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班會-認識犀牛 課件_第1頁
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班會-認識犀牛 課件_第2頁
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班會-認識犀牛 課件_第3頁
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班會-認識犀牛 課件_第4頁
保護野生動物主題班會-認識犀牛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犀牛RHINPS全世界有25000多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2000多只在動物園養(yǎng)殖?,F(xiàn)存的5種犀牛中,有2種處于幾近滅絕的邊緣,其余3種也處在受威脅狀態(tài)。目錄認識世界犀牛日犀牛的物種史及形態(tài)特征犀牛的棲息環(huán)境及生活習性犀牛的分布及種類犀牛保護的現(xiàn)狀及措施認識世界犀牛日世界犀牛日誕生于2010年,由著名的非政府環(huán)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辦公室發(fā)起,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世界犀牛日設立時間:2010年發(fā)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辦公室紀念日時間:每年的9月22日發(fā)起原因:受生態(tài)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犀牛數(shù)量不斷減少,據(jù)估算,世界現(xiàn)存犀牛僅有約2萬頭“世界犀牛日”設立后,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影響力不斷擴大。種類白犀牛/黑犀牛/亞洲大獨角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世界自然基金會1961年成立,總部位于瑞士格朗。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huán)境保護組織之一。在全世界超過80國家有辦公室、擁有2500名全職員工,并有超過500萬名志愿者。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fā)起或完成了約12000個環(huán)保項目。中國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使命: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犀牛的物種史及形態(tài)特征在漸新世出現(xiàn)了有史以來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它體格健壯和高大,體長約8米,身高5米。不過雖然巨犀和犀牛同屬奇蹄目,但并不屬于犀???。物種學史漸新世中新世后期上新世后期更新世時期出現(xiàn)了有史以來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它體格健壯和高大,體長約8米,身高5米。不過雖然巨犀和犀牛同屬奇蹄目,但并不屬于犀???。出現(xiàn)了獨角犀牛的祖先。獨角犀牛僅存爪哇犀牛和印度犀牛,均分布在亞洲。在中新世以后出現(xiàn)的犀牛體型與現(xiàn)代犀牛相接近。雙角犀牛出現(xiàn)。雙角犀牛有蘇門達臘犀、白犀牛和黑犀牛。第四紀時期人類已經出現(xiàn),早期的犀牛以板齒犀、披毛犀為代表。中國華北的及歐洲等地曾有板齒犀生活;披毛犀和猛犸象外形相似,巨大的身體及長著粗毛的厚皮可以抵御寒冷,長鼻上有一對巨角,前面一支最長可達1米,生活在寒冷地帶。犀牛哺乳綱、犀科的總稱,有4屬5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母獸妊娠期18-19個月。壽命30-50年。棲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間活動,獨居或結成小群。分布于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食性因種類而異,以草類為主,或以樹葉、嫩枝、野果、地衣等為食物。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異常粗笨的軀體(體重2800-3000千克)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于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形態(tài)特征犀牛的棲息環(huán)境及生活習性棲息于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其中蘇門答臘犀只能在森林深處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物。犀牛的棲息環(huán)境生活區(qū)域從不脫離水源。犀牛的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里的皮膚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為了趕走這些蟲子,它們要常在泥水中打滾抹泥。犀牛主要棲息于開闊的草地,稀樹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其中蘇門答臘犀只能在森林深處找到一般以矮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為食物犀牛用尿與糞堆區(qū)分領域范圍生活習性領地意識喜好打滾飲食食物多獨居,個體之間很少接觸,只有白犀牛以約10只的數(shù)目群居。多數(shù)時候都會避開人類,但在交配季節(jié)時期的雄犀牛,或帶領小犀牛的雌犀牛,稍受刺激就會攻擊任何目標,包括人類。犀牛一頭成年雄犀牛占有大約十平方公里的領地,它經常在領地內巡邏,以防外來者侵擾。但這些雄犀牛通常允許雌犀牛和小犀牛穿過自己的領地。犀牛的許多糞便,排在它的領土周圍。打滾對犀牛來說非常重要。犀牛在水洼里打滾里是一種不讓蚊蟲叮咬的有效辦法。同時,還可以保持身體的涼爽。犀牛都是草食動物。盡管白犀牛和黑犀牛都以非洲大草原的牧草為食,但它們的飲食方法卻大相徑庭。白犀牛的上唇很寬,可以吃矮小的草;而黑犀牛的唇比較突出,能采集嫩枝再用前臼齒咬斷。