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河西走廊位于中國西北部,因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專指祁連山脈(走廊南山)與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走廊北山)之間的呈東南——西北走向的狹長通道。它之所以能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側的古浪峽,西至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東西長900余公里,南北寬數(shù)公里至100多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內部除山地、河谷、沖積平原以及綠洲、湖泊外,大部分地區(qū)為沙漠戈壁。河西走廊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干旱地區(qū),降水稀少,氣候干燥,風沙頻繁,冷熱變化劇烈。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在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陸水系。得益于這三大水系的灌溉滋潤,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酒泉、玉門——敦煌——瓜州三大綠洲區(qū),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費孝通先生將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qū)稱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費迪南德·馮·李?;舴覍⑵浞Q為“民族交往的大道”。作為一條民族大通道,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河西走廊是中國古代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深刻認識人類交流與融通的典型樣本。通過河西走廊,能夠進一步理解人類文明交流的艱難歷程、強大動力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張騫通西域之所以被稱為“鑿空”,就在于這一空前壯舉經河西走廊正式開啟了中原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此后,漢朝通過捍衛(wèi)道路暢通和安全,為過往使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增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政治互信,使河西走廊從此成為“開遠夷,通絕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長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漢、唐、元、明、清等朝在河西走廊設有完備的驛站體系,以巨大的財政投入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位于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真實記錄了漢朝為維護絲綢之路暢通與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認為:“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辈┩顝堯q不畏艱難險阻、開拓進取的英雄氣概為后世所繼承,一代又一代的使者、行旅在聲聲駝鈴中艱難前行,互通有無,互學互鑒,成為持續(xù)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jié)點,它們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李?;舴艺J為:“從中亞出發(fā)穿越沙漠和高山,經甘肅到廣袤富饒的西安府山谷,這里曾多次生發(fā)出高級的文化,藝術與科學十分繁榮?!奔玖w林認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延續(xù)了近兩千年,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華文明與其他各民族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是人類文明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敦煌文化彰顯著文化包容、文化交融、文化共存、文化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和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深度詮釋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對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學界用“戰(zhàn)略支點”“多元互構”“互嵌”“卵榫”等概念來解讀和闡釋,它還有“國家走廊”“文化走廊”“民族走廊”“交通走廊”“戰(zhàn)略要道”“過渡地帶”“十字路口”“綠洲橋”“連通器”“黃金路段”等不同稱呼。以上不同說法,都指向河西走廊“通”的特性。(摘編自田澍《河西走廊:聯(lián)通與融通》)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河西走廊”的得名有兩大原因:一是它的地理位置在黃河的西邊;二是它是一條狹長的通道,形狀猶如一條走廊。B.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區(qū)是沙漠戈壁,氣候干旱,很難從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但是武威等三大綠洲區(qū)在古代還是非常富饒。C.漢朝曾投入了巨額的財政資金來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這在敦煌市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中有真實的記錄。D.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敦煌文化能彰顯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因此它能夠深度詮釋絲綢之路精神。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鑿空”意為開通,張騫出使西域被稱為“鑿空”,是指其開通了中原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B.河西走廊具有獨特地理優(yōu)勢,所以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幾乎都將它視為必爭之地,它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發(fā)展的重要保證。C.文中引用季羨林的說法,是為了證明作為四大文化體系之一的中國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四大文化體系的交匯地點也在中國的觀點。D.“卯榫”本指建筑木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學界以此概念解讀、闡釋河西走廊的地位和作用,利用了不同文化間的共通性,非常形象生動。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A.漢武帝在河西走廊移民屯田,修筑長城,建立郵驛體系。B.明孝宗利用嘉峪關閉關絕貢,向吐魯番施壓,震懾四方。C.元世祖創(chuàng)立帝師制度,封西藏高僧薩班之侄為首任帝師。D.隋煬帝在青海、新疆設郡,在張掖召見西域各部落首領。4.本文摘編自《河西走廊:聯(lián)通與融通》,文章標題中的“聯(lián)通”和“融通”分別指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5.新時期的“一帶一路”建設根植于古絲綢之路,如何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發(fā)揮河西走廊的作用?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即鸢浮?.D2.C3.B4.①“聯(lián)通”指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它聯(lián)通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四大地理單元;②“融通”指河西走廊的作用和地位,它是經濟貿易融合互利、民族交融互通、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5.①加強對河西走廊的保護和建設,保證河西走廊的貿易暢通;②推進國家民族政策,加強河西走廊的民族互信與民族融合;③加強河西走廊的文化遺產保護,保證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因此它能夠深度詮釋絲綢之路精神”錯誤,從原文倒數(shù)第二段中看不出存在這種因果關系。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文中引用季羨林的說法,是要證明與河西走廊密切相關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是世界四大文化體系匯聚的中心的觀點。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文章第三段圍繞“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交融之地”展開論述,A、C、D三項都有利于民族的和諧發(fā)展。