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八章檢測題及答案_第1頁
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八章檢測題及答案_第2頁
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八章檢測題及答案_第3頁
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八章檢測題及答案_第4頁
2021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八章檢測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檢測題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L(2006?海淀區(qū))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人推車時,人也受到車給的推力

B.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一定不會發(fā)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個易拉罐,易拉罐變癟了,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D.排球運動員扣球使球的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考點】61:力作用的相互性;6F:力的作用效果.

【難度】中等

【分析】解決此題要聯(lián)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

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還要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

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和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A、人推車時,人也受到車給的推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說法正

確,不符合題意;

B、兩個物體不接觸,也會發(fā)生力的作用,例如兩塊磁鐵不接觸也有磁力作用,說法錯誤,

符合題意;

C、用手捏一個易拉罐,易拉罐變癟了,表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

意;

D、排球運動員扣球使球的運動方向發(fā)生了改變,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說法

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對于這類選擇題,解題關鍵是結合題意聯(lián)系相關物理知識進行判斷選擇符合題意

的選項.

2.(2016?綏化)下列數據與事實相接近的是()

A.兩個雞蛋的重力大約是1N

B.一瓶普通礦泉水的質量約為5k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D.物理教材的長度約為30dm

【考點】77:重力大小的估測;23:質量的估測;63:長度的估測;68:速度與物體運

動.

【難度】中等

【分析】首先對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需要進

行相應的換算或轉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A、一個雞蛋的重力約為0.5N,則兩個雞蛋約為1N,故A符合實際;

B、一瓶普通礦泉水的質量在0.5kg左右,故B不符合實際;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l.lm/s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

D、物理教材的長度約為30cm,故D不符合實際.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物體的數據的了解情況,本題告訴我們一定要對實際

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做到熟知,以免鬧了笑話自己還不知道.

3.(2012?鄂爾多斯)在一粗糙的斜面上,彈簧固定在斜面底端.滑塊被彈簧彈出后,沿斜

面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關于滑塊的受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考點】6H:力的示意圖.

【難度】中等

【分析】先對滑塊進行受力分析,根據粗糙斜面可得,滑塊受摩擦力作用,因此滑塊受重

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根據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做豎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外的支持力和

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即可.

【解答】解:A、支持力豎直向上、沒有摩擦力,故A錯;

B、滑塊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重力豎直向下,支持力與斜面垂直,這兩個力正確,但

摩擦力的方向不對,故B錯;

C、滑塊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并且重力豎直向下、支持力與斜面垂直,摩擦力沿

斜面向下,故C正確;

D、滑塊被彈簧彈出后,不受彈力,故D錯.

故選c.

【點評】會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會用示意圖表示力的三要素,注意滑塊被彈簧彈出后,

不受彈力.

4.(2011?恩施州)在實驗時,小明將一個正常的鐵質外殼測力計的掛鉤掛在鐵架臺上,靜

止時有如圖所示的示數.接著,他把這個測力計像右圖中乙那樣,上下各掛一個50g的鉤

碼,并掛到甲測力計下,則甲乙兩測力計的示數分別是()(g=10N/kg)

Ii-Zi

OE

A.1.0N和1.5NB.1.0N和0.5NC.2.0N和1.0ND.2.0N和1.5N

【考點】74: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與讀數.

【難度】中等

【分析】由圖可知,測力計乙的重量為1N,當如右圖所示使用時,測力計甲的示數為物體

A、B和測力計乙的重量之和,測力計乙的示數為測力計乙的重量與物體B的重量之和.

【解答】解:測力計甲的示數為為物體A、B和測力計乙的重量之和,50g的物體重約

0.5N,測力計乙的重為1N,所以測力計甲的示數為2.0N,測力計乙的示數為測力計乙的重

量與物體B的重量之和,即1.5N;

故選D.

【點評】本題是一道有關測力計使用與讀數的題目,當測力計倒掛時測力計的示數為測力

計的自重.

5.(2011?揚州)以下是一些工具與對應的工作原理:

①測力計--彈性形變與外力的關系;

②重垂線--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③液體溫度計一一測溫液體的熱脹冷縮;

④驗鈔機--熒光物質在紅外線的照射下能夠發(fā)光.

其中正確的一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考點】74: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與讀數;15:液體溫度計的構造與工作原理;7A:重力的

方向;AU:紫外線.

【難度】中等

【分析】①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彈簧測力計原理是: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力成正比.

②重垂線的工作原理是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③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

④驗鈔機的工作原理是熒光物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夠發(fā)光.

【解答】解:①、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物體受到的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

顯.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彈簧的伸長量來顯示力的大小.所以選項①正確.

②、重垂線是根據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選項②不

正確.

③、常用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液體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所以選項

③正確.

