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_第1頁
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_第2頁
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_第3頁
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_第4頁
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

關(guān)于水準儀實習報告5篇

一、實訓目的

熟悉水準儀的基本構(gòu)造,初步掌握水準儀的使用方法。

二、儀器及工具

DS3型水準儀1臺,自動安平水準儀,水準尺2根,尺墊2塊,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記錄表格等。

三、實訓方法及步驟

實訓時數(shù)建議安排為2學時,實訓小組由5—6人組成

1.安置儀器

先將儀器的三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中,架頭大致水平,并將腳架踩實;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

2.認識儀器

對照儀器,指出準星、缺口、目鏡及其調(diào)焦螺旋、物鏡、對光螺旋、管水準器、圓水準器、制動和微動螺旋、微傾螺旋、腳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對照水準尺,熟悉其分劃注記并練習讀數(shù)。

3.觀測練習

粗平

雙手食指和拇指各擰一只腳螺旋,同時以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動,使圓水準器氣泡向中間移動;再擰另一只腳螺旋,使圓氣泡居中。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復進行。

瞄準

在離儀器不遠處選一點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準尺;轉(zhuǎn)動目鏡調(diào)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松開制動螺旋,轉(zhuǎn)動儀器,用缺口和準星大致瞄準A點水準尺,擰緊制動螺旋;轉(zhuǎn)動對光螺旋看清水準尺;轉(zhuǎn)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位于視線中央;再轉(zhuǎn)動對光螺旋,使目標清晰并消除視差。

精平

轉(zhuǎn)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管氣泡兩端的半影像吻合,即水準管氣泡居中。

讀數(shù)

從望遠鏡中觀察十字絲橫絲在水準尺上的分劃位置,讀取4位數(shù)字,即直接讀出m、dm、cm的數(shù)值,估讀mm的數(shù)值,記為后視讀數(shù)a。注意讀數(shù)完畢時水準管氣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應再次精平,重新讀數(shù)。

分別在B、C、D等點立尺,按~步讀取前視讀數(shù)b,記錄。

計算高差,h?a?b

改變儀器高度或搬站再次觀測A與B、C、D等的高差,進行比較。

四、注意事項

1.水準尺應專人扶持,保持豎直,尺面正對儀器。

2.中心連接螺旋不宜擰得太緊,以防破損。水準儀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時用力不得過猛。

3.讀數(shù)時要注意消除視差。要以十字絲的橫絲讀數(shù),不要誤用上、下絲。讀數(shù)時應看清尺上的上下兩個分米注記,從小到大進行。

4.讀數(shù)前水準管氣泡要嚴格居中,讀數(shù)完畢檢查確認氣泡仍居中,讀數(shù)方可記錄。

五、數(shù)據(jù)記錄

水準測量練習記錄表

儀器號

班組

觀測者

記錄者

單位

日期

實習報告

目:

名:

號:

班:

分校工作站:

完成日期:

水準測量

王霞

1162021401355

20xx春建管專業(yè)

白銀分校平川工作站

20xx年11月20日

建筑測量是建設工程的基礎,是一切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的依據(jù)。從事建筑工程施工與管理的技術(shù)人員應當具備測量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所以我們?yōu)榱思由顚y量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加強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測量實習。

1.

實習地點及特征

實習安排在位于山溝里。地形復雜,整條溝呈南北走向,溝深約在40m左右,長約2.5Km,右岸山坡坡度較陡溝頂往下2.5m時坡度陡然變?yōu)閼已?。左岸坡度較緩,但山脊山谷如麥壟一樣,重疊相間,溝內(nèi)小山丘呈散狀分布,溝底地形起伏較大,測量難道較大。這次測量實習的任務就是繪制該地1:1000的地形圖。

2.測量儀器和繪圖工具

本次測量實習所用測量儀器有:水準儀、經(jīng)緯儀、塔尺、花桿、尺墊、鋼尺。繪圖工具有:直尺、圓規(guī)、量角器、鉛筆和橡皮等。

3.測量方法步驟

首先是控制點的測繪。根據(jù)測量原則,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閉合導線來控制整個溝。主要完成控制點的平面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和角度測量。

在測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據(jù)實際地形找出控制點。在技術(shù)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了控制點的踏勘選點,踏勘選點有四個要素:a.點與點之間必須通視,便于測角、測距。b.點位應視野開闊,地形堅實,便于

