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葛洲壩中學高三生物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圖是某種動物細胞生活周期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圖,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A~C段B.CD段、GH段的染色體與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為1∶1C.圖中顯示兩種分裂方式,Ⅰ~M段可表示有絲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現(xiàn)象與AH、HI所代表的生理過程有關2.下圖SARS-CoV-2病毒感染能引起人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該病毒由RNA、蛋白質外殼和囊膜組成,囊膜主要來自寄主細胞膜,也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下列有關SARS-CoV-2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囊膜表面的糖蛋白與病毒侵染宿主細胞有關B.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C.可以用咽拭子和PCR方法來檢測疑似患者是否攜帶病毒D.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該病毒僅通過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染3.某單基因遺傳病在某地區(qū)的發(fā)病率為1%,下圖為該遺傳病的一個家系,I-3為純合子,I-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應的遺傳物質。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此遺傳病不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調查此遺傳病的遺傳方式要在該地區(qū)人群中隨機調查C.Ⅱ-9與該地區(qū)一個表現(xiàn)型正常的男性結婚后,所生男孩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幾率是5/11D.通過比較Ⅲ-10與Ⅰ-2或Ⅰ-3的線粒體DNA序列可判斷他與該家系的血緣關系4.生態(tài)護坡能保障公路邊坡的穩(wěn)定性,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研究人員選取四段某新建高速公路邊坡,分別移栽不同植被(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1年后四段邊坡的檢測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邊坡移栽類別植被覆蓋率(%)小型土壤動物土壤有機質(g/kg)物種數(shù)個體數(shù)甲草本93372601.8乙灌木65332.2丙草本+灌木99625803.9丁無8934.9A.表中小型土壤動物的物種數(shù)和個體數(shù)是通過目測估計法進行計數(shù)的B.與其它三段護坡相比,丁段邊坡發(fā)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C.與單獨移栽相比,同時移栽草本和灌木更能提高群落結構的穩(wěn)定性D.隨時間的延長,四段邊坡的群落演替最終都能夠演替到森林階段5.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酵母菌和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中線粒體的功能不同B.對細胞膜成分的探索是從膜的通透性開始的C.病毒進入人體后,淋巴細胞首先對其發(fā)起攻擊D.消費者通過消化系統(tǒng)可以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6.引起“COVID-19”疾病是一種包膜的單鏈RNA病毒,包膜具有三種蛋白,其中S蛋白會結合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后,被細胞內吞。由于是新病毒,人體在短時間內會爆發(fā)性釋放殺傷性免疫物質“細胞因子風暴”,引起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以及肺泡上皮細胞彌漫性損傷。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該病毒引起細胞損傷,發(fā)生的是細胞免疫,不會產生抗體B.病毒在細胞內以RNA為模板合成RNA聚合酶的過程屬于翻譯過程C.病毒被細胞內吞,合成后以胞吐方式釋放,體現(xiàn)了病毒包膜的流動性D.已知ACE2名稱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說明其在細胞膜上僅有催化功能7.下圖為用不同方式培養(yǎng)的酵母菌的種群增長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在制裝片時應先蓋蓋玻片,再滴培養(yǎng)液B.用臺盼藍染液染色后再進行計數(shù),結果更接近真實值C.隨培養(yǎng)液更換周期延長,酵母菌種群增長率變大D.限制d組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因素有:營養(yǎng)物質不足、代謝廢物積累等8.(10分)今年肆掠非洲的蝗災,其罪魁禍首是一種棲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蟲——沙漠蝗。沙漠蝗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繁殖速度快,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平方公里大約40萬至8000萬只,1平方公里規(guī)模的蝗群一天進食量相當于1.5萬人一天進食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今年因雨水充沛,沙漠蝗種群數(shù)量呈“J”型增長B.沙漠蝗個體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構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C.沙漠蝗數(shù)量多、食量大,啃食后的農田由于遭到嚴重破壞將進行初生演替D.利用信息素誘捕沙漠蝗雄蟲降低出生率屬于生物防治二、非選擇題9.