④、驗鈔機是利用了熒光物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能夠發(fā)光的原理制成的,而不是紅外

線.所以④不正確.

故選D.

【點評】①、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

長;

②、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注意不是垂直向下.

③、掌握常用溫度計的原理、刻度方法、正確使用.

④、紅外線和紫外線在生活中的應用,紅外線應用:熱CT、電視遙控器、夜視儀.紫外線

應用:合成維生素D、使熒光物質發(fā)光、殺菌.

6.(2015?六盤水)下列估測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一瓶普通礦泉水的重力為500N

B.人體正常體溫為39℃

C.普通成人的步行速度為5m/s

D.教室里課桌的高度為80cm

【考點】77:重力大小的估測;13:溫度;63:長度的估測;68:速度與物體運動.

【難度】中等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

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

【解答】解:

A、一瓶礦泉水的質量在500g=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5kgX10N/kg=5N左

右.故A不符合實際;

B、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左右,變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實際;

C、普通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X」_m/sQl.lm/s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

3.6

D、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

右.故D符合實際.

故選D.

【點評】估測是一種科學的近似值,它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

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在生產和生活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應用日常知識積累解答此題.

7.(2014?攀枝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兩物體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B.物體發(fā)生形變一定會產生彈力

C.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

D.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考點】6E:力的概念;6F:力的作用效果;71:彈力;7A:重力的方向.

【難度】中等

【分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物體間不一定接觸;

(2)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力叫彈力;

(3)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4)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解答】解: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物體間不一定接觸;如磁鐵

吸引鐵釘;故A不符題意;

B、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力叫彈力;發(fā)生塑性形變時,不會產生彈力;故B符合題

忌;

c、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即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

動狀態(tài);故C不符題意:

D、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故D不符題意;

故選B.

【點評】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力的效果、彈力、重力概念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8.(2013?綿陽)在探究彈簧長度與力的關系時,選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彈

簧,將甲、乙彈簧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大小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為F的力壓乙的

右端,在丙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拉力,在丁彈簧左右兩端施加大小為F的壓力,

四根彈簧都水平靜止,如圖所示,此時四根彈簧的長度分別是L中、L小L丙、L丁,則

()

_?F|v/\AWVWV^—FF?-WVWWVW~>FF―?AA/WVWVVV?—F

甲丙T

A.L甲=LC=L再=LTB.L乙=L)-<L>i>=L丙

C.L甲=11.乙VL內=L丁D.1.丁<1.乙<1,甲<1_內

【考點】75:彈簧測力計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應用;72:彈簧測力計及其原理.

【難度】中等

【分析】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彈簧受到的彈力與其

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

【解答】解:彈簧受到的拉力與其伸長量(彈簧實際長度與原長之間的差值)成正比;而

圖甲和丙都是使彈簧伸長的,圖乙和圖丁都是讓彈簧壓縮的,圖甲和圖丙上的作用力相

同,故伸長的長度相同:圖乙和圖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壓縮的長度相同,故有L4=L?。?/p>

L,=l.詞;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點評】彈簧的伸長量取決于作用在彈簧上的力的大小,作用在掛鉤上的力都是F,則伸

長量相同,注意判斷彈簧是伸長的還是壓縮的.

9.(2013?廈門)完成交會對接后,宇航員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飛船組合體工作生活12

天.這期間他們要鍛煉身體,以下方式中有效的是()

A.引體向上B.做俯臥撐C.舉啞鈴D.原地蹬自行車

【考點】76:重力.

【難度】中等

【分析】太空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從同一物體在太空上比在地球上輕很多這個角度分

析,可選擇宇航員鍛煉身體用的相關健身器材.

【解答】解:因為同一物體在太空上比在地球上輕很多,宇航員和物體都處于一種失重狀

態(tài),所以可以使用原地蹬自行車鍛煉身體,而引體向上、做俯臥撐、舉啞鈴都不能用.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重力知識點,宇航員在宇宙飛船中使用常用健身器材具有較強的開

放性,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想象力.

10.(2012?雅安)如圖所示,一圓球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且與豎直墻面接觸,處于靜止狀

態(tài),則它受到的力有()

A.重力、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B.重力、水平地面的支持力

C.重力、水平地面的支持力、豎直墻面的彈力

D.重力、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考點】6E:力的概念.

【難度】中等.

【分析】生活中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一對平衡力滿足: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解答】解:一圓球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且與豎直墻面接觸,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圓球受到

平衡力的作用;

由于地面光滑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故也就不受墻面水平的彈力;即再水平方向上不

受力的作用;

在豎直方向上,圓球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它們是一對平衡力;

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點評】深入理解受力情況力和物體所處運動狀態(tài)間的關系;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2分)

11.(2007?廣安)足球運動員射點球時,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守門員奮力將球接住,球由

運動變?yōu)殪o止,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員用頭頂足球時,頭也受

到了力的作用,該力的施力物體是足球.

