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污水處理實驗報告三篇篇一:污水處理實驗報告
名稱
沉淀管烘箱天平曝氣充氧裝置恒溫振蕩器722分光光度計過濾及反沖洗裝置ZR2-6型混凝攪拌器
型號
規(guī)格
備注
水泵漏斗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
1/10000分析天平空壓機
實課內評分60%驗成績
實驗報告評分40%
合計得分
水處理實驗報告
實驗一自由沉淀實驗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顆粒自由沉淀的試驗方法:
(2)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規(guī)律,根據試驗結果繪制時間~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0~u的關系曲線。
二實驗原理
沉淀是指從液體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體顆粒的一種過程。根據液體中固體物質的濃度和性質,可將沉淀過程分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層沉淀和壓縮沉淀等四類。本試驗是研究探討污水中非絮凝性固體顆粒自由沉淀的規(guī)律。
試驗用沉淀管進行,如圖。設水深為h,在t時間能沉到h深度的顆粒的沉速u=h/t。根據某給定的時間t0,計算出顆粒的沉速u0。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顆粒,在t0時都可以全部去除。設原水中懸浮物濃度為c0(mg/L),則沉淀率為:
在時間t時能沉到h深度的顆粒的沉淀速度為:
c0—原水中懸浮物濃度(mg/L)
ct—經t時間后,污水中殘存的懸浮物濃度(mg/L)h—取樣口高度(cm)t—取樣時間(min)式中:
自由沉淀試驗裝置
三實驗裝置與設備
1、沉淀管、儲水箱、水泵和攪拌裝置秒表,皮尺
3、測定懸浮物的設備:分析天平,稱量瓶,烘箱、濾紙、漏斗、漏斗架、量筒,燒杯等。
4、污水水養(yǎng),采用高嶺土配置。
四實驗步驟
1.將一定量的高嶺土投入到配水箱中,開動攪拌機,充分攪拌。
2.取水樣200ml(測定懸浮濃度為c0)并且確定取樣管內取樣口位置。
3.啟動水泵將混合液打入沉淀管到一定高度,停泵,停止攪拌機,并且記錄高度值。開動秒表,開始記錄沉淀時間。
4.當時間為1、3、5、10、15、20、40、60分鐘時,在取樣口分別取水200ml,測定懸浮物濃度(ct)。
5.每次取樣應先排出取樣口中的積水,減少誤差,在取樣前和取樣后皆需測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樣口的高度,計算時取二者的平均值。
6.測定每一沉淀時間的水樣的懸浮物濃度固體量。首先調烘箱至105±1℃,跌好濾紙放入稱量瓶中,打開蓋子,將稱量瓶放入105℃烘箱中至恒重,稱取重量,然后將恒重好的濾紙取出放在玻璃漏斗中,過濾水樣,并用蒸餾水沖凈,使濾紙上得到全部懸浮性固體。最后將帶有濾渣的濾紙移入稱量瓶中,稱其懸浮物的重量(還要重復烘干至恒重的過程)
7.懸浮固體計算:
式中:ω1—稱量瓶+濾紙重量(g)ω2—稱量瓶+濾紙重量+懸浮物(g)V—水樣體積(100ml)
五實驗結果分析與思考數據記錄與數據處理
1、根據不同沉淀時間的取樣口距液面平均深度h和沉淀時間t,計算出各種顆粒的沉淀速度u和沉淀率E,并繪制沉淀時間~沉淀率和沉速~沉淀率的曲線
2、利用上述資料,計算不同時間t時,沉淀管內未被去除的懸浮物的百分比,即:
P=(ct/c0)×100%
以顆粒沉速u為橫坐標,以P為縱坐標,繪制u-P關系曲線。
思考題:
1.自由沉淀中顆粒沉淀速度與絮凝沉淀中顆粒沉淀速度有區(qū)別嗎?
答:有。自由沉淀中顆粒速度始終不變。其沉淀過程可以用牛頓第二定律和斯特可斯公式描述。絮凝沉淀中顆粒沉淀速度不斷加大,實際沉速很難用理論描述,主要靠試驗測定。2.繪制自由沉降曲線的意義?
