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興義市第八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興義市第八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興義市第八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興義市第八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興義市第八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興義市第八中學高二上生物期末復習檢測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某女婁菜種群中,寬葉和窄葉性狀是受X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的,但窄葉性狀僅存在于雄株中,現有三個雜交實驗如下,相關分析錯誤的是()雜交組合父本母本F1表現型及比例1寬葉寬葉寬葉雌株:寬葉雄株:窄葉雄株=2:1:12窄葉寬葉寬葉雄株:窄葉雄株=1:13窄葉寬葉全為寬葉雄株A.組合1中,父本基因型為XBY,母本基因型為XBXbB.將組合1的F1自由交配,F2中窄葉占1/6C.組合1中,寬葉母本與F1寬葉雌株均為雜合子D.組合2、3的F1表現不同是因母本的基因型不同2.下列關于育種方法和原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純種非糯性水稻和純種糯性水稻雜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藍黑色花粉:橙紅色花粉=3:1B.培育“黑農5號”大豆和青霉素高產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變C.培育三倍體無子西瓜所依據的主要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D單倍體育種過程中常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3.陸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種類最豐富的是()A.熱帶雨林 B.荒漠C.北方針葉林 D.溫帶落葉闊葉林4.三刺魚通常以浮游動物水蚤為食。研究人員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鳥模型和饑餓的三刺魚進行實驗,結果如下圖。下列與本實驗相關的分析錯誤的是A.本實驗主要研究三刺魚在有無翠鳥威脅時的取食行為B.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鳥的有無C.翠鳥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擊三刺魚的次數更多D.翠鳥的存在改變了三刺魚的捕食策略5.如圖是燕麥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的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長素由②向①運輸B.生長素由①向③運輸C.生長素由④向③運輸D.③處生長比④處快6.下列關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敘述,正確的是()A.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反射弧B.突觸的結構決定了反射弧中興奮傳遞的方向C.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位于腦干D.一個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包含3個神經元7.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中部分食物網簡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一共有4條食物鏈B.若蜘蛛全部死亡,則蛇的數量一定迅速減少C.蛇在此食物網中,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營養(yǎng)級D.青蛙和蜘蛛之間既有競爭關系,也有捕食關系8.(10分)下列各圖箭頭表示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和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不正確的是()A. B.C. D.二、非選擇題9.(10分)為了解不同害蟲防治策略對梨園土壤線蟲的影響,科研人員將某梨園劃分為三個區(qū)進行一年的實驗研究。實驗處理如下:常規(guī)區(qū):頻繁化學防治,噴施化學殺蟲藥劑9次;實驗1區(qū):農藥減施防治,噴施化學殺蟲藥劑4次;實驗2區(qū):植物源藥物減施防治,噴施藥劑4次。(1)為調查土壤線蟲數量以及種類,科研人員在梨園中__________選擇若干取樣點,采用__________法進行調查。(2)三個區(qū)線蟲數量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該實驗結果說明__________。(3)科研人員又根據線蟲的生活習性和取食特點,將土壤線蟲劃分為4個營養(yǎng)類群,再根據調查得到的線蟲種類,計算得到各營養(yǎng)類群的相對豐度如下表。0~20cm>20cm常規(guī)區(qū)實驗1區(qū)實驗2區(qū)常規(guī)區(qū)實驗1區(qū)實驗2區(qū)食細菌線蟲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線蟲6.546.337.452.692.562.59雜食-捕食線蟲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線蟲7.777.947.3215.4132.0826.82①梨園中的細菌、真菌、線蟲和植物等各種生物共同構成了__________,各種線蟲在土壤中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結構。②在0~20cm土層,各營養(yǎng)類群線蟲相對豐度在3個區(qū)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而在>20cm土層,實驗區(qū)__________,其余均無顯著性差異,群落結構發(fā)生了改變。