【考點】6F:力的作用效果;6E:力的概念;61:力作用的相互性.

【難度】易

【分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

效果:一是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據此回答.

【解答】解:守門員將球接住,球由運動變?yōu)殪o止,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員用頭

頂足球時,頭給足球施加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頭也受到球的力,該力的施力物體

是足球.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足球.

【點評】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習力時,多聯(lián)系生活,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性分析

有關現象.

12.(2016?漳州)在體育比賽中,小云用力將實心球投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狀態(tài),以地面為參照物,實心球在落地前是運動的.

【考點】6F:力的作用效果;52:參照物及其選擇.

【難度】易

【分析】(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兩點: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

變物體的形狀;

(2)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

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解答】解:

(1)用力將實心球投出,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則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以地面為參照物,實心球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所以實心球是運動的.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運動.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掌握運動和力的基本常識,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并能據參照物準

確的判斷出物體的狀態(tài)是解決該題的關鍵.

13.(2015?寧德)用一水平推力推杯子的上部(如圖甲),杯子會傾倒;用同樣大小的水平

推力推杯子的下部(如圖乙),杯子會沿桌面滑動.以上現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

狀態(tài),還說明了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選填"大小"、"方向"或"作用點")有

關.

【考點】6F:力的作用效果;6G:力的三要素.

【難度】易.

【分析】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用一水平推力推杯子的上部(如圖甲),杯子會傾倒,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杯子的下部(如圖乙),杯子會沿桌面滑動,與甲圖比較可以說明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作用點.

【點評】深入理解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14.(2013?朝陽)學過“物質及運動和力”之后,我們應該對常見物體的重量,物體的空間

尺寸,時間長短有一種預估的能力.如:一位初三男生的體重約為500N,一個黑板擦

的各條中最長的那個棱約為15cm,"一眨眼的功夫〃,其中一眨眼的時間約為二

s.(填寫的數字只要不過分離奇均可得分)

【考點】77:重力大小的估測:61:時間的估測;63:長度的估測.

【難度】易.

【分析】首先要對題目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結合對生活實際的認識,填

入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解:(1)初中生體重大約為50kg(100Jf),重力G=mg=50kgX10N/kg=500N;

(2)一個黑板擦的各條中最長的那個棱的長度在15cm左右;

(3)一眨眼的時間約為1s;

故答案為:500;15;1.

【點評】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

填入符合實際的數值即可.

15.(2009?南寧)如圖所示,兩艘小船靜止在湖面上,小剛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

船,兩船都運動起來.此現象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

態(tài).

【考點】61:力作用的相互性;6F:力的作用效果.

【難度】易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①使物體發(fā)生形變,②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時,自己坐的船同時后退,說明人對另一只船施力

的同時,另一只船對他乘坐的船也有力的作用,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小

船由靜止變?yōu)檫\動,則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故答案為:相互的;運動狀態(tài).

【點評】本題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物體間力的相互作用,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

一道好題.

16.(2008?普陀區(qū))某一個登月宇航員為探究不同星球對物體吸引作用的大小關系,他用

彈簧測力計分別在地球和月球上,測出質量分別為0.5千克、1千克、2千克的三個物體所

受到重力的大小,他測得的數據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地球)表二(月球)

實驗序號質量(千克)重力(牛)實驗序號質量(千克)重力(牛)

10.54.940.50.815

219.8511.63

32623.26

(1)分析比較1、2、3或4、5、6的有關數據,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物體的重力與質

量成正比.

(2)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4、2與5、3與6有關數據,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物體

的質量相同時,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在地球上比月球上要大.

(3)該宇航員進一步綜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有關數據得出結論是:在同一星球的同一地

點,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定值,在不同星球上物體的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不同的.請判

斷,該宇航員的分析結論合理且結論完整(選填"錯誤"、"合理且結論完整"或"合理但

結論不完整").

(4)該宇航員發(fā)現了在不同星球上G/m的大小不同,這一比值的大小反映了物體所在

的星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的強弱.

【考點】7C: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76:重力.

【難度】易

【分析】探究不同星球對物體吸引作用的大小關系,要采取控制變量法的思想,取質量相

同的物體,測量在不同星球受到的重力;然后根據收集的數據信息,分析后可得結論.

【解答】解:(1)在實驗1、2、3或4、5、6中的數據可看出:當質量成倍數變化時,其

對應的重力也按相同的倍數變化,故得到--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

(2)從兩個表格中,找出質量相等的幾組數據,就可得結論;

(3)在每個表格中,反映出在同一星球的同一地點,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定值;但兩表中

的比值不同;由此可知,總結的結論是合理且完整的;

(4)不同星球上G與m的比值不同,又因為物體的質量是屬性、不變的量,比值越大則

其重力越大;即比值反映了星球對物體吸引作用的強弱.