答:可于從曲線看出t-E,u-E,u-P的關系。并進一步從u-P曲線上求出某一沉降速度的去除率。
實驗二活性炭吸附試驗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活性炭的特點和使用范圍;
(2)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藝及性能,并熟悉整個過程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A、活性炭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的固體表面對水中一種或多種物質的吸附作用,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活性炭在溶液中達到吸附平衡時,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V(C0-C)Xq==MM
其中:q—活性炭吸附量,即單位的量的活性炭所吸附的物質重量g/g;
V—污水體積,L
C0、C—分別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時污水中的物質濃度,g/L;X—被吸附物質重量,g;M—活性炭投加量,g.。
B、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活性炭吸附量隨被吸附物質平衡濃度的提高而提高,兩者之間曲線稱為吸附等溫線
C、通過吸附實驗測得q、C相應值。
同時,由朗伯-比爾定律:ACL可知,樣品濃度跟吸光度成正相關。所以只要在一定條件下測定標準溶液的吸光度、繪出標準曲線,就可以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定樣品的吸光度就可以從標準曲線上讀出樣品的濃度。
三實驗步驟: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及改進設想:
1.在做標準曲線時,吸光度出現負數,說明實驗誤差大。根據實驗情況,這些誤差多由投加藥品量誤差引起。
3.同一個加藥程序由同一個同學負責,這樣可減少由于不同同學的讀數誤差的差異而引起較大的實驗誤差。
六、思考題:
1.實驗數據與吸附等溫線之間的關系
答:本實驗的數據誤差較大。
2.吸附等溫線有什么現實意義,作吸附等溫線時為什么要用粉狀炭?
答:一定的實驗狀態(tài)下作出了吸附等溫線,只要在相同的實驗狀態(tài)下做出實驗數據就可在吸附等溫線上查得水中某物質的濃度。用粉末狀的活性炭有利于加快吸附,使實驗更快更準確。
實驗三過濾及反沖洗實驗
一實驗目的:
(1)觀察過濾及反沖洗現象,加深理解過濾及反沖洗原理;通過實驗得出流速與水頭損失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得出沖洗強度與膨脹度之間的關系;了解進行過濾及反沖洗模型試驗的方法;二實驗原理:
(1)濾池凈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觸凝聚作用,水中經過絮凝的雜質截留在濾池之中,或者有接觸絮凝作用的濾料表面粘附水中的雜質。濾層去除水中雜質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濾料的總面積;
(2)濾速大小、濾料顆粒的大小和形狀,過濾進水中懸浮物含量及截留雜質在垂直方向的分布決定濾層的水頭損失。當濾速大、濾料顆粒粗、濾料層較薄時,濾過水水質很快變差,過濾水質的周期變短;若濾速大,濾料顆粒細,濾池中的水關損失增加很快,這樣很快達到過濾壓力周期;
(3)濾料層在反沖洗時,當膨脹率一定,濾料顆粒越大,所需沖洗強度便越大;水溫越高,所需沖洗強度也越大。反沖洗開始時承托層、濾料層未完全膨脹、相當于濾池處于反向過濾狀態(tài),這時濾層水頭損失的計算公式為:
e=(L-L0)÷L0×100%
其中:L——砂層膨脹后的厚度(cm),L0——砂層膨脹前的厚度(cm),當反沖洗速度增大后,濾料層完全膨脹,處于流態(tài)化狀態(tài)。根據濾料層前后的厚度便可求出膨脹率。
三實驗步驟:
(1)了解實驗裝置及構造;
(2)打開和關閉過濾相應的閥門,啟動水泵進行觀察運行情況;測量并記錄數據;
(4)進行反沖洗時,先調整反沖洗對應的閥門;
(5)做膨脹率e=10%、20%、30%的反沖洗強度q的實驗;打開反沖洗水泵,調整膨脹度e,測出反沖洗強度值;測量每個反沖洗強度時應連續(xù)測3次,取平均值計算。四數據處理及結果計算:
五、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及改進設想:
1.過濾時水頭損失隨運行流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速變緩。
2.過濾時水頭損失隨慮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H1-H4表示整個濾料層的水頭損失;H1-H5表示濾料層和承托層的水頭損失之和。它們的水頭損失數據接近,曲線幾乎重合。說明承托層的水頭損失很小。實驗時運行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濾后水水質變差。因此運行流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4.從反沖洗數據及“膨脹度與沖洗強度”曲線圖可以看出:膨脹度隨沖洗強度的增加而升高,但當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膨脹度增加有限,且有濾料流失的可能,所以不能無限增加沖洗強度。
5.為使達到較好的沖洗效果和避免濾料的流失,就要選擇一個合理的沖洗強度q,q一般由實驗測得。在循環(huán)泵的吸水管入口處設一過濾器,以免當操作不當使濾料流失時濾料通過吸水管進入水泵,損壞水泵,進入轉子流量計造成轉子流量計不能正常工作。
六、注意事項:
1.在過濾實驗前,慮層中應該保持一定的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實驗時在測壓管中積有空氣,影響讀數。
2.在反沖洗時,不要過大的開啟進水閥,應緩慢打開以免濾料沖出柱外。
3.反沖洗時,為準確量出砂層厚度,一定要在砂面穩(wěn)定后再測,并在每一個反沖洗流量下連續(xù)測量3次求平均值。
實驗四曝氣充氧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測定曝氣設備氧總轉移系數KLa值;加深理解曝氣充氧機理及影響因素;
(3)了解掌握曝氣設備清水充氧性能的測定方法,評價氧轉移效率EA和動力效率Ep。
二實驗原理:
(1)曝氣是人為通過一些設備加速向水中傳遞氧的過程。充氧過程是傳質的過程,氧傳遞機理為雙膜理論。本實驗采用百穩(wěn)態(tài)測試方法,即注滿所需水后,將待曝氣之水以亞硫酸鈉為脫氧劑、氯化鈷為催化劑脫氧至零后開始曝氣后開始曝氣,液體中溶解氧濃度逐漸提高,液體溶解氧的濃度c是時間t的函數,曝氣后每隔一定時間t取曝氣水樣,測定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從而利用以下公式計算KLa:
-c-ccs-c0KLaK2.303Ig(cs0)-Ig(cst)或I=tglatcs-ct2.303
其中:KLa——氧總轉移系數,L/h;t——曝氣時間,h;以cs——曝氣池內初始溶解氧濃度,本實驗中t=0,c0=0
Ct——曝氣某時刻t時,池內液體溶解氧濃度,mg/L
三實驗步驟:
(1)計算投藥量,脫氧劑采用結晶亞硫酸鈉,投藥量=1.5×1.58g(其中1.5為安全系數);關閉所有開關,向曝氣池內注入清水(自來水)至1.9m;
(3)將用溫水溶解的藥由筒頂倒入,使其混合反應10min后取水樣測溶解氧(DO);
(4)當水樣脫氧至零后,開始正常曝氣,曝氣后1、5、10、15、20、25、30、40、50、60min取樣現場測定DO測定Do值,直至DO為95%的飽和值為止。DO飽和值為5.5mg/L.同時計量空氣流量、溫度、壓力、水溫等;
(6)水樣的采集,用碘量法測定溶解氧,水樣需采集到溶解氧瓶中。注意不使水樣曝氣或有氣泡殘存在采樣瓶中。碘量法DO的測定:
A、溶解氧的固定,用吸管插入溶解氧的液面下,加入1mL硫酸錳溶液,2mL堿性碘化鉀溶液,蓋好瓶塞,顛倒混合數次,靜止。
B、析出碘,輕輕打開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硫酸,小心蓋好瓶塞,顛倒混合插勻,至沉淀物全部溶解為止,放置暗處5min;
C、滴定,吸取10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錐形瓶中,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溶液呈淡黃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繼續(xù)滴定至藍色剛好褪去為止,記錄硫代硫酸鈉用量;D、溶解氧濃度計算:
溶解氧(mg/L)=
M*V*8*1000
(其中:M——硫代硫酸鈉溶液濃度,mol/L;V——滴定時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mL)。
四數據處理及結果計算:
