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1隨堂測試(含解析)_第1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1隨堂測試(含解析)_第2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1隨堂測試(含解析)_第3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1隨堂測試(含解析)_第4頁
第1課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1隨堂測試(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1隨堂測試

一、單選題1.南北朝以來,“百室之邑可以成州,三戶之民可以成郡”,機構臃腫,冗員過多。面對這種情況,隋文帝下令()A.大索貌閱,重核戶籍 B.劃分十道,監(jiān)察有力C.授權御史,強化考核 D.廢除郡制,以州統(tǒng)縣2.中國古代與家譜相關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內外服制 D.井田制3.對于西藏地區(qū),設立直屬中央政府的機構宣政院進行管轄是在()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公元前575年,在晉楚鄢陵之戰(zhàn)中,晉國將軍郤在戰(zhàn)場上三次遇到楚王,他都下車行禮,楚王見了十分高興還把自己的弓賞賜給了他。公元前554年,晉國將領匄率軍攻齊,已經(jīng)打到了齊國的國都附近,這時候傳來了齊靈公去世的消息,按“禮不伐喪”的禮制,晉國主動撤兵。材料說明這一時期()A.春秋禮韻,君子風范 B.井然有序的禮樂制度C.諸侯爭霸,烽火連天 D.友好熱情的外交氛圍5.秦始皇改“命為制”,令為“詔”。又,《文心雕龍·章表》:“秦初定制,改書曰奏。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zhí)異?!边@反映了秦漢()①是文書行政管理的創(chuàng)始階段②官僚機構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③文書分類有尊君卑臣的色彩④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發(fā)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元史·百官志七》記載:“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實戰(zhàn)練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薄芭c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A.三司 B.行中書省 C.中書省 D.宣政院7.中國古代的一級行政區(qū)多有變動,如秦漢為郡,漢末魏晉南北朝為州,唐末為道,宋代為路,元明清為省。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國家治理能力的強化 B.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C.歷代國土面積的變化 D.國家人口數(shù)量的激增8.如表反映的是北周至隋的地方行政區(qū)劃層級變化。這一變化的原因是()時間州郡縣北周宣帝大象二年(580年)2115081124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2115381011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190—903A.“戶不滿千,二郡分領” B.“罷廢諸郡,以州統(tǒng)縣”C.“存要去閑,省并州縣” D.“戶口滋多,析置州縣”9.漢代在郡一級,郡丞、長吏輔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郵管監(jiān)察,列曹分理民政、財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這些官員都是郡守的屬官??h一級也是如此。漢代地方行政體制()A.形成了制約機制 B.杜絕了吏治腐敗C.實現(xiàn)了權力集中關系 D.避免了裙帶10.《孟子·滕文公》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據(jù)此可知()A.孔子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B.《春秋》是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教材C.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經(jīng)崩潰 D.《春秋》杜絕了亂臣賊子的行為11.秦朝規(guī)定各級官僚機構均以文書行政,“毋口請”,并形成了嚴密的文書行政管理制度,還建立了以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秦朝的這種做法()A.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B.實現(xiàn)了思想統(tǒng)一C.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 D.導致了暴政統(tǒng)治12.周平王死后,桓王繼位,與鄭國矛盾激化,刀兵相見,結果王室隊伍敗北,桓王肩頭還中了一箭,狼狽撤走。鄭國派人去“慰問”,桓王只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這一史實可以說明()A.王室衰微 B.西周滅亡 C.諸侯爭霸 D.變法圖強13.宣公十一年冬季,楚莊王趁陳國內亂,滅陳置“縣”,將陳國置于自己的直接統(tǒng)治之下。但此舉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時從道德層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時勸楚莊王尊周禮,于是楚莊王“乃復封陳”,中止了陳縣的設立。據(jù)此可知,該時期()A.楚莊王推行縣制實現(xiàn)了中央集權 B.周禮有效規(guī)范了諸侯國間的關系C.縣制成為諸侯國擴張的主要形式 D.分封制維系的統(tǒng)治格局遭到破壞二、材料題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宰相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商朝時出現(xiàn)了“三公”。