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分子與細胞實驗題專項訓練(含參考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5/3C/wKhkGWb12daAUpo_AAHYDdy1vRs163.jpg)
![高考生物分子與細胞實驗題專項訓練(含參考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5/3C/wKhkGWb12daAUpo_AAHYDdy1vRs1632.jpg)
![高考生物分子與細胞實驗題專項訓練(含參考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5/3C/wKhkGWb12daAUpo_AAHYDdy1vRs1633.jpg)
![高考生物分子與細胞實驗題專項訓練(含參考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5/3C/wKhkGWb12daAUpo_AAHYDdy1vRs1634.jpg)
![高考生物分子與細胞實驗題專項訓練(含參考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7/05/3C/wKhkGWb12daAUpo_AAHYDdy1vRs16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生物分子與細胞實驗題專項訓練(含參考答案)
學校:姓名:班級:考號:
一、實驗題
1.葛仙米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食用藍藻,有機物的積累有利于增加其粒徑,提
高葛仙米的品質。研究者在不同磷濃度和C02濃度下培養(yǎng)葛仙米(溫度、光照等其他
條件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后,測得的相關實驗結果如下。
(
%
口低磷濃度
)□低璘液度
幺15:口高磷濃度
f
10-
啰:卻
窈—
⑼
5-
鎏嬲
W
o1---------------------a—>
大氣co2濃度高co2濃度
大氣CO2濃■度高CO2濃度
國甲
圖乙
回答下列問題:
(1)溫度屬于該實驗的變量。葛仙米細胞中含有磷元素的細胞器是
;葛仙米捕獲光能的色素主要有葉綠素和O
(2)高CO2濃度下葛仙米粒徑增大,原因可能是?
(3)高磷濃度對提高葛仙米的品質(填“一定’域"不一定”)是有利的,判斷
的依據是。
【答案】(1)無關核糖體藻藍素
(2)高CO2濃度下葛仙米的光合作用強度提高,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使其粒徑增大
(3)不一定高磷濃度、大氣CO2濃度條件,小粒徑葛仙米占比較高;高磷濃度、
高CO2濃度條件,大粒徑葛仙米占比較高
【解析】
【分析】
由圖可知,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下小粒徑葛仙米占比較高,高磷濃度有利于小粒徑葛仙
米的形成:高二氧化碳濃度下大粒徑葛仙米占比較高,高磷濃度有利于大粒徑葛仙米
的形成。
(1)
由題意可知,溫度、光照等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說明溫度和光照屬于無關變量;核
糖體由蛋白質和rRNA組成,其中的rRNA含磷元素;葛仙米是使用藍藻,屬于原核
生物,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用于光合作用。
(2)
高C02濃度下葛仙米的光合作用暗反應強度提高,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使其粒徑增
大。
(3)
由圖可知,高磷濃度、大氣C02濃度條件,小粒徑葛仙米占比較高;高磷濃度、高
CO2濃度條件,大粒徑葛仙米占比較高;所以高磷濃度比不一定有利于提高葛仙米的
品質。
【點睛】
本題以光合作用為背景,考察學生的試圖能力和實驗設計的嚴謹性,要求學生熟悉光
合作用各階段的反應場所和物質變化,在設計實驗時懂得控制無關變量,設置合理的
自變量,觀察合理的因變量。
2.BTB是一種酸堿指示劑。BTB的弱堿性溶液顏色可隨其中C02濃度的增高而由藍
變綠再變黃。某同學為研究某種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用少
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藍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02使溶液變成
淺綠色,之后將等量的淺綠色溶液分別加入到7支試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長狀況一
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閉所有試管。各試管的實驗處理和結果見表。
試管編號1234567
水草無有有有有有有
距日光燈的
20遮光*10080604020
距離(cm)
50min后試
管中溶液的淺綠色X淺黃色黃綠色淺綠色淺藍色藍色
顏色
*遮光是指用黑紙將試管包裹起來,并放在距日光燈100cm的地方。若不考慮其他生
物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50min后1號試管的溶液是淺綠色,則說明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
由引起的:若1號試管的溶液是藍色,則說明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顏色應為(填“淺綠色”“黃色”或“藍色”),判斷依據是。
(3)5號試管中的溶液顏色在照光前后沒有變化,說明在此條件下水草。
【答案】(1)不同光照強度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
(2)黃色水草不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溶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高于3號
試管
(3)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與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解析】
【分析】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氣,產
生二氧化碳.據題意,BTB的弱堿性溶液顏色可隨其中C02濃度的增高而由藍變綠再
變黃。用少量的NaHCCh和BTB加水配制成藍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Ch
使溶液變成淺綠色,加入水草后,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會改變溶液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若溶液變藍,說明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若溶液變黃,說明溶液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
(1)
本實驗中,1號試管無水草,2至7號試管中有水草,50min后1號試管的溶液是淺綠
色(與初始顏色相同),則說明不同光照強度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改變了溶液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導致了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若1號試管的溶液是藍色,在
沒有水草的情況下,溶液顏色發(fā)生改變,則說明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不可靠
的。
(2)
2號試管和3號試管的自變量是有無光照,2號試管遮光,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產生
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3號試管水草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號試管的
二氧化碳濃度高于3號試管,黃色應該比3號管更深,故2號管的顏色應為黃色。
(3)
5號試管中的溶液顏色在照光前后沒有變化,說明在此條件下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等于
呼吸作用強度,即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溶液中二氧化
碳含量不變。
【點睛】
本題考查了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及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實驗探究,意在考查考
生的實驗探究與分析能力。
3.下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圖像。請回答問題。
(1)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時,應找到________區(qū)的細胞進行觀察。
(2)圖中大多數的細胞處于期,此時細胞中發(fā)生的主要變化是
;使/觀察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目的細胞是一一(填字母).