(10分)1903年,美國遺傳學家薩頓用蝗蟲(染色體為2n=24,約有17000多個基因)細胞作材料,通過顯微鏡技術研究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和受精作用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請回答:(1)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假說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提出“染色體在基因上”,請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染色體在基因上”假說不成立的依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2)已知蝗蟲體色的黑色由隱性基因控制,但不知道控制黑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上?,F(xiàn)欲通過調査方法初步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①方案:尋找種群中足夠數(shù)量的黑色蝗蟲個體進行調査,統(tǒng)計__________。②請寫出預測結果及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大豆花葉病毒會嚴重降低大豆的產量和品質。為預防抗病大豆品種乙的抗病能力減弱,科研人員用EMS誘變感病大豆,獲得新的抗病品種甲。科研人員利用甲、乙兩個品種對抗性遺傳進行研究。(1)因為基因突變具有___________性,EMS誘變后,非入選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時處理掉這些植株。(2)利用甲、乙兩品種大豆進行雜交試驗,結果如下表組別親本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實驗一甲×易感018111348實驗二乙×易感15027681據(jù)表分析,甲、乙兩品種抗病性狀依次為______________性性狀。(3)已知品種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號染色體上,為探究品種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員設計如下雜交實驗:甲乙雜交,F(xiàn)1自交,統(tǒng)計F2性狀分離比。①預期一:若F1均抗病,F(xiàn)2抗病∶易感為13∶3,說明兩品種抗病性狀的遺傳是由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體上。②預期二:若F1、F2均抗病,說明甲、乙兩品種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或同一對染色體上不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兩個突變基因。(4)SSR是DNA中的簡單重復序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種的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體特異性標記。科研人員擴增出實驗一若干個體中的SSR序列,用于確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電泳結果如圖所示:圖中結果說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_號染色體上,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如圖是利用克隆技術進行人類疾病治療的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細胞,A-C表示過程。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A表示的細胞工程技術是____,該過程用患者的體細胞作為供核細胞,用[①]____作為提供細胞質的細胞。(2)對②進行培養(yǎng)時,需將培養(yǎng)瓶置于含適量CO2的培養(yǎng)箱中,以維持培養(yǎng)液的____相對穩(wěn)定;培養(yǎng)液中需添加一定量的___,以防止污染;培養(yǎng)液中加入____因子,可促進C過程的進行。(3)胚胎干細胞可從圖中[③]____獲取,用某染料鑒定該胚胎干細胞是否為活細胞時,發(fā)現(xiàn)活細胞不能被染色,其原因是活細胞膜對物質的吸收具有____。若胚胎正常發(fā)育,④將發(fā)育成_____。12.與花生不同,玉米固定CO2后首先會形成C4化合物,因此被稱為C4植物。C4植物含有的PEP羧化酶對CO2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可以把濃度很低的CO2固定下來供給植物體利用,科學家形象地把這種作用比喻為“CO2泵”,具體機制如圖1所示。圖2為夏季某地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光合速率測定值,請分析回答:(1)科學家獲得圖1所示CO2的固定機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2)花生葉肉細胞中的CO2在_____中被C5固定下來,該過程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NADPH。(3)花生在13:00時光合速率下降的現(xiàn)象,稱為“光合午休”,這是由于光照增強,溫度過高,_____,導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顯下降;而此時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仍然有所升高,原因是________(4)生物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特定功能往往與特定環(huán)境相適應,據(jù)此分析玉米產地的氣候條件一般是: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B【解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某動物細胞生活周期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圖,其中A-C段表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情況;C-H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情況;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驹斀狻康任换蚍蛛x、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分裂結束后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故對應A~C段,A正確;CD段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細胞中有姐妹染色單體,故染色體與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是1:2,而GH段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已結束,著絲點已分裂,故此時細胞中染色體與核DNA的數(shù)目之比1:1,B錯誤;圖示中顯示兩種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絲分裂的一個細胞周期,C正確;HI表示受精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變異現(xiàn)象是減數(shù)分裂產生多種配子及隨機結合的緣故,D正確。故選B。2、D【解析】