故答案為:(1)在同一星球上,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2)1與4、2與5、3與6

(3)合理且結論完整

(4)物體所在的星球對物體吸引作用的強弱.

【點評】此題考查重力與質量關系的實驗,采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細

致分析,可得結論.

17.(2007?永州)如圖中,小軍坐在乙船上用力向左推甲船,小軍坐的小船乙反而向右運

動,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船由靜止向左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考點】61:力作用的相互性;6F:力的作用效果.

【難度】易

【分析】(1)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同時也受到另一個物體對它的物體,說明物

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解答】解:(1)小軍坐在乙船上用力向左推甲船,小軍坐的小船乙反而向右運動,說明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甲由靜止變?yōu)檫\動,甲的速度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故答案為:相互:運動狀態(tài).

【點評】物體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變都屬于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一定受到

力的作用,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運動狀態(tài)不一定改變.

18.(2006?泰安)以下幾幅圖片展示的是福娃小運動健將在進行奧運比賽,請你觀察圖

片,想象圖片中運動項目比賽的情景,提出兩個物理問題,并對提出的物理問題嘗試解

答.

籃球足球羽毛球賽艇

BasketballFootballbadmintonRowing

問題1:籃球碰到地面被彈起來,說明了什么?.解答: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

態(tài).

問題2:賽艇運動員向后劃水,賽艇為什么前進?.解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考點】6F:力的作用效果;61:力作用的相互性.

【難度】中等.

【分析】圍繞所學的力學知識去分析,這四幅圖所包含的信息都與力有關.還有不要只盯

著靜止的圖片,應該根據圖片去想象圖片中運動項目比賽的情景.

【解答】解:(1)問題:籃球碰到地面被彈起來,說明了什么?解答: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2)問題:賽艇運動員向后劃水,賽艇為什么前進?解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點評】本題是一道開放性題.解答時要根據圖片信息,歸納出相關的知識,然后將現象

與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

三、作圖題(19題7分,20他7分,共14分)

19.(2017?天門)如圖所示,物體A靜止在斜面上,請畫出它的受力示意圖力.

【考點】6H:力的示意圖.

【難度】中等.

【分析】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摩擦力和支持力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摩

擦力沿斜面向上,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然后過重心分別表示出三個力的方向.

【解答】解:過重心作豎直向下的重力,過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過支點作垂直于

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物體受力分析的能力,并會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的作用點和方

向.

20.(2015?貴港)一塊重為10N的磚被F=50N的壓力壓在豎直的墻壁上處于靜止,如圖所

示,請你畫出這塊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圖(壓力F除外).

【考點】6H:力的示意圖.

【難度】中等.

【分析】物體靜止時,受到力是平衡力,此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在豎直方向

上肯定有一個力與它平衡,這個力就是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水平方向上壓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解答】解:物體受到人為的壓力水平向右,墻的支持力水平向左,重力豎直向下,摩擦

力豎直向上,如圖所示.在這幾個力的作用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水平方向上壓力

和支持力是平衡力,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f=10NV

G=10N[

【點評】解題的關鍵是把各個力的方向分析正確,水平方向的力是平衡力,豎直方向的力

是平衡力.在畫力的示意圖時,若需要畫出物體受到的多個力的示意圖時,要將這幾個力

畫成共點力.

四、解答題(21題7分,22題7分,共14分)

21.(2015?荊門)如圖是運動員將足球頂出去的情景.

(1)球被頂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請在圖中作出足球受力的示意圖(忽略空氣阻力).

【考點】6F:力的作用效果;6H:力的示意圖.

【難度】中等.

【分析】解答本題應掌握: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形狀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的形狀改變的越大,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物體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的改變都表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

(2)踢出去的足球靠慣性飛行,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

方向是始終豎直向下的,不受其位置和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據此,再利用作圖法畫出重力即

可.

【解答】解:

(1)比賽中,運動員用頭將迎面飛來的足球頂出去,足球的運動方向改變,是力作用的結

果,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踢出去的足球在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只受重力的作用,作用在球的重心,方向豎

直向下,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運動狀態(tài);(2)見上圖.

【點評】本題不但要求掌握力的作用效果,還要會作重力的示意圖,注意:物體在任何情

況下,其重力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同時,本題中還要注意,足球靠慣性飛行時,忽略空

氣阻力便不再受其他力.

