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九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1頁
2024年新九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2頁
2024年新九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3頁
2024年新九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4頁
2024年新九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文言文閱讀(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5文言文閱讀

三目錄

考點聚焦:核心考點+中考考點,有的放矢

?重點速記:知識點和關(guān)鍵點梳理,查漏補缺

?難點強化:難點內(nèi)容標注與講解,能力提升

1學以致用:真題感知+提升專練,全面突破

?核心考點聚焦

1、詞語解釋

2、句子翻譯

3、句子節(jié)奏劃分

4、內(nèi)容理解分析

5、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考點聚焦

考點一:詞語解釋

通過分析近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卷文言文閱讀部分,整體上看,詞語解釋基本為必考題目。各地選

擇題和非選擇題占比不盡相同。比如浙江寧波卷沒有選擇題,而四川南充等地選擇題數(shù)量和分值遠大于非

選擇題。非選擇題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自主閱讀的真實感悟與能力,對學生更公平,預估選擇題比重較大的地

區(qū),將來非選擇題比重會增大。

【例】(2023?江蘇淮安)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老弱復土

②諸侯園之

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④請彳質(zhì)其本

【答案】①背負②聽說③完全確定④按照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

①句意:老弱士兵背土筑墳;負:背負。

②句意:諸侯國聽說了這件事;聞:聽說。

③句意: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全:完全確定,肯定。

④句意:請你回歸最開始的設定;循:按照。

考點二:句子翻譯

在考查內(nèi)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通假字等,還涉及文言虛詞

的意義和用法。要想準確翻譯文言語句,考生必須做到:(1)以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一詞多

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及偏義復詞有充分的理解,對常用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以及文言固定

句式、固定短語等都有準確把握。(2)首先,要嚴格遵循“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其次,要善

于聯(lián)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譯時應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風格,切忌斷章取

義。

【例】(2023?青海西寧)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答案】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考點三:句子節(jié)奏劃分

全國各地中考文言文閱讀中句子節(jié)奏劃分主要有兩種題型,即:選擇題與劃線題。

斷句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題中的一種??碱}型,一種是給幾句文言文,要求為其斷句,還有一種是劃分

節(jié)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斷開一兩處,便于閱讀停頓。不管是幾個句子中斷句(加標點),還是在句中斷句

(劃分節(jié)奏),都是基于對內(nèi)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類題,必須對所給句子中的基本單位——詞,不管

是實詞還是虛詞,都要有所理解,同時還要對文言句式有認知。

【例】(2023?湖南岳陽)文中畫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B.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C.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

句意:(他們)都坐在簡陋的屋子里,被叢生的雜草掩沒了門戶,但他們的志向意趣卻經(jīng)常是很充實飽滿

的。

重點字詞:皆:者B,全部。坐守:坐著守護,堅守。陋室:簡陋的屋子。蓬蒿:形容環(huán)境荒涼,雜草叢生。

沒:掩沒,覆蓋。戶:門,門戶。志意:志向和意趣。常:經(jīng)常,常常。充然:充實飽滿的樣子。

句子結(jié)構(gòu):“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是一個并列結(jié)構(gòu),描述了一類人所居住環(huán)境的共同特征;“而志意常充

然”則是一個主謂結(jié)構(gòu),描述了這類人的精神面貌。這里的并列結(jié)構(gòu)和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進行劃分,以保持句

子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推知: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

故選Ao

考點四:內(nèi)容理解分析

文言文的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考生須在讀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礎上,對文章內(nèi)在的邏輯性進行歸納和總

結(jié)。包括:對課文整體的把握;對語段內(nèi)容的理解、內(nèi)涵的分析;對人物思想、情感的評論、剖析等。常

見出題形式有問答題、選擇題、填空題。

【例】(2023?青海西寧)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你說說【甲】文(《小石潭記》)第④段為何要

描寫清冷幽寂的環(huán)境?

