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_第1頁
2022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_第2頁
2022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_第3頁
2022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_第4頁
2022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目次1總則 12綜合說明 33水文 63.1流域概況 63.2氣象 63.3水文基本資料 63.4徑流 63.5洪水 73.6排水(澇)模數及流量 73.7泥沙 83.8水位流量關系曲線 83.9江河水位與潮水位 83.10水面蒸發(fā)和冰情 83.11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 93.12圖表及附件 94工程地質 104.1概述 104.2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與地震動參數 104.3水庫區(qū)工程地質 104.4大壩工程地質 104.5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質 114.6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質 114.7廠房及開關站等工程地質 114.8通航和過魚建筑物工程地質 114.9施工導截流建筑物工程地質 114.10泵站工程地質 124.11水閘工程地質 124.12輸水建筑物工程地質 124.13堤防工程地質 124.14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地質 134.15灌區(qū)水文地質 134.16天然建筑材料 134.17附圖與附表 135工程任務和規(guī)模 155.1工程任務 155.2防洪 155.3治澇 165.4河道及河口整治 175.5灌溉 185.6供水 195.7水力發(fā)電 205.8綜合利用工程 215.9除險加固及改擴建工程 245.10工程實施影響分析 245.11圖表及附件 24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266.1設計依據 266.2工程等級和標準 266.3主要建筑物軸線選擇 266.4建筑物型式 266.5工程總布置 276.6擋水建筑物 276.7泄水建筑物 286.8發(fā)電引水建筑物 296.9發(fā)電廠房(泵房)及開關站(變電站) 296.10邊坡工程 306.11灌溉與排水建筑物 306.12供水建筑物 326.13通航建筑物 336.14過魚建筑物 346.15堤防工程 346.16河道及河口整治建筑物 356.17交通建筑物 356.18工程安全監(jiān)測 366.19建筑環(huán)境與景觀 366.20除險加固 366.21圖表及附件 377機電及金屬結構 397.1水力機械 397.2電氣 397.3金屬結構 427.4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 437.5圖表及附件 438工程信息化 458.1概述 458.2需求分析 458.3總體設計 458.4分項設計 458.5網絡信息安全 468.6系統(tǒng)建設與集成 468.7信息資源共享 478.8附圖及附表 479消防設計 489.1概述 489.2消防總體布置 489.3建筑物消防設計 489.4機電設備消防設計 489.5消防給水 489.6通風和防排煙 489.7消防電氣 489.8圖表及附件 4810施工組織設計 5010.1施工條件 5010.2料場的選擇與開采 5010.3施工導截流 5110.4主體工程施工 5210.5施工交通運輸 5310.6施工工廠設施 5310.7施工總布置 5410.8施工總進度 5510.9主要技術供應 5610.10圖表及附件 5611建設征地與移民安置 5811.1概述 5811.2征地范圍 5811.3征地實物 5811.4農村移民安置 5811.5城(集)鎮(zhèn)遷建 5911.6企(事)業(yè)單位和專項設施處理 5911.7防護工程 5911.8庫底清理 5911.9圖表及附件 5912環(huán)境保護設計 6112.1概述 6112.2生態(tài)流量保障 6112.3水環(huán)境保護 6112.4生態(tài)保護 6112.5土壤環(huán)境保護 6112.6人群健康保護 6212.7大氣及聲環(huán)境保護 6212.8其他環(huán)境保護 6212.9環(huán)境管理及監(jiān)測 6212.10附圖及附件 6213水土保持 6313.1概述 6313.2棄渣場設計 6313.3表土保護與利用設計 6313.4水土保持工程設計 6413.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6413.6水土保持監(jiān)測與管理設計 6413.7附圖及附件 6414勞動安全與工業(yè)衛(wèi)生 6614.1危險與有害因素分析 6614.2勞動安全措施 6614.3工業(yè)衛(wèi)生措施 6614.4安全衛(wèi)生管理 6715節(jié)能設計 6815.1設計依據 6815.2能耗分析 6815.3節(jié)能設計 6815.4節(jié)能效果評價 6816工程管理設計 6916.1設計依據 6916.2工程管理體制 6916.3工程運行管理 6916.4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 6916.5管理設施與設備 7016.6圖表及附件 7017設計概算 7117.1概述 7117.2編制原則及內容 7117.3設計概算成果 7218經濟評價 7618.1概述 7618.2費用估算 7618.3國民經濟評價 7618.4財務評價 7618.5圖表及附件 7719結論與建議 79附錄A初步設計報告編制格式 80附錄B初步設計階段工程特性表格式 81標準用詞說明 91PAGE121總則1.0.1為規(guī)范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編制原則、工作內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規(guī)程。

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編制。不同類型的工程可根據其工程特點對本規(guī)程規(guī)定的編制內容有所取舍。除險加固項目可參照執(zhí)行。1.0.3編制初步設計報告應以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為依據。1.0.4編制初步設計報告時,應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按照有關技術標準,認真進行調查、勘測、試驗、研究,在取得可靠的基本資料基礎上,進行方案技術設計。設計應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因地制宜,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節(jié)水節(jié)能、節(jié)約投資。初步設計報告應有分析、論證和必要的方案比較,并有明確的結論和意見。1.0.5初步設計報告的主要內容和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1復核并確定水文成果。2查明水庫區(qū)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必要時對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天然建筑材料等進行復核。3說明工程任務及具體要求,復核工程規(guī)模,確定運行原則,明確運行方式。4復核工程等級和設計標準,選定壩型,確定工程總體布置、主要建筑物的軸線、線路、結構型式和布置、控制尺寸、高程和數量。5選定水力機械、電氣、金屬結構、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等系統(tǒng)的設計方案以及設備的型式和布置。6確定工程信息化建設任務、系統(tǒng)功能及技術實現方案,確定信息系統(tǒng)方案,以及系統(tǒng)軟、硬件技術要求。7確定消防設計方案和主要設施。8復核施工導流方式,確定導流建筑物結構設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總布置及總工期。提出建筑材料、勞動力、施工用電用水的需要數量及來源。9復核建設征地范圍和實物指標,確定移民生產安置規(guī)劃和搬遷安置規(guī)劃,提出集中居民點、城(集)鎮(zhèn)遷建新址和專項設施復(改)建等初步設計文件。10確定各項環(huán)境保護措施設計方案。

11復核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確定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方案。12確定勞動安全與工業(yè)衛(wèi)生的設計方案,確定主要措施。13提出工程節(jié)能設計。14提出工程管理設計。

15編制設計概算。

16復核經濟評價指標。1.0.6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章節(jié)安排應將“綜合說明”列為第一章,以下各章應按本規(guī)程第3~18章的編制要求依次編排。報告文字應規(guī)范準確,內容應簡明扼要,圖紙應完整清晰。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編制格式見附錄A。

1.0.7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可包括以下附件:

1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文件及與工程有關的其他重要文件。

2相關專題論證、審查會議紀要和意見。

