型的神經元由胞體、樹突、軸突、髓鞘和突觸小體五部分組成
(一)神經元的結構及類型按機能特性神經元可分為感覺(傳入、
內導)神經元;聯絡(中間)神經元;運動(傳出、外導)神經元
按神經元引起后繼單位是興奮還是抑制興奮性神經元;抑制住神
經元神經膠質細胞數量是神經元數量的10倍膠質細胞對神經
元的溝通有重要作用:它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了線路;
某些特異化的神經膠質細胞在神經元周圍形成絕緣層,即髓鞘(myelinsheath),使
神經沖動得以快速傳遞;給神經元輸送營養(yǎng),清除神經元間過多的神經遞質。
二、神經沖動及其電傳導(傳遞)
(-)什么是神經沖動
當任何一種刺激作用于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tài)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tài),
這就是神經沖動(nerveimpulse)。
(—)什么是神經沖動
動作電位(activepotential)
靜息電位(restingpotential)或膜電位、極化:膜外為正、膜內為負,這種電位差叫
靜息電位
(restingpotential)或膜電位,習慣上也稱為極化(如下圖)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
(二)神經沖動的電傳導
神經沖動傳導的本質,就是神經纖維膜所產生動作電位的依次傳布。
局部電流
-++++++++++++++++
舞)
-++++++++++++++++
沖動方向-----------------k
三、神經元的聯系
(―)突觸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方式是相互接觸,而無細胞質的溝通。其接觸部位稱
為突觸(synapse)o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以及在它們之間的突觸間隙。
突觸前膜屬于突觸小體,突觸后膜屬于突觸后神經元。
三、神經元的聯系
(二)突觸傳導(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
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遞,是借助于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來完成的。
興奮性突觸,即突觸前神經天梢興奮,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引起突觸后膜去極化,使
突觸后神經元興奮;
抑制性突觸,即突觸前神經天梢興奮,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引起突觸后膜超極化,使
突觸后神經元抑制。
(三)反射弧
反射就是有機體借助于神經系統(tǒng)對刺激做出及時適當的反應。執(zhí)行反射的全部結構稱
為反射弧。
反射弧一般包括五個部分:
(1)感受器(2)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3)反射中樞(4)運動神經元(傳
出神經元)
(5)效應器
在人的實際活動中,執(zhí)行活動的結構裝置是反射環(huán),不可能是簡單的反射弧。
反射環(huán):人的效應器官又都有各種感受器能感受活動變化的情況,并將信息傳向中
樞,這樣就在反射弧的基礎上形成了反射環(huán)。
[反射?。悍瓷鋲奈邋e
■'
傳
大
傳
傳
效
感
感
出
大腦
入
入
應
受
受
一一
一一
神
腦中
神
神
器
器
器
經
中樞
經
經樞
生理現柒心理現象
(四)神經網絡腦中的每一個神經元都是一個或多個復雜的相互交織的神經網
絡的一部分。
形成的神經網絡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輻射式(發(fā)散式)聯系,即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分支與許多神經元建立突觸聯系。
2.聚合式聯系,即許多神經元都通過其軸突末梢,共同與同一個神經元建立突觸聯
系。
3.環(huán)式聯系,即一個神經元發(fā)出的神經沖動經過幾個中間神經元,又回到原發(fā)沖動的
神經元。
神經系統(tǒng)指由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tǒng)。
由于機能和結構不同,可以將神經系統(tǒng)分為兩部分:
中樞神經系統(tǒng)(centralnervoussystem);周圍神經系統(tǒng)(peripheralnervoussystem)。
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可分為軀體神經系統(tǒng)和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
總體功能:將腦、脊髓與
身體其他部分聯系起來
感覺連接:到皮膚上的感
覺接受器運動連接:到身
體上的肌肉自主連接:到
身體臟器器官軀體神
經系統(tǒng):
