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_第1頁
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_第2頁
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_第3頁
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_第4頁
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一.詩歌閱讀(共4小題)1.(2021?天津)閱讀下面的詞,按要求作答。念奴嬌?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宋]朱熹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注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姑射:神話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處。(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和”,即和韻,是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這首詞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詞的韻而創(chuàng)作的。B.詞的開篇運用擬人手法,并以問句提起,將梅花與“群芳”比較,突出梅花的清香與潔白。C.詞中寫梅花美艷無比,與姑射山仙人相伴;“風露冰雪”的考驗賦予了梅花不同尋常的韻致。D.“畫角”“綠陰”數句,寫梅花寧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結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斷梅枝。(2)“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3)請指出詞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樣的理想人格。2.(2020?天津)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紀村事[唐]韋莊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注]餉田:到田間送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寫綠植光影映照門扉、墻邊小路在草木中若隱若現(xiàn),顯得生機勃勃。B.頷聯(lián)寫院中果子腐爛,水邊禽鳥肥美,營造出農閑時節(jié)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C.全詩視聽結合,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用語平樸,意境優(yōu)美,富有意趣。D.本詩擷取若干鄉(xiāng)村景象,自然與人文融合,呈現(xiàn)出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2)“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描寫了什么樣的鄉(xiāng)村場景?(3)“數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合詩句說明理由。3.(2019?天津)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濕,亭午氣始散。冬溫蚊蚋在,人遠鳧鴨亂。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驛樓衰柳側,縣郭輕煙畔。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傷時愧孔父②,去國同王粲③.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內。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東漢末年詩人,曾為躲避戰(zhàn)亂離開長安,往荊州依附劉表。(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溪行衣自濕”一句側面描寫路上霧氣之濃重,“亭午氣始散”表明霧氣持續(xù)時間很長,直到正午才散。B.詩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飛舞,岸邊的野鴨被詩人的到來驚擾,亂入河中。一路行來,層云密布,山路崎嶇。C.在觀覽通泉山水的途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詩人所見景色呈現(xiàn)不同面貌,情感也產生了變化。D.詩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運用“登頓”“綺麗”等詞使詩歌音韻鏗鏘,全詩體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風格。(2)“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請指出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4.(2018?天津)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東晉]陶淵明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注】.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詩人盡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識到“憂道不憂貧”難以踐行,因此立志躬耕,這體現(xiàn)了他對孔子人生選擇的否定。B.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C.“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說不必斤斤計較收成如何,愉悅就在耕耘的過程中。D.這首詩融說理、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白如話,富有表現(xiàn)力。(2)“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表達了哪些情感?