(3)洋蔥體細胞含有16條染色體,圖中a細胞的染色體數目理論上應是條。
【答案】(1)分生
(2)間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b
(3)32
【解析】
【分析】
由圖可知,a表示有絲分裂后期,b表示有絲分裂中期。
(1)
觀察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時,應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進行觀察,此處細胞進行增殖,
根的其他部位細胞由于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2)
在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時間長,因此大多數的細胞處于分裂間期;分裂間期的特點
是進行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穩(wěn)定、數目清
晰,因此通常選擇分裂中期進行觀察,即b細胞。
(3)
a是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二倍,即32條。
【點睛】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有絲分裂實驗,要求考生能根據圖示正確判斷細胞的分裂時期及
各時期特征。
4.炸薯條是常見的快餐食品。若馬鈴薯塊莖中還原糖含量過高,可能導致油炸過程中
產生有害物質。為準確檢測還原糖含量,研究人員采用不同方法制備了馬鈴薯提取
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提取液顏色提取液澄清度還原糖浸出程度
——"淺紅褐色不澄清不充分
二深紅褐色澄清充分
三淺黃色澄清充分
請回答問題:
(1)馬鈴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還含有少量麥芽糖、果糖和等還原糖,這些
還原糖能與試劑發(fā)生作用,生成______色沉淀。
(2)據表分析,三種馬鈴薯提取液制備方法中,方法(填寫數字)最符合檢測還
原糖的要求,原因是這種方法制備提取液時還原糖浸出程度高,并且提取液的顏色
,有利于對實驗結果的準確觀察。
【答案】(1)葡萄糖斐林磚紅
⑵三淺
【解析】
【分析】
淀粉遇碘液變藍;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生磚紅色沉淀。
(1)
馬鈴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還含有少量麥芽糖、果糖和葡萄糖等還原糖,這些還
原糖能與斐林試劑發(fā)生作用,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生成被紅色沉淀。
(2)
據表分析,由于鑒定還原糖的過程中需要的材料是富含還原糖且顏色淺的組織,因此
三種馬鈴薯提取液制備方法中,方法三最符合檢測還原糖的要求,原因是這種方法制
備提取液時還原糖浸出程度高,并且提取液的顏色也淺,有利于對實驗結果的準確觀
察。
【點睛】
熟知三大有機物的鑒定方法和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關注實驗材料的選擇是解答本
題的另一關鍵,還原糖的種類也是本題的考查點。
5.某科研小組將新鮮的蘿卜磨碎、過濾制得提取液,以等體積等濃度的H2O2作為底
物,對提取液中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進行了相關研究,得到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卮?/p>
下列問題:
100
0H,O2
產2前80
生至60
量量40
(%)
mL20
357911pH
實驗一實驗二
(1)實驗一和實驗二分別研究了酶什么特性?實驗一,實驗二
(2)每組實驗均經過相同的時間后再進行觀察,若實驗二是在最適溫度條件下測的H2O2
剩余量,則導致曲線A和曲線B出現(xiàn)差異的最可能原因是,若改變
溫度,則曲線A和曲線B的最低點將(填“上移”“下移”或“不移
動嘰
(3)若在90n條件下則無法得到實驗一和實驗二的實驗結果。從反應物的角度分析,原
因是:從酶的角度分析,原因是o
【答案】(1)高效性酶作用需要溫和的條件(酶作用需要適宜pH值)
⑵加入的酶量不同上移
(3)高溫條件下過氧化氫易分解高溫使酶失去活性
【解析】
【分析】
1、分析實驗一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催化劑的種類,一種是蘿卜提取液中的過氧化
氫酶,另一種是Fe3+,因變量是氧氣的產生量,實驗的原理是過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
氫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效果更顯著,因此與無機催化劑相比,加入蘿
卜提取液的實驗先達到平衡點,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2、分析實驗二:該圖是多因素對過氧化氫能活性的影響,橫軸表示pH,pH是一個自
變量,如果驗2的兩次實驗溫度均保持在最適溫度下,只是第二次實驗時蘿卜提取液
的使用量減少,則另一個自變量是酶的數量,因變量是酶促反應速率,剩余量越大,
說明酶促反應速率越小。
