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題及解答參考_第1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題及解答參考_第2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題及解答參考_第3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題及解答參考_第4頁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試題及解答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自測試題(答案在后面)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4分,共80分)1、中國歷史上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年份是哪一年?A.公元前841年B.公元前77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70年2、下列哪個選項標志著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正式確立?A.商鞅變法B.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C.漢武帝推行推恩令D.隋文帝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3、以下哪位思想家不屬于儒家學派?A.孔子B.荀子C.莊子D.朱熹4、關于中國古代史分期,“五經”是哪一部經典?A.《易經》B.《尚書》C.《詩經》D.《春秋》5、在近代中國史上,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救亡圖存”的口號?A.康有為B.嚴復C.梁啟超D.孫中山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哪一次會議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領導地位?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D.中共十大7、關于中國古代史學名著《史記》的說法,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史記》是由東漢時期的班固編纂而成的。B.《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C.《史記》主要記載了秦朝至西漢時期的歷史。D.《史記》中沒有記錄任何神話傳說。8、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屬于先秦諸子百家之一?A.孔子B.莊子C.韓非子D.王陽明9、關于唐代詩人杜甫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杜甫被譽為“詩圣”,以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著稱。B.杜甫與李白并稱為“李杜”,兩人共同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C.杜甫的詩作多關注國家命運和個人遭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D.杜甫的詩歌風格以豪放著稱,擅長使用夸張手法表現(xiàn)情感。10、以下哪位學者被譽為“中國史學之父”?A.司馬遷B.司馬光C.鄭樵D.王夫之11、下列哪項不屬于《資治通鑒》的編寫特點?A.以時間為綱B.以史為鑒C.包含了大量的哲學思想D.以紀傳體編寫12、以下哪位學者提出了“歷史是連續(xù)的,但社會是不斷進步的”這一觀點?A.魯迅B.梁啟超C.郭沫若D.陳獨秀1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A.孔子B.老子C.墨子D.韓非子14、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以下哪一項不是他所采取的措施?A.廢除宰相制度B.設置錦衣衛(wèi)C.實行八股取士D.恢復宰相制度15、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zhàn)爭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D.新文化運動16、關于中國古代歷史分期,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A.夏商周為原始社會B.秦漢為封建社會C.隋唐為奴隸社會D.宋元明清為資本主義社會17、下列哪個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書?A.《史記》B.《資治通鑒》C.《三國演義》D.《漢書》18、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zhàn)爭B.太平天國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19、下列哪一項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A.造紙術B.指南針C.火藥D.印刷術E.青銅器20、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歷史巨著是:A.《左傳》B.《春秋》C.《資治通鑒》D.《史記》E.《漢書》二、史料分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第一題史料分析:材料一: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記載:“自夏、商、周三代之衰,周室東遷,諸侯力政,天下大亂,于是有孔子作《春秋》以正天下之亂。孟子、荀子、韓非子相繼而起,著書立說,辯析名實,天下大治。”材料二:《史記》作者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余聞先人論曰:‘夫學者載籍,自《詩》、《書》、《禮》、《樂》以來,至于《春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史記》等,皆古圣賢所傳,其義深奧,難以卒讀?!眴栴}: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關于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的記載,指出這些人物在史料分析中的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司馬光和司馬遷的史學觀點有何異同。第二題題目:請閱讀以下史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筑長城及南越地?!辈牧隙稘h書·賈誼傳》云:“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已持其芒刃,而示人以斤斧,何如?”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哪一方面的社會狀況?并簡要說明。2.結合材料二,試分析賈誼對于統(tǒng)治方式的看法及其背景。3.你認為秦朝與西漢初期在治理國家上有哪些顯著的不同點?三、論述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40分,共160分)第一題論述題:試論中國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第二題論述題:結合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分析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變遷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題論述題:結合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分析《史記》在歷史敘事中的獨特性及其對后世歷史編纂學的影響。第四題論述題:結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經濟結構變動的特點和原因,并探討其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研究生考試考研歷史學專業(yè)基礎(313)自測試題及解答參考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4分,共80分)1、中國歷史上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年份是哪一年?A.公元前841年B.公元前77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70年答案:A.公元前841年解析: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這一年發(fā)生了國人暴動事件,導致周厲王逃亡,朝政由召公和周公共同執(zhí)掌,史稱“共和行政”。從這一年起,中國的歷史有了連續(xù)不斷的明確紀年。2、下列哪個選項標志著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正式確立?A.商鞅變法B.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C.漢武帝推行推恩令D.隋文帝創(chuàng)立科舉制度答案:B.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解析: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對六國的征服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并實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如廢分封行郡縣、統(tǒng)一文字度量衡等,這些舉措奠定了后來兩千年封建社會政治結構的基礎。