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1頁
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2頁
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3頁
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4頁
2024年廣西南寧市初一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及答案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廣西南寧市歷史初一上學期期中自測試題(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史的說法,正確的是:A、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記載的朝代B、商朝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器,進入了鐵器時代C、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諸侯國擁有較大的自主權D、秦朝建立后,立即實行了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2、下列關于世界近代史的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英國工業(yè)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B、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C、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英國工業(yè)革命D、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3、以下哪位歷史學家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A.司馬遷B.司馬光C.王安石D.范仲淹4、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土地改革運動是在哪個時期進行的?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以下哪個朝代被認為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A.秦朝B.漢朝C.隋朝D.唐朝6、以下哪項不是《史記》的組成部分?A.本紀B.表C.書D.詩歌7、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史實描述錯誤的是:A.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B.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隋朝開通了大運河D.唐朝時期實行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從進士開始8、關于宋元時期科技成就,以下表述不正確的是:A.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B.火藥開始用于軍事C.趙州橋的設計體現了我國古代橋梁建筑的獨特風格D.羅盤針應用于航海9、下列關于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不正確的是:A、修建靈渠,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B、統(tǒng)一度量衡,便利了經濟交往C、實行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D、派遣蒙恬北擊匈奴,鞏固北方邊疆10、東漢末年,下列哪位人物被尊稱為“臥龍”:A、曹操B、劉備C、諸葛亮D、孫權11、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統(tǒng)一,以下哪項措施不屬于秦始皇的統(tǒng)治策略?A.實行郡縣制B.焚書坑儒C.推行法治D.修建長城12、以下哪位科學家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A.鄧稼先B.袁隆平C.錢學森D.華羅庚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4大題,每大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材料: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些發(fā)明對于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請簡要介紹四大發(fā)明分別的發(fā)明時間和發(fā)明者。(2)請列舉四大發(fā)明中的兩項,說明它們對當時社會的影響。(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四大發(fā)明對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影響。第二題材料:《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創(chuàng)作。該作品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通過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物的描寫,展現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和人物性格的復雜性。(1)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在三國演義中分別具有哪些主要特點?(2)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戰(zhàn)役?請舉例說明這些戰(zhàn)役對三國格局的影響。(3)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你認為哪些人物最具代表性?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第三題材料一:唐朝時期,科舉制度逐漸完善,進士及第成為士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當時,進士及第者不僅受到朝廷的重用,還能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材料二:明朝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發(fā)展,實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要求考生在文章中遵循一定的格式,內容必須符合儒家經典。這一制度使得許多士人只注重形式,忽視了對實際學問的追求。材料三:清朝時期,科舉制度逐漸衰落。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政府開始嘗試進行教育改革,廢除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1、根據材料一,唐朝時期科舉制度的特點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明朝時期科舉制度的弊端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清朝時期科舉制度的變化是什么?第四題小明是我國一所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熱愛歷史,尤其對古代中國的歷史感興趣。在一次歷史課上,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以下內容: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而成。秦朝實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如統(tǒng)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然而,秦朝的統(tǒng)治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嚴刑峻法、重稅賦等,導致民不聊生,最終在公元前206年被推翻。1、秦朝建立的時間是公元前____年。2、秦朝實行了哪些重要的改革措施?3、秦朝統(tǒng)治中存在哪些問題?2024年廣西南寧市歷史初一上學期期中自測試題及答案指導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史的說法,正確的是:A、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記載的朝代B、商朝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器,進入了鐵器時代C、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諸侯國擁有較大的自主權D、秦朝建立后,立即實行了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C解析: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確切記載的朝代,但并不是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朝代,因此A選項錯誤。商朝時期確實出現了銅器,但鐵器時代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所以B選項錯誤。秦朝確實實行了郡縣制,但這是在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不是建立后立即實行,所以D選項錯誤。西周時期實行的是分封制,諸侯國確實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因此C選項正確。2、下列關于世界近代史的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英國工業(yè)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B、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C、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英國工業(yè)革命D、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答案:B解析:美國獨立戰(zhàn)爭發(fā)生在1775年至1783年,法國大革命發(fā)生在1789年至1799年,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根據這些時間點,正確的順序是B選項:美國獨立戰(zhàn)爭、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yè)革命。其他選項的時間順序都是錯誤的。3、以下哪位歷史學家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A.司馬遷B.司馬光C.王安石D.范仲淹答案:A解析: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其文筆優(yōu)美、敘事詳實而著稱。司馬遷在《史記》中不僅記載了大量的歷史事件,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他選項中的歷史學家也有很高的成就,但并不符合題目要求。B選項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史書,C選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D選項范仲淹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4、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土地改革運動是在哪個時期進行的?