(1)
實驗一比較了無機催化劑和酶的催化效率,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實驗而比
較了pH對酶活性的影響,研究了酶的作用需要適宜的pH的特性。
(2)
結合分析可知,若每組實驗均經過相同的時間后再進行觀察,且實驗二在最適溫度條
件下測得的過氧化氫剩余量,則導致曲線A和曲線B出現(xiàn)差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
的酶的量不同;圖示曲線是在最適溫度條件下得到的,若改變溫度,則酶活性會下
降,曲線A和曲線B的最低點將上移。
(3)
若在90口的條件下,則無法得到實驗一和實驗二的實驗結果,一是因為過氧化氫的化
學性質不穩(wěn)定,在高溫條件下易分解;二是高溫可以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失去活
性。
【點睛】
本題的知識點是酶的高效性,影響能促反應速率的因素,旨在考查學生分析題圖曲線
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并應
用相關知識結合題圖信息綜合解答問題的能力。
6.為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實驗步驟如
下:
淀粉和
淀粉酶
第一步:取10支試管,分為5組。每組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淀粉酶溶液和
2mL5%淀粉溶液。
第二步:將5組試管分別在15口、25口、35口、450、55口的水浴中保溫5min,然后將
每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搖勻。
第三步:將裝有混合溶液的5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混合前相應溫
度的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Imin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比色板上,加
1滴碘液顯色。
實驗結果:
組別12345
處理溫度(口)1525354555
結果+++棕黃色+++
(“+”表示有藍色,"+”越多,表示藍色越深)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淀粉酶能夠加快淀粉的水解,其作用機理是。
(2)第二步中,將5組試管先置于相應水浴中保溫的目的是。第三
步中,將每支試管置于相應水浴中保溫一段時間的目的是。
(3)該淀粉醐的最適溫度介于之間,高于該范圍反應速率減慢,原因是
。若探究其最適溫度,應進一步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使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前就達到預設的溫度確保在相應的溫度下淀粉酶催化淀
粉水解
(3)25?45口淀粉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其活性降低在25?45口之間縮小溫
度梯度,重復上述實驗
【解析】
【分析】
影響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pH,在最適溫度(pH)前,隨著溫度(pH)的升
高,酶活性增強;到達最適溫度(pH)時,酶活性最強;超過最適溫度(pH)后,隨
著溫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溫酶不會變性失活,但高溫、pH過高或
過低都會使酶變性失活。
(1)
淀粉酶能夠加快淀粉的水解,其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
本實驗是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為了保證反應時酶和底物都達到預設的溫度,
故在第二步中,將5組試管先置于相應水浴中保溫,第三步中,將每支試管置于相應
水浴中保溫一段時間的目的是確保在相應的溫度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
(3)
碘液遇淀粉變藍,由表格數據可知,3組的淀粉分解最快,其次是2組和4組,因此
該淀粉醐的最適溫度介于25?45口之間。溫度高于該范圍淀粉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
壞,其活性降低,反應速率減慢。若探究其最適溫度,還應在25?45□之間縮小溫度
梯度,重復上述實驗。
【點睛】
本題結合探究某種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的實驗,考查酶的作用機理和外界條件對酶活性
的影響的知識,明確外界條件對酶活性的影響,掌握生物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是解
題的關鍵。
7.馬鈴薯塊莖內富含過氧化氫酶。為探究pH值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某實驗小
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材料處理:用打孔器將馬薯鉆出長圓條,再將圓條橫切成許多等大的小圓片.
