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學習筆記-宋代部分-北宋

王禹偶

字元之,濟洲巨野人,晚年任黃州刺史,世稱"王黃州"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先驅

反對五代以來"艷冶"的文風,要求"復古",內容充實,風格簡練

《小畜集》《小畜外集》

《村行》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以村行為線索,描繪了秋日山水田野的自然風光和

作者的游興,其中又暗寓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以及因遭貶而產生的失意

之感

二、內容分析【全詩八句,緊扣"村行”之題】

前兩句:敘事,"山徑、菊初黃”點明地點與時間,呼應題目"村"字;

"信馬"寫人的興致,又落實到題目"行"字

中間四句:寫景,是村行的所見所聞,突出山村秋天優(yōu)美的景色

最后兩句:轉出思鄉(xiāng)之念,作者不思京城而思家鄉(xiāng),顯然有政治失意的

意味

三、藝術特色

1、以樂景反襯哀傷情,哀樂相生,情感濃郁

前六句是樂景,寫秋天山野的優(yōu)美景色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野興,末兩句是

抒發(fā)哀情,轉入鄉(xiāng)思

2、中間兩聯寫景有聲有色,動靜結合,遠近結合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是遠景,寫山野,重在繪聲,

一鬧一靜,以鬧襯靜,突出山野寂靜

"棠梨葉落胭脂色,養(yǎng)麥花開白雪香":是近景,寫田園,重在繪色,

紅白相映,色香兼具,突出田園秀美

四、歷年真題

[202008]簡述王禹倩《村行》中間兩聯的藝術特色

《待漏院記》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作者由待漏院引發(fā)對宰相職責的思考,表現對現實政治的憂慮以

及希望實現清明吏治的政治主張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點出朝廷設置待漏院的目的在于"勤政"

第二段:通過對比方法,刻畫賢、奸兩類宰相的形象

第三段:說明寫作此文的本意是勸誡執(zhí)政大臣

三、藝術特色

1、文章構思縝密,脈絡井然,全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具有很強的

邏輯性

勤--立說,引出待漏院

思--奸賢,描寫賢、奸兩類宰相的不同表現

慎一作結,點明文章主旨

2、主要采用正反對比的手法

第二段刻畫兩類宰相形象,采用幾乎相同的行文句式,一賢一奸,對比

強烈,不僅使人物形象鮮明,也很好地表現了作者的爰憎之情

3、語言明白流暢,自由靈活

描寫賢奸兩類宰相的兩段,結構對稱,語句齊整

文章以四言為主,采用大量以"之"字收尾的句式,勻稱明快,朗朗上

口,讀來具有明顯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四、歷年真題

[201804]為什么說《待漏院記》一文有很強的邏輯性?

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變,也稱柳七

詞多寫男女之情,也有不少都市風光和羈旅行役之苦

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大量創(chuàng)作慢詞

《樂章集》

《雨霖鈴》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寫離情別緒的詞,作者以凄清的秋天為背景,描寫了一場難分

難舍卻又迫不得已的離別,既有離別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

的感傷,兩種感情交織,反復渲染

二、內容分析【圍繞"傷離別”構思,層次清晰,分為三層】

上片五句,寫別前留戀

中間四句,寫別時傷感

下片八句,寫別后想象

三、藝術特色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有眼前實景,又有想象的虛景,虛實相間,

層層推進

2、虛實相間,情景自然融合,有張有馳,伸縮自如,虛景的描寫充滿

"傷離別"的凄婉情致,情景關系處理十分融洽

3、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環(huán)境勾勒、景物描繪,人物的情態(tài)、動作、

心理,十分生動傳神

4、采用點染、轉折,渲染離愁,抒發(fā)感情,將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

四、歷年真題

[201910]簡述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渲染離情、抒發(fā)情感的

方式

[201804]論述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情景關系的處理

《玉蝴蝶》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通過描寫蕭疏凄涼的秋景,抒發(fā)對遠方故人的懷念,

感情低婉而深摯,是《樂章集》中格調較高的名篇

二、內容分析

上片寫景為主,渲染秋的蕭瑟與人的凄婉,有實有虛,"煙水茫茫”兼

具虛實之妙

下片以憶舊與擇情為主,情中有景,"空識歸航"是虛景,"立盡斜陽”

是實景,結句的實景呼應起首,十分巧妙

三、藝術特色

1、“維處"二字為全篇的結構關鍵,關聯景與情、今與昔、離與合,

渾然一體

2、詞以景起,以景結,虛實相間,情景交融,具有十分強烈地藝術感

染力

范仲淹

字希文,謚文正

詩詞文并工,俱有名篇傳世,曾推行新政因保守派反對未能實行

《范文正公集》

《蘇幕遮》泛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描寫鄉(xiāng)思旅愁的詞,詞中的鄉(xiāng)思與柔情,表現出這位將軍詞人