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A解析:唐朝時期,由于土地兼并嚴重,農民生活困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唐太宗實行了均田制,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均田制使農民獲得了一定的土地,減輕了他們的負擔,有利于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宋朝、元朝和明朝雖然也有土地改革運動,但不是首次。5、以下哪個朝代被認為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A.秦朝B.漢朝C.隋朝D.唐朝答案:A解析: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漢朝、隋朝和唐朝雖然也是封建社會的重要時期,但不是封建社會的開端。因此,正確答案是A.秦朝。6、以下哪項不是《史記》的組成部分?A.本紀B.表C.書D.詩歌答案:D解析:《史記》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主要記載帝王的生平事跡,表則按年月順序編排歷史大事,書則記載各種典章制度,世家和列傳則記載各個諸侯國和著名人物。詩歌并不是《史記》的組成部分,因此正確答案是D.詩歌。7、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史實描述錯誤的是:A.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B.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隋朝開通了大運河D.唐朝時期實行科舉制度,科舉考試從進士開始答案:C解析:隋朝開通了大運河,該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但并不是隋朝的描述錯誤,其他選項均為正確的歷史事實。選項C描述錯誤,故選擇C。8、關于宋元時期科技成就,以下表述不正確的是:A.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B.火藥開始用于軍事C.趙州橋的設計體現了我國古代橋梁建筑的獨特風格D.羅盤針應用于航海答案:C解析:A、B、D三項均為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趙州橋的設計體現了我國古代橋梁建筑的獨特風格,但不是科技成就,而是建筑藝術的體現。因此,選項C描述不正確,故選擇C。9、下列關于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不正確的是:A、修建靈渠,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B、統(tǒng)一度量衡,便利了經濟交往C、實行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D、派遣蒙恬北擊匈奴,鞏固北方邊疆答案:C解析: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為了加強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它禁止私藏儒家書籍,并對批評秦朝的儒生進行殘酷鎮(zhèn)壓。這一措施實際上削弱了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與鞏固統(tǒng)一的目的相悖。其他選項中的措施都是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重要手段。A選項中的靈渠是連接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有助于加強南北交通;B選項中統(tǒng)一度量衡有助于促進貿易和經濟發(fā)展;D選項中蒙恬北擊匈奴鞏固了北方邊疆安全。因此,C選項是不正確的。10、東漢末年,下列哪位人物被尊稱為“臥龍”:A、曹操B、劉備C、諸葛亮D、孫權答案:C解析: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被尊稱為“臥龍”。他以才智過人、忠誠耿直著稱,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成為蜀漢的丞相。A選項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杰出政治家、軍事家,字孟德,號孟侯;B選項劉備是蜀漢的開國皇帝,字玄德;D選項孫權是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因此,正確答案是C選項諸葛亮。11、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統(tǒng)一,以下哪項措施不屬于秦始皇的統(tǒng)治策略?A.實行郡縣制B.焚書坑儒C.推行法治D.修建長城答案:D解析: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tǒng)一,他實行了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法治,統(tǒng)一度量衡;以及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而修建長城主要是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并非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因此,選項D不屬于秦始皇的統(tǒng)治策略。12、以下哪位科學家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A.鄧稼先B.袁隆平C.錢學森D.華羅庚答案:A解析:鄧稼先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他在中國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制造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的創(chuàng)始人,錢學森是著名科學家,華羅庚是數學家,他們各自在各自的領域有卓越貢獻,但并非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因此,正確答案是A。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4大題,每大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材料: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些發(fā)明對于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請簡要介紹四大發(fā)明分別的發(fā)明時間和發(fā)明者。(2)請列舉四大發(fā)明中的兩項,說明它們對當時社會的影響。(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四大發(fā)明對我國古代科技發(fā)展的影響。答案:1、造紙術: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指南針:北宋時期,發(fā)明了指南針;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印刷術:隋唐時期,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宋元時期,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2、造紙術:使得書寫材料從簡牘變?yōu)榧垙?,降低了書寫成本,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指南針:用于航海,推動了海上貿易的發(fā)展;火藥:應用于軍事,改變了戰(zhàn)爭形態(tài);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書籍更加普及。3、四大發(fā)明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古代科技的發(fā)展,促進了經濟、文化、社會的進步。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印刷術使得書籍更加普及,指南針和火藥改變了戰(zhàn)爭形態(tài),為我國古代的對外交流提供了便利。四大發(fā)明的出現,使得我國在古代科技領域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第二題材料:《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創(chuàng)作。該作品以三國時期的歷史為背景,通過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物的描寫,展現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和人物性格的復雜性。(1)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在三國演義中分別具有哪些主要特點?(2)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著名的戰(zhàn)役?請舉例說明這些戰(zhàn)役對三國格局的影響。(3)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你認為哪些人物最具代表性?結合材料分析其原因。答案:1、曹操:具有雄才大略、機智果斷、心狠手辣等特點。2、著名的戰(zhàn)役有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等。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周瑜和諸葛亮聯合抗曹,最終使曹操敗北,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3、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諸葛亮、關羽、曹操等。原因如下:(1)諸葛亮:才智過人、忠誠正直、善于策劃,是劉備的重要輔佐。(2)關羽:勇猛善戰(zhàn)、忠誠守信、忠義千秋,是劉備的重要將領。(3)曹操:機智果斷、心狠手辣、雄才大略,是三國時期的重要政治家、軍事家。第三題材料一:唐朝時期,科舉制度逐漸完善,進士及第成為士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當時,進士及第者不僅受到朝廷的重用,還能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材料二:明朝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發(fā)展,實行八股取士。八股取士要求考生在文章中遵循一定的格式,內容必須符合儒家經典。這一制度使得許多士人只注重形式,忽視了對實際學問的追求。材料三:清朝時期,科舉制度逐漸衰落。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政府開始嘗試進行教育改革,廢除科舉制度,設立新式學堂。1、根據材料一,唐朝時期科舉制度的特點是什么?答案:唐朝時期科舉制度的特點是進士及第成為士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受到朝廷的重用,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2、根據材料二,明朝時期科舉制度的弊端是什么?答案:明朝時期科舉制度的弊端是實行八股取士,要求考生在文章中遵循一定的格式,內容必須符合儒家經典,使得許多士人只注重形式,忽視了對實際學問的追求。3、根據材料三,清朝時期科舉制度的變化是什么?答案:清朝時期科舉制度的變化是逐漸衰落,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政府開始嘗試進行教育改革,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