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7講氣壓帶和風帶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7講氣壓帶和風帶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7講氣壓帶和風帶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7講氣壓帶和風帶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4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1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7講氣壓帶和風帶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6-第7講氣壓帶和風帶課時作業(yè)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每小題后面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南極洲大陸幾乎全部被冰川覆蓋,冰川內陸厚,邊緣薄,杰夫·威爾遜在南半球夏季進行了橫跨南極洲的單人探險,腳蹬滑雪板,拖著180千克的雪橇,盡量借助風箏助力,從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極點用44天,從南極點到海格力斯灣用9天。讀探險路途圖,據此完成1~3題。1.從南極點到海格力斯灣的前進速度明顯快于從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極點的速度,影響的主要因素有()①風力②氣壓③氣溫④地勢A.①④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南極地區(qū)盛行極地東風,從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極點,順風時間少,風力??;從南極點到海格力斯灣是順著極地東風的方向前進,順風時間多,且風力強,①正確。氣壓和氣溫不影響前進速度,②③錯誤。南極點旁邊地勢較高,四周地勢較低,向南極點前進過程以上坡為主,速度慢;從南極點到海格力斯灣途中以下坡為主,前進速度明顯快,與地勢有關,④正確。故A項正確。2.風箏助力最明顯的是()A.起先幾天 B.P地旁邊C.南極旁邊 D.最終幾天答案D解析起先幾天,P地旁邊順風時間少,助力不明顯,A、B兩項錯誤;南極旁邊受極地高壓限制,風力不明顯,C項錯誤;到海格力斯灣途中受極地東風的影響,順風前進,風箏助力最明顯的是最終幾天,D項正確。3.途經南極點時,最可能看到()A.極光 B.晴朗C.大雨 D.云霧答案B解析南極探險宜選擇在南半球夏季,此時南極點是極晝時期,沒有極光現(xiàn)象,A項錯誤;南極點旁邊受極地高壓限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B項正確,C、D兩項錯誤。(2024·湖南株洲一模)讀世界某區(qū)域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完成4~5題。4.圖示地區(qū)降水量南部少于北部的緣由主要是()A.南部緯度低,氣溫高B.南部受西風影響時間短C.南部處于山地背風坡D.南部受暖流影響較小答案B解析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北部緯度大于40°N,終年受西風帶限制,降水多;圖示區(qū)域南部位于30°N~40°N之間,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限制,降水少,故B項正確。5.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率。下列城市冬雨率最高的是()A.巴塞羅那 B.馬德里C.巴倫西亞 D.塞維利亞答案D解析地中海氣候區(qū)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時間越長,受西風帶影響時間越短,冬雨率越高。讀圖可知,塞維利亞緯度最低,受西風影響時間最短,冬雨率最高,故D項正確。(2024·四川南充南部中學開學考試)近幾十年來,東非高緣由過度放牧和開墾,生態(tài)退化加劇。下圖為東非高原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資料及兩地之間游牧路途示意圖。據此回答6~8題。6.造成東非高原牧民須要周期性游牧的根本緣由是()A.地球的自轉B.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C.水循環(huán)D.地殼運動答案B解析游牧主要是逐水草放牧,所以要隨著雨帶的移動而遷移。游牧地區(qū)是熱帶草原氣候區(qū),隨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氣壓帶、風帶也南北移動,導致雨帶移動,進而導致東非高原牧民周期性游牧,故B項正確。7.該游牧活動過程中可能經過的地點或地理事物是()A.南回來線 B.熱帶雨林C.東非大裂谷 D.撒哈拉沙漠答案C解析依據游牧活動的線路可知,該地經過東非高原,氣候類型為熱帶草原氣候,B項錯誤;依據比例尺可知,該游牧路途不能到達南回來線,A項錯誤;東非大裂谷經過非洲中部的東非高原,該線路有可能經過,C項正確;撒哈拉沙漠主要位于北非,該線路沒有經過,D項錯誤。8.游牧至甲地旁邊時最可能發(fā)生的是()A.塔里木河進入汛期B.西歐河流水位較低C.北冰洋冰封萬里D.澳大利亞正值綿羊業(yè)忙季答案C解析游牧至甲地旁邊時,赤道低氣壓帶位于赤道以南,氣壓帶、風帶南移,南半球為夏季,北半球為冬季。塔里木河進入汛期為夏季,A項錯誤;西歐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而且冬季風力較為強勁,降水較多,河流水位較高,B項錯誤;北半球冬季氣溫低,北冰洋冰封萬里,C項正確;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亞正值小麥的農忙時期,為綿羊飼養(yǎng)的農閑時期,D項錯誤。存在于高原四周地區(qū)、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氣環(huán)流,稱為高原季風。下圖中箭頭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風方向。讀下圖,完成9~11題。9.高原季風形成的主要緣由是()A.氣壓帶與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B.