五、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及改進設想:
1.實驗時由于脫氧不徹底,時間為0min時的DO并不為0,并且此后逐漸降低。直到5min開始以后測得的DO值才隨時間上升。因此我們的數據處理以5min為起點。
2.從圖中的點離散程度較大,說明實驗誤差大。根據實驗情況,這些誤差多由藥品計量誤差引起。
3.同一個加藥程序由同一個同學負責,這樣可減少由于不同同學的讀數誤差的差異而引起較大的實驗誤差。
實驗五水處理裝置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目的:通過觀察水處理裝置模型及其運行情況,了解各種水處理裝置在實際中的構造和運行狀況。
一、機械攪拌澄清池
一)實驗目的
1、熟悉機械攪拌澄清池的構造及工作過程;加深對濾池過濾機理的理解;了解機械攪拌澄清池的分類。實驗原理
機械攪拌澄清池是將混合、絮凝和澄清工藝組建在一個池子內,并采用機械攪拌使活性泥渣呈循環(huán)回流方式,促使泥渣和原水接觸起絮凝作用,提高澄清的效果。主要由第一、二反應室和分離室組成。經投藥后的原水進入第一、二反應室后與回流泥渣接觸,結成大而重的絮凝體,在分離室內分離澄清后出流。機械攪拌裝置為變速電機帶動的葉輪和葉片,葉輪提升水流,葉片攪拌加速混凝反應。該池優(yōu)點是,對水量、水質變化適應性較強,耗礬率低,凈化效率較高,而且運行管理方便澄清池的工作效率取決于泥渣懸浮層的活性與穩(wěn)定性。泥渣懸浮層是在澄清池中加入較多的混凝劑,并適當降低負荷,經過一定時間運行后,逐級形成的。為使泥渣懸浮層始終保持絮凝活性,必須讓泥渣層處于新陳代謝的狀態(tài),即一方面形成新的活性泥渣,另一方面排除老化了的泥渣。工藝特點加過藥劑的原水在第一和第二絮凝室內與高濃度的回流泥渣相接觸,達到較好的絮凝效果。機械澄清池處理效果穩(wěn)定、適應性較強、水頭損失小,單位面積產水量大;但需機械設備,維修量較大。適用于大、中型水廠。
二、脈沖澄清池
一)實驗目的
1、了解脈沖澄清池的構造及工作過程;加深對脈沖澄清池運行環(huán)境的認識。實驗原理
通過配水豎井向池內脈沖式間歇進水。在脈沖作用下,由真空泵造成真空進行使進水室水位上升,當水位達到進水室最高水位時,進氣閥自動開啟,開始向澄清池放水;當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時,進氣閥又自動關閉,真空泵則自動開啟,再次造成真空,進水室內水位又上升,如此池內懸浮層一直周期地處于膨脹和壓縮狀態(tài),進行一上一下的運動。這種脈沖作用使懸浮的工作穩(wěn)定,端面上的濃度分布均勻,并加強顆粒的接觸碰撞,改善混合絮凝的條件,從而提高了凈水效果。工藝特點澄清池的上升流速發(fā)生周期性的變化,懸浮層不斷產生周期性的收縮和膨脹,不僅有利于微絮凝顆粒與活性泥渣進行接觸絮凝,還可以使懸浮層的濃度分布在全池內趨于均勻,并防止顆粒在池底沉積。
應用范圍
脈沖澄清池適用于各種規(guī)模水廠,因處理效果受水量、水質和水溫影響較大,構造也復雜,現在新設計的水廠已經很少使用。
三、砂濾無閥濾池
一)實驗目的
1、熟悉砂濾池的構造及工作過程;加深對濾池過濾機理的理解;
3、掌握利用砂濾池去除污水中懸浮物的實驗方法。實驗原理
過濾通常用在化學混凝和生化處理之后,它是一種使水通過砂、煤?;蚬柙逋恋榷嗫捉橘|的床層以分離水中懸浮物的水處理操作過程,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呈分散懸濁狀的無機質和有機質粒子,也包括各種浮游生物、細菌、濾過性病毒與漂浮油、乳化油等。
濾池的形式多種多樣,以石英砂為濾料的普通快濾池使用歷史最久,并在此基礎上出現了雙層濾料、多層濾料和上向流過濾等。若按作用水頭分,有重力式濾池和壓力式濾池兩類。為了減少濾池的閘閥并便于操作管理,又發(fā)展了虹吸濾池、無閥濾池等自動沖洗濾池。所有上述各種濾池,其工作原理、工作過程都基本相似。
濾池的過濾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機理也涉及多種因素,常用的幾種解釋有: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觸絮凝。
隨著過濾過程的進行,污物在濾料中不斷積累,濾料層內的孔隙由上而下逐漸被堵塞,水流流過濾料層的阻力和水頭損失隨之逐漸增大,當水頭損失達到允許的最大值或出水水質達到某一規(guī)定值時,過濾中止。需要對濾池進行反沖洗以除去積聚在濾床內部的污染物。
濾池沖洗主要有三種方法:反沖洗、反沖洗加表面沖洗、反沖洗輔以空氣沖洗,反沖洗效果主要取決于沖洗強度和時間。重點與難點
重點:濾池過濾機理,濾池操作方法,維護要點。難點:濾池操作方法。實驗準備
