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1課《迷娘(之一)》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他是繼荷馬、但丁之后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他是啟蒙主義思想家
其創(chuàng)作把德國文學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一度的“狂飆運動”也
讓《少年維特之煩惱》名聲大噪,成為世界文學的藝術瑰寶,他就是
一一歌德。他,只愿用自己的文字去記錄現實的煩惱與幸福,他用一
支筆寫盡了那個時代的浪漫、激昂抑或是無奈與絕望,今天,就讓我
們走進歌德,走進他的《迷娘》,一起感受他的文字魅力,一起體悟
這首被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譜曲
達百次以上的詩歌。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與作者相關的詩歌作品。
2.理解詩歌的意象特點,分析意象在主旨表達方面的作用。
3.分析詩中稱呼轉變的作用,體會詩歌在抒情方面的藝術技巧。
素養(yǎng)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歌德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學上的地位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歌,領會詩歌的內
涵:把握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體會詩歌復沓疊唱的結構形式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鑒賞詩歌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美好世
界的追求。
教學重點
品讀詩歌,領會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蕊涵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詩歌所表達思想感情的體會。
2.賞析詩歌采用復沓蠡唱結構技巧的妙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搜集資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迷娘曲》。
這支音樂,是作曲家舒伯特為歌德的著名詩歌《迷娘曲》而譜寫
的曲子。《迷娘曲》創(chuàng)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德國偉大詩人
歌德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麥斯特的
學習時代》中,作為小說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睹阅锴肥歉璧旅?/p>
娘歌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
世界著名作曲家為這首詩歌譜曲達百次以上。歌德的這首詩歌究竟寫
什么內容,好在哪里,竟然使這么多大作曲家為之譜曲?那就讓我們
一起去走進詩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欣賞、去體悟其藝術魅力吧o
二、課前預習
1、作家作品
歌德(1749-1832),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
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恩格斯稱他為“最偉大的德國人”。他一生
跨兩個世紀,正當歐洲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趨崩
潰,革命力量的不斷高漲,促使歌德不斷接受先進思潮的影響,從而
加深自己對于社會的認識,創(chuàng)作出當代最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
歌德除了詩歌之外,在小說、戲劇、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
造型設計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葛茲馮伯里欣根》是
德國第一部現實主義歷史劇,《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書信體小說,
《浮士德》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恩格斯說:“他的氣質、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
向現實生活,而他所接觸的實際生活卻是很可憐的。他的生活環(huán)境是
他應該鄙視的,但是他又始終被困在這個他所能活動的唯一的生活環(huán)
境里?!?/p>
2、寫作背景
《迷娘》創(chuàng)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長篇小說《威廉邁斯
特的學習時代》,作為小說人物迷娘的唱詞?!睹阅铩?之一)是歌德《迷
娘曲》三首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貝多芬、舒
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為這首詩歌譜曲達百次以上。
1776年,歌德作為樞密公使館參贊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并獲得了
更多的政治任務0179年他被提升為樞密顧問,在魏瑪進行政治改革。
歌德厭倦了魏瑪公國小朝廷的庸俗公務,一心想要逃避這種煩悶的生
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經兩次從山上眺望過山南的意大利;
在作此詩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兩年的時間,
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創(chuàng)作養(yǎng)分。
3、資料鏈接
《迷娘》中的迷娘是馬戲團里一個走鋼絲的演員,后來被主人公
威廉邁斯特贖買,收留在身邊,是小說中最動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
格內向、身體瘦弱的少女,卻有著迷一樣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
利,是一個貴族與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時候就被人
誘拐到德國,過著饑寒交迫、顛沛流離的生活。她的父親后來流落街
頭,以彈琴賣藝為生,后來也被威廉邁斯特收留。迷娘自從遇到邁斯
特,便過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強烈地愛上了邁斯特??墒?/p>
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一
首委婉優(yōu)美的詩歌。
三、初讀、理清文脈
請同學們朗誦詩歌,感知詩歌所寫的內容。(配樂詩朗誦:播放
舒伯特《迷娘曲》)依據提示補充空缺內容。
1、開篇“你知道嗎”的提問,似輕輕私語,一下拉近與傾訴對
象的距離。
“你可知道那地方”呼應首句,反復探問,把思念之情表達得
更加深長。
“前往,前往”是催促,也是呼喚,把無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極
致?!拔以父S你,愛人啊,隨
你前往!”,直抒胸臆,表達要同“愛人”返回故鄉(xiāng)的熱望和決心。
迷娘自從遇到邁斯特
便深深地愛上了他,所以這里稱其為“愛人”
2、開頭直接引出故園的“那所房子”,選擇圓柱廳堂、大理石立
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風格的意象,描寫故園建筑的寬敞明亮和壯麗輝
煌。大理石立像“凝望著我”發(fā)問,運用擬人,讓故園充滿對迷娘的
溫情與關愛。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運用反問的手法,呼喚“恩人”一同前
往。迷娘很小的時侯就被誘拐到國,以彈琴賣藝為生,被邁斯特收留
后,過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這里稱他為“恩人”。
3、描寫回鄉(xiāng)的必經之路一一阿爾卑斯山脈,因為迷娘的故鄉(xiāng),
就在阿爾卑斯山脈南麓的馬焦雷湖畔。詩歌至此,迷娘稱自己愿意與
其一同“前往”的對象為“父親”,因為迷娘對邁斯特的感情,有對
父親般的真摯與尊敬。
明確:1、真摯動人的懷念與由衷的贊美2、那宛若仙境的家
園3、險峭、怪美
四、欣賞品味
1.誦讀領會,把握內容和感情齊讀詩歌,看詩歌究竟寫什么內
容,表達什么感情,在藝術上有什么特色。注意朗讀時的節(jié)奏和感情。
師:這一次,你從詩歌中又讀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師:那位同
學再來給大家朗誦一邊?