12對腦神經——主要與特定的感覺和運動有關。
其中嗅神經、視神經和聽神經為感覺神經;眼動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副神經和
舌下神經為運動神經,分別支配眼球運動、頸部和面部的肌肉活動以及舌的運動三叉神經、
面神經、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為混合神經。
31對脊神經——主要與軀體和內臟的感覺與運動有關。有四種現
能成分:一般軀體感覺纖維,一般內臟感覺纖維;一般軀體運動纖
維;一般內臟運動纖維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過去也叫“自主神經系統(tǒng)”
交感神經系統(tǒng)——機體應付緊急情況時產生興奮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
化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保持身體安靜時的生理平衡結構中
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
腦又分為
延髓(延腦)一
腦橋》
腦干(brain
中腦
stem)間腦小腦
大腦兩半球(hemispheres)
它們在結構和機能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但各個部分又有特定的機能。
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主要結構和機能
(一)脊髓
脊髓(spinalcord)上接腦部,外連周圍神經,31對脊神經分布于它的兩根!I。
脊髓的主要作用:是腦和周
圍神經系統(tǒng)的橋梁
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
(二)腦干
網狀結構或系統(tǒng):延髓(medulla)腦橋(pons)中腦(midbrain)延
髓(medulla)
來自身體許多部位的感覺信息要傳送到腦必先經過延髓。延髓有生命中樞之稱
腦橋(pons)
介于中腦和延髓之間;維持機體平衡的初級中樞;對唾眠有調控作用中
腦(midbrain)
連接腦橋與小腦并連于間腦;也是上行和下行神經信息的主要通路;有視、聽的反射
中樞
(三)間腦
丘腦(thalamus)
皮質下較高的感覺中樞;感覺信息向上傳導的中繼站;是網狀結構的一部分,對睡
眠和覺醒有重要意義
下丘月齒(hypothalamus)
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主要皮下中樞;也是情緒反應的重要中樞
(四)小腦
小腦(cerebellum)的主要機能是調節(jié)和校正肌肉的緊張度,以便維持姿勢和平衡;
小腦受損會導致運動失調;小腦也有定程度的認知功能
(五)邊緣系統(tǒng)
大腦內側最深處的邊緣,有一些結構,它們組成一個統(tǒng)一的功能系統(tǒng);嗅球是嗅覺
的中樞;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有關;與學習和記憶有關——海馬;與情緒也與關——杏仁核
(六)大腦皮層大腦半球表面有三個主要的溝裂:中央溝;外側裂;頂枕裂將半球
分成幾個主要的區(qū)域:額葉;頂葉;枕葉;潁葉
布魯德曼對大腦的52個分區(qū)
(六)大腦皮層
大腦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經細胞和無髓鞘神經纖維覆蓋,呈灰色,叫灰質,也就是大腦
皮層。
面積2200平方厘米。分六層。52個區(qū)(布魯德曼,1909)。
三、腦電圖和事件相關電位
(-)腦電圖(EEG)
大腦皮質某一區(qū)域內許多神經元在一定刺激、一定生理生化代謝情況下同步的電活動,
可以在腦的內部、腦組織表面以及不暴露腦組織的頭皮上記錄到。
在大腦皮質表面所記錄的“自發(fā)”節(jié)律性電活動,稱為皮質電圖(ELOG)在頭皮表
面記錄到的,稱為腦電圖(EEG)腦電圖的波形很不規(guī)則,通常根據其頻率范圍不同
把腦電圖劃分為a、僅9、6四種基本波形。
Q波:每秒8-13次范圍內的電活動,振幅范圍為50-100微伏。以頂枕部最為明
顯。
可作為意識水平的指標,表示安靜、不瞌睡、不作定向思考時的精神狀態(tài)。
0波:每秒13-30次,振幅為20-50微伏。以額區(qū)中央最明顯。一般代表大腦皮
質的興奮性。
。波:每秒4-7次,波幅為20-40微伏。是兒童的正常腦電活動,成人在困倦時
一般也可見到。一般被視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抑制的表現。
6波:每秒0.5-3次電活動,波幅為10-20微伏。為兒童的(正常)主要腦電
活動,任何年齡的人睡眠時都有。成人清醒時出現6波,表明皮質和皮質下可能病變或智
力障礙。
(-)事件相關電位(ERPs)
腦電圖也能揭示腦如何對特定事件所作出的反應,例如,能夠記錄到對一個聲音或一
束光線作出反應時的腦電圖的變化。
在頭皮上記錄到與刺激和反應出現有一定關系的電位變化,稱為事件相關電位(event-
relatedpotential,簡稱ERPs)。
