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1頁
2020-2021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2頁
2020-2021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3頁
2020-2021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4頁
2020-2021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豐臺區(qū)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練習高一語文考生須知1.答題前,考生務(wù)必先將答題卡上的學校、年級、班級、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填寫清楚,并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在答題卡的“條形碼粘貼區(qū)”貼好條形碼。2.本次考試所有答題均在答題卡上完成。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以正確填涂方式將各小題對應(yīng)選項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除干凈后再選涂其它選項。非選擇題必須使用標準黑色字跡簽字筆書寫,要求字體工整、字跡清楚。3.請嚴格按照答題卡上題號在相應(yīng)答題區(qū)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4.本試卷滿分共150分,作答時長150分鐘。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5題。材料一人們常以“人治”和“法治”對稱,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社會。其實這個對稱的說法并不準確?!胺ㄖ巍钡囊馑疾⒉皇钦f法律本身能維持社會秩序,而是說社會中人和人的關(guān)系是根據(jù)法律來維持的。法律還得靠權(quán)力來支持,還得靠人來執(zhí)行,法治其實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沒有人的因素?!叭酥巍焙汀胺ㄖ巍弊匀皇怯袇^(qū)別的。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于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jù)的規(guī)范。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說鄉(xiāng)土社會是“無法無天”,或者說“無需規(guī)律”,假如我們把法律限于以國家權(quán)力所維持的規(guī)則,我們可以說這是個“無法”的社會,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岸Y”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這點來說,禮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quán)力機構(gòu)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jīng)驗。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不但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做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jīng)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依照著做就有福,不依照就可能會出問題,于是人們對于傳統(tǒng)有了敬畏之感。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quán)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進而禮可以為人所好,成為人的主動追求,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quán)力所加之于個人的。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禮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節(jié)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有刪改)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們經(jīng)常把“人治”與“法治”對立起來的提法是不準確的。B.無論“人治”還是“法治”。維護社會秩序離不開人的因素。C.維護秩序的力量和根據(jù)的規(guī)范不同,“人治”“法治”有別。D.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無法”社會,只能依靠“禮治”維護秩序。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對“禮治”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國家權(quán)力推行法律,為“禮治”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B.社會所積累的經(jīng)驗對“禮治”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C.“禮治”都是從教化中所養(yǎng)成的對個人的服從。D.社會輿論是維護鄉(xiāng)土社會“禮治”的主要力量。