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1頁
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2頁
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3頁
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4頁
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院外科系統(tǒng)醫(yī)療技術操作規(guī)程胸腔閉式引流術1適應癥(一)急性膿胸及部分慢性膿胸仍有胸腔積膿者。(二)胸部開放或閉合性損傷,肺及其它胸腔大手術后。2術前準備(一)根據體征或胸部X線、超聲檢查,確定胸腔積液積氣部位,并在胸壁上予以標記,以利于術中定位。(二)術前應向病友介紹手術概要,爭取配合,危重病人應向家屬說明病情。(三)術前應給予適量鎮(zhèn)靜劑。3手術注意點:(一)患者取斜坡或側臥位,局麻。(二)在原胸壁標記處作胸腔穿刺,確定位置后,一般取6—8肋間或合適的最低位引流,單純氣胸應在鎖骨中線第二肋間放引流管,置引流管于胸腔后,將其固定于皮膚上,末端接水封瓶。(三)引流管放入胸腔之長度一般不超過45cm。(四)術中應取胸腔積液作常規(guī)檢查、細菌培養(yǎng)并測定藥物敏感度。4術后處理(一)保持引流管通暢。(二)首次排液排氣量應適量,如發(fā)現(xiàn)病人有心慌、咳嗽、大汗、呼吸困難等縱膈擺動征時立即停止,并予以適當處理,待情況穩(wěn)定后再分次排液排氣,以保證充分引流。(三)逐日記錄引流的數(shù)量和性質,鼓勵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促進肺擴張,幫助病人變換體位,以利引流。(四)定期胸透,了解胸腔引流情況。胸腔減壓術

1適應癥:(一)外傷性張力氣胸,胸腔大量積氣,引起呼吸困難者。(二)自發(fā)性張力性氣胸,經胸穿不能緩解癥狀者。2手術注意點:(一)急救時可末端有瓣膜裝置(橡皮手指套),一端用線扎于針頭,盲端剪一小孔,或連接置于水封瓶中之排氣管的針頭,于鎖骨中線第二肋間刺入胸腔并固定之,進行排氣。(二)情況許可時應作胸腔置管閉式引流。氣管導管吸引術

1適應癥:凡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不能咳出的患者,均可行氣管導管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肺部并發(fā)癥。2方法:使患者頭部稍向后仰,用適當?shù)南緦蚬苡杀强撞迦?,經咽喉進入氣管,并上下移動,開動連接導管的吸引器吸除分泌物,每次以3—5分鐘為宜。心臟按摩術

1適應癥:各種創(chuàng)傷、電擊、窒息、麻醉手術、心導管術、心血管造影術及休克所致的循環(huán)驟停(如心室纖顫、反射性心跳驟停、心縮失效),應立即作人工呼吸,爭取時間作氣管內插管術,同時進行心臟按摩。2方法:(一)胸外心臟按摩術:患者平臥,術者雙手加壓于胸骨,使之下陷3—5cm,隨之放松,每分鐘60—70次,至心跳恢復為止。(二)胸內心臟按摩術:患者平臥或稍向右側臥位,經第四肋間常規(guī)進胸,必要時切開心包。用單手或雙手以80次/分的速度按壓心臟。在按摩的同時用“三聯(lián)針”心內注射,亦可以配合使用心臟電擊起搏除顫。待心搏恢復,血壓回升后即可停止按摩,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后常規(guī)關胸。在上腹部手術中,如遇到循環(huán)驟停時,可以從膈下按摩心臟,維持循環(huán),并適時開胸按摩心臟。3注意事項:(一)心臟按摩必須及時、有效。因此開胸按摩的時間應在心音消失后3—5分鐘內進行。(二)開胸按摩心臟應力求用力均勻,不應過分牽動心臟。有病變的心臟慎防擠破。(三)電擊傷忌用腎上腺素。4術后處理:嚴密觀察血壓、脈搏。使用抗菌素預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失衡,但輸液量應控制。給氧吸入。記出入水量。腦室穿刺術

