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歷史知識點總結定稿_第1頁
七下歷史知識點總結定稿_第2頁
七下歷史知識點總結定稿_第3頁
七下歷史知識點總結定稿_第4頁
七下歷史知識點總結定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第1課隋的統(tǒng)一及大運輸河⒈隋朝的建立:581,楊堅(隋文帝),號開皇。隋文帝的繼任者是隋煬帝(楊廣)⒉589,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這是繼秦朝之后,中國又一次完成了統(tǒng)一。3.隋煬帝開鑿大運輸河的目的:為了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及聯(lián)系,鞏固統(tǒng)治。4.大運輸河:2+3+4+5=1。2:全長兩千多千米;3點:中心洛陽,北到涿郡,南到余杭;4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及江南河,5大水系: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及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1: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輸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輸河。5.大運輸河的作用:大運輸河開通后成為貫穿南北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溝通及發(fā)展,鞏固了統(tǒng)治。第2課唐太宗及貞觀之治⒈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二世而亡。2.李淵于618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3.唐太宗的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方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征。4.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復原及發(fā)展,國力增加,被譽為“貞觀之治”。5.唐太宗的統(tǒng)治措施:(1),選賢用能,知人善任,虛心納諫(2),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3)沿襲及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及科舉制度。(“三省”指的是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六部。)(4)修改法令,編纂《唐律疏議》。(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5),民族關系上:親密及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第3課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⒈武則天登上帝位后,改國號為“周”,她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2.武則天的統(tǒng)治措施:(1)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2)武則天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3)武則天還大力發(fā)展科舉制度,并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4)武則天重視農業(yè)生產,減輕百姓負擔。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史稱“貞觀遺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⒋唐玄宗統(tǒng)治的前期,號“開元”,由于他重用賢能,任用名相,銳意改革等。使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華,被譽為“開元盛世”。5.唐朝出現(xiàn)的新型農業(yè)工具——曲轅犁,可用于限制入土深淺。及新的澆灌技術——筒車一起,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第4課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⒈科舉制度:(1)隋朝時創(chuàng)立,唐朝加以完善及發(fā)展。(2)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3)常設的主要科目:明經及進士。(明經考儒家經典,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人們普遍推重進士科)。(4)科舉制度的作用(p130)2.飲茶習俗在唐代風靡全國,騎馬出行普遍而富有情趣。3.唐朝習俗風尚,思想文化的特點:胡漢交融,中西貫穿。唐朝的時代精神:博大開放,匯納百川,充溢創(chuàng)新活力。第5課“及同為一家”1.唐朝及少數(shù)民族交往的方式(1).設都督府,由當?shù)刭F族管理:唐太宗戰(zhàn)勝東突厥后在當?shù)卦O立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貴族進行管理。(2).及親,會盟: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及進步,奠定了漢藏親密交往的基礎。(3).冊封,會盟:唐玄宗封皮羅閣為云南王。2.唐太宗:“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體現(xiàn)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3.在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領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即擁護他為他們共同的君主。4.吐蕃就是今日藏族的祖先。第6課開放及溝通唐朝時中外經濟文化的溝通極為繁盛,緣由:唐代農業(yè)及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交通的發(fā)達,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對外開放政策。⒈遣唐使就是日本派遣到唐朝進行溝通的使團。目的: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2.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傳播唐朝文化。3.唐太宗時,為了求取佛經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tǒng)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大唐西域記》)4.比較鑒真東渡及玄奘西行事務內容身份時間目的地目的獨行或結伴是否回國共同貢獻精神鑒真東渡

僧人

唐玄宗

日本

弘揚佛法,傳播唐朝文化

結伴

為中外經濟文化溝通作出了杰出貢獻都有堅韌的毅力及百折不回的精神玄奘西游

僧人

唐太宗天竺

西行取經引進文化

獨行

是第7課重大獨創(chuàng)及科技創(chuàng)新總結出隋唐時期我國有哪些世界領先的科技成就?①我國最早獨創(chuàng)了雕版印刷術;②《金剛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日期的印刷品;③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獨創(chuàng)火藥;④隋朝李春設計建立的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第8課絢爛的文學藝術⒈文學家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薄袄睢敝傅氖抢畎?,人們稱他為詩仙;“杜”指的是杜甫,后人稱他為詩圣,稱他的詩為詩史。⒉唐朝時期的樂舞非常發(fā)達,相傳唐太宗創(chuàng)作《秦王破陣樂》;唐玄宗創(chuàng)作《霓裳羽衣舞》。⒊唐朝時,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是中外文化溝通的珍寶。其中以泥塑及壁畫(如壁畫《飛天》)為代表。第10課遼,西夏及北宋并立政權名稱建立時間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遼

