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第二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2.1關于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角逐文本素材北師大版選修3_第1頁
高中歷史第二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2.1關于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角逐文本素材北師大版選修3_第2頁
高中歷史第二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2.1關于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角逐文本素材北師大版選修3_第3頁
高中歷史第二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2.1關于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角逐文本素材北師大版選修3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角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爭霸的有英、德、日、美、法、沙皇俄國等國。戰(zhàn)后,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由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蘇俄已摒棄沙俄的外交政策。德國在大戰(zhàn)中已被戰(zhàn)勝,不再參與帝國主義的角逐。法國雖是戰(zhàn)勝國,但在斗爭中損失慘重,除竭力保住自己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外,已沒有力氣參與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爭奪。尚有實力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爭霸的主要是美、日、英三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的實力大為增加。早在1894年,美國工業(yè)已躍居世界第一位。大戰(zhàn)中,由于交戰(zhàn)國對軍火的大量需求,更促使美國工業(yè)快速發(fā)展。1920年,美國的黑色金屬占世界總產(chǎn)量的60%以上。1916~1920年,美國石油開采量占全世界總開采量的66.8%。美國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由1912年的1870億美元增加到1920年的5000億美元,幾乎超過了整個歐洲。美國已從戰(zhàn)前的債務國變成頭號債權國,成了21個國家的債主。1914~1922年,美國的黃金儲備也由19億美元增加為38億美元,幾乎占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的一半,使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轉移到了紐約。所以列寧說:“美國的億萬富翁們幾乎是最富的……他們發(fā)財最多。他們把全部的國家,甚至最富有的國家,都變成了向自己進貢的國家。”美國壟斷資產(chǎn)階級仗恃雄厚的財力,起先謀求攫取世界經(jīng)濟霸權。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聲稱:“我們應當以資本供應全世界,而誰以資本供應全世界,誰就應當管理它?!钡诎屠韬蜁希捎谟⒎ǖ淖钃?,美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20年頭初期,美國外交的任務就是要修改巴黎和會的決議,為美國在世界的經(jīng)濟擴張,特殊是在亞太地區(qū)的擴張創(chuàng)建條件。

大戰(zhàn)期間,日本也加緊了軍事、經(jīng)濟擴張,從戰(zhàn)前的入超變?yōu)槌龀?,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914年至1919年,日本的貿(mào)易及貿(mào)易外收入超過支出32億日元,對外負債削減了3億多日元,債權則增加了18億日元;與此同時,生產(chǎn)總值增加了近3倍。這樣,日本就擠進了資本主義工業(yè)國的行列。不過,日本在進出口方面有很大的依靠性,例如占整個出口商品30%以上的生絲,其銷路完全依靠美國;棉花、鐵礦砂、機器等重要進口物資,也依靠美國。因此,日本雖然實力有所增加,也有向外擴張的野心,但要同英美全面抗衡仍有肯定困難。在這種狀況下,日本準備先保住大戰(zhàn)期間奪得的利益,再奪取遠東的霸權。

英國由于擊敗了自己的對手德國,在瓜分原德屬殖民地時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它的殖民地面積增加了近260萬平方千米、人口增加了1300萬,還壟斷了75%的世界石油資源。但在大戰(zhàn)中,英國也遭遇了巨大損失,死亡近75萬人,消耗了1/3的國民財寶,損傷了70%的商船隊;1914年到1919年,國債從65000萬英鎊增加到782000多萬英鎊。1913年至1918年,生產(chǎn)資料的生產(chǎn)下降了14.3%,消費品生產(chǎn)下降了23.9%。由于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以及英屬自治領地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英國的國外市場相應縮小,1919年英國的出口貿(mào)易比戰(zhàn)前削減了45%。面對這種狀況,戰(zhàn)后英國的任務,就是要接著限制殖民帝國的巨大資源,維系傳統(tǒng)的財政金融體系,力敵主要競爭對手美國和日本,以挽救大英帝國的衰落。

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美、日、英三國爭奪的焦點是中國。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帝國主義垂涎的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原料產(chǎn)地。后起的美國打著“門戶開放”的旗號,對中國的領土、主權進行干涉、侵擾。所謂“門戶開放”,表面上聲稱是要“保全中國領土及行政的完整”,事實上是要確認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已取得的特權,使美國利用強大實力獲得更多的利益。所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還是要使美國可以依仗它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綻開角逐和爭奪。

