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填空·專題練習第1-6課1.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距今約年。2.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上,距今約——年。他們制作和使用石器(舊石器),他們學會使用,還會長時間保存。3.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遺址,房屋主要是建筑,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人工栽培的遺跡。農業(yè)工具以最為典型。4.距今約6000年的陜西西安東部遺址,房屋主要是,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石器(新石器),主要種植。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5.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戰(zhàn),最終打敗蚩尤。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因此后人尊崇和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自稱。6.實行制,即將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消除了水患。7.約年,建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后來繼承禹的位置,從此,代替了,“天下”變成了“天下”。8.約公元前1600年,滅夏朝,建立商朝。后來商王遷都到,國家穩(wěn)定下來。與“炮烙之刑”“酒池肉林”有關的亡國之君是。9.之戰(zhàn),滅商朝,建立,定都,史稱。10.為了,西周實行。11.青銅器代表作品有商朝的和。12.是中國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朝開始。13.公元前770年,東遷到,史稱,分為和兩個時期。14.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和出現(使用)。15.春秋時期,等以“”的名義進行征戰(zhàn),先后稱霸。春秋末期,長江下游、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第7-8課1.戰(zhàn)國七雄是:。2.戰(zhàn)國時期,著名戰(zhàn)役有、。秦、趙間的,秦國獲勝,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進攻。3.時期,和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階級的勢力增強。在各國的變法中,秦國的變法成效最大。4.公元前356年,任用主持變法,使秦國的,提高了,一躍成為,為以后。5.內容政治1.確立,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廢除3.改革制度,加強對的管理4.嚴明,禁止私斗經濟5.6.,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7.軍事8.,對有軍功者授予并賞賜土地6.時期,秦國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發(fā)揮出、、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這一水利工程使平原獲得“”的美稱。7.思想家老子:晚期,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對立的雙方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政治上主張“”,他的學說集中在《》一書中。8.、孔子,晚期,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拥暮诵乃枷胧恰啊?,在政治上主張治國。他創(chuàng)辦,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9.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墨家主張“”“”,提倡儒家主張實行“”,還提出“”的思想。主張實行“”道家強調治國要和法家強調,樹立的權威;建立統(tǒng)治。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促進了,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第9-10課1.秦漢時期主要包括、、。2.秦朝建立的時間:,都城:,開國皇帝:。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以來長期爭戰(zhàn)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3.為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秦朝創(chuàng)立了制度——。最高統(tǒng)治者稱,至高無上,總攬大權。中央政府設(行政)、太尉(軍事)、()。地方推行。4.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1)文化:統(tǒng)一文字(全國規(guī)范字是,民間流行隸書)(2)經濟:統(tǒng)一,統(tǒng)一(錢)(3)交通:統(tǒng)一的寬窄。在南疆,開鑿。(4)軍事: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秦始皇派大將北擊筑長城。秦長城西起,東到。(5)思想:5.秦朝疆域:東到,南達,西到,北到一帶,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6.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1)起義——起義地點:,起義時間:,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終起義。它是中國歷史上。(2)繼續(xù)領導起義——領導起義軍在(成語:),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率軍抵秦都咸陽,年,秦統(tǒng)治者投降,秦朝滅亡。7.秦朝滅亡后,與為爭奪帝位,展開爭戰(zhàn),史稱“”。8.年,建立漢朝。第11-13課1.年,建立漢朝,定都,史稱。2.漢高祖吸取的教訓,采取的政策,使?jié)h初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社會局勢穩(wěn)定下來。3.繼續(xù)執(zhí)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①注重,提倡,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②重視“”,廢除一些嚴刑苛法;③提倡,反對奢侈浮華。他們統(tǒng)治時期,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很大增強,史稱“”。4.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5.政治上:漢武帝接受的建議,頒布來削弱的勢力;建立制度,代表朝廷監(jiān)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通過這些措施,大大加強。6.思想上:漢武帝接受的建議,“”,把立為,使儒家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在長安興辦,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培養(yǎng)儒學人才。從此,,影響深遠。7.經濟上:①②;③統(tǒng)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這些措施,使有了很大改善,為奠定了經濟基礎。8.軍事上:秦末漢初,匈奴族在首領的率領下,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并經常揮師南下襲擾。限于國力,西漢初期,不得不對匈奴實行“”。時,國力強盛,開始大舉反擊匈奴。9.年,漢武帝派率精騎出擊匈奴。經過戰(zhàn)役的沉重打擊,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10.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11.公元25年,稱帝,定都,史稱,他就是。光武帝統(tǒng)治后期,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史稱“”。12.東漢后期形成的局面,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13.東漢后期,由于政治的腐敗,自然災害的頻繁,最終爆發(fā)了,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15課1.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和以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漢初年的西域受到的控制。2.公元前138年,帝派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年,第二次出使西域,促進了,為的開通奠定了基礎。3.絲綢之路的路線: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出發(fā),穿過,經運往,再轉運到更遠的;又把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這條,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4.絲綢之路的影響:5.海上絲綢之路:漢朝開通了多條海上航線。①從山東沿海出發(fā),達到②從沿海港口出發(fā),經中南半島,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和錫蘭。6.年,西漢政府設立,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的設置,標志著,說明今天的地區(qū)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是早期用做的紙,東漢時,改進造紙術,后人把這種紙稱為“”。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8.東漢,寫了,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提出了“”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后世尊稱他為。9.東漢擅長外科手術,發(fā)明了“”,創(chuàng)編“”強身健體。