1適應癥:1)主要應用于作腦室造影。2)測量腦室內壓力和腦脊液成分的變化。3)用于搶救由后顱凹或中線結構占位性病變引起的腦疝。2方法1)手術前剃頭,當日晨禁食。2)依照病人情況給予鎮(zhèn)靜劑。3)一般應用于側腦室前角穿刺,小兒可用前囟穿刺,緊急情況下可用經眶穿刺。3側腦室前角穿刺:1)仰臥位,劃線,一般取右側。位置在矢狀縫外2-5cm與冠狀縫(眉間上13cm)前2-5cm交點處,消毒、鋪巾、局麻。2)縱切口直達骨膜,牽開,鉆孔,電凝硬腦膜并“十”字切口。3)電凝蛛網膜后,腦針垂直刺向雙外耳孔連線的方向,進針4—6cm,獲清楚的突破感即為進入腦室,記錄進針深度。4)拔出腦針后,放入“8”號尿管或硅膠管(注意不要快速放出腦脊液)進入腦室部分不超過3—4cm,腦脊液引流通暢后,自切口旁另切一小口自皮膚引出、固定,縫合原切口。5)也可用顱錐穿刺法。6)導管連接腦室引流瓶,置于腦室上方10cm,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腦室造影術

1適應癥:疑中線或后顱凹占位性病變,腦血管造影為腦積水癥者。2禁忌癥:無急診開顱的手術條件及技術者。3方法及注意事項:1)術前禁食,作碘過敏試驗。2)患者取仰臥位,頭低15—30°(眶耳線),經腦室引流管注入Conray5cc和空氣(可酌情增減),緩緩搖頭3—5次,使碘油均勻彌散入左右側腦室。然后,中立位,將頭部緩慢抬起,充盈導水管和四腦室。3)仰臥后,于注藥5分鐘內投照正側位照片二張。4)若疑為三腦室前部占位病變,加攝頭低、俯臥側位片一張。5)注藥前要仔細區(qū)分引流物是否在腦室內,若不能抽出腦脊液,或不通暢呈活塞狀者,不能注藥。以防藥物進入腦內或蛛網膜下腔。6)術后開放引流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頸總動脈造影術

1適應癥1)幕上占位病變。如:額葉、顳葉、頂葉、鞍區(qū)占位病變。2)腦血管疾?。喝顼B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和腦血管栓塞等。2禁忌癥1)碘過敏及嚴重心腎機能不全者。2)出凝血機能不良者。3)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栓塞的急性期,以及明顯動脈硬化為相對禁忌癥。3方法及注意事項:1)術前作碘過敏試驗。2)一般局麻,小兒及不合作者全麻。3)仰臥,肩下微墊高,頭稍后仰。4)頸部消毒鋪無菌巾,常規(guī)用直接穿刺導管法。5)右側造影者,術者站在患者右側,左側者則站在頭端。穿刺部位選擇在胸鎖乳突肌內緣甲狀軟骨下緣水平處,左手食、中指固定頸總動脈,右手持穿刺針刺入皮膚皮下,穿刺針連接塑料管和20cc注射器,并充滿生理鹽水。針頭對準血管下壓,在血管搏動完全消失時,說明頸總動脈在穿刺針頭之下右手持針迅猛穿刺,將針尖內的軟組織沖擊。在左手壓迫下,右手緩慢旋轉退針,有鮮紅色血液呈搏動狀自穿刺針經導管涌入注射器時,為針端正在血管腔內,將穿刺針再向血管內續(xù)入2—3cm,壓迫、固定。6)保持導管及注射器內無血,隨時觀察穿刺針尾部的沖擊血流,注意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凝血。不要過多地注入鹽水,以防腦水腫。7)用1%普魯卡因05cc稀釋至5cc,緩慢注入,防止血管痙攣。8)將60%或76%的泛影葡胺10cc稀釋至14cc,于2秒鐘內加壓注入,并在推至10cc時,發(fā)出信號立即攝影為頸動脈造影之動脈期,正側位各一張。必要時,于注藥后6秒鐘或8秒鐘攝影為靜脈期及靜脈竇期。(分次完成,有自動換片裝置時可一次完成)。9)攝影滿意后,拔出穿刺針,壓迫穿刺部位止血5—10分鐘。10)每次造影劑的總劑量,不得超過60cc,濃度不能大于50%。術后血腫壓迫氣管時,要妥善處理。椎管造影術