生物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驹斀狻緼、囊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識別功能,與病毒侵染宿主細胞有關,A正確;
B、病毒不含核糖體,其蛋白質外殼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B正確;
C、可以用咽拭子和PCR方法來檢測疑似患者,以檢測是否攜帶該病毒,C正確;
D、目前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呼吸道飛沫或直接親密接觸進行傳播,D錯誤。
故選D。3、C【解析】
1、該單基因遺傳病在某地區(qū)的發(fā)病率為1%,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在該地區(qū)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是10%,正?;虻幕蝾l率為90%。
2、分析系譜圖:3是患者,且是純合子,其后代中都應該含有致病基因,后代應為為雜合子,雜合子表現(xiàn)正常,因此該病是隱性遺傳病,由于1是患病女性,其兒子6表現(xiàn)正常,因此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3、人體中線粒體DNA幾乎都來自母親?!驹斀狻緼、由題干和題圖信息該遺傳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
B、調查此遺傳病的遺傳方式應在患者家系中調查,B錯誤;
C、假設該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9的基因型為Bb,表現(xiàn)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為BB或Bb,Bb的概率是(2×10%×90%):(2×10%×90%+90%×90%)=2/11,BB=1-2/11=9/11,因此后代所生男孩不含有該致病基因的幾率是BB=2/11×1/4+9/11×1/2=5/11,C正確;
D、Ⅰ-2是男性,是Ⅲ-10的爺爺,而一個人的線粒體DNA主要來自于母親,故不能比較III-10與Ⅰ-2的線粒體DNA序列來判斷他與該家系的血緣關系,D錯誤。
故選C?!军c睛】本題結合系譜圖,考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要求考生識記幾種常見人類遺傳病的類型、特點,能根據(jù)題圖和題文信息準確判斷該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并能進行相關概率的計算。4、C【解析】
1、分析題圖:邊坡(甲)上移栽草本,邊坡(乙)上移栽灌木,邊坡(丙)上移栽草本+灌木,邊坡(?。┎贿M行移栽,與邊坡丁相比,邊坡甲、乙、丙的植被覆蓋率高,小型動物的物種數(shù)和個體數(shù)多,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甲、乙、丙比較,邊坡丙植被覆蓋率最高,小型動物的物種數(shù)和個體數(shù)多,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2、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巖或沙丘上開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fā)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驹斀狻緼、表中小型土壤動物的物種數(shù)和個體數(shù)可通過計名計算法或目測估計法進行計數(shù),A錯誤;B、與其它三段護坡相比,丁段邊坡雖然沒有移栽類別,但具有土壤條件,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種子或其他繁殖體,所以發(fā)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錯誤;C、與單獨移栽相比,同時移栽草本和灌木增加了物種多樣性,更能提高群落結構的穩(wěn)定性,C正確;D、隨時間的延長,由于環(huán)境、人類活動等因素,四段邊坡的群落演替最終不一定會演替到森林階段,D錯誤。故選C?!军c睛】本題以公路邊坡保護為素材,結合調查表格,考查群落演替及穩(wěn)定性的相關知識,要求理解和掌握群落演替的過程及結果,能結合表中信息,對選項做出正確的判斷。5、B【解析】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與能量的供應有關。人體的免疫分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免疫細胞可以分為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詳解】A、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產生ATP的主要場所,功能相同,A錯誤;B、該選項考查了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的科學史,歐文頓通過500多種物質的實驗,發(fā)現(xiàn)脂質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從而得出,細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質,B正確;C、吞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參與特異性免疫,病毒首先被吞噬細胞識別攝取處理,C錯誤;D、消費者通過消化系統(tǒng)可以將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D錯誤;故選B。6、B【解析】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寄生在活細胞內,依靠吸取活細胞內的營養(yǎng)物質而生活的。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生存。