916

契丹

耶律阿保機

上京北宋

960

趙匡胤

汴京西夏

1038

黨項

元昊

興慶⒈1004,遼軍的進攻威脅到北宋都城的安全。對此,宰相寇準堅持宋真宗親征。⒉1005,宋遼訂立澶淵之盟,規(guī)定北宋每送給遼銀,絹等錢物(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這是宋遼實力均衡的產物。此后,南北貫穿,互市不絕,保持了一百多相對及平的局面,雙方的經濟及文化都呈現(xiàn)出繁華的景象。⒊1044,北宋及西夏訂立及約:夏對宋稱臣,宋每送給西夏“歲幣”,重新開放邊疆貿易(促進了西北邊疆地區(qū)的發(fā)展)。第11課宋金南北對峙⒈1115,女真族杰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政權,他就是金太祖。⒉1125,金滅遼;1127,金俘虜宋徽宗及宋欽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擄走大批珍寶器物,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⒊金滅北宋的同一(1127),趙構建立南宋,他就是宋高宗。⒋“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這形容的是岳飛領導的岳家軍。岳飛是南宋聞名的抗金名將。5.1141,南宋及金訂立及議:南宋對金稱臣,割讓部分土地,向金送交歲幣。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第12課經濟發(fā)展及重心南移⒈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xiàn)南移的趨勢。⒉宋代,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重心南移主要緣由:(見筆記)⒊“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⒋北宋前期,從越南引進了優(yōu)良的水稻品種——占城稻。5.宋代煤的開采量居世界第一。6.宋朝時,瓷器成為暢銷世界市場的產品,中國因此被譽為“瓷之國”。7.北宋前期,由于商業(yè)的繁華,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了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通行的紙幣有會子,關子。⒏宋朝政府主動激勵海外貿易,并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立了特地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設蕃坊,蕃市,蕃學。外貿范圍廣。第13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⒈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士人受到社會的普遍敬重。⒉宋朝時,社會的主體是士農工商。3.宋政府將居住在城鎮(zhèn)的非農業(yè)戶編定為坊郭戶進行管理。4.宋代城市中出現(xiàn)固定的消遣場所——瓦舍。瓦舍的出現(xiàn),反映了市民階層的觀賞趣味。第14課元帝國拓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基業(yè)⒈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權。⒉完成蒙古統(tǒng)一大業(yè)的首領是鐵木真。⒊1206,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蒙古政權建立。4.元朝建立:1271,忽必烈改國號為元,他就是元世祖。元都城在大都(今北京)。5.元朝建立后,很快便出兵滅了南宋。南宋大臣文天祥堅持抗元,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6忽必烈即位后,大力推行以采納漢法為主要內容的改革:①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②推行重農政策。下令把很多牧場重新復原為農田;設立特地管理農業(yè)的機構——司農司,詔令司農司編寫《農桑輯要》。7.元朝實行人分四等的民族卑視及壓迫政策,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8.元朝時,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第15課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⒈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獨創(chuàng)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對傳播知識,促進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⒉戰(zhàn)國時期,人們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宋代,人們進一步獨創(chuàng)了——指南針。指南針一經獨創(chuàng),很快應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新航路開拓供應了重要條件。⒊元代的黃道婆向黎族族人學會了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并加以創(chuàng)新,使松江地區(qū)成為江南棉紡織中心。棉布漸漸取代絲麻成為廣袤民眾普遍運用的衣被原料。黃道婆成為“衣被蒼生”的棉神的化身。第16課繁華的宋元文化⒈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⒉《資治通鑒》記述了從戰(zhàn)國至五代末共1362的歷史。(被譽為“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3.宋代三大詞人:北宋蘇軾,兩宋之交的李清照,南宋辛棄疾。4.元雜劇標記著我國戲曲藝術的成熟。關漢卿是元雜劇最負盛名的作家,代表作是《竇娥冤》第17課探究《清明上河圖》⒈《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及習俗風情,它是北宋張擇端所作。第18課明清帝國的專制統(tǒng)治明清時期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措施:政治:廢宰相制度,設立廠衛(wèi)制度,設立廷杖制度,設立軍機處。思想:實行八股取士及文字獄。1.明太祖朱元璋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由胡惟庸案開始,廢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揮;設立錦衣衛(wèi),特地偵緝官民言行;設立廷杖制度,它使君臣關系完全成為主仆關系。明成祖時,設立特務機構——東廠,由宦官負責。⒊“廠衛(wèi)”包括東廠及錦衣衛(wèi),它是專制皇權的牢靠支柱。⒋雍正時期,中央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是皇權高度膨脹的產物。⒌科舉制到明清時期漸漸演化成朝廷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婆e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的范圍內命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fā)揮,無法選撥到真正的人才。