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導游詞(29篇)_第1頁
象鼻山導游詞(29篇)_第2頁
象鼻山導游詞(29篇)_第3頁
象鼻山導游詞(29篇)_第4頁
象鼻山導游詞(29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象鼻山導游詞(29篇)象鼻山導游詞(精選29篇)象鼻山導游詞篇1從小就聽媽媽說,桂林的象鼻山如同真正的大象一般,美的不得了,許多人去了象鼻山都連連稱贊。暑假,我去了這個迷人的地方——象鼻山,桂林的象鼻山真應了宋詩人的那句畫,桂林山水甲天下!在這兒,你會發(fā)現(xiàn)漓江和桃花江匯合處的水,是那么清,清的可以看到江底的水草,是那么靜,靜的沒有一絲波紋,像是一只驕傲的大象的腳下踩著的一塊美麗無比的綠色水晶。仔細看這美麗的大象,背上肯定有一個圓塔,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從前者只大象是天神的寶貝,可是因為受傷,而被踢到凡間,人們很喜歡它,就幫他療傷,呵護著它,神象好了,就幫人民做事情,天神想讓它回天宮,可是它不愿意,天神就命令天兵刺死它,天兵把寶塔一拋,變成了一個長矛,將神象殺死了,神象變成了巨石······水中有許多漁船,飄蕩在水面,船上都站著一兩只捕魚的鳥兒。一些漁夫悠閑地坐在船上垂釣。走在水里,涼爽舒服極了,正好給燥熱的天氣降降溫。水也不深,剛好漫過小腿。站在水中,想象自己就是一朵出水芙蓉,禁不住暗自得意。美麗的象鼻山倒印在水中,仿佛兩只大象在親呢。如果晚上過來,月亮倒印在水中,兩月兩象,一江一船,那種景色,是多么雅致!難怪有詩寫道: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象鼻山以它獨特的豐姿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象鼻山導游詞篇2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桂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象鼻山又稱象山。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边@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shù)臇|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chuàng)與唐代的云峰寺,寺內(nèi)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里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jīng)過桂林時,居住于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講法傳經(jīng)??上Ч潘略鐝U,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說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象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占地面積11.88公頃,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nèi)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山、水、洞、島、亭、臺、坪、徑、文物、古跡相映成畫,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美譽為桂林市的城徽。山體前部的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體,清碧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一絕。水月洞的幽奇迷紀令古往今來的墨客騷人文思泉涌,洞內(nèi)外石壁上留下了歷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為宋代鐫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東、西麓,艾有石級曲折百上。山頂平展,樹木成蔭,小徑通幽;明代建筑普賢塔聳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又似寶瓶,古樸凝重;游人立于山頂,神清氣爽,極目遠眺,桂林山城美景盡收眼底。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得古老而年輕的象山魅力獨具。象山公園常舉辦各類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見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嬌媚,幾疑身處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萬年左右,地殼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寬度不斷縮小,江水在山體東麓沖刷溶蝕出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贊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迸c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蔥蔥,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云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為“訾洲煙雨”。將其列為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為神往的風景點。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断笊接洝份d,“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圓而長,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時高時下,故其穴亦時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跋笊剿隆笔枪鹆稚剿淮笃婢?文人學士屬文賦句,莫不嘆為觀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宋代在洞中建朝陽亭,清代改稱得月樓,已廢。洞內(nèi)有張孝祥《朝陽亭詩并序》、范成大《復水月洞銘》、陸游詩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朝陽亭在像鼻山水月洞內(nèi),始建于宋,亭已早廢,但遠在800多年前,圍繞水月洞的命名,兩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長官之間展開的一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成為到此游覽的人們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張孝祥游水月洞留連至晚不歸,不久再度重游,一高興題詩作序,因洞口東向,把亭名、洞名、巖名統(tǒng)統(tǒng)已為“朝陽”,并把記述其事的《朝陽亭詩序》該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見,恢復了原名,寫下《復水月洞銘》,并鐫在洞的南壁。象眼巖象眼巖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cè),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巖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張望,高聳的漓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qū)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半城山芭歷歷在目;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閃爍隱現(xiàn)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間。云崖軒宋代園林建筑。明張鳴鳳《桂故》載:“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軒。軒廢已久?!备鶕?jù)方信孺《題云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云崖軒”的記述。云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巖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說云崖軒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普賢塔普賢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寶瓶塔”。