2.攙扶式鑒賞,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師:詩歌是最精粹的
語言藝術。詩歌的最大特點是抒情性、音樂性、想像性、簡潔性、象
征性。詩歌都是通過具體感人的意象來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
我們鑒賞詩歌,首先要學會抓意象,通過意象來體會詩人寄予在其上
的思想感情。我們以這首詩的第一節(jié)為例來學習詩歌鑒賞方法。這首
詩共三節(jié),每一節(jié)都由正歌和副歌組成。正歌表現“那地方”一一故
國意大利的優(yōu)美景物,這些景物的優(yōu)美主要是通過檸檬花兒、藍天、
和煦的風、悄然無語的桃金娘(桃金娘象征著愛情,為維納斯的神樹)、
高聳的月桂(月桂為阿波羅的神樹)來體現的。這些意象的選擇具有
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詩人在這里融進人物對故鄉(xiāng)的濃郁的思念
之情,使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國之思的寄托物,再加上詩歌運用音
樂的反復藝術一一“你可知道那地方”的反復詠唱,就把那對故鄉(xiāng)的
思念之情表達得更加深沉綿長而又強烈難抑。副歌“走呵!走??!”
又是催促又是呼喚,把這種無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極致。叫誰走?“親
愛的人,我愿和你同去?!边@“親愛的人”既可以是戀人,也可以是
朋友,還可以是親人?!拔以负湍阃ァ奔缺磉_她返回故國的熱望和
決心,又表達她對“親愛的人”的鼓勵和支持。這種對祖國的強烈的
思念之情催人淚下。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感情都不是干巴巴、直通通
喊出來的,而是通過浸泡過情感的意象表達出來的,需要我們通過詩
歌語言、節(jié)奏和象征物從心靈深處去深沉地體會,去真摯地感悟。下
邊我們來誦讀第一節(jié)詩,認真體會詩句里的內涵和思想感情。
3.引送式鑒賞,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師:下面讓我們按照老
師上邊鑒賞的方法一起學習鑒賞第二節(jié)詩歌。哪位同學先來誦讀一下
第二節(jié)詩歌?誰先鑒賞?或者可先討論一下,再交流?(教師可根據
學生學情具體決定)師:第二節(jié)正歌寫哪里的場景?哦,很好!表述
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師:有哪些意象?……圓柱、輝煌的廳堂、寬
敞明亮的房間以及大理石像。師:詩人為什么寫“可憐的姑娘、你有
什么憂傷?”師:副歌結尾怎么又變成:“我的保護人,我愿隨你前
往”了?這種稱呼的改變有什么深刻含義?表達什么感情?(學生發(fā)
表意見,教師適當點撥補充:思念的感情在這里更深一層,思鄉(xiāng)的情
緒也更加強烈而又復雜了)
4.放手式鑒賞,運用鑒賞詩歌的方法獨立鑒賞朗讀第三節(jié)詩歌,
四人一組鑒賞交流,教師巡回傾聽,最后對鑒賞情況做些總結。(略)
5.品味詩歌,鑒賞和體會藝術技巧齊讀全詩,仔細發(fā)現詩歌所
使用的高妙的藝術技巧,體會其妙處。師:你認為這首詩歌最大的藝
術特點是什么?詩里邊傾訴的人是迷娘還是誰?而被傾訴的對象是
同一個人還是三個人?(可讓學生放開討論,各抒己見,廣泛交流。)
(這是學習重點之一,也是本詩的學習難點,教師可視學生討論交流
情況做適當的點撥式總結)師:大家的認識很對。這首詩的最大特點
是運用了復沓疊唱的藝術結構技巧。這種詩歌結構藝術在我國的《詩
經》里早就熟練運用。這首詩的三節(jié)正歌第一句開頭和第五句都采用
了詩句反復的手法,加強了詢問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
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構句式,只在個別關鍵的地方替換一兩個字,不
僅使詩歌的思想內涵增大,使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更加熱切和復雜,而
且使詩歌具有音樂復唱的旋律美感,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
力。對于詩中傾訴者是誰,被傾訴的對象究竟是一個人還是三個人,
同學們的觀點不統(tǒng)一,我們也不尋求統(tǒng)一,保留這種多解性,更能使
這首詩具有含蓄、多義、神秘的特點,從而產生更恒久的藝術魅力。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支持或者傾向于一種觀點,如傾訴著就是迷娘,三
個被傾訴者是一個人,就是邁斯特。迷娘在內心深深地愛著他,可是
又知道這是無法實現的,于是就轉而稱呼他為“親愛的人”、“我的保
護人”、“我的父親”。這三種稱呼的轉換,表達了迷娘對麥斯特懷有
那種復雜、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這種熾熱的愛被
升華為一種美好的對父親的愛,又和思鄉(xiāng)之情扭結在一起,讓兩種感
情都得到了升華和強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
美感效果。
五、知識點補充
復沓疊唱的結構技巧
復沓又重章,重言、復重復,是文章中重復使用同一詞語、句子
或句群的一種寫作手法。依據復沓成分的不同,可分為疊字、疊詞、
疊句和疊章;依據復沓位置的不同,可分為連續(xù)復沓和間隔復沓。
疊字是復沓手法中一種基本的方法,在日常的寫作中,學生會經
常用到疊字的方法。疊字運用得恰如其分,能使文章錦上添花,收到
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寫作中我們應該如何運用疊字呢?