當時所作的文章稱為——八股文第19課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⒈明清時期,我國邊疆相繼遭到日本,荷蘭,沙俄等國的侵略。⒉明代,戚繼光于1561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快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然后又到福建及廣東抗倭。1565,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3.明末,在高山族人民的幫忙下,鄭勝利于1662戰(zhàn)勝了占據(jù)臺灣地區(qū)的荷蘭殖民者,臺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鄭勝利收復臺灣的意義:維護了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其他國家也間接起到愛護作用。4.17世紀40代,沙俄大舉入侵我國東北地區(qū)。80代,在雅克薩反擊戰(zhàn)中,康熙帝親征。清軍重創(chuàng)俄軍。1689,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第20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發(fā)展一,清初為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所實行的措施:(方式:武力平叛,加強管理,聯(lián)絡感情)1,平定準噶爾部,回部貴族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2,建立對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及“金瓶掣簽”制度,設立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3,設置將軍及參贊大臣等官職,加強對東北及西北邊疆的管轄。4,以會盟聯(lián)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莊及外八廟聯(lián)絡少數(shù)民族上層貴族的感情。二,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恩威并重,剛柔并濟三,⒈準噶爾是蒙古族的一支,17世紀時得到了沙俄的支持,發(fā)動叛亂,為了維護國家統(tǒng)一,康熙帝曾親征大戰(zhàn)噶爾丹。2.回部是維吾爾族人。⒊清朝,順治皇帝接見西藏喇嘛教首領達賴,正式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皇帝接見另一位喇嘛教首領班禪,正式賜予“班禪額爾德尼”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及班禪都得經過中央冊封。4.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第21課大一統(tǒng)氣派及中華民族的象征⒈明成祖遷都北京,經他營造的新北京城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及宮城。宮城舊稱紫禁城,現(xiàn)在稱為故宮。2.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明長城的修建是為了防范蒙古騎兵南下侵擾。第22課科學技術及世俗文學⒈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yī)學家及藥物學家。代表作《本草綱目》,它被譽為“東方醫(yī)學巨典”。2.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百科全書。3.明清四大名著分別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曹雪芹的《紅樓夢》。第23課從鄭及下西洋到閉關鎖國⒈鄭及下西洋。時間:明初,1405——1433次數(shù):七次到達的地方:鄭及的船隊航行于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廣袤海疆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及紅海一帶。目的:宣揚國威及到西洋“取寶”。意義:①鄭及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②加強了中國及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及經濟溝通,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2.清朝在及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實行了閉關政策。閉關并非完全斷絕往來,而主要表現(xiàn)在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緣由:(1)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政策。(2)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使人們無需同外界進行太多的交往。(3)清統(tǒng)治者以天朝大國自居,固步自封影響了中國的進步。(4)清統(tǒng)治者擔憂國家領土主權受外國侵略,膽怯 沿海人民及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統(tǒng)治。3.閉關政策的影響閉關政策有防衛(wèi)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及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外文化溝通,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fā)展的潮流。第24課近代前夜的盛世及危機⒈中國封建社會的最終一個繁華盛世指的是:康乾盛世。⒉“康乾盛世”時期包含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統(tǒng)治時期。⒊明中葉以來,中國開始向近代文明演進。⒋明清時期面臨的主要危機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1)農民戰(zhàn)爭的打擊,如李自成起義,白蓮教起義;(2)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文字獄等政策阻礙了歷史發(fā)展;(3)封建統(tǒng)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4)英國19世紀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機。史料診所以下情境描述中,有四處錯誤。請逐一指出,并加以改正。中國古代創(chuàng)建了輝煌的文明成就:唐朝李春主持修建的趙州橋是我國最早的石拱橋;北宋平民蔡倫獨創(chuàng)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要早四百;指南針也是我國四大獨創(chuàng)之一,由意大利人傳入歐洲,為環(huán)球航行供應了重要的條件;東起鴨綠江,西至山海關的明長城,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才智的結晶。(1)錯誤:改正:(2)錯誤:改正:(3)錯誤:改正:(4)錯誤:改正:材料分析題:一,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