該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座,在第二層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像。普賢塔位于象山之顛,不僅與桂林山水的傳說相吻合,又印證了普賢菩薩乘大象之說,而大象馱寶瓶,在亞洲各國的許多傳說中,也象征著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巖與水月洞相鄰,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處而得名。巖高1.9米,,寬3.3米,長約13.5米,面積44.5平方米。巖口面江,東向,呈條形封閉狀態(tài),是內(nèi)涼、眺望江景佳處。明代學者毛賓泉曾在此讀《周易》后人在巖口刻“讀書巖”3字,并稱此巖為“點易山窗”。萬歷丁丑(1577)春正月中進行修整,有“賓泉山人開深此洞”題名石刻。明詩人張襄《訪毛賓泉點易山窗》詩,有“千頃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靜觀周易”句,詳見水月洞摩崖石刻。象鼻山導游詞篇3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來自開心旅游公司的導游,我姓肖,名恬芯,你們就叫我肖導吧!我非常榮幸此次能和大家一起游覽象鼻山,希望大家在旅游完后對我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這次我們主要游覽的是象鼻山的山腳,山腰以及山頂。在這里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希望你們在觀賞美景時,不要亂涂亂畫,不要隨地吐痰,要文明觀賞。很快地,我們就要到達象鼻山山腳了。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象鼻山的山腳,大家可以抬頭往上看,這座山像不像一頭巨大無比的大象。正因為它像大象,所以人們才稱它為“象鼻山”。關于象鼻山,還有一個故事呢,我們邊走邊說吧:傳說在一個平靜的小鄉(xiāng)村里,每年的6月18日都會出現(xiàn)一頭大象在村里橫沖直撞。在998年的那一天,出現(xiàn)的不是一頭普通的大象,而是比以往出現(xiàn)的還要大好幾倍的大象。村民們看到這頭大象,急忙請出了收伏它的巨人。巨人把大象趕到了現(xiàn)在象鼻山所在的位置,隨后施法將大象永遠的困在了這里。聽完這個故事,我們正好已經(jīng)來到了山腰?,F(xiàn)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自由觀賞,注意安全,我在這里等你們,有事可以來找我。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要開始前進了,我們要加快進程,去山頂休息一下,山頂?shù)娘L景也更美。來到山頂,我們可以仔細感受山頂?shù)拿篮蔑L景。此次的旅程還有10分鐘就要結(jié)束了,這十分鐘留給大家自由拍照,整理自己的物件,待會聽到我的口哨聲集合!感謝此次大家的配合,謝謝大家,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游玩!象鼻山導游詞篇4來到桂林,當然要看桂林市最有代表性的象鼻山了,我們就向著名景點——象鼻山進發(fā)。路途中,通過出租車司機的介紹,我們還第一次知道桂林的由來是因為桂樹成名的,“桂林桂林,桂樹成林?!惫鹆值臈l條街、道道巷都種有桂花的。只可惜我們來的季節(jié)不對,不然就可以聞到滿城的香氣了。司機還沿途告訴我們有關“一劍穿三山的”典故,說是有一位將軍帶兵打仗,打到了桂林,一拉神弓,這支箭一箭穿三山,第一座山就是象鼻山;第二座山是月亮山;第三座山是穿山。我們乘車來到象鼻山風景區(qū),乘船遠遠望去,一座座大山屹立在湖邊。這里的山都不是很高,隔不遠就一座臨水而立,伴著平靜的漓江千姿百態(tài)。這里的水倒不是那么清澈見底的,不過倒總能看見水邊有游泳的人。即是這樣的青山,綠水,木筏,綠樹,也使我仿佛置身于仙境般,陶醉其中。終于聽到導游告訴我們象鼻山的方向了,遠遠望去,那座山龐大無比,似乎不見象的模樣,正困惑時,隨著小船的行駛,只見真得出現(xiàn)一條長長的鼻子吊垂在水面上,象鼻和象腿之間有一個十分圓的洞,人們稱之為“象山水月”。它身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大樹,就像一只龐大的大象立在湖面上,仿佛是一只來到漓江邊上的大象在暢飲漓江水,因被這美景吸引,久久不愿離去。原來沒來桂林之前,我曾見過江西的龍虎山,那里也有“象鼻山”,和這相比較的話,我覺得這座象鼻山更為秀氣,更為逼真,我想這也許是中外游客都喜歡觀賞的緣故吧。我還本想著,要是能一腳踏上象鼻山多好呀!可現(xiàn)在看來,我只能遠觀奇景了。象鼻山,我來了!象鼻山導游詞篇5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這句話說的好,今天我們從千里之外相聚在這里,難道不是一種緣分嗎?哎呀,忘記做自我介紹了。大家好!我是來自楊博涵旅行社的楊博涵導游,你們可以叫我楊導。游客們,我們的象鼻山一日游現(xiàn)在開始!游客們,你們想知道象鼻山為什么要叫象鼻山嗎?因為象鼻山長得像一頭大象,所以就叫象鼻山。象鼻山是國家5景區(qū),占地面積約為11.88萬平方米,比兵馬俑還大。我們馬上就要到山腳下啦,請做好準備。各位游客,我們走過小橋,就來了象鼻山腳下。我們的前方有一塊石雕,石雕中間有一頭大象,象的旁邊寫著很多個“象”字。有草書、楷書、甲骨文等字體。游客們,現(xiàn)在讓我們向上看,整座象鼻山蔥蔥蘢蘢,就像穿了一件綠色禮服。游客們,順著我的右手看去,那就是象鼻巖。它高約2米,寬5至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洞內(nèi)光線很暗,地面很濕,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所以我們要很小心的走過去。游客們,這象鼻山還有一個傳說呢!相處這象鼻山是一只天上的神像變成的。有一次,天帝出征,神象受了傷,病倒在了桂林。后來在桂林老百姓們的精心照料下,神像恢復了健康。當時桂林漓江水中的妖精把老百姓們弄得苦不堪言,神像就把妖精都降服了,又幫老百姓耕田勞作。神象很快樂,于是決定不回天庭了。后來天帝也同意了,并送給神象一座鎮(zhèn)妖塔,久而久之,神像變成了象鼻山,山上那座瓶形小塔,就是那座鎮(zhèn)妖塔。游客門,我們的象鼻山山游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你們現(xiàn)在可以自由游覽,但不要亂刻亂畫哦!象鼻山導游詞篇6親愛的游客們大家好,我是本旅行社的導游,下面我將帶領大家到世界自然遺產(chǎn)之一的桂林象鼻山游覽。象鼻山又稱象山。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边@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shù)臇|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說起這座塔還有一段這樣的傳說,據(jù)說一年玉皇大帝到人間視察,經(jīng)過桂林時他的那頭神象突然病倒,玉帝扔下它就走了。當?shù)厝艘娏司蛯λ木戎?,終于使它恢復了健康。為了報答桂林人的恩情,神像沒有走,而是留下來幫助人們。玉帝知道后十分惱怒,就派人捉拿神象回天庭治罪。雙方戰(zhàn)了幾天,神象覺得口渴,就把鼻子伸到漓江中喝水。托塔李天王見有機可乘,就擲出寶劍插入神象背部,神象連同插在背上的劍一起化成石山。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chuàng)與唐代的云峰寺,寺內(nèi)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里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jīng)過桂林時,居住于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講法傳經(jīng)??上Ч潘略鐝U,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說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本景點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不要讓孩子到水邊玩耍,以免掉入水中!象鼻山導游詞篇7象山公園位于廣西桂林市中心漓江和桃花江的交匯處,占地11.88公頃。這座山以一只站在河邊,伸著鼻子喝著漓江綠洲的巨象命名,被譽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公園內(nèi)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水、洞、島、亭、臺、階、步道、文物古跡,美不勝收,引人入勝。象鼻山,又稱象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它的山形像一只停在漓江邊喝水的大象。它生動而迷人,被譽為桂林的市徽。山前的水月洞彎曲如滿月,穿山而過,清澈的河水從洞內(nèi)穿過,洞影映出江面,構(gòu)成了“水下明月,水上漂月”的奇觀,“象山水月”成了桂林獨一無二的景觀。