帶PLC控制系統的砂濾池一套、必要的水質分析儀器和玻璃儀器。
四、斜板沉淀
一)實驗目的
1、通過進行雙向流斜板沉淀的模擬實驗,進一步加深對其構造和工作原理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斜板沉淀池運行的影響因素;熟悉雙向流斜板沉淀池的運行操作方法。實驗原理
根據淺層理論,在沉淀池有效容積一定的條件下,增加沉淀面積,可以提高沉淀效率。斜板沉淀池實際上是把多層沉淀池底板做成一定傾斜率,以利排泥。斜板與水平成60°角,放置沉淀池中,水在斜板的流動過程中,水中顆粒則沉于斜板上,當顆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便自動滑下。重點與難點
重點:斜板沉淀池運行的影響因素,雙向流斜板沉淀池的運行操作方法。難點:雙向流斜板沉淀池的運行操作方法。
水處理實驗報告
四)實驗設備
雙向流斜板沉淀池。
五、V型濾池
一)了解:V型濾池是快濾池的一種形式,因為其進水槽形狀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濾料濾池(其濾料采用均質濾料,即均粒徑濾料)。
在V型槽上設小孔,在過濾時可以進水,在反沖洗時可橫向布水,使反沖洗廢水流向集水槽,加快反沖洗進程,沖洗效果好。工作過程
1.過濾過程:待濾水由進水總渠經進水閥和方孔后,溢過堰口再經側孔進入被待水淹沿的V型槽,分別經槽底均勻的配水孔和V型槽堰進入濾池。被均質濾料濾層過濾的濾后水經長柄濾頭流入底部空間,由方孔匯入氣水分配管渠,在經管廊中的水封井、出水堰、清水渠流入清水池。
2.反沖洗過程:關閉進水閥,但有一部分進水仍從兩側常開的方孔流入濾池,由V型槽一側流向排水渠一側,形成表面掃洗。而后開啟排水閥將池面水從排水槽中排出直至濾池水面與V型槽頂相平。反沖洗過程常采用“氣沖→氣水同時反沖→水沖”三步。
氣沖打開進氣閥,開啟供氣設備,空氣經氣水分配渠的上部小孔均勻進入濾池底部,由長柄濾頭噴出,將濾料表面雜質擦洗下來并懸浮于水中,被表面掃洗水沖入排水槽。氣水同時反沖洗在氣沖的同時啟動沖洗水泵,打開沖洗水閥,反沖洗水也進入氣水分配渠,氣、水分別經小孔和方孔流入濾池底部配水區(qū),經長柄濾頭均勻進入濾池,濾料得到進一步沖洗,表掃仍繼續(xù)進行。停止氣沖,單獨水沖,表掃仍繼續(xù),最后將水中雜質全部沖入排水槽。
3.V型濾池的特點:反沖洗一般采用氣沖、氣水同時反沖和水沖三個過程,反沖洗效果好,大大節(jié)省反沖洗水量和電耗。整個濾料層在深度方向的粒徑分布基本均勻,在反沖洗過程中濾料層不膨脹,不發(fā)生水力分級現象,保證深層截污,濾層含污能力高。
六、生物接觸氧化池:
一)實驗目的
1、了解和掌握生物接觸氧化池構造與原理。
2、通過模型演示實驗,初步理解和掌握塔式生物濾池處理系統的特征。
二)實驗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池工藝是一種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它是通過曝氣充氧使池內的好氧菌大量的繁殖,通過與污水的接觸,好氧菌攝取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yǎng),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生長在填料表面,有的是以絮裝懸浮生長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二者的特點。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中微生物所需的氧由鼓風機供給,再由微孔曝氣器釋放出。生物膜生長到一定厚度,填料上的微生物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和曝氣氣流形成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脫落,促進新生物膜生長來形成生物膜新陳代謝。生物接觸氧化池具有下列優(yōu)點:
A.體積負荷高,處理時間短。B.生物活性高,且有較高的微生物深度。C.污泥產率低,不需污泥回流。D.出水水質好,耐沖擊性好。E.掛膜方便,可間竭進行,沒有污泥膨脹問題。而且池內加裝的是大連理工在大學環(huán)境工程設計研究所研制并具有知識產權的組合式彈性立體填料,它既是生物膜的載體,也起截留懸浮物的作用。該填料具有較大的生物
水處理實驗報告
附著力,比表面積大,空隙率大,水流流態(tài)好,傳質效果良好,且強度大,化學和生物穩(wěn)定性高,阻力小,經久耐用,截留懸浮物能力強,密度與水體接近,并且在CMR生物接觸氧化池內還設有立式折流板以改善水與填料的接觸性能,填料底部設有微孔曝氣器,進行鼓風曝氣。