B.為民族對立的做法,不利于民族交融、發(fā)展。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①由“河西走廊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可知,聯(lián)通是指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它聯(lián)通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原和西域四大地理單元;②由融通是指河西走廊的作用和地位,由“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一酒泉、玉門一敦煌一瓜州三大綠洲區(qū),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zhí)煜路Q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jié)點,其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可知,它是經濟貿易融合互利、民族交融互通、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由“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一酒泉、玉門一敦煌一瓜州三大綠洲區(qū),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可知,應加強對河西走廊的保護和建設,保證河西走廊的貿易暢通;②由“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可知,應推進我國的民族政策,加強河西走廊的民族互信與民族融合,保證民心相通;③由“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jié)點,其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可知,應加強河西走廊的文化遺產保護,保證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憶平樂馮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個早晨,我們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時正是長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難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箲?zhàn)以來,如果說南京失守是第一個挫折,那么武漢撤退顯然是第二個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勢將要怎樣發(fā)展,但對于將來都具有信心。人們好像很年輕,報紙上雖然沒有多少好消息,同時幾乎天天要跑警報,可是面貌上沒有一些疲倦。在桂林住了半個多月,全國各地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這里發(fā)生感應,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樣澄清,傳不來一點外邊的消息。我立在船頭,當桂林的那些山峰漸漸在我面前消逝時,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贛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東一西,中間隔著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個大省,但是民船,兩個地方卻沒有一點不同,同樣的船篷、同樣的船身、同樣的船夫撐船的姿勢。從空間我又想到時間:在戰(zhàn)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沒有多少變化。山是那樣奇兀,水是這樣清澈,江底的石塊無論大小都歷歷可數(shù)。此外就是寂靜,寂靜凝結在前后左右,好像千軍萬馬也不能把這寂靜沖破。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麗還要算漓江。船過了大墟,這條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圍起來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帶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著,船上的人沒有事做,只有望著四圍的山峰。經過長久的時間,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轉了一個大彎子,面前的山峰緊接著也改變了形象,原來船已經走出這“帶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帶形的湖”里。山的轉變無窮,水也始終沒有被前面的山遏住。這樣兩天,過了陽朔一直到了平樂。在平樂,我們找到一輛汽車要經過柳州、南寧到龍州去。望南越走越熱,臨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著棉衣,她說想做一件夾衣預備在熱的地方穿,但恐怕來不及了,因為汽車在第二天清早就要開行。我說,我們不妨到裁縫鋪里試一試。我們于是在臨江的一條街上買了一件衣料,隨后拿著這件衣料問了幾家裁縫鋪,都異口同音地說來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說來不及了,但口氣不是那樣堅決,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們也就利用這一點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縫懇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點以前把這件衣服縫好,我們愿意出加倍的工資?!薄凹颖兜墓べY,我不要;只怕時間來不及了。若是來得及,一件夾袍是一件夾袍,工資無須增加?!薄拔覀円彩遣坏靡?,因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蔽覀兝^續(xù)懇求,最后那裁縫被我們說動了,他說:“放在這里吧,我替你們趕做—”我們把旅館的地址留給他,繼續(xù)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瑣事。晚飯后,一切都已收拾停當,我們決定早一點睡,至于那件夾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會有什么耽擱。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時候,忽然有茶房敲門,說樓下有人來找。我睡眼眬地走到樓下,白天的那個裁縫正捧著一件疊得好好的夾衣在旅館的柜臺旁立著。他說,這件夾衣做好的,在十二點以前。我當時很感動,我對于我的早睡覺得十分慚愧。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他找回我兩角錢,說一聲“一件夾袍八角錢”,回頭就走了。我走上樓,把夾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聽著樓下的鐘正打十二點。六年了,在這六年內聽說廣西省也有許多變化,過去的事在腦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來,敵人侵入廣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樣的大地名天天在報紙上出現(xiàn),就是平樂也曾經一再地在報紙上讀到。當我讀到“平樂”二字時,不知怎么漓江兩岸的風光以及平樂那晚的經驗都引起我鄉(xiāng)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樂已經淪陷,漓江一帶的山水想必也會有了變化,同時那個裁縫,我不知道他會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懷念他,像是懷念一個舊日的友人?!笥褌兂3R驗閷τ谧约旱拿褡迤谕^殷,轉愛為憎,而怨恨我們自己的缺點。但我每逢聽到一個地方淪陷了,而那地方又曾經和我發(fā)生過一些關系,我便對那里的山水人物感到痛切的愛戀。并且,在這六年內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農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現(xiàn)在敵人正在廣西到處猖獗,謠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會里病菌似的傳布著,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兩岸的風光和平樂的那個認真而守時刻的裁縫。一九四四年,寫于昆明(選自《山水》)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敘述武漢撤退之后,盡管形勢不容樂觀,但是“人們好像很年輕”,臉上也沒有倦容,透露出堅決抗戰(zhàn)、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念。B.文章寫漓江山與水的關系,令人想到辛棄疾“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名句。作者像這樣寫眼前之景,應該是有所寄托的。C.文章中說“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含有作者對裁縫的守時、盡力心存感激,想多給一點錢以略表心意的意思。D.文章寫作者對自己的早睡十分慚愧,因此接過裁縫連夜趕做好的夾衣時,感覺“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回憶“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隨意下筆,有感即發(fā),而是長時間體驗與思索的升華,是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釀造出來的。