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過關(guān)檢測)-中職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解析版_第1頁
文言文閱讀(過關(guān)檢測)-中職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解析版_第2頁
文言文閱讀(過關(guān)檢測)-中職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解析版_第3頁
文言文閱讀(過關(guān)檢測)-中職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解析版_第4頁
文言文閱讀(過關(guān)檢測)-中職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6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惠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

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

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

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

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

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督,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惠者,

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p>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節(jié)選自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B.且庸人尚羞之羞:羞恥

C.藺相如固止之固:堅決

D.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卒:終于,最終

【答案】B

【解析】B項,此處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羞,對……感到羞恥。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幺相如功大

A,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B.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C.夫幺秦王之威D.幺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D

【解析】例句與D項均“因為”的意思。A、C兩項都是介詞,憑、憑借。B項,與“所

連用,連詞,表示因果關(guān)系。

3.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古今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宣宣曰B.徒慕君之高義也

C.恐懼殊其D.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A

【解析】A項,“宣言”,古義,揚言;今義,一般指國家、政府、政黨、團體或其領(lǐng)

導(dǎo)人為說明其政治綱領(lǐng)或?qū)χ卮髥栴}表明其基本立場和態(tài)度而發(fā)表的文告。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位在廉頗之右譯文:位置在廉頗的右邊

B.相如引車避匿譯文:藺相如就掉轉(zhuǎn)車子回避

C.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譯文: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

用兵

D.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譯文: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

【答案】A

【解析】A項,應(yīng)譯為:官位在廉頗之上。

【參考譯文】

涌池會結(jié)束以后回到惠國,由于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作為惠國的將軍,我有攻戰(zhàn)城池作戰(zhàn)曠野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

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無法

容忍在他的下面?!辈⑶覔P言說:“我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后,

不愿意和廉頗相會。每到上朝時,藺相如常常聲稱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

多久,藺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藺相如就掉轉(zhuǎn)車子回避。于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向

藺相如抗議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節(jié)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

位相同,廉頗傳出壞話,而您卻害怕躲避著他,膽怯得也太過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恥,

更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有出息,請讓我們辭去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

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眾人都說:“廉將軍比不上秦王?!碧A相

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

道會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惠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

在呀。如今我們倆相斗,就如同兩猛虎爭斗一般,勢必不能同時生存。我之所以這樣忍讓,

就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將個人的私怨擱在后面罷了!”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鞭,由賓客引領(lǐng),來到藺相如的門

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 ?/p>

二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

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纓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

斗角。盤盤焉,困困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

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

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媾,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

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

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纓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

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

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通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

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

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

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蜀山兀兀:光禿

B.齊楚之精英精英:金玉珍寶等物

C.棄擲通迤通迤:連續(xù)不斷

D.族秦者秦也族:聚集

【答案】D

【解析】D項,“族”的意思應(yīng)為“滅族、消滅”。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血氣候不齊

A,不敢言應(yīng)敢怒B.面后人哀之

C.后人哀之匝不鑒之D.匝望幸焉

【答案】D

【解析】例句與A、B、C三項均表轉(zhuǎn)折。D項,表承接。

3.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古今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而氣候不齊B.奈何取之盡輜銖

C.多于市人之言語D,明星熒熒

【答案】D

【解析】D項,“明星”今義指在某個領(lǐng)域內(nèi)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文中是指“明亮

的星星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王畢,四海一譯文:六國滅亡,四海統(tǒng)一

B.各抱地勢,鉤心斗角譯文:各自依著地形,互相爭斗

C.而氣候不齊譯文:氣候卻不相同

D,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譯文: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

【答案】B

【解析】B項,應(yīng)譯為:各自依著地形,四方向核心輻轅,又互相爭雄斗勢。

【參考譯文】

六國滅亡,四海統(tǒng)一;蜀地的山變得光禿禿了,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從渭南到咸陽覆

蓋了三百多里地,宮殿高聳,遮天蔽日。它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渭

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了宮墻。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長而曲折,突起的屋檐

像鳥嘴向上撅起。各自依著地形,四方向核心輻轅,又互相爭雄斗勢。樓閣盤結(jié)交錯,曲折

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zhuǎn)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水波

上,天空沒有起云,何處飛來了蒼龍?復(fù)道飛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剛晴,怎么出現(xiàn)了彩虹?