1.使用疊字,繪景造境
使用疊字描繪景物,會使所繪之景更具鮮明的特色美,而使用疊
字又能營造出雋永深遠、意味無窮之境。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
子中間……”“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
2.使用疊字,狀物傳情
若能將疊字巧妙地融入文章中,還能準確地傳達出作者豐富的情
感。如:“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她松松的
皺綴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3.使用疊字,刻畫形象
使用疊字刻畫人物形象,可使人物形象簡潔豐滿,生動傳神。如: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以“密密”修飾“縫”,刻畫了母親為
兒子趕制衣裳的縫衣動作。
4.使用疊字,描摹聲響
疊字使用得當,對于描摹聲響有著不凡的藝術表現力。如:“大
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嘈嘈”形容沉重雄壯的琵琶聲,“切切形容細碎急切的琵琶聲,這
兩句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琵琶聲,化聲音之無形為有
形,似觸手可及,從而使琵琶聲極具藝術感染力。
六、主題歸納
“迷娘”是歌德的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中的人
物,這首詩是她的唱詞。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時候被誘拐到德
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以賣藝為生,后來被威廉邁斯特收留,并
愛上了邁斯特。這首詩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選取眾多意象,描繪出意大
利迷人的景色、宏偉的建筑和阿爾卑斯山脈的險峻神秘,表現了迷娘
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與
追求。
七、拓展閱讀
(多媒體屏幕打出或印發(fā)歌德的另外兩首《迷娘曲》)師:請閱
讀下面兩首《迷娘曲》,把你最喜歡的一首按照我們以上鑒賞的方法
進行鑒賞,寫出300字以上的鑒賞文字,尤其歡迎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鑒賞
觀點。
第13..2課《致大?!方贪附虒W設計
教材分析
普希金是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
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800多首抒情詩和10多首敘事詩。別林斯基說:“普
希金被公認為俄國第一藝術的詩人,他給俄國帶來了作為藝術的詩,
而不是抒寫情感的美麗的語言?!逼障=鹨簧蛲⒅幐枳杂?,青年
時代就與“十二月黨”人有密切的接觸,并從“十二月黨”的朋友和
法國啟蒙主義者的著作中接受了進步的自由思想。1817年他的歌頌
自由、抨擊農奴制、揭露沙皇暴政的《自由頌》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
民間廣泛流傳,由此他成為俄羅斯解放運動的代言人,也因此觸怒了
亞歷山大一世。后者曾決定把他流放西伯利亞,后來以調動職務為名,
將之流放南俄。1823年普希金從基什尼奧夫調往敖德薩,受敖德薩
總督沃朗佐夫的監(jiān)視和誣陷。隔年7月底又被押解到普斯科夫省的
米海洛夫村,交地方當局和教會監(jiān)視。1820年至1823年是普希金
被流放南俄的時期,也是他的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全盛期,他說,這
個時期他深受拜倫的影響:“因為拜倫而發(fā)了狂”。他的許多歌頌個
性自由的重要作品,產生于這一時期,如《茨岡》、《高加索的俘虜》、
《強盜兄弟》、《致大?!返取?/p>
《致大?!纷饔?824年。這一年,普希金從敖德薩被流放到普
斯科夫省的米海洛夫村。在此之前,在敖德薩的時候,詩人曾打算偷
渡出海,逃避流放,但沒有成功。寫這首詩,正體現著身處困境的詩
人對自由的極度向往。
教學目標
1.了解普希金及他的作品。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
3.正確把握本詩的感情特征。
素養(yǎng)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普希金生平、主要作品及創(chuàng)作背景,學習
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詩歌的意象、意境,體會詩歌中蘊含的復
雜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的表現手法,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鑒賞詩歌的語言美、結構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味詩人對自由的熱烈向往與積極奮進的
精神;感受中外詩歌的不同風格。
教學重點
品味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學習豐富的表現手法,提高是個鑒賞的能
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的意象與意境,會詩中所蘊含的復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搜集資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曾經滄海難為水”,大海的美是永遠也說不盡的。面對遼闊的
大海,詩人會情不自禁的放聲高歌,我們學過曹操的《觀愴?!罚?/p>
同學們回憶一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
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不僅僅中國詩人歌詠大
海,外國詩人也歌詠大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俄國偉大詩人普
希金的著名政治抒情詩一一《致大?!贰?/p>
正式講課前,我們來看看俄羅斯這塊富饒的土地,這片神奇的土
地養(yǎng)育了無數璀璨的文學天才,他們創(chuàng)造了無數令世界震驚的文學巨
著。同學們能舉出一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來嗎?
列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高爾基《海燕》、《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契訶(he)
夫,世界著名短篇小說家《變色龍》;果戈里《死魂靈》;肖洛霍夫《靜
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他們?yōu)樽鎳鴳?zhàn)》,獲得諾貝爾文
學獎;索爾仁琴尼《日內瓦醫(yī)生》,揭露了當時蘇聯一些鮮為人知的
秘密;萊蒙托夫《童僧》、《惡僧》、《假面舞會》、《當代英雄》。眾多
的大師里面,有一位大師特別耀眼,別林斯基曾親切地稱呼他為“俄
羅斯第一藝術的詩人”,他就是普希金。那么,普希金的生平經歷是
怎樣的呢?他的詩歌為什么如此的出名呢?