美國的上述企圖,與英國發(fā)生了尖銳的沖突。長期以來,英國在中國享有最大的利益,限制了多處租界、港埠、鐵路;限制了中國大多數(shù)通商口岸的主要洋行(如怡和、太古洋行)和開灤煤礦等;英國還限制了中國的海關。美國對英國在中國的一切“權益”都想“利益均沾”,這當然與英國發(fā)生沖突。日本對美國的準備也表示劇烈反對。通過日俄斗爭,日本取代了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支配地位。一次大戰(zhàn)期間,日本趁歐美帝國主義列強忙于歐戰(zhàn),進一步侵略中國,奪占了德國在山東的殖民權益。1915年日本政府誘迫袁世凱接受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1916年袁世凱死后,日本先后扶持皖系軍閥段祺瑞和奉系軍閥張作霖,作為它統(tǒng)治中國的代理人。日本的勢力快速擴大。1920~1923年間,日本對中國的出口貿(mào)易,平均每年占日本出口總數(shù)的47%。1920年下半年,日本海外投資的90%都在中國;中國的外國投資總額當中,日本約占一半,其中東北地區(qū)的外國投資總額,日本即占了70%以上。日本不僅竭力想把英、美資本從東北地區(qū)排擠出去,還想擴大在華北、華南地區(qū)和長江流域的投資,有獨霸中國之勢。一次大戰(zhàn)后,日美、日英之間爭奪中國的斗爭日益尖銳。美、日、英三國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斗爭,還表現(xiàn)在擴建海軍,爭奪海上霸權方面。大力擴建海軍,是帝國主義列強維持殖民統(tǒng)治、爭奪海上霸權的重要手段。英國歷來非常重視加強自己的海軍力氣。它一貫堅持所謂“兩強標準”,一次大戰(zhàn)結束時,英國仍舊保持了海軍的優(yōu)勢。1919年,英國有各類艦只737艘,總噸數(shù)2309000噸;美國有各類艦只595艘,總噸數(shù)1468000噸;日本有各類艦只192艘,總噸數(shù)820000噸。美國首先向英國提出了挑戰(zhàn)。美國政府提出了幾個造艦安排。191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個三年造艦安排,規(guī)定要建立137艘軍艦,其中包括10艘主力艦、6艘巡洋艦、50艘驅除艦;安排完成后,美國海軍就可以達到和英國同樣的水平。后來,由于美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上述安排未能全部完成。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海軍部于1918年又向國會提出其次個三年造艦安排,目的是要超過英國海軍。英國對這個安排非常不滿。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英美兩國為此在會外實行了所謂“巴黎的海戰(zhàn)”的談判,英國方面要求美國放棄新的造艦安排,承認英國的“特殊地位”,否則英國就不支持美國在德國問題和國際問題上的立場。美國為了換取英國的支持,聯(lián)合英國共同應付日本,表示承認英國的“特殊地位”,并放棄新的海軍安排。但這種利用的關系結束后,于1921年,美國又制定了一個新的三年造艦安排,準備增造3艘主力艦;海軍軍費也從1914年的13600萬美元增至1921年的43300萬美元。日本也不甘落后。1920年,日本國會審核批準了一項造艦安排:到1927年,帝國將擁有一支包括25艘主力艦的海軍艦隊。1921年,日本正在建立和安排建立的軍艦共145艘,海軍軍費也從1917年的8500萬美元增加到24500萬美元,占到整個國家預算的1/3。英國為了維護殖民帝國的統(tǒng)治,雖然財政狀況窘迫,仍要竭力維持自己的海軍優(yōu)勢。1921年3月,英國政府確定再添造4艘大型主力艦。上述狀況,使太平洋上的氣氛又驚慌起來。而無限制的軍備競賽使它們精疲力竭。財政狀況非常困乏的英國,首先意識到了這一點。勞合·喬治認為,使海軍力氣與其他國家達成形式上的均等,比長期進行軍備競賽要好一些;1920年3月,海軍大臣隆格在下院聲明,英國將放棄兩強標準的政策。1921年,日本的眾議員尾崎行雄也有過限制軍備的動議。財力雄厚的美國,由于政治上的須要,也有緩和軍備競賽的要求。雖然美國軍艦的噸位將接近英日兩國軍艦噸位的總和,但是,美國還來不及訓練足夠數(shù)量的海軍指揮人員,也缺少完善的海軍基地,此外,噸位過大的艦只通不過巴拿馬運輸河,這對美國的海軍建設也是一個限制。

美、日、英三國都力圖建立有利于自己爭霸的新的同盟關系。早在1902年,英日兩國為對抗沙俄在東亞的擴張以及侵略中國和朝鮮,就結成了英日同盟。1905年,英日確定接著結盟,其條件是英國承認日本吞并朝鮮;日本承認印度為英國領土。1911年,英日又訂立為期10年的同盟條約,其目的是共同應付德國和沙俄在東亞的挑戰(zhàn),保證英日在中國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和沙俄對英日在華利益的威逼已經(jīng)消逝,英日同盟就成了美國爭霸東亞的障礙。1922年,美國參議員洛奇指出:“英日同盟在美國與遠東和太平洋的關系中是一個最危急的因素,它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加拿大引起了日益增長的擔憂,它正激勵日本在海上和陸上挑起新的沖突”。因此,拆散英日同盟已成為美國外交上的一項重要任務。事實上,英日關系并不順暢。因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qū)分布著英國的一些經(jīng)濟、戰(zhàn)略要地,還有它的自治領和屬地,英國在東南亞有巨額投資,這都使日本統(tǒng)治者垂涎欲滴,促使日本壟斷資本快速向東南亞和南亞滲透。大戰(zhàn)期間,日本商品對英屬印度的輸出增加了近6倍,對英屬馬來亞的輸出也增加了3倍。日本商品充斥新西蘭、澳大利亞市場。加上日本與英國在爭奪中國方面的尖銳斗爭,使英國朝野對日本的威逼日益重視起來。1921年,倫敦的一個工業(yè)家組織“中國協(xié)會”特地向英國外交部陳述看法,認為英日同盟已經(jīng)過時,主見以英、日、美、法四國同盟來代替。英國殖民大臣溫斯頓·丘吉爾也認為必需廢止英日同盟,他說:“假如把我們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聯(lián)合起來反對美國的基礎上,那么很難想像還有比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庇⒌蹏鴥?nèi)部要求取消英日同盟的呼聲,日漸增高。1921年,在倫敦實行帝國會議,英國及其自治領以及印度的代表參與,就英日同盟續(xù)約問題進行了探討。會上,加拿大和南非聯(lián)邦的代表反對續(xù)約,認為同美國保持良好關系是大英帝國政策的基礎,一旦美日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