3工程地質勘察報告。4建設征地與移民安置規(guī)劃報告。5其他重要專題和試驗研究報告。1.0.8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編制除應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2綜合說明2.0.1緒言應簡述以下內容:1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務與規(guī)模。2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結論、審查審批意見、主要勘測設計工作過程,以及各相關部門及地方達成的協議。2.0.2水文應簡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況,包括氣象、水文、泥沙、水質、冰情等資料情況,說明主要特征值和分析計算成果。2.0.3工程地質應簡述區(qū)域地質、工程區(qū)及建筑物場址的地質概況、主要地質問題及其結論性意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2.0.4工程任務和規(guī)模應簡述以下內容:1工程任務及主次的要點說明。2工程總體布局、建設內容和規(guī)模,調度運用原則和運行方式。2.0.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應簡述以下內容:1工程等級及標準。2工程總體布置方案,壩(閘、廠、站)軸線及渠(管)線選擇與比較結論。;3各主要建筑物(含邊坡工程)的規(guī)模、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地基處理措施等;簡述重點安全監(jiān)測設計。2.0.6機電及金屬結構應簡述以下內容:1主要機電設備(機組、水泵等)的型式選型、數量和布置。2發(fā)電工程的接入電力系統(tǒng)方式,用電設施的電源引接方案、電氣主接線型式、監(jiān)控和通信方式。3金屬結構主要設備型式選型、數量和布置。4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的主要設備型式選型、數量和布置。2.0.7工程信息化應簡述信息系統(tǒng)建設內容、系統(tǒng)主要功能、系統(tǒng)部署方案。2.0.8消防設計應簡述消防總體設計方案、工程消防設計和主要消防設施。2.0.9施工組織設計應簡述以下內容:1施工條件、料場選擇。2施工導、截流標準與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3主要場內外交通、施工總布置、總工程量及主要建筑材料用量。4施工進度安排及總工期。2.0.10建設征地與移民安置應簡述以下內容:1建設征地范圍。2主要實物成果。3農村移民生產安置規(guī)劃和搬遷安置規(guī)劃。4城(集)鎮(zhèn)遷建規(guī)劃主要成果。5企(事)業(yè)單位和專項設施處理規(guī)劃主要成果。6防護工程規(guī)劃設計主要成果。7庫底清理規(guī)劃設計。2.0.11環(huán)境保護設計應簡述以下內容:1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查、審批情況和主要結論。2環(huán)境保護目標和主要環(huán)境影響復核結論。3主要環(huán)境保護措施設計。4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管理。2.0.12水土保持設計應簡述以下內容:1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審查、批復情況和主要結論。2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棄渣量、防治目標和水土保持總體布局的復核結論。3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組織設計。4水土保持監(jiān)測與管理。2.0.13勞動安全與工業(yè)衛(wèi)生應簡述以下內容:1勞動安全和工業(yè)衛(wèi)生的標準和防護措施設計。2相關安全、衛(wèi)生管理機構及設施配置。2.0.14節(jié)能設計應簡述建設項目能源消耗種類和數量、能耗指標、主要節(jié)能措施和效益。2.0.15工程管理設計應簡述工程管理單位類別和性質、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主要管理設施設備、工程調度運用方式。2.0.16設計概算應簡述工程部分、建設征地移民補償、環(huán)境保護、水土保持設計概算的編制原則、依據和投資,以及工程靜態(tài)總投資、價差預備費、建設期融資利息和總投資,并說明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相比投資變化情況和主要原因。2.0.17經濟評價應簡述經濟評價主要成果及結論。2.0.18結論和建議應綜述初步設計結論意見,以及結論意見與可行性研究階段審查審批意見的主要區(qū)別,并提出今后工作建議。2.0.19本章宜附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文件。2.0.20本章宜附以下圖表:1工程特性表,格式見附錄B。2工程所在流域水系圖。3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4工程總體布局示意圖。5工程地質圖、主要建筑物區(qū)地質剖面圖。6工程總布置圖和主要建筑物剖面圖。7接入電力系統(tǒng)地理位置接線圖及電氣主接線圖。8施工導流布置圖。9施工總布置圖。10建設征地(含庫區(qū)淹沒)范圍圖。11工程涉及的環(huán)境敏感區(qū)、生態(tài)保護紅線分布圖。

3水文3.1流域概況3.1.1簡述流域自然地理概況、流域和河流特征。3.1.2簡述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和在建的水利水電工程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務。3.2氣象3.2.1簡述流域和工程鄰近地區(qū)氣象臺、站分布與觀測情況。3.2.2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以后新增加的氣象資料,復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區(qū)的氣象要素特征值。3.3水文基本資料3.3.1說明設計流域內水文測站分布情況,工程場址以及設計依據站和參證站的流域特征值。簡述設計依據站、參證站的水文測驗和資料整編等情況。3.3.2說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以后,新增加資料的復核情況,對新出現的大洪水宜詳細說明。對水文基本資料的可靠性進行評價。3.4徑流3.4.1概述徑流補給方式、徑流的地區(qū)來源以及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電工程對徑流的影響。3.4.2說明徑流還原計算、系列插補延長情況,以及徑流系列計算時段的選擇情況。3.4.3復核天然徑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3.4.4說明增加資料后有關斷面及區(qū)間的年徑流和枯水徑流計算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徑流系列和徑流計算成果。3.4.5說明水庫初期蓄水期時段和水庫豐、平、枯水年來水情況。3.4.6說明設計地區(qū)的地下水儲量、空間分布以及水質情況,確定可開采量。3.5洪水3.5.1概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3.5.2復核歷史洪水洪峰流量、時段洪量以及歷史洪水與實測特大洪水的重現期。3.5.3概述上游水利水電工程對洪水的影響、洪水系列的還原和插補延長情況。3.5.4說明已批復的防洪規(guī)劃、有關工程設計的設計洪水成果。3.5.5根據資料條件,說明工程場址設計洪水計算:1根據流量資料計算設計洪水時,說明增加資料后的洪水系列年限、經驗頻率計算公式、設計洪水復核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洪水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采用的設計洪水成果。2根據暴雨資料推算設計洪水時,說明增加資料后的設計暴雨成果和產匯流計算方法、設計洪水復核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設計洪水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采用的設計洪水成果。3.5.6說明復核后的入庫設計洪水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采用成果。3.5.7說明復核后的可能最大暴雨成果和可能最大洪水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采用的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成果。3.5.8說明汛期分期設計洪水計算,對分期洪水成因、分期劃分、洪水系列統(tǒng)計原則和參數計算等進行合理性檢查,確定分期設計洪水成果。3.5.9根據施工設計和水庫初期蓄水要求,說明非汛期分期時段,分期洪水計算方法,并確定分期設計洪水成果。3.5.10說明設計洪水地區(qū)組成,對防洪控制斷面位置、大洪水的地區(qū)組成規(guī)律和洪水遭遇情況、防洪控制斷面以上設計洪水地區(qū)組成方法、典型洪水年份、放大方法、洪水演進參數,以及設計洪水復核成果進行說明,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采用的計算成果。3.5.11確定與輸水工程相交的沿線溝渠洪水和交叉建筑物設計洪水成果。3.6排水(澇)模數及流量3.6.1說明排水區(qū)流域特征值、資料情況、計算方法。3.6.2說明增加資料后排水(澇)模數和流量的復核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采用成果。