【答案】寓情于景,含蓄地表達了作者被貶后內(nèi)心的落寞、孤寂、凄涼。

考點五:內(nèi)容理解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點。其中包括了對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義的評價,還有對

人物形象的認識。要緊扣題目要求,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結(jié)構(gòu)層次,即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觀點和

感情傾向。

主要考查點有:人物形象分析概況,人物情感分析,主旨探究。

【例】(2023?湖北十堰)乙文和《小石潭記》均為“永州八記”中的篇章,兩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處,請

根據(jù)《小石潭記》來推斷乙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答案】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

第9課《桃花源記》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卒后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濟陽柴桑(今

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辭賦以《歸去來兮辭》最有名,有《陶淵明集》

傳世。其詩文語言質(zhì)樸、自然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

【故事背景】

本文大約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其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zhàn)亂

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無法改變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

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短一ㄔ从洝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之下產(chǎn)生的。

【文體知識】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敘事、描寫、狀物,也可抒情、議論、說明,通常的寫法是寓情理于

事、景、物之中,或借敘事、寫景、狀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二)古今異義

1.芳草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仿佛若有光

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今義:似乎,好像。

3.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

4.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原是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統(tǒng)稱,現(xiàn)僅指運輸事業(yè)。

5.率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男女兩人結(jié)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6.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7.無論魏晉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jié)果都不會改變。

8.不足為外人道也

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

9.遂與外人間隔

古義:隔絕不通音信。

今義: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

【問題歸納】

1.開篇對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花源

的美好生活圖景作鋪墊。

2.作者是怎樣描繪桃花源的?有怎樣的用意?

為了突出主旨,作者從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兩方面描繪了美麗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鄙钋榫埃骸捌渲型鶃矸N作,男女衣著,悉如

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弊髡咚枥L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圖景,寄托著作者的社會理想。

3.桃花源人來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這個原因有何作用?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交代了桃花源人來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表現(xiàn)了桃花源人對戰(zhàn)

亂的厭惡、痛恨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寫了作者對秦漢以來,特別是對東晉黑暗腐朽社

會的否定。

4.“處處志之”與“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是否矛盾?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不矛盾。作者這樣寫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安定和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桃花源只不過是

作者一個美好的社會理想罷了。

5.本文以漁人的行蹤為線索,結(jié)尾寫劉子驥是否多余?

這樣寫并不多余。結(jié)尾寫劉子驥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探訪桃花源沒有成行,是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

向往和不可尋覓,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樣的社會理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

第10課《小石潭記》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世稱“柳河東”。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以明道”,

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東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牽累,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的十年間,他以山水為寄托,遍游附

近的奇山異水,寫下了文筆清秀、富有詩情畫意的游記作品“永州八記”?!缎∈队洝肪褪瞧渲兄?。

三、課文主題

本文通過對小石潭優(yōu)美、幽深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孤寂悲涼、憂傷抑郁的情感。

四、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

2.皆若望游無所依

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3.4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斗,像北斗七星那樣;蛇,像蛇爬行那樣

4.凄神寒骨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凄,使……凄涼;寒,使……感到寒冷

5.心樂之

意動用法,以……為樂

6.其岸勢犬牙差互

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7.近岸

形容詞作動詞,靠近

五、問題歸納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

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于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huán)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第二自然段所寫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

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

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

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

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

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cè)面描寫。

3.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采用動、靜相結(jié)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

“怡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著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

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钴S,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游人同樣的快樂,

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4.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著天光云影,所

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5.“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

全文的點睛之筆。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調(diào)。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

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這里的樂只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7.文中作者運用多種方法繪景,試舉例說明。

(1)點面結(jié)合。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土氐,為嶼,為堪,為巖”是點。

(2)動靜結(jié)合。寫魚“影布石上,怡然不動”是靜,“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是動,靜中有動,更顯環(huán)境

的雅靜。

(3)虛實結(jié)合?!疤吨恤~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表面寫魚,其實也在寫水,魚為實,水為虛,

以實寫虛。

第21課《莊子二則》

《北冥有魚》

L作者為什么要將鰥鵬所居之地定為“北冥"?

“北冥”是特別之詞,為莊子創(chuàng)造,含義新穎,其中透露出曠遠神秘的意味,暗示著北冥是非世人所

能見,亦非人智所能測的,這種意味與鯨鵬神秘的形象融為一體。

2.本文開頭描述鰥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逍遙游”有什么聯(lián)系?

鰻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

所依憑。

3.作者把鰻鵬的居住地定為“南冥”,目的何在?