B.文章描寫漓江“奇麗”的山水,引入詩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僅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夠給人多方面的啟迪。C.文章最后一段運用夸張手法,寫“謠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會里病菌似的傳布著”,表達了作者對某些“衣冠人士”的強烈憤慨之情。D.文章結構嚴謹,主題鮮明,敘事嚴肅樸素,抒情謙虛誠懇,給人凝重簡練而又樸厚深遠的美感。全篇行文風格沉著深婉,樸素雋永。8.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中寫了社會上多種人物,這有哪些作用?試簡要分析。9.馮至先生曾經說:“無論在多么暗淡的時刻,《山水》中的風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閃著微光,使我生長,使我忍耐?!闭埥Y合文本,從風景、人物兩方面分析“微光”的內涵?!即鸢浮?.D7.C8.①形成對比,以變反襯不變。有些衣冠人士敷衍塞責,胡作非為,變得不成人形,但裁縫等普通老百姓不會變,他們盡職盡責,努力做好分內事情;②得出感悟,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肯定農夫、木匠和裁縫這些普通老百姓,否定有些教育家、政客和軍官,表達了對前者的敬意,對后者的憎惡。9.①風景方面:“微光”指漓江山水等自然景物給作者的啟示,人事雖變化,自然卻永恒。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期,是山水維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戰(zhàn)必勝;②人物方面:“微光”指像裁縫那樣的普通勞動者給予作者的啟示,他們認真負責、不計報酬、恪守信用、待人誠懇的品質,滋養(yǎng)了作者的心靈,令作者感動欣慰?!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D.“……因此……”強加因果。作者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這件夾衣是那位裁縫放棄了休息時間連夜趕制出來的,凝聚著他的心血,體現(xiàn)了他認真守時的優(yōu)良品質。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C.“夸張”錯誤,應為“比喻”,把謠言比作病菌。故選C。【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①形成對比,以變反襯不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以“那些衣冠人士”的變來反襯普通老百姓的不變。有些衣冠人士敷衍塞責,玩忽職守,胡作非為,變得不成人形;如裁縫等普通老百姓不會變,他們盡職盡責,努力做好分內事情。兩者對比鮮明。②得出感悟,表達自己的情感?!稗r夫依舊春耕秋收……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作者肯定農夫、木匠和裁縫這些普通老百姓,他們沒有變,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意;“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批評有些衣冠人士敷衍塞責,玩忽職守,胡作非為,他們變得不成人形,表達了對他們的憎惡?!?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多角度探究重要詞語意蘊的能力。風景方面:結合“并且,在這六年內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農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可知,作者認為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梢姟拔⒐狻敝咐旖剿茸匀痪拔锝o予作者的啟示,人事雖變化,自然卻永恒。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期,是山水維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戰(zhàn)必勝。人物方面:結合“我當時很感動,我對于我的早睡覺得十分慚愧。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他找回我兩角錢,說一聲‘一件夾袍八角錢’,回頭就走了。我走上樓,把夾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聽著樓下的鐘正打十二點”可知,裁縫放棄了休息時間,連夜趕制出夾衣來,在十二點以前給我送來了,并且不多收錢。“微光”指像裁縫那樣的普通勞動者給予作者的啟示,他們認真負責、不計報酬、恪守信用、待人誠懇的品質;當我接過那件夾衣時,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可見滋養(yǎng)了作者的心靈,令作者感動欣慰。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太史公宋濂先生,金華潛溪人也,其字為景濂。五歲能詩,九歲善屬文,當時號為神童。若經,若史,若子、集,無不遍覽輒能記憶。年未弱冠,文名播于遐邇。至正中,詞林群公奏為國史編修,力辭不起。大明皇帝定鼎建業(yè)①,丞相李韓公以名聞,即日遣使者奉書幣聘致之,俾提舉江南儒學,授皇太子經,擢居記注之職。會有詔纂修《元史》,東南名士,一時皆集,復命充總裁官。書成,入翰林為學士。海內求文者,項背相望,碑版之鐫,照耀乎四方。高麗、日本、安南之使,每朝貢京師,皆問安否。且以重價購其《潛溪集》以歸,至有重刻以為楷式者。儒林清議僉②謂開國詞臣當推為文章之首,誠無間言也。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馀卷,雖入梓者已久,其門人劉剛復請基擷其精深,別成一編,庶幾便于誦習,且征言序之。昔者楚國大司徒歐陽文公玄③贊公之文曰:“先生天分至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蘊,大肆厥辭。其氣韻沉雄,如淮陰出師,百戰(zhàn)百勝,志不少懾;其神思飄逸,如列子御風,飄然褰舉,不沾塵土;其詞調清雅,如殷卣周彜,龍紋漫滅,古意獨存;其態(tài)度多變,如晴躋終南,眾騶前陳,應接不暇。非才具眾長,識邁千古,安能與于此!”嗚呼!文公之言至矣,盡矣!設使基有所品評,其能加毫末于是哉?今用備抄,冠于篇端,而并系先生出處之大略,使讀者有所考焉。先生赴召時,基與麗水葉公琛、龍泉章君溢實同行。葉君出知南昌府以歿,章君官至御史中丞,亦以壽終。今幸存者,惟基與先生耳。然皆頹然,日就衰朽,尚可咈④剛之所請而不加之意乎?雖然先生之文其傳世決矣基亦何能與力于其間哉!《文粹》十卷,而詩居其一云。(節(jié)選自劉基《宋景濂學士文集序》)〖備注〗①建業(yè):南京的古稱之一。②僉:全,都。③歐陽玄:原籍江西廬陵,至曾祖輩遷潭州路瀏陽州(今屬湖南?。?。元代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卒后謚“文”。④嘯:“拂”的異體字。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雖然A先生B之文C其傳世D決矣E基亦何能F與力F于H其間哉!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遐,文中指遠,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時矯首而遐觀”的“遐”意思相同。B.聞,文中指使上聞、報告,與《陳情表》中“臣具以表聞”的“聞”意思不同。C.極,文中指窮盡,與《蘭亭集序》中“足以極視聽之娛”的“極”意思相同。D.就,文中指趨向、走近,與《諫逐客書》中“故能就其深”的“就”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濂小時候能詩善文,被人稱作神童。他博聞強志,不到二十歲就有很大的聲譽。明朝定都南京后,他接受了太祖朱元璋的禮聘,頗受重用。B.編纂《元史》時,宋濂擔任總裁官;《元史》修成后,他升任翰林學士。全國各地請他寫文章的人絡繹不絕,高麗等國的使者也知曉他的大名。C.宋濂的著作非常多,已經刊行許久,但是其弟子劉剛認為未曾經過刪減選擇,于是請劉基遴選精微深奧的文章編為一書,以便學子誦讀研習。D.劉基認為歐陽玄對宋濂文章的評價既恰當,又詳盡,即使自己另外有所評論,也不可能超越他,因此他抄下這些評價,放在新編的文集卷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高麗、日本、安南之使,每朝貢京師,皆問安否。(2)非才具眾長,識邁千古,安能與于此!14.為宋濂編選文集并作序,劉基可謂最佳人選。請簡要概括其原因?!即鸢浮?0.ACE11.B12.C13.(1)高麗、日本、安南的使者,每次到京城朝拜進貢,都要詢問(先生)安康與否。(2)(如果)不是才華具備各種長處,見識超越古代之人,怎能達到這個地步!14.①劉基與宋濂同為文人,他深知宋濂文章的優(yōu)點;②劉基與宋濂是好友,他熟悉宋濂的經歷和為人。〖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即便如此,先生的文章,是必定能夠流傳后世的,我又何德何能能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雖然”在文中意為“即便如此”,語意完整,一般單獨成句,其后應該斷開,即應在A處斷開;“先生”作“文”的定語,“先生之文”作主語,“其傳世決”作謂語,是對“先生之文”的評價,主語后可以斷開,表示強調,即在C處斷開;“矣”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斷開,即應在E處斷開。故應在ACE三處斷句?!?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擅長文辭的聲譽已經傳遍遠近。/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B.