3.7泥沙3.7.1簡述泥沙來源以及上游水利水電工程攔沙影響、實測的泥沙系列情況。3.7.2說明復核后的成果,并確定采用的多年平均懸移質、推移質年輸沙量成果,以及泥沙粒徑和礦物成份資料。3.8水位流量關系曲線3.8.1說明設計斷面位置、采用的資料情況、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推求方法。3.8.2說明增加資料復核后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與可行性研究階段該成果的差別,經可靠性分析后,應推薦采用的設計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必要時,可分析工程建成后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3.8.3引(輸)水工程與河道的交叉斷面、施工支洞口河道斷面,需依據實測斷面資料分析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并按設計洪水流量計算設計洪水位。3.9江河水位與潮水位3.9.1概述江河水位的計算方法、增加資料后的水位系列及水位復核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江河設計水位。3.9.2說明工程地區(qū)潮水規(guī)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與洪水遭遇情況及增加資料后的水位復核成果,與可行性研究階段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設計潮水位及潮水位過程線。對于過海工程,還宜復核設計斷面水深、海流流向和流速分布等特征值。3.10水面蒸發(fā)和冰情3.10.1說明蒸發(fā)皿類型及觀測情況,不同蒸發(fā)皿的蒸發(fā)換算系數,大水體與蒸發(fā)皿蒸發(fā)量的換算系數,確定大水體的多年平均年、月水面蒸發(fā)量。3.10.2說明增加資料以后,復核的冰情特征值,并提出多年平均流冰量以及最大冰塊尺寸資料,分析冰情對工程施工和運行的可能影響,提出防冰、排冰措施的建議。3.11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3.11.1說明設計流域水文、氣象現狀站網和站點情況,資料觀測年限,已建、擬建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情況與通信方式。3.11.2提出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總體設計。3.12圖表及附件3.12.1本章可附以下表:1設計依據站歷年水文測驗情況統(tǒng)計表。2年、月徑流(或雨量)系列表(設計依據站、工程場址及區(qū)間)。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設計依據站、工程場址及區(qū)間)。4典型洪水和設計洪水過程線表。5懸移質輸沙量系列表。6其他有關附表。3.12.2本章可附以下圖:1流域水系圖(標明水文站、氣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位置)。2徑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關插補圖。3年(期)徑流、年(期)降水頻率曲線圖。4洪峰、洪量或暴雨頻率曲線圖。5典型洪水及設計洪水過程線圖。6懸移質泥沙顆粒級配曲線圖。7主要水文站和設計斷面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圖。8其他有關附圖。4工程地質4.1概述4.1.1說明本階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過程、主要勘察成果及結論、審查評估意見。4.1.2說明本階段勘察工作內容、累計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4.2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與地震動參數4.2.1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所在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與地震動參數的結論。4.2.2當場地及其附近存在與工程安全有關的活斷層時,應復核或補充區(qū)域構造穩(wěn)定性評價。4.3水庫區(qū)工程地質4.3.1簡述水庫存在滲漏、浸沒、庫岸穩(wěn)定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4.3.2確定水庫滲漏途徑、邊界條件和滲漏型式等,評價水庫滲漏對工程安全、效益及環(huán)境的影響,提出防滲范圍及觀測的建議。4.3.3確定浸沒地下水臨界埋深和可能浸沒范圍,評價浸沒程度及造成的影響,提出浸沒防治處理建議。4.3.4確定庫區(qū)崩塌、滑坡和坍岸的分布范圍和規(guī)模,確定主要巖(土)體及滑帶土的物理力學參數,分析監(jiān)測資料,評價施工期和水庫運行期失穩(wěn)的可能性、失穩(wěn)形式及危害。4.3.5簡述庫區(qū)防護工程的工程地質條件,確定庫區(qū)防護工程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分段評價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及環(huán)境水文地質問題。4.3.6簡述可行性研究階段水庫誘發(fā)地震預測結論,必要時,提出水庫地震監(jiān)測臺網設計方案。4.4大壩工程地質4.4.1簡述壩址的工程地質條件。4.4.2評價各比較壩線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壩線比選和壩型選擇的地質意見。4.4.3確定壩基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評價壩基(肩)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壩基巖體質量分類,提出壩基防滲范圍、建基標準、開挖邊坡坡比等。4.5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質4.5.1簡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4.5.2評價各比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方案比選的地質意見。4.5.3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對于選定的泄水建筑物進行工程地質分段或隧洞圍巖工程地質分類;提出溢洪道閘室段及挑坎的建基標準;評價泄洪隧洞進口邊坡、溢洪道邊坡及消能段邊坡的穩(wěn)定性。4.6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質4.6.1簡述發(fā)電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4.6.2評價各比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方案比選的地質意見。4.6.3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對選定的引水建筑物進行工程地質分段和圍巖工程地質分類;評價進出口地段地基、邊坡和圍巖的穩(wěn)定性及滲透穩(wěn)定性。4.7廠房及開關站等工程地質4.7.1簡述廠房及開關站等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4.7.2評價各比選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方案比選的地質意見。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4.7.3對于選定的地面廠(站)址,評價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建基標準和開挖邊坡建議。4.7.4對于選定的地下廠房洞室群,提出軸線比選地質意見,評價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分部位進行圍巖工程地質分類。4.8通航和過魚建筑物工程地質4.8.1簡述通航和過魚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4.8.2評價各比選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方案比選的地質意見。4.8.3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評價選定通航與過魚建筑物閘室段及上、下引航道地基、開挖邊坡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4.9施工導截流建筑物工程地質4.9.1簡述施工導流建筑物和圍堰的工程地質條件。4.9.2評價圍堰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建基標準及防滲范圍等。4.9.3進行導流洞圍巖工程地質分類,評價進出口邊坡的穩(wěn)定性。4.9.4分段評價導流明渠邊坡的穩(wěn)定性。4.10泵站工程地質4.10.1簡述泵站的工程地質條件。4.10.2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及水文地質參數,分部位評價泵站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4.11水閘工程地質4.11.1簡述水閘的工程地質條件。4.11.2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和水文地質參數,評價閘室段、上下游翼墻等部位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4.12輸水建筑物工程地質4.12.1簡述輸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質條件。