水月洞神秘而迷人的歷史啟發(fā)了從古至今的作家和詩人。洞內(nèi)外石壁上現(xiàn)存石刻50余處,多為宋代雕刻。象山南麓有唐代修建的云峰寺,象山東、西麓有百余里曲折的艾山。山頂平坦,樹木掩映,小徑幽僻;明代建筑莆仙塔聳立于此,高十余米。它以塔的北側(cè)用青石雕刻的普賢像命名。蒲仙塔如劍柄,寶瓶,古樸凝重;游客站在山頂,神清氣爽,遠眺,桂林山城盡收眼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輔相成,使古老而年輕的象山獨具魅力。香山公園經(jīng)常舉辦各種花卉展覽,游客在其中漫游,但當他們看到陌生的山,清澈的水,安靜的洞穴和迷人的花,他們在仙境中,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從濱江路沿著河岸走,可以看到香山的全景。“穴如長波,生明月”。象山公園第一景是“象山水月”。大約120__年前,地殼抬升,漓江水面從2km寬開始不斷縮小。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的透明圓孔,被位于大象鼻子和大象之間的東山腳下的河流侵蝕,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河流穿過洞,洞穴像明月一樣漂浮。有句詩說:“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水月不去,水月還流?!毕闵胶訉γ?,膠州綠竹叢生,果樹繁茂,竹籬茅舍。如果是雨季,云蒸霧散,村舍綠樹仿佛都蒙上了薄紗,古人稱之為“潿洲煙雨”。它被列為桂林八大景點之一。此時的巨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歷歷在目。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向往的景點。水月洞象鼻山的軀干和腿之間。大約120__年前,地殼上升,漓江萎縮,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了一個東西通透的圓孔。它長17米,寬9.5米,高12米,占地面積約150平方米。《香山記》載“有一石洞,可對對,形圓而長。它一半入水,現(xiàn)在水位高了,所以它的洞穴也不時有它的大小”。水月洞,又名朝陽洞,面朝太陽。但洞在水面上,像明月浮動,十分傳神,所以隱水之名一直沿用至今。“香山水月”是桂林山水奇觀之一,文學士屬文賦句,令人嘆為觀止。宋吉北部處士的《水月洞》詩中有這樣一句話:“水底有一輪明月,明月浮在象鼻山的水面上?!八粫谠轮辛鲃?,水會在月中流動”這句話,詳細地描繪了天上的月亮、山洞和水下的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面的月巖相對,一個掛在天上,一個漂浮在水中,形成了“漓江兩個月亮”的奇特景觀。朝陽閣建于宋代窯洞,清代改名德岳樓。洞內(nèi)現(xiàn)存摩崖石刻50余處,如張孝祥《朝陽閣詩序》、范成大《退水月洞明》、陸游手抄本等。朝陽亭在建于宋代的象鼻山水月洞,亭子早已廢棄。然而,800多年前,圍繞著水月洞的命名,貴州兩位前巡撫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是這里游人的永恒話題。原來,南宋第二年(公元1166年),張孝祥在水月洞一直呆到很晚,不久又故地重游。由于洞口向東,亭名、洞名、巖名都是“朝陽”,描述它的《朝陽亭序》應該在水月洞北墻上。后來,范成大掌管桂,持不同意見,恢復原名,寫《府水》碑文,刻于董南壁。象眼巖象眼巖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cè),相互連接。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它又平又長,面積約274平方米。湘巖巖原是一條短而古老的地下河通道,形成于水月洞之前,因其位置恰好在項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的南極洞,可以沿著石階爬上南眼。出了象眼巖,盤山路就可以到山頂了。北眼有懸崖,導游一無所知。湘巖巖南北洞是一對俯瞰風景的奇妙窗戶。從左眼看去,高聳的麗江大酒店近在咫尺,城市里的建筑和市場鱗次櫛比,市中心的群山歷歷在目;從右眼看,江波的范穎在潿洲島、塔山和船山之間閃爍。宋代云巖軒園林。張明鳴鳳《貴骨》載:“因此,宋代提刑的方龔欣儒,在南墻下建了一所好房子居住,稱為云雅軒。玄棄已久?!备鶕?jù)方心如題《云崖軒》和邵逸仁在方題詩前對《古云崖軒》的記述。云雅軒是什么時候建的,不可能考。方心如詩中說:“不要花錢去探索藜,要把森林和城市藏起來?!?。曾尊岳洞有千石,他寫了一句“云崖奇石”,說云崖軒建在象山腳下,可信莆仙塔從遠處看,普賢塔像插在大象背上的劍柄,又像一個古董寶瓶,故稱“劍柄塔”,或“寶瓶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座。在二樓基座的北面,有一尊用青石雕刻的“南天普賢菩薩”。普賢塔位于象山之巔,不僅與桂林山水的傳說不謀而合,也印證了很多亞洲國家傳說中普賢菩薩騎象,象背寶瓶象征和平、美好、幸福的說法。象鼻巖毗鄰水月洞,以象鼻山的樹干命名。巖石高1.9米,寬3.3米,長13.5米,面積44.5平方米。巖口臨河,朝東,呈長條形封閉狀態(tài),里面涼爽,可以俯瞰河流。明朝學者毛炳泉曾經(jīng)在這里讀過《周易》。后人在巖口刻上“閱石”二字,稱此石為“滇義山窗”。萬歷定州(1577年)春正月修剪,有石刻題“賓泉山人深開此洞”。明代詩人張翔寫過一首詩,名為《訪毛炳泉與點義山窗》,詩中有《千頃水與光涵屋》、《山窗靜觀周易》。詳見水月洞摩崖石刻。象鼻山導游詞篇8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導游員,你們可以叫我,今天我?guī)ьI大家暢游象鼻山,在此,我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guī)硪欢蚊篮玫南硎?。象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占地面積11.88公頃,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nèi)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山、水、洞、島、亭、臺、坪、徑、文物、古跡相映成畫,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美譽為桂林市的城徽。山體前部的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體,清碧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一絕。水月洞的幽奇迷紀令古往今來的墨客騷人文思泉涌,洞內(nèi)外石壁上留下了歷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為宋代鐫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東、西麓,艾有石級曲折百上。山頂平展,樹木成蔭,小徑通幽;明代建筑普賢塔聳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又似寶瓶,古樸凝重;游人立于山頂,神清氣爽,極目遠眺,桂林山城美景盡收眼底。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得古老而年輕的象山魅力獨具。象山公園常舉辦各類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見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嬌媚,幾疑身處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萬年左右,地殼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寬度不斷縮小,江水在山體東麓沖刷溶蝕出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贊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蔥蔥,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云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為訾洲煙雨。將其列為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為神往的風景點。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断笊接洝份d,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圓而長,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時高時下,故其穴亦時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學士屬文賦句,莫不嘆為觀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宋代在洞中建朝陽亭,清代改稱得月樓,已廢。