錯誤。兩個“聞”都是使上聞、報告的意思。句意:丞相李韓公向太祖上報舉薦宋濂。/我(把自己的苦衷)詳盡地寫在表上呈報,使(皇上)知道。C.正確。句意:盡讀天下之書。/足夠極盡視聽的樂趣。D.正確?!熬汀保呄?、走近。/成就。句意:日趨衰頹。/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故選B?!?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C.“但是其弟子劉剛認為未曾經過刪減選擇”錯。劉剛只是請求劉基遴選老師著作中精微深奧的文章,編成一書以便誦讀研習。選項說“劉剛認為未曾經過刪減選擇”,含有宋濂的“百馀卷”著述質量參差不齊的意思。故選C。【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每朝貢京師”,省略句兼狀語后置句,應為“每(于)京師朝貢”;“皆問安否”,省略句,“皆問(之)安否”。(2)“具”,具備;“邁”,超越?!?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1)認為歐陽文玄的話評價文公恰當詳盡,說明他深知宋濂文章的優(yōu)點;(2)從第一段對宋濂的經歷和為人介紹來看,他對宋濂很了解,熟悉其經歷和為人,且“先生赴召時,基與麗水葉公琛、龍泉章君溢實同行”,說明二人是好友。參考譯文:太史公宋濂先生,是金華潛溪(今屬浙江)人,字景濂。五歲時能作詩,九歲時善寫文章,當時稱為神童。經、史、子、集(中的文章),無不瀏覽一遍就能記憶。不到二十歲時,擅長文辭的聲譽已經傳遍遠近。至正年間,翰林院諸公推薦(先生)擔任國史編修,(他)極力推辭不肯就職。大明皇帝定都金陵,丞相李韓公(李善長,封韓國公)向太祖舉薦宋濂,(太祖)當天就派遣使者捧著書札和禮品去聘請他,讓他掌管江南儒學,為皇太子講授經書,擢任起居注之職。恰逢皇帝下詔編撰《元史》,東南知名文士一時間都集中到京城,(太祖)又命(宋濂)擔任總裁官?!对贰肪幊?,(宋濂)進入翰林院擔任學士。天下請求他寫文章的人,絡繹不絕,(他)撰寫的碑文,照耀四方。高麗、日本、安南的使者,每次到京城朝拜進貢,都要詢問(先生)安康與否。而且以重金購買《潛溪集》回到本國,甚至重新刻印《潛溪集》,將它作為文章的楷模。士林輿論公認開國文學侍從之臣,應當推先生為首,確實沒有不同的看法。先生的著作,多至一百馀卷,雖然刻印已久,(但是)他的門人劉剛又請我遴選其中精微深奧的文章,另外編成一書,或許更便于誦讀研習,而且要我為之作序。從前楚國公大司徒文公歐陽玄稱贊先生的文章說:“先生天分最高,盡讀天下之書,以深厚宏富的積累,鋪張詞藻,暢所欲言。他的文章氣韻深沉雄健,有如淮陰侯韓信出師,百戰(zhàn)百勝,士氣毫不減損;他的文章神思清新灑脫,有如列子御風而行,飄然高舉,一塵不染;他的文章格調端莊高雅,有如商卣周彝(均為酒器),龍紋模糊難辨,古意猶然存在;他的文章姿態(tài)多變,有如晴天登上終南山,眾多山峰像達官貴人的騎士一樣陳列在眼前,風景繁多無暇觀賞。(如果)不是才華具備各種長處,見識超越古代之人,怎能達到這個地步!”唉!文公的話多么恰當啊,又多么詳盡啊!假使我有所品評,難道能比文公的話超出一分一毫嗎?因此現(xiàn)在只抄錄文公之言,置于卷首,而將先生仕隱的大致情況一并記敘于此,使讀者(誦讀時)有所參考。先生響應朝廷的征召出山時,與我以及麗水葉琛先生、龍泉章溢先生結伴同行。葉君出朝擔任南昌知府,死在任上,章君官至御史中丞,得享天年。如今幸存的,只有我和先生了。然而都已年老,日趨衰頹,還能拒絕劉剛的請求而不為之用心用意嗎?即便如此,先生的文章,是必定能夠流傳后世的,我又何德何能,能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編成的《文粹》共十卷,其中一卷是詩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答和叔春日舟行①蘇舜欽幽人漂泊興無窮,弄水尋花處處同。春入水光成嫩碧,日勻花色變鮮紅。靜中物象知誰見,閑極情懷覺道充。寄語悠悠②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鷗翁?!紓渥ⅰ舰俦彼螒c歷年間,詩人因支持范仲淹變法,被保守派借事誣陷,削職為民,從此隱居蘇州滄浪亭以終。這首詩就是他在蘇州時寫的。②悠悠:世俗之人,眾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緊扣題目,寫自己春日行舟,隨流飄蕩,處處弄水尋花,興致無窮無盡。B.頷聯(lián)承上寫景,著重描繪了春水、鮮花的各異情態(tài),活畫出江南春日的神韻。C.頸聯(lián)抒情,認為人在閑靜之中,才能真正欣賞景物之美,才能體認人生之道。D.這首詩首尾照應,層次分明,遣詞準確生動,描摹工致如畫,詩意比較顯豁。16.本詩尾聯(lián)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表達了哪些情感?試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用典?!搬蝥t”運用了《列子?黃帝》中海邊鷗鳥起初與人親近,后來人有了機心就與人遠離之典。②畏懼政治斗爭之意,歸隱江湖之情。詩人雖已被革職,但一想到政敵對自己的陷害,仍然感到后怕。他借作詩之機轉告昔日的政敵,不要懷疑自己的誠意,他已決心隱居終老,不會再踏入官場?!冀馕觥健?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頸聯(lián)抒情”錯誤。“抒情”應為“議論”。故選C?!?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①藝術手法:用典。“狎鷗”用典,典源出處《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后以此典表現(xiàn)以真誠待人,彼此相親;也用于形容脫身塵俗,隱遁避世。②情感:表達了詩人畏懼政治斗爭之意,歸隱江湖之情。尾聯(lián)“寄語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鷗翁”意思是,世俗之人不要懷疑我,我如今在太湖邊作了隱士?!拔搴奔刺?。結合注釋,詩人被誣陷削職,他借作詩之機轉告昔日的政敵,不要懷疑自己的誠意,他已決心隱居終老,不會再踏入官場。(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離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通過星辰的運轉、季節(jié)的變換,表現(xiàn)了時光的流逝之快。(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寫出了作者明知過去不可挽回、希望能夠把握未來的心理。(3)自然界中大雁的南來北往常會引發(fā)古人的悲思愁緒,這在唐宋詩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鸢浮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2)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3)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他們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東郊的廟里,他掌管著春的氣息以及整個一年的收成,他甚至還會給有福的人延長壽命。他小小的廟宇在樹木的深處,這里平時A,在冬日將盡的時節(jié),滿山的樹木像還沒來得及點染的枯筆水墨畫,顯得頗為荒涼。①立春的前一天,寂靜的郊外突然變得騷動起來。遠處的村邊小道上,一條長長的充滿威儀的隊伍逶迤而來。從那非同尋常的鼓樂聲中就可以聽出,這是天子前來迎春了。滿天的青旗,掩映著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B,緩緩行來。②叩拜句芒神的禮儀莊嚴而隆重。在跪拜之后,天子高高舉起酒爵,然后徐徐潑灑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著又是跪拜。禮罷,人們給句芒讓出道路,樂工們高奏鼓樂,句芒在人們的簇擁下向都城進發(fā)。穩(wěn)穩(wěn)站立在壯漢們肩頭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鳥身,方臉,神色端莊,目視遠方,仿佛隨時都會展翅高飛。頭頂上,青色的春幡迎風而舞。在他旁邊站著的,是一頭雄壯有力卻又憨態(tài)可掬的泥牛。③④句芒進城的路上,歡迎的人擠在道路的兩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著,C,他們邊跑邊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隨之D:春天來了。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下列句子中的“在”與文中加點的“在”,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風在刮,雨在下,人們仍然不停地忙碌著。B.事情發(fā)生在前年,可是大家還是記憶猶新。C.只要有利于人民,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D.學習好,主要在自己努力,不靠別人督促。20.“然而整個春天將由此發(fā)動?!边@句話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ǎ〢.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答案〗18.示例:A.人跡罕至B浩浩蕩蕩C歡呼雀躍D奔走相告19.B20.A〖解析〗【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并運用常見的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語境說的是春神句芒的廟宇在樹木的深處,這里平時很少有人到,故選用“人跡罕至”。人跡罕至: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僻的地方。第一空,此處描寫的是“滿天的青旗,掩映著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人數(shù)眾多、聲勢浩大的行路狀態(tài),可填“浩浩蕩蕩”。