1適應癥與禁忌癥:經腦脊液檢查和動力學檢查,所有椎管內梗阻或部分梗阻者,都是適應癥,(估計手術治療可能性不大者不應濫用)。椎管內出血及碘過敏者禁忌。2方法及注意事項:1)術前作碘過敏試驗。2)腰椎穿刺成功后,將碘苯酯3cc一次連續(xù)注入蛛網膜下腔,不要分散成點滴狀。3)變換體位,在透視下觀察碘油在椎管內的流動情況,發(fā)現(xiàn)梗阻部位時,攝正側位片各一張。4)當日觀察不滿意時,次日或數(shù)日后可重復透視或攝片。5)造影后,不需手術者,目前造影劑質量已提高,不需要重新穿刺抽出。尿道探桿檢查及尿道擴張術

1操作方法1)探查前先讓病員排尿,觀察其尿線粗細、有無分叉、射程遠近及尿程長短等,初步估計有無排尿困難、尿道有無梗阻。2)尿道檢查前局部消毒準備與導尿術同。術者帶無菌手套,由尿道口注入表面麻醉劑10ml左右,保留10分鐘即可,尿道狹窄后期反復擴張時,多不用麻醉。3)術者應于病員左側,以左手提起陰莖,使之伸直,并分開尿道口,右手持涂有石臘油的金屬探桿,輕輕放入尿道,一般用F15號探桿。當?shù)诌_尿道球部,探桿漸呈直立方向,當探桿繼續(xù)進入抵達尿道膜部時,稍遇有阻力,可請病員深呼吸使肌肉放松,隨將探桿與陰莖一起朝向兩腿間倒下,探桿就順著后尿道向膀胱內推進。退出探桿時和放入的順序相反。4)尿道擴張,與其手法相同。一般先從F15號開始,漸次調粗,如探查時遇有狹窄阻擋,不能強用暴力,而應記錄其所在部位,并改用較細的金屬探桿或絲織探條。嚴重狹窄病例,應采用細軟的探絲引導后進行擴張。2注意事項:1)尿道探查或尿道擴張都不宜用過細的探扦,因細探扦頂端太尖,容易損傷尿道。也不宜使用暴力強力通過。應用探絲時尤須耐心細致,認真負責,往往需多次試探才能成功。2)尿道擴張術,每次探扦徑度只宜調增2個號碼,否則容易造成尿道損傷出血。3)擴張的間隔時間至少5—7日,以使尿道狹窄段粘膜經擴張后所發(fā)生的水腫和充血反應逐漸消退。經多次擴張后,尿道漸次增寬,擴張間隔時間也可逐漸延長。如F24號能通過(女性F26號)則可按1月、2月、3月、半年間隔,定期擴張。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不宜用更粗的探桿。4)每次擴張后給予抗菌素一到二日,并應適當休息,多飲水,觀察有無尿道出血。如出血嚴重,或有發(fā)熱等反應,應隨即復診。5)如擴張后出現(xiàn)發(fā)熱、疼痛,嚴重出血等反應者,則在2—4周內暫停擴張。下次擴張前應仔細檢查,證實急性炎癥確已消退,方可再行擴張。膀胱鏡檢查術