二、文本鏈接
1.作者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民族的偉大詩人,俄羅斯近代文
學的奠基者,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生于莫斯科一個貴族家庭,
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13歲開始寫詩,15歲公開發(fā)表詩作,18歲在
皇村學校畢業(yè)后進外交部任職,廣泛結交優(yōu)秀的貴族青年,寫下了一
些歌頌自由、反對專制暴政的充滿激情的詩篇。21歲時被沙皇政府
流放到南方,27歲時從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監(jiān)視下埋頭寫作,
38歲時在和情敵的決斗中被殺害。普希金的妻子普希金娜是個既美
麗又聰明又有氣質的女人,比普希金小13歲。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
反對專制的進步詩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會把他視若大敵,千方百計
摧殘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娜塔麗婭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
多少男人為之傾倒,同時也遭到貴族小姐太太們的極大嫉妒。沙皇尼
古拉一世對她垂涎三尺,法國軍官丹特士狂熱追求她。普希金就是在
與丹特士的決斗中被槍殺而死的。普希金逝世后,娜塔麗婭才24歲,
還有4個年幼的兒女。普希金逝世7年后,娜塔麗婭和軍人蘭斯科依
結婚,但是她卻一生郁郁寡歡,51歲時病逝。
普希金一生創(chuàng)作了800多首抒情詩河12首敘事詩。
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
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
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歷史?。骸鄂U里斯?戈都諾夫》
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青銅騎士》
愛情詩和田園詩:《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又重新造訪》
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自由頌》、《致大?!?、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
抒情詩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時代的重大問題,具有時代性和人
民性,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百科全書”,他的詩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
憂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別林斯基贊
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的美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
像海波一樣柔和、優(yōu)美,像松脂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凈,
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擊劍一樣堅強有力”。高爾基說“我開始讀
普希金的詩,如同走進了一片樹林的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
溢著陽光”。英國人民稱普希金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2.寫作背景
《致大?!穼懹?824年,請同學們結合注釋看一下,作者當時
的境況是怎樣的(被流放)。被流放對于普通人而言,或許更多的是
肉體上的折磨,但對于這些善于捕捉生活瞬間的詩人們而言,放逐又
是一次精神砥礪的機會,無數的作家由此而躍上了文壇的頂峰。普希
金也不例外,現在我們來看看關于他流放的一些情況。
普希金21歲時即1820年因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頌自由、抨擊農奴制、
揭露沙皇暴政的抒情詩而被放逐到南方的南高加索。25歲即1824年
又從南高加索流放到普斯科夫省的米海洛夫村。他在離開南高加索的
前夕,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巖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
的經歷,想起與大海有關的英雄,不禁思緒起伏,寫下了這首詩篇。
三、題目解說
“致”,給予,向對方表示(禮節(jié)、情意等)?!按蠛!奔戎缸髡?/p>
再次被流放前長期居住的敖德薩大海,又暗指作者追求的自由。
四、層次結構
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詩人向大海告別。
第二部分:寫詩人由大海引起的回憶和聯想,表達詩人對自由的
渴望。
第三部分:收集全詩,照應開篇,抒發(fā)了詩人告別大海、懷念大
海、銘記大海、傳播自由的心聲。
五、全文分析
1.詩人為什么厭煩“凝固的石岸?“岸”又有何象征意義?
“石岸”使詩人無法熱烈地擁抱大海,整個人“被縛住”了。這
些“凝固的石岸”正是黑暗現實的象征,它是拘禁詩人的無邊的囚牢,
它使詩人向往自由的夙愿無法實現。
2.詩人為什么永遠不會忘記大海?
明確
在壓抑之中,唯有大海沒有把詩人“遺忘”。詩人愿意久久傾聽
大海“黃昏時分的轟響”,欣賞大?!皦延^的美色”。
3.《大?!分械摹澳恪笔钦l?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向“你”
告別?
“你”指大海,大海這一意象已滲透了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在
詩人看來,大海就是他的朋友。黃昏寂靜時,大海溫順而寧掙,“笠
色的浪頭翻滾起伏”“驕傲的美閃爍壯觀”,仿佛是友人憂郁的絮語,
在沉郁地吐訴著心頭的哀愁;而波濤洶涌時,驚濤駭浪有如“你任性
的脾氣的發(fā)作”“成群的漁船就會覆沒”,仿佛又在召喚著詩人沖破牢
籠,奔向自由的遠方。大海與詩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得詩人
與大海在感情上相通,所以詩人才會將“大海”當成自己可以傾訴的
知己,從而與它深情地話別。
4.《致大?!分?,詩人為什么要寫拿破侖和拜倫兩個人
明確:
拿破侖和拜倫,一個是身上具有不屈服的精神,一個是自由的歌
唱者。他們都有大海般召喚自由的品質,詩人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
的影子。在這里,詩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為一體。詩人極力贊
頌英雄拿破侖和拜倫,一方面表明詩人對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詩
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陰郁,/他也倔強得和你一樣?!绷硪环?/p>
面也反映了詩人對二人的結局和自己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悲哀,如
詩句:“世界空虛了……哦,海洋,/現在你還能把我?guī)У侥睦铮?到處,
人們的命運都是一樣:/哪里有幸福,必有教育/或暴君看守得非常嚴
宓”
t1]O
5.在《致大?!分校娙嗣鎸坝颗炫鹊拇蠛?,彳怎吐了哪些感受?
結合詩人生平的遭際,說一說詩人為什么稱大海為“自由的元素”。
明確:
(1)《致大?!返膬热菔重S富,有對大海的禮贊,有對歷史人
物的聯想也有個人對海的深沉傾訴,還有告別大海時的惆悵和心靈的
震顫,它是一曲大海的頌歌,是對人生命運的深沉詠嘆,是對自由的
熱情禮贊。
(2)它的著名的首句“再見吧,自由的元素”,一語道出大海的
實質,使大海從此成為人類自由精神的象征。因為詩人生活在一個沙
皇專制統(tǒng)治的國度,因為自己的流放命運和備受壓抑的人生處境,詩
人迫切渴望自由,而大海的遼闊、奔放和桀瞥不馴就成為對他的自由
精神和意志的召喚,因此詩人會把大海作為“自由的元素”來表現。
6.詩人如此熱愛的大海,有沒有象征意義?你認為象征了什么?