浩浩蕩蕩:原來形容人多聲勢廣大的樣子,后來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第二空,此處是描寫“扮成春官的孩童”的心理和行動狀態(tài),從他們“一路奔跑著”“邊走邊喊”可以看出,他們此時非??鞓?,故可填“歡呼雀躍”。歡呼雀躍:高興得像麻雀那樣跳躍起來,形容十分歡樂的情景。第三空,根據后文的冒號和“春天來了”的呼喊,可知這是說明當?shù)匕傩赵谙嗷ジ嬖V對方春天已經來到,故可填“奔走相告”。奔走相告:意思是指有重大的消息時,人們奔跑著相互轉告?!?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一般詞語詞義的能力。文中加點的“在”為介詞,表示時間。A.副詞,正在。B.介詞,表示時間。C.“在”和“所”連用,表示強調,后面多跟“不”。D.動詞,在于,取決于。故選B?!?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復位的能力。第二段寫寂靜郊外突然變得騷動起來,因此“然而整個春天將由此發(fā)動”放在①處,起承上啟下作用,既與上文的“顯得頗為荒涼”構成轉折關系,又引出第二段的內容,所以放在①處最恰當。故選A。(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亞歐大陸腹地。河谷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呈喇叭狀,喇叭口向西張開。伊犁的西部是平坦的歐洲平原、歐亞草原,相距超過5000千米的大西洋水汽可以一路向東,直達伊犁。①,“超級集雨器”便開始發(fā)揮作用。迎風坡每年的降水量可達600~800毫米,大量降水在高山上以固態(tài)形式留存,形成冰川。在海拔較高處,冰川的融水形成湖泊。這些湖泊散落在群山之間,水質純凈,顏色湛藍,猶如寶石一般。群山之中孕育出眾多河流。它們②,一路穿越森林,流經草原,切出峽谷,拓為寬谷,最終匯聚成新疆水量最豐沛的河流——伊犁河。河水一路滔滔西去,到達哈薩克斯坦,從西部③。伊犁河水量巨大,甚至讓巴爾喀什湖呈現(xiàn)出“西淡東咸”的奇特現(xiàn)象。就這樣,本應干旱的伊犁,在大西洋水汽的幫助下,成了新疆乃至亞洲內陸水資源條件最好的區(qū)域之一。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答案〗21.①當水汽進入河谷②從高山上奔騰而下③注入巴爾喀什湖22.因為大西洋水汽在伊犁河谷形成了眾多河流,所以本應干旱的伊犁成了新疆乃至亞洲水資源條件最好的區(qū)域之一?!冀馕觥健?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根據后句“‘超級集雨器’便開始發(fā)揮作用”可知,此處填寫內容是“超級集雨器”發(fā)揮作用的前題;再結合上句中心語“水汽”可知,故補寫內容為“當水汽進入山谷”。第二空,根據后句“一路穿越森林,流經草原,切出峽谷,拓為寬谷,最終匯聚成新疆水量最豐沛的河流——伊犁河”可知,此處是說眾多河流從高山上流下,故補寫內容是“從高山上奔騰而下”。第三空,由后句“伊犁河水量巨大,甚至讓巴爾喀什湖呈現(xiàn)……”可知,此處是說伊犁河從西部注入了巴爾喀什湖,故補寫內容應是“注入巴爾喀什湖”?!?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段壓縮概括的能力。第二段后兩句話是本段的結論,概括為:本應干旱的伊犁,成了新疆乃至亞洲內陸水資源條件最好的區(qū)域之一。有“就這樣”可知,前面是解釋原因,如“群山之中孕育出眾多河流”“河水一路滔滔西去”,結論中“在大西洋水汽的幫助下”也是原因,可概括為:大西洋水汽在伊犁河谷形成了眾多河流。最后用因果關系連接以上主要內容為:因為大西洋水汽在伊犁河谷形成了眾多河流,所以本應干旱的伊犁成了新疆乃至亞洲水資源條件最好的區(qū)域之一。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案?、并跑、領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態(tài)。“跟跑”是指跟在別人后面跑,因其代表著相對落后而往往為人所排斥;“并跑”是與別人并行著跑,代表著齊頭并進;“領跑”是沖在隊伍的最前面,代表著暫時超越。無論是國家的發(fā)展,還是個人的進步,都離不開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領跑。作為青年學子,你對于“跟跑·并跑·領跑”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即鸢浮铰浴冀馕觥竭@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材料共四句話。第一句總起話題:“跟跑、并跑、領跑”是奔跑的不同姿態(tài)。跑步是一項競技運動,有隱喻意味,“奔跑的不同姿態(tài)”作為喻體,本體應與人或人類活動相關,指發(fā)展的不同狀態(tài)。第二句分說“跟跑、并跑、領跑”各自的涵義。第一,“跟跑”是指跟在別人后面跑,因其代表著相對落后而往往為人所排斥?!案苷摺碧幱诹觿荩浜笥谌?、被人排斥,對應人生的低谷時期或發(fā)展初期,此時內外壓力考驗著主體的心理韌勁,邁得過去,便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開啟新的篇章;邁不過去,則嘗盡落敗的苦楚,甚至沉淪。第二,“并跑”是與別人并行著跑,代表著齊頭并進。能并行奔跑的主體須水平相當,以同樣的步速向終點奔去。“并跑者”既是戰(zhàn)友,也是敵手,一方面奮斗路上互相鼓勵陪伴,另一方面也在暗中較勁、互相給對方壓力?!安⑴堋毕啾取蔼毰堋备蝗菀姿尚?,找到合適的并跑對象也是成功路上的關鍵步驟。第三,“領跑”是沖在隊伍的最前面,代表著暫時超越?!邦I跑者”是強者,實力領先于同一賽場上其他人,因而能獨領風騷,是奪冠的熱門選手。但注意材料說的是“暫時超越”,一時領先不代表一直領先,領跑之人若不能保持優(yōu)勢,或過早得意,極有可能被后來者趕超。不到終點不知勝負分曉,強者易驕躁,尤需慎戒。第三句總結三者關系和對應主體,“無論是國家發(fā)展,還是個人的進步,都離不開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跨越”。跟跑、并跑、領跑是階梯式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初期弱勢先跟跑,中期成長與人并跑,晉升強者成領跑。這是一個循序漸進,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符合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小到個人進步,大到國家發(fā)展,基本遵循這一流程。末句進一步強調:“唯有跟跑,才能并跑;唯有并跑,才能領跑?!睆母艿讲⑴埽儆刹⑴艿筋I跑,是兩個必經階段。有人想直接從跟跑越級到領跑,那是極少數(shù)天才個案,需要高超的天分,罕見的機遇,一鳴驚人的爆發(fā)力,且難以維持。對于大多數(shù)初出茅廬者,追求短期成功是急躁功利、自視過高的表現(xiàn),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跑得遠且跑得穩(wěn)。導語要求青年學子談對于“跟跑·并跑·領跑”的感悟。文體可以是議論文,先明確三者涵義,使用比喻論證,將之對應于事物發(fā)展三個不同階段;再闡明三者前后銜接、互相聯(lián)系的關系,可分舉個人和國家的事例予以佐證,還可用對比論證,批判急躁冒進或裹足不前的不良作風;最后結合青年自身,談處于何種階段并如何向下一階段進階。也可以是記敘文,如記敘一次長跑競賽過程,描述三階段不同感受,獲得人生啟示;再如就中學生成績評定來講,跟跑是后進生,并跑是中等生,領跑是尖子生,可以談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困境、發(fā)展道路等。立意:1.先跟跑,再并跑,終領跑。2.跟跑韜晦,并跑加速,領跑功成。3.我輩當昂首前進,助力祖國“三跑”。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河西走廊位于中國西北部,因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專指祁連山脈(走廊南山)與馬鬃山、合黎山、龍首山(走廊北山)之間的呈東南——西北走向的狹長通道。它之所以能成為多元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側的古浪峽,西至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東西長900余公里,南北寬數(shù)公里至100多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勢南高北低,分為南部祁連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北部低山丘陵與荒漠四大地貌單元,內部除山地、河谷、沖積平原以及綠洲、湖泊外,大部分地區(qū)為沙漠戈壁。河西走廊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干旱地區(qū),降水稀少,氣候干燥,風沙頻繁,冷熱變化劇烈。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在走廊腹地形成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陸水系。得益于這三大水系的灌溉滋潤,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酒泉、玉門——敦煌——瓜州三大綠洲區(qū),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遷徙的必經通道。費孝通先生將河西走廊及相鄰地區(qū)稱為西北民族走廊,德國學者費迪南德·馮·李?;舴覍⑵浞Q為“民族交往的大道”。作為一條民族大通道,歷史上先后有烏孫、月氏、匈奴、鮮卑、突厥、吐蕃、吐谷渾、回紇(鶻)、黨項、蒙古族、回族以及漢族等幾十個民族棲息于此。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走廊早在中西交流開啟之際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襟帶要沖。