天津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古詩詞賞析一.詩歌閱讀(共4小題)1.(2021?天津)閱讀下面的詞,按要求作答。念奴嬌?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宋]朱熹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注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粗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注]姑射:神話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處。(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A.“和”,即和韻,是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這首詞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詞的韻而創(chuàng)作的。B.詞的開篇運用擬人手法,并以問句提起,將梅花與“群芳”比較,突出梅花的清香與潔白。C.詞中寫梅花美艷無比,與姑射山仙人相伴;“風露冰雪”的考驗賦予了梅花不同尋常的韻致。D.“畫角”“綠陰”數句,寫梅花寧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結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斷梅枝。(2)“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3)請指出詞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樣的理想人格?!究键c】古詩詞閱讀.【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景物形象及畫面的鑒賞能力。先要用優(yōu)美的語言還原畫面,再概括畫面的特點。(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與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在把握梅花形象特點的基礎上分析詩人理想性格?!窘獯稹浚?)C.“‘風露冰雪’的考驗賦予了梅花不同尋常的韻致”錯。“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意思是梅花的高潔風致是天然生成,與風露冰雪無關。(2)“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描寫黃昏時分,梅花面對清淺的溪水臨水弄影,清清溪水倒影著天上一輪明月,和梅花的倩影構成絕美的圖景。此句選擇梅花、清溪和霜月為意象,描繪梅花倒影在溪水中的芳姿,整個畫面清幽雅致,澄澈人心。(3)詩歌描寫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純白”,只有姑射山頭的仙人能與之為伍,并說梅花天性高潔,與風霜冰雪無關,寫出梅花的天性高潔。再寫梅花“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為了保持自己的高潔本心,寧可遠遠離開塵世,與那污濁的塵世保持距離,寫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詩歌用俗李粗桃襯托梅花的高潔,那些俗艷的花朵爭奇斗艷,招蜂引蝶;而梅花卻在明月的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寫出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獨行,不同流俗。答案:(1)C(2)黃昏時分,梅花閑展芳姿,月色清涼,倒映在澄瑩的溪水中。描繪了一幅清雅幽靜的畫面。(3)天性高潔,保持本心,特立獨行,不同流俗?!军c評】如何鑒賞詩歌:(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lián)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注注釋隱含義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四)關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句,借此領悟情感。2.(2020?天津)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紀村事[唐]韋莊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注]餉田:到田間送飯。(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BA.首聯(lián)寫綠植光影映照門扉、墻邊小路在草木中若隱若現(xiàn),顯得生機勃勃。B.頷聯(lián)寫院中果子腐爛,水邊禽鳥肥美,營造出農閑時節(jié)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C.全詩視聽結合,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用語平樸,意境優(yōu)美,富有意趣。D.本詩擷取若干鄉(xiāng)村景象,自然與人文融合,呈現(xiàn)出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2)“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描寫了什么樣的鄉(xiāng)村場景?(3)“數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合詩句說明理由?!究键c】古詩詞閱讀.【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把握詩詞意境,及針對詩詞中某一問題提出自己見解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通讀詩詞,整體把握詩詞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明確題目要求,然后結合想象內容進行賞析,回答問題。(3)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題型為“煉字”題的“詩眼”題。解答此類題目一般選擇動詞或形容詞,或能概括全詩主旨的詞。①解釋該字(詞)在句中的含義(字面意義和實質意義)或肯定哪一個字(詞)更好或該字(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③點出該字(詞)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可以從該字(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解答】(1)B.