洞內(nèi)有張孝祥《朝陽亭詩并序》、范成大《復水月洞銘》、陸游詩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朝陽亭在像鼻山水月洞內(nèi),始建于宋,亭已早廢,但遠在800多年前,圍繞水月洞的命名,兩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長官之間展開的一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成為到此游覽的人們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張孝祥游水月洞留連至晚不歸,不久再度重游,一高興題詩作序,因洞口東向,把亭名、洞名、巖名統(tǒng)統(tǒng)已為朝陽,并把記述其事的《朝陽亭詩序》該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見,恢復了原名,寫下《復水月洞銘》,并鐫在洞的南壁。象眼巖象眼巖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cè),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巖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張望,高聳的漓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qū)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半城山芭歷歷在目;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閃爍隱現(xiàn)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間。云崖軒宋代園林建筑。明張鳴鳳《桂故》載: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軒。軒廢已久。根據(jù)方信孺《題云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云崖軒的記述。云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巖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說云崖軒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普賢塔普賢塔遠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劍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寶瓶,因此稱劍柄塔,或?qū)毱克?。該塔建于明代,塔?3.6米,塔基為雙層八角須彌座,在第二層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淺刻的南天普賢菩薩像。普賢塔位于象山之顛,不僅與桂林山水的傳說相吻合,又印證了普賢菩薩乘大象之說,而大象馱寶瓶,在亞洲各國的許多傳說中,也象征著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巖與水月洞相鄰,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處而得名。巖高1.9米,,寬3.3米,長約13.5米,面積44.5平方米。巖口面江,東向,呈條形封閉狀態(tài),是內(nèi)涼、眺望江景佳處。明代學者毛賓泉曾在此讀《周易》后人在巖口刻讀書巖3字,并稱此巖為點易山窗。萬歷丁丑(1577)春正月中進行修整,有賓泉山人開深此洞題名石刻。明詩人張襄《訪毛賓泉點易山窗》詩,有千頃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靜觀周易句,詳見水月洞摩崖石刻。象鼻山導游詞篇9象鼻山,簡稱象山,位于漓江與桃花江(舊稱陽江)匯流處,因其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漓江邊伸長鼻子飽飲江水的大象而得名,而且在半山處正好有一個對穿的巖洞,叫象眼巖。山呈東北走向,長約180米,寬約100米,相對高度50米,海拔約200米。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山的神奇,形神畢似,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gòu)成象山水月奇景。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在象鼻山的后山有一個高19米,寬3.3米,長13米,南北對穿半封閉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后側(cè)故而得名象鼻巖。在象鼻巖的石壁上刻有歷代詩人的詩作,其中便有唐代詩人韓愈為送好友嚴謨出任桂管觀察使時所作的《送桂州嚴大夫》。韓愈雖未到過桂林,卻有詠桂林的詩令人向往。其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兩句巧妙地將碧澄蜿蜒的漓江譽為仙女飄飄的裙羅帶,將桂林的山比作女子頭上的碧玉簪。這兩句詩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狀之特征的,現(xiàn)已成為描寫桂林山水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佳句?!驹谙蟊巧较律桨肷绞滔隆烤扌桶駮髂媳U?,為國民革命軍十五軍參謀長何宣于1935年冬天題刻,說明桂林自古以來都是南方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中心。1935年7月,時任第4集團軍總參謀長的葉琪墜馬身亡,何宣前往廣西悼念。李宗仁、白崇禧懇切地邀請他留在廣西,任第15軍中將參謀長、代軍長等職。1936年2月,國民政府正式授予其陸軍中將軍銜和國民革命軍誓師10周年紀念勛章。重返廣西后,何宣出任第15軍參謀長、代軍長,負責桂林及周邊縣的防務。期間,每逢周三、周六,他都要召集手下軍官,結(jié)合時事或戰(zhàn)例講述《孫子兵法》。每次禮堂總是座無虛席,連走道都站滿了人。每當講到如何利用日本鬼子的弱點出奇制勝時,何宣生動的講述常引起熱烈的掌聲和滿堂大笑。為了有效防御,他在象鼻山修建了堅固的碉堡和運輸暗道。為了穩(wěn)定民心,鼓舞斗志,他在城鄉(xiāng)組織了分工明確、紀律嚴明的梭鏢大刀民兵隊伍,又在象鼻山山門上,親自書寫并請石工鑿刻了一方一丈二尺多寬的西南保障四個大字,以表達抵御日寇的氣概與決心。此碑刻被人們保存至今,成為桂林人們奮勇抗擊日寇的不可磨滅的印跡。清咸豐二年(1852)四月,太平天國軍圍攻桂林,將南路前線指揮部設在云峰寺內(nèi),云峰寺成為太平軍路經(jīng)桂林的重要活動場所。桂林雖然處處有山,但象鼻山是一座平頂山。洪秀全率兵攻打桂林時正是看中象山的山頂平整,適合放置武器炮彈,便以象鼻山做為主攻陣地,在山頂普賢塔的四周布陣攻打桂林長達34天,在塔身四周有許多太平軍攻打桂林時留下的炮洞,還留下了許多圖文資料和當時使用過的武器炮彈等,為后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依據(jù)。當年太平軍乘夜色撤圍時,給清軍唱了一場調(diào)虎離山之計。太平軍撤兵時,在普賢塔四周扎草人、用山羊擊鼓作響、引燃長短不齊的火繩依次鳴炮等計謀掩護太平軍安全撤離,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清軍才發(fā)現(xiàn)中計上當?,F(xiàn)在云峰寺二樓辟為《太平革命在桂林》專題陳列館,其匾額為國畫大師劉海粟所題。展出太平軍曾使用過的武器、炮彈、戰(zhàn)旗及有關文字、圖標等,為了解和研究、陳列桂林近代史提供了寶貴資料?;▓F錦簇、四季飄香的愛情島位于景區(qū)北側(cè),占地面積15000㎡,瀕臨漓江,是觀看象鼻山的又一好的觀景點。1983年桂林市政府為了保護漓江,為河道清淤時用泥沙堆積形成小島,島上環(huán)境優(yōu)美、植被茂盛,是上世紀70年代當?shù)厝苏剳賽壑帲史Q之為愛情島。愛情島是桂林的母親河漓江孕育的杰作,也是桂林人追求幸福培育愛情的搖籃,在這里,遙遙相對的象山水月為愛情作證,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桂林山山有洞,洞洞有寶,象鼻山山腹是一個大溶洞,整座山的三分之二是空心的,面積約3000平米,冬暖夏涼,常年溫度保持在18-19攝氏度,早從宋代開始就作為官窖用以貯藏三花酒。三花酒無色透明,味香而辣,它秉承上千年中華民族智慧結(jié)晶,汲漓江之精、漓水之魂,成為中國米香型代表酒,(中國白酒分外醬香(茅臺)、濃香(五糧液等)、清香(汾酒)和米香四種型態(tài)。)窖酒更是早在北宋時期就被定為朝廷貢品,是桂林三寶之首。至今藏酒近千噸。明代應天府通判張鳴鳳稱象山酒窯為醉鄉(xiāng),在象山腳下結(jié)廬而居。象鼻山做為背景畫面曾多次登上歷屆央視春晚的舞臺。如20__年央視春晚的《盤歌》和20__年央視春晚的《美麗姑娘》,20__年央視豬年春晚,來自匈牙利的英國達人秀第七季冠軍Attraction舞團帶來了創(chuàng)意舞蹈《符號中國》,從外國藝術家的視角先后選擇了黃山、象鼻山、熊貓、長城、兵馬俑、天壇等代表中國的元素,用自已的肢體語言,再現(xiàn)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象山傳奇》共分四個主篇章:遠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劇場、神象傳說。