4.12.2評價各比選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方案比選的地質意見。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4.12.3對于渠道工程,分段評價渠道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4.12.4對于隧洞工程,評價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圍巖工程地質分類;深埋長隧洞工程,確定需進行超前地質預報的洞段和預報方法。采用TBM、盾構施工的隧洞,評價地質條件的適應性。4.12.5對渡槽、倒虹吸、涵閘和管道等建筑物,評價地基穩(wěn)定、變形等工程地質問題。4.13堤防工程地質4.13.1簡述提防工程地質條件。4.13.2評價各堤線比選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提出堤線比選的地質意見。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4.13.3對于新建堤防,劃分堤基地質結構,分段評價堤基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4.13.4對于已建堤防,除應符合第4.13.3條的規(guī)定外,還應評價堤身質量和存在的問題,分析產生險情或隱患的地質原因等。4.13.5評價穿堤建筑物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4.14河道及河口整治工程地質4.14.1簡述河道及河口整治段的工程地質條件。4.14.2確定主要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分段評價岸坡穩(wěn)定性及其他工程地質問題,提出土的開挖類別,對疏浚土分類、分級。4.15灌區(qū)水文地質4.15.1簡述區(qū)域及灌區(qū)水文地質條件。4.15.2預測工程建成后灌區(qū)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情況和引起土壤次生鹽漬化、沼澤化的范圍和嚴重程度,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議。4.15.3對已出現土壤鹽漬化的地區(qū),分析地下水與土壤的水鹽動態(tài)平衡,提出控制地下水位的標準和土壤改良的建議。4.16天然建筑材料4.16.1說明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種類、數量。4.16.2簡述可行性研究階段對天然建筑材料料場詳查成果。4.16.3當料場發(fā)生變化時,應對料場進行復核。對于新選料場,應進行詳查。4.17附圖及附件4.17.1本章可附以下圖:1區(qū)域地質圖(附地層柱狀圖)或區(qū)域構造綱要和地震震中分布圖。2水庫區(qū)綜合地質圖。3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質圖、剖面圖。4壩(閘、廠、站)址基巖地質圖(包括基巖等高線圖、平切圖)。5壩(閘、廠、站)線滲透剖面圖。6專門性問題工程地質圖。7灌區(qū)水文地質圖。9天然建筑材料料場分布圖。4.17.2本章可附以下有關表格:1勘測工作量統(tǒng)計表。2試驗成果匯總表。

5工程任務和規(guī)模5.1工程任務5.1.1概述工程所在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及資源開發(fā)利用狀況。5.1.2說明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對本工程的要求、修建本工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階段確定的工程任務和任務的主次順序。5.2防洪5.2.1概述防洪保護區(qū)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情況、發(fā)展規(guī)劃和防洪工程現狀、防洪要求。5.2.2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主要設計成果和審批意見。5.2.3簡述地區(qū)洪水組成、防洪工程體系及洪水調度方案。5.2.4簡述工程總體布局、主要建設內容和防洪保護范圍、保護對象及防洪標準。5.2.5論述堤防工程規(guī)模時,應包括以下內容:1概述河道特點、河床演變等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簡述堤防建設沿革和險工險段、堤頂道路、穿堤建筑物基本情況,攔跨河建筑物、河灘阻水障礙物情況及對河道行洪的影響。2簡述河道、堤防的防洪標準、線路布置及堤距,復核各河段現狀行洪能力。3根據本階段增加的資料,分析代表性河段設計水位與流量的關系,確定尾閭及主要控制點設計水位;分析主槽和灘地的設計糙率,說明閘、橋、渡槽等攔(跨)河建筑物壅水計算方法、參數和成果,復核河道水面線。對于特別重要的防洪河段,可進行河工模型試驗,驗證洪水水面線。復核河道清障的范圍、清理措施及工作量。復核堤防工程治理范圍、措施及規(guī)模。復核建筑物特征水位。5.2.6論述蓄滯洪區(qū)工程規(guī)模時,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蓄滯洪區(qū)工程的任務、在防洪工程體系中的作用、啟用標準和控制運用條件,復核分洪水位、水量和流量。2蓄滯洪區(qū)水利計算,應說明蓄滯洪區(qū)調度運用的原則和方式;確定起調水位,復核各種頻率的泄量、設計庫容及相應的水位,列出調洪計算成果。3復核蓄滯洪區(qū)回水曲線,列出蓄滯洪區(qū)各控制斷面回水水位。4復核蓄滯洪區(qū)分洪、進洪、退洪建筑物的規(guī)模和主要參數。5復核蓄滯洪區(qū)安全建設工程型式、范圍、規(guī)模。6確定蓄滯洪區(qū)預警、轉移、通信等保安措施及安全建設、開發(fā)利用和工程管理方案,提出補償建議。5.2.7論述水庫工程規(guī)模時,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水庫防洪運用原則和規(guī)模的論證、選擇結果及審批意見。2說明所采用的不同頻率洪水及典型過程線、地區(qū)洪水組成、下游河道和水庫的防洪標準,復核調洪計算的基本資料與方法。3說明下游防洪要求,復核防洪控制斷面的允許安全泄量、防洪水位。4說明洪水調度原則,確定本工程洪水調節(jié)方式。5說明水庫防洪、庫區(qū)淹沒等方面對汛期限制水位的要求,復核水庫汛期限制水位;視需要對水庫分期防洪水位進行分析,選定汛期分期防洪限制水位。6復核防洪庫容,確定防洪高水位、泄洪建筑物規(guī)模及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分析水庫洪水調節(jié)計算成果。7有防凌要求的水庫,應確定水庫防凌調度運用方式,復核防凌庫容和相應水位。5.3治澇5.3.1概述澇區(qū)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概況、地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和治澇工程現狀、治澇要求。5.3.2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主要設計成果和審批意見。5.3.3簡述治澇原則、治澇標準、治澇范圍;說明各治澇分區(qū)的自然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確定治澇分區(qū)。5.3.4概述洪澇水調度原則、治澇工程總體布局和建設內容。5.3.5復核治澇工程規(guī)模時,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澇區(qū)地形、地貌及各排水控制點的條件,復核澇區(qū)排澇流量。2確定骨干排澇河道(渠道)、涵閘和堤防的設計水位與設計流量,滯澇區(qū)水位、容積和承泄區(qū)水位,以及抽排泵站的設計水位、流量、裝機容量和主要參數。3確定治澇工程調度運用原則和運行方式。5.4河道及河口整治5.4.1概述工程區(qū)暴雨、洪水、臺風、潮汐、泥沙等特性和地形地質條件、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河道河口現狀,以及防洪御潮、排澇、航運、灘涂利用和農業(yè)開發(fā)等方面的要求。5.4.2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主要設計成果和審批意見。5.4.3復核河道、河口的治理范圍、治理標準和設計治導線。5.4.4簡述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總體布局、主要河段控制節(jié)點位置、擋水(潮)堤線及主要建設內容。5.4.5論述河道、河口整治工程規(guī)模應包括以下內容:1分析復核治理河段的設計水位、設計流量、設計河寬,治理河口的設計潮位、河口設計斷面寬度、灘面控制高程和長度等。2說明代表性河段的設計水位與流量關系,確定主槽與灘地設計糙率;推算河道水面線,說明其計算方法和成果;入河口(或湖口、??冢┖佣蔚牡谭缿治鏊豁斖杏绊憽?復核控導工程、河道疏浚、洲灘整治、堤防建設、河口擋洪(潮)閘等工程的主要規(guī)模和參數,及需改造的跨河、穿堤建筑物的數量與規(guī)模。5.4.6對河口擋洪(潮)閘,基本確定防淤和沖刷的調度運用方式。必要時,應專題研究防淤沖刷措施和工程調度運用方案。5.4.7對河道、河口圍墾工程,說明墾殖區(qū)范圍、面積、開發(fā)利用方式及防洪、防潮和引水、排水設計標準,復核擋水堤線、設計洪水位、擋潮水位,以及擋水堤、圍堤、涵閘和圍墾區(qū)供排水等主要工程的設計規(guī)模與主要參數。5.5灌溉5.5.1概述灌區(qū)自然及經濟社會狀況及土地利用、灌溉工程、人畜飲水和農牧業(yè)現狀及發(fā)展規(guī)劃,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主要設計成果和審批意見。5.5.2復核灌區(qū)范圍和灌溉面積及設計水平年、灌溉設計保證率、灌區(qū)人畜飲水供水保證率。