明確
詩人筆下的大海,首先是真實存在的大海,它自由奔放、浩渺無
際,黃昏時分無比幽靜,脾氣發(fā)作時席卷一切,它具有自然界中海洋
的物質形態(tài)和各種特性,在詩中也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種種感受。但
詩人葦下的大海,又是被人格化了的大海,被詩人賦予了種種情感和
精神,它成為詩人心靈的寄托和對話者,它具有了強烈的象征色彩,
它象征著一種自由的意志,象征著一種永遠不屈于任何奴役的生命存
在。
六、中心思想
這首詩以大海作為自由精神的象征,贊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表
達了詩人與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詩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壯美形象,
生發(fā)聯想,盡情抒懷,表達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七、寫作特點
①氣勢奔騰如大海。
全詩以“再見吧,自由的原素”起筆,高揚起自由的大旗,狀寫
大海藍色的頭,驕傲的美的壯觀,使詩行具有了大海的偉力。在接下
來的抒情中,無論是不得自由的沉郁,還是對自由的無限渴望,無論
是因追懷兩位天才而產生的傷感還是篇末的振作與激情似火,字里行
間無不洋溢著大海的激情。
②意境雄渾如大海。
詩歌以大海為主意象構筑意境。詩中的大海有蔚藍翻滾的高隹姿,
有深沉渾厚的深淵音響,有滔滔向前的奔騰氣勢:有反復無常的激情
變化,時而溫柔嫻青軋時而驚濤駭浪,時而深情縫縷,時而抑郁幽怨。
這些與大海相關的意象,構筑起雄渾的意境,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③自由的信念如大海。
大海,是自由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詩人縱情歌唱大海的精神
氣度、性格力量,實際上是表達自己對自由的景仰,對偉力的祟尚。
詩人有心靈掙扎,也有追隨大海,奔向遠方而未能如愿的遺憾。但是,
無論是哪一種情感,都具有波飛涌,滾溟向前,不可阻擋的力量,這
種力量來自于對自由的堅信。
八、素質擴展
(多媒體屏幕打出或印發(fā)普希金的《自由頌》)師:請閱讀下面
的《自由頌》,把你最喜歡的一首按照我們以上鑒賞的方法進行鑒賞,
寫出300字以上的鑒賞文字,尤其歡迎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鑒賞觀點。
第13.3課《自己之歌(節(jié)選)》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自己之歌(節(jié)選)》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四單
元第二課的第三篇文章。這首詩歌的作者是美國詩人惠特曼。郭沫若
曾盛贊惠特曼是一位猶如“太平洋一樣”廣闊的詩人?;萏芈脑姼?/p>
意境開闊,氣魄宏大,有一種質樸而明朗的力量。
在閱讀這首詩歌的時候,要注意感受其中涌動的旺盛的生命之力
和詩中凸顯出的那個宏大的自我。體會惠特曼在詩歌中賦予自然事物
的詩意。
教學目標
1.了解惠特曼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
2.了解是個的意象、意境,并通過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是個的情
感;
3.學習并掌握本詩中所使用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和表
達效果;
4.感受是各種涌動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詩中凸顯出的宏大的自我。
素養(yǎng)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惠特曼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
地位,學習詩歌中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效果。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詩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詩歌的感情。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鑒賞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感受詩歌中涌動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詩歌中
凸顯出的宏大的自我,樹立自我意識,重視對個體價值的審視與思考。
教學重點
詩歌意象選擇的特點和寄托的感情。
教學難點
獨特的詩歌形式。
教學方法
誦讀法、三部閱讀鑒賞法、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搜集資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你曾經歌頌過什么?你會歌頌什么?是太陽,是大海,還是高山?
那么,你可曾想過歌頌自己?詠嘆那不一樣的生命之光?今天,讓我
們一起學習惠特曼的《自己之歌(節(jié)選)》,感受詩人的情懷。
二、作者簡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國19世紀杰出的民主詩人。他出身于農民
家庭,當過木工、排字工等。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他的詩體現了美
國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內戰(zhàn)的重大史實。他的詩集《草
葉集》,以“草葉”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為了避免傳統(tǒng)的
詩藝常規(guī),即押韻、格律等,惠特曼創(chuàng)造了一種空前自由的詩體,借以充
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白杂伞笔恰恫萑~集》的一大特點,他的創(chuàng)
作對歐美詩歌的發(fā)展影響極大,有美國“詩歌之父””之稱。主要著作
有《給一個遇到挫折的歐洲革命者》《我聽見美國在歌唱》等2.草葉
集
《草葉集》是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創(chuàng)作的詩集,首次出版于
1855年。是浪漫主義詩集,共收有詩歌300余首。詩歌奔騰壯闊,大氣
飛揚,汪洋恣肆,豪放不羈:使用樸實粗獷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獨具一格的自
由體,近于口語節(jié)奏鮮明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代表作,是美國文學史上
第一部具有美國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的詩集,它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對美
國詩壇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三、寫作背景
美國取得政治上的獨立之后,經濟上迅速發(fā)展,年輕的國家給人們
帶來了信心和希望,在文學上,當時的歐洲浪漫主義文學正處于蓬勃發(fā)
展時期,于是,美國文學自然地融入世界浪漫主義文學的潮流中,出現
了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和詩人,這一時期的美國文學主要表現人與自然的
關系,惠特曼的《草葉集》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體現了上升時期
的美國精神,而《自己之歌》則是《草葉集》中的名篇。
惠特曼自幼家貧,兄弟姐妹眾多,但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在