藤蔓茂密的榕樹叢林,奇特的山光水色,先民的生活場景。打造了一幅遠古桂林的百里風情畫卷!沒有任何一種美麗能如象山那樣,不管在白天、黑夜都綻放出五彩的光芒,都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能震撼著每一顆心靈!象鼻山導游詞篇10象鼻山位于桂林市東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邊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級而上,可達象背。山上有象眼巖,左右對穿酷似大象的一對眼睛,由右眼下行數(shù)十級到南極洞,洞壁刻南極洞天四字。再上行數(shù)十步到水月洞,高1米,深2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滿月,到了夜間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麗無比。宋代有位叫薊北處士的游客,以《水月》為題,寫下這樣的絕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象鼻山有歷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內(nèi)外崖壁上,其中著名的有南宋張孝祥的《朝陽亭記》、范成大的《復水月洞銘》和陸游的《詩禮》。盤石級而上,直通山頂,即見一座古老的磚塔矗立山頭。遠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劍柄,又像一個古雅的寶瓶,所以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此塔建于明代,高13米,須彌座為雙層八角形,雕有普賢菩薩像,因名普賢塔。象鼻山導游詞篇11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象鼻山又稱象山。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shù)臇|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chuàng)與唐代的云峰寺,寺內(nèi)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里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jīng)過桂林時,居住于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講法傳經(jīng)??上Ч潘略鐝U,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說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象鼻山導游詞篇12象鼻山也叫象山。明代詩人孔融寫道:“大象的鼻子明明喝的是玉河,西風吸水,回應的是波濤。青山是塊怪骨頭,白天看著看著就膩?!边@座百年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交匯處。這座山的形狀像一只巨大的大象,伸出它的鼻子,從河里吸水,因此得名。樹干和樹干之間的大洞就是著名的隱藏洞穴。范成大說“形狀完美圓潤,表尾如滿月”。河水流過水月洞,水月洞可以被船淹沒。明月之夜,其倒影構(gòu)成了“象山水月”的奇觀,其特點是“水下明月,水上明月”,令歷代詩人吟詠不已。洞內(nèi)外懸崖上有50多件古代石刻,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陸游的作品最為著名。陸游雖然沒去過桂林,但卻被這里的奇山異水迷住了。他給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寄去詩文和書信。而杜思恭則“下令刻摩崖石刻,與世共享”。在象鼻山腳下,有通向山頂?shù)氖?。山頂平坦,綠樹成蔭。太平軍用這種大炮攻打城市。山頂東端,有一座明代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塑像而得名普仙塔。塔就像一個圓形的寶瓶和一個劍柄。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在象鼻山南麓,有一座云峰寺,是近年重建的,起源于唐代。這座寺廟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寺廟的西面是一座佛塔,那里原來有一座開元寺。唐朝僧人鑒真第五次渡海失敗,漂流到海南島?;乇蓖局新愤^桂林時住在開元寺,主持儀式,傳經(jīng)??上Ч潘聫U棄的早,只留下這座寶塔來敘述當年的大事。象鼻山風景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桂林城市的象征,最受中外游客喜愛。象鼻山導游詞篇13桂林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以象鼻山和漓江聞名于世。國慶黃金周期間,我來到風景如畫的桂林,去看了桂林的會徽——象鼻山。10月2日,我一大早起床,我們來到象鼻山公園。首先,我們慢慢爬山。剛剛爬到半山腰,爸媽已經(jīng)上氣不接下氣了,而我卻充滿了活力,迫不及待地想爬到山頂,看看桂林市的美景,看看纏繞在城市周圍的漓江的倩影。突然,在我們的山坡轉(zhuǎn)角處,天空下起了“大雨”,周圍的游客急忙撐起雨傘,調(diào)皮的孩子們跳進雨里歡呼。我一抬頭,雨就不停地傾盆而下。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路邊密密麻麻的花里射出來的水。事實上,這是一種自動噴花設備。水噴到天上飄下來,就像下雨一樣。我們撐起傘走過去,發(fā)現(xiàn)在雨中行走頗有藝術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攀登,我們終于站在了山頂上。在觀景臺上,我們眼前可以看到桂林的整個城市,遠處桂林的美景令人目眩神迷,這也讓我相信四天之內(nèi)是不可能游覽桂林的。然而,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桂林的美麗身影。下山后,我們繼續(xù)往前走,突然聞到一股濃郁的葡萄酒香氣。熟悉桂林的父親馬上回應說是三花酒的味道。但是,我不習慣聞這種味道,太濃了。于是,我們加快了腳步,這符合我媽的心意。她想早點看到象鼻山的美景,我的心情變得更加焦慮和激動。我們走過一座連接海峽兩岸的大橋,象鼻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驚呼,激起了媽媽的共鳴。走完路邊種滿垂柳的小路,象鼻山離我們越來越近,旁邊的人也開始增多。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突然,一頭大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巴郏∧鞘窍蟊巧??!蔽覛g呼。象鼻山,像一只憨厚的大象,在清澈見底的漓江邊,緩緩吮吸著漓江的水。它斜著身子,憨厚的樣子真的很討人喜歡。我不禁在想:大自然像一個能工巧匠,雕刻出了這只栩栩如生的大象,把桂林變美了!我立馬搶到位置,把這張好看的美圖設置在我的照片里。我只聽到攝像機不停地咔嗒作響。過了一會兒,好看的照片發(fā)布了?!昂妹溃 蔽也簧瞄L打電話給我爸爸。拍了照片后,我們?nèi)チ讼蟊巧降募o念品商店,我們要在那里找到一些最喜歡的寶藏。我一進商店,就被里面種類繁多的商品吸引住了。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個商品柜臺。我立馬跑過來看,嚷嚷著要買個漂亮的小商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嗎?他們是可愛的小貓,每只貓身上都刻著不同的字。你可以找刻有你名字的貓,然后用漂亮的珠子和紅繩串起來做一個手機鏈,這樣會給你心愛的手機增添不少色彩。我立馬就找到了。我開心的給我媽打電話,我媽也很喜歡,也加入了找貓的人群。我玩得特別用心。過了一段時間,我的名字被找到了,我就開始幫媽媽找。很快,我媽也發(fā)現(xiàn)了。熱情的老板娘喊著幫我們穿,我卻快瘋了。我?guī)蛶讉€親戚朋友找貓,等著老板娘串個手機鏈。看著奇怪可愛的小貓,爸爸趕緊帶我們走了。快樂的一天過去了,我們帶著淘出來的財寶一路往回走。在夕陽的余暉中,我們今天結(jié)束了旅程。象鼻山導游詞篇14象鼻山,簡稱“象山”,位于漓江與桃花江(舊稱陽江)匯流處,因其山形酷似一只站在漓江邊伸長鼻子飽飲江水的大象而得名,而且在半山處正好有一個對穿的巖洞,叫“象眼巖”。山呈東北走向,長約180米,寬約100米,相對高度50米,海拔約200米。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象山的神奇,形神畢似,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gòu)成“象山水月”奇景。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的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在象鼻山的后山有一個高19米,寬3.3米,長13米,南北對穿半封閉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后側(cè)故而得名象鼻巖。