3、以下哪位思想家不屬于儒家學派?A.孔子B.荀子C.莊子D.朱熹答案:C.莊子解析:莊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相對主義哲學思想著稱,主張無為而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逍遙。相比之下,孔子被尊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荀子則是先秦時期重要的儒家學者之一;朱熹則活躍于宋朝,是理學(新儒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4、關于中國古代史分期,“五經”是哪一部經典?A.《易經》B.《尚書》C.《詩經》D.《春秋》答案:A解析:《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也是“五經”之一?!兑捉洝肥侵袊軐W的重要源頭,其核心思想是陰陽變化,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兩種對立的元素組成,并相互轉化。5、在近代中國史上,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救亡圖存”的口號?A.康有為B.嚴復C.梁啟超D.孫中山答案:D解析: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提出了“救亡圖存”的口號,旨在喚起民眾覺醒,推動中國向現(xiàn)代化邁進。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哪一次會議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領導地位?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D.中共十大答案:B解析: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開的,這次會議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領導地位,明確了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對于推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7、關于中國古代史學名著《史記》的說法,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史記》是由東漢時期的班固編纂而成的。B.《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C.《史記》主要記載了秦朝至西漢時期的歷史。D.《史記》中沒有記錄任何神話傳說。答案:B解析:《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編撰。它涵蓋了從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約三千年的歷史,不僅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內容,還記錄了一些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因此選項B正確。而選項A錯誤,《史記》并非班固所編;選項C雖然《史記》主要記載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但其時間跨度更長;選項D錯誤,《史記》中有許多關于神話傳說的記載。8、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屬于先秦諸子百家之一?A.孔子B.莊子C.韓非子D.王陽明答案:D解析:先秦諸子百家是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大學派的總稱,代表人物包括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莊子以及法家的韓非子等。而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屬于心學的重要代表,他的生活年代遠晚于先秦時期,因此不屬于先秦諸子百家之列。9、關于唐代詩人杜甫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杜甫被譽為“詩圣”,以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著稱。B.杜甫與李白并稱為“李杜”,兩人共同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C.杜甫的詩作多關注國家命運和個人遭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D.杜甫的詩歌風格以豪放著稱,擅長使用夸張手法表現(xiàn)情感。答案:D解析:杜甫的詩歌風格實際上是以沉郁頓挫著稱,他擅長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情感表達來展現(xiàn)個人的思想感情和社會現(xiàn)實。雖然他也有一些作品使用了夸張的手法,但這并不是他詩歌的主要特點。因此,選項D表述不準確。相比之下,其他三個選項均能準確反映杜甫及其作品的特點。10、以下哪位學者被譽為“中國史學之父”?A.司馬遷B.司馬光C.鄭樵D.王夫之答案:A解析:司馬遷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所著《史記》被譽為中國史學的開山之作,他因此被譽為“中國史學之父”。11、下列哪項不屬于《資治通鑒》的編寫特點?A.以時間為綱B.以史為鑒C.包含了大量的哲學思想D.以紀傳體編寫答案:D解析:《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它以時間為綱,以史為鑒,包含了許多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但并非紀傳體編寫。12、以下哪位學者提出了“歷史是連續(xù)的,但社會是不斷進步的”這一觀點?A.魯迅B.梁啟超C.郭沫若D.陳獨秀答案:B解析: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在歷史研究上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觀點,其中“歷史是連續(xù)的,但社會是不斷進步的”是他關于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觀點。1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A.孔子B.老子C.墨子D.韓非子【答案】A.孔子【解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被認為是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是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韓非子則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14、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以下哪一項不是他所采取的措施?A.廢除宰相制度B.設置錦衣衛(wèi)C.實行八股取士D.恢復宰相制度【答案】D.恢復宰相制度【解析】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廢除了宰相制度,并未恢復宰相制度;廢除宰相后,為了加強皇權,設置了錦衣衛(wèi)等機構;實行八股取士是為了選拔能夠忠實地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人才。15、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zhàn)爭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D.新文化運動【答案】A.鴉片戰(zhàn)爭【解析】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是中國與英國之間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它標志著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也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民國;五四運動是一場重要的新文化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則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它們都發(fā)生在中國近代史上,但不是近代史的開端標志。16、關于中國古代歷史分期,下列哪種說法是正確的?A.夏商周為原始社會B.秦漢為封建社會C.隋唐為奴隸社會D.宋元明清為資本主義社會答案:B解析:中國古代歷史分期一般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四個階段。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期,所以選項B正確。夏商周為奴隸社會,隋唐為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宋元明清為封建社會的晚期。17、下列哪個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書?A.《史記》B.《資治通鑒》C.《三國演義》D.