2、細胞膜的功能:(1)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3)進行細胞間的物質交流。3、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4、細胞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2)反應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fā)揮效應。【詳解】A、當新冠病毒侵入機體內環(huán)境時,機體會通過體液免疫,由漿細胞產生抗體來消滅病毒,如果病毒侵入細胞,則通過細胞免疫,由效應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釋放出病毒,再通過體液免疫將其消滅,A錯誤;B、翻譯是以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病毒在細胞內以RNA為模板合成RNA聚合酶的過程屬于翻譯過程,B正確;C、新冠病毒是一種包膜病毒,在細胞內增殖后會以胞吐方式釋放,體現(xiàn)了寄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錯誤;D、ACE2可與細胞膜上的ACE2受體結合,說明ACE2在細胞膜上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錯誤。故選B?!军c睛】本題考查病毒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病毒的結構,明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識記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及功能特性,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7、C【解析】
1、“J”型曲線:指數(shù)增長函數(shù),描述在食物充足,無限空間,無天敵的理想條件下生物無限增長的情況。2、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動物的數(shù)量也會增加,這就使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時會穩(wěn)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長曲線。3、換培養(yǎng)液的間隔時間越短,營養(yǎng)越充足,所以每3h、12h、24h換一次培養(yǎng)液,3種不同情況下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依次是a、b、c?!驹斀狻緼、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應該先蓋蓋玻片,再滴培養(yǎng)液讓其自行滲入,A正確;B、臺盼藍可以將死細胞染成藍色,而活細胞不會被染色,因此用臺盼藍染液染色后再進行計數(shù),結果更接近真實值,B正確;C、據(jù)圖分析可知,隨著培養(yǎng)液更換周期延長,酵母菌種群增長率逐漸變小,C錯誤;D、d組種群數(shù)量增長表現(xiàn)為S型,限制其種群數(shù)量增長的因素有:營養(yǎng)物質不足、有害代謝廢物積累、pH的改變等,D正確。故選C。8、D【解析】
1、種群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集合體。種群的特征包括數(shù)量特征、遺傳特征和空間特征,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2、群落的空間結構:(1)垂直結構:植物群落的垂直結構表現(xiàn)垂直方向上的分層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決定了動物的垂直分層。(2)水平結構: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強度地形明暗濕度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段上分布著不同的生物種群。【詳解】A、沙漠蝗種群數(shù)量急劇增加,但環(huán)境中存在沙漠蝗的天敵等制約因素,種群數(shù)量增長并非理想條件下的“J”型增長,A錯誤;B、沙漠蝗個體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不是群落的水平結構,B錯誤;C、沙漠蝗數(shù)量多、食量大,啃食后的農田的土壤還保留部分種子或繁殖體,并非進行初生演替,C錯誤;D、利用信息素誘捕沙漠蝗雄蟲,從而降低出生率,既能控制害蟲,又不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屬于典型的生物防治方法,D正確。故選D。二、非選擇題9、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染色體可在顯微鏡下觀察,而基因不能;基因比染色體?。豢刂菩誀畹幕虻膫€數(shù)比染色體的數(shù)目多雌雄個體數(shù)量比若后代黑個體的雌雄數(shù)量相當,則控制黑色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后代黑個體的雌雄數(shù)量有明顯差異(黑色雌性數(shù)量少于黑色雄性數(shù)量),則控制黑色性狀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解析】
1、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與性別無關,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即表現(xiàn)出伴性遺傳的特點。2、應用統(tǒng)計調查判斷基因位置方法:統(tǒng)計具該性狀的個體,觀察該性狀在雌性個體、與雄性個體中的比例,看是否具有顯著差異,如果具有顯著差異,則是伴性遺傳,伴性遺傳分為伴X顯性遺傳、伴X隱性遺傳,伴Y遺傳,若是隱性性狀雄性個體多于雌性個體,是伴X隱性遺傳,如果雌性個體多于雄性個體,是伴X顯性遺傳,如果只在雄性個體中出現(xiàn),則是伴Y遺傳;如果在雌雄個體間的比例無顯著差異,則是常染色體遺傳?!驹斀狻浚?)薩頓在觀察蝗蟲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現(xiàn)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從而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因為染色體可在顯微鏡下觀察,而基因不能,故基因比染色體小,控制性狀的基因的個數(shù)比染色體的數(shù)目多,故可判斷“染色體在基因上”假說不成立。(2)已知蝗蟲體色的黑色由隱性基因控制,要判斷控制黑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上??蓪ふ曳N群中足夠數(shù)量的黑色蝗蟲個體進行調査,統(tǒng)計雌雄個體數(shù)量比。若后代黑個體的雌雄數(shù)量相當,則控制黑色性狀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后代黑個體的雌雄數(shù)量有明顯差異(黑色雌性數(shù)量少于黑色雄性數(shù)量),則控制黑色性狀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军c睛】本題的知識點是常染色體遺傳、伴X隱性遺傳的特點,通過調查統(tǒng)計方法確定基因的位置,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學會應用調查統(tǒng)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10、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不利隱、顯2非同源同一位點上的兩個突變基因2F2抗病個體的SSR與親本甲2號染色體相同,與14號染色體上的SSR無關聯(lián)【解析】