1適應癥:1)泌尿系統(tǒng)的病變用其它檢查方法不能明確診斷其病變性質、部位和范圍,且需要了解和觀察膀胱內部情況者。2)需要進行輸尿管插管,以備逆行性尿路造影,或收集腎盂尿液,測定一側腎功能,或盆腔手術的手術前準備。3)需經膀胱進行治療操作者,如取出異物、碎石、電灼、電切、輸尿管擴張、向腎盂內灌注藥物、采取膀胱內活體組織標本等。2禁忌癥:1)泌尿生殖系有急性感染時。2)包莖、尿道狹窄、尿道內結石嵌頓等,無法插入膀胱鏡者。3)由于骨關節(jié)疾病、體位異常,不能進行檢查者。4)以下情況屬于相對禁忌:如妊娠三個月以上,體質衰弱,腎功能嚴重減退而有尿毒癥征象,高血壓而心臟功能不佳,以及膀胱容量小于60ml時。3操作方法:(一)膀胱鏡檢查法:1)病員截石位,兩髖屈曲外展,兩腿放在檢查臺的下肢架上,臀部和檢查臺邊緣平,如過于突出臺面,易使尿道緊張。2)檢查者常規(guī)刷手戴無菌手套,如需進行插管術或作其它膀胱手術操作者,應穿無菌手術衣。3)病員外陰部尿道口先后用肥皂水、溫開水,然后用硝甲酚汞酊或1/1000新潔爾滅溶液消毒,消毒時以尿道口為中心,男性遇有包皮過長,應將其翻轉暴露陰莖頭,并清洗包皮積垢。4)用無菌巾分別鋪在臀下,兩側下肢和下腹部,男性暴露陰莖,女性只暴露外陰部。5)一般采用尿道粘膜表面麻醉,男性常用1%地卡因、1%重碳酸鈉溶液各10ml等量混合,注入尿道,并以陰莖夾夾住陰莖頭下方約10分鐘。女性則用小棉簽蘸地卡因后,插入尿道約10分鐘。6)復查并拭擦膀胱鏡及各項零件,接配沖洗裝置,調節(jié)光源亮度,由弱而強,至燈泡出現(xiàn)適當亮度為止。7)先用尿道探桿探查尿道有無阻塞及狹窄,而后如用尿道探子檢查術一樣,輕柔地借助膀胱鏡本身重力順利到達尿道球部。接著用左手托起會陰,使膀胱鏡鞘前端通過尿道膜部,再用右手將膀胱鏡鞘朝水平方向倒下,順后尿道推入膀胱。8)膀胱鏡鞘進入膀胱后,就可自由旋動。抽出閉孔器,排空殘余尿,用量杯盛好,測其量。觀察其混濁度,有無血塊或壞死組織等。注入沖洗液,反復沖洗至澄清為止。當注入膀胱內的液量達到病員感覺膀胱脹滿有尿意時,就表示膀胱的容量。9)插入觀察鏡,鏡面應和鏡鞘開窗的示向標一致,鎖住鏡身,接上電源。沖洗液一般注入200ml為宜。10)進行系統(tǒng)地、全面觀察:先將膀胱鏡推向三角區(qū)盡端,然后沿鏡的軸心,邊旋轉邊觀察,經旋轉360度一周,將膀胱鏡逐漸拉出,每拉出一定距離,再旋轉360度一次,也同時觀察一周,一直檢查到膀胱頸部,要所有部位都觀察到。(二)輸尿管插管術:1)膀胱鏡常規(guī)窺察后找到兩側輸尿管開口,即換用手術鏡,附裝兩根輸尿管導管,循輸尿管間嵴找到輸尿管開口,借升降板旋轉以調節(jié)導管方向,使之對準輸尿管開口,將導管緩緩插入。2)一般先插健側,后插患側,插導管時,膀胱鏡軸應與輸尿管的方向一致。但輸尿管開口有成角畸形時,往往須將膀胱鏡前端作各個方向轉動試探,同時將導管邊旋轉邊推送,方能插入。3)導管前進過程中如遇有阻擋,應記錄其阻擋部位,并注視導管是否盤曲在膀胱內。4)為了避免導管后端被檢查者面部接觸而沾污,可由助手將后端提起。如不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可引起上行感染。5)正常成年男性插至27cm,女性插至25cm,導管進入腎盂,就可見有腎盂尿間斷滴出。如導管內尿液持續(xù)不斷很快流出,則表示有腎盂積水。但也可能導管未插至腎盂而盤曲存留于膀胱內,應注意觀察核實。6)如需留置導管,則先后退出插導管手術鏡和鏡鞘時,注意防止將導管帶出。注意標明左右側別,如需收集腎盂尿,可由導管末端各接無菌試管,以備檢驗。7)即使輸尿管開口易于辨認,為觀察兩側腎功能應在插管前先靜脈注射04%青霉胭脂5ml,待噴出藍色后再進行插管。泌尿系外科X線檢查術

1攝片前的一般準備:1)攝片前二天進行清淡飲食,禁服碘、鉍等藥。2)攝片前一天晚8點服蓖麻油20—30毫升。3)攝片當日不進早餐,并于攝片前2小時用生理鹽水1500ml-2000ml灌腸。盡量排空大便。4)攝片前二天服藥用炭心片09克,一日三次。檢查前一日,番瀉葉3克、青皮6克沖服(400ml)不用灌腸。排泄性尿路造影術(IVP)

