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_第1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_第2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_第3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_第4頁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度下學期高一期中考試地理試卷第I卷(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不給分,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上(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一、單選題讀下圖,完成13題。1.圖中A、B對應的板塊是()A.A亞歐板塊,B印度洋板B.A亞歐板塊,B非洲板塊C.A印度洋板塊,B非洲板塊D.A印度洋板塊,B太平洋板塊2.雅魯藏布大峽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風力侵蝕作用B.流水堆積作用C.流水侵蝕作用D.冰川侵蝕作用3.珠穆朗瑪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這種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板塊碰撞B.風力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下圖為“我國某地地貌景觀與地質剖面圖”.讀圖完成4~6題.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乙處是河流的凹岸,是侵蝕岸B.甲處為河流沖積物,可能是沖積平原C.丙處位于平原地區(qū),河流發(fā)育D.Ⅳ處為巖漿活動噴出到外部形成噴出巖5.圖中所示地區(qū)地質事件由先到后發(fā)生的順序為()A.斷層形成、固結成巖、巖漿侵入B.巖漿侵入、斷層形成、固結成巖C.固結成巖、巖漿侵入、斷層形成D.巖漿侵入、固結成巖、斷層形成、6.圖中Ⅰ、Ⅱ、Ⅲ、Ⅳ處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 B.Ⅱ、Ⅳ C.Ⅰ、Ⅲ D.Ⅲ、Ⅳ假設下圖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據四幅山地垂直帶譜圖,完成79題。7.根據四個山地植被分布情況,判斷它們的緯度由高到低依次是()A.②④③①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8上面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帶圖譜中,位于北半球暖溫帶的是()A.①B.②C.③D.④9.山地同一自然帶的分布高度兩坡明顯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A.熱量差異B.海拔C.水分狀況D.土壤差異下圖為我國天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回答。10.關于該山的雪線,北坡低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北坡()A.坡度小B.陰坡C.緯度高D.降水多讀三地自然景觀圖,回答1112題。11.甲、乙、丙三地自然景觀的變化,體現了()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B.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C.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D.非地帶性地域分異12.這種地域分異規(guī)律表現最明顯的是()A.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B.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C.北半球高緯度地區(qū)D.高原、高山地區(qū)讀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列各題。13.圖示地區(qū)的相對高度不超過()A.

500米

B.

600米

C.

700米

D.

800米14.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學校組織學生沿圖示虛線進行郊游活動,行進過程中()A.方向為自西北向東南

B.

在乙地感受瀑布飛流直下

C.在丙地欣賞峽谷風光D.

在丁地遠眺學校美景

15.該地擬建一水庫,最佳的壩址為()A.

乙處

B.

丙處

C.

丁處

D.

戊處假設甲、乙兩圖中各標注有一島分別稱為甲島和乙島,其位置與輪廓如下圖所示,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6.關于兩島中A、B兩點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A.A點位于B點的西北方B.A點位于B點的西南方C.A點位于(15°N,105°E)D.B點位于(48°S,150°W)17.關于甲、乙兩島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島位于東半球B.乙島位于中緯度C.乙島面積比甲島大D.乙圖的比例尺比甲圖大讀下面經緯網示意圖,回答1819題。18.一架飛機從a地飛到c地,飛行距離最短的方向是()A.先向正南飛,后向正北飛B.先向西北飛,后向西南飛C.先向東北飛,后向東南飛D.先向正東飛,后向正西飛19.假如飛機飛行速度為1110千米/時,那么飛機從a地飛到c地的時間是()A.3小時B.6小時C.9小時D.12小時下圖示意亞洲某內陸國水系分布和七月份氣溫分布情況及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各題。20.該國(

)A.常年受西風帶控制

B.年降水量南多北少C.水汽主要來自北冰洋D.東南部地勢起伏大21.圖中②地的自然帶為(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溫帶荒漠帶