正是由于這兩種犀牛的飲食方法有區(qū)別,它們才可以共同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共生關系共生是指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的緊密互利關系。在共生關系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一些大型貓科動物,如獅、虎等有時偷獵幼犀,但成年犀牛除人類外是沒有敵人的。有一種犀牛鳥經常伴隨著這些龐然大物,是它們忠實的“小朋友”。這些小鳥經常站在它們身上,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和它們行走時踢起來的昆蟲;這些小鳥經常站在它們身上,啄食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和它們行走時踢起來的昆蟲;犀牛的分布及種類因犀牛角的裝飾和藥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為瀕危物種。分布于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非洲地區(qū)亞洲地區(qū)犀牛的分布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過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區(qū)。如今它們卻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東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東部。爪哇犀牛則以茂密的東南亞熱帶雨林為家。蘇門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拉。印度犀牛則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的保護區(qū)。白犀牛黑犀牛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之一陸生脊椎動物中居于第二位的龐大動物它們成年時的體重約為1000-3600千克。較長的角的記錄長度為1660毫米。較短的角可以長到550毫米長。它們的頭部和身體的平均長度為3.35-3.77米。白犀的平均肩高為1.71-2.85米,白犀的典型棲息地包括茂密的森林、稀樹草原和長滿草的林地。體長約3-3.75米肩高1.4-1.8米尾長約70厘米體重約800-1400千克分布最廣、數(shù)量第二多的一種犀牛棲息于森林與草地的過渡區(qū),一般在茂密的多棘灌叢或刺槐灌叢地區(qū)。黑犀膽小,愛睡覺,獨棲或2-3只同棲亞洲地區(qū)犀牛的種類因犀牛角的裝飾和藥用價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為瀕危物種。分布于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蘇門答臘犀是哺乳綱、犀科、雙角犀屬的唯一物種,是五種犀牛中體型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厘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分布于不丹的喜馬拉雅山山麓以及整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該物種可以生活在各種棲息地中。在低地與高原都有出現(xiàn),生活在雨林和沼澤中。爪哇犀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和w長2.5-3.5米,肩高1.6米,平均體重15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長少于20厘米,皮膚為灰色?,F(xiàn)僅存在印度尼西亞、越南。棲息于低地雨林和紅樹林沼澤中。喜歡獨來獨往,爪哇犀平均壽命35-40年,最長的可達50多年。印度犀體長2.1-4.2米,尾長60-75厘米,肩高1.1-2米,體重2-4噸。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單角犀牛。鼻子上只有一只長約60厘米的犀牛角。聽覺和嗅覺都極佳,而視力相對較差。游泳技能優(yōu)秀。奔跑時速度可達55公里/小時。喜歡棲息在高草地、蘆葦?shù)睾驼訚刹菰貐^(qū)。分布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犀牛保護的現(xiàn)狀及措施全世界有25000多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2000多只在動物園養(yǎng)殖?,F(xiàn)存的5種犀牛中,有2種處于幾近滅絕的邊緣,其余3種也處在受威脅狀態(tài)。犀牛種群現(xiàn)狀犀牛的最大威脅是人類。由于國際市場還是對犀牛角有所需求,盜獵者因此可獲得非常高的經濟利益。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qū)、韓國和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qū),犀牛角被制成傳統(tǒng)藥材。阿拉伯國家把犀牛角看作社會級別的象征;在也門和阿曼,犀牛角被用來制作儀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25000多只2000多只2種3種全世界有25000多只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全世界有2000多只在動物園養(yǎng)殖現(xiàn)存的5種犀牛中,有2種處于幾近滅絕的邊緣現(xiàn)存的5種犀牛中,其余3種也處在受威脅狀態(tài)保護現(xiàn)狀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許多盜獵者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數(shù)量因此而銳減。從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亞黑犀牛倒在了盜獵者的槍下,數(shù)量從3000減到100只。1973年白犀牛和亞洲三種犀牛都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一中。黑犀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