操作步驟:
□取四支注射器,編號為A、B、C、D,把馬鈴薯小圓片各10片分別放入上述針筒。
□四支注射器分別吸取5mLpH為5、6、7、8的緩沖液,如圖所示。
橡膠蓋r
pH緩沖液,.-^=
馬鈴薯一二三
小圓片口
注射器二—
□再用針筒吸入,用橡膠蓋密封針嘴。
□每隔一段時間,記錄相關實驗數據。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操作步驟口中橫線上應填。
(2)小組成員對C組(H=7)每隔一段時間所收集的氣體體積記錄如下表:
時間(min)0123510152025
收集的氣體體積
01.02.02.53.04.04.55.05.0
(mL)
該實驗結果表明,隨時間的延長,反應速率將(填“上升""下降''或"不變”),分
析其原因是。因此該酶促反應速率應取(min)時段的數值。
(3)若實驗反應過于迅速不利于記錄數據,可采取的措施是。
(4)若過氧化氫酶的活性(pH=7)>(pH=8)>(pH=6)>(pH=5),請結合上面表格中
的數據,用曲線圖畫出0到3分鐘之內02的生成量隨pH的改變而改變的關系:
【答案】(1)pH值和時間等量的(相同濃度)過氧化氫溶液
(2)下降底物(過氧化氫)的濃度越來越低0?2
(3)減少馬鈴薯小圓片的數量
。
"2
母
m緲
)t
。123時間(min)
pH值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解析】
【分析】
馬鈴薯塊莖內富含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可以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生成H20和02。
根據題意和題圖可知,實驗探究pH值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實驗的自變量為酸
堿度,因變量是過氧化氫酶活性,可以通過測定單位時間內氧氣的生成量來表示。無
關變量應相同且適宜。實驗設計時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
根據題中的表格可知,隨著時間的增長,在0-15min,收集的氣體體積(mL)逐漸曾
加,但增加的幅度在逐漸減小,說明過氧化氫在逐漸消耗,反應速率在降低;在20-
25min,收集的氣體體積(mL)保持不變,說明過氧化氫被消耗完,反應速率為零。
(1)
根據題意和題圖分析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為酸堿度(pH值)和時間;操作步驟]要
保證無關變量相同且適宜,因此操作步驟口中橫線上應填等量的(相同濃度)過氧化
氫溶液。
⑵
根據題中的表格分析可知,在0-25min,收集的氣體體積(mL)逐漸曾加,但增加的
幅度在逐漸減小,最終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速率在降低,最后為零,所以該實驗結果
表明,隨時間的延長,反應速率將下降,分析其原因是底物(過氧化氫)逐漸反應被
消耗,濃度越來越低。由于實驗開始時H2O2充足,反應速率快,因此該酶促反應速率
應取0?2(min)時段的數值。
⑶
若實驗反應過于迅速不利記錄數據,可減少馬鈴薯的數量(過氧化氫酶的量),使反應
速率變慢。
(4)
若過氧化氫能的活性(pH=7)>(pH=8)>(pH=6)>(pH=5),請結合上面表格中的
數據,用曲線圖畫出0到3分鐘之內02的生成量隨pH的改變而改變的關系。所畫曲
線圖如下:
。
2
群
泡
一
x
m
L
)
0123時間(min)
pH值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點睛】
本題以探究試驗為情景,考查探究影響醐活性的因素。考生要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
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結合分析題干信息、題圖和表格獲取有效信
息,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推理,準確判斷得出結論。
8.下表為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占細胞干重的質量分數)?;卮鹣?/p>
列問題;
元素(%)CH0NPCaS
玉米43.576.2444.431.460.200.230.17
人體55.997.4614.629.333.114.670.78
(1)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成分時,發(fā)現(xiàn)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也存
在,這一事實說明。推測兩種細胞中含有P元素的物質有
(寫出兩種)。
(2)三種元素的含量說明有機物是干物質的主要成分.科學家說“碳是生命
的核心元素”,依據是。
(3)活細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細胞中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
等物質相結合,生物體內自由水的作用有
(4)人體血液中Ca”過低容易出現(xiàn)抽搐癥狀,這說明無機鹽對于有重要作
用,臨床上常補充來輔助治療,以促進人體腸道對鈣的吸收。
【答案】(1)生物界與無機自然界具有統(tǒng)一性磷脂、RNA、DNA、染色體、核糖
體
(2)C、H、0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許多
單體連接而成多聚體
(3)蛋白質、多糖細胞內良好的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yǎng)物質和運走代謝
廢物
(4)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維生素D
【解析】
【分析】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根據其含量不同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0、N、P、
S、K、Ca、Mg等,其中C、H、0、N為基本元素,C為最基本元素,0是含量最多
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
B、M。等。
(3)細胞的鮮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別是0、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
分別是C、0、N、H;組成細胞的化合物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
鹽,有機物包括蛋白質、脂質、糖類和核酸,鮮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
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
(1)
在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成分時,發(fā)現(xiàn)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也存在,這一事