的真情真性

二、藝術特色

1、上片以寫景為主,寫景有特色

色彩:"碧云、黃葉、翠煙、斜陽",形成斑憫的畫面,具有較強的視

覺沖擊力

構圖:"碧云天、黃葉地"由上到下;"山水寒煙、芳草斜陽”由近而

遠;縱橫交錯境界開闊

2、下片以抒情為主,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深切感人

"黯鄉(xiāng)魂"化用江淹《別賦》句意,點出離別詞旨

"除非"說明思鄉(xiāng)懷人的深切

"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濁酒化淚,"舉杯消愁愁更愁"之

張先

字子野,早年由小令入手,與晏殊、歐陽修并稱,后多作慢詞,與柳永

齊名

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子野集》

《天仙子》

一、主題思想

上片由傷春寫到傷別;下片由傷別回到傷春,全詞圍繞春愁別恨展開,

抒發(fā)人逢暮年,感傷歲月流逝、人生無定的無奈

二、藝術特色

1、內容上:圍繞春愁別恨展開,上片由傷春寫到傷別;下片由傷別回

至W為春

2、結構上:以時間為線索,敘事寫景,突出愁字,寫人的聽歌、醉酒、

臨鏡等一系列行動舉止,渲染傷春傷別引發(fā)的愁悶心緒

3、手法上:動靜結合,下片晚春月夜的景象烘托詩人的愁苦與寂寞,

結句用落紅滿徑的想象,呼應傷春的主旨

4、語言上:擅長煉字,善用"影"字,"云破月來花弄影"

晏殊

字同叔,世稱晏元獻,與歐陽修并稱"晏歐"

詞多寫詩酒生活和閑情逸致,頗受南唐馮延巳影響,風格清新婉轉,雍

容和雅

《珠玉詞》

《蝶戀花》精讀

一、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深秋懷人之作,作者通過對周圍景物的描繪和對主人公形象的

刻畫,表達了離別相思的凄苦以及對所愛之人的深深思念

二、藝術特色

1、運用多種手法表達相思之苦

擬人:移情于物,"菊、蘭、明月",都帶有人的感情

對比反襯:“燕雙飛"對比"人獨上";"明月不諳"兩句,反襯"離

恨苦"

暗示:"明月不諳"兩句/音示相思無眠

2、意境遼闊,感情悲壯,生動地刻畫了主人公的形象

3、"昨夜西風凋碧樹"被王國維喻為做學問的第一種境界

三、歷年真題

[201404]簡述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如何采用多種手

法表達相思之苦

梅堯臣

字圣俞,與蘇舜欽并稱“蘇梅",世稱宛陵先生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倡導者之一

強調詩騷體統,反對浮艷空洞的詩風,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追求

深遠閑淡的詩風

《宛陵先生集》

《汝墳貧女》泛讀

一、主題思想

借用《詩經》舊題,描寫了一個比原詩更為悲慘的故事,詩中貧女一家

的不幸遭遇,是當時千萬貧苦人民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采用寫實的手

法,揭露官吏胡作非為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強烈的現實主

義精神

二、內容分析【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四句,引出貧女邊走邊哭的人物形象,為全詩籠罩上悲

劇氣氛

第二部分:后面八句,貧女自敘,郡吏施暴,父女生離死別的慘狀

第三部分:接下六句,轉述老人僵死壤河上的悲慘情景

第四部分:最后四句,寫貧女家破人亡后悲痛欲絕

三、藝術特色

1、敘事詩

以女子口氣自述,語言質樸,表達直白,給人以真實性和親切感,具有

強烈地藝術感染力

2、通過動作、言語、神態(tài)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雖"兩句的心理刻畫尤其細膩,表現出貧女欲

問又怕問的神情與舉止,十分生動傳神

歐陽修

宇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獨立完成《新五代史》,與宋祁合著《新唐書》,《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詩

話”新體裁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反對浮華靡麗文風

詞與晏殊并稱"晏歐"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

曾鞏】

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

《戲答元珍》泛讀

一、主題思想

詩歌創(chuàng)作于歐陽修遭貶之后的夷陵令任上,表現其政治上受到打擊后的

迷茫惆悵,以及貶居荒涼山城的寂寞與鄉(xiāng)思,但并沒有就此消沉,豁達

大度,樂觀向上,對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二、內容分析【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