高原面與海洋表面的熱力差異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節(jié)改變D.高原面與四周自由大氣之間的熱力差異答案D解析高原季風形成的主要緣由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積大,高原面與四周自由大氣之間的熱力差異明顯,D項正確;氣壓帶與風帶在大陸上被切斷,A項錯誤;高原面與海洋表面高差大,距離遠,B項錯誤;高原表面植被少,季節(jié)改變影響小,C項錯誤。10.上圖中表示夏季風的是()A.ab B.bcC.cd D.ad答案B解析夏季高原面升溫比四周大氣升溫快,氣壓較低,風由四周吹向高原面。圖中表示夏季風的是bc,ad表示冬季風。1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A.減弱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B.減弱了東亞季風加強了南亞季風C.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D.加強了東亞季風,減弱了南亞季風答案C解析結合上題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風與東亞、南亞冬夏季風風向一樣,加強了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C項正確。二、綜合題(共2題,共56分)12.(2024·湖南湘潭一中高考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28分)每年秋季至初春季節(ji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沿海低地會出現(xiàn)一種強勁的干熱風,被稱為“圣塔安娜風”(如下圖),一般為東北風?!笆ニ材蕊L”引發(fā)的火災對當?shù)貜V袤的森林影響巨大。(1)據圖文資料分析“圣塔安娜風”的形成緣由。(8分)(2)據圖并結合大氣環(huán)流相關學問,說明圖示地區(qū)北部沿海低地受“圣塔安娜風”影響較小的主要緣由。(6分)(3)簡要分析“圣塔安娜風”在當?shù)匾鸹馂牡木売伞?6分)(4)指出圖示區(qū)域內年平均降水量的南北差異,并分析緣由。(8分)答案(1)冬半年,內陸高原荒漠地區(qū)形成冷高壓,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沿海地區(qū)位于冷高壓西南部,盛行東北風;該氣流由高原吹向沿海低地過程中,下沉增溫,變得干熱;干熱氣流在通過沿海山地峽谷的過程中,風速加大,變得強勁,形成干熱的“圣塔安娜風”。(2)北部盛行西風較強,對來自高原的氣流具有抑制作用;北部山脈高大,連片分布,來自高原的氣流受重重山脈阻擋,很難到達北部沿海低地。(3)“圣塔安娜風”為干熱風,易引發(fā)火災;該風風力強勁,易助長火勢;當?shù)厣置娣e大。(4)差異: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總體上自南向北降水增多)。緣由:圖示地區(qū)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帶交替限制;北部地區(qū)緯度高,受西風帶限制時間長(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時間短),降水多;南部地區(qū)緯度低,受西風帶限制時間短(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時間長),降水少。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冬半年內陸高原荒漠地區(qū)形成冷高壓,加州南部沿海地區(qū)位于冷高壓西南部,盛行東北風;由材料可知,“圣塔安娜風”一般為東北風,該氣流由高原吹向沿海低地過程中,下沉增溫,形成干熱的“圣塔安娜風”。第(2)題,讀圖可知,圖示地區(qū)北部沿海低地位于35°N以北,冬季氣壓帶風帶向南移,該地受盛行西風影響大,對高原來的氣流有抑制作用;圖示地區(qū)北部沿海低地與內陸冷高壓之間有重重山地阻擋,高原來的氣流難以到達。第(3)題,由材料可知,“圣塔安娜風”性質為干熱風,易引發(fā)火災;且風力強勁,易助長火勢;當?shù)厣置娣e廣袤,有引發(fā)火災的物質基礎。第(4)題,圖示區(qū)域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限制,因緯度差異,受西風帶影響時間長短不同,導致降水存在差異。13.下圖為南亞地區(qū)地形分布圖,依據圖文材料和所學學問,完成下列要求。(28分)(1)簡述圖中西南季風的形成緣由,并說明圖一中印度半島中部草原區(qū)的形成緣由。(12分)(2)與東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相比,南亞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特征,比較氣候圖,指出南亞熱帶季風大陸性的主要表現(xiàn)。(6分)(3)分析印度水稻主產區(qū)在6~8月水稻生長的關鍵階段常常出現(xiàn)異樣天氣的緣由。(10分)答案(1)西南季風的形成緣由:夏季,南亞大陸增溫形成低氣壓,形成西南氣流;又因赤道低氣壓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二者共同影響,形成西南季風。草原區(qū)的形成緣由:草原帶的東西兩側有南北向山地,阻擋海洋氣流;處于背風地帶,降水少,蒸發(fā)強,水分條件只能滿意高草生長。(2)有突出的熱季(3~5月);雨季短,旱季長(雨季比中南半島遲一個月)或降水集中程度高;降雨變率大(雨量改變幅度大)。(3)印度水稻種植區(qū)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季風影響,一般6~9月為雨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有利的水分條件;但西南季風通常不穩(wěn)定,風力過強的年份,水稻種植區(qū)降水量過多,會出現(xiàn)澇災,季風勢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過少,會出現(xiàn)旱災,從而影響水稻生產。解析第(1)題,夏季,南亞大陸增溫形成低氣壓,吸引氣流輻合;赤道低壓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向右偏轉形成西南風。二者共同影響,形成西南季風。印度半島東西兩側有南北向山地,阻擋海洋氣流進入,降水少。緯度較低,蒸發(fā)強。導致該區(qū)域水分條件較差,只能相宜高草生長,形成草原帶。第(2)題,讀圖,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