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義思想基礎。直至1855年《草葉集》的
第一版問世以來,詩人終于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葉
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鮮明,那就是不滿當時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隸
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政治意識,對美國這塊“民主的大
地”進行謳歌,一心希望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喚醒勞苦大眾對于自身境遇的
認識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變革?!蹲约褐琛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
產生的。《自己之歌》共52節(jié),這里選的是第31節(jié)。
四、初讀感悟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封上書本仔細聽,談聽后的第一感覺。
聽后的感覺:有點晦澀難懂;歌頌自然萬物;抒發(fā)自我內心的感
受;“我”無拘無束無所不能;“我”能量巨大;“我”要開創(chuàng)新天地、
建設大陸;“我”堅強自信樂觀;“我”追求自由民主;自由放歌……
2.解讀文題
“自己之歌”即寫給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詩共
52節(jié),這里節(jié)選的是第31節(jié);全詩題目簡明扼要,點明主旨:贊頌
自我意識的覺醒,重視個體的價值;節(jié)選部分的主旨也與全詩主旨相
關。
3.寫作背景:19世紀上半葉,美國在經濟上雖然發(fā)展很快,但仍基
本上處于歐洲殖民地的地位。至于文化,特別是文學方面,則主要從屬
于英國,還沒有建立起本民族的與合眾國相適應的民主主義文學。當
時以愛默生為首的美國超經驗主義者提倡個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學和
外國教條主義的束縛,在美國來一次文藝復興。解放個性,就是要發(fā)現
自己,從一個國家來說就是要確立本民族自己的獨立人格。在這樣的
歷史要求下,惠特曼樹立自己的雄心,要通過他自己來表現他的“特殊
時代、環(huán)境和美國”,于是他的“我自己”便與他們民族的“我自己”
合而為一了。
惠特曼自幼家貧,兄弟姐妹眾多,但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在
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其民主主義思想基礎。直至1855年《草葉集》的
第一版問世以來,詩人終于找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突破口和定位。在《草葉
集》中,作者的政治理念鮮明,那就是不滿當時盛行的不公平的奴隸
制度,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政治意識,對美國這塊“民主的大
地”進行謳歌,一心希望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喚醒勞苦大眾對于自身境遇的
認識并采取一系列方式加以變革。《自己之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產生的。
4.詩歌表明主旨的主要詩句:“我相信一片草葉所需費的工程不
會少于星星”“我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我快速的跟隨者,我升到了
絕巖上的罅隙中的巢穴”等。
5.根據以上分析概括全詩的主旨:《自己之歌(節(jié)選)》列舉了許多
自然事物,賦予其詩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發(fā)了對個體
價值的贊美,凸顯出宏大的自我,體現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個體價
值的思考,表達了對自由、開放、獨立的個性的追求。
6.在理解詩歌主旨的基礎上再次指名朗誦。
7.齊讀詩歌。
五、賞析
1.鑒賞三部曲
(1)攙扶式鑒賞,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
詩歌是最精粹的語言藝術。詩歌的最大特點是抒情性、音樂性、
想像性、簡潔性、象征性。詩歌都是通過具體感人的意象來抒發(fā)詩人
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我們鑒賞詩歌,首先要學會抓意象,通過意象
來體會詩人寄予在其上的思想感情。我們以這首詩的第一節(jié)為例來學
習詩歌鑒賞方法。
①為什么選擇“星星”“草葉”的意象?
“星星”璀璨奪目,“草葉”普通普通平凡,但在“我”看來,
“草葉”所需的工程不會少于“星星”,表明作者賦予了最普通的小
草以崇高的地位和尊嚴。
②為什么選擇螞蟻、沙粒、鵬鶉的卵、雨蛙、黑莓、關節(jié)、母牛、
小鼠等意象?
通過對比,說明無論多么平凡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
③從這首詩的第一節(jié)來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
作者對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傾注了無限的熱愛之情,在他
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蘊涵著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
一分子,無論巨大還是纖小,都折射出無限的神圣性。作者筆觸細膩,
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從看似細小的景物里抒發(fā)偉大的情
感。
④這一節(jié)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我”對世間萬物平等以待。
(2)引送式鑒賞:按照上邊鑒賞的方法小組合作鑒賞第二節(jié)。
主要要點:
“我”和片麻石、煤、薛苔等平凡事物“混合在一起”,說明“我”
是平凡的;“裝飾著飛鳥和走獸”,說明“我”是追求自由的。
“有很好的理由”遠離,但“需要的時候”“可以將任何的東西
召來”,體現了作者為了自由不顧一切的精神。
中心意思:“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3)放手式鑒賞,運用鑒賞詩歌的方法獨立鑒賞第三節(jié)。
主要要點:
“……是突徒然的”,這節(jié)詩運用意象組合的方式,讓九個“徒
然的”一氣呵成,情感熾熱,氣勢恢宏。作者大聲歌唱,盡情狂歡,
張揚個性,重塑自我,表達出對自我的肯定和對未來的憧憬。詩歌的
節(jié)拍來自于生活,充滿活力,富于幻想,表現出生活的情調和生活的
真理。
作者選取了火成巖、爬蟲、打的怪物、鷹雕、蝮蛇、麋鹿、海燕
等意象,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世間萬物的代表。
作者選取這些意象是為了說明世間萬物都不能阻擋“我、
中心意思:“我”不受拘束且無所不能。
結合第二節(jié)可以看出,作者塑造“自我”形象時,將自己賦予超
人的神力,“全身裝飾著飛鳥和走獸”,可以“將任何東西召來”,可
以“快速地跟隨著升到了絕巖上的罅隙中的巢穴”,可以飛越大地,
任意東西,不受時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為一種,表現出一種“惠特
曼式”的樂觀精神。
2.總結:《自己之歌(節(jié)選)》在意象的選取上有什么特點?選取的
意象有什么作用?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意象選取:詩人筆觸細膩,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寫起,選