實說明生物界與無機自然界具有統(tǒng)一性。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含有P元素的物質有
磷脂、RNA、DNA等。
⑵
C、H、0、N為基本元素,C為最基本元素,0是含量最多的元素,C、H、0三種元
素的含量說明有機物是干物質的主要成分。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
的碳鏈為基本骨架,許多單體連接而成多聚體,故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3)
活細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細胞中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蛋白質、多糖
等物質相結合,生物體內自由水的作用有細胞內良好的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
養(yǎng)物質和運走代謝廢物。
(4)
人體血液中Ca2+過低容易出現(xiàn)抽搐癥狀,這說明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
命活動有重要作用,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腸道對鈣的吸收,臨床上常補充維生素D來
輔助治療。
【點睛】
本題考查組成細胞的元素,要求考生識記不同細胞形態(tài)下的元素含量和生物界與非生
物界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
9.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1)呼吸產物的檢測
檢測產物試劑現(xiàn)象
C02澄清石灰水—
溟麝香草酚藍溶液
C02—
酒精酸性條件下的重銘酸鉀溶液
—
(2)實驗結論
□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進行細胞呼吸。
口產生的物質:
有氧條件:產生和:無氧條件:產生和。
【答案】(1)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藍色變綠色再變黃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2)二氧化碳
水酒精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1、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變混濁。
澳麝香草酚藍溶液遇二氧化碳由藍色變綠色再變黃。
酸性條件下,酒精使重銘酸鉀溶液由橙色變灰綠色。
2、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型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和水;在無氧條件下可以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1)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中,二氧化碳的鑒定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浸麝香草酚藍溶
液,前者的反應現(xiàn)象是石灰水變渾濁,后者的現(xiàn)象是澳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色變綠色
再變黃;酒精可用酸性條件下的重銘酸鉀溶液鑒定,實驗現(xiàn)象是橙色變灰綠色。
⑵
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
水;在無氧條件下可以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點睛】
本題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實驗的原理、方法和過程等
相關知識點,難度不大。
10.請分析下列有關酶的實驗,回答問題:
加碘液以后顏色
試管號試管中的物質條件
變化
12mL淀粉溶液+2mL清水37口,5min變藍
2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7口,5min不變藍
32mL淀粉溶液+2mL唾液95口,5min?
42mL淀粉溶液+2mL唾液0D5min變藍
(1)完善上述表格中“?”的內容。?
(2)比較2、3、4號三支試管中溶液顏色變化,說明影響酶的活
性。
(3)通過其他實驗證明,唾液淀粉酶只能使淀粉水解,而不能使其他物質水解,說明酶
的作用具有(填“高效”或“專一”)性。
(4)酣具有催化作用,是因為它能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填"活化能''或
“熱能
(5)從化學本質方面分析,絕大多數的酶是。
【答案】(1)變藍
(2)溫度
⑶專一
(4)活化能
(5)蛋白質
【解析】
【分析】
試題分析:根據表格分析,本實驗的溫度,因變量是酶的活性。1、2號試管對照、自
變量是清水和唾液,對照可以說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2、3、4
號試管的自變量是溫度,探究的是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高溫下酶喪失活性,淀粉不
能被水解,遇碘變藍,因此表格中的“?”表示變藍。
(1)
根據以上分析已知,淀粉遇碘變藍,因此表格中的“?”表示變藍。
(2)
2、3、4號試管的自變量是溫度,故探究的是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只有.2號不變
藍,說明溫度對酶活性有影響,酶發(fā)揮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
(3)
唾液淀粉酶只能使淀粉水解,而不能使其他物質水解,說明酶具有專一性。
⑷
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更容易發(fā)生.
(5)
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少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溫度對酶的活性的影響,根據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性原則,對
表格中不同的對照實驗進行分析,并判斷"?”的含義。
11.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而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請分析后回答
下列問題:
試管底物和試劑實驗條件
甲IcnP的蛋白塊+4mL胃蛋白酶溶液37口水浴
乙len?的蛋白塊+4mL胃蛋白酶溶液70口水浴
丙IcnP的蛋白塊+4mL胃蛋白酶溶液0口水浴
(1)與胃蛋白酶合成、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