《漢書》答案:C解析:《史記》、《資治通鑒》和《漢書》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書?!妒酚洝肥撬抉R遷所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資治通鑒》是司馬光所著,記載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末年(959年)的歷史;《漢書》是班固所著,記載了西漢時期的歷史?!度龂萘x》是羅貫中所著的歷史小說,不是史書。18、以下哪個事件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鴉片戰(zhàn)爭B.太平天國運動C.戊戌變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主權受到嚴重破壞。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國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但它們都不是近代史的開端。19、下列哪一項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A.造紙術B.指南針C.火藥D.印刷術E.青銅器答案:E.靍銅器解析: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指的是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四項技術成就,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青銅器雖然也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工藝成就,并且在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它并不屬于“四大發(fā)明”之列。20、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歷史巨著是:A.《左傳》B.《春秋》C.《資治通鑒》D.《史記》E.《漢書》答案:D.《史記》解析:《史記》是由西漢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編撰而成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錄了從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事件與人物故事。該書不僅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的正史著作,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他選項中,《左傳》與《春秋》雖同為古代重要文獻但并非司馬遷所作;《資治通鑒》則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而《漢書》則是東漢班固等人編寫的另一部重要史書,主要記載了西漢一朝的歷史。二、史料分析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第一題史料分析:材料一: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記載:“自夏、商、周三代之衰,周室東遷,諸侯力政,天下大亂,于是有孔子作《春秋》以正天下之亂。孟子、荀子、韓非子相繼而起,著書立說,辯析名實,天下大治?!辈牧隙骸妒酚洝纷髡咚抉R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余聞先人論曰:‘夫學者載籍,自《詩》、《書》、《禮》、《樂》以來,至于《春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史記》等,皆古圣賢所傳,其義深奧,難以卒讀?!眴栴}: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關于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的記載,指出這些人物在史料分析中的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司馬光和司馬遷的史學觀點有何異同。答案:1.特點: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們在史料分析中的特點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和評價,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這些人物在史料分析中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他們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影響了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領域。2.異同:相同點:司馬光和司馬遷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們的史學觀點都強調史料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注重對歷史的記載和分析。不同點: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更加注重歷史事件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強調歷史的發(fā)展脈絡,而司馬遷在《史記》中則更加注重人物傳記的編寫,通過對人物的記載來反映歷史。解析:本題為史料分析題,要求考生通過對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分析,把握史料中關于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的記載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以及司馬光和司馬遷的史學觀點的異同。在回答問題時,考生應首先分析材料一中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的記載特點,指出他們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記載和評價,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道德觀念。同時,考生還應說明這些人物在史料分析中的影響,即他們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次,考生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司馬光和司馬遷的史學觀點的異同。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強調歷史事件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而司馬遷在《史記》中則更加注重人物傳記的編寫。考生應準確把握兩位史學家的觀點,并進行對比分析。第二題題目:請閱讀以下史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筑長城及南越地?!辈牧隙稘h書·賈誼傳》云:“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已持其芒刃,而示人以斤斧,何如?”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哪一方面的社會狀況?并簡要說明。2.結合材料二,試分析賈誼對于統(tǒng)治方式的看法及其背景。3.你認為秦朝與西漢初期在治理國家上有哪些顯著的不同點?答案與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社會狀況: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時期嚴苛的法律制度以及對勞動力的大規(guī)模征用情況?!斑m治獄吏不直者”指的是那些處理案件不當或執(zhí)法不公的官吏,他們被懲罰去修筑長城或參與開發(fā)南方地區(qū)(南越)。這表明秦朝政府通過強制勞役來懲戒官員失職行為,同時也體現(xiàn)了當時為了鞏固邊疆安全和擴大領土范圍而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長城建設。2.賈誼對于統(tǒng)治方式的看法及其背景:賈誼在此段話中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論,即理想的君主應該依靠仁義道德而非單純依賴權力和法律來治理國家。他認為“仁義恩厚”如同君王手中的利劍(芒刃),能夠深入人心、贏得民心;而“權勢法制”則好比砍伐工具(斤斧),雖然必要但不應成為主要手段。這種觀點是在經歷了秦朝暴政之后提出的,反映了漢初社會普遍渴望恢復秩序、追求和諧穩(wěn)定的愿望。3.秦朝與西漢初期在治理國家上的不同點:在政權建立初期,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權制,實行嚴格的法家思想指導下的統(tǒng)治策略,強調依法治國、強化皇權,結果導致了嚴重的社會矛盾積累直至滅亡。相比之下,西漢初期吸取了前朝教訓,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對百姓的控制力度,推行黃老之學提倡無為而治的原則,注重休養(yǎng)生息政策,減輕民眾負擔,促進了經濟恢復與發(fā)展。此外,漢代還更加重視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設立了太學等機構培養(yǎng)人才,進一步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基礎。