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冊基礎知識總結(jié)匯編(全冊)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冊基礎知識總結(jié)匯編(全冊)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冊基礎知識總結(jié)匯編(全冊)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冊基礎知識總結(jié)匯編(全冊)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冊基礎知識總結(jié)匯編(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四全冊基

|礎知識總結(jié)匯編(全冊)|

必修四內(nèi)容梳理

第一單元

第1課竇娥冤

一、文學常識

關漢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戲曲作家,被譽為“世

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寫了60多本雜劇,流傳下來的有10余本。他

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一起被尊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為《竇

娥冤》。

二、字音識記

竇dou娥桃機wfi哥哥行hang鼓三通tong

罪愆qian錯勘kan盜跖zhi

前合后偃ydn澧jidn半碗心chdng弘化碧。

暑氣暄xuan湛zhan

三、詞語成語積累

前合后偃:前仆后倒。

亢旱:大旱???,極。

四、寫作素材

1、竇娥受到地痞流氓張驢兒和貪贓枉法的陶兀縣令的共同迫害,

最后冤死,冤情之深可見舊社會的黑暗。

2、竇娥怕連累婆婆屈招藥死公公,她臨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

婆看見,讓婆婆傷心,可見其尊老愛老之孝心。

第2課雷雨(節(jié)選)

一、文學常識

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現(xiàn)代劇作家。先后創(chuàng)作了十多

部劇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曹禺的劇作都具

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準,在深刻的現(xiàn)實主義刻畫中融入了作者的詩意激情;

力求在多種矛盾沖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題的揭示;個性化的

語言,揭示出人物復雜的感情及急劇的心理變化。

二、字音識記

沉吟chenyin無錫xi汗涔涔cen

窟窿kdlong哭哭啼啼諦di聽

江堤di混賬hunzhang昧m國心財

三、詞語成語積累

涔涔:①形容汗、淚、水等不斷地流下。②形容天色陰沉。③

形容腫脹或煩悶。

諦聽:仔細地聽。諦,仔細。

昧心:違背良心。昧mei

彌補:把不夠的部分補足。

伺候:在人身邊供使喚,照料飲食起居。

覬「覦:希望得到不應得到的東西。

第3課哈姆萊特

一、文學常識

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乃至歐洲最偉大的

詩人與戲劇家。1590年左右,他開始編寫劇本,很快獲得了成功。

1623年,莎士比亞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遺作,出版了一部比較完整的

《莎士比亞戲劇集》。當代有名的戲劇家本?瓊斯題詞,稱莎士比亞

是“時代的靈魂”,強調(diào)這位偉大的戲劇家“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

所有的世紀”。馬克思也贊譽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主要

作品有:歷史劇《亨利四世》,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以及悲喜

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二、字音識記

吮舐(shtinshi)砧(zhen)石

傀儡(kuilei)同衾(qin)

覬覦(jiyu)蜥蜴(xlyi)

三、詞語成語積累

身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舊時指戲曲演員。

傀儡:比喻受人操縱的人。

四、寫作素材

1、時間會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飾,會在美人的額上掘深溝淺槽;

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zhì),什么都逃不過他那橫掃的鐮刀。一一莎

士比亞

2、質(zhì)樸卻比巧妙的言辭更能打動我的心?!勘葋?/p>

3、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一莎士比亞

4、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

莎士比亞

5、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一莎士比亞

6、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一一莎士比亞名言

第二單元

第4課柳永詞兩首

一、文學常識

①詞產(chǎn)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

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得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詞

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詞按字數(shù)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長調(diào)

(91字以上)詞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等(詞

的段落叫“闕”或“片”)詞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

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

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②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排

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三變”“柳七”“柳屯

田”。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diào)(慢詞)的倡導者,

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敘刻畫,

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

二、寫作素材

翻開燦若銀河的唐詩宋詞,數(shù)不勝數(shù)的當算離別詩了,王勃壯懷

高歌: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柳永則聲情哀怨:今宵酒醒何處?楊

柳岸曉風殘月。江淹卻千帆過盡一言蔽之: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還有人捶胸頓足:揚鞭哪忍匆匆!當今又有汪國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

哪堪去去還還。無論耳在何處,只祈如水如船。又來了席慕蓉溫柔的

警語:如果離別能夠勾起我們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細節(jié),離別

真的不好嗎?如此種種情思,真是美不勝收。涵詠不同時代不同人生

的感悟,會讓你有意外的收獲。

第5課蘇軾詞兩首

一、文學常識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享年64歲,史

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一寸有余(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