材料二客觀地講,“禮治秩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環(huán)境下,對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起過一定的作用,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所說,“舊日中國文明最使人驚異者,即是其社會秩序恒自爾維持,若無假乎強制之力”。禮的作用不僅在于提供給人們一些行為規(guī)范以維持社會秩序,更在于通過這些外部的規(guī)范來起到教化的作用,啟發(fā)和涵養(yǎng)人們內(nèi)在的理性自覺,不斷培育人們的道德心,從而提高人們的道德境界。當?shù)赖戮辰缣嵘揭欢ǜ叨群?,人們的行為就會由禮的約束上升為道德自覺,由他律進為自律,達此道德境界,人的內(nèi)心高度自由,行為則于禮無不自然相合。孟子所謂“由仁義行”而非“行仁義”說的就是這一境界和效果。在潛移默化中將人引向道德之途,于不知不覺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養(yǎng)人的道德自覺,這就是禮的教化之功,也是禮治所賴以運作的內(nèi)在機制。但是,從整個歷史發(fā)展、社會進化的角度來看,它的消極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它阻礙社會的進步、阻礙科學,尤其是中國近代科學的發(fā)展。中國是世界文明發(fā)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然而近四百年來西方近代科學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我們卻停滯不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過于依賴傳統(tǒng),因循守舊。而“禮治”往往被封建統(tǒng)治者所利用,成為反對變革、維護封建制度的屏障。長期固定不變、幾近僵化的思維模式和社會治理阻礙近代科學的興起。從“鄉(xiāng)土社會”的角度看,鄉(xiāng)土社會的禮治秩序,保守大于開拓,合作重于競爭,注重整體綜合,輕視個體獨立。這在無形中壓抑了人性,甚至扭曲了人格。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就是舊中國農(nóng)村“禮治秩序”統(tǒng)治下各種畸形人格的“集大成者”。禮治社會的直接后果就是民主。法治意識的淡薄,難以融入近代化的潮流之中。(取材于張璐等人的文章)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對禮治作用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借助強制力量的情況下,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B.達到“行仁義”的境界,實現(xiàn)內(nèi)心高度自由。C.阻礙社會的進步,阻礙中國近代科學的發(fā)展。D.輕視個體,壓抑人性,妨礙法治意識的形成。4.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禮治的形成與傳統(tǒng)、習慣和特定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B.禮是在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中習得的良好習慣。C.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講的就是禮治下的道德自覺。D.禮治靠傳統(tǒng)來維系,對傳統(tǒng)的敬畏禁錮了人們的思想。5.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禮”的含義,并談?wù)勗诂F(xiàn)代社會中,該如何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治”思想。(6分)二、本大題共7小題,共25分,(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題。(共19分)游靈巖記姚鼐泰山北多巨巖,而靈巖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來觀之。其狀如壘石為城墉,高千余雉【1】,周若環(huán)而缺其南面。南則重嶂蔽之,重溪絡(luò)之。自巖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種柏,翳高塞深。靈巖寺在柏中,積雪林下,初日澄徹,寒光動寺壁。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鶩而詭趣,帷張而軍行。巖尻有泉,皇帝來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飲余?;匾曀伦笥伊⑹?,多宋以來人刻字,有墁入壁內(nèi)者,又有取石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余初與朱子潁約來靈巖,值子潁有公事,乃使泰安人聶劍光偕余。聶君指巖之北谷,溯以東,越一嶺,則入于琨瑞之山。蓋靈巖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濟;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濟,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2】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靈巖在長清縣東七十里,西近大路,來游者日眾。然至琨瑞山,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書以告子潁:子潁他日之來也,循泰山西麓,觀乎靈巖,北至歷城,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簏,以反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張峽夜宿,姚鼐記。