10.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于時代,編寫了,這部史書記述了從到時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對中國史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也有崇高的地位。11.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興起于末年。12.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張騫通西域后,它通過傳入中國。第16-20課1.我國歷史上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時期是。2.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交戰(zhàn)的雙方。3.三國是(建立者)、(建立者)、(建立者)。4.曹魏重視,大力興修水利。孫吳開發(fā)江東,發(fā)達,發(fā)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率船隊到達,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fā)展經濟,改善,加速了的開發(fā)。5.建立晉朝,定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統(tǒng)一全國。6.晉惠帝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相互混戰(zhàn),史稱“”。西晉從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逃往南方,形成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高潮。7.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游牧民族內遷,主要有8.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tǒng)治者先后建立許多政權,總稱為“”。4世紀后期,氐族苻堅建立,并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9.316年,西晉滅亡。于317年重建晉王朝,以都城,史稱東晉。10.強大后的前秦與南方的東晉形成對峙的局面。年,在之戰(zhàn)中,晉軍以上勝多大敗前秦。此戰(zhàn)之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和的狀態(tài)。族拓跋部建立,439年統(tǒng)一北方。11.420年,東晉滅亡。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更替頻繁,相繼出現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定都(今南京),歷史上統(tǒng)稱為“”。12.江南地區(qū)得以開發(fā)的原因:(1)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qū)輸送了,也帶來了;(2)優(yōu)越;(3)江南地區(qū)社會;(4)南下移民和南方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13.北魏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風易俗,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有:(1)遷都(2)推行政策:①在朝廷中必須使用;②以代替鮮卑服;③改為漢姓;④鼓勵貴族與漢人貴族等。意義:通過這些措施,促進了也增強了。14.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是《》,是朝所寫。15.是南北朝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第位數字。16.以后,書法已經成為專門的藝術供人們欣賞了。書法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是時期的書法家。他被尊稱為。其代表作是《》,被稱為“”。17.東晉擅長人物畫,代表作有《》和《》。18.魏晉南北朝時雕塑藝術的代表是河南洛陽石窟和山西大同石窟。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填空·答案版第1-6課1.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2.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上,距今約70萬——20萬年。他們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舊石器),他們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3.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農業(yè)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4.距今約6000年的陜西西安東部半坡遺址,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新石器),主要種植粟。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5.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zhàn),最終打敗蚩尤。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6.實行禪讓制,即將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堯、舜、禹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消除了水患。7.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后來啟繼承禹的位置,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8.約公元前1600年,湯滅夏朝,建立商朝。后來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國家穩(wěn)定下來。與“炮烙之刑”“酒池肉林”有關的亡國之君是商紂王。9.牧野之戰(zhàn),周武王滅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10.為了穩(wěn)定周初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分封制。11.青銅器代表作品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2.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fā)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1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到洛邑,史稱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14.春秋時期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使用)。15.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以“尊王攘夷”的名義進行征戰(zhàn),先后稱霸。春秋末期,長江下游吳國、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第7-8課1.戰(zhàn)國七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2.戰(zhàn)國時期,著名戰(zhàn)役有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秦、趙間的長平之戰(zhàn),秦國獲勝,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國的進攻。3.戰(zhàn)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在各國的變法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4.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5.商鞅變法內容政治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5.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6.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7.統(tǒng)一度量衡軍事8.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6.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發(fā)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這一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7.思想家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對立的雙方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他的學說集中在《道德經》一書中。8.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拥暮诵乃枷胧恰叭省保谡紊现鲝堃缘轮螄?。他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9.戰(zhàn)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钴S,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jié)儉儒家孟子主張實行“仁政”,還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荀子主張實行“禮治”道家莊子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法家韓非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第9-10課1.秦漢時期主要包括秦朝、西漢、東漢。2.秦朝建立的時間: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陽,開國皇帝:嬴政。