22.(2015?黑龍江)在緊張的考試中,讓我們再回憶兒時的歌聲中走近物理,你還記得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huán)繞著綠樹紅墻,小船

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涼爽的風."這首歌嗎?歌詞中包含了很多物理知識,仿照示

例,請你寫出兩條.

歌詞物理知識

小船推開波浪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考點】6F:力的作用效果;92:聲音的傳播條件;A6:光的反射.

【難度】中等.

【分析】(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介質包括固體、液體、氣體.

【解答】解:(1)海面倒映的白塔,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優(yōu)美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們的耳朵里的.

故答案為:海面倒映的白塔,屬于光的反射現象;優(yōu)美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們的耳朵

里的.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的反射現象,以及聲音的傳播現象,要求學生熟知相關知識,并能

與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檢測題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2005?河池)分別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滑到鋪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

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實驗結論可以反駁下列

說法中的哪一條()

木板表面

A.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緩就越慢

B.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

C.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

D.運動的物體不受力作用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考點】6J:牛頓第一定律.

【難度】中等.

【分析】通過我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雖然這三次小車的初速度都相同,但是運動的距離

卻不相同.這說明是阻力在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阻力越大,運動距離越短;阻力越小,

運動距離越長.若沒有阻力,則運動的物體就不會停下來,將永遠的沿直線勻速運動下

去.

【解答】解:A、木板表面的阻力小,小車運動的距離遠,表明摩擦力越小,小車速度減

少得越慢;

B、如果阻力越小,則小車運動的距離將越遠.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它將保持勻速

直線運動;

C、從實驗中我們分析出力和運動的關系: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

狀態(tài)的原因.因為實驗中,小車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阻力,小車的運動并沒有受到推力的

作用.且由于阻力的存在,改變了小車的運動速度.通過對現象的分析,我們發(fā)現阻力大

的,速度減少得快;阻力小的,速度減少得慢.由此我們推理出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力,運

動的物體將永遠的運動下去.

D、若平面非常光滑,阻力為零,則不會有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小車的速度將保持不

變,不會變快也不會變慢,永遠的運動下去.

故選C.

【點評】這個實驗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做法是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

物體,讓小車從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為了在水平

面上的初速度相同)后,在不同表面運動的距離做好這個實驗,好好的分析這個實驗現

象,也就能夠很好的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了.

2.(2005?欽州)如圖所示在地球上的四個位置分別靜立著中國人、北極熊、阿根廷人和企

鵝,對他們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有北極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對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

B.企鵝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對它的支持力

C.中國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還受到摩擦力

D.他們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對他們的支持力均為一對平衡力

【考點】6R:平衡力的辨別:7A:重力的方向.

【難度】中等.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知道重力的概念及方向.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到的力為重力,

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答】解:A、中國人、北極熊、阿根廷人和企鵝都會受到重力,并且他們受到的重力

與地球對他們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A選項說法錯誤.

B、企鵝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B選項說法錯誤.

C、中國人、北極熊、阿根廷人和企鵝都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他們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沒有

發(fā)生相對運動或有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趨勢,一定不受到摩擦力.所以C選項說法錯誤.

D、他們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則受到的重力與地球對他們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D選

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重力的方向及二力平衡的條件.

3.(2004?涅中縣)鋸齒都是東倒西歪,不在一個平面,這是因為()

A.這樣使鋸齒更鋒利

B.這樣使鋸更耐受撞擊

C.鋸用的太久,齒被撞歪

D.可以使鋸口加寬,減小材料對鋸的摩擦力

【考點】71: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21:物質的基本屬性.

【難度】中等.

【分析】A、鋸齒的鋒利程度是由兩個因素:硬度和尖利程度決定,從這兩個方面來考

慮;

B、鋸是否耐撞擊是由鋸的硬度決定的;

C、根據新舊鋸齒的形狀對比來做出解答;

D、鋸口加寬,鋸條和被鋸物體之間的壓力減小,從而減小摩擦力.

【解答】解:A、鋸齒的鋒利程度是由鋸齒材料的硬度和尖利程度決定的,因為鋼鋸的鋸

齒的材料和尖利程度都沒有因為東倒西歪而改變,所以不會增大其鋒利程度,A是錯誤

的;

B、鋸是否耐撞擊是由鋸齒的材料決定的,與形狀沒有關系,所以B是錯誤的;

C、新的鋼鋸鋸齒也是東倒西歪的,所以C是錯誤的;

D、鋸齒做成東倒西歪的形狀,可以使鋸條在前后拉動的過程中,所鋸物體位置的寬度增

加,有利于鋼鋸的前后伸縮,減小了對鋼鋸的壓力,從而減小摩擦,所以D是正確的.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鋸條用到的物理知識,是一道應用題;

要解答此題想,需要對物體的硬度、摩擦力的知識靈活掌握.