5.5.3論述灌區(qū)土地分類評價、水土資源、土壤和農業(yè)生產條件、水文氣象、灌溉方式及農林牧業(yè)生產結構;分析作物組成、輪作制度、復種指數及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5.5.4分析灌區(qū)農業(yè)灌溉定額、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用水定額、人畜飲水定額,復核各業(yè)需水量、耗水量;確定灌溉水利用系數;說明灌區(qū)供需水量平衡計算成果,確定灌區(qū)總需水量及不同保證率典型年的年內分配。5.5.5根據綜合治理及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原則,復核灌區(qū)總體布局方案。5.5.6論述水源工程規(guī)模應包括以下內容:1水庫工程,應說明河道水文徑流特性和上下游規(guī)劃用水情況,確定滿足灌溉用水要求的興利調節(jié)庫容;分析復核正常蓄水位;說明灌區(qū)引水口高程布置要求和水庫泥沙淤積情況,選定死水位;確定其他特征水位。2直接從河道取水的引水樞紐和泵站工程,應選定設計引水流量和設計水位。3地下水源工程應確定單井和井群的設計抽水流量、年抽水量、泵站揚程。4說明徑流調節(jié)計算的基本資料與方法,分析長系列徑流調節(jié)計算成果,提出灌溉設計引水量、多年平均引水量、灌溉保證率等指標。5.5.7論述灌溉渠道工程規(guī)模應包括以下內容:1確定干支渠渠線及渠系建筑物的位置。2復核骨干灌溉渠道的設計流量,確定主要節(jié)點設計水位。3確定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灌區(qū)內部調蓄水庫、泥沙處理、排洪等工程的規(guī)模與主要參數。5.5.8說明改良和預防鹽漬化措施,確定灌區(qū)排水工程布置和規(guī)模。5.5.9根據灌溉分區(qū)選定典型地區(qū),復核典型區(qū)的灌溉設計和灌排渠系規(guī)模。5.5.10提出改進灌水技術、科學用水、節(jié)水節(jié)能和防止土壤鹽堿(漬)化的灌溉節(jié)水措施。5.6供水5.6.1概述受水區(qū)地表、地下水資源量和分布情況,說明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各部門用水量、耗水量和現有水源工程供水情況。5.6.2說明受水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及用水需求,復核供水范圍、供水目標、供水對象、設計水平年及各用水對象的供水保證率。5.6.3說明受水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和對水資源的需求,分析不同水平年各部門的需水量和現有水源可供水量以及再生水、微咸水和雨水等非常規(guī)水可利用量,復核受水區(qū)缺水量、需供水量和供水過程線。5.6.4說明區(qū)域水資源配置方案,復核供水工程總體布局和主要建設內容。5.6.5論述水源工程、調蓄工程、輸水工程的設計規(guī)模和主要參數,應包括以下內容:1擬定供水工程綜合調度運用原則和調入水量與受水區(qū)當地水資源聯合調度方案。2水源水庫和調蓄水庫工程應說明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正常蓄水位、死水位的選擇成果和審查意見,分析本階段基本資料和計算條件的變化情況,復核確定正常蓄水位和調節(jié)庫容;說明輸水工程布置對取水口高程的要求和泥沙淤積情況,選定死水位;選定其他特征水位。視需要論證確定分期蓄水位及特枯水年應急供水的措施、供水量和最低供水位。3直接從河道取水的引水樞紐、泵站工程,應說明河道徑流特性和上游用水變化情況,分析河道徑流供水保證程度,確定設計引水流量和設計水位。4從多泥沙河流引水應論證確定泥沙處理工程的規(guī)模和主要參數。5從感潮河段取水的引水工程,應復核設計供水時段和流量。6地下水源工程應確定單井和井群的設計抽水流量、年抽水量、泵站揚程。7輸水工程應復核、確定骨干輸水渠道(管道、箱涵、隧洞)工程的設計流量,主要節(jié)點設計水位和主要分水口門、交叉建筑物、泵站等工程的規(guī)模與主要參數。5.6.6對于跨區(qū)域、跨流域調水工程,說明水量調出區(qū)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各部門用水要求,分析對水量調出區(qū)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復核水源區(qū)可調出水量、流量,分析供水可靠性;確定影響處理工程措施和主要工程規(guī)模。5.6.7分析受水區(qū)、調出區(qū)水資源狀況和供水工程特性,通過長系列調節(jié)計算,復核受水區(qū)的設計年供水量、多年平均年供水量;說明沿程輸水損失情況,確定供水工程年引水量。5.6.8說明水源現狀水質和用水情況,提出水源保護要求。5.6.9說明水量調出區(qū)和受水區(qū)的降雨徑流豐枯遭遇情況,分析連續(xù)干旱枯水年供水保證程度,提出應對特殊干旱情況的應急供水保障措施。5.7水力發(fā)電5.7.1概述電站可能供電范圍內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能源特點、電力供需狀況和電力系統(tǒng)特性、電源結構,分析電站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任務、作用和供電范圍。5.7.2說明進行水利動能計算的基本資料、計算原則和方法,分析其合理性;擬定水庫、水電站運行方式;確定發(fā)電設計保證率。5.7.3特征水位、設計流量選擇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水電站上、下游特征水位和引水流量的選擇成果及審查意見。2綜合分析梯級銜接水位、河道用水要求、水電站動能經濟指標、水庫淹沒影響和制約條件、工程地質和工程布置條件,復核確定水庫正常蓄水位,選定死水位及其他特征水位。3復核引水式電站的設計引水流量和引水口、前池設計水位。5.7.4裝機容量選擇應包括以下內容:1概述電力系統(tǒng)負荷預測、電源結構與負荷特性、電力開發(fā)規(guī)劃及其他電站的特性、水庫調節(jié)性能和運行特性、工程建設條件等。2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水電站裝機容量的選擇成果及審查意見。分析電力系統(tǒng)和調節(jié)計算基本資料的變化情況,復核確定裝機容量。對裝機規(guī)模和在電力系統(tǒng)中作用較大的電站,應分析電站容量構成。3必要時,分析電站裝機程序和預留機組方案,研究分期裝機規(guī)模。4說明水庫和水電站運行特性和特征水頭,分析水頭、流量變化對機組容量受阻和電能指標的影響,經技術經濟綜合比較選定額定水頭。5.7.5計算分析電站保證出力和多年平均發(fā)電量等指標;必要時提出分時段電量。5.7.6分析電站引水和調峰發(fā)電對下游河道內、外用水和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的影響,必要時,提出處理措施設計。5.8綜合利用工程5.8.1對有多項開發(fā)任務的綜合利用水庫工程,應說明各項綜合利用任務內容,提出防洪、灌溉、供水、發(fā)電、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及通航、漁業(yè)、旅游等方面對水庫工程的要求。5.8.2綜合利用水庫工程應重點協調各綜合利用任務的關系,論證滿足各主要任務并盡可能滿足其他任務要求的庫容和特征水位等主要規(guī)模指標,復核確定正常蓄水位和汛期限制水位,選定防洪庫容、死水位和其他特征水位,選定裝機容量。5.8.3水庫徑流調節(jié)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所采用的基本資料、計算方法,分析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變化。2說明供水、灌溉、發(fā)電、航運及下游生態(tài)用水對水庫放水過程與順序、最小放水流量、保證率等方面的要求,提出本水庫徑流調節(jié)及有關水庫群徑流補償調節(jié)的原則和控制條件。3綜合分析徑流調節(jié)成果及本工程對各部門用水的滿足程度。5.8.4正常蓄水位選擇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正常蓄水位的選擇成果和審查意見。2分析正常蓄水位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復核確定正常蓄水位。視需要分析分期蓄水位。5.8.5死水位選擇應包括以下內容:1綜合分析發(fā)電、灌溉、供水、航運、漁業(yè)、旅游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庫淤積與排沙措施等方面對水庫最低水位的要求。2通過技術經濟比較選定死水位,對需動用死庫容應急供水的水庫,確定最低供水位。視需要分析分期死水位。5.8.6洪水調節(jié)和防洪特征水位確定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可行性研究階段選擇的汛期限制水位方案和審查意見。2說明下游防洪要求、洪水調度原則及本工程的洪水調節(jié)和泄洪方式。3說明汛期限制水位選擇原則和范圍,協調防洪與供水、發(fā)電等任務的關系,綜合分析庫區(qū)淹沒范圍、興利目標與效益及工程建設與地質條件等因素,復核確定水庫汛期限制水位;視需要對水庫分期防洪限制水位進行分析。4選定防洪庫容、其他防洪特征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及泄洪建筑物規(guī)模;分析水庫洪水調節(jié)計算成果。5必要時,說明水庫非常溢洪措施和啟用條件;分析上游水庫失事對本工程的影響,復核防洪安全與規(guī)模。5.8.7裝機容量與機組機型選擇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水利動能計算的基礎資料、基本方法與條件,分析發(fā)電用水與水庫供水、灌溉及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用水的關系。2可按綜合利用要求和本規(guī)程“5.7水力發(fā)電”的有關內容與要求論證電站規(guī)模,復核確定裝機容量,基本選定機組機型。