在象鼻巖的石壁上刻有歷代詩人的詩作,其中便有唐代詩人韓愈為送好友嚴謨出任桂管觀察使時所作的《送桂州嚴大夫》。韓愈雖未到過桂林,卻有詠桂林的詩令人向往。其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兩句巧妙地將碧澄蜿蜒的漓江譽為仙女飄飄的裙羅帶,將桂林的山比作女子頭上的碧玉簪。這兩句詩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狀之特征的,現(xiàn)已成為描寫桂林山水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佳句。【在象鼻山下山半山石刻下】巨型榜書“西南保障”,為國民革命軍十五軍參謀長何宣于1935年冬天題刻,說明桂林自古以來都是南方政治、經(jīng)濟、軍事的中心。1935年7月,時任第4集團軍總參謀長的葉琪墜馬身亡,何宣前往廣西悼念。李宗仁、白崇禧懇切地邀請他留在廣西,任第15軍中將參謀長、代軍長等職。1936年2月,國民政府正式授予其陸軍中將軍銜和國民革命軍誓師10周年紀念勛章。重返廣西后,何宣出任第15軍參謀長、代軍長,負責桂林及周邊縣的防務。期間,每逢周三、周六,他都要召集手下軍官,結(jié)合時事或戰(zhàn)例講述《孫子兵法》。每次禮堂總是座無虛席,連走道都站滿了人。每當講到如何利用日本鬼子的弱點出奇制勝時,何宣生動的講述常引起熱烈的掌聲和滿堂大笑。為了有效防御,他在象鼻山修建了堅固的碉堡和運輸暗道。為了穩(wěn)定民心,鼓舞斗志,他在城鄉(xiāng)組織了分工明確、紀律嚴明的梭鏢大刀民兵隊伍,又在象鼻山山門上,親自書寫并請石工鑿刻了一方一丈二尺多寬的“西南保障”四個大字,以表達抵御日寇的氣概與決心。此碑刻被人們保存至今,成為桂林人們奮勇抗擊日寇的不可磨滅的印跡。清咸豐二年(1852)四月,太平天國軍圍攻桂林,將南路前線指揮部設在云峰寺內(nèi),云峰寺成為太平軍路經(jīng)桂林的重要活動場所。桂林雖然處處有山,但象鼻山是一座平頂山。洪秀全率兵攻打桂林時正是看中象山的山頂平整,適合放置武器炮彈,便以象鼻山做為主攻陣地,在山頂普賢塔的四周布陣攻打桂林長達34天,在塔身四周有許多太平軍攻打桂林時留下的炮洞,還留下了許多圖文資料和當時使用過的武器炮彈等,為后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依據(jù)。當年太平軍乘夜色撤圍時,給清軍唱了一場調(diào)虎離山之計。太平軍撤兵時,在普賢塔四周扎草人、用山羊擊鼓作響、引燃長短不齊的火繩依次鳴炮等計謀掩護太平軍安全撤離,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清軍才發(fā)現(xiàn)中計上當。現(xiàn)在云峰寺二樓辟為《太平革命在桂林》專題陳列館,其匾額為國畫大師劉海粟所題。展出太平軍曾使用過的武器、炮彈、戰(zhàn)旗及有關文字、圖標等,為了解和研究、陳列桂林近代史提供了寶貴資料。花團錦簇、四季飄香的愛情島位于景區(qū)北側(cè),占地面積15000㎡,瀕臨漓江,是觀看象鼻山的又一好的觀景點。1983年桂林市政府為了保護漓江,為河道清淤時用泥沙堆積形成小島,島上環(huán)境優(yōu)美、植被茂盛,是上世紀70年代當?shù)厝苏剳賽壑?,故稱之為愛情島。“愛情島”是桂林的母親河“漓江”孕育的杰作,也是桂林人追求幸福培育愛情的搖籃,在這里,遙遙相對的“象山水月”為愛情作證,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桂林山山有洞,洞洞有寶,象鼻山山腹是一個大溶洞,整座山的三分之二是空心的,面積約3000平米,冬暖夏涼,常年溫度保持在18-19攝氏度,早從宋代開始就作為官窖用以貯藏三花酒。三花酒無色透明,味香而辣,它秉承上千年中華民族智慧結(jié)晶,汲漓江之精、漓水之魂,成為中國米香型代表酒,(中國白酒分外醬香(茅臺)、濃香(五糧液等)、清香(汾酒)和米香四種型態(tài)。)窖酒更是早在北宋時期就被定為朝廷貢品,是桂林三寶之首。至今藏酒近千噸。明代應天府通判張鳴鳳稱象山酒窯為“醉鄉(xiāng)”,在象山腳下結(jié)廬而居。象鼻山做為背景畫面曾多次登上歷屆央視春晚的舞臺。如20__年央視春晚的《盤歌》和20__年央視春晚的《美麗姑娘》,20__年央視虎年春晚,來自匈牙利的英國達人秀第七季冠軍Attraction舞團帶來了創(chuàng)意舞蹈《符號中國》,從外國藝術家的視角先后選擇了黃山、象鼻山、熊貓、長城、兵馬俑、天壇等代表中國的元素,用自已的肢體語言,再現(xiàn)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象山傳奇》共分四個主篇章:遠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劇場、神象傳說。藤蔓茂密的榕樹叢林,奇特的山光水色,先民的生活場景。打造了一幅遠古桂林的百里風情畫卷!沒有任何一種美麗能如象山那樣,不管在白天、黑夜都綻放出五彩的光芒,都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能震撼著每一顆心靈!象鼻山導游詞篇15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來當你的導游。今天,我們將參觀桂林象鼻山公園。大家看!公園門后的石板。它記錄了自古以來世界上所有的大象。大家向東走。游客們,這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洞,是大象的肛門。在這個肛門之前,你有沒有感覺到一股酒的香味。這是桂林三寶之一桂花酒的香味。我們繼續(xù)前進,這就是整個象鼻山。你看,漓江支撐的柱子與象頭相連,與四條大腿分開與象尾相連,形成了一座生動的象鼻山。這象鼻山也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大家來欣賞一下吧:象鼻山,原本是玉帝用來背一個降魔寶瓶的神象。有一次,玉帝出去降魔的路上,神象病了。玉帝為了趕時間把神象留在桂林。熱情的桂林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神象,治愈了它。為了報恩,欣賞美麗的風景,他們住在桂林。但好景不長,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他派了一個神去除它。神象與天神戰(zhàn)斗了十天十夜,九九八十一輪,還沒有勝負。神象渴了,到漓江邊喝水時,被天神一劍殺死。神象化作一座山,誓死留在桂林。女士們先生們,向東走,今天的旅行就這樣結(jié)束了,希望新訪桂林。象鼻山導游詞篇16歡迎來到這里!我是你的導游,我姓_,你可以叫我小_。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象鼻山也叫象山。明代詩人孔勇寫道:象鼻清飲玉河,西風吸水應波。青山是饒奇骨,白天不厭其煩地看著對方。這一百個不厭其煩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河流交匯處。這座山看起來像一頭巨大的大象。它伸展鼻子,在河邊吸水,因此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的河水流通,可以劃船。明月之夜,它的倒影構(gòu)成了水底有明月,水上有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讓歷代詩人吟誦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50多件古代石刻文物,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陸游著稱。陸游雖然沒去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卻很著迷。他把詩和信寄給了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同。象鼻山的山腳下有一條通往山頂?shù)氖^小路。山頂平坦,樹樹成蔭。當時,太平軍襲擊了這座城市。山頂東端有明代實心磚塔,因鑲嵌普賢菩薩雕像而得名普賢塔。這座塔就像一個圓形的瓶子和劍柄。有些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近年來,象鼻山南麓與唐代云峰寺重建,寺內(nèi)展示了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寺西面有一座舍利塔,原來有一座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浮到海南島。北歸途中,他經(jīng)過桂林時住在開元寺,主持儀式,講法傳經(jīng)。遺憾的是,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述當年的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象鼻山導游詞篇17“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就叫我黃阿姨吧?!秉S阿姨綻放開了笑容:“大家早以知道桂林山水了吧!我們游玩的這條漓江中有許多石灰?guī)r,這些石灰?guī)r地形遍布,使得桂林諸山奇峰林立,例如疊彩山、象鼻山、伏波山。它們猶如巨象、玉筍,形態(tài)各異。從遠處望去,桂林的山處處是景,處處是畫,那畫中的山鋒利的少,秀美圓潤的多。今天我們要游的是象鼻山,這座山因酷似巨象伸鼻吸水而得名。”“這里原來真有一只巨象嗎?”一個小女孩嫩聲嫩氣地問到?!斑@我可不知道?!秉S阿姨笑的更開心了。“不過我知道幾個關于象鼻山的傳說呢!”“快告訴我們!”大家齊聲喊到。“我這就說。”