四、大腦的機能系統(tǒng)
(-)腦的感覺機能系統(tǒng)機體感覺區(qū)。這里主要指體表感覺。體表感覺主要指皮膚上
的觸、冷、溫、痛等感覺。具大腦皮質代表區(qū)在中央后回(Brodmann第1、2、3區(qū))。
本體感覺代表區(qū)。本體感覺指肌肉、關節(jié)的運動和位置感覺。中央前回是運動區(qū)
(Brodmann第
4區(qū)),也是本體感覺的投射區(qū)。
視覺代表區(qū)。在枕葉距狀裂兩側(Brodmann第17區(qū))。
聽覺代表區(qū)。在顛葉的顆橫回(Brodmann第41、42區(qū))。
嗅覺和味覺代表區(qū)。尚未取得一致意見。一般認為嗅覺沖動主要投射于海馬回勾和海
馬回前部一帶。味覺沖動投射于中央后回的頭面部感覺投射區(qū)的下側(Brodmann第50區(qū))。
內臟感覺代表區(qū)。一般認為在邊緣葉。
(-)腦的運動機能系統(tǒng)
1-大腦皮質運動區(qū)
人的一切隨意活動,是由大腦皮質調節(jié)的。中央前回是軀體運動的皮質代表區(qū)
(Brodmann第4區(qū))。
2.錐體系統(tǒng)和錐體外系統(tǒng)的機能
大腦皮質控制人的隨意活動,其神經沖動是經錐體系統(tǒng)和錐體外系統(tǒng)下傳完成的。這
兩個系統(tǒng)的機能各不相同。
錐體系統(tǒng):
錐體系統(tǒng)主要是由中央前回、也有少量來自中央后回以及前額區(qū)的大錐體細胞發(fā)出的
神經纖維所組成。
錐體系統(tǒng)的機能主要是控制支配各種隨意活動,控制技巧性的活動。
錐體外系統(tǒng):
除運動區(qū)外,還有一些其他區(qū)域參與肌肉活動的協調,這些區(qū)域統(tǒng)稱為錐體外區(qū)。由
錐體外區(qū)下行的傳導系統(tǒng)稱為錐體外系統(tǒng)。
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肌肉的緊張度,保持身體的姿勢,使動作協調。
(三)言語區(qū)
言語區(qū)主要定位在大腦左半球,由較廣大的腦區(qū)組成。這些區(qū)域的損壞會引起各種形
式的失語癥。
布羅卡區(qū)(布魯德曼44、45區(qū)):受損會導致運動性失語癥。
威爾尼克區(qū)(潁葉上方、靠近枕葉處):受損會引起聽覺性失語癥。
言語視覺中樞(頂枕葉交界處):損壞這個區(qū)域將出現理解書面言語的障礙,產生
視覺失語癥或失讀癥。
(四)聯合區(qū)
在大腦皮質,除了上述有明顯不同機能的區(qū)域外,還有更廣大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一般
稱為聯合區(qū)。
依據聯合區(qū)在皮層上的分布和功能,可以分為以下三個:
1.感覺聯絡區(qū)2.運動聯絡區(qū)3.前額聯絡區(qū)
1.感覺聯絡區(qū):與感覺區(qū)臨近的廣大腦區(qū)。
視覺聯絡區(qū)(Brodmann第18、19區(qū)):如果視覺聯絡區(qū)受損害雖然患者不會全盲,
但卻影響對物體意義的認知和遠近距離的判斷,產生視而不見的現象。
聽覺聯絡區(qū)(聽覺區(qū)附近,Brodmann第41區(qū)):如果受損,這時雖有聲音刺激感覺,
但卻不能判斷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會產生聽而不聞的現象。
體表感覺聯絡區(qū)(體表感覺區(qū)附近,Brodmann第5、7區(qū)):如果體表感覺聯絡區(qū)受
損壞,人就不能理解體表感覺的意義。
2.運動聯絡區(qū):位于運動區(qū)前方,又稱前運動區(qū)。
負責精細的運動和活動的協調。
這一區(qū)域受損壞,病人雖仍能握筆作書寫狀運動,但卻不能寫出他以前所熟悉的文字。
提琴家雖仍能做拉琴的動作,但不能演奏音節(jié)和樂曲。
3.前額聯絡區(qū):位于運動區(qū)和運動聯合區(qū)的前方。
可能與動機的產生、行為程序的制定及維持穩(wěn)定的注意,還有抑制對不重要的、附加
刺激物的反應都有密切關系。
該區(qū)受損,會使動物產生無目的的行為,并導致延遲反應能力喪失。
也有學者發(fā)現,前額區(qū)受傷害者雖仍能表現簡單的智能活動,但不能從事綜合性與推
理性的思考活動;其情形頗與破壞前額區(qū)的猴子相似
(五)大腦兩半球機能的分工和協作
大腦兩半球之間的神經纖維叫連合,其中最主要的連合是脫股體。
兩半球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明顯差異
1.結構上的差異
人的大腦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質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顆葉具
有明顯的不對稱性,其不對稱性與丘腦的不對稱性相關;各種神經遞質的分布,左右半
球也不平衡。
2.功能上的差異
正常人的大腦兩半球既有特定的機能又是協同工作的。對于右利手的人來說,其情況
大致是: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邏輯推理、調控正性情緒等。
右半球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調控負性情緒等。
一、內分泌腺的概念人