注釋:【1】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竺僧朗,佛教高僧,生卒年不詳。北朝京兆(今陜西西安)人。西晉高憎佛圖澄(232~348)弟子。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而靈巖最著 著:著名B.重溪絡(luò)之 絡(luò):環(huán)繞C.循泰山西麓 循:沿著D.以反乎泰安 反:反面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其狀如壘石為城墉 其后頹廢至盡B.橫出斜援乃登 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C.僧出器,酌以飲余 書以告子潁D.皆泰山之北谷也 子潁他日之來也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日澄徹,寒光動寺壁初升的太陽明朗清澈,深冬的陽光使寺壁都跟著顫動B.帷張而軍行像搭起了行軍的帳篷,又像軍隊在移動C.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而靈巖寺自宋代以來,道觀廟宇更加興盛。D.西近大路,來游者日眾西靠大路,來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9.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環(huán)抱著靈巖山的群山南面有個缺口,缺口處有重疊山嶺遮蔽。B.靈巖山腳下有泉,乾隆皇帝來巡游時,命名為“甘露之泉”。C.作者在聶劍光陪同下,迎北谷東行,越過山嶺,抵達琨瑞山。D.傳說竺僧朗曾住在琨瑞山,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又稱作朗公谷。10.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余初與朱子潁約來靈巖,值子潁有公事,乃使泰安人聶劍光偕余。11.文章第三段作者介紹了琨瑞山的哪些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掌故?請簡要概括。(4分)(二)根據(jù)要求,完成第12題。(共6分)12.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ā妒龆罚┳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釉唬骸坝?,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請解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2分)(2)上述材料中,孔子談及了哪些學習智慧?請簡要概括。每則限四個字。(4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詩詞,完成13—15題。(共12分)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1】辛棄疾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等送歸船。秋晚莼鱸【2】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3】,留教視草【4】,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5】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注釋:【1】這首詞是乾道九年秋天,作者在滁州任上,為送他的同事范昂赴京城臨安而作。范倅:即范昂。倅,副職?!?】《世說新語·識鑒篇》: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操。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遂命駕便歸。【3】承明:漢有承明廬,為朝官值宿之處。【4】視草:為皇帝起草制詔?!?】殢(tì)酒:沉溺于酒。13.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詞開篇三句,寫作者面對別酒,感慨流年,直抒胸臆,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調(diào)。B.本詞善于通過聯(lián)想表達情感,如由“別酒”想到“中秋”“好月”“西風”“歸船”。C.詞中“秋晚”二句,作者通過想象,描述范昂入朝前返鄉(xiāng),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景。D.詞的下片,作者回想自己當年承明廬草擬詔書、奉命籌劃邊事的情景,感慨萬千。14.古詩中常借用典故來抒情達意,如“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翻用《戰(zhàn)國策》“虛弓落病雁”的典故,抒發(fā)了內(nèi)心深摯的情感。下列詩句沒有運用這一手法的是(3分)A.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C.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D.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15.辛棄疾的詩詞多為感時撫事之作。本詞表達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慨?請結(jié)合具體詞句加以解說。(6分)16.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請從下面五題中任選四題作答。(共8分)(1)陶淵明堪稱古代田園詩人的鼻祖。《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出了遠處村落炊煙繚繞的景象。(2)登高則可望遠,望遠而致思深。