取自然界中的草葉、螞蟻、鵝鶉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鷹
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為詩歌的意象,這些鮮活的生命充滿
了靈性和神圣的色彩。
意象選取特點:一是比較獨特,如鵝鶉的卵、雨蛙、黑莓、片麻
石等,這些陌生而獨特的意象,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賦予了詩
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圍廣泛,幾乎無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
海里的,這些意象構成了詩歌開闊的意境,體現了詩人博大的氣魄。
詩人對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傾注了無限的熱愛之情。在他的眼里,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無論巨大和纖小渚B折射出無限的神圣性,從
看似細小的景物里抒發(fā)偉大的情感,從而贊美萬物的神圣性。
六、精讀課文,深入分析
1、梳理第一節(jié)中的意象,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并分析詩人通
過這些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意象:草葉、螞蟻、沙、鵬鶉、雨蛙、黑莓、母牛、小鼠。共同
特點:渺小平凡而又偉大的生物,象征著生命的力量。
情感:詩人認為自然是人類的母親,文明要想保持長久生命力,必
須與自然保持平衡,表達了詩人尊重自然、贊美自然的思想情感。
2、《自己之歌》(節(jié)選)中,詩人選取的意象有什么特點?選取的這
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是比較獨特,如鵝鸚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巖、爬蟲、
大的怪物、鷹雕、峻蛇等。這些陌生而獨特的意象,體現了詩人豐富
的想象力,賦予了詩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圍廣泛,幾乎無所不包,包含
天上的、地上的、海上的。這些意象構成了詩歌開闊的意境,體現了
詩人宏大的氣魄
3、請閱讀《草葉集》中的其他詩篇,然后結合本詩,談談對詩中“我”
這一形象的理解
詩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詩人自己實際上是詩人在借用“自
己”二字表現一個大“我”,即改造大自然、開拓新大陸、建設新大
陸的美國廣大的勞動群眾詩中的“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具體的“我
",二是象征群體的“我”,“我”是一個綜合形象。詩人置身于勞動者
之中,詩中的“我”也是美國式新人的形象。
4、郭沫若曾盛贊惠特曼是一位猶如“太平洋一樣”廣闊的詩人。
惠特曼的是個意境開闊,氣魄宏大,有一種質樸而明朗的力量,本課
選的這一節(jié)《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現了這一特點。適中列舉的許多
自然事物,在傳統(tǒng)的是各種很少出現,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賦予這些
事物以詩意的?
七、擴展閱讀
閱讀《自己之歌》第一節(jié),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
我贊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講的一切,將對你們也一樣適合,
因為屬于我的每一個原子,也同樣屬于你。
我邀了我的靈魂同我一道閑游,
我俯首下視,悠閑地觀察一片夏天的草葉。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個原子,都是由這泥土,這空氣構成,
我在這里生長,我的父母在這里生長,他們的父母也同樣在這里生長,
我現在是三十七歲了,身體相當健康,希望繼續(xù)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
亡。
教條和學派且暫時擱開,退后一步,滿足于現在它們所已給我的
一切,但絕不能把它們全遺忘,不論是善是惡,我將隨意之所及,毫
無顧忌,以一種原始的活力述說自然。
賞析要點:《自己之歌》是《草葉集》初版的開卷之作。在此詩
中揭示了“草葉”的意義: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通的草,有廣大的生
活天地和強勁的生命力量,它“在寬廣的地方和狹窄的地方都一樣發(fā)
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樣地生長”?;萏芈J為草是他的形象,他
的“意向的旗幟,由代表希望的碧綠物質所織成”,他要用“如同草
一樣樸實”的語言謳歌祖國和人民。在詩人心目中,不朽的草象征不
朽的人民,正在發(fā)展中的美國、自由和民主的理想。
這首詩內涵深廣,氣象恢宏。表面上好似詩人僅在凸顯自己,實
際上詩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現一個大“我”,即改造大自然、
開放新大陸、建設新大陸的美國廣大勞動群眾,歌頌的是19世紀美
國的民主代表,張揚的是自由、開放的個性。因而詩中的“自己”被
賦予了兩重性,一是具體的我,二是象征性的群體的“我“,‘自己”
是一個綜合形象。詩人置身于勞動者之中,詩中的“自己”,也是美
國式“新人”的形象。
在藝術上,該詩以濃烈的抒情氣氛沖淡哲理玄談的艱澀枯燥,不
愧是惠特曼的代表之作。他的詩不跨行,而以行中短句構成一種隱約
的內部節(jié)奏,隨著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縱橫的議論而形成一種
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萏芈J為
詩是一種內在的、捉摸不著的東西,他強調要以含蓄、迂回的暗示手
法將讀者帶入主題或思想的氛圍。此詩也正體現了這一特點。
第13.4課《樹和天空》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樹與天空》是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中的一首詩
歌,特朗斯特羅默的這首詩歌主要探討自我與周圍世界的關系,死亡、
歷史和自然是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他善于運用意象、隱喻來表現內心
世界,其詩新穎、敏銳、堅實。世界時刻在變,時間永在流逝,或許
只有空間,才多少表示著存在的永恒。所以“樹與天空”的關系,也
就寓示著存在(人與自然)與無限、與永恒的關系。“我們”(在這里
代表人類與自然等存在)相互關愛與扶持著,既在“天空”下積極地
承受它的所有賜予和挑戰(zhàn),同時又對天空懷抱著最虔誠的愛、敬畏以
及等待。就像“天空”,是存在共同的家。
《樹與天空》全篇并沒有寫天空,卻展示出了比天空更為廣闊的
空間,經典的文字作品能表達出并固定住瞬間與永恒之間的關聯,這
種關聯一直存在在每個人的周圍。
教學目標
1.了解特朗斯特羅姆的生平及藝術風格;
2.通過朗讀全詩,感受詩歌豐富奇特的想象和朦朧的意境,揣摩
詩句的含義;
3.理解詩歌的主題和內涵,感受作者的思想。
素養(yǎng)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特朗斯特羅姆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學
史上的地位。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體會詩歌的寫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鮮明
的意象、朦朧的意境等。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鑒賞詩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體會詩歌的多元主題,如自然的生生不息、