河西走廊是中國古代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深刻認識人類交流與融通的典型樣本。通過河西走廊,能夠進一步理解人類文明交流的艱難歷程、強大動力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張騫通西域之所以被稱為“鑿空”,就在于這一空前壯舉經河西走廊正式開啟了中原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此后,漢朝通過捍衛(wèi)道路暢通和安全,為過往使者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增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政治互信,使河西走廊從此成為“開遠夷,通絕域”的走廊和中外文化交流長河中最安全、最繁忙、最便捷的陸路通道。漢、唐、元、明、清等朝在河西走廊設有完備的驛站體系,以巨大的財政投入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位于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真實記錄了漢朝為維護絲綢之路暢通與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英國學者彼得·弗蘭科潘認為:“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辈┩顝堯q不畏艱難險阻、開拓進取的英雄氣概為后世所繼承,一代又一代的使者、行旅在聲聲駝鈴中艱難前行,互通有無,互學互鑒,成為持續(xù)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jié)點,它們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李?;舴艺J為:“從中亞出發(fā)穿越沙漠和高山,經甘肅到廣袤富饒的西安府山谷,這里曾多次生發(fā)出高級的文化,藝術與科學十分繁榮?!奔玖w林認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再沒有第二個”。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延續(xù)了近兩千年,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華文明與其他各民族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是人類文明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敦煌文化彰顯著文化包容、文化交融、文化共存、文化創(chuàng)新的精神品質和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深度詮釋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對于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學界用“戰(zhàn)略支點”“多元互構”“互嵌”“卵榫”等概念來解讀和闡釋,它還有“國家走廊”“文化走廊”“民族走廊”“交通走廊”“戰(zhàn)略要道”“過渡地帶”“十字路口”“綠洲橋”“連通器”“黃金路段”等不同稱呼。以上不同說法,都指向河西走廊“通”的特性。(摘編自田澍《河西走廊:聯(lián)通與融通》)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河西走廊”的得名有兩大原因:一是它的地理位置在黃河的西邊;二是它是一條狹長的通道,形狀猶如一條走廊。B.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區(qū)是沙漠戈壁,氣候干旱,很難從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但是武威等三大綠洲區(qū)在古代還是非常富饒。C.漢朝曾投入了巨額的財政資金來保障絲綢之路的正常運行,這在敦煌市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中有真實的記錄。D.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敦煌文化能彰顯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因此它能夠深度詮釋絲綢之路精神。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鑿空”意為開通,張騫出使西域被稱為“鑿空”,是指其開通了中原與西域的官方交流和直接貿易,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B.河西走廊具有獨特地理優(yōu)勢,所以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幾乎都將它視為必爭之地,它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發(fā)展的重要保證。C.文中引用季羨林的說法,是為了證明作為四大文化體系之一的中國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四大文化體系的交匯地點也在中國的觀點。D.“卯榫”本指建筑木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學界以此概念解讀、闡釋河西走廊的地位和作用,利用了不同文化間的共通性,非常形象生動。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三段觀點的一項是()A.漢武帝在河西走廊移民屯田,修筑長城,建立郵驛體系。B.明孝宗利用嘉峪關閉關絕貢,向吐魯番施壓,震懾四方。C.元世祖創(chuàng)立帝師制度,封西藏高僧薩班之侄為首任帝師。D.隋煬帝在青海、新疆設郡,在張掖召見西域各部落首領。4.本文摘編自《河西走廊:聯(lián)通與融通》,文章標題中的“聯(lián)通”和“融通”分別指什么?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5.新時期的“一帶一路”建設根植于古絲綢之路,如何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發(fā)揮河西走廊的作用?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答案〗1.D2.C3.B4.①“聯(lián)通”指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它聯(lián)通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四大地理單元;②“融通”指河西走廊的作用和地位,它是經濟貿易融合互利、民族交融互通、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5.①加強對河西走廊的保護和建設,保證河西走廊的貿易暢通;②推進國家民族政策,加強河西走廊的民族互信與民族融合;③加強河西走廊的文化遺產保護,保證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因此它能夠深度詮釋絲綢之路精神”錯誤,從原文倒數(shù)第二段中看不出存在這種因果關系。故選D。【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文中引用季羨林的說法,是要證明與河西走廊密切相關的敦煌和新疆地區(qū)是世界四大文化體系匯聚的中心的觀點。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文章第三段圍繞“河西走廊是眾多民族交融之地”展開論述,A、C、D三項都有利于民族的和諧發(fā)展。B.為民族對立的做法,不利于民族交融、發(fā)展。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①由“河西走廊南與青藏高原毗鄰,北與蒙古高原接壤,東與黃土高原相會,西與塔里木盆地連接,地處四大地理單元的交匯地帶”可知,聯(lián)通是指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它聯(lián)通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原和西域四大地理單元;②由融通是指河西走廊的作用和地位,由“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一酒泉、玉門一敦煌一瓜州三大綠洲區(qū),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zhí)煜路Q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jié)點,其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可知,它是經濟貿易融合互利、民族交融互通、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通道。【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由“河西走廊內部形成了武威、張掖一酒泉、玉門一敦煌一瓜州三大綠洲區(qū),成為宜農宜牧的豐饒之地和名副其實的孔道。古代史籍中就有‘河西殷富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說”可知,應加強對河西走廊的保護和建設,保證河西走廊的貿易暢通;②由“這些民族或輾轉遷徙,或世代居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西北疆域,在交融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多元一體格局,河西走廊成為‘華夷交匯’之地”可知,應推進我國的民族政策,加強河西走廊的民族互信與民族融合,保證民心相通;③由“河西走廊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作為聞名天下的交通要塞,是古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節(jié)點,其與周邊的城邨亭燧和邊墻堡寨等防御工事共同構成了有力的保障體系,維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使東西商貿往來與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匯綿延不斷”可知,應加強河西走廊的文化遺產保護,保證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通。