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歷史高考仿真試題(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過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夏商時期實行的是禪讓制B.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C.秦朝統(tǒng)一后實行的是郡縣制D.漢初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2、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而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B.鴉片戰(zhàn)爭導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D.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通過《南京條約》獲得了對華貿易的額外關稅特權3、題干:以下哪項不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A.中央集權制度B.封建土地所有制C.奴隸社會制度D.家族長制4、題干: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提倡民主和科學B.提倡文學革命C.提倡馬克思主義D.發(fā)生在20世紀初5、題干:在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了“仁”的學說,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以下關于孔子的“仁”學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仁是孔子道德哲學的核心B.仁主張愛民如子,強調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C.仁的實踐是“禮”,即遵循社會規(guī)范D.仁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6、題干: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于墨家學派主張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兼愛”主張平等對待所有人B.“非攻”主張反對戰(zhàn)爭和暴力C.墨家主張“尚賢”,認為賢能之人應該擔任國家重要職務D.墨家學派與儒家學派在思想上有很大的分歧7、題干:以下哪位人物被尊稱為“史圣”,其著作《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A.司馬遷B.班固C.諸葛亮D.陳壽8、題干: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A.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B.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C.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9、下列關于秦朝統(tǒng)一六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秦始皇通過連年征戰(zhàn),最終統(tǒng)一了六國B.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度C.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修建了長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D.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推廣了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文字10、以下哪項不是漢武帝時期采取的措施,用以加強中央集權?A.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權力B.設立監(jiān)察御史,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jiān)督C.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修建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促進南北經(jīng)濟交流11、以下關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B.實行分封制,諸侯王擁有較大的權力C.實行三公九卿制,中央權力分散D.實行州縣制,地方官員由地方士紳推薦12、下列關于唐朝科舉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科舉制度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也有機會做官B.科舉考試分為進士、明經(jīng)等科目C.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科舉制度始于唐朝,發(fā)展于宋朝13、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首?A.關漢卿B.王實甫C.馬致遠D.白樸14、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1949年新中國成立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C.1978年改革開放D.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15、題干:以下關于我國春秋時期“三家分晉”的說法正確的是:A.“三家”指的是韓、趙、魏三家B.“三家分晉”標志著戰(zhàn)國時期的開始C.“三家分晉”導致了晉國國力的衰退D.“三家分晉”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16、題干:以下關于秦朝統(tǒng)一六國的說法正確的是:A.秦滅六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B.秦滅六國的主要原因是秦國的強大C.秦滅六國后,秦始皇采取了嚴酷的法律制度D.秦滅六國后,秦始皇推行了郡縣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這一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轉變?yōu)橐再Y本輸出為主。材料二: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包括廢除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編練新軍等措施。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教育、軍事等領域的現(xiàn)代化。問題:1.《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的背景是什么?2.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結合材料,分析《馬關條約》和“新政”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第二題材料: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書寫了波瀾壯闊的史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反抗外來侵略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薄浴吨袊谷諔?zhàn)爭史》材料二:“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眴栴}:1.根據(jù)材料一,簡要概括抗戰(zhàn)精神的主要內涵。2.根據(jù)材料二,列舉兩種抗戰(zhàn)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傳承和弘揚抗戰(zhàn)精神。第三題(本題共1小題,滿分15分)【題目】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并結合史實說明其對20世紀初中國外交政策的具體影響。(15分)【要求】1.分析清晰,論點明確,邏輯性強。(6分)2.結合具體史實,論據(jù)充分。(6分)3.表達準確,文字流暢。(3分)【答題區(qū)域】第四題【材料一】“凡國家有大事,必有鴻篇巨制,以昭示于世,垂范于后世?!边@是對古代中國歷史文獻編纂的高度概括。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歷史文獻:(1)編年體:《春秋》、《資治通鑒》(2)紀傳體:《史記》、《漢書》(3)紀事本末體:《通鑒紀事本末》【材料二】(1)以下關于《史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B.由司馬遷撰寫C.記載了上至黃帝,下至漢武帝時期的歷史D.每篇傳記都以“本紀”為開頭(2)以下關于《資治通鑒》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B.由司馬光編纂C.記載了上至夏朝,下至唐朝的歷史D.采用編年體形式統(tǒng)編版歷史高考仿真試題及答案指導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過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夏商時期實行的是禪讓制B.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C.秦朝統(tǒng)一后實行的是郡縣制D.漢初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答案:A解析:夏商時期實行的是世襲制,而不是禪讓制。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的一種政治制度,通過民主推選首領。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將國家領土分封給親族和功臣,他們作為諸侯擁有一定的自治權。