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落葉和長江的意象抒發(fā)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3)“月”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琵琶行》中白居易與友人告別時吟唱:“醉不成歡慘將別,__________”借月抒發(fā)了別離之情:“去來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則借月渲染了凄涼氛圍。(4)蘇軾《赤壁賦》中表現(xiàn)作者陶醉于水光月色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保?)如果有同學覺得自己天賦不如別人而對學習失去信心時,請你用《勸學》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鼓勵他只要堅持不懈定會有所收獲。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題。蘇州漫步陸文夫①我喜愛蘇州,特別喜愛它那恬靜的小巷。這倒不是因為“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而是因為在小巷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生活的巨變,城市的新生,由此而產(chǎn)生一種自豪和喜悅。②蘇州的小巷是饒有風味的。它整潔幽深,曲折多變。巷中都用彈石鋪路,春天沒有灰沙,夏日陣雨剛過,便能穿布鞋而不濕腳。巷子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院墻,墻上爬滿了長春藤,紫藤;間或有綴滿花朵的樹枝從墻上探出頭來。在庭院的深處,這里、那里傳出織機的響聲,那沙沙沙沙的是織綢緞;那吱呀嘁嚓的是織章絨。我見過蘇州的綢緞和彈絨,像藍天上嵌著彩云,像朝陽、像晚霞、像薄暮升起的輕煙。你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些舉世聞名的絲織品,是在萬戶雜住的小巷里誕生的。③小巷子里,大門常開。在敞開的大門里,常??梢钥吹侥概朔谝粡埧嚰苌?,在安靜地繡花。她們把一根極細的絲線劈成八根,用幾百種針法繡出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繡出齊白石的活蝦;繡出徐悲鴻的奔馬,潑墨,水印,神態(tài)都能準確無誤地表現(xiàn)出來。④十六年前我也曾見過“蘇繡”,見過蘇州的“繡女”。冬夜沉寂的小巷里,常見她們傍著微弱的燈光,從深夜繡到天明,趕到顧繡莊去換錢,然后排到米店門口,任人用粉筆在肩上編起號碼,軋一點平價米。⑤今天,我們不僅能在小巷中,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看到“蘇繡”;在國際的展覽會上,還能看蘇州姑娘那里表演刺繡。倫敦的居民曾經(jīng)要求看一看刺繡姑娘的手,看看她的手上有什么秘密,為什么繡出的花兒能迷惑住蝴蝶!誰知道唯一的秘密就是這雙手的勤勞,就是我們的社會對勤勞雙手的尊重。⑥解放前,在蘇州一座殘破的古廟里,住著一個白發(fā)垢面、患著嚴重眼疾的乞婦,她就是有名的“繡女”沈靜芬。她把青春全獻給了“蘇繡”,她會幾百種巧妙的針法,她年輕時為閨閣千金描繡了無數(shù)的游龍飛鳳,替顧繡莊賺來了大批利潤。到頭來落得個破廟容身,乞求度日。“蘇繡”的技術(shù)跟著她被人踐踏,像破廟一樣在風雨中凋零?、呷缃?,在一座小巧的園林里、花徑上、曲橋旁,人們又見到了刺繡工場的顧問沈靜芬。她的頭發(fā)還是斑白的,可是眼疾消失了,面色紅潤了,精神抖擻了,她正指導著一群活潑年輕的姑娘,種花、繪畫、刺繡,把傳統(tǒng)的技藝推向新的高峰:寄語那些倫敦的居民,蘇州姑娘手上的秘密,可以到這里尋找。⑧秋天,全城彌漫著桂花的香氣。嗅著花香信步向前,便會被引入一座座古老的園林。園林像天女散下的鮮花,分布在蘇州的大街小巷,有記載的就有一百多個,至于那些鑿一池,架一山,中筑一二小亭者就更不可數(shù)計?!秴秋L錄》記載:“雖閭閻下戶亦飾小小盆島為玩”,這說明蘇州園林的普遍,在這樣普遍的基礎(chǔ)上,歷代的巧匠名師留下了大批精湛的杰作。⑨在所有的園林當中,我最愛“留園”。它像所有的藝術(shù)杰作一樣,帶著深深的含蓄。入口處一條樸實的走廊,普通的庭院。林中部的池臺亭榭便隱約可見。等到穿過“涵碧山房”,站在近水的涼臺上時,只見一派假山迎面而起,山石犬牙交錯,“可亭”的六角高聳在山石的上面,高高低低的三道小橋橫臥在山澗上。遠望迂回曲折,仿佛深不見底。到這里,便感到人在畫中,但又不見畫的全貌。⑩登上爬山的游廊,走進“聞木樨香軒”,園中部的景物便全都呈現(xiàn)在眼前。東西是樓閣參差,古木奇石掩映著亭臺水榭,南面是廊臺,花墻,小巧的“明瑟樓”凌駕于一切建筑之上,樓前是滿池清水,倒映著南面的全部景色,造成了園外的奇景。池塘當中,有一個小島,叫“小蓬萊”,這里的橋、亭都和水面相平,登上“小蓬萊”好像站在湖心水底,而覺得四面皆山。過了“小蓬萊”到達“曲溪樓”的底層時,中部的景物都已一覽無余,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曲溪樓”旁還有許多磚框、漏窗,它像取景框一樣,把園中的景色濃縮起來,使人處處凌虛,移步換影。抬頭西望,深秋時,鮮紅的楓葉漫鋪在高下起伏的云墻上,叫人留戀不已。回味無窮。?解放前的“留園”竟成了國民黨軍隊的馬廄。樹木砍伐,樓閣倒塌,到處是殘垣敗壁、碎石亂磚。今天的“留園”處處金碧輝煌,富麗萬千?;仡^看“留園”的外面,只見虎丘道上,運河的兩旁,到處聳立著高大的煙囪。解放后興建起來的工廠,在日夜吐著濃煙,把安詳?shù)乃{天抹上濃重的筆墨。那里機器在轟鳴,金屬在碰撞,生活在沸騰。從全城各處的小巷里,古老的花園里,日夜有經(jīng)過充分休息的人,一路談笑著走向那沸騰的地方。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蘇州的小巷是饒有風味的 饒有風味:富有特色B.寄語那些倫敦的居民 寄語:寄托祝愿C.凌駕于一切建筑之上 凌駕:高出、壓倒D.今天的“留園”處處金碧輝煌 金碧輝煌:華麗奪目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③段作者描寫母女二人安靜繡花的情景,意在突出蘇州繡女的勤勞和樸實。