(2)該實驗中,pH屬于變量,所以三支試管的pH應。
(3)甲乙丙三只試管中醐活性最高的是試管。如將實驗的材料換為新鮮肝臟研磨液
和H2O2溶液,你認為是否科學?(填“是"或"否”),理由是o
(4)若某同學直接選用雙縮胭試劑來檢測實驗結果,你認為是否合理?(填“是''或
“否”),理由是o
【答案】(1)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2)無關適宜且相同
(3)甲否H2O2在加熱的條件下會分解
(4)否胃蛋白酶是蛋白質,也會與雙縮胭試劑反應出現(xiàn)紫色現(xiàn)象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反應底物是蛋白塊,酶的種類是胃蛋白
酶,因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胃蛋白酶活性的影響;實驗原理,酶活性越大,蛋
白塊水解的速度大,相同時間內,蛋白塊的體積減小的快;pH、胃蛋白酶的體積及蛋
白塊的體積等屬于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應該保持一致,因變量是酶活性,可以用蛋白
塊體積變化表示。
(1)
胃蛋白酸是分泌酶,相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合成)、內質網(加工)、高爾基體(分
類。包裝、發(fā)送)、線粒體(提供能量)。
(2)
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pH屬于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
(3)
探究胃蛋白酶活性可以用相同的時間內蛋白塊體積的變化表示,相同時間內蛋白塊體
積減小多,說明酶活性高。甲、乙、丙三支試管中,37口下酶活性最高,故酶活性最
高的是甲試管。由于過氧化氫本身隨溫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因此不能將實驗材料
換成新鮮的肝臟研磨液和H2O2溶液。
(4)
胃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質,可以與雙縮胭試劑反應出現(xiàn)紫色現(xiàn)象,因此不能直接選用雙
縮胭試劑檢測實驗結果。
【點睛】
本題考查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要求學會能夠分析表格信息明確實驗的自變量、因變
量和實驗目的,按照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的原則分析、評價、完善實驗步
驟,綜合解答問題。
12.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鎂鹽為小麥生活必需的無機鹽,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用品,完
成實驗步驟,并得出相應結論。
材料用品:完全培養(yǎng)液,缺鎂的培養(yǎng)液,適當的固定材料,廣口瓶若干,長勢相似的
小麥幼苗,含鎂的無機鹽。
(1)方法步驟:
□取兩個潔凈的廣口瓶編號A、B,并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完全培養(yǎng)液,向B中加入
等量的培養(yǎng)液。
□取長勢相似的小麥幼苗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放入A瓶中,另一組放入B瓶中。
口將兩廣口瓶置于且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o
(2)實驗現(xiàn)象:A瓶小麥幼苗生長(正常,不正常),B瓶小麥幼苗生長(正
常,不正常)。結論:O
(3)通過以上實驗還不能完全證明鎂鹽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無機鹽,應如何補充才能說
明問題?再向瓶中添加適量_________,觀察小麥幼苗能否恢復正常生長。
【答案】(1)等量的只缺鎂的完全培養(yǎng)液相同觀察小麥幼苗的生長狀況
(2)正常不正常鎂鹽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無機鹽
⑶B鎂鹽
【解析】
【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本實驗是驗證“鎂是小麥幼苗生長必需的無機鹽“,實驗的變量是否含
有鎂,其它條件都應相同如光照、適宜的溫度,并及時澆水。
(1)
根據實驗目的,本實驗的自變量是營養(yǎng)液中鎂鹽的有無,其它條件均應相同,運用對
照原則,將小麥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放在含鎂和不含鎂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觀察實驗結
果,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故可設計實驗如下:
方法步驟:
□取兩個潔凈的廣口瓶編號A、B,并向A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完全培養(yǎng)液,向B瓶中
加入等量的只缺鎂的完全培養(yǎng)液。
口取長勢相似的小麥幼苗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放入A瓶中,另一組放入B瓶中。
口將兩廣口瓶置于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小麥幼苗的生長狀況。
⑵
本實驗中實驗的目的是驗證“鎂是小麥幼苗生長必需的無機鹽“,所以實驗預期是唯一
的“B組幼苗不正常生長,A組幼苗能正常生長”,說明鎂鹽為小麥生活所必需的無機
鹽。
(3)
從科學研究的嚴謹角度出發(fā),為進一步證實A、B兩組小麥生長狀況的差異是由于鎂
元素供應不同引起的,還應增加的實驗步驟及結果是在缺鎂的完全培養(yǎng)液B瓶中加入
一定量的含鎂的無機鹽,一段時間后小麥恢復正常生長,證明鎂是小麥幼苗正常生長
必需的元素。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思路,并能結合題意分析作答。
13.為探究脫落酸是否能夠提高小麥的抗旱能力,研究小組在正常澆水和干旱條件
下,分別施加等量的脫落酸,然后檢測了不同處理方式不同組別小麥的氣孔導度、
Rubisco酶(固定C02的酶)的活性及光合速率,結果如下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氣孔導度光合速率(pmol-i
組別處理方式Rubisico酶活,性(IU)
(mmolm-2-s-1)2,5)
甲正常澆水3.90.02338.1
乙正常澆水+脫落酸2.70.03823.5
丙干旱1.90.01617.8
T干旱+脫落酸1.80.02822.6
(1)在上述研究過程中,實驗的自變量是。
(2)實驗表明,干旱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輕度干旱主要影響氣孔的導度,影響
C02的吸收;重度干旱時,由于缺水,水光解后生成的的減少,導致暗反應
中變慢,有機物合成速率降低。
(3)比較丙組與丁組的實驗結果說明,脫落酸能緩解干旱脅迫,使光合速率上升。據表
分析其原因是?