三、論述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40分,共160分)第一題論述題:試論中國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答案:一、“文景之治”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1.特點:(1)政治清明: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減少政府干預,使政治環(huán)境相對寬松。(2)經濟發(fā)展:通過減輕賦稅、減免徭役等措施,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經濟逐漸恢復并得到發(fā)展。(3)社會穩(wěn)定:加強法制建設,嚴格執(zhí)法,維護社會秩序,人民生活相對安定。(4)文化繁榮:提倡儒學,注重教育,推動文化繁榮,為后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2.歷史意義:(1)為漢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為漢武帝時期的“開疆拓土”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2)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時期。(3)為后世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經驗,如“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等。二、“貞觀之治”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1.特點:(1)政治清明:唐太宗時期,實行“寬政”,選拔賢能,獎罰分明,政治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2)法制建設:加強法制建設,嚴格執(zhí)法,維護社會秩序。(3)經濟發(fā)展:推行均田制,減輕賦稅,促進農業(yè)生產,推動經濟繁榮。(4)民族團結: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2.歷史意義:(1)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2)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為后世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3)為后世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經驗,如“貞觀之治”的治國理念等。解析:本題要求考生對“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進行論述,包括特點和歷史意義。解答時,考生需準確把握兩個時期的特點,并結合歷史背景分析其歷史意義。在論述過程中,要注意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語言簡練。同時,要注重對歷史事件的準確描述和評價。第二題論述題:結合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分析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變遷中的重要作用。答案: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它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在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變遷時,歷史唯物主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在古代中國社會,土地制度、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等都體現(xiàn)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通過對這些矛盾的分析,可以揭示古代社會變遷的內在規(guī)律。2.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制約作用。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時,可以關注經濟基礎的變化,如封建經濟的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進步等,從而揭示上層建筑(如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的變遷。3.歷史唯物主義主張歷史發(fā)展具有客觀規(guī)律性。通過對古代中國社會變遷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爭霸、秦漢時期的統(tǒng)一與分裂等。這些階段性特征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4.歷史唯物主義強調階級斗爭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在研究古代中國社會時,可以關注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如農民起義、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內部矛盾等。這些階級斗爭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5.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在研究古代中國社會時,可以關注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創(chuàng)造和貢獻,從而更好地理解社會變遷的實質。解析: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變遷中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歷史唯物主義為研究古代社會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原則。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古代社會變遷的內在規(guī)律。2.歷史唯物主義有助于我們全面、客觀地認識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在研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避免片面性。3.歷史唯物主義強調歷史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古代社會變遷的歷史脈絡。4.歷史唯物主義關注階級斗爭和人民群眾的作用,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古代社會變遷的動因和實質??傊瑲v史唯物主義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變遷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第三題論述題:結合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分析《史記》在歷史敘事中的獨特性及其對后世歷史編纂學的影響。答案:《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在歷史敘事中的獨特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縱橫交錯的歷史敘事結構:《史記》采用了紀傳體,將紀、表、書、世家、列傳等五種體例融為一體,以人物為中心,縱橫交錯地敘述歷史事件。這種結構使得歷史事件與人物事跡相互交織,展現(xiàn)了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2.歷史與哲學的有機結合:司馬遷在《史記》中不僅記錄歷史事實,還融入了自己的哲學思想。他通過歷史人物的行為和命運,表達了對人性的探討、對政治的批判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思考。3.鮮明的人物刻畫: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歷史人物的刻畫入微,既展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又揭示了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這種刻畫使得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4.深入的歷史研究: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廣泛查閱了先秦古籍和民間傳說,對歷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證。這使得《史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對后世歷史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對后世歷史編纂學的影響:1.豐富了歷史編纂學的體裁:《史記》的紀傳體為后世歷史編纂提供了新的范例,許多后世的正史都借鑒了這種體例。2.提高了歷史編纂的文學性:《史記》在歷史敘事中注重文學性,使得歷史作品更具可讀性。這對后世歷史編纂學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