首聯寫景,暗含有被貶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緒

頷聯寫景,既有"殘雪壓枝”的寒意,更有"猶有橘"的暖意與"筍欲

抽芽”的生機

頸聯抒情,客子思鄉(xiāng)

尾聯抒情,自我寬慰

三、藝術特色

1、全詩跌宕起伏,感情復雜多變,總體積極向上

首聯低沉,頷聯轉為樂觀,頸聯有鄉(xiāng)思的傷感,尾聯的寬解之語又有峰

回路轉后的豁達

《踏莎行?候館殘梅》精讀

一、主題思想

主要表現了行者與思婦的離恨別愁

二、內容分析【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

上片集中寫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突出其漸行漸濃、無以擺脫的

離愁

下片專寫思婦,描畫其危樓遠眺、愁腸寸斷的形象,并以“行人更在春

山外"的想象,突出其離愁之深,相思之苦

三、藝術特色

,暗用典故,富于聯想

上片前三句描畫行者所見的春天景色,是寫實,三組景色暗含典故,引

人聯想,與離別相關

寫梅,聯想到陸凱從江南寄梅給長安友人范曄的故事

寫草薰風暖,與江淹《別賦》句子相關

寫柳,與古人折柳贈別習俗有聯系

2、描寫春天明媚的景色,抒發(fā)的卻是離愁別恨,屬于以樂景寫哀情的

手法

起首三句描畫江南春天優(yōu)美而融和的景象,"搖征轡"三字一轉,抒發(fā)

離愁,樂景襯哀情,更顯其愁之深

"離愁漸無字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兩句,化實為虛,設喻巧妙,

扣住春天景象,將離愁的漸遠漸無窮與春水的迢迢不斷相聯系,有很強

的藝術感染力

3、結句采用翻進一層的寫法,句子遞進層深,進一步突現思婦的離愁

之深

四、歷年真題

[201704]歐陽修《踏莎行》(侯館梅殘)在典故的使用上有何特點?

試舉例說明

[201510]簡析歐陽修《踏莎行》(侯館梅殘)一詞暗用典故的具體

含義

《梅圣俞詩集序》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歐陽修為梅堯臣詩集所作的序,作為一篇序文,作者除了表達詩

學觀點,介紹詩集的整理與成書的過程外,還滿懷深情回憶了梅堯臣的

生前遭遇,褒揚其為人與為文,并對其不受重用,詩工而人窮的結局表

示同情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提出“窮而后工”的詩學觀

第二段:圍繞"窮"和"工",介紹梅堯臣的遭遇與創(chuàng)作成就,證明其

"窮而后工”的觀點

第三段:介紹每堯臣詩集的搜集,整理與成書過程,體現序文的基本功

三、藝術特色

1、提出了“窮而后工”的詩學觀,揭示了創(chuàng)作與人生的關系

歐陽修:窮而后工司馬遷:發(fā)憤著書韓愈:不平則鳴

三者一脈相承并有所發(fā)展,具有普遍的詩學意義

2、文章結構以“窮而后工"四字為一篇之主,統領全文

《秋聲賦》精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作者進行人生反思的結果,其中既有追求超脫的一面,也難免帶

有消極保守的成分,文章由凄切的秋聲入筆,反復渲染,又從自然界中

的有聲之秋轉寫到人世間的無聲之秋,最后揭出“念誰為之戕賊,亦何

恨乎秋聲”的主旨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用一連串比喻,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形容秋聲

第二段: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形容描摹秋狀,突出其肅殺與摧毀萬物的

威力,為下文作鋪墊

第三段:通過無情草木與有情之人的對比,發(fā)出"奈何以非金石之質,

欲與草木而爭榮”的感嘆

第四段:以四壁蟲聲反襯作者的孤獨與感慨,仍以"秋聲"結,呼應開

三、藝術特色

1、為突出秋威,從多方面描寫秋聲:

聽覺角度:風雨聲、金屬撞擊聲、人馬行走聲等,都能引起讀者的聽覺

聯想

視覺角度:樹影晃動襯托"聲在樹間"十分巧妙

描摹秋天的形狀: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加以摹寫,極力渲染秋氣

的肅殺寂寥,由此烘托秋聲

色:慘淡,煙霏云斂容:清明,天高日晶氣:栗冽,硬人肌骨意:蕭

條,山川寂寥

大量運用比喻手法:有借喻、有明喻反復形容秋聲,十分形象生動

2、這是一篇文賦,善于鋪陳,以四言和六言句式為主,基本押韻的基

礎上,更加散文化,句式多參差,押韻也較自由,具有散文氣勢

四、歷年真題

[201604]歐陽修《秋聲賦》是如何通過描摹秋天形狀來烘托秋聲的?

