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語文備考-作文《以和為貴》審題方法指導(學案)初中語文備考-作文《以和為貴》審題方法指導
真題再現
2023年株洲中考作文
請從下面兩個作文題中任選一個,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選第(2)題,請先將題目補充完整。文內不得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則扣分。
題目:(1)以和為貴
(2)如果
審題解讀
1.用一個詞解讀“和"的內涵
“和”是什么?“和"是“和煦”,是溫暖;“和"是“和平”,是世界同為一個村;“和"還可以是什么?請你試著用一個詞語來解讀。
“和”一個簡單的漢字,不僅滲透著中國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處事智慧,更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2.用一句名言來了解“和"的多樣
兩千多年前,這塊土地上的先哲弟子,曾沿黃河奔波,把“和”為貴的信條傳播,讓“和"植根于我們的血脈深處。我相信同學們已經搜集了很多與“和”有關的名言,你試著來解讀一下他們的理念。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是和諧統一,是抽象、內在的;“同”是相同一致,是具體、外在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和諧相處卻不盲目茍同;小人盲目茍同卻不和諧相處。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平衡和諧,萬事“以和為貴"。
“和”文化也是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中國乃至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古今中外,很多人“以和為貴"成為美談,他們的故事流傳至今,對我們?yōu)槿颂幨蓝加泻艽蟮默F實意義。
“和”這個簡單的漢字會用各自不同的語言,表達同樣的理念,在各自的文化里產生共鳴。讓我們一起努力,寫好這個并不復雜的“和"。
思路點撥:
“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前者為傳統美德,后者為現代理念。如何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寫出新老觀念碰撞的思想火花,是決定文章水平高下的關鍵所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以和為貴”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是否過時了?難道“競爭"就一定要以拋棄“和”為代價嗎?“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到底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或“水與火”不相容的關系)還是“水乳交融"的關系,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還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關系,二者孰輕孰重等,均允許見仁見智;但如果不談二者的關系,則視為沒有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談了二者的關系,而未談及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則是沒有回答“為什么"或“怎么樣”的問題了。至于單談一個方面或兩個方面均未涉及,就應視為不同程度的偏題、走題之作了。
從改卷的情況看,下列立意不失為好的立意:
(1)競爭的最高境界是和諧。
(2)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和"與“爭”的過程。
(3)該“和"則“和”,該“爭"則“爭”。
(4)“和"與“爭”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旋律。
(5)在“和"中“爭”。(6)“和"久必“爭”,“爭"久必“和”。
(7)要公平競爭。
偏題走題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只談“以和為貴"或“競爭意識”。(2)若即若離或游離于中心。
(3)中心不突出,平分秋色。(4)偷換概念,脫離話題。
(5)另起爐灶,與話題不相干。(6)晦澀難懂,不知所云。
導寫
“和為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應當繼承和弘揚的精神價值。在當前社會中,沖突和爭端不斷,成為我們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因此,更加需要我們去發(fā)揚和為貴的精神。
和為貴意味著要保持寬容包容的心態(tài)。在與他人交往時,我們需要理解并尊重別人的才能和思維方式,尊重他人,讓別人也能尊重我們。在生活、工作以及社交方面,我們要始終保持謙虛、寬容和尊重的心態(tài),這樣,才能更好地贏得別人的信任和理解,也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和為貴需要我們在溝通交流方面取得平衡。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多聽少說,理解和尊重對方觀點,同時,也要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想法。這樣,才能讓雙方的觀點得到相互理解,達成一致,化解分歧。
和為貴也需要我們反對暴力和歧視。我們應當高度警惕,不僅要反對身體暴力,也應該反對文字暴力和網絡暴力。同時,我們還要消除各種形式的歧視,尊重不同種族、性別、宗教、階層的人,并致力于創(chuàng)建一個平等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最后,和為貴也需要我們團結合作。在面對重大挑戰(zhàn)和問題時,我們不能只關注自身利益,而是需要關注更為廣泛的惡果,與各方合作,共同達成積極的解決方案。我們應該在和平友愛的基礎上集眾人之力,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穩(wěn)定、繁榮的社會。
