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教學參考_第1頁
《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教學參考_第2頁
《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教學參考_第3頁
《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教學參考_第4頁
《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教學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天若有情天亦老——詠史懷古》教學參考一、知識概述縱覽中國詩詞名篇佳句,有不少追懷古人往事之作。單說與項羽有關的詩篇,便有古人如李清照那鏗鏘有力的《夏日絕句》和杜牧借題說事的《題烏江亭》,亦有今人如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不同的詩歌,于相同的項羽,或褒或貶。抑或如秦朝,于群雄爭霸中一統(tǒng)天下,卻又閃電般滅亡,何故?便有賈誼之《過秦論》、杜牧之《阿房宮賦》陳論其事其人。前朝人與事,何故援引入詩文,實則或借古諷今,表達對現(xiàn)實政治的關懷;或借史抒懷,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抱負,闡發(fā)對人生的思考。這就是詠史懷古詩文產生的根源。騷人墨客們在歷史古跡中尋找靈感,又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豐富著歷史古跡的文化內涵。因此,詠史懷古的詩文,是豐富中國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也積淀了多少蘊藉宏富的詠史懷古之作。本課選錄了三篇詠史懷古作品——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與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學習本課的重點在于:一是要掌握詠史懷古詩詞作品行文的結構和角度,二是要正確分析人事與情理之間的關系,三是要熟練運用詩詞鑒賞的方法分析課文,四是要積累相關的素材以對我們的作文做一個有益的補充。二、重點知識歸納及講解《西塞山懷古》:(一)作者簡介劉禹錫,字夢得,為匈奴族后裔,唐代文學家、哲學家。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其詩精煉含蓄,生前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曾自編其著述為“四十通”,又刪取四分之一為“集略”,今都不傳?!缎绿茣に囄闹尽份d《劉禹錫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遺佚,輯為《外集》10卷。代表作有《西塞山懷古》和《秋詞二首》等。(《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保ǘ┱w感知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qū),一名道士洑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劉禹錫自夔州調往和州(今安徽和縣)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經過西塞山時寫了這首詩。詩歌共四聯(lián),前兩聯(lián)重在敘事,后兩聯(lián)重在抒情。按照詠史懷古詩的三個鑒賞要領分析詩歌。(三)文本分析第一步:弄清史實,疏通文意。設疑:詩歌哪些句子是敘事的?敘事了怎樣的歷史事件?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是對當年歷史的回顧。公元279年,司馬炎為完成統(tǒng)一的大業(yè),下令伐吳。在東起滁州西至益州的遼闊戰(zhàn)線上,組織了數(shù)路大軍,向東吳發(fā)動了全面進攻。當時身為龍驤將軍的王濬,在益州造戰(zhàn)船,“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處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晉書·王濬傳》),此即詩中所言之“樓船”。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濬帶兵從益州出發(fā),沿江東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吳主孫皓的投降,從此東吳滅亡?!扒よF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是承上聯(lián)具體地寫出金陵政權“黯然收”的景況和原因。“千尋鐵鎖”,當時的東吳,為防御晉武帝的討伐,曾在西塞山一帶筑營壘,設江防,并用鐵鎖鏈橫截長江,以阻擋王濬的樓船。但王濬用木筏數(shù)十,上載麻油火炬,燒融了鐵鏈,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吳主孫皓舉“降幡”投降。第二步:領悟感情,觸發(fā)共鳴。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聳立,其下的長江在寒秋中滾滾東流??墒钱斈暝诮鹆甑牡弁醵疾灰娏?。兩句是詩人觸景生情,對歷史上的興亡,發(fā)出傷心的慨嘆?!巴隆痹谶@里包含有兩層含義:一是具體針對吳被晉所滅。從歷史上看,當時的東吳,非兵不多,將不廣,城不固,地不險。只因孫皓不修內政,荒淫誤國,致使“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三國志·孫皓》),所以必然要導致“鐵鎖沉”“降幡出”的下場。二是指自東吳以后在金陵相繼建都的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最終都相繼滅亡。這些政權的滅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們總不接受歷史的教訓,在循環(huán)往復地因襲著前人的失誤而不自省。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說:“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本哂姓渭翌^腦的劉禹錫,對這一點自然理解得很深,所以他積極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團,奮起改革時弊,力求挽救衰敗的唐王朝??墒菤埧岬默F(xiàn)實,使自己的愿望不僅不能實現(xiàn),反而使自己與集團其他諸人都屢遭迫害與打擊。