《朋黨論》精讀

一、主題思想

范仲淹一派推進新政,呂夷簡一派反對,并進行攻擊,歐陽修作此篇上

呈仁宗皇帝,進行辯護和反擊

二、內容分析【全文五段,論據充分,剖析透徹,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

力量】

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論點

第二段:從正反兩方面作理論闡述

第三段:用大量史實進一步論證

第四段:指出問題關鍵是君王的態(tài)度,將論點引向深處

第五段:由古轉今,揭示文章的寫作意圖

三、藝術特色

1、時政性很強的議論文,文章觀點鮮明,不枝不蔓

2、全文論據充分,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3、成功地運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

在闡述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區(qū)別時,扣住道和利、真和偽進行對

比論證

在論及君王的態(tài)度時,從辨和不辨、用和退、國家興和亡等方面分析利

弊得失,將道理說得十分透徹

4、文章列舉大量史實來證明觀點,從正反兩方面闡明用君子之朋使國

興,殺君子之朋使國亡的道理

堯時四兇和八元八愷、舜時皋陶等二十二賢、商紂王周武王的故事、東

漢桓靈二帝時黨錮之禍、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清流士的史實

四、歷年真題

[202104]簡述歐陽修《朋黨論》的論證方法。

[201410]歐陽修《朋黨論》一文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

[202104]簡述歐陽修《朋黨論》的論證方法。

蘇洵

字明允,號老泉

唐宋八大家之一

與其子蘇軾蘇澈合稱"三蘇"

以策論見長,有戰(zhàn)國縱橫家風采

有《嘉佑集》

《上歐陽內翰第一書》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是作者閉門苦讀十載,再游京城時寫給歐陽修的求見信,信中贊美

了歐陽修的文章,表達對他的仰慕之情,明顯流露出希望得到舉薦的求

進之意

二、內容分析【全文分為三段】

第一段:將諸君子的離合,與自己的求道未成夾敘

第二段:贊美歐的文章,先評論孟子與韓愈的文章

第三段:自我介紹

三、藝術特色

1、是一篇優(yōu)秀地文藝評論

2、語言形象生動,具有高度概括力

3、結構嚴謹巧妙,順暢自然,體現蘇洵文章婉曲多變的特點

曾鞏

字子固,學者稱南豐先生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積極支持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整理校訂《戰(zhàn)國策》《說苑》《新序》《李太白集》等古籍圖書

古文風格近歐陽修,有《元豐類稿》

《戰(zhàn)國策目錄》序泛讀

一、主題思想

本文雖屬于校對后所作呈給皇帝看的目錄序,其實是一篇有明確的問題

討論對象的議論文,作者從正統的儒家思想出發(fā),批判了劉向為戰(zhàn)國游

士好用謀詐作辯護的觀點

二、內容分析

第一段:敘述劉向校訂《戰(zhàn)國策》的情況

第二段:概括劉向序文的大意,并以孔孟堅持王之道來批評劉向的錯誤

觀點

第三段:批判戰(zhàn)國游士違背先王之道的危害

第四段:申說整理《戰(zhàn)國策》仍屬必要

第五段:說明《戰(zhàn)國策》注本的存佚,呼應開頭

三、藝術特色

1、有破有立,正反相形,正面論述與有針對性的批駁緊密結合

2、論述中多用設問和反詰,邏輯嚴密,說理透徹

3、多運用兩兩對舉的句式來突出所論問題的兩面性,說理透徹

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人稱王荊公,又稱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任宰相,推行新法,遭舊黨反對,遂罷相

有《臨川先生文集》

《明妃曲》泛讀

一、主題思想

詠史詩,由王昭君推想到歷朝宮中女子寂寞凄涼的共同命運,通過一個

特定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揭示了更為深刻雋永的人生悲劇主題

二、內容分析【可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首八句,描寫王昭君出宮時的外在形象,先正寫其容貌情態(tài),

再側寫君王對畫師的責怪歸罪

第二層:接六句,表現其出塞后的心理活動,重點描寫王昭君的思念故

國之情

第三層:末兩句,揭示悲劇主題,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悲憫之情

三、藝術特色

1、對王昭君人物形象的刻畫是最成功之處

描摹其容貌、意態(tài)之美,刻畫其內心活動,不僅寫出身世悲苦,而且更

多渲染人物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作者筆下的昭君,不僅可悲可憐,且可貴

可敬

《桂枝香?金陵懷古》精讀

一、主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