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二上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二上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二上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二上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二上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二上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為人體內糖皮質激素(GC)分泌的調節(jié)過程,其中“+”表示促進,“-”表示抑制。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GC分泌后可通過體液定向運輸?shù)较鄳陌屑毎衅鞴貰.含有GC特異性受體的有下丘腦、腺垂體、單核巨噬細胞等C.在病原體感染的情況下,機體血漿中的GC含量會增加D.機體內GC含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是因為存在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2.艾滋病是一種免疫缺陷病,由HIV引起。下列關于HIV和艾滋病的敘述,錯誤的是()A.HIV侵入人體后與T淋巴細胞結合,破壞T淋巴細胞,逐漸使人的免疫系統(tǒng)癱瘓B.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C.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三種途徑傳播D.HIV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在潛伏期HIV復制能力較弱3.下列有關生物膜的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質可能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關B.改變細胞膜上某種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可能會影響物質的跨膜運輸C.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糖類、脂肪組成的D.動物細胞之間能發(fā)生融合與生物膜的流動性有關4.下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過程,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A.a表示生存斗爭,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圖中的b發(fā)生了改變C.長期的c一定導致d,d表示生殖隔離D.能相互交配并產(chǎn)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5.生態(tài)學研究離不開野外調查與實驗,下列研究與實驗最可能導致結果偏小的是()A.從未搖勻的試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養(yǎng)液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B.標志重捕法調查野兔種群密度時部分標記個體的標志物脫落C.樣方法調查某地蒲公英種群密度時舍棄個體數(shù)量較少的樣方D.調查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6.關于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薩頓使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B.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每條染色體上都有許多個基因C.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姐妹染色單體的相同位置上D.摩爾根等人首次通過實驗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為探究不同波長的光對大麥胚芽鞘向光性的影響,研究者選擇長度相同、生長狀況相近的兩組大麥胚芽鞘,分別用紅光和藍光進行單側照射,隨后在不同時間測量胚芽鞘向光側和背光側的長度,結果如下。306090120紅光向光側0.200.400.600.80背光側0.200.400.600.80藍光向光側0.200.260.330.42背光側0.200.550.901.22(1)藍光照射的30分鐘內,大麥胚芽鞘沒有表現(xiàn)出向光性,原因是引起向光性的___(填激素名稱)在___產(chǎn)生,而起作用的部位是___,其轉運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單側藍光照射60分鐘后大麥胚芽鞘兩側的長度增加值不同,這是由于該激素在胚芽鞘兩側的___不同引起的。(2)由實驗結果可知單側紅光照射___(填“能”或“不能”)使大麥胚芽鞘表現(xiàn)出向光性。若在單側紅光照射處理的同時,在大麥胚芽鞘的向光側涂抹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該胚芽鞘將___(填“向光”或“背光”)彎曲生長,從細胞水平分析,該過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___。(3)如果在單側紅光照射處理的同時,在大麥胚芽鞘的向光側涂抹某濃度的生長素,結果胚芽鞘表現(xiàn)為向光性,可能的原因是___。8.(10分)冬泳是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體育運動。冬泳時,人體會啟動一系列調節(jié)機制,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請回答有關問題:(1)冬泳時,寒冷刺激機體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并傳入_________形成冷覺。同時,寒冷時,正常人的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減少散熱,這種調節(jié)機制屬于______________。(2)寒冷時,下丘腦通過分泌________________(激素)最終實現(xiàn)對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會增加但不至于過高,因為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還存在_____________調節(jié)機制。寒冷時甲狀腺激素和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共同促進機體加快新陳代謝,從而增加產(chǎn)熱,這體現(xiàn)了激素之間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3)冬泳過程中胰島分泌的胰島素會增多,分泌胰島素的細胞是_________,胰島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黃薊馬是一種體型微小、隱匿性強的昆蟲,其若蟲和成蟲都可以直接吸取植物的汁液,從而對經(jīng)濟作物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昆明地區(qū)冬季極端低溫較少,蠶豆農(nóng)田給黃薊馬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給許多捕食性天敵如南方小花蝽、瓢蟲等提供了棲息環(huán)境。