總而言之,“和為貴”是一個重要的民族精神,是我們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的基礎。只有在和平與愛的基礎上,才能創(chuàng)造出和諧繁榮的社會,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素材
(一)尋“和"之用
“和為貴”的例子
藺相如和廉頗將相和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zhàn)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疤A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里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只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涂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于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三尺巷的故事:
說的是相鄰的兩戶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賈。兩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圍墻時,雙方為地界發(fā)生了爭議。泰州人素來就有“寸土必爭”的老傳統,不要說鄰里之間,就是兄弟之間為了祖業(yè)也是吵得不可開交,鬧到最終,“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為了區(qū)區(qū)三尺地,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大戶各不相讓。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殺手锏——連忙去信給官人告狀。
隔不了多久,官人來了回信,信上說:“來信為爭三尺房,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毙派险f的很明白,官人既來信,遵信所囑,在離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圍墻。對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動,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圍墻。這兩道圍墻中間形成一條巷子,后人就給這條巷子取名為“三尺巷"。“三尺巷”的寬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寬。
(二)“和"為主題的宣傳語
1.遵古訓,和為貴;促和諧,人為本。
2.奏響家庭平安之音,共享社會和諧之聲。
3.主動扶危助貧困,多為他人獻愛心。行善積德做好事,公益事業(yè)要熱心。
4.重法治,保民生,創(chuàng)平安,促和諧。
5.知書達理和為貴,禮儀相待鄰里親。
6.爭創(chuàng)全省公眾安全感滿意縣,建設平安和諧新家園。
7.有容乃大,心境寬,以和為貴,萬事順。
8.用寬容去呵護生命,用誠信去成就人生。
9.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舉一動創(chuàng)建平安家庭。
10.心中一把平安鎖,勝過萬重防盜門。
11.小家平安,大家昌盛。
12.相鄰而居是緣分,互諒互讓做睦鄰。
13.穩(wěn)定百業(yè)興,平安萬家福。
14.微笑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和諧是社會最動人的風景。
15.童心延續(xù)快樂,恒心凝聚團結,細心共筑和諧,愛心。
16.天下鄰里一家親,莫因小事來傷情。你有困難我來助,和諧相處神仙慕。
[文一]競與和矛與盾
古來俗言都稱“萬事以和為貴”。和氣總是能給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許多便利,因而總是有人把它視為人生真理,認為萬事能退則退,不可與別人爭。也由此,競爭被認為是傷和氣的事兒。競與和,真的水火不相容?其實不盡然也,競爭與和氣的和諧,皆取決于人的踐行與意識的走向。
和可使人變得寬厚,內心平穩(wěn)則大氣,在社交領域、人際關系中往往占盡先機。可若是盡和而不與競爭,人生的大門就已被自身自我禁閉了,這種隔離的狀態(tài),會使人滯后,丟失攀爬人生巨山的繩索,進而使人永遠停在一個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那你,又死死抱著這份“僵化"的美德做何用呢?競而不和,往往使一個人的情感交際上陷于孤立。人永遠無法孤立于人世之外,這是人生存的必需。人生的各個方面緊系于人世,進而也需要許多的人情與世故為自身鋪下基礎。競雖可使人時刻保持活力,但也易使人變得狹隘,以及局促。太急進的心態(tài)反而越易走向失敗與偏執(zhí)。若是這樣,一味與人相爭,一路樹立無數敵視的目光,折騰著不安穩(wěn)的人生,你還圖個啥成功呢?可見,和氣與競爭意識,都是處于這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人要追隨強者的步伐,同時接受被弱小者嚙咬的狀態(tài),這就是人世沉重的包袱。若我們可以時常保持一顆和氣的心而又同時兼容競爭意識,也許就不會這么累——少年時就滄桑得如幾十載閱歷的老者。這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使我們客觀平穩(wěn),并時刻保持向前迸發(fā)的競爭力。這樣,就算在你跌倒時沒有人扶你,也定不會有人上去踩你兩腳。
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也突顯著同樣的道理。和氣可使我們時常保有廣好的人緣,可光有和氣也還不夠,我們還必須正視生存的規(guī)則,正視優(yōu)勝劣汰,時刻準備著競爭,準備著薄發(fā)。只有如此,我們才是全面的;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不讓自己失望。畢竟,沒有人會給予失敗者落后者光環(huán)和獎牌,也沒有人愿意去走近那些徒有成績而不懂得和氣之美的人。
競與和,如人生的矛與盾。把握好矛與盾,進可攻,退可守,所向披靡,而顧矛失盾或是顧盾失矛,只會使自己處于人生的被動狀態(tài)。
完美的生命旅程,不盡是和,也不盡是競,應是和與競的兼容。
[文二]文明歸去來兮
是什么時候“以和為貴”的美德被遺落在冽冽西風中?是什么時候“和藹可親"的面孔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中?是什么時候“和睦相處”的意識被淡化在薄薄暮色中?