【答案】(1)水分條件(是否干旱)、是否施加脫落酸
⑵NADPHC3的還原
(3)干旱條件下,氣孔導度已明顯降低,施加脫落酸后,氣孔導度下降對光合速率的影
響小于Rubisco酶活性升高對光合速率的影響,因此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
【分析】
脫落酸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冠、萎蔗的葉片等,其作用是抑制細胞分裂;促進氣孔關
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維持種子休眠。
分析題表可知,本實驗的各組處理是正常澆水和干旱、是否施加脫落酸,因變量是氣
孔導度、Rubisco酶活性和光合速率。
(1)
分析題表可知,實驗處理是正常澆水和干旱和不同組分別施加等量脫落酸,可判斷實
驗自變量是水分條件和是否施加脫落酸。
(2)
分析題表數據可知,干旱會影響光合速率,當處于中輕干旱時,氣孔導度較低,說明
植物氣孔關閉,影響C02的吸收;處于重度干旱時,植物由于缺水,導致光反應產生
的NADPH減少,導致暗反應中C3(三碳化合物)的還原變慢,使有機物合成速率降
低。
(3)
對比丙組與丁組的實驗結果可知,施加脫落酸能提高Rubisc。酶活性,提高光合速
率;而此時植物缺水的情況并未得到改善,說明干旱條件下,即使氣孔導度已明顯降
低,但施加施加脫落酸后,氣孔導度下降對光合速率的影響小于Rubisc。酶活性升高
對光合速率的影響,所以光合速率上升。
【點睛】
本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況,要求學生熟
練掌握基礎知識,能通過分析題干獲取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解釋生物學問
題。
14.干旱對植物生長有重要的影響,研究人員從鹽生植物堿蓬中獲得了兩個特有的基
因:CYC基因和AFP基因。為進一步研究這兩個基因的作用,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
技術獲得了轉CYC基因小麥植株和轉AFP基因小麥植株,并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
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根部細胞中無機鹽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光合速率/
植株類型濕度/%
H-2
含量/(mg-g)/(mg-g')(//molCO2m-s-')
601.313.2221.17
普通小麥植株
301.362.4116.32
轉CYC基因小麥601.323.2421.23
植株
301.672.4318.92
60
轉AFP基因小麥1.293.3121.32
植株
301.373.1819.97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2)小麥根細胞通過的方式吸收土壤中的Mg2+,用于合成葉綠素。葉綠素
主要分布于葉綠體中的__________上,利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素等光合色素的原理是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測CYC基因的功能是o濕度降低后,與普通
小麥相比,轉AFP基因小麥光合速率仍維持較高水平的原因是。
【答案】(1)小麥的種類和濕度
(2)主動運輸類囊體薄膜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3)促進根部細胞對無機鹽的吸收葉綠素含量較高
【解析】
【分析】
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是研究CYC基因和AFP基因的作用,則實驗的自變量是
CYC基因和AFP基因的有無以及濕度,可用普通植株和轉基因植株進行比較,因變量
是植物的生長狀況,可通過無機鹽含量和和光合速率等進行比較。據此分析作答。
(1)
結合分析可知,本實驗的自變量是CYC基因和AFP基因的有無及環(huán)境濕度,具體表
現(xiàn)為小麥的種類和濕度。
(2)
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葉綠素主要分布于葉綠體中的類囊體薄膜
上;利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擴散
的速率不同。
(3)
分析表格數據可知,與對照相比,轉CYC基因小麥植株在濕度為30%的條件下,根部
細胞中無機鹽含量升高,而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差別不大,光合速率有所提高,故推測
CYC基因的功能是通過促進根部細胞對無機鹽的吸收來適應鹽生環(huán)境的;濕度降低
后,與普通小麥相比,轉AFP基因小麥的葉片中葉綠素含量明顯提高,有利于光合作
用光反應的進行,故轉AFP基因小麥光合速率仍維持較高水平。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實驗設計的目的和原則,并能結合圖表信息分析作答。
15.下圖是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圖解,請回答下列問題:
L’COj
:
),6^CO,B1有光無光均產生
■■含“C的有機物
?-0
—MCOj
有光無光均不產生
■含“C的有機物
cHD
(1)試管B中產生了含14c的有機物,說明該試管中進行了光合作用的
階段,這是由于試管A中的結構[]上
進行的反應為B試管中的反應提供了、等
物質的緣故。
(2)試管C中不能產生含l4C的有機物,主要是結構口中缺少。
(3)此實驗說明進行光合作用完整單位是o
【答案】(1)暗反應□葉綠體基粒##類囊體薄膜NADPHATP
(2)暗反應所需的酶
(3)葉綠體
【解析】
【分析】
試管C通入14co2在有光無光下均不產生14c的有機物,說明口是類囊體薄膜;試管B
通入14co2,產生I4C的有機物,說明口是葉綠體基質.裝置C中不含葉綠體的類囊體
薄膜,但在分離前有光照,所以本實驗能證明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了反應必需的條
件,裝置A中口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為口葉綠體基質提供NADPH和ATPo
(1)
試管B中產生了含l4C的有機物,說明該試管中進行了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這是
由于試管A中的結構口葉綠體類囊體薄膜進行了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了NADPH和
ATP等物質的緣故。
⑵
試管C中通入14co2在有光無光下均不產生I4C的有機物,說明□是類囊體薄膜,缺少
葉綠體基質(即缺乏暗反應所需的酶)。
⑶