1術前準備1)按常規(guī)作腸道準備2)碘過敏試驗①口服試驗:10%碘化鉀10毫升,一日三次,連服三天。②靜脈試驗:以造影劑1毫升作靜脈注射,10—15分鐘內發(fā)生胸悶、咳嗽、氣短、嘔吐、惡心、蕁麻疹,甚至休克者為陽性。2造影劑用量:成人一般用60—70%造影劑20ml,如7分鐘、15分鐘顯影不良時,可再注射20毫升。3操作方法:1)常規(guī)排泄性尿路造影①病員仰臥在X線檢查臺上。②在恥骨上、下腹部兩側壓迫輸尿管,以阻止造影劑流入膀胱內。③靜脈注射造影劑后7分鐘、15分鐘各攝片一張,以觀察腎盂、腎盞顯影情況。如顯影滿意,則解除壓迫再攝一張包括全尿路的照片,如顯影不滿意,攝片時間可延長到30分鐘、60分鐘、90分鐘,最長的到120分鐘,直到顯影滿足診斷要求為止。④如懷疑腎下垂者,攝全尿路片時應將X線檢查臺呈直斜坡位后,才解除壓迫,攝片,好觀察腎臟位置情況。⑤如嬰幼兒靜注有困難時,可將造影劑以N·S稀釋四倍,分兩肩胛部皮下注射,注射后30、60及90分鐘各攝一片。2)大劑量靜脈滴注尿路造影①50%泛影鈉100毫升(2ml/kg),最大劑量不得超過140毫升加等量5%葡萄糖液,快速靜脈滴注,于10分鐘內滴完。②造影劑滴完后,5、10、20及30分鐘攝片,最后攝全尿路片。必要時2、7、12或24小時后延遲攝片。逆行性腎盂造影術(RGP)

1適應癥:1)與排泄性尿路造影相同2)因腎功能不良排泄性尿路顯影效果欠佳者2禁忌癥:1)尿路狹窄或急性炎癥者。2)膀胱感染,嚴重攣縮者。3)全身情況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3操作方法:1)病員仰臥X線檢查臺上。2)用125%碘化鈉,由兩側輸尿管導管分別注入,注入量一般為8—10毫升,造影劑內加入1%普魯卡因1—2毫升,可減輕碘化鈉對腎盂的刺激。造影劑注入一定量時,患者感覺兩腎區(qū)脹痛時,速度減慢,此時讓患者暫停呼吸立即攝片。3)待片洗出初讀后考慮是否需要重新攝片,并斟酌增減劑量。4)注入造影劑時壓力不宜過高(不超過30毫米汞柱),速度不宜過快,劑量也不宜過多,以免造影劑從腎乳頭外溢至腎直管、靜脈或淋巴管,引起逆流影響診斷。腎盂穿刺造影術

1適應癥:1)經排泄性腎盂造影,尚不能肯定診斷,或發(fā)現(xiàn)一側腎功能嚴重障礙,可疑為腎盂積水或積膿,而不能作逆行腎盞造影時。2)腎盂積水患者,需要確定梗阻性質、部位;需要顯示全部積水情況,而排泄性或逆行性造影失敗或禁忌者。3)腸管代膀胱術后梗阻,不能作逆行造影者。4)幼兒腎盂積水,排泄性尿路造影顯影不清晰,而逆行性造影有困難者。2禁忌癥:1)全身情況不佳或有尿毒癥者。2)腎區(qū)局部皮膚有感染者。3操作方法:1)術前準備與一般排泄性尿路造影相同。2)病人取側或坐位。兩側穿刺者,取伏臥位。3)常規(guī)消毒皮膚,局部麻醉。4)用15厘米長的18號穿刺針,于12肋緣下肋脊角處,相當于1—2腰椎棘突旁開6—9厘米的范圍內,并根據X線平片作好定位,穿刺深度為5—65厘米,抽尿15—30毫升,作涂片培養(yǎng),檢查結核桿菌或癌細胞。然后慢慢注入10—15毫升造影劑后攝片。如果顯影不佳,可重行注入造影劑。在造影滿意后,才能拔去穿刺針。5)造影完畢后,必須抽出腎盂內的造影劑,以免刺激或造影劑從針孔外溢而引起腎周圍感染。膀胱及尿道造影術