5.8.8水庫泥沙沖淤分析應包括以下內容:1概述水庫泥沙沖淤計算的方法及主要參數,提出計算成果。2對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庫,應提出長期保持有效庫容的措施和運行方式。3分析水庫淤積對庫尾淹沒范圍的影響,提出減少淤積影響的運行方式。4研究提出引水建筑物的防沙運行方式、運行水位和防沙排沙措施。5研究提出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防淤措施,視需要對變動回水區(qū)泥沙沖淤對航道的影響進行計算分析。6對泥沙淤積影響嚴重的水庫,應進行庫區(qū)泥沙模型試驗并提出泥沙觀測規(guī)劃。5.8.9回水及其他分析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對回水計算,應說明計算所采用的基本資料、條件、方法及庫區(qū)不同淹沒影響對象的洪水標準,進行回水計算并繪制回水曲線,與同頻率天然水面線對比,確定回水尖滅點;對泥沙淤積影響較明顯的水庫,應提出不同淤積年限的庫區(qū)沿程泥沙淤積分布成果,分析對回水的影響;可根據要求進行施工期不同洪水標準的回水計算;對冰情嚴重的地區(qū),應分析冰凌特性、冰壩冰塞形成的規(guī)律和條件,分析冰壩壅水高度、回水范圍。2如水庫水電站進行日調節(jié)、發(fā)電下泄流量變化較大且下游河道又有較重要的通航或取水要求時,應進行下游河道不穩(wěn)定流計算并闡明其影晌;如有放低、放空庫水位的特殊要求,需進行放低、放空庫水位的計算,并提出對泄流能力和泄流設施的要求;必要時進行潰壩洪水計算,分析潰壩對下游的影響范圍和程度,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3當水庫下游有減淤要求或水庫運行對下游重要城市、堤防、取水口有影響時,要進行下游河道沖淤計算,確定防護措施與規(guī)模。5.8.10水庫運行方式、多年運行特性和初期蓄水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1根據水庫綜合利用要求和選定的參數,并考慮其他工程的作用,提出水庫調度運用方案,繪制調度圖,并提出長系列計算成果,分析多年運行特性,表列選定徑流系列的調節(jié)計算成果。2說明本工程投入運行時上、下游有關部門的用水要求,提出不同水文代表年(時段)的水庫初期蓄水和發(fā)電、供水計劃及運行方式,提出對泄流設施的要求。5.8.11分析工程綜合利用效益。說明本工程對綜合利用各部門需要的滿足程度和作用,提出各部門效益指標。提出水庫多年平均年供水量、不同代表年的供水量、不同對象的供水量和供水保證率,對特枯年份需應急供水的水庫,分析可利用的水量和效益;提出水電站保證出力和多年平均年發(fā)電量等指標。5.8.12對具有綜合利用和綜合治理任務的其他樞紐工程,說明樞紐工程調度運用方式,分析復核主要建筑物規(guī)模,確定其他建筑物規(guī)模。5.8.13有通航要求的綜合利用樞紐工程,說明通航標準和設計客貨運量,分析確定工程區(qū)上下游通航水位、枯水期通航流量及保證率,復核通航建筑物規(guī)模。5.9除險加固及改擴建工程5.9.1對除險加固工程,說明工程原設計規(guī)模和以往歷次加固的內容與規(guī)模,以及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近期安全鑒定結果,根據工程現狀復核工程原設計任務的滿足程度和安全性,論證對工程進行除險加固的必要性,確定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內容和規(guī)模。5.9.2對改擴建工程,說明工程原設計規(guī)模和以往歷次改擴建內容與規(guī)模,以及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論述對工程進行改擴建的必要性、效益及對環(huán)境和其他用水戶的影響,確定改擴建工程的建設內容和規(guī)模。5.10工程實施影響分析5.10.1復核工程建設前、后河道流量和水位變化情況及工程運行對下游用水、河勢變化、工程安全的影響,必要時復核補償措施。5.10.2復核補償工程或影響處理工程建設內容。5.11圖表及附件5.11.1本章可附以下圖:1工程總體規(guī)劃布置示意圖。2工程總體布置圖。3典型年用水過程線及水量平衡圖。4水電站設計水平年最大日、年電力負荷曲線圖、電力和年電量平衡圖。5水庫水位~庫容~面積曲線圖(天然及淤積后)。6水庫水位與泄水建筑物泄水能力關系曲線圖。7水庫調洪過程示意圖(包括水庫水位、進出庫流量過程線)。8水庫淤積縱橫斷面及回水曲線圖。9不同正常蓄水位、不同死水位與水利、水能指標關系曲線圖。10水電站發(fā)電出力保證率、發(fā)電水頭保證率曲線圖。11供水保證率曲線圖。12水電站代表年、日電力系統(tǒng)電力電量平衡圖。13水庫調度圖。14建庫前后典型年、月(旬)下泄流量比較圖。15水庫多年運行特征圖(包括供水、發(fā)電出力、水位、來水流量過程線)。16日調節(jié)不穩(wěn)定流計算成果圖。17其他附圖。5.11.2本章可附以下表:1受水區(qū)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表。2設計水面線成果表。3水庫正常蓄水位方案比較表。4水庫汛期限制水位方案比較表。5徑流調節(jié)計算成果表。6電站裝機容量方案比較表。7水庫(水閘)回水計算成果表。8其他附表。5.11.3本章可附以下報告:1工程調度運用專題報告。2其他有關專題或專項報告。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1設計依據6.1.1簡述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成果及審查、審批意見。6.1.2說明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設計所需的相關專業(yè)基本資料。6.1.3說明設計依據的主要技術標準。6.2工程等級和標準6.2.1復核工程等別、建筑物級別和相應洪水標準。6.2.2復核相應抗震設計烈度及地震動參數設計采用值。6.2.3復核工程及各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根據建筑物所處環(huán)境,提出耐久性指標,開展耐久性設計。6.2.4復核工程永久交通設計標準與鐵路、公路、航運、石油天然氣等行業(yè)設施的交叉建筑物設計標準。6.3主要建筑物軸線選擇6.3.1經論證比較選定大壩及泄水、水閘、水電站、泵站廠房和過魚設施等主要建筑物軸線。6.3.2對選定的灌排渠線和供水線路、堤線等,進行重點局部線路比較,復核所選線路。6.3.3對地質條件特別復雜、施工特別困難的主要建筑物的選線應進一步復核論證。6.4建筑物型式6.4.1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壩型及水庫泄水、引水、通航、過魚等主要建筑物的型式。6.4.2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水閘、泵站、電站等主要建筑物型式。6.4.3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灌溉、排水、引調水、供水工程的輸水方式及主要輸水建筑物型式。6.4.4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堤防的堤型、護岸形式及主要穿(跨)堤建筑物型式。6.4.5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河道及河口整治措施或人工河道建筑物型式。6.4.6根據主要建筑物布置的要求,基本選定次要建筑物型式。6.4.7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或實踐經驗較少的建筑物型式時,應進行專題論證。6.5工程總布置6.5.1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水庫樞紐、水閘、泵站、電站等工程總布置,說明各建筑物型式及布置。6.5.2根據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現狀,相關的防洪、排澇、航運和灘涂利用等要求,確定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布置。對于條件復雜的河道、河口段河道治理和整治建筑物布置,宜進行專題研究。6.5.3經綜合論證比較,選定灌溉、排水、引調水、供水工程總布置,說明渠系建筑物、管道及附屬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布置及型式。6.5.4確定各類建筑物數量。6.6擋水建筑物6.6.1選定擋水建筑物的工程布置、主要控制高程、結構型式和結構尺寸等。確定與岸坡或其他建筑物的連接方式和結構,以及擋水建筑物構造設計。6.6.2材料及質量要求應包括以下內容:1明確混凝土壩分區(qū)與容重、強度等級、抗?jié)B和抗凍等級、混凝土材料等要求,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成果。2明確土石壩各分區(qū)及材料、級配、含水率、填筑標準(壓實度、相對密度、孔隙率)及其他設計要求等。3明確瀝青混凝土心墻、鋼筋混凝土面板等防滲體材料要求。明確砌石料及土工合成材料等其他材料要求。6.6.3根據建筑物地基(包括岸坡)的地質條件和穩(wěn)定、強度、變形和滲流等特性,明確建筑物地基開挖要求,基本選定地基防滲與排水的布置及地基加固處理措施,應包括不良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措施及范圍。6.6.4擋水建筑物設計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擋水建筑物及地基的穩(wěn)定、應力、變形、滲流及滲透穩(wěn)定等計算條件、荷載及其組合、計算方法和成果。2對混凝土壩進行溫度控制設計。如有分期蓄水和分期實施要求時,應對擋水建筑物結構進行專門設計。3對專門問題應進行單獨論證。6.6.5提出擋水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7泄水建筑物6.7.1從地形地質、洪水特點、泥沙、工程布置、水力學條件、工程量、施工、投資和運行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比較,選定泄水建筑物軸線及布置方案。