西周中后期,實戰(zhàn)練鑒于重要輔臣不斷更換易造成政務混亂,開始設置專門的輔政機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輔政方式雖各不相同,但輔政大臣多為貴族集團的代表,可以自辟僚屬,獨立行使權力,可以說他們是在“主政”,與帝王分庭抗禮。秦漢以來,宰相的出身有名門望族的,有宗室的,也有寒門的。唐宋之后,科舉入仕者居多。宰相輔政制度的沿革趨勢體現(xiàn)了皇帝專制權力欲望的不斷膨脹和駕馭百官能力的不斷提升。該制度對古代政治的穩(wěn)定、社會的發(fā)展甚至國家的興衰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岳瞵F(xiàn)曾《我國古代宰相輔政制度述論》等(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解讀圖中現(xiàn)象。(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宰相輔政制度的演變趨勢,并簡析古代宰相輔政制度的積極作用。15.【中國古代的權力繼承】材料一下表是中國西周一家庭母親與兒子的組成表妻妾普通稱謂宗法稱謂妻(正配)四哥(14歲)嫡長子六哥(10歲)嫡次子妾一(側室)二哥(18歲)庶次子五哥(12歲)庶五子妾二(側室)大哥(20歲)庶長子三哥(16歲)庶三子封建制度最重要的問題是權力的繼承,中國大概至晚從公元前一二世紀起,就實行諸子均分制度。父親遺留下的財產(chǎn),每一個兒子都有一份。但父親遺留下來的如果是一個不能均分的寶座,或是一個不能均分的世襲爵位,只能由一個兒子繼承時,問題就發(fā)生了。必須有適當?shù)姆椒ń鉀Q,才可以保持國家和家族的完整。否則的話,每一個國王或每一個有爵位的貴族死亡,都可能爆發(fā)一次骨肉殘殺,因而導致國家和家族的崩潰。材料二國別時間(年)事變楚國前626太子羋商臣(楚穆王)殺他的父親現(xiàn)任國王羋熊頵,自立。(羋熊頵打算廢掉羋商臣而另立幼子當太子,密謀泄露,羋商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弒父的君王。)宋國前620諸公子殺國君子御,立公子子杵臼(宋昭公)。(宋國國君子王君逝世,他的弟弟子御把太子殺掉,自立。)莒國前541公子已去疾(莒丘公)逐國君己展輿,自立。(已去疾是自己展輿的弟弟。)陳國前534公子媯招發(fā)兵圍國君媯弱(陳哀公),媯弱自縊死,立他的兒子媯留。(媯招是媯弱的弟弟,他跟庶子媯留結盟,殺掉太子媯偃師。)(注:表中所稱“公子”,是封國國君的兒子。)——上述材料均摘編自柏楊著《中國人史綱》(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西周這一家庭的權力、財產(chǎn)應該由誰繼承?說明理由。并指出這一繼承方式的合理性。(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春秋時期繼承方式發(fā)生的新變化,并結合時代背景說明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隋朝中國。為了解決機構臃腫,冗員過多的問題,隋朝廢郡,以州統(tǒng)縣,實行州、縣二級制,D項正確;隋朝開展大索閱,重核戶籍,是為了解決隱漏戶口、詐老詐小的現(xiàn)象,排除A項;唐朝根據(jù)山川形勢把全國劃分為10道,后增至15道,作為中央派出的監(jiān)察機構,排除B項;御史主要起到加強官員監(jiān)察和考核的作用,不是為解決“機構臃腫,冗員過多”問題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項。故選D項。2.答案:A解析:根據(jù)所學,宗法制強調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這與家譜關系密切,A項正確;分封制、內外服制是地方行政制度,與家譜無關,排除BC項;D項是土地制度,與家譜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權,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tǒng)轄,掌管西藏軍民事務。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B項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4.答案:A解析:5.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秦漢時期(中國)。據(jù)材料可知,秦漢時期,“改書曰奏”,“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zhí)異?!保w現(xiàn)了官僚機構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②符合題意;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體現(xiàn)了文書分類有尊君卑臣的色彩,③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②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根據(jù)材料信息,無法判定是否為文書行政管理的創(chuàng)始階段,①不符合題意,排除AD項;材料沒有描述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達系統(tǒng),④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B項。6.答案:B解析:元朝中央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代表中書省管理地方事務。行中書省與中央的“都省”即中書省互為表里,故B項正確,排除C項。三司是宋代設置的掌管財政賦稅的機構,宣政院是元朝中央設置的專管全國宗教事務與西藏地區(qū)軍政事務的中央機構,排除A、D兩項。7.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漢.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根據(jù)材料“中國古代的一級行政區(qū)多有變動,如秦漢為郡,漢末魏晉南北朝為州,唐末為道,宋代為路,元明清為省?!