實驗六SBR自控運行實驗
一實驗目的:
(1)通過SBR法計算自動控制系統模型實驗,了解和掌握SBR法計算機自控制系統的構造和原理;
(2)通過模型演示實驗,理解和掌握SBR法的特征。
二實驗原理:
SBR工藝為活性污泥法的一種,其去除機理是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合成新的細胞物質,并為合成提供所需能量,同時通過活性污泥的絮凝、吸附、沉淀等過程來實現有機污染物的去除;其運行操作在空間上和空間上都是按序排列,是間歇的,因些該工藝又被稱為序批間歇式。典型的SBR系統包含一座或幾座反應池及初沉池等到預處理設施,反應池兼有調節(jié)池和沉淀池的功能。
SBR法系統的運行分為5個階段,即進水階段、反應階段、沉淀澄清階段、排放處理水階段和等進水階段。從進水到待進水的整個過程稱為一個運行周期,在一個運行周期內,底物濃度、污泥濃度、底物的去除率和污泥的增長速率等都隨時間不斷變化。
A、進水階段,不僅是水位上升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反應器內進行著重要的生化反應;反應階段,當反應器充水至設水位后,污水不再流入反應器內,曝氣和攪拌成為該階段的主要運行方式。曝氣一方面可以降解污水中BOD,另一方面可以進行硝化反應,作為生物脫氮的前提。有時該階段也排放一部分剩余污泥;C、沉淀澄清階段,反應降解結束后,反應器內不再曝氣,系統進入沉淀澄清階段。由于靜止的條件下進行絮凝和沉淀,有較理想效果。
D、排放處理水階段,由排水閥排出池外直到設計的最低液位。
E、待進水階段,從排放水處理水階段到進水前的一段空閑時間稱為待進水階段。總而言之,當反應池充水,開始曝氣后,就進入了反應階段;待有機物含量達到排放標準或不再降解時,停止曝氣?;旌鸵涸诜磻髦刑幱谕耆o止狀態(tài),進行固液分離,一段時間后排放上清液,活性污泥留在反應池內,多余的污泥可通過放空管排出。到此,完成了一個運行周期,反應器又處于準備進行下一周期運行的待機狀態(tài)。
三操作步驟:
(1)開啟水泵,將原水送入反應器,直到達到所要求的高水位。該水位可由水位繼電器的觸桿2來控制。上升觸桿2,反應器內的最高水位上升;反之亦然。
(2)水泵關閉,氣閥打開,儲氣罐內的壓縮空氣進入反應器,開始曝氣,此反應階段。當然,也可以在開啟水泵的同時打開氣閥。
(3)經過一段時間的曝氣后,關閉氣閥,啥使反應器內的混和液靜置。曝氣時間的長短可以自由設定,當然亦可以由其他的運行參數來控制。例如,當溶解氧達到某一數值人為反應可以結束時,即可以關閉氣閥。
(4)靜置一段時間后,打開閥I,約0.5min,使排水管中沖滿上清液,排水管的進水管沒于水面下。
(5)關閉閥I,打開閥II,排水至最低水位。關閉閥II。
至此SBR工藝的一個運行周期結束,進入下一周期的準備狀態(tài)。
實驗七污泥沉降比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沉降比這個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的指標的測定和計算方法,減小測定誤差。2.進一步明確沉降比、污泥指數、污泥濃度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對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控制的指導意義。
3.加深對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認識。
二、實驗原理:
依據污泥沉降比的定義,只要測得一定量的曝氣池出水的混合液在靜沉30min和的污泥容積,便可算得污泥的沉降比(SV%)。
沉降比(SV%)即曝氣池水的混合液的體積100ml的量筒中靜置沉淀30min后,沉淀后的污泥體積和混合液的體積之比,以%計。
一般要求活性污泥在靜沉10~20min時的污泥體積為原混合液體積的30%為較好的活性污泥。
三、實驗過程:
用100ml的量筒取100ml的曝氣池出水,靜置沉淀,開始計時,并觀察其沉淀過程。沉淀30min時讀出沉淀污泥的體積(ml計),算出污泥沉降比。
四、實驗數據處理及結果計算
沉淀時間(min)污泥容積(mL)
SV(%)=(10/100)×100%=10%SVI=(10×10)/3=33
五、對結果的分析、討論及改進設想:
1.由SV(%)=10%可知,此活性污泥比較好,發(fā)生發(fā)生污泥膨脹的危險性較小。六、、思考題
1.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數二者有何區(qū)別與聯系?