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爭戰(zhàn)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3.為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秦朝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行政)、太尉(軍事)、御史大夫(監(jiān)察)。地方推行郡縣制。4.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1)文化:統(tǒng)一文字(全國規(guī)范字是小篆,民間流行隸書)(2)經濟: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3)交通:統(tǒng)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在南疆,開鑿靈渠。(4)軍事:為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筑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5)思想:焚書坑儒5.秦朝疆域:東到東海,南達南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6.秦末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1)陳勝、吳廣起義——起義地點:大澤鄉(xiāng),起義時間:公元前209年,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終起義失敗。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2)項羽、劉邦繼續(xù)領導起義——項羽領導起義軍在巨鹿之戰(zhàn)(成語: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劉邦率軍抵秦都咸陽,公元前207年,秦統(tǒng)治者投降,秦朝滅亡。7.秦朝滅亡后,項羽與劉邦為爭奪帝位,展開爭戰(zhàn),史稱“楚漢之爭”。8.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第11-13課1.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2.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使?jié)h初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fā)展,社會局勢穩(wěn)定下來。3.漢文帝、漢景帝繼續(xù)執(zhí)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①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②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苛法;③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他們統(tǒng)治時期,經濟發(fā)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很大增強,史稱“文景之治”。4.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5.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監(jiān)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通過這些措施,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6.思想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為主要教材,培養(yǎng)儒學人才。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7.經濟上:①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②鹽鐵官營、專賣;③統(tǒng)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8.軍事上:秦末漢初,匈奴族在首領冒頓單于的率領下,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并經常揮師南下襲擾。限于國力,西漢初期,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漢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大舉反擊匈奴。9.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率精騎出擊匈奴。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沉重打擊,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10.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11.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統(tǒng)治后期,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史稱“光武中興”。12.東漢后期形成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13.東漢后期,由于政治的腐敗,自然災害的頻繁,最終爆發(fā)了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tǒng)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15課1.兩漢時期,人們把現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西漢初年的西域受到匈奴的控制。2.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3.絲綢之路的路線: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等貨物從長安出發(fā),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歐洲;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這條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4.絲綢之路的影響: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5.海上絲綢之路:漢朝開通了多條海上航線。①從山東沿海出發(fā),達到朝鮮、日本。②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fā),經中南半島,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6.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是歸屬中央政權,說明今天的新疆地區(qū)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后人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8.東漢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提出了“治未病”理論,提倡預防疾病,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9.東漢華佗擅長外科手術,發(fā)明了“麻沸散”,創(chuàng)編“五禽戲”強身健體。10.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于漢武帝時代,編寫了《史記》,這部史書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中國史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文學史也有崇高的地位。11.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興起于東漢末年。12.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張騫通西域后,它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第16-20課1.我國歷史上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時期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官渡之戰(zhàn)。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的戰(zhàn)役是赤壁之戰(zhàn)(公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獼猴桃樹種子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面包磚市場推廣與銷售渠道建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技術改造與維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乘風破浪或有事的動態(tài)環(huán)保技術開發(fā)合同4篇
- 2025年度面包磚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奶業(y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門禁管理系統(tǒng)集成服務合同協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用品采購合同范本樣本3篇
- 2025年度軟件質量控制合同協議4篇
- 專屬2024版員工離職合同模板
- 2024年公證遺產繼承分配協議書模板
- 燃氣經營安全重大隱患判定標準課件
- JB-T 8532-2023 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
- 深圳小學英語單詞表(中英文)
- 護理質量反饋內容
- 山東省濟寧市2023年中考數學試題(附真題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戶分析報告
- 鉆孔灌注樁技術規(guī)范
- 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學設計
- 供貨進度計劃
-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