③土壤線蟲食性多樣化,使土壤生態(tài)系統營養(yǎng)結構更加復雜,這對提高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義。(4)綜合上述實驗結果,在農藥脅迫較重的土壤淺層,土壤線蟲各營養(yǎng)類群均受到影響,導致不同處理間差異主要體現在土壤線蟲__________上,而在農藥脅迫相對較輕的土壤深層,由于__________線蟲可能對農藥更敏感,導致不同處理間差異主要體現線蟲的相對豐度上。10.(14分)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傻),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拌放量與減少量相等),這是中國向全世界的鄭重承諾,彰顯了大國責任?;卮鹣铝袉栴}:(1)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中,植物等從大氣中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維持______________。自西方工業(yè)革命以來,大氣中CO2的濃度持續(xù)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tài)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2)生態(tài)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途徑取食利用。從而將碳元素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進行傳遞。(3)全球變暖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全球碳循環(huán)的主要途徑來看,減少__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__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11.(14分)下圖是某湖泊生態(tài)系統部分食物網簡圖。據圖回答。(1)圖中食物網有_________條食物鏈,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肉食性魚和_________;在“浮游藻類→浮游動物→鰱魚→肉食性魚”食物鏈中,肉食性魚是_________級消費者。(2)鳙魚和浮游動物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3)該湖泊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____________固定太陽能開始的。(4)該湖泊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除了圖中所示成分外,還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及_____________。12.突觸前抑制是指突觸前軸突末梢(軸突2)興奮而抑制另一個突觸前膜的遞質釋放,從而使其突觸后神經元(神經元3)呈現抑制性效應。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正確表示刺激軸突1后,神經元3軸突膜電位變化情況的是(如圖丙)()A.a→dB.b→cC.c→bD.d→a(2)研究發(fā)現靜息電位的產生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處理細胞膜,K+不再透過細胞膜,據此可推導靜息電位產生時K+跨膜運輸的方式是________。(3)圖甲中有________個突觸,在③中給予某藥物后,再刺激軸突1,發(fā)現神經沖動的傳遞被阻斷,但檢測到③中神經遞質的量和給予藥物之前相同,這是由于該藥物抑制了________(用圖甲中標號表示)的功能。(4)圖乙是運動神經元3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膜內電位變化圖,A情況顯示單獨刺激軸突1時,測得神經元3膜內電位差值約是________mV,與A情況相比,B種情況下,軸突1釋放神經遞質的量將________。(5)①②④都屬于細胞的________系統,但它們執(zhí)行不同的功能,從其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C【解析】分析表格:雜交組合1中,親本均為寬葉,后代出現窄葉,說明寬葉對窄葉為顯性性狀;又由于窄葉性狀僅存在于雄株中,因此植物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Y、XbY,之所以不會出現XbXb,可能是XbY產生的Xb花粉致死?!驹斀狻緼、由分析可知,組合1后代出現窄葉雄株,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XBY、XBXb,A正確;B、組合1的F1的基因型為1/2XBXB、1/2XBXb、1/2XBY、1/2XbY,將組合1的F1自由交配,產生的雌配子種類和比例為XB:Xb=3:1,雄配子種類和比例為XB:Xb:Y=1:1:2,因此F2中窄葉(XbY)占1/4×2/3=1/6,B正確;C、組合1中寬葉母本的基因型為XBXb,F1寬葉雌株基因型為XBXB或XBXb,C錯誤;D、組合2、3的父本XbY產生的Xb花粉致死,只能產生Y配子,故F1表現不同是因母本的基因型不同,D正確。故選C。2、A【解析】依題文可知,本題需要利用的相關知識包括:雜交育種原理之一基因分離定律;誘變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多(單)倍體育種原理主要是染色體變異?!驹斀狻緼.因雜交親本都是純合子,所以F1基因型可設Aa,由于其減數分裂遵循基因分離定律,所以會產生含A和a的兩種花粉,比例是1:1。由此F1花粉加碘液染色,藍黑色花粉:橙紅色花粉=1:1。A錯誤。B.培育“黑農5號”大豆和青霉素高產菌株的方式是誘變育種,其原理是基因突變。B正確C.培育三倍體無子西瓜的方式是多倍體育種,其主要遺傳學原理是染色體變異。C正確。D.單倍體育種的過程一般是先進行花藥離體培養(yǎng),從而獲得單倍體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處理加倍,從而獲得所需性狀的純合個體。D正確。故本題選擇A?!军c睛】本題文考查育種的相關知識,需要掌握常見育種方法的原理、方法、優(yōu)缺點及實例,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3、A【解析】一般來說,環(huán)境條件越優(yōu)越,物種越多。