6.7.2選定泄水建筑物的布置、結構型式、消能方式和主要控制高程、結構尺寸。對有排沙、排冰、排漂要求及高速水流的泄水建筑物,應確定相應的結構布置及防空蝕、抗磨、抗沖措施。6.7.3明確主要建筑物材料分區(qū)及設計指標。6.7.4明確泄水建筑物地基開挖要求,基本選定地基防滲與排水布置、地基加固處理措施,應包括不良地質條件地基處理措施及范圍。6.7.5對泄水隧洞,應提出開挖支護、襯砌型式及加固措施,并基本選定灌漿、防滲及排水范圍、措施。6.7.6設計計算及水工模型試驗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泄水建筑物的運行方式、泄流能力、水流流態(tài)、水力坡降線、消能、上下游水力銜接、泄水排沙、下游沖淤及其影響等水力設計,水力計算應說明計算條件、方法,提出相應計算成果。對重要工程的泄水建筑物,其計算結果、主要體型尺寸應經水工模型試驗(泥沙試驗)驗證。2說明主要建筑物穩(wěn)定、應力、變形及主要結構的配筋計算成果。對重要工程或體型復雜的泄水建筑物,應進行專題研究。3說明隧洞襯砌計算條件、荷載及其組合、計算方法,并提出相應計算成果。6.7.6提出泄水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8發(fā)電引水建筑物6.8.1從地形地質條件、泥沙、水流流態(tài)、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投資、交通、調度運行及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比較,選定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型式和布置。6.8.2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布置及結構型式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進水口的布置、結構型式、高程、斷面尺寸、孔口和漸變段的型式及攔污柵、閘門、操作平臺及底部排沙設施等布置。2選定引水道(包括交叉建筑物)的位置、結構型式、高程、斷面尺寸、坡度、隧洞襯砌型式等。選定引渠、前池、進水流道、調壓設施的布置及結構型式。3選定調壓室(前池)位置、結構型式、控制高程及主要尺寸、工作水位、泄水及必要的排沙設施等。4選定壓力管道的布置、型式、高程、斷面尺寸、長度、材質等。6.8.3選定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地基處理措施。6.8.4說明發(fā)電引水建筑物的水力計算、各建筑物穩(wěn)定和結構計算的條件和方法,并提出計算成果。6.8.5提出發(fā)電引水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9發(fā)電廠房(泵房)及開關站(變電站)6.9.1從地形地質條件、位置、工程布置、施工、工程量、投資、交通、機電設備布置及運行等方面綜合分析比較,選定廠區(qū)布置及主副廠房(泵房)布置方案。對地下廠房應比較論證廠房軸線位置及與其他洞室的布置關系。6.9.2選定開關站(變電站)選型、布置、面積、高程等。6.9.3發(fā)電廠房(泵房)的布置及結構型式的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廠區(qū)布置。2選定主副廠房(泵房)的布置、結構型式、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等。3選定尾水建筑物的結構型式、控制高程、斷面尺寸、長度、尾水閘門及其操作平臺布置、調壓設施等。4選定出水流道、出水管道、出水池、調壓設施的布置及結構型式。5對地下廠房應選定圍巖支護、襯砌型式,并選定灌漿、防滲及排水等范圍、措施。6.9.4選定發(fā)電廠房(泵房)及開關站(變電站)地基處理措施。6.9.5提出各建筑物水力計算、穩(wěn)定和結構計算的條件、方法和計算成果。6.9.6提出發(fā)電廠房(泵房)及開關站(變電站)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10邊坡工程溫總建議:該節(jié)是否調整至安全監(jiān)測前溫總建議:該節(jié)是否調整至安全監(jiān)測前6.10.1對直接影響建筑物安全的人工開挖邊坡以及因工程影響而受到改變的自然或人工邊坡進行分類,確定邊坡工程級別和穩(wěn)定安全系數。根據邊坡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條件,判別邊坡穩(wěn)定性、邊界范圍、破壞型式和失穩(wěn)帶來的不利影響。6.10.2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工程運用和施工要求,進行邊坡穩(wěn)定分析,選定邊坡處理方案。對地質和周邊環(huán)境條件復雜、穩(wěn)定性差或鄰近有主要建筑物的邊坡,應結合處理方案比選,經論證后選定處理方案。6.10.3根據邊坡破壞型式、類型,確定邊坡處理設計原則,基本選定邊坡穩(wěn)定和變形控制處理措施,包括邊坡體型、支護方式、支護參數、防滲排水及局部特殊處理措施。6.10.4邊坡穩(wěn)定分析應提出邊坡穩(wěn)定和變形分析的計算方法、設計參數、計算工況、安全系數及采取處理措施前后計算成果,必要時,應根據計算成果對邊坡穩(wěn)定性進行評價,開展邊坡失穩(wěn)對工程影響的風險分析。6.10.5根據滑坡體危害和崩塌邊坡滑坡類型、誘發(fā)因素、滑動體特征,結合地質條件和工程重要性,基本選定綜合治理措施。6.10.6提出邊坡工程的主要工程量。6.11灌溉與排水建筑物6.11.1灌溉與排水建筑物的布置及結構型式選定應包括以下內容:1從地形地質條件、環(huán)境影響、工程總體布置、工程量、施工、投資、運行條件等方面綜合分析比較,選定渠首、灌排渠道及建筑物布置方案,匯總各建筑物的數量和特性指標。2選定各主要建筑物的具體位置、布置、結構型式、控制高程及主要尺寸。6.11.2水力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渠首、灌溉輸水、排水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水力坡降線、水流流態(tài)、沖刷、淤積等水力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2說明取水、分水、控制、泄水、退水等建筑物的過水能力、水力銜接、消能防沖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3說明穿越河道的交叉建筑物的沖刷和淤積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結果和分析結論,確定河渠交叉建筑物防沖保護范圍。6.11.3主要建筑物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主要建筑物的結構型式、斷面要素,以及排沙、防滲和抗冰凍等措施。對深埋長隧洞、高架大跨度渡槽、高水頭輸水建筑物應進一步研究論證,確定結構型式。2基本選定地基處理措施。3說明主要建筑物穩(wěn)定、應力、變形等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成果。4對穿越河道交叉建筑物防沖保護措施進行方案比較,選定防沖保護措施、范圍及結構型式。5選定與鐵路、公路、航運、石油天然氣等行業(yè)設施交叉的建筑物結構型式。6.11.4調蓄建筑物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根據調蓄建筑物的規(guī)模、運行條件,選定調蓄建筑物的型式。選定調蓄建筑物的控制高程、布置型式、結構尺寸等。2說明建筑物穩(wěn)定和結構計算條件、方法,提出計算成果,基本選定建筑物地基處理措施。6.11.5田間工程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確定田間工程典型區(qū)以及各典型區(qū)灌溉與排水等布置方案。2對各典型區(qū)進行設計,計算各典型區(qū)田間工程量,確定灌區(qū)田間工程的工程量。6.11.6提出灌溉與排水骨干工程的主要工程量。6.12供水建筑物6.12.1供水建筑物的布置及結構型式選定應包括以下內容:1從地形地質條件、環(huán)境影響、工程總體布置、工程量、施工、投資、運行條件等方面綜合分析比較,選定水源工程、輸水渠道(管道)及渠系建筑物(隧洞、管涵等)、交叉建筑物、管道附屬建筑物等布置方案,提出各類建筑物的數量。2選定各主要建筑物的具體位置、布置、結構型式、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6.12.2水力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輸水建筑物的流量、水位、水力坡降線、水流流態(tài)、沖刷、淤積等水力計算條件、方法和計算成果。說明水力控制設施的水力學分析計算的條件、方法和成果。2說明取水、分水、控制、泄水、退水等建筑物的過水能力、水力銜接條件、消能防沖計算方法、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3說明壓力輸水管道的控制運用條件、水力過渡過程計算條件、方法及成果。4說明穿越河道的交叉建筑物的沖刷以及淤積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結果和分析結論,確定交叉建筑物防沖保護范圍。6.12.3供水建筑物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主要建筑物的結構型式、斷面要素,以及防洪、排沙、防滲和抗冰凍等措施。對深埋長隧洞、高架大跨度渡槽、高水頭輸水建筑物應進一步研究論證,確定結構型式。2基本選定地基處理措施。3說明主要建筑物及其附屬建筑物的穩(wěn)定、應力、變形等計算方法、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4對穿越河道的交叉建筑物防沖保護措施進行方案比較,選定防沖保護措施、保護范圍及結構型式。5選定與鐵路、公路、航運、石油天然氣等行業(yè)設施交叉的建筑物結構型式。