4.(2016?無錫)教室的門關不緊,常被風吹開.小明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就

不易被風吹開了.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門被風吹開是因為門沒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門沒被吹開是因為風吹門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紙片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

D.塞入硬紙片是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

【考點】71: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難度】中等.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在門與門框之間塞入硬紙片后,門不易吹開,根據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其實

質.

【解答】解:

A、被風吹開是因為門的滑動摩擦力很小,很容易克服摩擦將門吹開;故A錯誤;

B、門相當于一個杠桿,門沒被吹開,說明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風吹門的力也可能大于或等

于摩擦力,故B錯誤;

CD、塞入硬紙片后,使門與門框之間的壓力增大,因此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故C

正確,D錯誤.

故選:C.

【點評】掌握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區(qū)別,掌握增大摩擦力和較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

應用于實際生活.

5.(2015?黔南州)如圖所示,三位同學用同一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進行了

下面三項操作:甲同學拉木塊A在長木板B上勻速運動:乙同學拉A在B上加速運動;丙

同學拉B,使AB一起勻速運動.三位同學的操作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別為f

甲、f乙、f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f4,f丙=0B.fip=fz.=f丙

C.fl|l=f丙<£Z.D.fqVf乙,f丙不確定

【考點】7D:摩擦力的大小.

【難度】中等.

【分析】抓住三種條件下A與B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就可判斷摩

擦力的大?。毫硗膺€有考慮產生摩擦力的條件--發(fā)生相對運動.

【解答】解: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因素有關,即: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而與物體的運動

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根據題干信息:甲同學拉木塊A在長木板B上勻速運動;乙同學拉A在B上加速運動;都

是物體A與物體B發(fā)生了相對運動,產生了滑動摩擦;而在兩種情況下,壓力大小及接觸

面的粗糙程度未變,故摩擦力不變即摩擦力相等;即f,尸f乙;

當丙同學拉B,使AB一起勻速運動時,物體A與物體B相對靜止,即A與B未發(fā)生相對

運動,也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故它們之間沒有摩擦力的存在,即摩擦力等于零;f丙=0;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影響摩擦力的因素以及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根據題目中提供的運動狀態(tài)

可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6.(2015?恩施州)在做"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時,將木塊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

載一個鉤碼,把一支測力計系在A上,如圖所示.當向左拉動B時,測力計指針穩(wěn)定.下

列討論中錯誤的是()

A.此裝置可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B.A受B的摩擦力與測力計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為2.4N,方向向左

D.若增大拉動B的速度,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大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物體靜止和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此時物體處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二者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可根據一個力的大小、方向,確定另一個力的

大小和方向;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若兩者都不發(fā)生變

化,則滑動摩梯力不變;滑動摩梯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解答】解:A、兩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在A上加減鉤碼可以改變物體間的壓

力大小,該實驗裝置可以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的關系,故A正確;

B、A受到B對它的滑動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作用而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A受B

的摩擦力與測力計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故B正確;

C、由圖示彈簧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2N,示數為2.4N,A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

件可知,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2.4N,A相對于B向右運動,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水

平向左,故C正確;

D、A、B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物體間的壓

力有關,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如果增大拉動B的速度,A、B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物

體間的壓力保持不變,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不變,由平衡條件可知,測力計的示數不變,

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于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和相

互平衡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的理解與運用.

7.(2013?廣州)忽略一切阻力,原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頭被另一塊小石頭水平撞擊,大

石頭的運動情況是()

A.始終靜止不動

B.動了一點點,很快停下來

C.撞擊時開始運動,然后慢慢停下來

D.撞擊時開始運動,然后做勻速直線運動

【考點】6J:牛頓第一定律.

【難度】中等.

【分析】要想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要有力的作用,據此來分析大石頭的變化.同時:

還要關注當不受外力時,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此題的前提是"忽略一切阻力",因此,原靜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頭被另一塊

小石頭水平撞擊,其運動狀態(tài)一定改變,即開始運動.又因為沒有阻力的作用,所以大石

頭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只有選項D的說法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題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抓住"忽略一切阻力”這一前提,是進行

推理和想象的關鍵.

8.(2013?鞍山)下列關于力學現象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人用力推車,車未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B.書本靜止在課桌上,是因為書本受到的重力與書本對桌面的壓力平衡

C.汽車剎車后,速度會逐漸減小,最后會停下來,是因為汽車具有慣性

D.蘋果在空中下落的越來越快,是因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考點】6L:慣性;6F:力的作用效果;6R:平衡力的辨別.

【難度】中等.