1膀胱造影操作方法:1)術前灌腸以排除腸內的糞便和積氣。2)在無菌操作下插入導尿管,測定膀胱容量。3)如有必要時可先攝片。4)經尿管注入6%碘化鈉液150—200毫升,兒童酌減。在透視下定位并攝片。5)膀胱腫瘤、憩室等攝片后放出造影劑,再注入氧氣100—150毫升,行膀胱充氣造影。6)膀胱腫瘤,還可施行膀胱周圍充氣造影。方法是從恥骨上注氧氣于膀胱前間隙。氣量以500—800毫升為宜。轉變體位使氣體均勻彌散于膀胱周圍。如與膀胱內充氣造影相結合,并斷層攝片,以觀察膀胱壁厚度及腫瘤浸潤范圍等,提高診斷價值。7)造影完畢后,排出造影劑,并用生理鹽水沖洗以減少刺激。2尿路造影操作方法:1)在無菌操作下插入導尿管,將6%碘化鈉液100毫升,注入膀胱內,拔除尿管,在排尿狀態(tài)下,攝取尿道X線片。如用陰莖夾或手夾住尿道外口,阻止造影劑流出,讓患者排尿,尿道充盈后攝片,此法適用于檢查后尿道病變。2)在無菌操作下,用甘油注射器緊抵尿道口,將造影劑緩慢注入尿道內,防止外溢。注入約15毫升時攝片。此法后尿道充盈較差,所以只適用于插尿管困難的或前尿道狹窄者。輸精管及精囊造影術

1術前應備皮、灌腸,并排空膀胱。2仰臥在X線檢查臺上,皮膚消毒、局麻后,切開陰囊游離輸精管1—2厘米,向精囊側插入針頭或塑料管,徐徐注入造影劑2—3毫升,攝取前后位,矢狀15度斜位,右前或左前斜位片。3顯影滿意后,才拔出針頭,縫合切口。4造影前先攝平片,以排除前列腺、后尿道結石或鈣化陰影,以免與造影劑混淆。腹膜后充氣造影術

1適應癥:1)腎上腺增生或腫瘤2)腎臟腫瘤3)腹膜后腫塊2操作方法:1)術前灌腸及備皮2)病員頭低位,俯臥或側臥,常規(guī)消毒皮膚及鋪洞巾。3)局麻,術者左手食指伸入肛門,右手執(zhí)20號腰穿針,由肛門與尾骨尖之間皮膚刺入,在直腸與骶骨間隙前進約6—7厘米。4)拔出針芯,抽吸無回血,接上三通針頭,側方接氧氣瓶,后方接100毫升注射器,檢查各處勿使漏氣,開始注氣。開始稍有阻力,以后阻力消失。5)注氣量:按15—20毫升/公斤體重計算。注氣后,可有腰酸及輕度腹脹感。6)拔出針頭,透視查看氣體彌散情況,必要時可讓病人起坐3分鐘。待兩腎區(qū)充氣良好時,攝前后位、側位或斜位片。7)腹膜后充氣與腎盂造影聯(lián)合應用,如采用斷層攝片,診斷價值更高。8)術后臥床3天,以防氣體升入縱膈壓迫引起呼吸困難。肝穿刺膽道造影術

對阻塞性黃疸病人的原因,部位及程度的診斷較為困難,因這類病人多數(shù)屬于肝功能不良或肝外膽道異常的病例,故排泄性膽道造影受到一定限制,如膽紅質大于3mg%的人,排泄性膽道造影基本上不能顯影,而膽管下端括約肌功能失調(松弛)特別是已經作過Oddis括約肌切開或成形術的病人,或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的病人,因不能使造影劑保留于膽道內,很難獲得清晰的影像。膽囊造影不能顯影時,只能判斷膽囊無功能或膽囊管有梗阻,難以肯定病變的原因和性質。而經肝穿刺膽道造影,可不受這些條件的限制,顯示清晰和完整的膽道影像。如果多次穿刺失敗則提示膽管不擴大,從而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有肝膽疾患的診斷證據,可協(xié)助非外科性肝膽疾病的診斷。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術(PTC)