6.12.4有調蓄建筑物的供水工程,調蓄建筑物設計應符合6.11.4的規(guī)定。6.12.5提出供水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13通航建筑物6.13.1說明航道等級、類型、線數等,選定通航建筑物的型式軸線及布置方案。6.13.2船閘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船閘輸水系統(tǒng)和閘門型式、通航凈空、設計高程,閘室段和上下引航道平面布置和控制尺度。2根據輸水系統(tǒng)、閘門和啟閉設備布置及地基條件,選定閘首、閘室結構型式,說明閘首建筑物組成、閘墻和底板結構選型、主要控制高程和尺寸。3確定船閘地基處理方案,基本選定相應處理措施。6.13.3選定升船機型式、采用方案的構件組成、動力系統(tǒng)、閘門、提升系統(tǒng)以及附屬建筑物布置和設計參數。6.13.4上下游引航道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通航建筑物與樞紐泄水建筑物、發(fā)電廠房下泄水流的相互影響,以及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的沖淤情況;說明船閘通航水流條件、泥沙防治措施。2選定引航道口門區(qū)和連接段布置、錨地和前港區(qū)布置;選定導航、靠船建筑物及護坡、護底工程的布置和結構型式。3明確系船設備、信號、標志、通信、動力照明和檢修防護設施。6.13.5設計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提出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水深、寬度和跨河建筑物通航凈空計算成果。2提出船閘過船能力、不同過閘方式的進出閘平均速度、過閘時間及耗水量、耗電量。3提出閘室水力學計算、廊道閥門段水力學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4按照船閘過水流量、充水、泄水、流速及運用要求,船閘地基條件、荷載及組合情況,說明船閘結構整體抗滑、抗傾和抗浮穩(wěn)定,地基承載力和沉降變形、滲透穩(wěn)定、邊坡穩(wěn)定、結構設計等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6.13.6提出通航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14過魚建筑物6.14.1根據過魚魚種、洄游路線、習性調查和過魚季節(jié)樞紐泄洪、發(fā)電下泄水流流速、水溫的影響,通過方案比較,選定過魚建筑物的結構型式和布置方案。6.14.2過魚建筑物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設計流速,進口、槽身和出口布置、控制高程和尺寸;選定魚槽、池室體形及進出口集魚、誘魚和導魚設施。2根據過魚種類的重要性,說明是否設置下行魚導魚設施,提撈和轉移設備,以及誘魚、導魚設施。6.14.3提出過魚建筑物水力計算內容、方法和成果。必要時,應經水工模型試驗驗證。6.14.4基本選定過魚建筑物地基處理措施。6.14.5提出過魚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6.15堤防工程6.15.1選定堤線長度和堤防結構型式;選定各類穿(跨)堤建筑物的位置和結構型式,提出各穿(跨)堤建筑物數量和控制指標。6.15.2堤防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選定堤防筑堤材料和筑堤標準,確定堤頂高程、堤頂寬度和防汛路面結構型式,根據河勢影響、沖刷情況和防護位置,選定防護型式。在考慮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防護型式應考慮生態(tài)環(huán)境要求。2基本選定堤防的防滲和堤基處理措施。6.15.3對經受風浪、水流、潮汐和船行波作用時可能發(fā)生破壞的河岸,應選定防護范圍、型式和措施。6.15.4選定穿(跨)堤建筑物結構型式、頂部高程、斷面尺寸、與堤防的連接方式,基本選定建筑物地基防滲型式和處理措施。6.15.5堤防工程穩(wěn)定計算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滲流和滲透穩(wěn)定計算成果,判別滲透變形類型。2說明土堤的邊坡穩(wěn)定、防洪墻的穩(wěn)定、應力、變形等計算條件和方法,提出計算成果。3根據堤防沉降計算成果,提出地基和堤身沉降量控制值。6.15.6提出堤防工程的主要工程量。6.16河道及河口整治建筑物6.16.1經綜合技術經濟比選,選定整治建筑物總體布置方案。對于條件復雜的河道、河口段河道治理和整治建筑物布置,宜進行專題研究。6.16.2選定各類穿(跨)堤、跨河建筑物,及堤防、控導和防護等整治建筑物的結構型式、控制高程和主要尺寸,基本選定地基加固處理措施。選定疏挖區(qū)和疏挖河段縱、橫斷面及防護措施。6.16.3對河道整治建筑物應進行水力和沖刷計算,以及必要的穩(wěn)定、應力、變形和滲流及結構等計算,提出計算成果。6.16.4提出河道整治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和疏浚工程量。6.17交通建筑物6.17.1工程永久交通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根據工程區(qū)的永久交通要求,確定對外交通道路、場內交通道路布置及與現有永久道路的連接型式,以及交通道路級別、線路設計、路基、路面寬度和路面型式。2永久交通道路涉及新建橋梁時,確定橋梁的位置、結構型式、橋長、跨徑、橋面寬和荷載標準,基本選定地基處理方案。3永久交通道路涉及新建涵洞時,確定涵洞的位置、結構型式、斷面尺寸和荷載標準,基本選定地基處理方案。6.17.2對輸水工程穿越各類道路、恢復交通建設的橋梁和交通涵洞,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交叉位置的地形地質條件、道路現狀和兩岸連接要求等設計條件。2復核橋梁和交通涵洞的數量、位置、規(guī)模、等級和設計標準。3確定橋梁的結構型式、橋長、跨徑、橋面寬和荷載標準。4確定交通涵洞的結構型式、斷面尺寸,防滲措施以及與輸水建筑物的連接方式。5基本選定基礎型式和地基處理方案。6.17.3提出穩(wěn)定、應力等計算成果和分析結論。6.17.4提出交通建筑物主要工程量。6.18工程安全監(jiān)測6.18.1工程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布置應包括以下內容:1說明工程安全監(jiān)測設計原則、總體設計方案及主要建筑物安全監(jiān)測布置。2根據不同建筑物級別、規(guī)模、結構型式與特點,以及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質條件、運行要求等,選定建筑物監(jiān)測項目。6.18.2監(jiān)測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分別提出不同建筑物監(jiān)測項目要求,說明各監(jiān)測項目的監(jiān)測方法、工作基點數量、監(jiān)測斷面設計及儀器選擇。2確定水位、泥沙、水量等監(jiān)測項目的布置原則,進行監(jiān)測位置選擇和測點設計,提出采用的監(jiān)測儀器、設備和監(jiān)測方法。6.18.3復核安全監(jiān)測自動化設計方案。6.18.4提出安全監(jiān)測主要工程量。6.19建筑環(huán)境與景觀6.19.1對大壩、水電站廠房、水閘和泵站等主要建筑物,應進行建筑效果、頂面和立面設計,并提出建筑設計方案和效果圖。6.19.2結合當地氣象條件、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觀要求,提出工程管理區(qū)范圍內的環(huán)境和景觀設計方案。6.19.3提出各類建筑物主要工程量。6.20除險加固6.20.1說明除險加固工程安全鑒定主要結論以及既有建筑物的主要檢測結論。對已加固過的建筑物,說明歷年險情、前期加固措施及運行狀況。6.20.2根據既有建筑物主要檢測結論,對建筑物穩(wěn)定、結構受力與變形等方面進行復核。6.20.3經必要的復核和綜合比較,選定工程除險加固設計方案,基本選定加固措施以及新老結構連接處理措施。6.20.4選定建筑物地基處理措施。6.20.5對除險加固工程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更新改造時,應保持監(jiān)測資料的連續(xù)性。6.20.6提出除險加固工程量。6.21圖表及附件6.21.1本章可附以下圖:1比較方案的工程總體布置圖、主要建筑物結構圖。2工程總體布置圖。3壩、閘、渠(管)、堤工程布置圖。4壩、閘、渠(管)、堤剖面圖(包括土石壩材料分區(qū)圖、混凝土壩標號分區(qū)圖)。5壩、閘、渠(管)、堤地基處理設計圖。6壩、閘、渠(管)、堤穩(wěn)定及應力計算成果圖(附表)。7泄水建筑物工程平、剖面布置圖。8發(fā)電引水建筑物平、剖面布置圖。9水電站廠房(泵房)及開關站(變電站)平、剖面布置圖。10邊坡工程平面布置圖及處理措施剖面圖。11灌溉與排水主要建筑物平、剖面布置圖。12供水建筑物平、剖面布置圖。13通航建筑物平、剖面布置圖。14過魚建筑物平、剖面布置圖。15堤防工程布置圖。16河道整治建筑物平、剖面布置圖。17工程監(jiān)測設備布置圖。18永久性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布置圖。19工程場地(區(qū))及其景觀規(guī)劃圖。20工程場地(區(qū))主要建筑透視圖。21工程永久交通布置示意圖6.21.2本章可附以下表:1工程總體布置比較方案主要指標表。2各永久建筑物項目表。3主要建筑物穩(wěn)定及應力計算成果表。4工程量匯總表。6.21.3根據需要,本章可附以下專題報告:1重要建筑物的計算專題報告。2河工、水工、泥沙等模型試驗報告。3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型結構的專題論證報告。4與鐵路、公路、航運、石油天然氣等設施交叉的建筑物設計專題報告及有關審查審批文件。5其他相關專題報告。7機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