(1)在相同時間聚集在蠶豆農(nóng)田中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__________,農(nóng)田中的南方小花蝽與瓢蟲之間是__________________關系。(2)請寫出一條包含有南方小花蝽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并簡要分析南方小花蝽數(shù)量的增加對蠶豆生長的影響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下表可知,當黃薊馬密度保持不變時,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隨自身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加劇導致。南方小花蝽密度黃薊馬密度平均捕食量16015.6026011.303608.074607.105606.64(4)以往,為防治黃薊馬,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會噴灑一定濃度的殺蟲藥劑,長時間使用可能會提高黃薊馬抗藥性。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越來越傾向于生物防治,請說出一種生物防治的優(yōu)點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研究表明,下丘腦視前區(qū)(POA)和背內側(DMD)兩個區(qū)域直接參與體溫調節(jié)。POA興奮時促進散熱,DMD興奮時促進產(chǎn)熱,而且POA對DMD有顯著抑制作用,作用過程如圖所示。(1)在寒冷環(huán)境中,圖中①感受刺激后,神經(jīng)細胞膜上產(chǎn)生的變化是由___________當神經(jīng)沖動傳導到③時,引起該處結構的信號變化是___________;興奮在③上的傳遞是___________(單向/雙向),原因是___________。(2)當興奮傳至腎上腺,后者分泌腎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細胞上的相應受體,促進的物質分解代謝過程加快的過程是圖中___________(④⑤⑥⑦⑧多選),使產(chǎn)熱增加。(3)氣溫升高,POA神經(jīng)元興奮經(jīng)相關神經(jīng)調節(jié)散熱,發(fā)生在皮膚上的主要反應是___________等(至少2點)。(4)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POA神經(jīng)元持續(xù)興奮會產(chǎn)生“低體溫癥”(與環(huán)境溫度無關),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11.(15分)根據(jù)課本基本概念和原理填空(1)胰島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免疫系統(tǒng)的淋巴細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類。(3)目前普遍認為,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5)興奮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經(jīng)纖維上傳遞;興奮通過_____________(結構)在神經(jīng)元之間傳遞,神經(jīng)遞質存在于_____________內,通過突觸前膜釋放,與突觸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結合,引起突觸后膜的興奮或抑制。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A【解析】分析題圖:下丘腦分泌CRH作用于腺垂體,腺垂體分泌ACTH,ACTH抑制單核巨噬細胞分泌IL-1的活動,IL-1促進下丘腦和腺垂體的分泌。ACTH還可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GC,GC抑制腺垂體、下丘腦、單核巨噬細胞的活動?!驹斀狻緼、GC分泌后可通過體液運輸?shù)饺砀魈?,但由于只有靶細胞或靶器官上才有其相應的受體,因此GC只能作用于相應的靶細胞、靶器官,A錯誤;B、看圖可知:GC能作用于下丘腦、腺垂體、單核巨噬細胞等,故含有GC受體的細胞有下丘腦、腺垂體、單核巨噬細胞等,B正確;C、在病原體感染的情況下,單核巨噬細胞活動增強,產(chǎn)生的IL-1增加,促進下丘腦和腺垂體的分泌,腺垂體分泌的ACTH又可以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GC,因此機體血漿中的GC含量會增加,C正確;D、據(jù)圖可知,GC分泌增加時,對下丘腦和腺垂體的分泌活動均具有抑制作用,IL-1可促進下丘腦和腺垂體的分泌活動,但GC也能抑制分泌IL-1,從而使GC含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即機體內GC含量保持相對穩(wěn)定是因為存在負反饋調節(jié)機制,D正確。故選A。2、D【解析】關于“艾滋病”,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其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進入人體后,與人體的T淋巴細胞結合,破壞T淋巴細胞,使免疫調節(jié)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統(tǒng)癱瘓,最后使人無法抵抗其他細菌、病毒的入侵,讓人死亡。(3)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驹斀狻緼B、HIV病毒侵入人體后與T淋巴細胞結合,破壞T細胞,使人免疫力降低甚至喪失,最終使人體發(fā)生多種無法抵抗的感染和腫瘤,導致死亡,AB正確;C、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C正確;D、HIV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原因是潛伏期時免疫系統(tǒng)殺滅HIV的能力強,多數(shù)HIV能被殺滅,D錯誤。故選D。3、C【解析】1、細胞膜主要成分為磷脂和蛋白質,含有少量的糖類;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成分之一。2、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膜的結構成分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3、細胞膜的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4、細胞膜的功能:①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驹斀狻緼、細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質構成糖蛋白,可能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關,A正確;B、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能協(xié)助物質跨膜運輸,所以改變細胞膜上某種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可能會影響物質的跨膜運輸,B正確;C、細胞膜都是由蛋白質、磷脂和少量糖類組成的,只有動物細胞的細胞膜還含有少量膽固醇,C錯誤;D、細胞膜的結構成分不是靜止的,動物細胞之間能發(fā)生融合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D正確。