B.第⑤段寫“蘇繡”出現(xiàn)在大會堂和國際展會上,體現(xiàn)當今社會對勞動的尊重。C.文中引用《吳風錄》中語句,說明蘇州人無論貴賤對園林的喜好具有普遍性。D.作者登“聞木樨香軒”,園中美好景象和精巧布局盡收眼底,不禁留戀回味。19.第①段,作者為什么說“在(蘇州)小巷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生活的巨變,城市的新生”?請結(jié)合全文具體說明。(6分)20.結(jié)合上下文,分別賞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的妙處。(6分)(1)“蘇繡”的技術(shù)跟著她被人踐踏,像破廟一樣在風雨中凋零?。?分)(2)從全城各處的小巷里,古老的花園里,日夜有經(jīng)過充分休息的人,一路談笑著走向那沸騰的地方。(3分)21.有人認為本文標題“蘇州漫步”改為“蘇州小記”更好,你是否同意?請談?wù)勀愕目捶?。并簡要說明理由。(4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22.語言基礎(chǔ)運用(5分)人民文化具有一種自然調(diào)節(jié)、改進的能力?!炯住侩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實際活動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斷變化。【乙】例如本來是一種攘災(zāi)法術(shù)的放紙鴦活動,逐漸成為一種大人或兒童的文娛活動。【丙】又如本來是江濱人民驅(qū)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送瘟船,后來卻被聯(lián)系到楚國忠臣的沉江故事,從而具有歷史的和倫理的意義,【丁】不僅這種事實說明了民間文化的進步性,而且增強了文化進化理論的可靠性。(1)文中畫線句有語病,請指出病因,并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答題卡上。(3分)(2)若將下面的句子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恰當?shù)奈恢檬牵?分)他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包括節(jié)日活動在內(nèi))中的不合理的、過時的部分,往往不自覺地或半自覺地加以改動,使之合理化(或比較合理化),使之具有較高的社會意義。A.【甲】 B.【乙】 C.【丙】 D.【丁】23.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1)有的同學覺得《論語》《紅樓夢》《鄉(xiāng)土中國》等紙質(zhì)名著讀起來枯燥乏味,不如通過漫畫或者視頻的方式了解名著更容易激發(fā)人的興趣。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闡述自己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據(jù)。150—200字。(2)在很多學科的學習中,我們經(jīng)常要借助科學實驗,來認識自然現(xiàn)象、自然性質(zhì)、自然規(guī)律。請你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科學實驗。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楚。150—200字。(3)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節(jié)奏,每個季節(jié)都獨具特色,或勾起回憶,或引發(fā)遐想。請選擇一個季節(jié)(或節(jié)氣),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能體現(xiàn)季節(jié)(或節(jié)氣)的特點,感情真摯,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方法。小詩不超過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24.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1)青年精神是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家國情懷;青年精神是梁啟超少年強則國強的責任擔當;青年精神是馬克思為人類理想幸福而奮斗終生的堅定信念;青年精神是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廣闊胸襟……古今中外,多少有志青年,正是秉承了這樣的美好品格,才鑄就了人生的輝煌,在人類發(fā)展史上書寫了壯麗的篇章。社會進步、時代發(fā)展、個人成功都需要“青年精神”。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以“青年精神”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實,論證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襲。(2)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請以“遇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豐臺區(qū)2020高一年級第一學期綜合練習高一語文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5道小題,共18分。1.D(3分)【解析】“只能”不合乎文意。2.B(3分)【解析】A項不合乎文意;C項“都是從教化中所養(yǎng)成的對個人的服從”表述不準確;D項“維護鄉(xiāng)土社會‘禮治'的主要力量”不是“社會輿論”而是“個人習慣”。3.B(3分)【解析】“由仁義行”的境界才是“內(nèi)心高度自由”。