秦朝統(tǒng)一后實行的是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漢初實行的是郡國并行制,既保留了郡縣制,又恢復了分封制,但后來因分封制導致的一系列問題而逐漸廢除。因此,A選項表述不正確。2、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而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B.鴉片戰(zhàn)爭導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D.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通過《南京條約》獲得了對華貿易的額外關稅特權答案:D解析:鴉片戰(zhàn)爭確實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而由英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A選項正確。戰(zhàn)爭導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選項正確。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C選項正確。然而,D選項中提到的“額外關稅特權”并不準確,實際上《南京條約》規(guī)定的是中國對英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關稅稅率,而不是額外關稅特權。因此,D選項表述不正確。3、題干:以下哪項不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A.中央集權制度B.封建土地所有制C.奴隸社會制度D.家族長制答案:C解析: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央集權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家族長制。奴隸社會制度是封建社會之前的社會形態(tài),因此C選項不是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4、題干:以下關于新文化運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提倡民主和科學B.提倡文學革命C.提倡馬克思主義D.發(fā)生在20世紀初答案:C解析: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在中國興起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主要內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文學革命等。雖然新文化運動中有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和傳播,但新文化運動本身并不等于提倡馬克思主義。因此,C選項說法不正確。5、題干:在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了“仁”的學說,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以下關于孔子的“仁”學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仁是孔子道德哲學的核心B.仁主張愛民如子,強調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C.仁的實踐是“禮”,即遵循社會規(guī)范D.仁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答案:C解析:C選項錯誤,因為“仁”的實踐不是“禮”,而是通過“禮”來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鬃诱J為“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但“仁”的實踐不僅僅局限于“禮”。其他選項都是對孔子“仁”學說的正確描述。6、題干: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提出了“兼愛”、“非攻”等主張,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以下關于墨家學派主張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兼愛”主張平等對待所有人B.“非攻”主張反對戰(zhàn)爭和暴力C.墨家主張“尚賢”,認為賢能之人應該擔任國家重要職務D.墨家學派與儒家學派在思想上有很大的分歧答案:C解析:C選項錯誤,墨家學派主張“尚賢”,即尊重賢能之人,但并沒有明確指出賢能之人應該擔任國家重要職務。墨家學派強調的是賢能之人應該通過實踐來證明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僅僅因為賢能而擔任重要職務。其他選項都是對墨家學派主張的正確描述。7、題干:以下哪位人物被尊稱為“史圣”,其著作《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A.司馬遷B.班固C.諸葛亮D.陳壽答案:A解析:司馬遷是西漢著名史學家,他的《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后世尊稱為“史圣”。班固著有《漢書》,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陳壽著有《三國志》。因此,正確答案是A。8、題干: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A.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B.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C.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戰(zhàn)國紛爭,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建立,從而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思想文化領域的大繁榮,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思想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國家行政制度的完善。因此,正確答案是B。9、下列關于秦朝統(tǒng)一六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秦始皇通過連年征戰(zhàn),最終統(tǒng)一了六國B.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度C.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修建了長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D.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推廣了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文字答案:C解析:C項不正確。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確實修建了長城,但主要目的是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而不是抵御所有方向的侵略。其他選項A、B、D都是正確的描述,秦始皇通過征戰(zhàn)統(tǒng)一了六國,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度,并且推廣了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文字。10、以下哪項不是漢武帝時期采取的措施,用以加強中央集權?A.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權力B.設立監(jiān)察御史,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jiān)督C.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修建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促進南北經(jīng)濟交流答案:D解析:D項不是漢武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修建靈渠是漢武帝時期的一項重要工程,目的是為了促進南北經(jīng)濟交流,但并非直接用于加強中央集權。A、B、C三項都是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采取的措施,其中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權力,設立監(jiān)察御史加強了地方官員的監(jiān)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是為了鞏固中央思想文化上的統(tǒng)一。11、以下關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實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B.實行分封制,諸侯王擁有較大的權力C.實行三公九卿制,中央權力分散D.實行州縣制,地方官員由地方士紳推薦答案:A解析: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地方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B選項的分封制是西周時期的制度,C選項的三公九卿制雖然存在,但并非中央權力分散的體現(xiàn),而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方式。D選項的州縣制是漢朝以后才逐漸形成的制度。12、下列關于唐朝科舉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科舉制度使門第不高的讀書人也有機會做官B.科舉考試分為進士、明經(jīng)等科目C.