故選C。4、B【解析】a表示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A錯誤;b表示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生物進化的標志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c表示地理隔離,地理隔離不一定導致生殖隔離,C錯誤;能相互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D錯誤。5、D【解析】1、調查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其中樣方法適用于調查植物和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而標記重捕法適用于調查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的動物。標志重捕法估算種群密度的計算公式是:該種群數(shù)量÷第一次捕獲標記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該種群數(shù)量=(第一次捕獲標記的個體數(shù)×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shù))÷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2、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中,實驗流程為:(1)酵母菌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yǎng)基(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yǎng)基中)→(3)觀察并計數(shù)→重復(2)、(3)步驟(每天計數(shù)酵母菌數(shù)量的時間要固定)→繪圖分析?!驹斀狻緼、吸出酵母菌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之前需要搖勻,使酵母菌均勻分布,從未搖勻的試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養(yǎng)液對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可能會使結果偏大或偏小,A錯誤;B、標志重捕法的計算公式:種群中個體數(shù)/標記總數(shù)=重捕總數(shù)/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標志物脫落,則會導致重捕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偏小,最終導致實驗所得數(shù)值比實際數(shù)值大,B錯誤;C、樣方法調查某地蒲公英種群密度時應計數(shù)每個樣方內該種群個體數(shù)量,若舍棄個體數(shù)量較少的樣方會導致計算結果偏大,C錯誤;D、土壤小動物具有趨濕、趨黑、避高溫的特性。用誘蟲器采集小動物時沒有打開電燈可導致采集的小動物種類偏少,結果偏小,D正確。故選D。6、C【解析】薩頓使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之后摩爾根等人首次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A、D正確;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且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每條染色體上含有許多個基因,B正確;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C錯誤。【點睛】本題考查同源染色體、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等知識,要求學生識記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體的概念,明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了解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探索歷程,掌握薩頓和摩爾根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結論。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①.生長素②.尖端③.尖端以下部位(或:伸長區(qū))④.濃度(或:分布)⑤.不能⑥.背光⑦.促進細胞伸長(或:促進細胞生長)⑧.涂抹后向光側生長素濃度過高,生長受抑制,因此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解析】生長素是植物產(chǎn)生的、對植物有調節(jié)作用的激素之一。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有關,低濃度起促進作用,高濃度起抑制作用,這稱為生長素的兩重性,而且生長素的作用往往與發(fā)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關系。植物的不同部位對同樣濃度的生長素有不一樣的反應,如禾本科植物的向光生長,即為單側光引起尖端生長素的橫向運輸,導致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高于向光側?!驹斀狻浚?)生長素能引起植物產(chǎn)生向光性,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往背光側運輸,生長素從尖端運到尖端以下,導致背光側生長素濃度更高,背光側生長較快,植物向光彎曲生長。藍光照射的30分鐘內,大麥胚芽鞘沒有表現(xiàn)出向光性,說明其轉運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單側藍光照射60分鐘后大麥胚芽鞘兩側的長度增加值不同,這是由于該激素在胚芽鞘兩側的濃度不同引起的,背光側濃度較大。(2)由實驗結果可知,無論單側紅光照射多長時間,背光側的生長素濃度始終和向光側相等,因此單側紅光照射不能使大麥胚芽鞘表現(xiàn)出向光性。若在單側紅光照射處理的同時,在大麥胚芽鞘的向光側涂抹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赤霉素能促進莖伸長(生長),因此該胚芽鞘將背光彎曲生長。(3)如果在單側紅光照射處理的同時,在大麥胚芽鞘的向光側涂抹某濃度的生長素,涂抹后可能向光側生長素濃度過高,生長受抑制,結果胚芽鞘表現(xiàn)為向光性?!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生長素及赤霉素的作用機制的理解,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處理文字和表格信息的能力。8、(1).大腦皮層(2).神經(jīng)調節(jié)(3).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4).負反饋(反饋)(5).腎上腺素(6).協(xié)同作用(7).胰島B細胞(8).