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漢族,是蘇洵的

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他與他

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

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p>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

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

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

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

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第6課辛棄疾詞兩首

一、文學常識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

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

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

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

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有《稼軒長短句》。

二、寫作素材

(1)

A、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

吹去。

B、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角度點撥:

①獲取輝煌的業(yè)績才能青史留名;

②英雄是時代的脊梁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A、漢朝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還;

B、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像古

人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卻落得向北回望,倉皇敗還

角度點撥: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②立業(yè)當量力而行

(3)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

角度點撥:

①老當益壯,最美夕陽紅;

②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第7課李清照詞兩首

一、文學常識

李清照(1084?約1155)中國宋代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

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為當時齊、魯一

帶知名學者。母王氏,知書善文。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

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早年生活優(yōu)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楹笈c趙

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早期生活優(yōu)裕,

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淪陷后,與丈夫南渡,

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玉詞》

1卷。

二、寫作素材

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與少女時期的生活是快樂的,但公元1127年,

宋高宗趙構(gòu)棄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隨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

此時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無定所,四處流亡。國家的半壁江山頓

失,國君被攆得抱頭鼠竄,百姓顛沛流離。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女,

一個處于社會思想制高點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

損”呢?與她同時期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亦有。但他們,這

些須眉男子上可入朝議政、馳騁疆場,下可使酒罵座、痛飲拍案。她

上溯數(shù)千年的歷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位知音,這“怎一個愁字了得”

啊!于是,一個纖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詩句,寫出了“生當做人

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抒發(fā)具有須眉般悲壯

的愛國情懷。

第三單元

第7課拿來主義

一、關于課文

雜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闡述對文化遺

產(chǎn)的批判繼承問題。雖然這篇雜文寫于上世紀30年代,但今天讀來

依然覺得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

因為70年來,被這篇戰(zhàn)斗檄文指責為“孱頭”,怒罵為“昏蛋”,

鄙夷為“廢物”的人仍不斷冒出來。這篇課文精巧的構(gòu)思,精彩的比

喻,嚴密的論證,辛辣的諷刺。

二、作者作品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

字豫山,后改為豫才。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

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

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

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

風》、《華蓋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

已集》等16部。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xiàn)代文學的旗幟,

是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

的奠基人,被喻為中國的托爾斯泰。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

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三、字音識記

冠冕mian堂皇禮尚shang往來

自詡xu殘羹geng冷炙孱can頭

腦髓sui蹩bi。進玄xuan虛

四、詞語積累

禮尚往來:禮:禮節(jié);尚:注重。指禮節(jié)上應該有來有往?,F(xiàn)也

指以同樣的態(tài)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體面,實際上并非如此。含貶義。

殘羹冷炙: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孱頭:懦弱無能的人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fā)脾氣。

五、寫作素材

1、應以“拿來主義”的方法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明和西方文化。

2、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先生是尊師的典范。魯迅經(jīng)

常寫信給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表示問候和敬意,從日本留學回國后

也專程去拜訪他。魯迅也常常懷念日本仙臺醫(yī)學院的藤野先生,將藤

野先生送給他的照片掛在寓所的壁上以激勵自己。日本要出《魯迅全

集》,魯迅惟一的希望是把《藤野先生》一文編選進去,以示對老師

的愛戴和敬佩。

第8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一、關于課文

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倫理學方面的文章。過去教科書

選用的議論文,大都是政論、思想評論和時事評論,關于母愛、父愛

之類的議論文章,似乎從來沒有進過課本。選用這篇文章就算開了一

個先例。實際上,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學生都是在

父母的愛的陽光下成長的。學生從小學起已經(jīng)讀了不少關于父母之愛

的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文,現(xiàn)在讀這篇議論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論

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作者是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

家和哲學家,他的西方思維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

讓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

二、關于作者

弗洛姆(Erich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

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

學家。畢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發(fā)生兩次世界大

戰(zhàn)后的西方人精神處境,弗洛姆在此被尊為“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

基人之一。

止匕外,在德國時弗洛姆還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成員,移居美國后始

終保持和該學派的關聯(lián)。弗洛姆思想的特色便是企圖調(diào)和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學跟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學說,其思想可以說是新弗洛伊德主

義與新馬斯洛主義的交匯。

三、字音識記

一剎chd那給ji予

罪孽n葩咄咄du。

四、詞語積累

孤立無援:孤立:沒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單獨行事,得不到外

力援助。

休戚相關:“休”,喜悅?!捌荨?,悲哀。憂喜、福禍彼此相關

聯(lián)。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節(jié)外生枝: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