沿著歷史的河流曲折前行,我尋找著那片流域,那片由潺潺文明匯集而成的流域,圣歌悠悠,仙樂渺渺,張騫的馱隊從文明的源頭走來,旌旗招展,衣帶飄飄,他就這樣上路,帶去了大漢的富庶與威風,帶回了夷族的羨慕與仰視,一路歡歌笑語,歌舞升平;大唐的鐘聲響起,萬道霞光沖向云霄,幻化為無盡的幸福與喜悅,人們陶醉在用“和"調制的瓊漿之中。
金字塔尖被風化,萬里長城被侵蝕,再輝煌的文明也抵擋不住洋人的堅船利炮,于是在那個長辮馬褂的年代,早已按捺不住的洋人轟開了文明古國的大門,將他們的足跡依依留下,將他們的“競爭”意識灌注于中華民族體內,留下的是怵目的廢墟和幾只象征文明的雕花石柱,面對滿目的瘡痍,中國人民無動于衷,被風花雪月疲軟了筋骨,被鴉片大煙消磨了意志,精神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生活在一個貶值的時代,在“天朝上國"的牛尖角上折舊,傷痕累累,破綻百出。
一股春風吹過,吹綠了茶花,吹紅了杜鵑,也吹醒了沉睡百年的中華民族,植根于心底的樹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中國人民懂得如何生存,如何在競爭中生存,生存法則告訴了他們一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然而懵懂的我們不知曉競爭秘訣,肆意破壞養(yǎng)育中華兒女的這方土地,人類古文明的痕跡漸漸模糊,消失殆盡,這曾經燦爛過的痕跡,不是供人憑吊而已,是警戒我們如何取舍,如何平衡競爭的天平。
大河的源頭是一行行晶瑩的淚珠,國土之大竟容不下幾對倦游的翅膀,先人們諄諄教導我們的被遺棄在某個角落,穿過生命的悲與喜,越過成長的笑與淚,誰會回目張望,誰會駐足聆聽,是哪一年我們屏棄了夢想,在競爭中我們成長,希望文明之水再度洗滌被社會磨損而略顯麻木的心靈!
文明去而復返兮!
評點:
文章開篇一連串的問題引人深思: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我們還能喝上一杯“和”調制而成的瓊漿嗎?而我們曾經能呵,在西行的大漢,在歌飛的大唐!然而堅船駛進了文明古國的大門,利炮毀滅了民族大融合的夢想,在強烈的“競爭意識"面前,“以和為貴”不堪一擊,于是,中國人民投入了競爭的洪流,卻又迷失了方向,……,是呵,我們得在競爭中成長,可我們在競爭中日益麻木的心靈卻多么希望文明之水的再度蕩滌啊。跟隨小作者,我們沿著歷史的河流曲折前行,逐漸領悟了小作者在這濃郁的文明與歷史的氣息背后要透露給我們的心聲:文明去而復返兮!