C.高山草甸帶D.亞寒帶針葉林帶22.下列結論的依據,所用圖示信息正確的是()A.位于溫帶地區(qū),導致該國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B.中、東部城市分布較多,故該國中、東部為平原C.降水量稀少且呈條帶狀分布,使該國植被呈現東西延伸、南北更替D.河流稀少,有內流河,所以該國為內陸國讀世界某區(qū)域略圖,完成第2325題。23.關于甲、乙兩河流域特征的比較,錯誤的是()A.甲河形成了河口三角洲,乙河沒有形成河口三角洲B.甲河比乙河流域更廣,水量更大C.甲河流經多個國家,乙河只流經一個國家D.甲河比乙河通航里程更長24.圖示區(qū)域河流中上游水能資源豐富,但目前沒有大規(guī)模開發(fā),其主要原因是()①多地震、滑坡等地質災害②河流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③建壩技術不夠成熟④保護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5.清邁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其原因是A.地處山區(qū),氣溫年較差比較大B.緯度低,太陽輻射強C.受到寒流影響D.緯度低,海拔高,冬曖夏涼第II卷(非選擇題)本卷共4大題,共50分,請將答案填在答題卡上二、綜合題26.(15分)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左)和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右),完成下列各題。⑴圖中戊處的地貌類型是_________(1分),甲處的地質構造是_________(1分),甲處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2分)。⑵丙處地貌為_________(1分),丁處地貌為_________(1分),形成丙、丁兩處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1分)。⑶甲、戊、乙三處中,_________處地下可能有良好的儲油、儲氣構造(1分)。(4)在乙處常發(fā)育成河流,有人提議在乙處修建水庫,你認為合理嗎?請說明理由。(3分)(5)根據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中箭頭的方向,將各數字所代表的地質作用填到橫線上。①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4分)27.(10分)讀“某假想地域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過程示意圖”,根據圖中信息完成問題。(1)引起圖中地理環(huán)境演變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圖中所示地域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體現了(多選)()(2分)A.地理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B.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C.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D.地理環(huán)境的簡單性(3)試簡要分析圖中所示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演變的過程及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6分)28.(13分)讀東亞部分地區(qū)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甲、乙、丙三地_________氣候顯著,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其中丙地氣候具有明顯的_________性特征。(3分)(2)日本一月0℃等溫線與北緯38度緯線基本吻合,中國一月0℃等溫線與北緯33度緯線基本吻合,試分析其原因?(2分)(3)丁地

_________(季節(jié))多雨(1分),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4分)(4)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所以工業(yè)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1分)(5)下列關于日本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___。(2分)A.地形以平原為主

B.氣候屬于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C.居民主要是大和族

D.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東京.29.(12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島國家,河流眾多而短小,漁業(yè)資源豐富。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印度尼西亞地理位置示意圖(圖8)材料二:爪哇島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巖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qū)之一。(1)印度尼西亞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位于

_____半球,主要氣候類型是_________。(2分)(2)爪哇島附近海域是世界上發(fā)生________

、________(2分)災害頻率最高的地區(qū)之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分析印度尼西亞漁業(yè)資源豐富的自然原因。(6分)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172018學年度下學期高一期中考試地理答案一、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2345678910ACDBCBBAAD11121314151617181920CADCDBDADC2122232425BCABD二、非選擇題(50分)26(15分)(1)山嶺(1分),背斜(1分)背斜頂部受到張力,巖性脆弱,易被侵蝕成為谷地(2分)(2)沖積扇(1分)三角洲(1分)流水沉積(1分)(3)甲(1分)(4)不合理(1分)此處為斷層,地質構造不穩(wěn)定,水易滲漏;(2分)(5)①冷卻凝固(1分);④固結成巖(1分);⑤變質作用(1分);⑥重熔再生(1分)。27.(10分)(1)地殼運動(或地形抬升)(2分)(2)BC(2分)(3)(6分)①該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風控制,氣候溫和濕潤,大陸東、西兩岸植被都為森林;(2分)②由于地殼運動,使中部地形隆起,從海洋吹來的濕潤西風受到阻擋,大陸東岸降水減少,植被演變?yōu)椴菰唬?分)③隨著海拔的進一步升高,地形對西風的阻擋作用越來越顯著,大陸東岸的降水進一步減少,最后演變?yōu)榛哪?。?分)28.(13分)(1)季風(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