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

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fēng)雨凄涼。一天之中,一宮之內(nèi),氣候卻不相

同。

六國的妃嬪侍妾、王子皇孫,離開自己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晚唱歌奏樂,

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那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

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fā)髻;渭水漲起一層脂膏,那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煙靄斜斜

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那是宮女們?nèi)计鹆私诽m在熏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

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們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

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fù)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竟整

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皇帝。

燕趙、韓魏國家收藏的金玉珍寶,齊國楚國挑選的珍寶,是諸侯世世代代,從他們的子

民那里掠奪來的,堆疊得像山一樣。一旦國破家亡,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

里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沙礫,丟棄得到處

都是,秦人看見這些,也并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

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錨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

擔(dān)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

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

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說,心

里卻敢憤怒??墒鞘ПM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jié)果戍邊的陳勝、吳廣

一聲呼喊,函谷關(guān)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蓢@

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

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人來不及哀

悼自己,而后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鑒戒吸取教訓(xùn),也只會使更后的

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啊。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

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

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

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窠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

銷鋒鋪,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

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

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御:統(tǒng)治

B.窠名城M:毀壞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中間人

D,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起

【答案】C

【解析】c項,中人:一般人。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胡人不敢南下面牧馬

A.振長策面御宇內(nèi)B.吞二周血亡諸侯

C.面倔起阡陌之中D.信臣精卒陳利兵匝誰何

【答案】D

【解析】例句與D項中的“而”均為連詞,表目的。A項,連詞,表修飾。B項,連

詞,表并列。C項,連詞,表順承。

3.下列加點詞語在本文中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B.直徙之徒也

C.斬木為縣D,矗糧而景從

【答案】A

【解析】A項,“阡陌”的古今義都是田間縱橫的小路。B項,“遷”今義指搬家、遷

移,文中指的是征發(fā)。C項,''兵"今義指士兵,文中指的是兵器。D項,“贏”今義指勝利,

文中指的是擔(dān)負。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奮六世之余烈譯文:發(fā)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yè)

B.廢先王之道譯文: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C.以弱天下之民譯文: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D.余威震于殊俗譯文:他的余威(依然)震懾于特殊的風(fēng)俗

【答案】D

【解析】D項,應(yīng)譯為:他的余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qū)。

【參考譯文】

到始皇的時候,發(fā)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yè),以武力來統(tǒng)治各國,將東周,西周和各諸侯

國統(tǒng)統(tǒng)消滅,登上皇帝的寶座來統(tǒng)治天下,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風(fēng)震懾四海。

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劃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著頭,頸上捆著繩子(愿

意服從投降),把性命交給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

使匈奴退卻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邊來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來報仇。秦始皇接著

就廢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來使百姓愚蠢;毀壞高大的城墻,殺掉

英雄豪杰;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陽,銷毀兵刃和箭頭,冶煉它們鑄造十二個銅人,以

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憑借華山為城墻,依據(jù)黃河為城池,憑借著高聳的華山,往下

看著深不可測的黃河,認為這是險固的地方。好的將領(lǐng)手執(zhí)強弩,守衛(wèi)著要害的地方,可靠

的官員和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天下已經(jīng)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認為

這關(guān)中的險固地勢、方圓千里的堅固的城防,是子子孫孫稱帝稱王直至萬代的基業(yè)。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懾著邊遠地區(qū)??墒?,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