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的奇跡等。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全詩,感受詩歌豐富奇特的想象和朦朧的意境。
教學難點
揣摩詩句的含義,通過想象,嘗試進入作者在詩歌中所創(chuàng)造的那
個神奇的世界。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誦讀法。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搜集資料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又授予“自家人”,瑞典著名詩人托馬斯?特
朗斯特羅姆。特朗斯特羅姆究竟有什么高人之處呢?頒獎方這樣評價
到:他通過凝練而透徹的意象,向讀者展示了鮮活的現實生活。中國評
論家認為,特朗斯特羅姆對漢語來說是傳統(tǒng),對西方來說是先鋒。他的
詩像中國詩那樣不注雄辯,而且善于用精練的意象蒙太奇式的組合,傳
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
可以說,特朗斯特朗姆把中國古典詩歌演繹到一個新的高度。今
天,讓我們學習西方人寫的具有中國傳統(tǒng)味道的詩歌吧
二、文本鏈接
1.作者介紹
特朗斯特羅姆(1931-2012),瑞典時任,被譽為“20世紀西方最
后一位詩歌巨匠”。同時,他也是以為心理學家。他1954年發(fā)表詩集
《17首詩》,轟動詩壇。他于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善于從
日常生活入手,把激烈的情感寓于平靜的文字里,將歐洲古典象征主
義和超現實主義熔于一爐。特朗斯特羅姆的主要作品集有《17首詩》、
《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等。
2.寫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羅姆出生于斯德哥爾摩。三歲時,
父母離婚,和母親一起在斯德哥爾摩長大。而斯德哥爾摩群島上的環(huán)
境是他詩歌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很早就對地理和科學,特別是昆蟲學
產生了興趣。在他的詩中,生活世界與大自然向來關系密切,無須附
加理智的連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發(fā)地發(fā)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
顯現過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個世界才能來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
實體,共在于人們生存的世界,與人們神秘的想象力。
三、題目解說
“樹和天空”言簡意賅,點名了詩歌的寫作對象;同時,“天空”
為“樹”提供了背景,意象鮮明,給讀者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四、課文結構
全文可分為二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寫樹在雨中獲得生機。
第二部分:(第2節(jié)),寫樹在等待成長的時機。
五、初讀感悟
1.一讀劃節(jié)奏
(1)指名朗讀。
(2)劃分節(jié)奏。
一棵樹/在雨中/走動
在傾灑的灰色中/匆匆走過/我們身邊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園里的/黑鵬
雨停歇。樹/停下腳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靜閃
和我們一樣/它/在等待/那瞬間
當雪花/在空中/綻開
2.二讀說內容
(1)全班齊讀。
(2)談談你從詩歌中讀到了什么。
回答模式:我從讀到了o
詩句讀到的內容
在傾灑的灰色中匆匆走過我們身邊雨對樹的重要性
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樹對雨的渴望
雨停歇樹停下腳步“雨”和“樹”緊密相連的關系
普
弟—-P+4-樹在雨中獲得生機
*弟—----PH-樹在等待成長的時機
和我們一樣作為旁觀者的夢?和z目"廿4附
3.三讀明主旨
在前面暢談閱讀印象的基礎上教師補充寫作背景并總結這首詩
的主旨。
寫作背景: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羅姆出生于斯德哥爾摩。
三歲時,父母離婚,和母親一起在斯德哥爾摩長大。而斯德哥爾摩群
島上的環(huán)境是他詩歌的一個重要起點。他很早就對地理和科學,特別
是昆蟲學產生了興趣。十幾歲時,對藝術表現出興趣,開始彈鋼琴,
并很快接觸詩歌。在他的詩中,生活世界與大自然向來關系密切,無
須附加理智的連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發(fā)地發(fā)生的、具有大自然特
征的顯現過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個世界才能來照面,自然立足于存
在的實體,共在于人們生存的世界,與人們神秘的想象力。
詩歌主題:《樹和天空》主要探討自我與周圍世界的關系。詩歌
中,"樹和天空”的關系,寓示著存在(人與自然)與無限、與永恒的關系。
詩歌通過對樹和雨的描寫,構成了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
生命的生生不息、人與自然的關系、生命的奇跡等多層次的思考,給
讀者以啟迪。
六、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這首詩歌中"樹〃這一意象?
詩人選擇"樹"作為觀照對象,更多的還在于樹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包括樹豐富的生態(tài)和文化蘊含。作為生物,樹是立足于大地同時又指
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對生命應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
無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做了最為堅實而高貴的展覽和詮釋。于是,樹
連接了大地與天空,此岸與彼岸,現世與終極一一是樹,讓我們看清
了自身的位置和應有的走向。"樹〃是生命的主體,是積極向上、蓬勃生
長的生命的代表。
2.這首詩中的"雪花〃具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雪花”象征著一個潔白澄凈的純美境界,一種超越了世俗功利、
擺脫了欲望和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第六課師生之間第1框走近老師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天氣與我們的生活第十四課我的雨量器教案青島版
- 小學生家校溝通制度
- 《吃蟲草》課件(3篇)
- 《行行重行行完整》課件
- 三年級閱讀課教學參考計劃范文5篇
-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課件全
- 2021年衛(wèi)生法簡答題
- 風險合規(guī)管理培訓課件
- 2021年全國應急普法知識考試題庫(全真題庫)
- JT-T 722-2023 公路橋梁鋼結構防腐涂裝技術條件
- 新概念英語第二冊考評試卷含答案(第89-96課)
- 2024新版高考志愿填報協議書
- 園林綠化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項工程劃分
- 詢價單模板范本
- 物業(yè)市場拓展部工作總結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23版-課后習題答案
- 圍手術期胃腸營養(yǎng)
- 基坑支護工程質量控制要點
- 2024年有色金屬分選機行業(yè)特點分析
- 小學師德師風培訓的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