污泥沉降比(SV)又稱30min沉降率,指混合液靜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以%表示。它反映曝氣池運行過程中形成的污泥量,可用以控制、調節(jié)污泥排放量,還能通過它及時發(fā)現污泥膨脹等異?,F象發(fā)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是活性污泥處理系統的重要運行參數,也是評定活性污泥數量和質量的指標。
污泥指數(SVI)指在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經過30min靜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積,以ml計。其值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SVI=SV/MLSSMLSS為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以g/l計。一般情況下,它們都可以用來評定活性污泥的性能的好壞。
水處理實驗報告
當處理系統受到水質水量的變化或其他有毒物質的沖擊負荷的影響及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時,曝氣池中的混合液濃度或污泥指數都可能發(fā)生較大的變化,這時,污泥濃度必須考慮,所以只能用SVI,不能用SV(不包含污泥濃度)。
篇二:污水處理報告一、摘要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膠體、沉淀物及微小的懸浮物,本次實驗通過利用活性污泥法,持續(xù)供氧曝氣以達到吸附分解水中雜質,實現沉淀、泥水分離的處理效果,使水質變得澄清。二、前言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為主體的HYPERLINK"/view/640312.htm"\t"/_blank"廢水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钚晕勰喾ㄊ窍驈U水中連續(xù)通入空氣,經一定時間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狀HYPERLINK"/view/329703.htm"\t"/_blank"絮凝物。其上棲息著以HYPERLINK"/view/494117.htm"\t"/_blank"菌膠團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強的吸附與氧化有機物的能力。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HYPERLINK"/view/326888.htm"\t"/_blank"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xù)HYPERLINK"/view/3160904.htm"\t"/_blank"混合培養(yǎng),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HYPERLINK"/view/1345677.htm"\t"/_blank"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HYPERLINK"/view/638161.htm"\t"/_blank"曝氣池,多余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钚晕勰喾ɑ窘M成為:①曝氣池:反應主體②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保證出水水質;2)保證回流污泥,維持曝氣池內的污泥濃度。③回流系統:維持曝氣池的污泥濃度;2)改變回流比,改變曝氣池的運行工況。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統:是去除有機物的途徑之一;2)維持系統的穩(wěn)定運行。⑤供氧系統:主要由供氧HYPERLINK"/view/3300445.htm"\t"/_blank"曝氣風機和專用HYPERLINK"/view/1152788.htm"\t"/_blank"曝氣器構成向曝氣池內提供足夠的溶解氧.三、實驗儀器及藥品(1)實驗儀器及藥品:攪拌器曝氣桶量筒活性污泥配置營養(yǎng)液(2)結果分析儀器及藥品:重鉻酸鉀標準液、硫酸亞鐵銨標準液、硫酸銀溶液、冷凝管、錐型瓶、鐵架臺。四、實驗方案:(1)采取水樣及運輸a.所需設備:桶1個,容量約20Lc.污水配制:無鏡湖水20L+5g葡萄糖+0.2g尿素+0.05g磷酸鹽(BOD5按照250mg/L計算。)d.運輸:由采水人員步行帶回實驗室。(2)設計說明:污水配制好以后,加入活性污泥菌種,連接曝氣裝置,開始持續(xù)曝氣,時間以每4h換一次配制污水。(3)實驗步驟五、實驗結果與分析序號6.202122232425沉降比(上午)5%40%90%100%100%沉降比(下午)11%10%85%100%95%96%水中污泥性狀顆粒較大顆粒較大絮狀像膠體,不沉淀,桶里沉淀絮狀,像膠體絮狀顏色灰褐色灰褐色黃色黃色泛白黃色泛白序號262728沉降比(上午)99%85%90%沉降比(下午)90%80%95%污泥性狀絮狀凝絮性較好凝絮性較好顏色顏色變深顏色變深,總體黃褐色顏色偏淺c.實驗分析:實驗從20日開始,污泥一開始情況穩(wěn)定、絮凝性好、易沉淀,初始沉降比為11%,由于當晚BOD5并沒有加倍,以標準濃度曝氣一晚后,污泥減少到5%,污泥顏色、性狀基本穩(wěn)定,繼續(xù)持續(xù)曝氣,由21日晚開始每晚污水濃度加到4倍,污泥沉降比開始持續(xù)上漲,從10%經2日漲到100%,污泥開始變?yōu)辄S色絮狀、微微泛白,在量筒中并未沉降,桶中上清液清澈,從24日開始趨于穩(wěn)定,在90%左右波動,因為污泥沉降比一直偏高,活性較大,所以污水濃度降低到低于標準濃度,每4h換污水一次,污泥顏色有所變深,桶中沉降性較好,在進行COD測定前一晚,我們使用無鏡湖水加標準濃度的污水混合液(COD濃度經測定為499.6mg/L)持續(xù)曝氣一晚。