阿姨娓娓道來。“第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這頭象原是玉皇大帝身邊的一位大將。一天,它悄悄來到人間,看到了美麗的桂林,玩得忘掉了吃飯、睡覺。后來,它病倒了,當?shù)厝藗兗毿恼疹櫸癸埼顾帯4笙蟛『煤笾鲌D報,幫助桂林人疏通水利,灌溉良田并想留在人間。玉皇大帝得知勃然大怒,立即派托塔李天王前去捉拿。當大象正在漓江喝水時,不幸被李天王用箭射死,化為象鼻山?!薄斑@將它刺死。那只大象便化作了象鼻山,從此靜靜的屹立在了漓江邊,長長的鼻子伸于江水之中好似正在從江里汲水。”“看來巨象也被桂林的美麗景色吸引住啦。”小女孩再次說到。黃阿姨接著為我們介紹桂林。她說,象鼻山的山下是水月洞,是由象身及象鼻自然形成的圓洞,清清的江水貫流,悠悠的小船蕩過。站在象鼻山腳,看青山聳翠,秀竹翩躚,江面小船兒悠悠,岸邊煙霧繚繞?!斑€有許多詩人題過詩呢!”她突然話鋒一轉(zhuǎn):“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本托蜗蟮孛枥L了這一景致;明代孔鏞有詩贊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百日相看不厭多。”“看來桂林名氣好大哩!”坐在我后面的小男孩叫起來?!崩旖耱暄训?玉帶,纏繞在蒼翠的奇峰中,乘舟游漓江,可觀山形、倒影、碧水、青山、牧童,還有遠古的傳說、古樸的田園人家、清新的呼吸,難怪學者百姓,無不為之傾倒。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漓江,景致極佳,讓人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象鼻山導游詞篇18“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睆V西桂林市位于我國西南部年,那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一個旅游圣地。據(jù)說:三億年前,桂林曾是一片海洋,因為經(jīng)過了多次的地殼運動,而形成了陸地。桂林美麗的山和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旅途的第一天,我們來到了象鼻山,象鼻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河邊正伸長象鼻在喝水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的主要景點有:象眼巖、水月洞、普賢塔,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據(jù)說是距今約1.2萬年前,由于地殼抬升,漓江縮小,但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速度,形成了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水月洞下的河水清澈透明,已經(jīng)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深褐色的、光滑的石頭和長在水里的矮矮的、綠油油的水草。河水被太陽曬得暖和暖和的,河里的小魚、小蝦在水里歡快的戲水,岸邊還擺放著幾頭石雕的小象,有的小象豎起鼻子,有的盤腿坐在地上,還有的伸長鼻子在河邊喝水……用“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留?!敝鋪硇稳菟露凑媸窃俸线m不過了,因為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的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與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與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象鼻山導游詞篇19桂林,一個著名的旅游城市,因為象鼻山和漓江而聞名全球,這次國慶黃金周,我慕名而來,來到了山水如畫的桂林,專程去觀賞了桂林的市徽——象鼻山。10月2日,一大早我就起床了,我們來到了象鼻山公園。首先,我們慢條斯理地爬山,剛到半山腰,爸爸媽媽都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而我卻活力十足,迫不及待的想爬上山頂,一睹桂林市區(qū)的風光和纏繞在城市中漓江美麗的倩影。突然,我們山坡轉(zhuǎn)彎處,天空中下起了“大雨”,身邊的游客匆匆忙忙撐起了傘,頑皮的孩子跳進雨里,歡呼雀躍。我抬頭一看,雨源源不斷的灑下來,我仔細一看,原來水是從路旁茂密花叢射出來的,其實,那是一種自動淋花的設備,水被噴上了天,飄灑下來,所以就像雨。我們撐起了雨傘,走了過去,發(fā)現(xiàn)這雨中散步也挺有意境的。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攀爬,我們終于站在了山頂上,站在了頂峰。觀景臺上,桂林市區(qū)的全貌便在我們的眼前一覽無遺,遠處桂林那秀麗的風景,讓人目不暇接,這也讓我相信,要在四天之內(nèi)游完桂林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從這里看下去,也大致看到了桂林美麗的身影。下山后,我們繼續(xù)前行,突然聞到了濃郁的酒香味,熟悉桂林的爸爸馬上反應過來,是三花酒的味道,但是,我不習慣聞這個味道,覺得太濃郁。于是,我們加快了腳步,這也合了媽媽的心意,她想早點一睹象鼻山的芳顏,我的心情也變得更加急切,激動了。我們走過了一座連接兩岸的橋梁,象鼻山便已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驚呼起來,也引起了媽媽的共鳴,在走過一條路旁栽有垂柳的小徑后,象鼻山離我們越來越近,旁邊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我走得更加大步了。突然,一頭大象映入了我的眼簾,“哇!那就是象鼻山”我歡呼。象鼻山,它像一頭憨厚的大象在清澈見底的漓江邊上慢慢的吸允著漓江的水,它俯下身去,那憨厚可掬的樣子,著實討人喜歡。我不由的驚嘆:大自然像一位神功巧匠,雕刻出了這頭栩栩如生的大象,成就了桂林的美!我立刻抓住選好了位置,將這美麗的倩影鑲嵌在我的照片里,只聽見照相機不停的“咔嚓”聲,不一會兒,一張張精美的照片就出爐了,“多美?。 蔽抑焙舭职值恼障嗉夹g不賴。拍過照片以后,我們就來到了象鼻山的紀念品商店,準備在這里淘一些自己心儀的寶貝。一進到店里,我就被里面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了,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有一個商品柜臺,我立馬跑過去看,就吵著要買一件精美的小商品。你猜到是什么了嗎?它們是一個個可愛的小貓咪,每個貓咪的身上刻有不同的字,你可以尋找刻有你名字的那幾個貓咪,然后把它們用個種精美的珠子拿紅繩串起來,做成一條手機掛鏈,給你心愛的手機添色不少,我馬上找了起來,我高興地叫著媽媽,媽媽同樣也十分喜歡,加入到了找貓咪的人群里。我發(fā)揮出了超常的細心,不一會,我的名字就找齊了,我就開始幫媽媽找,很快,媽媽的也找齊了,熱情的老板娘吆喝著幫我們穿了起來,而我,卻變得幾乎有些瘋狂了,幫好幾位親朋好友都找好了貓咪,等著老板娘串成一條條手機鏈,看著那千奇百怪的可愛小貓咪,爸爸趕緊帶著我們離開,我都有點依依不舍了??鞓返囊惶炀瓦@么過去了,我們帶著淘回來的寶貝一路往回走,在夕陽的余暉下,我們結(jié)束了今天的旅程。象鼻山導游詞篇20象鼻山又稱象山。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shù)臇|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chuàng)與唐代的云峰寺,寺內(nèi)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里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jīng)過桂林時,居住于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講法傳經(jīng)??上Ч潘略鐝U,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說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象鼻山導游詞篇21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shù)臇|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chuàng)與唐代的云峰寺,寺內(nèi)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里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jīng)過桂林時,居住于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講法傳經(jīng)。