安裝儀器。C.相鄰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d.導線點長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0.8Km。根據(jù)以上理論要點,在實際地形中選擇了8個符合要求的控制點并在控制點上打了木樁,做了容易找到的明顯標記,這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控制點不可以動搖移位、損壞等,以免使測量數(shù)據(jù)出現(xiàn)誤差,按順時針方向在木樁上排了序號,依次為BM1、

BM2、……

BM8。

接下來是確定控制邊??刂七叺倪x擇要求是:相鄰點之間地形平坦,中間無障礙物,無大的地形起伏。選擇了BM8、

BM7做為控制邊,用鋼尺做了精密丈量,測出BM8、

BM7之間的距離為242.844m,然后用森林羅盤儀測定BM8、

BM7的方位角為83°21′

44″。假定BM8點的高程為1380.000m,開始測量前的基礎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測量為閉合水準測量,以先整體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則,從BM8出發(fā)開始測量閉合于BM1

,BM1為終點。

測量組的人員安排:1人觀測讀數(shù)、1人記錄、2人跑點。

首先進行高程測量,測區(qū)高程從右岸傳遞到左岸,中間以跨過溝底,控制點與控制點之間地形起伏較大,為了保證測量精度,采用四等水準測量。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離相等,當讀完前后尺讀數(shù)后,記錄者用K+黑-紅≤±3mm、前后視距差d≤±3mm、高差累計差∑d≤±10mm的檢核條件進行檢核。各項指標都符合要求后方可遷站。另外,為了防止記錄誤差,記錄者在觀測者讀數(shù)后復讀一遍。觀測采用后-后-前-前的觀測順序。從溝頂往下測量是,由于坡度較陡我們采用“之”字形測量方向進行。每站水平距離較短,測站數(shù)較多,故對測量精度也要求越高。BM5控制點在溝底,是最復雜的控制點,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測出的數(shù)據(jù)

誤差較大,為了縮小誤差在BM5與

BM6之間增設了控制點BM5′利用BM5′向BM6過渡,增設控制點使誤差縮小并使工作量大大減少。從溝底控制點BM5開始往上測,同樣坡度較陡,測量難度高。在BM6控制點上地形較平坦,前后視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測至BM8路線閉合了。

由于在測量過程中完全根據(jù)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操作,測量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內(nèi)業(yè)計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fh允。本次測量成果將做為繪制地形圖的原始數(shù)據(jù),所測數(shù)據(jù)符合要求后計算出各控制點上的高差,根據(jù)BM1點的假設高程計算出各控制點的高程,并進行了高差閉合差的調(diào)整。

水準測量完成后進行了角度測量。角度測量是為了確定地面點的位臵,采用的儀器是經(jīng)緯儀。經(jīng)緯儀架設在BM1點,以BM8點為起點,測BM8點與BM7點之間的水平角度,以確定BM1的位臵,依次確定各控制點的位臵。人員安排與水準測量時的相同,觀測1人,前后兩樁立花桿2人,記錄1人。在BM1架設儀器,達到點下對中及長水準管精平后,觀測者手拿紅旗指揮立尺手立點。角度測量采用測回法,觀測者以正鏡照準BM8,使水平度盤臵數(shù)略大于0,將讀數(shù)a記錄在冊,然后順時針旋轉(zhuǎn)照準部,照準右邊目標BM3,讀取讀數(shù)b左,記錄在冊。B左=b左-a左;以側(cè)鏡照準BM3,讀取讀數(shù),記錄在冊為b右。然后逆時針旋轉(zhuǎn)照準部,照準右邊的目標BM8,讀取a右,計入手冊,那么B右=b右-a右;本測回β值=1/2。為了提高測量精度,我們分別觀測了幾個測回,每測回變動一

下度盤位臵,如90°、180°、270°、360°。為檢核測角精度,上下兩個半測回所測水平角之差<36″,測回差不超過24″,以此做控制。

內(nèi)業(yè)隨即進行了閉合導線計算,推算出了各控制點方位角及其x、y軸坐標。至此,經(jīng)緯儀角度測量完成。

經(jīng)緯儀測量中,出現(xiàn)的誤差較多,如目標偏心差、照準誤差、豎盤分劃誤差等。以上誤差根據(jù)理論知識在實際中予以縮小。

4.實習體會

通過一周的測量實習,使我們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這次實習中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為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完成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增強了我們克服困難、對工作精益求精的良好意識。