如果“和"只能疲軟我們的筋骨,我們就必須要“爭”了;如果在“爭"中我們迷失了方向,我們就得呼喚“和”了。意識到“爭"的必要性,這很好,但“爭”不需要拋棄“和"。這就是小作者對“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二者關系的理解與把握,可見小作者面對關系型的話題,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心中頗為有數,這可是寫好這類話題作文的關鍵一步啊。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的內容還不夠厚實:中華文明古國因“和”而造就的融融局面描繪得太簡略,現代社會因競爭而混亂的這方土地也只是點到而止……,如果能就此進行充實的話,這就是一篇相當完美的文章了。
[文三]站在黃金分割點上
每當在電視中,看到比賽過后,參賽隊員相互擁抱、相互問候的畫面,我總是久久凝視。前一刻還在你追我趕,你爭我奪的競爭對手,在這一刻卻猶如相識多年的老友,他們中有勝利者也有失敗者,有冠軍也有最后一名,此時就這樣無差別地相擁一處。這讓我對這些體育健兒生出了一絲敬慕之情,既為他們
在賽場上的忘我拼搏精神而傾倒,更為他們的大氣度而贊嘆。這一刻,讓我體會了競爭中的友誼,這一刻,讓我看到了鮮紅而冷酷的分數下脈脈流淌的溫情。
“和無寡,安無傾”,“以和為貴”的思想隨著中華文明,流淌了千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意識”憑借著自然的偉力,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屹立在大地之上。而有些人將它們糅合在一起,于是以上畫面得以一次又一次的出現。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就如每個硬幣有兩面一樣。而“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就是硬幣的兩面。純粹的“以和為貴"與純粹的“競爭意識”都是悖理的,是終將無法長久存在的。當拿破侖在圣赫勒拿島上孤獨地死去,當希特勒罪惡的尸身被汽油點燃,我們清楚地看到棄和平于不顧,成為“競爭意識"的奴隸的都將在競爭中被淘汰,純粹的“競爭意識”就如一柄剛烈無比的劍,剛極必折,在揮舞中終會崩潰碎裂。當李煜發(fā)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嘆,當楚懷王含恥亡于秦之時,我們又可體味到,一味求和,失去抗爭之心和競爭意識的人,也必將在社會的發(fā)展中被淘汰,純粹的“以和為貴”就如一團稀泥,任人揉捏,任人宰割,終將消匿無形。
“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就如同柔與剛這兩極,只有兩者兼有,適當運用,一個國家才能昌盛,一個民族才能興起,一個人才能立足于社會?!耙藢⑹S伦犯F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以蔣家王朝假求和為意,毛主席一聲令下,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新時代?!耙脏彏樯?,與鄰為伴”,泱泱中華民族終于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而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呢?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讓“一個中國人是龍,三個中國人是蟲"的悲劇一次次重演,還是在競爭中合作,讓和氣沖淡競爭中帶來的隔閡,從而共同進步、共創(chuàng)輝煌呢?是不思進取,處處退讓,不講原則,一味求和,還是本著和衷共濟,和平競爭的思想投身于現代化建設的滾滾洪流中去呢?我想,我們每個有志青年,每個成熟的心胸廣博的新一代健兒都會做出無悔于自己,無愧于時代的選擇。
讓“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水乳交融,奏出時代的最強音吧!讓我們站在“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的黃金分割點上,大展宏圖吧!