1適應癥:1)膽總管、肝內膽管的先天性畸形。2)肝內、外膽道結石。3)膽道內、外腫瘤阻塞或壓迫。4)多次膽道手術后綜合癥或有膽管損傷、狹窄引起肝內膽管的擴張。5)原因不明的膽絞痛。6)排泄性膽道造影或逆行胰管造影失敗或影像模糊不能確診者。7)對一些病史上有過黃疸,而現(xiàn)在已基本或完全消退,但仍懷疑其膽道有不完全梗阻者。2禁忌癥:1)有出血傾向者,或凝血酶元時間低于12%者。2)對碘及造影劑過敏者。3)高熱或持續(xù)發(fā)熱38℃左右,(因膽道感染而發(fā)熱的病人則并非絕對禁忌,但在作PTC或OTC時需考慮置管引流)。4)一般情況太差或嚴重貧血。5)心、肝、腎功能有嚴重損害者。6)極度黃疸,合并有腹水者(有少量腹水并非絕對禁忌)。7)嚴重的絞痛發(fā)作,剛停止者。8)不準備和不能耐受手術者。3術前準備1)測定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元時間。2)碘過敏試驗。3)普魯卡因過敏試驗。4)術前兩天肌注止血劑,維生素K1及安絡血各10mg,一日2次。5)術前兩天使用抗菌素,(青霉素80萬U鏈霉素05g或慶大霉素8萬U),一日兩次。6)訓練病人暫停呼吸。7)檢查當天禁食。8)檢查當天灌腸。9)術前半小時肌注巴比妥鈉01g或安定10mg。4造影方法: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的途徑可分三類,即前徑路、后徑路及側徑路,目前從側徑路使用者較多,成功率較前兩者為高。患者平臥于X線診斷臺上,右側胸部常規(guī)消毒及鋪巾,取右腋中線與第6、8肋間交界處為穿刺點,取何肋間視肝臟的位置高低而定,用1%普魯卡因局部麻醉,囑病人暫停呼吸片刻,以PTC針7號腰穿針(長8cm)代替,針向劍突方向水平刺入肝組織,其深度視病人的胸圍寬度而定,一般8—10cm已足夠,接上5ml注射器,邊吸邊向后退,如進入膽管即可抽出膽液,膽液的顏色可分為深綠色、黃色、無色或稍帶血性,取少許作細菌培養(yǎng),然后可緩慢地注入造影劑20—40ml,(25%膽影葡胺或30—38%泛影葡胺)拔除穿刺針后,在X線平臺上將病人向左移動一周攝正位和左前斜位X線相。如未穿刺到膽管可變換穿刺點再穿刺,經多次改變方向及穿刺后仍未能刺入膽管,則宜中止操作,必要時可待3—5天后再穿刺。5術后處理1)術后臥床休息一天。2)術后禁食一天,可給靜脈輸液。3)繼續(xù)使用抗菌素和止血劑3—5天。4)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和體溫的變化。5)注意腹部情況,有無內出血或膽汁性腹膜炎的發(fā)生。6)如內出血或膽汁性腹膜炎發(fā)生后應立即施行手術。經腹小切口開放性肝穿刺膽道造影術(OTC)

1術前準備,術后處理及適應癥同PTC。2造影方法:患者平臥于X線檢查臺上,上腹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鋪巾,1%普魯卡因局部麻醉于上腹劍突下正中線作一長約3cm的縱切口,切開腹白線及腹膜,顯露肝右外葉之下部,選用長度為25cm,外徑15mm,內徑1mm配有鋼絲連接針芯,(長15cm)的聚氟乙烯導管,以30°—45°角度刺入肝左外葉,針刺方向應指右肝中央區(qū)域,刺入深度10—12cm,拔出針芯接上5ml注射器,邊吸邊退,如抽得血液可退出少許,當進入膽管即可抽出膽液,或聚乙烯管內為血性膽液(色澤較血性液稍淡),混有血液的膽汁帶有粘絲特性,滴于紗布上可見血跡周圍呈黃色,用生理鹽水沖洗后再抽吸,可吸出為黃色膽汁,此時退管時血液進入膽道所致,此時注入造影劑(25%—50%,膽影葡胺20—40ml),即取正位,左前或右前斜位攝片,閱片后認為造影滿意,盡量抽出造影劑以減低膽道內壓避免術后藥物刺激反應,最后拔出導管,肝表面穿刺孔處用4號絲線縫合一針,可防止出血及膽汁外漏,如果需要肝臟組織學診斷,可在直視下采取活檢,創(chuàng)面應予縫合,如造影確診為膽道或胰頭部惡性腫瘤,則可考慮同時進行經胃右網膜靜脈插管作門靜脈造影,借以了解門靜脈系統(tǒng)有無累及。造影完畢切口逐層縫合。血管造影術