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不足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種事物或現(xiàn)象很平常,

沒有什么奇怪的。

淵源:比喻事物的本原。

第9課短文三篇

一、關于作品

《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隨筆。它是一段哲

人語錄,樸素而又深刻。它告訴讀者,生活是相對于生命而言的,熱

愛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同樣,“死亡”是“生

命”的另一種形式,是熱烈豐盈的生命形式的終極狀態(tài),人們?nèi)绻?/p>

夠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賦予的所有快樂,就不會留意死亡的降臨。針對

現(xiàn)在中學生中浪費生命、漠視生命、戕害生命的現(xiàn)象,學習這篇《熱

愛生命》,應該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只是幾個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這幾個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義深刻而豐富,足以引發(fā)學生的

深思。它告訴人們,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人區(qū)別

于頑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能囊括吞沒人的

宇宙。道德的原則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學習這篇課文,應該

使學生認識到,要維護人的尊嚴,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條》看似淺顯或絕對,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位諾貝爾獎獲得

者說過,他之所以能獲獎,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記并實踐了在幼兒園就

學過的那些信條。這篇課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并高高興興去

實踐。希望在學生身上,也能達到這個效果。

二、詞語積累

《短文三篇》

風和日麗: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囊括:全包羅在里面。

推衍:推論衍義。

第四單元

第10課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文學常識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

“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

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

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

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

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

記”,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緛硎枪糯窌耐ǚQ,從三國

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

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

為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字音識記

繆公mti避匿ni繆賢miao湯鍍hu6雖弩mi肉袒tdn

盆缶fdu案圖dn可予不fdu淹池mian詐佯ydng列觀gu

an皆靡mi傳舍zhudn甚倨ju不怪yi衣褐yih。睨柱

ni

怒發(fā)沖冠: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舊指貧寒老友。

完璧歸趙: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后比喻把

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負荊請罪:負:背著;芹U:荊條。背著荊條向?qū)Ψ秸堊?。表示?/p>

人認錯賠罪。

三、文言詞語

1、曲:曲在趙(理虧)

2、均:均之二策(權(quán)衡、比較)

3、必:王必無人(倘若,假如)

4、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5、去|3:相如因持璧卻立(退后)

6、倨5):禮節(jié)甚倨(傲慢)

7、謝: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8、決:決負約不償城(必定)

9、徑道:從徑道亡(便道,小路)

10、間: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11、拔:其后秦伐趙,拔石城(攻下)

12、靡:左右皆靡(退卻)

13、怪(yi):于是秦王不蜂(高興,喜悅)

14、弩:相如雖弩(劣馬,引申為愚劣,無能)

四、本文成語

完璧歸趙怒發(fā)沖冠負荊請罪刎頸之交

五、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六、一詞多義

1、于:

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連詞,同)

2、負:

①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使……承擔)

②秦貪,負其強(憑借,倚仗)

③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3、以:

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為)

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⑤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連詞,相當于“而”)

4、見:

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5、舍: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jīng)由)

7、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日(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不過)

③顧野有麥場(《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顧妻子(《報任安書》)(顧惜,憐惜)

⑤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則幸得脫(僥幸)

9、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動,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動,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動,掉轉(zhuǎn))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動,拉開弓)

七、古今異義

1、指示:

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

古義:條約(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今義:使不超出范圍

3、前進:

古義:上前進獻(于是相如前進缶)

今義:向前行進

4、宣言:

古義:揚言((廉頗)宣言曰)

今義:宣告

5、鄙賤:

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ū少v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今義:鄙卑下賤

八、寫作素材

1、位卑未敢忘憂國

藺相如雖只是宦者令繆賢的舍人,一個普通門客,但當國家有難,

需要他效力的時候,他義無返顧,慷慨呈辭:“王必無人,臣愿奉璧

往使?!苯^不推脫。后來,在完璧歸趙和淹池會中,他出色地完成了

使命,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2、好馬還要伯樂薦

藺相如在繆賢門下做門客時,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不凡的智慧。比如,有

一次繆賢曾因犯罪,想投奔燕王。藺相如以他高屋建甑的分析,成功

地勸繆賢放棄了這一想法,最后使繆賢獲得了趙王的原諒。好馬還要

伯樂薦。要不是后來繆賢的薦舉,藺相如這匹好馬也許就會一輩子湮

沒無聞,更談不上后來在完璧歸趙和淹池會中的成功。

3、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當廉頗得知藺相如的官位超過他的時候,心里十分不服,發(fā)