評點:由賽場上對手擁抱的畫面寫起,為讀者展現了和貴思想與競爭意識融合的場景,小作者的感動表明了他對“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這二者關系的認識和理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引經據典來證明這種認識和理解的正確性了,小作者正是這樣做的:
將拿破侖、希特勒與李煜、楚懷王對舉,以雄辯的事實、形象的比喻證明了失去了理智的競爭與忘記了奮起的求和都是行不通的。如果說外國的和古代的例子還離我們太遙遠的話,這里還有毛澤東同志“宜將剩勇追窮寇”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例子,說明“該爭就爭,爭是為了最終的和"的道理的同時,在新時代青年的面前,擺出了“是爭還是和”的選擇題,從而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結論:應站在“以和為貴"與“競爭意識”的黃金分割點上,讓兩者水乳交融,這樣才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文四]以和為貴
《孫子·九地》有言:“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由此可見:以和為貴,萬物共榮。
和,是家道中興、家運昌盛之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書有言:“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想起我們的老祖先舜帝,相傳出身貧寒的他,對虐待、迫害他的父親、繼母堅守孝道,對打擊他的弟弟堅持團結。正因為他堅持以“和”治家,樹立起了威望,使得他的家庭因和睦昌盛而聞名遐邇;周邊的人紛紛效仿他以“和"待人,使得部落和睦。他自己也因為一個“和”字,被四方部落推薦繼承了堯位,被后世尊稱為中國“和"文化的始祖。由此可知,“和睦共處”對一個家庭的興旺發(fā)達有多重要。
和,是笙磬同音、和氣致祥之船。俗話說得好:“鄰里好,賽金寶。"和諧的鄰里關系萬事得益。清朝宰相張英被稱為處理鄰里關系的典范。他的一句“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讓張母明理、鄰居慚愧,于是兩家皆退舍三尺。“六尺巷"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美談佳話。確實,退讓三尺不會造成房屋結構的影響,但是這份謙讓與寬容,卻使鄰里間和睦融洽,溫情暖心。都說鄰里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用六尺換一方和睦,豈不美哉?同樣的故事還有“羅威飼犢”“板橋三尺讓鄰"等,這樁樁件件事情都告訴我們“和”之貴、“和"之需。
和,是興國安邦、沉烽靜柝之基。黃沙漫揚,駝鈴婉轉,黃昏下,迎親的駝隊,一路綿延至西北深處;白雪皚皚,危峰林立,陽光下布達拉宮閃爍著“漢藏融合”的光輝。漢元帝時期,宮女王昭君的自愿和親,使得漢匈兩族和平相處,安定了漢朝的局勢,再創(chuàng)兩族興盛的文化交流。大唐盛世,文成、金城兩位公主入藏,加強了大唐和吐蕃的和諧交往;唐太宗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團結和諧上再創(chuàng)輝煌。是“和"加強了中原和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友好交往,是“和”讓國土穩(wěn)固、政局安定、國家興旺。試想一下,若是沒有兩朝當局者的“和"政策,漢還能長期地穩(wěn)固邊疆?唐還能將大唐文化順暢地傳入西藏,使唐文化更加絢麗多彩、繁榮不朽?不難發(fā)現,唯有團結合作,“尚和”才是發(fā)展正道。
“和"是萬物共生的準則,大至天地萬物,小至親友近鄰,遠涉國際外交,近到待人接物,我們都無理由違背,也無力違背這縱橫古今中外的箴言。愿我們在生活中多一分豁達與包容,少一分錙銖必較的狹隘!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性文章。
1.作者先提出總論點,再在總論點的統領下提出三個分論點,觀點鮮明,論述透徹。
2.結構嚴謹,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安排全文。在分析問題部分,三個分論點又構成并列式結構,條理清晰。三個分論點分別從家庭、鄰里、國家三個角度加以論述,范圍由小到大,層層深入,邏輯嚴密。
3.論證過程中,論據充分,語言有力,論述到位,具有說服力。
提升建議:作者在選擇論據時,都著眼于歷史人物,缺乏時代性。既然“和為貴"是流傳至今的優(yōu)良傳統,是世界人民都需要做到的,論據選擇可涉及古今中外。列舉一些當下社會實例會更有現實意義。
[文五]以和為貴
“你這車子怎么停的,把路都堵了,我的車怎么出去?”爭吵聲打破了周末的寧靜。只見一位戴著眼鏡的老頭兒手指著身旁的中年婦女,臉漲得通紅,滿臉怒氣。
“那你讓我停哪里?小區(qū)連個像樣的停車位都沒有,我有什么辦法??!"中年婦女滿腹委屈。這時,周圍早已擠滿了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看得出來,大家的情緒都有些激動。畢竟,車子被堵、車位被占,這樣的事情在這樣一個老小區(qū)時有發(fā)生。
“這樣吵吵嚷嚷解決不了問題,我看啊,這個問題得好好商量一下?!毖曂?,是一個年輕小伙。人群片刻安靜后又騷動起來——
“怎么商量?"
“你能有什么好辦法?”