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科舉制度始于唐朝,發(fā)展于宋朝答案:D解析:科舉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A、B、C三個選項都是科舉制度的特點,使得門第不高的讀書人有機會通過考試進入官場,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選項中的“始于唐朝,發(fā)展于宋朝”是錯誤的,因為科舉制度在唐朝時期已經(jīng)非常成熟,而宋朝則是在此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13、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首?A.關漢卿B.王實甫C.馬致遠D.白樸答案:A解析:關漢卿是元代著名的劇作家,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會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著稱,代表作有《竇娥冤》等。14、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1949年新中國成立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C.1978年改革開放D.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答案:B解析:1956年,中國完成了對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xiàn)了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事件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里程碑。15、題干:以下關于我國春秋時期“三家分晉”的說法正確的是:A.“三家”指的是韓、趙、魏三家B.“三家分晉”標志著戰(zhàn)國時期的開始C.“三家分晉”導致了晉國國力的衰退D.“三家分晉”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答案:B解析:春秋時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這一事件被稱為“三家分晉”。此后,晉國國力大減,最終被韓、趙、魏三家所取代。這一事件標志著戰(zhàn)國時期的開始,因此選項B正確。選項A中的“三家”確實指的是韓、趙、魏三家,但不是本題的答案。選項C中的“三家分晉”確實導致了晉國國力的衰退,但這并不是本題的答案。選項D中的“三家分晉”與戰(zhàn)國七雄無關,因此不是本題的答案。16、題干:以下關于秦朝統(tǒng)一六國的說法正確的是:A.秦滅六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B.秦滅六國的主要原因是秦國的強大C.秦滅六國后,秦始皇采取了嚴酷的法律制度D.秦滅六國后,秦始皇推行了郡縣制答案:A解析:秦朝滅六國的時間確實是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這是秦朝統(tǒng)一六國的時間范圍,因此選項A正確。選項B中的“秦國的強大”是秦滅六國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本題的答案。選項C中的“嚴酷的法律制度”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的措施之一,但不是本題的答案。選項D中的“推行了郡縣制”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的一項重要改革,但不是本題的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這一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轉變?yōu)橐再Y本輸出為主。材料二:20世紀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包括廢除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編練新軍等措施。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教育、軍事等領域的現(xiàn)代化。問題:1.《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的背景是什么?2.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結合材料,分析《馬關條約》和“新政”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答案:1.背景:《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的背景是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滿足列強的侵略需求。2.主要措施:廢除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編練新軍等。3.影響:《馬關條約》的簽訂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推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教育、軍事等領域的現(xiàn)代化,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落后局面。解析:本題考查了《馬關條約》和“新政”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通過閱讀材料,學生需要理解《馬關條約》簽訂的背景和影響,以及“新政”的主要措施和作用。在回答問題時,學生應結合材料內容,分析《馬關條約》和“新政”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具體影響,如加劇民族危機、促進教育、軍事現(xiàn)代化等。第二題材料: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書寫了波瀾壯闊的史詩。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反抗外來侵略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薄浴吨袊谷諔?zhàn)爭史》材料二:“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眴栴}:1.根據(jù)材料一,簡要概括抗戰(zhàn)精神的主要內涵。2.根據(jù)材料二,列舉兩種抗戰(zhàn)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3.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傳承和弘揚抗戰(zhàn)精神。答案:1.抗戰(zhàn)精神的主要內涵是自強不息、反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這種精神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面臨外部威脅時的堅韌不拔和團結一心,是支撐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精神力量。2.抗戰(zhàn)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有多種,其中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是兩種重要的表現(xiàn)。井岡山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中國共產(chǎn)黨在井岡山時期,面對敵人的圍剿和艱苦的環(huán)境,仍然堅持斗爭,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長征精神則體現(xiàn)在紅軍長征途中,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zhàn),紅軍戰(zhàn)士們不屈不撓,最終實現(xiàn)了戰(zhàn)略轉移,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力量。3.要傳承和弘揚抗戰(zhàn)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到抗戰(zhàn)精神的重要性和價值;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宣傳,讓抗戰(zhàn)精神深入人心,成為全社會的共同價值追求;三是將抗戰(zhàn)精神與現(xiàn)代化建設相結合,鼓勵人們在工作中發(fā)揚抗戰(zhàn)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抗戰(zhàn)精神的理解和認識。抗戰(zhàn)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抗日戰(zhàn)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它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團結一心和堅韌不拔。通過本題,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抗戰(zhàn)精神的主要內涵和具體表現(xiàn),以及如何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在回答本題時,需要緊密結合材料內容和所學知識,進行有條理、有邏輯的分析和闡述。第三題(本題共1小題,滿分15分)【題目】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并結合史實說明其對20世紀初中國外交政策的具體影響。(15分)【要求】1.分析清晰,論點明確,邏輯性強。(6分)2.結合具體史實,論據(jù)充分。(6分)3.表達準確,文字流暢。(3分)【答題區(qū)域】【答案與解析】【答案示例】《辛丑條約》作為清末重要的不平等條約之一,不僅加重了中國人民的經(jīng)濟負擔,也進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主權地位。其簽訂標志著列強對華政策從瓜分走向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