所以這里的“幾回傷往事”,不僅有對前朝興亡的感嘆,也有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訴。一個“傷”字,充分表現(xiàn)了悲痛之情。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詩人對往事的“傷”是根于當世的憂,傷往事是次,憂當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后,雖然表面上還維持著統(tǒng)一的局面,但是幾代皇帝都寵信宦官,排擠忠臣。藩鎮(zhèn)割據(jù)愈演愈烈。如詩人認為,這種情勢若繼續(xù)維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敗,重蹈歷史的覆轍。所以“今逢四海為家日”既是詩人欣喜唐王朝這個暫時還統(tǒng)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這個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壘蕭蕭蘆荻秋”大概將會成為唐王朝未來的真實寫照。后人會和此時的詩人一樣面對前朝的故壘遺跡,在一片秋風蘆荻的搖曳之中而傷心嘆喟。如此在內容上則深化了詩的主題思想。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第三步:分析技巧,體察詩心。這首詩的技巧分析可從以下角度分析:第一,借古諷今。此詩表面看是寫歷史變遷,世事無常,興衰難料之感,但若聯(lián)系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和劉禹錫密切關注國事的心態(tài)來看,則可知懷古之意實因傷今,作者是在以古為鑒,警示時人:三國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歷史,唐王朝還算是個統(tǒng)一的大國,但各藩鎮(zhèn)擁兵自重已經多年,“四海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隱憂。第二,語詞運用。如一二句中“下”與“收”二字,連貫而成,相互呼應。前者表明王濬兵來之迅猛;后者寫出東吳政權覆滅之命運,冠以“黯然”,更見慘凄。(四)主題概括在這首詩中,詩人把矛頭指向在歷史上曾經占據(jù)一方但最終覆滅的統(tǒng)治者,實則警示當時驕奢腐敗的唐王朝,應該吸取六朝覆滅的教訓,對重新抬頭的割據(jù)勢力加以控制?!督疸~仙人辭漢歌》:(一)作者簡介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仕途偃蹇,僅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其詩長于樂府,多表現(xiàn)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對宦官專權、藩鎮(zhèn)割據(jù)的現(xiàn)實,也有所揭露、諷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頓,詩中于世事滄桑、生死榮枯,感觸尤多。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chuàng)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后世有人稱之為“詩鬼”。代表作有《李憑箜篌引》《蘇小小墓》等。(二)寫作背景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907)尚有九十余年,詩人產生興亡之感的原因,要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zhèn)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李賀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xiàn)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yè),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后,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后不得不含憤離去。據(jù)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銅仙人耳”。(三)整體感知從詩歌的感情基調來看,詩人蘊涵于字里行間的情感以悲居多,兼有憤的成分。具體的表現(xiàn),還有賴于對詩句的分析。(四)文本分析(結合表格加以分析)第一步:敘述了什么事?第二步:抒發(fā)了什么情?第三步: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事情內容情感表達技巧漢武帝煉丹求仙夢想破滅,生命消殞韶華易逝,人生難久用典金銅仙人初離漢宮金銅仙人漢澆鑄魏拆離興亡之感、離別情懷擬人、比喻、烘托出城途中所見衰蘭相送,攜盤獨出仕進無望,自傷身世擬人,襯托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像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盡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里,他不過是偶然一現(xiàn)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xiàn)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中間四句用擬人手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凄惻情態(tài)。金銅仙人得到過漢武帝的愛撫,它是劉漢王朝由盛而衰的見證。“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側重寫客體,前一句寫道路遙遠,后一句寫氣候惡劣,以外界環(huán)境烘托心情?!八帷弊忠徽Z雙關,關東霜風凄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xiàn)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翱諏h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fā)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金銅仙人深得漢武帝寵愛,而金銅仙人則以感激之情報之,“漢月”一語雙關,既指漢代之月,又暗點對故主的懷念之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xiàn),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xiàn)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此四句,詩人實則借金銅仙人之遭遇與情感來表達自己看到眼前的滄桑巨變而生發(fā)出的興亡之感和離別情懷。