相反,環(huán)境條件越惡劣,生物種類越貧乏。與熱帶雨林、北方針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相比,荒漠缺少水分,生存環(huán)境惡劣,生物種類最少?!驹斀狻緼、熱帶雨林中由于雨水充沛,群落結構復雜,生物種類較多,A正確;B、荒漠中生態(tài)條件非常惡劣,植被稀少,生物種類非常貧乏,B錯誤;C、與熱帶雨林相比,北方針葉林生物種類較少,C錯誤;D、溫帶落葉闊葉林中,生物種類較多,但與熱帶雨林相比,生物種類較少,D錯誤。故選A。4、C【解析】三刺魚通常以浮游動物水蚤為食。據圖分析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鳥的有無,因變量是三刺魚對水蚤的進攻次數,由此可推斷本實驗研究三刺魚在有無翠鳥威脅時的取食行為,故A、B項正確;翠鳥是三刺魚的天敵,利用翠鳥模型和饑餓的三刺魚進行實驗,由實驗結果可知,當沒有翠鳥時,饑餓的三刺魚喜歡取食高密度的水蚤來解除饑餓的威脅,即此時饑餓的三刺魚對高密度區(qū)的水蚤的攻擊次數更多。當有翠鳥時,饑餓的三刺魚會轉移到水蚤低密度區(qū)去捕食,即此時三刺魚對低密度區(qū)的水蚤的攻擊次數更多。由此可推知,翠鳥的存在改變了三刺魚的捕食策略,故C項錯誤,D項正確。5、C【解析】胚芽鞘中的生長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單側光的刺激,單側光可引起生長素的橫向運輸,橫向運輸發(fā)生在尖端,從向光側向背光側運輸;生長素在胚芽鞘中運輸方式是極性運輸,只能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單側光能引起生長素的橫向運輸,生長素由②向①移動;生長素能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生長素由①向③移動?!驹斀狻緼、胚芽鞘在單側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發(fā)生橫向運輸,即生長素由②向①移動,A正確;B、生長素又可進行極性運輸,即由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因此生長素由①向③移動,B正確;C、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單側光的刺激,橫向運輸發(fā)生在尖端,所以生長素不能由④向③移動,C錯誤;D、由于生長素由②向①移動,又由①向③移動,所以③處生長素濃度高,促進作用大,因而生長比④快,D正確。故選C。6、B【解析】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構成?!驹斀狻緼、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A錯誤;B、突觸結構決定了興奮只能從突觸前面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B正確。C、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級神經中樞位于大腦皮層,C錯誤;D、一個完整的反射弧至少包含2個神經元,如膝跳反射,D錯誤。故選B。7、B【解析】據圖分析,圖中一共有4條食物鏈,即大麥→蝗蟲→青蛙→蛇,大麥→蝗蟲→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蟲→青蛙→蛇,狗尾草→蝗蟲→蜘蛛→青蛙→蛇,據此分析。【詳解】A、據圖可知,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一共有4條食物鏈,A正確;B、若蜘蛛忽然全部死亡,青蛙可以轉向捕食蝗蟲,此時蛇僅處于第四營養(yǎng)級,所獲得的能量更多,其數量會增加,B錯誤;C、在大麥→蝗蟲→青蛙→蛇中,蛇處于第四營養(yǎng)級,在大麥→蝗蟲→蜘蛛→青蛙→蛇中,蛇處于第五營養(yǎng)級,C正確;D、青蛙可以捕食蜘蛛,青蛙和蜘蛛共同競爭蝗蟲,兩者之間既有競爭關系,也有捕食關系,D正確。故選B。8、C【解析】1、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興奮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2、當神經纖維膜受到刺激時,對鈉離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點處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該部位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而發(fā)生電荷移動,形成局部電流;興奮的傳導方向和膜內側的電流傳導方向一致,與膜外側的電流傳導方向相反?!驹斀狻緼、A圖所示是興奮是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A正確;B、B圖所示是興奮是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B正確;C、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作用于突觸后膜,所以C圖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方向應該是:從上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從左到右),C錯誤;D、D圖所示是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形式傳導,傳導方向是興奮區(qū)到未興奮區(qū),雙向傳導,D正確。故選C。二、非選擇題9、(1).隨機(2).取樣器取樣(或“樣方”)(3).在0~20cm土壤中,減施防治有利于線蟲生存,植物源藥劑防治效果優(yōu)于農藥防治;>20cm土壤中,不同措施對土壤線蟲無顯著影響(4).生物群落(5).垂直(6).食細菌線蟲相對豐度下降,植物寄生線蟲相對豐度升高(7).抵抗力穩(wěn)定性(或“自我調節(jié)能力”)(8).數量(9).植物寄生【解析】1、一般植物和個體小、活動能力小的動物以及蟲卵常用的是樣方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選取樣方→計數→計算種群密度;活動能力大的動物常用標志重捕法,其步驟是確定調查對象→捕獲并標志個體→重捕并計數→計算種群密度。2、樣方法的注意點:①隨機取樣;②樣方大小適中;③樣方數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選易辨別的雙子葉植物(葉脈一般網狀);⑤常用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3、分析數據:在0~20cm的土層中三種處理方法中頻繁化學防治可使線蟲數量明顯降低,而植物源藥物減施防治線蟲的數量最多;而>20cm的土層不同措施對土壤線蟲無顯著影響?!