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夜雨寄北》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夜雨寄北》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夜雨寄北》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夜雨寄北》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4頁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夜雨寄北》知識清單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夜雨寄北》知識清單一、詩歌原文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二、作者簡介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就像我曾經(jīng)在圖書館里偶然翻到一本關于唐代詩人的傳記,其中對李商隱的描寫特別詳細。書中提到他的一生仕途坎坷,在政治上遭受排擠,生活上也經(jīng)歷了許多波折。這些經(jīng)歷都反映在他的詩作當中,使得他的詩充滿了一種幽微深遠的情感。三、字詞注釋1、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2、歸期:指回家的日期。3、巴山:泛指巴蜀之地。我記得有一次去四川旅游,看到那里的山脈連綿起伏,當時就想到了李商隱詩中的巴山,那種云霧繚繞的感覺特別符合詩中的意境。那里的秋天,雨水似乎也特別多,就像詩里描寫的一樣。4、秋池:秋天的池塘。5、何當:什么時候。6、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芯。古代蠟燭燃燒久了,燭芯會變長,需要剪掉才能讓蠟燭更明亮。這是一種非常溫馨的畫面,想象一下,在一個夜晚,兩個人坐在窗前,一邊剪著燭芯,一邊聊天。7、卻話:回頭說,追述。四、詩句翻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還沒有確定的日期呢;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池塘。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著燭芯一邊聊天,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五、詩歌賞析1、情感表達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詩人羈旅巴山,歸期無定,妻子(或友人)來信詢問歸期,詩人卻回答歸期難定,這其中包含了詩人的無奈與惆悵。就像我有一次答應朋友一起去參加一個活動,但是因為工作上突然有緊急的事情,沒辦法確定是否能去,那種感覺和詩中的情緒有點相似?!鞍蜕揭褂隄q秋池”,這句描寫了眼前之景。巴山地區(qū)秋夜的雨下個不停,池塘里的水都漲滿了。這不僅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更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那淅淅瀝瀝的雨聲仿佛是詩人心中的愁緒在不斷蔓延?!昂萎敼布粑鞔盃T”,詩人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詩人想象著與親人(或友人)相聚的情景,在西窗下共剪燭芯,這是一種多么溫馨而美好的畫面啊?!皡s話巴山夜雨時”,這句則是想象未來相聚時,回過頭來談論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這樣的寫法使得時空交錯,回環(huán)往復,將現(xiàn)實的愁苦與對未來的憧憬交織在一起,更加深了詩歌的情感深度。2、藝術手法虛實結合:詩中的巴山夜雨是實寫,是詩人眼前所處的環(huán)境;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是虛寫,是詩人對未來的想象。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讓詩歌的內涵更加豐富,也使情感的表達更加曲折動人。情景交融:巴山夜雨的景象與詩人的羈旅之愁、思念之情完美融合。秋雨漲池的景象不僅是自然的呈現(xiàn),更是詩人內心愁苦的象征。六、會認的字在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中,有些字可能是我們不太熟悉的,比如“漲”,在這里讀“zhǎng”,表示水位升高。還有“燭”,這個字雖然常見,但是在詩中的意義很重要,它是詩人想象中與親人(或友人)相聚時溫馨畫面的一個重要元素。七、近義詞歸期返程日期(雖然在現(xiàn)代語境下,歸期更多指回家,返程日期可能涵蓋更廣,但在表達回去的時間這個意思上有相似之處)共剪同剪(都表示一起做剪燭芯這個動作)八、反義詞歸期去期(一個是回來的日期,一個是離開的日期,意思相反)九、詞語搭配巴山(連綿的)巴山、夜雨(淅淅瀝瀝的)夜雨、西窗(溫馨的)西窗、秋池(漲滿水的)秋池十、詞語擴展1、描寫雨的詞語:淅淅瀝瀝、細雨蒙蒙、傾盆大雨、牛毛細雨、瓢潑大雨。2、描寫思念的詞語:朝思暮想、魂牽夢繞、望穿秋水、念念不忘、日思夜想。十一、按要求寫句子1、將“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备臑楝F(xiàn)代白話文敘述句。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家,可我還不能確定回家的日期呢,巴山這兒的夜里下著雨,雨水讓秋天的池塘都漲滿了。2、仿照“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钡木涫剑瑢懸粋€表達對未來期待的句子。何當共賞東籬菊,卻話深秋薄暮時。十二、詩歌主題歸納這首詩通過描寫巴山夜雨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的愁苦以及對親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對未來相聚的期待與憧憬。十三、思維導圖||作者:李商隱||詩歌內容|||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字詞注釋||詩句翻譯||詩歌賞析|||情感表達|||藝術手法||主題歸納十四、與其他古詩對比十五、相關文化知識1、古代書信文化:詩中的“君問歸期”反映了古代人們通過書信傳遞信息、表達思念的方式。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書信往往是人們聯(lián)系遠方親人朋友的重要手段,一封信可能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才能送達。2、古代燭文化:“共剪西窗燭”體現(xiàn)了古代燭的使用。燭在古代不僅是照明工具,還具有濃厚的文化意義。剪燭芯這個動作,是一種生活細節(jié),卻在詩中成為表達溫馨情感的重要元素。十六、習題1、“君問歸期未有期”中兩個“期”字的含義分別是什么?第一個“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個“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個“期”指的是詢問的內容,也就是回家的日期;第二個“期”指的是詩人自己還沒有確定的回家日期。2、詩中“巴山夜雨漲秋池”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話描述: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繪了巴山地區(qū)秋夜雨水連綿不斷,池塘里的水因為雨水的注入而不斷上漲的畫面。畫面中可以感受到一種靜謐中的壓抑和孤寂,秋雨不斷,似乎也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愁緒不斷蔓延。3、分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兩句詩的妙處。請從情感和藝術手法方面分析:________________答案:從情感方面來看,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相聚的強烈期待,想象著與親人(或友人)在西窗下溫馨相聚,談論當下巴山夜雨的情景,這種對未來的美好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