誓一定要當面羞辱相如。相如以國家大局為重,“每朝時,常稱病”,

一旦“望見相如”,也是“引車避匿”。同時,還向受了委屈的舍人

曉之以理,說明“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的

道理。廉頗聞之,終于被相如“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風亮

節(jié)所感動。最后,他放下大將軍的架子,親自到相如門前負荊請罪,

與相如成為生死之交。

此段材料還可從不同角度論證不同的道理,如從廉頗的角度論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從藺相如角度論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等等。

4、不要以出身論人

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淹池會中立了大功后,被趙王拜為上卿,

地位超過了廉頗。廉頗對此頗不服氣,其中的另一條理由就是,藺相

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依照廉頗的看法,一個人出身卑

賤,就應該永遠卑賤,一個人以前是賊也就永遠是賊了,這種觀點顯

然是十分錯誤的。遺憾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卻一直都恪守著這一觀念

不放。比如,過去幾十年里,我們不是一直奉行只有“根正苗紅”的

貧下中農(nóng)才有資格被推薦上大學、招工招聘等這一十分荒謬的“出身

論”嗎?

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團結(jié)才有力量。家和不被外人欺。

當秦王要與趙王會于西河外淹池時,趙王畏懼不去。廉頗與藺相

如一起商量著說對趙王說:“如果大王不去,就表明趙國弱小膽怯了”。

在淹池會上,藺相如與秦王針鋒相對,迫使秦王為趙王擊缶,并對以

“秦之咸陽為趙王壽”,使其“終不能加勝于趙”,而此時在軍事上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在這里,藺相如的文(外交)與

廉頗的“武”(軍事)可謂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強大的秦國最終也

“不敢加兵于趙”。否則,“兩虎共斗”,則“其勢不俱生”,趙國

就會遭致重大損失。

第11課蘇武傳

一、文學常識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

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稘h書》是繼

《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

《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

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

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

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本

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

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

的。

旄mdo節(jié)厚賂lu昆hdn邪y6王廄逆窺kui觀置幣

遺wei單于淀zhu6野侯沒m6胡中閾yan氏zhi徙xl使牧

祗di更geng嫁

恐前語發(fā):恐怕以前的談話泄露。發(fā),揭露,暴露。

屈節(jié)辱命:失去了節(jié)操,辱沒了使命。

窮厄:窮困;困頓,不亨通。

二、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④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⑤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

訣別。

⑥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三、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因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遮

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反人行也。

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酗時降武。

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且陛下噩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6.武等醫(yī)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7.制遷至移中廄監(jiān)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8.既至匈奴,置幣圈單于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四、一詞多義

①使

(1)數(shù)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第一個“使”:出

使。

(3)單于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②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語:說的話。

③引

(1)虞常果引張勝弓I: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食:吃。

(3)縻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⑤發(fā)

(1)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發(fā):打發(fā)。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發(fā):發(fā)動。

(3)恐前語發(fā)發(fā):被揭發(fā)。

五、寫作素材

1、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被誘降,他始終不忘自己的責任,不忘

自己是漢人,堅守節(jié)義,寧死不降,可作為“愛國”“忠誠”這類

話題的素材。

2、匈奴人拿高官厚祿多次誘降他,蘇武不為金錢地位所動,堅

持原則,可以作為“面對誘惑”“堅持原則”這類話題的素材。

3、蘇武被送北海牧羊,匈奴人不給他食物,它吃老鼠儲存的野

果,飲雪吞氈,艱難度日,苦熬十九年,終于回國,可作為“堅持”

“珍愛生命”“留得青山在”“為了心中的夢”這類話題的素材。

第12課張衡傳

一、文學常識

《后漢書》作者范曄,他是很有才華的史學家?!逗鬂h書》簡明

而周詳,敘述中間雜以議論,頗富文采。他自己曾說:“筆勢縱放,

實天下之奇作?!倍稄埡鈧鳌返膫髦鲝埡馐菛|漢時期一位杰出的科

學家、文學家、政治家,還是當時有名的畫家,郭沫若曾評價他是一

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連辟bi公府篆zhuan蟾chan繪chu帷wei幄w。讖chen

閹yGn詭gui對骸hai骨虛妄wdng

不慕當世:不趨附當時的權(quán)貴。

詭對:不用實話回答。

合契若神:(彼此)符合,(靈驗)如神。

二、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

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三、古今異義:

(1)常麗淡靜

古:言行舉止適度得體

今: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2)舉孝廉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