一、目的與要求

1.了解DS3級水準儀的基本構(gòu)造,認識其主要部件的名稱及使用。

2.練習水準儀的安置、瞄準與讀數(shù)。

3.測定地面兩點間高差。

二、組織和學時

每組11—12人,2學時。

三、儀器和工具

DS3水準儀一架,水準尺一把,記錄本一個。

四、實習的步驟和方法

1.安置儀器

將腳架張開,使其高度適當,架頭大致水平,并將腳尖踩入土中,再開箱取出儀器,將其固連在三腳架上。

2.認識儀器

指出儀器各部件的名稱,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時開清水準尺的分劃與注記。

3.粗略整平

先用雙手同時向內(nèi)轉(zhuǎn)動一對腳螺旋,使圓水準器氣泡移動到中間,再轉(zhuǎn)動另一只腳螺旋使氣泡居中,通常需要反復進行。注意氣泡移動的方向要與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4.瞄準水準尺、精平與讀數(shù)

瞄準

甲某立水準尺于某地面點上,乙某松開水準儀制動螺旋,轉(zhuǎn)動儀器,用準星和照門粗略瞄準水準尺,固定制動螺旋,用微動螺旋使水準尺致位于視場中央行;轉(zhuǎn)動目鏡對光螺旋進行對光,使十字絲分劃清晰,再轉(zhuǎn)動物鏡對光螺旋看清水準尺影像;

轉(zhuǎn)動水平微動螺旋,使十字絲縱絲靠近水準尺一側(cè),若存在視差,則應仔細進行物鏡對光予以消除。

精平

轉(zhuǎn)動微傾螺旋使符合水準器氣泡兩端的影像吻合,也稱精平。

讀數(shù)

用中絲讀數(shù)在水準尺上讀取4位數(shù),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讀數(shù)時應先估出毫米數(shù),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讀出4位數(shù)。

5.測定地面兩點的高差

在地面選定A,B兩點較堅固的點。

在A、B兩點之間安置水準儀,使儀器至A,B兩點的距離大致想等。

豎立水準尺于點A上的水準尺,精平后讀數(shù),此為后視讀數(shù),記入表中測點A行的后視讀數(shù)欄下。

再將水準尺立于點B,瞄準點B上的水準尺,精平后讀前視讀數(shù),并記入表中測點B行的前視讀數(shù)欄下。

計算A,B兩點的高差:

五、記錄和計算

水準儀測量記錄表

班級;10級園林班

組別:第4組

記錄人:李莉

七、小結(jié)

通過今天上午的測量訓練,我對水準儀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夠較為熟練的使用,在測量的過程中,我由不會整平到現(xiàn)在可以靈活應用于操作中去。

雖然我們組考核結(jié)果不合格,但是我們也在這次的測量中得到了教訓,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不足,同時也懂得了如何在操作中去利用和分配時間;也讓我們明白了對待事情的認真性和責任性,讓我深深的吸取了教訓。生活中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誤差是會有很大的損失,所以我們現(xiàn)在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希望在明天的個人考核中,自己會有更好的發(fā)揮。

實訓2

水準路線測量

一、實訓目的

1.掌握水準路線測量的觀測、記錄方法。

2.熟練掌握水準儀的使用。

二、儀器及工具

DS3型水準儀1臺,普通水準尺2根,自備計算器、鉛筆、小刀、記錄板、記錄表格等。

三、實訓方法及步驟

1.每組確定起始點及水準路線的前進方向。如A→B→C→……。

2.在起始點A和待定點B分別立水準尺,在距該兩點大致等距離處安置水準儀,照準A點水準尺,消除視差、精平后讀取后視讀數(shù)a1;同法照準待定點B水準尺,讀取前視讀數(shù)b1,分別記錄并計算其高差h1

3.將A點水準尺立于待定點C,同上法讀取待定點B后視讀數(shù)及待定點C前視讀數(shù),計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繼續(xù)進行。

四、注意事項

1.儀器的安置位置應保持前、后視距離大致相等。每次讀數(shù)前應保證精平及消除視差。

2.立尺員要立直水準尺。起點和待定點不能放尺墊,其間若需加設轉(zhuǎn)點,轉(zhuǎn)點可放尺墊。各測站讀完后視讀數(shù)未讀前視讀數(shù)儀器不能動;各測點讀完前視讀數(shù)未讀后視讀數(shù),尺墊不能動。

五、數(shù)據(jù)記錄

水準路線測量記錄表

線路名稱:

儀器型號:

測量者:

記錄者:

時間:

天氣:

組別:

二等水準測量

使用S1水準儀在校園內(nèi)測量。每小組自己選線,測一個閉合水準,路線長度大約在2km左右,選擇4個待定水準點。按照規(guī)定以次

選線——選點——觀測

選線,盡量保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