六、COD測定:(1)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標定方法:吸取10ml重鉻酸鉀于250ml錐形瓶中,加入100ml蒸餾水,然后用量筒加入30ml濃硫酸,冷卻后加3滴試亞鐵靈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色經藍綠剛變?yōu)榧t褐色為止,記錄消耗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的體積V,分別記錄進出水所消耗體積,并做空白試樣體積。進口水樣消耗體積為13.5ml、出口水樣體積消耗體積為20.0ml,空白試樣消耗體積為23.8ml。(2)結果計算:COD(mg/L)=(V0-V1)*(0.25*10/V)*8000/V2依據公式計算得到進水BOD5為499.6mg/L出水BOD5為145.62mg/L結果分析:實驗數據顯示實際COD去除率為70.85%,其中問題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①由于攪拌器接觸不良導致曝氧不足,污泥缺乏氧氣,厭氧狀態(tài)下污泥活性不佳,導致處理效果不理想。②在測定過程中,通過其他組的冷凝管接人水,水溫過高,導致冷凝效果不佳,蒸發(fā)液體無法回流,溫度過高等因素導致實驗數據出現誤差,從而影響出水的滴定體積,使實驗出現誤差。七、實驗小結:通過本次大型水處理綜合實訓,我用實際操作了解到了,污泥的培養(yǎng)過程,知道了污泥氧化曝氣中,BOD5的高低對污泥生長情況的影響,什么叫做污泥膨脹,污泥如何處理污水,使泥水分離、上清液變得清澈,這比在書本上所了解到的要生動詳細的多,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經驗,也在實訓過程中體會到與組員團隊合作做好分工的重要性,也能享受與大家交流知識與問題的過程,感謝老師能夠帶我們綜訓學習,讓我了解到活性污泥法的細節(jié)流程,更深入的理解其中的原理,我知道還有很多需要我去學習,我也將再接再厲好好學習,謝謝老師!20XX年月日
篇三:污水處理實驗報告實驗一顆粒自由沉淀實驗班級姓名日期在閱讀實驗內容之后,進入實驗室之前,請完成下列習題。自由沉淀中顆粒沉速與絮凝沉淀中顆粒沉速有什么區(qū)別?2.繪制自由沉淀曲線的方法及意義?3.自由沉淀的測定是否還有其他方法?與我們所應用的方法有何區(qū)別?主要實驗儀器和藥品教師簽字日期實驗一顆粒自由沉淀實驗(記錄及報告單)班級姓名日期一、實驗目的二、原理簡述三、實驗內容及記錄四、實驗數據處理與結果討論五、教師批語六、成績評定考核項目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總成績分值23510實際得分教師簽字日期實驗二曝氣充氧實驗(預習題)班級姓名日期在閱讀實驗內容之后,進入實驗室之前,請完成下列習題。簡述曝氣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法中的作用。2.簡述曝氣充氧原理及影響氧轉移因素。3.分析曝氣的種類及各自特點。4.總轉移系數KLa意義是什么?5.鼓風曝氣設備與機械曝氣設備充氧性能指標有何不同?主要實驗儀器和藥品教師簽字日期實驗二曝氣充氧實驗(記錄及報告單)班級姓名日期一、實驗目的二、原理簡述三、實驗內容及記錄四、實驗數據處理與結果討論五、教師批語六、成績評定考核項目預習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總成績分值23510實際得分教師簽字日期實驗三生物轉盤實驗(預習題)班級姓名日期在閱讀實驗內容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奢侈品培訓汽車
- 專業(yè)分包化標準精裝修工程管理
- Windows Server網絡管理項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課版)3.6 DHCP-任務5 DHCP客戶端配置
- 語法選修課 高中英語 非謂語動詞 A篇
-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第六章質量與密度基礎練習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 2024至2030年中國干豬膀胱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多用途雙面黏貼布帶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保安單元殼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山東省中考語文試題含解析
- 三年級體育下冊 前滾翻(水平二)說課稿
- 【核心素養(yǎng)目標】14.1熱機 教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
- 410th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本體化學清洗方案(HCL)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政治學原理》一平臺在線形考(形考任務四)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實詞推斷方法 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復合銅箔市場需求前景及投融資分析研究研究報告
- 醫(yī)院轉讓居間服務合同范本
- 遼寧省法院系統招聘聘用制書記員真題
- 2024福建網龍網絡控股限公司校園招聘100人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學年度八年級數學上冊第1課時 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教學設計
- 2024全國各地區(qū)語文中考真題匯編《第二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