身上的腺體有兩類:
有管腺或外分泌腺。例如,汗腺、淚腺和胃腺等。
無管腺或內分泌腺(endocrineglands)o
由內分泌腺生成并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質叫內分泌物或荷爾蒙。
、內分泌腺的概念
內分泌腺的作用:
1)身體的發(fā)育;2)一般的新陳代謝;3)心理發(fā)展;4)第二性征的發(fā)展;
5)情緒行為;6)有機體的化學合成。
二、內分泌腺的分類及機能
(―)甲狀腺分泌的激素為甲狀腺素。促進機體代謝機能,增進
機體發(fā)育過程。
如果兒童患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癥,會使發(fā)育停滯,骨骼和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表現為
呆小癥
(―)副甲狀腺所分泌的激素為副甲狀腺激素。對保持血液和
細胞內鈣的濃度有重要作用C
副甲狀腺分泌不足,會使人反應遲鈍,肢體的運動不協調。
(三)腎上腺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
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缺少腎上腺皮質激素,會出現精神萎靡,肌肉無力等
癥狀。
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腎上腺素,主要作用是興奮交感神經,對有機體
應付突然的事變有重要作用。
(四)腦垂體
腦垂體由前葉、中葉、后葉三部分組成。分別分泌不同的激素C
由于腦垂體分泌的激素較多,并能控制多種不同的內分泌腺,因而具有“主腺”的稱
呼。
(五)性腺男性的性腺(sexgland)叫睪丸,女性的性腺叫卵巢,
它們分泌不同的性激素(性荷爾蒙)。
性腺還促進第二性征的發(fā)育,如乳房的發(fā)育、音調的變化等。
三、神經一體液調節(jié)所有內分泌腺的活動都受神經系統(tǒng)
的調節(jié)與控制。
神經系統(tǒng)通過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響各種效應器官的活動,就叫神經——體液調
節(jié)。
由于內分泌腺中腦垂體的特殊作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內分泌腺的活動,有兩種不同
的方式。
兩種不同的調節(jié)方式:感受器一傳入纖維t中樞一傳出神經一>內分泌腺r
血液T效應器
感受器T出入神經一中樞T腦垂體傳出神經T垂體激素經血液作用于某內分泌腺T某
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經血液作用于效應器。
二、復習思考題
1.名詞解釋:
神經元,動作電位,靜息電位,突觸,反射弧,反射環(huán),神經-體液調節(jié)。
2.回答問題:
1)簡述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原生動物: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tǒng)。
腔腸動物:有了感覺器官和協調身體各部分的神經系統(tǒng)。
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有許多環(huán)節(jié)構成,每一個節(jié)體中央都有一個神經節(jié)。發(fā)頭現象的出現
為腦的產生準備了條件,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是鏈索狀的,所以又稱鏈狀神經系統(tǒng)(chain
nervoussystem)節(jié)肢動物:節(jié)肢動物已經有了相當發(fā)達和專門化的感覺器官。節(jié)肢動物的
神經系統(tǒng)已達到較高的水平,神經細胞更趨集中,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jié)。頭部的神經節(jié)就
是腦的雛形。它們的神經系統(tǒng)稱節(jié)狀神經系統(tǒng)(knotnervoussystem)。
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脊椎動物都有一個空心的背神經管(脊髓)位于脊椎骨
中,而且還有真正的腦。先是相對獨立的5個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和小腦。
兩棲動物的前腦已經發(fā)展成為兩半球。爬行動物開始出現了大腦皮層。脊椎動物的管狀
神經系統(tǒng)(tubenervoussystemj,也稱背式神經系統(tǒng),以及各種完善的感覺器官和運
動器官。
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身體構造最復雜的動物。有高度發(fā)達、高度分化的腦,大腦
半球開始出現了溝回。哺乳動物發(fā)展到高級階段,出現了靈長動物,其大腦在外形、細
微結構和機能上都已接近于人腦。
2)簡述神經沖動的電傳導和化學傳導過程。
神經沖動的電傳導:
神經沖動傳導的本質,就是神經纖維膜所產生動作電位的依次傳布。其過程大致如下:
當神經纖維某一部分受刺激而興奮時,這部分膜外電位暫時較負,膜內電位較正,而鄰近處
于靜息狀態(tài)的膜則仍是外正內負。這樣,在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存在著電位差,產生
了電流。此電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興奮部位的正電荷流向興奮部位的負電荷;在膜內則產生
相反方向的電流,由興奮部位流向未興奮部位,構成了一個電流的回路,稱為局部電流(見
教材48頁圖20-10)。這一局部電流,降低了鄰近靜息部分的膜電位,使它發(fā)生去極化,
出現鋒電位。緊接著,這個新的興奮部位又可通過局部電流再刺激它相鄰部位的膜,產生動
作電位。如此依次進行,就是沖動的傳導。神經沖動的這種傳導成為電傳導。
突觸傳導(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
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遞,是借助于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iers)來完成的。當神
經沖動到達軸突末梢時,有些突觸小泡突然破裂,并通過突觸前膜的張口處將存儲的神經遞
質釋放出來。當這
種神經遞質經過突出間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觸后膜,并激發(fā)突觸后神經元內的分子受體
(receptors)
(另一種化學物質),從而打開或關掉膜內的某些離子通道,改變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
觸后神經元的電位變化,實現神經興奮的傳遞。
3)試用表列出神經系統(tǒng)各部及其主要機能。
可以將神經系統(tǒng)分為兩部分:
中樞神經系統(tǒng)(centralnervoussystem);周圍神經系統(tǒng)(peripheralnervoussystem)。
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可分為軀體神經系統(tǒng)和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
軀體神經系統(tǒng)總體功能:將腦、脊髓與身體其他部分聯系起來;感覺連接:到皮膚
上的感覺接受器;運動連接:到身體上的肌肉;自主連接:到身體臟器器官
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過去也叫“自主神經系統(tǒng)”:交感神經系統(tǒng)——機體應付
緊急情況時產生興奮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保持身體安靜時的生
理平衡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
脊髓的主要作用:
是腦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橋梁;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腦的作用:
(太多了)
4)說明腦的主要機能系統(tǒng)的特點。
(見上面筆記)
5)說明大腦兩半球的分工與協作關系。
(見上面筆記)
6)人體有哪些主要的內分泌腺?它們的主要機能是什么?
(見上面筆記)
7)簡述神經休液調節(jié)的方式。
由于內分泌腺中腦垂體的特殊作用,中樞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內分泌腺的活動,有兩種不同的
方式。
兩種不同的調節(jié)方式:感受器一傳入纖維―中樞一傳出神經—內分泌腺-血液
一效應器
感受器一出入神經—中樞一腦垂體傳出神經一垂體激素經血液作用于某內分泌腺一某
內分泌腺分泌激素經血液作用于效應器。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學院普通心理學筆記第二章
第3章感覺
感覺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開始。
第
節(jié)
感
覺
的
概
述
第
節(jié)
視
覺
第
節(jié)
聽
覺
第
四
節(jié)
其
他
感
覺
第五節(jié)感覺的相互
作用一、什么是感
覺
(-)感覺的定義
感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C
感覺雖然很簡單,但在人類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覺的作用:
首先,感覺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端,它為人們提供了內外環(huán)境的信息。
其次,感覺保證了機體與環(huán)境的信息平衡,是維持正常心理活動的重要保障。
再次,感覺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的心理現象的基礎.