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后來)做了被遷謫戍邊的卒子;才能不如普

通人,并沒有孔丘、墨翟那樣的賢德,也不像陶朱、猗頓那樣富有。(他)躋身于戍卒的隊

伍中,從田野間突然奮起發(fā)難,率領(lǐng)著疲憊無力的士兵,指揮著幾百人的隊伍,掉轉(zhuǎn)頭來進

攻秦國,砍下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豪杰像云一樣聚集,回聲似的應(yīng)和他,許

多人都背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靖山以東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齊起事,消滅了秦的家族。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涔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

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

王道之始也?!?/p>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

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

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p>

(節(jié)選自《寡人之于國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違農(nóng)時違:耽誤

B.斧斤以時入山林斤:斧子

C.數(shù)罟不入涔池罟:網(wǎng)

D.涂有餓草而不知發(fā)發(fā):發(fā)放

【答案】D

【解析】D項,發(fā):打開糧倉,賑濟百姓。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謹庠序之教

A.樹之以桑B.王道之始也

C.未之有也D,斯天下三民至焉

【答案】D

【解析】例句與D項均為助詞,的。A項,代詞,指代前文的五畝地。B項,助詞,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賓語前置的標志。

3.下列加點詞語在本文中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機之以桑B.谷不可勝食也

C.數(shù)罟不入涔池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答案】D

【解析】A項,“樹”今義指樹木,文中指的是種植。B項,“勝”今義指勝利,文中

表示“盡C項,“數(shù)”今義指數(shù)量,文中表示“細、密”。D項,古今意義相同。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木不可勝用也譯文:材木用不盡

B.謹庠序之教譯文:認真地學(xué)習(xí)禮教秩序

C.然而不王者譯文:而不能統(tǒng)一天下稱王的人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譯文: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shè)法制止

【答案】B

【解析】B項,應(yīng)譯為:認真地興辦學(xué)校教育。

【參考譯文】

“只要不違背農(nóng)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wǎng)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chǎn)就吃不完;

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

養(yǎng)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yǎng)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p>

“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

時節(jié)地繁殖飼養(yǎng),不失時節(jié)地繁殖飼養(yǎng),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jīng)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

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nóng)時得到耕種,數(shù)口之家就不會鬧災(zāi)荒了。數(shù)口之家就不會鬧災(zāi)荒了。

注重鄉(xiāng)校的教育,強調(diào)孝敬長輩的道理,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年滿七十歲

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于天下的是決不會有

的?!?/p>

“現(xiàn)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shè)法制止,路上出現(xiàn)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

民,百姓死了,就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因為年歲不好?!@種說法與拿刀把人殺死后,

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歸罪于年成,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

會涌向您這兒來了?!?/p>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

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項王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表椡跫慈找蛄襞婀c飲。項王、

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一一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

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

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

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節(jié)選自司馬遷《鴻門宴》)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

B.令將軍與臣有郤郤:同“隙”,嫌隙

C.范增數(shù)目項王數(shù):屢次

D.因擊沛公于坐坐:坐下

【答案】D

【解析】D項,坐:同“座”,座位。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軍中無噠為樂B.籍何以至此

C.請以劍舞D.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答案】C

【解析】例句和C項均為介詞,用。A項,“無以”固定搭配,表示沒有……的辦法。

B項,介詞,憑借。D項,表目的,來。

3.下列加點詞語在本文中古今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將軍戰(zhàn)河北B.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C.沛公北向坐D.常以身翼蔽沛公

【答案】A

【解析】A項,“河北”今義指河北省,文中指的是黃河以北。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譯文:劉邦第二天跟從一百多人馬來

見項羽

B.籍何以至此譯文:我怎么會這樣呢

C.范增數(shù)目項王譯文:范增多次使眼色給項羽

D,若屬皆且為所虜譯文: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

【答案】A

【解析】A項,應(yīng)譯為:劉邦第二天帶領(lǐng)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

【參考譯文】

劉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騎著馬跟從他來見項羽,到了鴻門,向項羽謝罪說:“我和

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

入關(guān)中,滅掉秦朝,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F(xiàn)在有小人的謠言,使您和我發(fā)生誤會?!表?/p>