1.基因突變的特征:基因突變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變異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多數(shù)是有害的,但不是絕對的,有利還是有害取決于生物變異的性狀是否適應環(huán)境。2.據(jù)表中結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斷易感是顯性,甲的抗病性狀是隱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斷易感是隱性,乙的抗病性狀是顯性性狀。3.甲乙雜交,F(xiàn)1自交,F(xiàn)2抗病∶易感為13∶3,屬于9:3:3:1變形,說明兩品種抗病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否則可能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驹斀狻浚?)因為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誘變后,非入選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時處理掉這些植株。(2)利用甲、乙兩品種大豆進行雜交試驗,據(jù)表中結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斷易感是顯性,甲的抗病性狀是隱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阂赘?3:1,故判斷易感是隱性,乙的抗病性狀是顯性性狀。(3)已知品種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號染色體上,為探究品種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員設計如下雜交實驗:甲乙雜交,F(xiàn)1自交,統(tǒng)計F2性狀分離比。①預期一:若F1均抗病,F(xiàn)2抗病∶易感為13∶3,屬于9:3:3:1變形,說明兩品種抗病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是由2對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②預期二:若F1、F2均抗病,說明甲、乙兩品種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點上的兩個突變基因或同一對染色體上不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兩個突變基因。(4)SSR是DNA中的簡單重復序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種的同源染色體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體特異性標記??蒲腥藛T擴增出實驗一若干個體中的SSR序列,用于確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分析圖示電泳結果可知:F2的1、4、7與甲均表現(xiàn)抗病,F(xiàn)2抗病個體的SSR與親本甲的2號染色體相同,與14號染色體上的SSR無關聯(lián),說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號染色體上?!军c睛】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的應用、基因突變的特點等,解題關鍵是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并應用相關知識結合題干信息進行推理、綜合解答問題。11、核移植次級卵母細胞pH抗生素分化誘導內細胞團選擇透過性胎膜和胎盤【解析】
使用該技術對人某些疾病進行治療時,需要患者提供相應的遺傳物質進而通過細胞工程等培育相應的組織和器官。核移植技術需要利用患者的細胞核提供遺傳物質,需要次級卵母細胞提供細胞質。胚胎在正常發(fā)育時,會產生胎盤和胎膜以便保護胚胎發(fā)育并獲得營養(yǎng)物質。【詳解】(1)過程A顯示將患者的細胞核取出,移植到去掉核的細胞中,該過程為核移植;其中次級卵母細胞中含有大量的細胞質,一般來充當受體細胞;(2)保證環(huán)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3584:2024 EN Open Charge Point Protocol (OCPP)
- 公司裝修合同正規(guī)
- 浴場承包合同
- 電腦維護保養(yǎng)合同
- 公立醫(yī)院職工購房借款合同
- 化糞池設備銷售合同
- 房地產物業(yè)售樓處服務合同
- 場地房屋租賃服務合同
- 擔保借款三方合同
- 擋土墻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年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深度研究
- 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八年級生物試題
- 2025年東營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福建省廈門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含筆試答案無聽力答案、原文及音頻)
- 全脊柱x線攝影技術
- 《酸棗營銷戰(zhàn)略》課件
- 真需求-打開商業(yè)世界的萬能鑰匙
-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總復習課件
- 倉庫禮儀培訓
- 2024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包含進度支付與違約責任條款范本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