(-)感覺的種類
根據感覺刺激是來自有機體外部還是內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質,可把各種感覺
分為兩大類:
視覺
聽覺
運動感覺
6外部感覺J嗅覺
味覺目內部感覺平衡覺
膚覺內臟覺
根據刺激能量的性質::::::
—電磁能的一>視覺(討光波的反映);」
.、機械能的―一聽覺(方聲波的反映).,觸壓覺(過壓力的反映)
-化學能招——>嗅覺(對氣味的反映)S味覺(對滋味的反映)
3熱能的:―溫覺(對溫度的反映)
?臨床上的分類「「;;;;;;
「特殊感覺----*視、所、嗅、味、網庭等感覺。
?體表感覺一.被壓、溫、冷;痛覺:
一深部感覺一>肌肉、肌腱、關節(jié)等感覺及深部壓覺深部痛覺
、內臟感覺
(三)近刺激和遠刺激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
激和遠刺激兩種遠刺激是指來自物體本
身的刺激,如光波。
近刺J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如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等。遠刺激屬于
物體自身,不會有很大變化;近刺激是感覺器官直接接收到的刺激,每時每刻都在變
化。
二、感覺的編碼
(—)什么是感覺編碼
編碼(encode)是指將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或者將一種符號系統(tǒng)轉化為另一
種符號系統(tǒng)。
感覺編石馬則指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學能量(如光波和聲音)須經過感官的
換能作用,轉化為神經系統(tǒng)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沖動方能被加工,這個轉化過程就
是感覺編碼(sensoryencode)o
用心理學的術語說,感覺編碼就是人腦把外部刺激轉變成內部表征的過程。
(—)關于感覺編碼的理論
1.早期的理論——特殊神經能量學說(theoryof
specificnerveenergy)代表人物:19世紀德國著名生
理學家繆勒(JohannesMuller,1801-1858)主要觀點:
各種感覺神經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們在性質上是互相
區(qū)別的。
每種感覺神經只能產生一種感覺,而不能產生另外的感覺。
感官的性質不同,感覺神經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感覺決定于感覺神經的性質,而不是刺激的性質。
我們所感覺到的不是外界的物體,而是我們自己的神經,即神經的某種特殊狀態(tài)。
2.20世紀90年代以后,形成了兩種有代表性的理論特異
化理論(specificitytheory)
模式理論(patterntheory)或模塊理論(moduletheory)
研究發(fā)現,在不同的感覺系統(tǒng)中,神經系統(tǒng)同時采用了特異性編碼和模式編碼。
三、感覺信息的神經加工包括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對感受器的
剌激過程;傳入神經的活動;中樞神經系統(tǒng)特別是大腦皮質
的活動四、感受性及其測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汽車租賃給公司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水電工程水質監(jiān)測與治理承包合同匯編4篇
- 個體工商戶員工勞動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酒店員工宿舍租賃合同書3篇
- 基于深度學習的古建筑火災隱患檢測方法研究
- 聚醚多元醇后處理過程自動控制算法研究與實現
- 動力鋰電池模型參數辨識與荷電狀態(tài)估計方法研究
- 2025年度國際豪華游艇租賃合同與全球航線預訂
- 羊膜-明膠納米纖維復合膜促進大鼠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實驗研究
- 基于天-空-地多源信息內蒙古草原草情監(jiān)測預測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
- 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經典常談》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第十七章-阿法芙·I·梅勒斯的轉變理論
- 焊接機器人在汽車制造中應用案例分析報告
- 合成生物學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 中醫(yī)門診病歷
- 廣西華銀鋁業(yè)財務分析報告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大學生勞動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繼電保護原理應用及配置課件
- 《殺死一只知更鳥》讀書分享PPT
- 蓋洛普Q12解讀和實施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