【分析】(1)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平衡力作用;

(2)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

直線上;

(3)滑行的物體最終停下來是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A、人用力推車,車未動,處于靜止狀態(tài),說明受力平衡,即推力等于阻

力,故A說法錯誤;

B、書本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書本上,而書本對桌面的壓力是作用在桌面上,這兩個力不是作

用在同一物體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故B說法錯誤;

C、汽車剎車時,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在該力的作用下,汽車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速度

會越來越小,最終會停下來,并不是由于具有慣性,故C說法錯誤;

D、蘋果在空中下落時,由于受力豎直向下的作用,其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下落速度越來

越大,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該題通過實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知識,在應用力的作用效果時時

要注意辨別物體發(fā)生變化的是形狀還是運動狀態(tài),在判斷兩個力是否為平衡力時要注意這

兩個力需要同時滿足四個條件,即: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9.(2013?濟南)沾上灰塵的衣服,用手輕輕拍打幾下,就干凈多了.小剛用下面的四句話

解釋了這一過程:

①灰塵與衣服分離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凈了

②一手拿著沾有灰塵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輕輕拍打

③灰塵由于具有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

④衣服受力后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由靜止運動起來.

這四句話最合理的排列順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

【考點】6M:慣性現象.

【難度】中等.

【分析】解釋慣性現象時的步驟:

①確定研究對象,闡明其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②說明哪個物體或物體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

③說明哪個物體或物體的哪一部分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④說明結論.

【解答】解:一手拿著沾有灰塵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輕輕拍打,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

由靜止變?yōu)檫\動,而衣服上的灰塵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灰塵和衣服就會分

離,由于重力的作用就會落下來.故這四句話最合理的排列順序是②④③①.

故選D.

【點評】知道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會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10.(2013?成都)如圖所示的裝置,物塊M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左右兩端用

細線通過滑輪連接著兩個相同的吊盤.小聰用它做實驗時發(fā)現:當在左盤中放100g的祛

碼、右盤中放200g的祛碼時,物塊M可以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盤中的原有祛碼都

不變,使物塊M最終可以向左勻速直線運動的方案是(滑輪的摩擦不計)()

A.在左盤中再加100g祛碼

B.在左盤中再加200g祛碼

C.在左盤中再加100g祛碼,在右盤中再加100g祛碼

D.在左盤中再加200g祛碼,在右盤中再加100g祛碼

【考點】6T: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難度】中等

【分析】首先由受力分析明確物體M受力情況,由M的運動狀態(tài)可判斷M受摩擦力的大

?。划擬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時,摩擦力方向同時發(fā)生變化,根據壓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

變化確定摩擦大小變化;最后根據物體始終受力平衡可求得左側應加祛碼.

【解答】解:在左盤中放質量為100g的祛碼,右盤中放質量為200g祛碼時,物體M恰好

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即物體受力平衡,因此物體所受向左的摩擦力與物體受到向右的合

力相等,即f=2G-G=G.

當物體向左運動時,摩擦力方向向右,由于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故物體受到摩

擦力不變,又因為物體仍然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與物體受到的拉力

相等,方向相反,即物體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300g祛碼的重力,方向向左,因此需向左盤

中再加200g硅碼.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體的受力分析以及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點是物體所受摩擦力的

大小、方向判斷,明確一般情況下,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

的粗糙程度有關.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6分)11.(2013?綏化)在草坪上滾動的足球,受到的阻力

越小,運動的路程越遠(選填遠或近),若滾動時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

速直線運動.

【考點】6U:力與運動的關系.

【難度】中等.

【分析】掌握力和運動的關系,運動的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物體速度減小得越慢,運動

的距離越長;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若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滾動的足球,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運動的距離越長,若滾動

時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遠;做勻速直線運動.

【點評】此題考查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及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原來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將

做勻速直線運動,原來靜止的物體,不受力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12.(2013?齊齊哈爾)小偉要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他猜想影響滑動

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

②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觸面積的大小.

接下來小偉通過如圖所示實驗操作驗證他的猜想:

(1)實驗中小偉應該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直線拉動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這樣做是

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從而測出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偉要探究猜想②,他應該選擇甲和丙兩幅圖所示的實驗步驟來操作,根據

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可得出結論: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

摩擦力越大.

(3)小偉要探究猜想③,他將木塊切去一半,重復甲的操作過程,如圖丁所示.他比較甲

和丁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你認為他的結論

可靠嗎?答:不可靠.小偉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不變.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掌握二力平衡條件,要正確測出摩擦力的大小,需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

動;

(2)根據猜想,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需使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

大小相同,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的關系,需使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

同,改變接觸面積的大??;

【解答】解:(1)實驗中小偉應該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直線拉動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

這是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

(2)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需使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大小相同,

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應選擇甲圖和內圖;

由圖知,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的關系,需使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

同,改變接觸面積的大小,而小偉將木塊切去一半,則在接觸面積變化的同時,壓力也發(fā)

生了變化,所以得出錯誤結論.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二力平衡;(2)甲和丙;接觸面越粗糙;(3)不可靠;沒有控

制壓力大小不變.