“農閑時節(jié)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錯誤,從“釀酒迎新社”“何處餉田歸”等句可見,這是清明前后,祭祀土地神祈求豐收的時節(jié),而春社就預示著農忙時節(jié)的到來,農民們整日在地里忙碌,甚至無暇回家吃飯,才有“餉田”的行為。(2)這句話是說村民們早已釀好了酒等著迎接春社祭祀,遠處傳來幾聲砧聲,暮色霞光漸漸暗淡。前一句寫村民們釀酒迎春社祭祀土地神的熱鬧場景,后一句寫出春社祭祀完畢,村民們忙于農活,而只有遠處幾聲砧聲傳來,詩人院落籠罩在寧靜的余暉之中,前句的熱鬧與后句的寧靜形成對比反差,既反映出農民渴望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的心境,更以詩人“村居”的寧靜祥和來反襯農民緊張繁忙的勞動。(3)本題開放式作答,先確定自己觀點,再進行分析;如認為原詩“數聲”好,可認為牧笛聲聲有動靜結合之效,能寫出牧童在鄉(xiāng)村自由自在地吹笛的情景,同時也寫出農人們迎“新社”、牧童“餉田”,充滿對一年豐收的期盼之情,渲染鄉(xiāng)村熱鬧輕松的愉悅氛圍;如認為“一聲”好,可結合前文“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可見環(huán)境幽雅,“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可見詩人的閑適,“遙砧送暮暉”可見詩人所居之處的寧靜;“一聲”則能以聲襯靜,契合詩歌幽靜安閑的意境。答案:(1)B。(2)為準備祭祀、乞求豐收,農人在忙于釀酒;暮色漸濃,遠處飄來搗衣的聲音。描寫了忙碌而祥和的農村生活場景。(3)示例一:不同意;“數聲”好;“數聲”動靜結合,突顯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牧童的悠閑快樂,營造出了鄉(xiāng)村熱鬧、輕松、愉悅的氛圍。示例二:同意,“一聲”好;“一聲”以動襯靜,突顯了環(huán)境的寂靜清幽,營造出鄉(xiāng)村寧靜和諧的氛圍?!军c評】煉字1.動詞﹣﹣富有動態(tài),生動形象,寫活畫面。2.形容詞﹣﹣形象特點,營造氛圍,體現(xiàn)意境。3.數詞﹣﹣①具體真實,符合情境。②夸張渲染。4.疊詞﹣﹣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3.(2019?天津)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濕,亭午氣始散。冬溫蚊蚋在,人遠鳧鴨亂。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驛樓衰柳側,縣郭輕煙畔。一川何綺麗,盡目窮壯觀。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傷時愧孔父②,去國同王粲③.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內。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東漢末年詩人,曾為躲避戰(zhàn)亂離開長安,往荊州依附劉表。(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BA.“溪行衣自濕”一句側面描寫路上霧氣之濃重,“亭午氣始散”表明霧氣持續(xù)時間很長,直到正午才散。B.詩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飛舞,岸邊的野鴨被詩人的到來驚擾,亂入河中。一路行來,層云密布,山路崎嶇。C.在觀覽通泉山水的途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詩人所見景色呈現(xiàn)不同面貌,情感也產生了變化。D.詩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運用“登頓”“綺麗”等詞使詩歌音韻鏗鏘,全詩體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風格。(2)“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請指出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考點】古詩詞閱讀.【分析】(1)本題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對詩句內容及意境的理解欣賞;注意抓住意象和詩人情感,答出景色特點;(3)本題考查對作者表達情感的理解分析;結合詩句中的意象,從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詩歌的情感,同時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動及帶有情感色彩的詞語?!窘獯稹浚?)B.“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飛舞,岸邊的野鴨被詩人的到來驚擾,亂入河中”有誤;原文“人遠鳧鴨亂”,是說人離得還遠,野鴨已經紛亂,但并未指出是“岸邊的野鴨”,也并未描寫“亂入河中”的景象;(2)先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句畫面,再總結畫面特點;如“山色遠寂寞”一句,“山色遠”,可見眺望蒼茫曠遠,令詩人頓生空寂之感;“江光夕滋漫”一句,“江光”是江水在夕陽余暉中的反光,“滋蔓”二字說明江水滿溢,帶來水天浩渺之感;因而山水在此處都顯出空曠遼遠、遼闊壯美之感;(3)詩歌前兩段寫山行所見美景,有“綺麗”“壯觀”“寂寞”“滋蔓”等詞,展現(xiàn)出詩人觀賞美景的喜悅之情;而后四句著重抒發(fā)詩人情感,應仔細品讀,“傷時愧孔父”,指生不逢時,為自己所學儒學不能經世致用而感到愧疚;“去國同王粲”,用王粲避亂離開長安的典故,來表達自己離開國都的飄零之苦;“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此句不僅是感嘆自己身世飄零,“所歷”二字包含了自己飄零之苦的根由,即國家戰(zhàn)亂不息,不知何時才能平定的內涵,表達出詩人對國家局勢的擔憂。答案:(1)B;(2)描繪了一幅山色蒼茫,空曠遠寂,夕照增輝,江水滿溢的寥廓壯美的畫面。(3)觀覽通泉山水的愉悅,生不逢時的苦悶,飄零他鄉(xiāng)的哀痛,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譯文:沿溪而行,衣衫自然浸濕,這濃郁的霧氣直到午間才散開。冬季溫暖,蚊蚋仍舊聚集;人還遠離,野鴨已受驚紛亂。登山坎坷,但見陰云重疊;山路崎嶇,兩岸高山聳立。柳枝衰敗,驛站坐落在其旁;遠望城郭,處在輕煙之畔。河水傾注,自山中流入江河,何等的綺麗;窮盡目力見江河壯觀。山色遠望,頗有寂寞之感;余暉閃爍,江水漫延兩岸。為時而傷,愧對孔子先圣;離開國都,與王粲倒是經歷相同。我身世飄零,一生悲苦;我所經歷的一切,令我忍不住長嘆。