羽說:“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如果不是這樣,我怎么會這么生氣。”項王當天就留

下劉邦,和他飲酒。項羽、項伯朝東坐;亞父朝南坐。亞父,就是范增,劉邦朝北坐,張良

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項王,項王沉默著沒有反應(yīng)。

范增起身,出去,召來項莊,說:“君王對待他人仁慈。你進去上前為他敬酒,敬完酒,請

讓我舞劍。趁機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殺死否則,你們都將被他俘虜!”項莊就進去敬酒。敬

完酒,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里沒有什么可以用來作為娛樂的,請讓我舞劍。項羽說:

“好?!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張開雙臂像鳥兒張開翅膀那樣用身體掩護劉

邦,項莊無法刺殺。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

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

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

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節(jié)選自杜牧《阿房宮賦》)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多于九土之城郭九土:九州

B.獨夫之心獨夫:指秦始皇

C.日益驕固固:穩(wěn)固

D,不暇自哀不暇:來不及

【答案】C

【解析】C項,固:頑固。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千萬人之心也

A,奈何取三盡錨銖B,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C.而后人哀之D,使秦復(fù)愛六國三人

【答案】D

【解析】例句與D項均為助詞,的。A、B、C三項均為代詞。

3.下列加點詞語在本文中古今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奈何取之盡輜銖B,多于九土之城郭

C.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D.可憐焦土

【答案】D

【解析】D項,“可憐”今義指憐憫、同情,文中表示“可惜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亦念其家譯文:人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

B.釘頭磷磷譯文:(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

C.直欄橫檻譯文:筆直的欄桿和橫向的門檻

D,誰得而族滅也譯文:誰能夠族滅它呢

【答案】C

【解析】c項,應(yīng)譯為:或直或橫的欄桿。

【參考譯文】

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

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錨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致使承

擔(dān)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

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

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嘴上不敢說,心

里卻敢憤怒??墒鞘ПM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jié)果戌邊的陳勝、吳廣

一聲呼喊,函谷關(guān)被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

愛護六國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人

來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們哀傷;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鑒戒吸取教訓(xùn),也只會

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

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

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

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

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

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

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尋蒙國恩4:尋找

B.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隕首:喪命

C.責(zé)臣逋慢逋慢:回避怠慢

D.凡在故老故老:遺老

【答案】A

【解析】A項,尋:不久。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但幺劉日薄西山

A.臣具以表聞B.猥以微賤

C.伏惟圣朝幺孝治天下D.臣區(qū)供養(yǎng)無主

【答案】D

【解析】例句和D項均為連詞,因為。A項,介詞,用。B項,介詞,憑借。C項,

介詞,用。

3.下列加點詞語在本文中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拜臣郎中B.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C.則告訴不許D.況臣孤苦

【答案】D

【解析】A項,“郎中”今義指中醫(yī),文中表示一種官職。B項,“上報”今義指向上

級報告,文中表示“報答C項,“告訴”今義指與人訴說,讓人知道,文中表示“申訴

項,“孤苦”古今義都是指無依無靠,生活困苦。

4.下列對文段畫橫線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逮奉圣朝譯文:等到晉朝建立

B.除臣洗馬譯文: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

C.臣欲奉詔奔馳譯文:我很想奉旨急速趕去

D,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譯文: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

【答案】C

【解析】c項,應(yīng)譯為: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

【參考譯文】

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后又有名

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yōu)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dān),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

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我憑借卑微低賤的

身份,擔(dān)當侍奉太子的職務(wù),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

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zé)備我怠慢不敬??たh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

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

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zhàn)B育,況且

我孤單凄苦的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做過蜀漢的官,擔(dān)任過郎官職務(wù),本

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F(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

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

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

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

廢止侍養(yǎng)祖母而遠離。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

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

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

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

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