驹斀狻浚?)許多土壤中的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且身體微小,所以進行土壤線蟲數量以及種類的調查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取樣時需要隨機選擇若干取樣點。(2)分析數據,在0~20cm的土層中頻繁化學防治,線蟲數量明顯降低,而植物源藥物減施防治線蟲的數量最多,所以得出結論:在0~20cm的土層中,減施防治有利于線蟲生存,植物源藥劑防治效果優(yōu)于農藥防治,而超過20cm的土壤中三種不同措施對土壤線蟲無顯著影響。(3)①同一地點全部的生物稱為生物群落,不同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②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在>20cm土層中,實驗區(qū)食細菌線蟲相對豐度下降,植物寄生線蟲相對豐度升高。③生物種類豐富有利于食物網復雜,生態(tài)系統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抵抗力的穩(wěn)定性(或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強。(4)從(2)結果看出在農藥脅迫較重的土壤淺層,土壤線蟲的數量明顯下降,說明不同處理措施影響線蟲各營養(yǎng)類群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土壤線蟲的數量上,而在農藥脅迫相對較輕的土壤深層中,植物寄生線蟲數量明顯增加,說明其對農藥更加敏感?!军c睛】本題綜合考查土壤小動物豐富度的調查,同時結合農藥處理考查群落結構的知識,分析表格中的數據找到不同的地方得出結論。10、(1)①.碳平衡②.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2)①.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捕食、分解作用②.含碳有機物(3)①.碳釋放②.碳存儲【解析】1、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碳中和主要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存儲碳的過程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過程達到動態(tài)平衡。2、碳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之間是以二氧化碳形式進行循環(huán)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機物形式存在。大氣中的碳主要通過植物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過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氣中?!拘?詳解】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中,植物光合作用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從而維持碳平衡;隨著現代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等化學燃料,使地層中經過千百萬年而積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出來,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平衡,使大氣中的CO2濃度迅速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嚴重的生態(tài)后果?!拘?詳解】生產者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獲取碳元素,從而碳元素將通過生產者進入生態(tài)系統,消費者通過攝食生產者和低營養(yǎng)級的消費者來獲取碳元素,分解者通過分解生產者的遺體殘骸和消費者的糞便、遺體殘骸來獲取碳元素;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取食利用,從而將碳元素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小問3詳解】全球變暖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全球碳循環(huán)的主要途徑來看,一方面從源頭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fā)新能源等來減少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主要可以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擴大森林面積、保護森林等,增加碳存儲和減少碳釋放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點睛】本題重點考查碳循環(huán)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碳循環(huán)的具體過程及相關的環(huán)境問題,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11、①.4②.鰱魚③.三④.競爭⑤.浮游藻類(或生產者)⑥.分解者【解析】分析題圖:圖中浮游藻類屬于生產者,其余動物均為消費者,還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即浮游植物→鳙魚→肉食性魚、浮游藻類→浮游動物→肉食性魚、浮游藻類→浮游動物→鰱魚→肉食性魚、浮游藻類→鰱魚→肉食性魚。【詳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中食物網有4條食物鏈;處于第三營養(yǎng)級(次級消費者)的生物有肉食性魚和鰱魚;在“浮游藻類→浮游動物→鰱魚→肉食性魚”食物鏈中,肉食性魚是三級消費者、第四營養(yǎng)級。(2)鳙魚和浮游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