血管造影是項復雜、對病人有一定痛苦及危險性的檢查方法,因此要求術前充分準備,以求得造影的成功。1術前準備1)對造影的用具作仔細檢查,以防臨時失誤。2)對病人的準備:①對病人解釋造影過程,解除病人顧慮,取得合作。②術前3—4小時禁食。③造影穿刺或切開區(qū)的皮膚準備。④造影前半小時口服魯米那01克或肌注苯巴比妥鈉01克。⑤如果作腹部血管造影應先服瀉藥或清潔灌腸。⑥造影前應作造影劑之過敏試驗,常用1ml的造影劑靜脈注入,如有面色蒼白、盜汗、惡心、嘔吐、皮疹、心動過速等癥狀出現(xiàn)應視為過敏反應,不可作造影。2適應癥:1)血管病變,如狹窄、血栓形成、動脈瘤、動靜脈瘺、血管瘤等。2)血管發(fā)育上的改變:如畸形、缺如、異常分枝等。3)血管外傷。4)軟組織病變或器官病變:如軟組織腫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某些器官的病變如肺隔離癥、腎動脈狹窄、腫瘤、肝內腫瘤等的診斷。5)手術前對病變血管近端和遠端、側枝循環(huán)情況的了解,以作血管結扎切除,或移植的準備。手術后隨防觀察血管的通暢度等。3禁忌癥:1)對造影劑有過敏反應者。2)嚴重的腎功能衰竭,血尿素氮過高,中等度蛋白尿或尿少、尿閉等。3)嚴重的肝臟功能衰竭。4)毒性甲狀腺腫。5)心臟功能代償不全,有心力衰竭而臨床表現(xiàn)嚴重者。6)出血素質(血友病)或在抗凝血治療中。7)其它禁忌癥,如穿刺部位有炎癥等。8)嚴重的高血壓病。4造影劑的選擇造影劑種類很多,目前應用的有76%、60%泛影葡胺。大動脈造影時一般用50—70%濃度的造影劑40—60ml(1ml/kg)四肢血管造影時為了減輕局部疼痛和防止動脈痙攣,因此采用30—50%的濃度,上肢用20-30ml,下肢用30—40ml。5造影方法動脈造影:1)經皮穿刺(或切開)股動脈造影: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下方的最淺部位,且易固定。2)仰臥、肢體稍外展、外旋,將膠片置于拍攝部位下面,病變部位為X線照射中心。3)局麻后,手指壓于動脈搏動的兩側以固定血管,用動脈穿刺針與肋下角成60°角,沿股動脈走向,推進針頭至觸及動脈搏動時,快速刺入動脈(必要時可貫穿動脈),如果穿刺針已在動脈腔內,則有搏動性鮮血涌出,(如無血出來,可能已貫穿動脈,則可將針套緩慢退出到有鮮血涌出為止),然后將已在動脈內的套針裝上針芯,使接頭放低,接近皮膚,向前推進1—2毫米固定。4)先注射1%普魯卡因5—10ml然后在2—4秒內將造影劑全部注入,在注入容量的2/3后立即攝片一張,快速換片攝第二張。5)注射完畢后,再用1%普魯卡因溶液10ml左右緩慢注入,等待洗片,如顯影不佳,可重復造影一次(重復造影的間隔時間至少在30分鐘以上)。如造影滿意,即可拔出套針,在穿刺部位加壓5—10分鐘以免形成血腫。6經皮穿刺肱動脈造影:除以下幾點外,基本上和經皮穿刺股動脈造影相同。1)上肢外旋,掌心向上。2)在肘以上10—15cm處上臂內側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之間,以捫診法定出肱動脈位置。3)針頭方向可向近心端或遠心端,注射造影劑時,壓迫穿刺點近端動脈。4)由于肱動脈較難固定,附近又有重要神經因而不易成功,有時造成神經損傷,為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可采用切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