賞析:這是從射洪到通泉的路上所作,通泉縣,在梓州東南百三十里,離縣十五里有秀美的山水,人們稱為沈家坑,杜甫到這里眺望觀賞山水而作詩。前六句是記登山行走的蹤跡,拂曉趕路,衣服被霧打濕,到午間才散開。蚊蚋聚集,可見此地溫暖。鳧鴨亂,足見環(huán)境幽靜。登頓、欹傾,寫出來路崎驅。中六句寫驛站前的景色,從驛站望見城郭,可見通泉已經很近了。河流從山中流出注入江水,因而可見到綺麗之景。遠山寂寞,遙望而生悠然之情。夕陽滋漫,晚照增添輝映色彩;最后四句敘述自己情感,見山水美景仍舊不足以紓解憂愁,整首詩前兩段各六句,最后四句收束作結,以美景而襯哀情。【點評】鑒賞詩歌思想情感題,解答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的詞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語。鑒賞古代詩歌,把握情感態(tài)度,應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結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要注意平時積累一些詩人的相關材料,特別是對一些影響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詩人更要留心。當然考試中對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題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詩歌的內容。④了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數詩歌表達的思想情并非單一,而是豐富復雜的。⑤注意積累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愉悅、激動、哀傷、悲憤、沉痛、惜別、依戀、贊美、仰慕、豪邁、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4.(2018?天津)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東晉]陶淵明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注】.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注]問津:指孔子讓子路向兩位隱士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A.詩人盡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識到“憂道不憂貧”難以踐行,因此立志躬耕,這體現(xiàn)了他對孔子人生選擇的否定。B.詩人親自參與田間勞作,不僅快樂地拿起農具耕種,還面帶笑容鼓勵農人們積極從事勞動。C.“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說不必斤斤計較收成如何,愉悅就在耕耘的過程中。D.這首詩融說理、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意境清淡悠遠,語言平白如話,富有表現(xiàn)力。(2)“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3)“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表達了哪些情感?【考點】山水田園詩.【分析】(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疾閷W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了描述畫面,要注意緊扣詩中意象,運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表述。(3)分析詩歌的情感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種是給出分析的方向,讓考生通過詩歌進行解讀,答題時注意明確題干中的答題方向,然后結合詩歌進行解釋?!窘獯稹浚?)A.“對孔子人生選擇的否定”錯誤,“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句透露出,對于世道的興衰,對于孔子、子路一類的人物,詩人從心底里還存有某種希冀。(2)“平疇”,平坦的田野?!皯研隆?,孕育著新的生機。理解了這兩個難點詞語,再結合“遠風”“良苗”就可以描繪出畫面。(3)此句根據“掩柴門”“為隴畝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隱逸情懷;一個“聊”字值得分析,其意思一般是“姑且,暫且”的意思,言下之意是雖然隱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能完全放棄濟世弘道的理想。答案:(1)A(2)平曠的田野上,從遠處吹來的微風,輕輕拂過禾苗。長勢良好的禾苗,煥發(fā)出勃勃生機。(3)詩人躬耕田園、避世隱逸的寧靜淡泊之情。濟世與歸隱相矛盾的復雜情感。譯文:先師孔子留遺訓:君子憂道不優(yōu)貧。仰慕高論難企及,轉思立志長耕耘。農忙時節(jié)心歡喜,笑顏勸勉農耕人。遠風習習來平野,秀苗茁壯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勞作已使我開心。耕種之余有歇息,沒有行人來問津。日落之時相伴歸,取酒慰勞左右鄰。掩閉柴門自吟詩,姑且躬耕做農民。賞析:這首詩從孔子遺訓“憂道不憂貧”之不易實踐敘起,夾敘田間勞動的歡娛,聯(lián)想到古代隱士長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憂道之人的難得?;蛘f理,或敘事,或寫景,或抒情,看似散雜,不見首尾,其實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匯合,最后道出主旨:“聊為隴畝民?!贝嗽娬Z言樸素之至,初讀甚至覺得有些枯淡,但細細尋味,就會發(fā)現(xiàn)基中有生動的場景、活潑的思想、濃郁的情趣。蘇軾說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不加雕飾卻又勝于雕飾,這是一種藝術的辯證法。這中間其實經過了詩人艱苦的藝術勞動,那是一個棄絕雕飾、返樸歸真的藝術追求過程,沒有一番苦功是無法達到這種藝術創(chuàng)造境界的?!军c評】詩歌鑒賞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⑤必看題干(題干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考點卡片1.古詩詞閱讀【考點講解】一《課標》要求根據詩歌的表現(xiàn)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創(chuàng)造。