4.B(3分)【解析】“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于文無據(jù),禮治的教化是潛移默化的。5.答案示例:(1)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1分),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1分)。(2)肯定禮治思想在教化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繼承這一文化傳統(tǒng),啟發(fā)和涵養(yǎng)人們內(nèi)在的理性自覺,提高人們的道德境界(1分)。認識到傳統(tǒng)禮治思想的消極作用,處理好繼承傳統(tǒng)與開拓創(chuàng)新的關(guān)系(1分)、合作與競爭的關(guān)系、整體與個體的關(guān)系(1分)。在繼承傳統(tǒng)禮治思想的同時,加強民主、法制教育,推動社會進步(1分)。評分標準:“禮的含義”2分,“如何認識禮治”4分,按點給分,意思對即可。二、本大題共6道小題,共25分。6.D(3分)【解析】反:返回。7.C(3分)【解析】以,連詞,來;A項“其”:代詞,代靈巖;指示代詞,帶“那”;B項“乃”:表條件,才:表承接,于是,就;D項“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8.A(3分)【解析】A項應(yīng)為“初升的太陽明朗清澈,深冬的陽光照在寺院的墻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動”。9.C(3分)【解析】C項作者并未抵達琨瑞山,“聶君指巖之北谷”和“余不及往”兩處可推斷出。10.我原來打算與泰安知府朱子潁相約來游靈巖,恰好子潁有公事,于是他派泰安人聶劍光陪我。評分標準:約,相約;值,正逢、恰好;乃,于是;偕,一同,協(xié)同,引申為陪伴?!凹s”“值”“乃”“偕”各0.5分。整體理解1分。共3分。11. (1)介紹了前往琨瑞山的路徑;(2)介紹了琨瑞山北谷水流的組成和走向;(3)介紹了“朗公谷”“朗公石”名稱的由來/得名的原因;(4)介紹了琨瑞山廟宇的興衰。評分標準:答出1點給1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12.(1)(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2)舉一反三;擇善而從/謙虛好學/取長補短/自我完善;學思結(jié)合/學思并重;實事求是/誠實虛心評分標準:(1)“憤”“啟”“悱”“發(fā)”,解釋2分。意思對即可。(2)四種方法或態(tài)度,每種1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三、本大題共4道小題,共20分。13.D(3分)【解析】“作者回想自己當年”錯,應(yīng)當是設(shè)想朋友范昂前往朝廷在承明廬草擬詔書、奉命籌劃邊事的情景。14.A(3分)15.答案要點:(1)嘆時光虛度;(2)表達惜別之情;(3)渴望為國效力;(4)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悲憤。評分標準:4個要點,說及3個要點即給滿分。每個要點2分,“人生感慨”1分,“具體解說”1分。意思對即可。16.(1)暖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2)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3)別時茫茫江浸月 繞船月明江水寒(4)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5)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或: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評分標準:填對一句得1分,句中有錯別字、多字、少字,則該句不得分。其8分。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17.B(3分)【解析】寄語:轉(zhuǎn)告話語。18.A(3分)【解析】“意在突出蘇州繡女的勤勞和樸實”概括不準確,根據(jù)語境,應(yīng)為“意在突出蘇州繡女的專注、技藝高超?!?9.(1)“繡女”的命運發(fā)生了巨變。解放前的繡女備受折磨,生活沒有著落;解放后的“繡女”能夠發(fā)揮特長,得到了社會的尊重。(2)社會對“蘇繡”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變。解放前“蘇繡”的技術(shù)跟著“繡女”被人踐踏,解放后蘇繡的技藝備受矚目,得以傳承,并被發(fā)揚光大。(3)以留園為代表的園林發(fā)生了巨變。解放前的園林只是國民黨軍隊的馬廄,環(huán)境惡劣,破敗不堪;解放后的“留園”得到修復,處處金碧輝煌,富麗萬千。評分標準:“繡女”“蘇繡”“留園”每個方面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20.(1)凋零:原指“花朵的凋謝、掉落”。這里用了比喻修辭,比喻解放前“蘇繡”技術(shù)像破廟一樣殘敗了,(2分)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憤懣、遺憾之情。(1分)(2)談笑:暢談歡笑,寫出了人們享受幸福生活的愉悅情狀,(2分)表達了作者對新生活的熱愛、自豪和向往之情。(1分)評分標準:每題3分,“詞義及作用”2分,“情感”1分,每個要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21.評分標準:兩個要點?!爸髦己臀恼聝?nèi)容”2分,“結(jié)構(gòu)”2分。共4分,按點給分。觀點明確,自圓其說,意思對即可。答案示例:我認為“蘇州漫步”作為標題更好?!奥健敝浮坝崎e地隨意地走”。從主旨和內(nèi)容上看,本文主要描述了蘇州小巷中“蘇繡”的精美和“留園”的美好。并通過今夕對比表達內(nèi)心無比的自豪和喜悅之情,如果用“小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