(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憶平樂馮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個早晨,我們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時正是長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難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戰(zhàn)以來,如果說南京失守是第一個挫折,那么武漢撤退顯然是第二個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勢將要怎樣發(fā)展,但對于將來都具有信心。人們好像很年輕,報紙上雖然沒有多少好消息,同時幾乎天天要跑警報,可是面貌上沒有一些疲倦。在桂林住了半個多月,全國各地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這里發(fā)生感應,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樣澄清,傳不來一點外邊的消息。我立在船頭,當桂林的那些山峰漸漸在我面前消逝時,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贛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東一西,中間隔著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個大省,但是民船,兩個地方卻沒有一點不同,同樣的船篷、同樣的船身、同樣的船夫撐船的姿勢。從空間我又想到時間:在戰(zhàn)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沒有多少變化。山是那樣奇兀,水是這樣清澈,江底的石塊無論大小都歷歷可數(shù)。此外就是寂靜,寂靜凝結在前后左右,好像千軍萬馬也不能把這寂靜沖破。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麗還要算漓江。船過了大墟,這條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圍起來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帶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著,船上的人沒有事做,只有望著四圍的山峰。經過長久的時間,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轉了一個大彎子,面前的山峰緊接著也改變了形象,原來船已經走出這“帶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帶形的湖”里。山的轉變無窮,水也始終沒有被前面的山遏住。這樣兩天,過了陽朔一直到了平樂。在平樂,我們找到一輛汽車要經過柳州、南寧到龍州去。望南越走越熱,臨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著棉衣,她說想做一件夾衣預備在熱的地方穿,但恐怕來不及了,因為汽車在第二天清早就要開行。我說,我們不妨到裁縫鋪里試一試。我們于是在臨江的一條街上買了一件衣料,隨后拿著這件衣料問了幾家裁縫鋪,都異口同音地說來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說來不及了,但口氣不是那樣堅決,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們也就利用這一點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縫懇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點以前把這件衣服縫好,我們愿意出加倍的工資?!薄凹颖兜墓べY,我不要;只怕時間來不及了。若是來得及,一件夾袍是一件夾袍,工資無須增加。”“我們也是不得已,因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蔽覀兝^續(xù)懇求,最后那裁縫被我們說動了,他說:“放在這里吧,我替你們趕做—”我們把旅館的地址留給他,繼續(xù)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瑣事。晚飯后,一切都已收拾停當,我們決定早一點睡,至于那件夾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會有什么耽擱。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時候,忽然有茶房敲門,說樓下有人來找。我睡眼眬地走到樓下,白天的那個裁縫正捧著一件疊得好好的夾衣在旅館的柜臺旁立著。他說,這件夾衣做好的,在十二點以前。我當時很感動,我對于我的早睡覺得十分慚愧。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他找回我兩角錢,說一聲“一件夾袍八角錢”,回頭就走了。我走上樓,把夾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聽著樓下的鐘正打十二點。六年了,在這六年內聽說廣西省也有許多變化,過去的事在腦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來,敵人侵入廣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樣的大地名天天在報紙上出現(xiàn),就是平樂也曾經一再地在報紙上讀到。當我讀到“平樂”二字時,不知怎么漓江兩岸的風光以及平樂那晚的經驗都引起我鄉(xiāng)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樂已經淪陷,漓江一帶的山水想必也會有了變化,同時那個裁縫,我不知道他會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懷念他,像是懷念一個舊日的友人。——朋友們常常因為對于自己的民族期望過殷,轉愛為憎,而怨恨我們自己的缺點。但我每逢聽到一個地方淪陷了,而那地方又曾經和我發(fā)生過一些關系,我便對那里的山水人物感到痛切的愛戀。并且,在這六年內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農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F(xiàn)在敵人正在廣西到處猖獗,謠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會里病菌似的傳布著,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兩岸的風光和平樂的那個認真而守時刻的裁縫。一九四四年,寫于昆明(選自《山水》)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敘述武漢撤退之后,盡管形勢不容樂觀,但是“人們好像很年輕”,臉上也沒有倦容,透露出堅決抗戰(zhàn)、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念。B.文章寫漓江山與水的關系,令人想到辛棄疾“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名句。作者像這樣寫眼前之景,應該是有所寄托的。C.文章中說“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含有作者對裁縫的守時、盡力心存感激,想多給一點錢以略表心意的意思。D.文章寫作者對自己的早睡十分慚愧,因此接過裁縫連夜趕做好的夾衣時,感覺“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回憶“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隨意下筆,有感即發(fā),而是長時間體驗與思索的升華,是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釀造出來的。B.文章描寫漓江“奇麗”的山水,引入詩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僅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而且能夠給人多方面的啟迪。C.文章最后一段運用夸張手法,寫“謠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會里病菌似的傳布著”,表達了作者對某些“衣冠人士”的強烈憤慨之情。D.文章結構嚴謹,主題鮮明,敘事嚴肅樸素,抒情謙虛誠懇,給人凝重簡練而又樸厚深遠的美感。全篇行文風格沉著深婉,樸素雋永。8.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中寫了社會上多種人物,這有哪些作用?試簡要分析。9.馮至先生曾經說:“無論在多么暗淡的時刻,《山水》中的風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閃著微光,使我生長,使我忍耐?!闭埥Y合文本,從風景、人物兩方面分析“微光”的內涵?!即鸢浮?.D7.C8.①形成對比,以變反襯不變。有些衣冠人士敷衍塞責,胡作非為,變得不成人形,但裁縫等普通老百姓不會變,他們盡職盡責,努力做好分內事情;②得出感悟,表達自己的情感。作者肯定農夫、木匠和裁縫這些普通老百姓,否定有些教育家、政客和軍官,表達了對前者的敬意,對后者的憎惡。9.①風景方面:“微光”指漓江山水等自然景物給作者的啟示,人事雖變化,自然卻永恒。