二、考查形式多以選擇或簡答的形式考查。三、知識講解(一)詩歌的分類: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羈旅思鄉(xiāng)詩、送別懷人詩、邊塞征戰(zhàn)詩、山水田園詩、愛情閨怨詩、政治諷喻詩等。當然,詩歌很難有清晰明確的界限,同一首詩歌可能屬于不同題材的詩歌,如邊塞征戰(zhàn)詩中也有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情感的,那也可以歸入為思鄉(xiāng)懷人詩。且上述分類并不能涵蓋所有的詩歌,只是幾種最常見的詩歌。(二)詩歌的結構章法:詩:1.絕句:前兩句寫景(次要),后兩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2.律詩:前四句寫景(次要),后四句(抒情)(主要)。詞:1.上片:首句渲染氣氛,主句寫景,尾句過度,主要以寫景為主(次要);2.下片:抒情(主要)。(三)詩歌的基本特點:詩歌的基本特點是情景結合,一般分為兩種情況:1.前后內容(即寫景與抒情)是對應一致的,如樂景對樂情,哀景對哀情;2.前后內容(即寫景與抒情)是相反、相關、相襯的,形成虛實相襯的關系如樂景襯哀情。【規(guī)律總結】一、讀懂詩歌的技巧(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是的結構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lián)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注注釋隱含意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四)關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例:金陵望漢江李白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①。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六帝淪亡后②,三吳不足觀③。我君混區(qū)宇,垂拱眾流安。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④?!咀ⅰ竣倥桑汉拥闹Я鳎L江在湖北、江西一帶,分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吳,古吳地后分為三,即吳興、吳郡、會稽,④這兩句的意思是,當今任公子已無須垂釣了,因為江海中已無巨魚,比喻一無危害國家的巨寇。任公子是《莊子》中的傳說人物,他用很大的釣鉤和極多的食餌釣起一條巨大魚。讀詩角度:1.標題信息:標題中“金陵”“漢江”可以看出地點?!敖鹆晖麧h江”告訴我們:這是作者在金陵時寫的一首詩。寫作者眺望長江遠去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2.作者信息:聯(lián)系作者生活年代及寫作時間,可知此詩寫于盛唐之時,抒發(fā)的是對盛唐的贊美,同時也能透露出作者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3.注釋信息:對時代(如“六帝”“三吳”)、地理(如“派”)、疑難句子作了介紹,為理解詩歌內容掃清了障礙。尤其是注釋④詮釋了任公子的典故的含意。4.主要意象:“漢江”其實指長江。5.關鍵詞句:“回萬里”寫長江之遠長,“九龍盤”寫長江之曲折,“迅湍”寫長江之氣勢,“淪亡”“不足觀”襯托唐之興盛;“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則暗示自己無用武之地。二、??碱}型及答題模式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題步驟:(1)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答題示例: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闭垙摹熬啊焙汀扒椤钡慕嵌葋碣p析這首詩。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4.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第三聯(lián)運用了夸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樸(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yōu)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tài),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第四種模式:煉字型1.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4.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華子崗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xiàn)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3.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答題示例: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鍵。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lián)發(fā)問。3.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容(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3)抒發(fā)什么情感答題示例: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fā)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3.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答題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xiàn)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2.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答題示例:齊安郡中偶題杜牧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xiàn)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