……
“請各位冷靜一下,像我們這樣的老小區(qū)停車確實是一個難題。我們一起和和氣氣地商討方案,總能找到辦法的。我們也可以借鑒其他老小區(qū)的做法。"他的話宛如一支鎮(zhèn)靜劑,穩(wěn)住了大家躁動的心,氣氛逐漸緩和。
隨后,大家集思廣益,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方案:有人提議把小區(qū)內多余的綠化地改造成停車位;有人表示愿意去聯系綠植公司來鏟除多余花草;還有人自告奮勇去聯系安裝公司,在小區(qū)進出口處分別安裝一個道閘……
大家群策群力,方案逐漸完善,最后小伙子做了詳細的分工安排。
翌日,小區(qū)告示欄貼上了公告,通知所有車主來登記。小區(qū)門口擺上大長桌,車主們報車牌,小伙登記信息,還有人幫忙分發(fā)通行證,井然有序,一派祥和。
幾天后,綠植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小區(qū),開始鏟除雜草,鋪上新草皮。有居民帶著鏟子、鐵鍬前來幫忙,還有的在一旁給他們遞水、遞毛巾。多余的花草被鏟除干凈,騰出空位后,機器的轟鳴聲響起,一個個車位被整齊地劃分出來。同時,小區(qū)進出口也緊鑼密鼓地進行道閘安裝。
小區(qū)改造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終于,小區(qū)改造完畢,進出口設起了道閘,走進小區(qū),煥然一新。中間的綠化帶是翠綠的小草,生機蓬勃;一棵棵修剪整齊的樹木,小鳥棲息于上,終日歡歌;一輛輛汽車緩緩進出,有序停泊。小區(qū)里散步鍛煉的老人也多了,他們說,同一個小區(qū)住著,這樣和和氣氣多好?。?/p>
困擾小區(qū)業(yè)主多年的停車難問題,就這樣在大家的和氣商討、共同努力下順利解決了。這是“以和為貴”的最美注腳。
點評
這是一篇記敘性文章,在選材、構思等方面可圈可點。
1.選材貼近生活又富有新意。寫“團結"為主題的作文時,同學們在選材時往往只關注校園生活,如大掃除、籃球賽、拔河等,這樣的材料容易落入俗套,缺乏新意。本文小作者抓住老舊小區(qū)的停車難問題,貼近生活,雖常見,但同學作文中鮮有涉及,這樣的選材不僅新穎,還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2.行文構思巧妙、思路清晰。以爭吵聲打破寧靜開篇,把讀者帶入情境中,并與后文的和諧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文章主旨。另外,文章采用全知視角來敘述,讓敘述者洞悉一切,轉變靈活自如。
提升建議:文章的題目可以和中心事件的關聯更密切一些;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協作的場景可以描寫得更細膩,那樣可以更觸動人心。
[文六]以和為貴
國以家為基,家以和為貴。以和為貴,是家庭的福氣,也是國家的財富。
儒家思想認為,人與人交往要講禮儀秩序,也就是“禮”。講禮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和”,正如《論語·學而》中所說“禮之用,和為貴”,對于禮的運用,要以和諧自然、遇事做得恰到好處為可貴。
“和"本意是音樂、聲音相應和、相協調。“禮之用,和為貴”中的“和"可以理解為中和、和諧、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一北京上冊數學試卷
- 基于傳遞矩陣法的層狀土中管樁縱向振動響應研究
- 混合配筋鋼纖維再生混凝土梁受彎性能研究
- 小班幼兒在積木游戲中的學習品質調查研究
- 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zhèn)化與交通運輸耦合協調發(fā)展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鏟車司機夜間作業(yè)安全保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健康產業(yè)股權變更合同終止書
- 二零二五年度隱名股東投資股權代持合同補充協議
- 2025年度股權委托代持與公司治理優(yōu)化服務協議
- 二零二五年度舞臺劇演員演出合作協議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 教育部《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知識培訓
- 初一到初三英語單詞表2182個帶音標打印版
- 2024年秋季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全冊教學課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
- 環(huán)境衛(wèi)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jiān)測
- 2024年共青團入團積極分子考試題庫(含答案)
- 碎屑巖油藏注水水質指標及分析方法
- 【S洲際酒店婚禮策劃方案設計6800字(論文)】
- 鐵路項目征地拆遷工作體會課件
- 醫(yī)院死亡報告年終分析報告
- 中國教育史(第四版)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