可惜古寺早廢,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說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象鼻山導游詞篇22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桂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象鼻山又稱象山。明代詩人孔鏞寫道: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饒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這一百看不厭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匯合處。山形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臨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與象身之間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說它其形正圓,望之端整如月輪。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則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觀,使歷代詩人吟詠不止。洞內(nèi)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愛國詩人張孝祥、范成大和陸游的作品最為有名。陸游雖然沒有到過桂林,但對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詩和信札寄給當時任昭州(今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則命工刻與崖石,與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腳有石級小路通上山頂。山頂平展,綠樹成蔭,當年太平軍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頂?shù)臇|端有明代的實心磚塔,因嵌有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塔身好似圓形寶瓶,又像劍柄,又有人稱之為瓶塔或劍柄塔。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創(chuàng)與唐代的云峰寺,寺內(nèi)陳列著太平天國的歷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這里原來還有個開元寺。唐代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到海南島,在北歸的途中,經(jīng)過桂林時,居住于開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講法傳經(jīng)??上Ч潘略鐝U,只留下這座佛塔敘說當年盛事。象鼻山,景色優(yōu)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標志,最令中外游人喜愛。象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占地面積11.88公頃,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征。園內(nèi)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山、水、洞、島、亭、臺、坪、徑、文物、古跡相映成畫,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被人們美譽為桂林市的城徽。山體前部的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體,清碧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gòu)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為桂林山水一絕。水月洞的幽奇迷紀令古往今來的墨客騷人文思泉涌,洞內(nèi)外石壁上留下了歷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為宋代鐫刻。象山南麓,有始建于唐代的云峰寺,象山的東、西麓,艾有石級曲折百上。山頂平展,樹木成蔭,小徑通幽;明代建筑普賢塔聳立于此,塔高10余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又似寶瓶,古樸凝重;游人立于山頂,神清氣爽,極目遠眺,桂林山城美景盡收眼底。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得古老而年輕的象山魅力獨具。象山公園常舉辦各類花展,游人徜徉其中,但見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嬌媚,幾疑身處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萬年左右,地殼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寬度不斷縮小,江水在山體東麓沖刷溶蝕出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贊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蔥蔥,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云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為訾洲煙雨。將其列為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為神往的風景點。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距今約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長17米,寬9.5,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断笊接洝份d,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圓而長,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時高時下,故其穴亦時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學士屬文賦句,莫不嘆為觀止。宋薊北處士《水月洞》詩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之句,細致刻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輝映的奇跡。象山的水月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宋代在洞中建朝陽亭,清代改稱得月樓,已廢。洞內(nèi)有張孝祥《朝陽亭詩并序》、范成大《復水月洞銘》、陸游詩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朝陽亭在像鼻山水月洞內(nèi),始建于宋,亭已早廢,但遠在800多年前,圍繞水月洞的命名,兩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長官之間展開的一場背靠背的筆墨官司,一直成為到此游覽的人們永恒的話題。原來,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張孝祥游水月洞留連至晚不歸,不久再度重游,一高興題詩作序,因洞口東向,把亭名、洞名、巖名統(tǒng)統(tǒng)已為朝陽,并把記述其事的《朝陽亭詩序》該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見,恢復了原名,寫下《復水月洞銘》,并鐫在洞的南壁。象眼巖象眼巖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兩側(cè),互相貫通,高約2米,寬5~10米,長52.8米,呈扁長形,面積約274平方米。象眼巖原是一段不長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處而得名。從象山南麓南極洞口,沿石級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巖,盤山道可達山頂。北眼懸崖峭壁,無磴可通。象眼巖南北兩洞,是一對眺望風景的絕妙窗口。從左眼張望,高聳的漓江飯店近在咫尺,城區(qū)樓宇街市鱗次櫛比,半城山芭歷歷在目;從右眼遠眺,江波帆影,閃爍隱現(xiàn)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間。云崖軒宋代園林建筑。明張鳴鳳《桂故》載: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軒。軒廢已久。根據(jù)方信孺《題云崖軒》和邵以仁在方所鐫詩之前便建古云崖軒的記述。云崖軒確建何時無可考。方信孺詩有不用窮探費杖藜,隱然林壑挾城陴。曾尊月洞千巖上,更著云崖一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