笨芍?,地方容易產(chǎn)生與中央對抗的割據(jù)力量,行政區(qū)的變動本質上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也就是國家治理能力的強化,A項正確;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國土面積的變化.人口數(shù)量的激增都是表面現(xiàn)象,而非主要原因,排除B項.C項和D項。故選A項。8.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北周至隋(中國)。據(jù)材料可知,這一時期州縣數(shù)量減少,郡被取消。結合所學可知,隋朝廢郡,以州統(tǒng)縣。B項正確;材料中隋朝廢郡,排除A項;隋朝沒有設立省制,元朝設立行省制,排除C項;戶口增多,州縣數(shù)量應該增多,但材料反映州縣數(shù)量減少,排除D項。故選B項。9.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從材料可以看出,地方郡縣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行政的分工,但是有一個總長官來統(tǒng)領。這一體制在很大程度上將地方的權力集中起來,便于中央來統(tǒng)一控制和管理,C項正確;材料信息沒有體現(xiàn)出制約機制,排除A項;“杜絕了”表述太絕對,應該說漢代地方行政制度有利于懲治吏治,排除B項;材料中的制度容易形成裙帶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10.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設問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范圍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孟認為孔子作《春秋》的因為當時禮崩樂壞,孔子為了維護禮樂秩序,警示亂臣賊子而作,體現(xiàn)了孔子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A項正確;材料并沒有強調《春秋》在家學說中的地位,排除B項;通過材料無法證明春秋時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崩潰,排除C項;D項表述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朝形成了嚴密的文書行政管理制度和以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這有利于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C項正確;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是通過郡縣制等制度實現(xiàn)的,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思想統(tǒng)一,B項錯誤;秦朝暴政統(tǒng)治不是文書行政管理制度造成的,D項錯誤。12.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周桓王與鄭國的矛盾,結果王室敗北,這反映了王室衰微,禮崩樂壞。材料史實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東周時期),與西周滅亡無關,故排除B;材料講述的是周王與諸侯國之間的關系,與諸侯間爭霸無關,排除C;變法圖強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A。13.答案:D解析:楚莊王滅陳置“縣”的行為雖然被制止,但是其實質說明當時周天子的權威已經(jīng)下降,諸侯國之間發(fā)生了攻伐,分封制維系的統(tǒng)治格局遭到破壞,D正確;A說法錯誤,排除;B與題干現(xiàn)象相反,排除;題干沒有體現(xiàn)對諸侯國擴張的其他方式進行羅列,也就無法得出比較的結論,排除C。14.答案:(1)現(xiàn)象:秦漢時期,設置丞相,成為百官之首,制約皇權魏晉時期,國家分裂,皇權衰弱;隋唐宋元時期,分相權于三省六部,皇權加強;明朝廢丞相,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大臣完全聽命于皇帝,皇權達到頂峰。雖然圖示中皇權有消長,但總體趨勢是皇權逐漸強化。(2)趨勢:不斷完善,逐步專門(職)化;輔臣構成由以出身貴族為主到出身多元化;輔臣的權力由可與君主抗衡到完全服從于君權。積極作用: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為后世提供借鑒;等等。15.答案:(1)繼承者:四哥(或嫡長子)理由:西周實行宗法制,其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制。合理性:嫡長子繼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貴族集團因權力、地位和財產(chǎn)繼承而導致相互殘殺,有利于保持國家和貴族的完整和統(tǒng)治穩(wěn)定。(2)新變化:嫡長子繼承者遭到破壞(或宗法制遭到破壞)原因:政治:王室衰微,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傳統(tǒng)秩序遭到破壞;經(jīng)濟: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階層:士階層的崛起;文化:私學興起,文化下移。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周時期的中國。第一小問繼承者,根據(jù)材料一“四哥(14歲)”與“嫡長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這一家庭的權力、財產(chǎn)應該由四哥(或嫡長子)繼承;根據(jù)材料一“嫡長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實行宗法制,其核心內容是嫡長子繼承制;第三小問合理性,根據(jù)材料一“但父親遺留下來的如果是一個不能均分的寶座,或是一個不能均分的世襲爵位,只能由一個兒子繼承時,問題就發(fā)生了。必須有適當?shù)姆椒ń鉀Q,才可以保持國家和家族的完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嫡長子繼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貴族集團因權力、地位和財產(chǎ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