【點評】此題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考查了學生對控制變量

法的理解和應用,題目很典型.

13.(2013?眉山)如圖所示,在"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一..凡.11.月_____居B鼻

_a,?,…,頒|[十6—一6L/一撿一■,二三1一,⑥

771^^^/777777777//:/"萬力///////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T77

甲:木板表面乙:木板表面丙:毛巾表面?。好肀砻?/p>

(1)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塊A做勻速直線運動,

這樣做便能測量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在甲、乙、丙所示圖中,分別用的拉力,拉著物塊勻速前

(2Fi=lN,F2=2N,F3=1.5NA

進.分析甲、乙兩圖可得: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分析甲與丙兩圖可得: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大量實驗進一步證明: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成正

比.在丙圖中物塊A上疊放一塊與A相同的物塊B,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A,使物塊B

隨A一起勻速前進(如圖丁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F4,則F4=3N;此運動過程

中,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為0N.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的知識進行分析,一對平衡力的大小相等;

(2)分析三幅圖中的控制的量和改變的量結合測力計的示數得出結論;

(3)根據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結合丙圖的示數得出結論;

根據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得出B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1)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拉力和摩擦力平衡,大小才相等:

(2)甲、乙兩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乙的壓力大于甲的壓力,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可

得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甲、丙兩圖,壓力相同,丙比甲接觸面粗糙,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可得在壓力一定

時,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3)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成正比,丁與丙的接觸面粗糙

程度相同,丁的壓力是丙的2倍,所以摩擦力是丙的2倍,拉力也是丙的2倍,應為1.5N

X2=3N;

又AB兩物體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它們之間沒有摩擦力.

故答案為:(1)水平;勻速直線;(2)壓力;甲與丙;(3)3;0.

【點評】此題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考查了學生對控制變量法

的掌握及應用,(3)中告訴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成正比的特點,分析丁的測力計示

數,考查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同時還考查了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14.(2013?長沙)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甲乙丙

(1)小華的三次實驗情況如圖甲、乙、丙所示.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水平木板

(或毛巾)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比較甲和乙兩組數據可知,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小華比較甲和丙兩組數據得出結論: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就越大.老師指出這樣得

出的結論是不對的.理由是: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根據二力平衡的原理,必須使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才行;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實驗中要用到控制變量法,研

究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關時,要控制壓力一定;研究摩擦力和壓力是否有關

時.,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解答】解:(1)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摩擦力才是一對平衡

力,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2)比較甲和乙兩組數據可知,壓力一定時,甲的摩擦力f*F“,=3.6N,乙的摩擦力f匕=F

乙=5.6N,說明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甲和丙兩幅圖中的壓力不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而得出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

就越大的結論是不正確的,原因是在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壓力大小的關系時,沒有控制接觸

面的粗糙程度不變.

故答案為:(1)勻速直線;(2)接觸面越粗糙;(3)沒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的理解和掌

握,注意二力平衡知識和控制變量法的熟練運用.

15.(2013?樂山)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沿

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它沿水平長木板勻速滑動,從而測出摩擦力;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祛

碼,從而改變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把棉布、毛巾等鋪在長木板上,從而改變接觸面

的粗糙程度.

(1)觀察三個實驗,比較甲圖和乙圖所示實驗,說明摩擦力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表面

的壓力有關.

(2)觀察三個實驗,比較甲圖和丙圖所示實驗,說明在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相同

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進行乙圖中實驗時,改變放在木塊上的祛碼,通過多次實驗得到摩擦力F摩與

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F國的關系圖線如丁圖所示由圖可知:F斫0.25F壓.當木塊與祛

碼的總重力為6N時,木塊在長木板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為1.5N,若此時彈簧測力

計的讀數為2.5N,則木塊將做加速運動.

【考點】7L: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難度】中等..

【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和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要研究摩擦力和壓力的關

系,必須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要研究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

系,必須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根據圖象中壓力和摩擦力的數據,找出其關系;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

運動,如果受的不是平衡力,拉力大于摩擦力,物體將改變運動狀態(tài).

【解答】解:(1)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的關系時,必須控制接觸

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觀察三個實驗可知,符合要求的是甲圖和乙圖;

(2)觀察三個實驗,比較甲圖和丙圖所示實驗可知,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相同,接觸面

的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摩擦力不同,且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說明在作用在物體表面

的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由摩擦力F摩與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的關系圖線可知,當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

為2N時,摩擦力為0.5N;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為4N時,摩擦力為1N;作用在物體表

面的壓力為6N時,摩擦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