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期,是山水維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戰(zhàn)必勝;②人物方面:“微光”指像裁縫那樣的普通勞動者給予作者的啟示,他們認真負責、不計報酬、恪守信用、待人誠懇的品質,滋養(yǎng)了作者的心靈,令作者感動欣慰。〖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D.“……因此……”強加因果。作者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這件夾衣是那位裁縫放棄了休息時間連夜趕制出來的,凝聚著他的心血,體現(xiàn)了他認真守時的優(yōu)良品質。故選D。【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的能力。C.“夸張”錯誤,應為“比喻”,把謠言比作病菌。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①形成對比,以變反襯不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以“那些衣冠人士”的變來反襯普通老百姓的不變。有些衣冠人士敷衍塞責,玩忽職守,胡作非為,變得不成人形;如裁縫等普通老百姓不會變,他們盡職盡責,努力做好分內事情。兩者對比鮮明。②得出感悟,表達自己的情感?!稗r夫依舊春耕秋收……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作者肯定農夫、木匠和裁縫這些普通老百姓,他們沒有變,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意;“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批評有些衣冠人士敷衍塞責,玩忽職守,胡作非為,他們變得不成人形,表達了對他們的憎惡?!?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多角度探究重要詞語意蘊的能力。風景方面:結合“并且,在這六年內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農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可知,作者認為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梢姟拔⒐狻敝咐旖剿茸匀痪拔锝o予作者的啟示,人事雖變化,自然卻永恒。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期,是山水維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相信抗戰(zhàn)必勝。人物方面:結合“我當時很感動,我對于我的早睡覺得十分慚愧。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他找回我兩角錢,說一聲‘一件夾袍八角錢’,回頭就走了。我走上樓,把夾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聽著樓下的鐘正打十二點”可知,裁縫放棄了休息時間,連夜趕制出夾衣來,在十二點以前給我送來了,并且不多收錢。“微光”指像裁縫那樣的普通勞動者給予作者的啟示,他們認真負責、不計報酬、恪守信用、待人誠懇的品質;當我接過那件夾衣時,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可見滋養(yǎng)了作者的心靈,令作者感動欣慰。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太史公宋濂先生,金華潛溪人也,其字為景濂。五歲能詩,九歲善屬文,當時號為神童。若經,若史,若子、集,無不遍覽輒能記憶。年未弱冠,文名播于遐邇。至正中,詞林群公奏為國史編修,力辭不起。大明皇帝定鼎建業(yè)①,丞相李韓公以名聞,即日遣使者奉書幣聘致之,俾提舉江南儒學,授皇太子經,擢居記注之職。會有詔纂修《元史》,東南名士,一時皆集,復命充總裁官。書成,入翰林為學士。海內求文者,項背相望,碑版之鐫,照耀乎四方。高麗、日本、安南之使,每朝貢京師,皆問安否。且以重價購其《潛溪集》以歸,至有重刻以為楷式者。儒林清議僉②謂開國詞臣當推為文章之首,誠無間言也。先生之著述,多至百馀卷,雖入梓者已久,其門人劉剛復請基擷其精深,別成一編,庶幾便于誦習,且征言序之。昔者楚國大司徒歐陽文公玄③贊公之文曰:“先生天分至高,極天下之書,無不盡讀,以其所蘊,大肆厥辭。其氣韻沉雄,如淮陰出師,百戰(zhàn)百勝,志不少懾;其神思飄逸,如列子御風,飄然褰舉,不沾塵土;其詞調清雅,如殷卣周彜,龍紋漫滅,古意獨存;其態(tài)度多變,如晴躋終南,眾騶前陳,應接不暇。非才具眾長,識邁千古,安能與于此!”嗚呼!文公之言至矣,盡矣!設使基有所品評,其能加毫末于是哉?今用備抄,冠于篇端,而并系先生出處之大略,使讀者有所考焉。先生赴召時,基與麗水葉公琛、龍泉章君溢實同行。葉君出知南昌府以歿,章君官至御史中丞,亦以壽終。今幸存者,惟基與先生耳。然皆頹然,日就衰朽,尚可咈④剛之所請而不加之意乎?雖然先生之文其傳世決矣基亦何能與力于其間哉!《文粹》十卷,而詩居其一云。(節(jié)選自劉基《宋景濂學士文集序》)〖備注〗①建業(yè):南京的古稱之一。②僉:全,都。③歐陽玄:原籍江西廬陵,至曾祖輩遷潭州路瀏陽州(今屬湖南省)。元代文學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卒后謚“文”。④嘯:“拂”的異體字。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雖然A先生B之文C其傳世D決矣E基亦何能F與力F于H其間哉!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遐,文中指遠,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時矯首而遐觀”的“遐”意思相同。B.聞,文中指使上聞、報告,與《陳情表》中“臣具以表聞”的“聞”意思不同。C.極,文中指窮盡,與《蘭亭集序》中“足以極視聽之娛”的“極”意思相同。D.就,文中指趨向、走近,與《諫逐客書》中“故能就其深”的“就”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濂小時候能詩善文,被人稱作神童。他博聞強志,不到二十歲就有很大的聲譽。明朝定都南京后,他接受了太祖朱元璋的禮聘,頗受重用。B.編纂《元史》時,宋濂擔任總裁官;《元史》修成后,他升任翰林學士。全國各地請他寫文章的人絡繹不絕,高麗等國的使者也知曉他的大名。C.宋濂的著作非常多,已經刊行許久,但是其弟子劉剛認為未曾經過刪減選擇,于是請劉基遴選精微深奧的文章編為一書,以便學子誦讀研習。D.劉基認為歐陽玄對宋濂文章的評價既恰當,又詳盡,即使自己另外有所評論,也不可能超越他,因此他抄下這些評價,放在新編的文集卷首。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高麗、日本、安南之使,每朝貢京師,皆問安否。(2)非才具眾長,識邁千古,安能與于此!14.為宋濂編選文集并作序,劉基可謂最佳人選。請簡要概括其原因?!即鸢浮?0.ACE11.B12.C13.(1)高麗、日本、安南的使者,每次到京城朝拜進貢,都要詢問(先生)安康與否。(2)(如果)不是才華具備各種長處,見識超越古代之人,怎能達到這個地步!14.①劉基與宋濂同為文人,他深知宋濂文章的優(yōu)點;②劉基與宋濂是好友,他熟悉宋濂的經歷和為人?!冀馕觥健?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即便如此,先生的文章,是必定能夠流傳后世的,我又何德何能能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雖然”在文中意為“即便如此”,語意完整,一般單獨成句,其后應該斷開,即應在A處斷開;“先生”作“文”的定語,“先生之文”作主語,“其傳世決”作謂語,是對“先生之文”的評價,主語后可以斷開,表示強調,即在C處斷開;“矣”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斷開,即應在E處斷開。故應在ACE三處斷句?!?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擅長文辭的聲譽已經傳遍遠近。/時時抬起頭向遠處望。B.錯誤。兩個“聞”都是使上聞、報告的意思。句意:丞相李韓公向太祖上報舉薦宋濂。/我(把自己的苦衷)詳盡地寫在表上呈報,使(皇上)知道。C.正確。句意:盡讀天下之書。/足夠極盡視聽的樂趣。D.正確?!熬汀?,趨向、走近。/成就。句意:日趨衰頹。/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故選B。【1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C.“但是其弟子劉剛認為未曾經過刪減選擇”錯。劉剛只是請求劉基遴選老師著作中精微深奧的文章,編成一書以便誦讀研習。選項說“劉剛認為未曾經過刪減選擇”,含有宋濂的“百馀卷”著述質量參差不齊的意思。故選C。【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每朝貢京師”,省略句兼狀語后置句,應為“每(于)京師朝貢”;“皆問安否”,省略句,“皆問(之)安否”。(2)“具”,具備;“邁”,超越?!?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容的能力。(1)認為歐陽文玄的話評價文公恰當詳盡,說明他深知宋濂文章的優(yōu)點;(2)從第一段對宋濂的經歷和為人介紹來看,他對宋濂很了解,熟悉其經歷和為人,且“先生赴召時,基與麗水葉公琛、龍泉章君溢實同行”,說明二人是好友。參考譯文:太史公宋濂先生,是金華潛溪(今屬浙江)人,字景濂。五歲時能作詩,九歲時善寫文章,當時稱為神童。經、史、子、集(中的文章),無不瀏覽一遍就能記憶。不到二十歲時,擅長文辭的聲譽已經傳遍遠近。至正年間,翰林院諸公推薦(先生)擔任國史編修,(他)極力推辭不肯就職。大明皇帝定都金陵,丞相李韓公(李善長,封韓國公)向太祖舉薦宋濂,(太祖)當天就派遣使者捧著書札和禮品去聘請他,讓他掌管江南儒學,為皇太子講授經書,擢任起居注之職。恰逢皇帝下詔編撰《元史》,東南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