加速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解析】寒冷環(huán)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增加產(chǎn)熱(骨骼肌戰(zhàn)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詳解】(1)冬泳時,寒冷刺激機體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最終形成冷覺,形成“感覺”的中樞在大腦皮層。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導致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該過程經(jīng)過了完整的反射弧,屬于神經(jīng)調節(jié)。(2)寒冷時,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促進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使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產(chǎn)熱。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后會通過反饋調節(jié)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因此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會增加但不至于過高。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都能促進機體加快新陳代謝,從而增加產(chǎn)熱,在寒冷時,二者分泌量增多,體現(xiàn)了激素之間具有協(xié)同作用。(3)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分泌,具有加速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的功能?!军c睛】本題考查了體溫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相關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結合題干內容,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9、(1)①.(生物)群落②.種間競爭(2)①.蠶豆→黃薊馬→南方小花蝽②.南方小花蝽數(shù)量增加,黃薊馬的數(shù)量減少,蠶豆就生長的好(3)①.降低②.種內競爭(4)減少農(nóng)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提高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降低生產(chǎn)成本【解析】1、群落指的是在一定生活環(huán)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有物種豐富度、群落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種間關系、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2、種間關系有:(1)捕食: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物;(2)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的競爭的結果,常表現(xiàn)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xiàn)為一方占優(yōu)勢,另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死亡;(3)寄生:一種生物寄居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yǎng)分,以維持生活;(4)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3、對農(nóng)業(yè)害蟲的防治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拘?詳解】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由題干可知南方小花蝽和瓢蟲都以黃薊馬為食,所以二者是種間競爭關系?!拘?詳解】分析題意可知,黃薊馬以蠶豆為食,南方小花蝽以黃薊馬為食,據(jù)此可繪出的食物鏈為:蠶豆→黃薊馬→南方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數(shù)量影響黃薊馬的數(shù)量,進而對蠶豆生長好壞產(chǎn)生影響。當南方小花蝽數(shù)量增加,黃薊馬的數(shù)量減少,蠶豆就生長的好;當南方小花蝽減少,黃薊馬的數(shù)量增加,蠶豆生長的不好?!拘?詳解】由表格可知,當黃薊馬密度保持不變時,隨南方小花蝽密度逐漸增大,南方小花蝽的平均捕食量減小,說明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隨自身種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赡苁怯捎陔S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加劇造成的?!拘?詳解】殺蟲藥劑對黃薊馬種群的變異起著定向選擇的作用,會提高黃薊馬的抗藥性的基因頻率。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越來越傾向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主要優(yōu)點:減少環(huán)境污染,降低農(nóng)藥殘留的危害、降低農(nóng)業(yè)成本,增加農(nóng)民收入?!军c睛】本題結表格數(shù)據(jù),考查群落概念、種間關系以及防治害蟲等有關知識,重點要求考生能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確的結論。10、①.內負外正變?yōu)閮日庳摙?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③.單向④.神經(jīng)遞質只存在突觸小泡,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觸的特異性受體上⑤.④⑥⑦⑥.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強⑦.POA神經(jīng)元持續(xù)興奮,會使散熱增加,同時因其抑制DMD即抑制產(chǎn)熱,所以體溫持續(xù)降低導致“低體溫癥”【解析】題圖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神經(jīng)中樞脊髓的白質,③表示突觸,④⑤⑥⑦⑧表示脂肪細胞中,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轉化及氧化分解過程。其中POA和DMD是下丘腦中直接參與體溫調節(jié)的兩個區(qū)域,分別富含熱敏神經(jīng)元和冷敏神經(jīng)元,而且POA對DMD有顯著抑制作用?!驹斀狻浚?)圖中①表示感受器,當其受到刺激后,神經(jīng)細胞膜上的電位由內負外正變?yōu)閮日庳摚虎郾硎就挥|,當神經(jīng)沖動傳導到③時,引起該處結構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由于神經(jīng)遞質只存在突觸小泡,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觸的特異性受體上,故興奮在③突觸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