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末四句寫出城后途中的情景。城外的“咸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xiàn)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衰蘭”即衰枯的蘭花。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里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疤烊粲星樘煲嗬稀保辛Φ睾嫱辛私疸~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凄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尾聯(lián)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著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著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拔汲恰本鋸膶γ媛涔P,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借助于事物的聲音和形態(tài),委婉而深沉地表現(xiàn)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五)主題概括詩人所生活的時代,國運日衰,藩鎮(zhèn)割據(jù),兵禍迭起,民不聊生;而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報國無門,處處碰壁。詩人有感于此,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抒發(fā)了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明妃曲二首(其一)》:(一)作者簡介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二)背景分析明妃:即王昭君,晉朝為避司馬昭諱,而改昭君為明君,后人稱明妃。曲:原屬漢樂府舊題,這種歌行體宜于作委屈盡情的表達,《明妃曲》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古代詩歌中詠王昭君的詩很多,絕大部分詩歌的主題或以感傷凄涼立意,或從昭君的境遇著眼,或嘲諷漢元帝的薄情寡義,或咒罵毛延壽的貪利忘義,或哀嘆國勢不振等等。然王安石的《明妃曲》卻在運用傳統(tǒng)題材的同時別出新意,拋開漢胡和南北的定見和偏見,從“失意”和“知心”角度,賦予昭君形象以新的意義?!睹麇住肥峭醢彩诩斡铀哪辏?059),任提點東刑獄是所作。嘉祐三年(1058年)任度支判官時,向宋仁宗上萬言書,對官制、科舉以及奢靡無節(jié)的頹敗風氣作了深刻的揭露,請求改革政治,加強邊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原則,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視。這段經歷,或許與王安石創(chuàng)作《明妃曲二首》有一定的聯(lián)系。(三)文本分析鑒賞要點:詩題“明妃曲”,故詩以明妃為中心,詩歌的分析則可從分析明妃這一人物形象入手。從詩歌內容來看,可以詩歌分為前后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四行是寫明妃出宮時,第二部分為即后四行寫明妃出宮后。設疑: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明妃形象呢?●出宮時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皽I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從正面寫明妃的神態(tài),刻畫出明妃眷念故國無限柔情的凄美姿態(tài)?!熬醪蛔猿帧睆膫让婧嫱忻麇@人的美貌。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與前兩行相比,這兩行詩運用了典故,是從側面來寫明妃之美。小結:寫明妃之美,實則為寫明妃之“悲”作鋪墊,使得悲劇意味更加濃重。●出宮后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此兩行寫明妃心知此番離開故國便再無回還之日,但明妃并未因“恨帝始不見遇”而改變自己對祖國的情感?!爸M漢宮衣”即不改漢服,表明了明妃愛鄉(xiāng)愛國的真摯深厚情感。其感情何其純潔,其形象何其高大。與漢元帝的薄情寡義、好色形成鮮明對比?!凹穆曈麊柸鲜?,只有年年鴻雁飛”兩句,把明妃一心向漢、歷久不渝的心聲抒寫得刻骨銘心。如此,明妃在詩中的形象,除去可悲的成分外,更增添了一種可敬之感。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凹胰巳f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是基于明妃對家鄉(xiāng)故土的深切思念而做出的無可奈何的寬慰之語。然卻越寬慰越悲痛,使得悲劇氣氛更為濃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明妃的悲劇呢?“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運用典故,含蓄地點明了悲劇根源。從本質上看,明妃的悲劇和陳阿嬌的悲劇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因為她們都是受害者。制造陳阿嬌悲劇的罪魁禍首是漢武帝,釀成王昭君悲劇的元兇,當然就是漢元帝。正是由于專制帝王對嬪妃只有玩弄之意并無真實愛情的緣故,才導致昭君寧愿含恨遠去。故而,詩句中既有詩人對明妃的同情,也含有對于專制帝王薄情寡義的憤怒。(四)主題概括詩歌通過對明妃出宮時的情景以及出宮后生活的敘述,刻畫了明妃不惟命運可悲,品格更為可敬的形象,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明妃的同情和對封建專制帝王恣意玩弄嬪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