此實驗說明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完整的結構單位。
【點睛】
本題考查光合作用過程,識記光合作用場所、理解光合作用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16.現(xiàn)有兩種淀粉酶A與B,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這兩種淀粉酶的
活性,設計如下實驗。
實驗原理:溫度等條件可以影響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麥芽
糖:用分光光度計測量溶液的吸光度時,物質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測出
物質的相對含量。
實驗材料:一定濃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濃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溫
度計等。
實驗過程如表所示:
步驟組別12345678
1.設置水浴缸溫度團2030405020304050
胤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1010101010101010
(mL)分別保溫5min
囿另取8支試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酶酶酶醇酶酶海酶
溶液,分別保溫5minAAAABBBB
固將相同溫度兩個試管中的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混合搖勻,保溫5min
實驗結果:用分光光度計對各組淀粉含量進行檢測,結果如圖所示。
測
量
相
酶
口A
對
酶
值
口B
。20304050溫度/七
(1)細胞中醐的作用機理是,合成酶的原料是o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無關變量有(至少寫出2種)。
(3)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酶A在20口條件時活性較
高B.酶A的活性一定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口條件時活性較高D.大于50□條件時,酶A完全失活
(4)此實驗用分光光度計檢測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來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試劑檢
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酶的活性?。原因是
(5)若要進一步探究酶B的最適溫度,實驗設計的主要思路應是在之間設
立較小溫度梯度的分組實驗,按上述步驟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答案】(1)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氨基酸和核糖核甘酸
(2)溫度、酶的種類溶液的量、反應時間、pH等
⑶C
(4)不能斐林試劑檢測時需水浴加熱,會導致反應體系溫度發(fā)生改變,影響實驗
結果
(5)30?50口
【解析】
【分析】
酶能夠催化化學反應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是溫度、
pH等;生物實驗遵循的一般原則是對照原則、等量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控制無關變
量原則等。
(1)
細胞中酶催化化學反應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絕大多數酶的本質是蛋
白質,合成原料是氨基酸,少數是RNA,合成原料是核糖核甘酸。
(2)
自變量是在實驗過程中可以人為改變的變量,根據表格可以看出本實驗有兩個自變
量,即溫度和酶的種類;無關變量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對實驗結果造成
影響的變量,如pH、反應時間、溶液的量、淀粉的濃度、酶的濃度等,在實驗時應保
持相同且適宜。
(3)
A、據圖分析,酶A在20口條件時淀粉含量較多,酶活性相對其他溫度時較低,A錯
誤;
B、在同一溫度下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B錯誤;
C、據圖分析,酶B在40□條件時淀粉含量較少,所以酶B在40口條件時活性較高,
C正確;
D、大于501條件時,酶A活性下降,不一定完全失活,D錯誤。
故選C?
(4)
因為用斐林試劑需水浴加熱,會導致反應體系溫度發(fā)生改變,影響實驗結果使實驗結
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生成物麥芽糖的含量來表示。
(5)
由圖的結果可知30?40□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醐B活性升高,40?50□范圍內隨溫度的
升高酶B活性降低,最適合溫度可能在30?501之間,若要進一步探究酶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xiàn)代科技在川菜烹飪中的應用與展望
- 語感在公共演講中的作用及培養(yǎng)方法
- 評價機制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路徑
- 科技背景下的學生自我認知與情緒教育策略
- 科技挑戰(zhàn)與學校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教育展會中的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模式探索
- 科技趨勢下的學院專業(yè)文化傳播途徑
- 精準醫(yī)療信息傳播在跨平臺整合中的應用研究
- 2025年煙臺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策略
- 模塊01 中國古代史 歷史小論文+觀點論述題專項50練(解析版)備戰(zhàn)2024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部編版)
- 網絡安全基礎知識入門教程
- AI智慧物流園區(qū)整體建設方案
- 2024年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無痛人工流產術課件
- 心力衰竭業(yè)務學習護理課件
- 《項脊軒志》公開課課件【一等獎】
- 美發(fā)學徒助理職業(yè)規(guī)劃書
- 法醫(yī)病理學課件
- 介紹uppc技術特點
- 《諫逐客書》理解性默寫(帶答案)最詳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