把鯨鵬的目的地“南冥”與出發(fā)地“北冥”對舉,表明鰥鵬從渺遠幽深的極北之地遷徙至極南之地,

可見其志向極遠。

4.作者假借齊諧之言,有什么目的?

作者假借齊諧之言,讓人們相信鰻鵬的真實性。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鯨鵬振翼拍水,

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5.“野馬”“塵?!钡倪\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

,,野馬”,,塵?!钡倪\動也必須依靠氣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所

待”(有所待,須憑借,要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

“野馬”“塵?!币埠?,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6.鰻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

鯨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怒而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

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鮑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鯨鵬,“不知其幾千

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鯨鵬形體之大、

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7.你敬佩鰻鵬嗎?談談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鯨鵬,因為鯨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

像范仲淹、諸葛亮、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愛崗敬業(yè),在平凡的

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莊子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

莊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采用反問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論“不知我”者

不知“我知魚”,足見莊子的機智。

3.莊子是如何擺脫惠子的追問的?

莊子返回爭論的起點,回轉(zhuǎn)話題,偷換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釋成“哪里知道”,機智而巧妙地

化解了惠子的發(fā)難。莊子的機智靈活躍然紙上。

4.從文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思想和性格差異是什么?

惠子好辯,對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關(guān)照。而莊子偏于

美學上的觀賞,能從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輕松、閑適、愉悅,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

并為之深受感染。

5.《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莊子為什么堅持認為魚是快樂的?

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說的“魚之樂”不無啟發(fā)。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

一”(《莊子?齊物論》),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

反對“人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這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斷定魚“樂”是理所當然的

事。

第22課《禮記二則》

(一)《雖有嘉肴》

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類比論證,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

2、課文結(jié)尾引用《兌命》的語句,有什么作用?

這是本文的點晴之筆,”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進一步闡述對“教學相長”的理解。

3.《雖有嘉肴》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不足之后,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

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4.《雖有嘉肴》說理邏輯嚴密,條理分明,說說文章的論證思路。

本文首先運用類比的手法,從“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的

道理;接著講到教與學的關(guān)系,一個人只有“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點明本文中心觀點“教學相

長”;最后引用《兌命》中的話作為佐證,進一步加強論證。

5.結(jié)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請談談“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示例: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速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

得不到施展。

6.《雖有嘉肴》語言有何特點?

(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

(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diào)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和“教”的作用(知不足

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自反和自強),最后得出結(jié)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二)《大道之行也》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對此我們怎樣理解和認識?

“大道”指點儒家推崇的上古朝代的政治制度,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

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大道之行”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大道”和“大同”都是當時人們的理想境界,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

2.總領(lǐng)全文的句子是什么?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大同社會怎樣選拔管理者?社會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怎樣?(用原文回答)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4.“大道”和“大同”之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

“大道”與“大同”之間是前提與結(jié)果的關(guān)系,施行大道,才能實現(xiàn)社會大同。

5.《大道之行也》中是從哪三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3)人人都珍惜勞動成果,卻毫無自

私自利之心。

6.結(jié)合全文,你認為大同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大同社會是一個理想社會,天下為公,選賢任能,誠信和睦,人人都能得到關(guān)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社會安定,夜不閉戶。

第23課《馬說》

1、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2、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3、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馬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4、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

常有。要發(fā)現(xiàn)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

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

懣和控訴。

5、文中“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么?這是什么寫法?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

的統(tǒng)治者(摧殘、埋沒人才的統(tǒng)治者)。這是托物寓意的寫法。

6、你如果是千里馬該怎樣做?是“食馬者”該怎樣做?

我如果是千里馬,我會掙脫韁繩,擺脫“食馬者”的束縛,主動尋求碧綠的草地,使自己膘肥體壯,

再找機會顯示自己的超凡本領(lǐng),相信會有伯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馬者”,我會平等對待所喂養(yǎng)的所有的馬,使它們有強壯的身體,各盡其能。

7、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lián)

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當今是經(jīng)濟社會、信息社會,社會競爭強烈,需要具有綜合素質(zhì)和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的人才。國

家應該創(chuàng)造寬松的人才環(huán)境,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終身教育,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重用人才,

使人盡其才、才盡起其用,促進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8、說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憤怒譴責食馬者的平庸、淺薄,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感情強烈。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問。強烈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加強了否定的語氣,增強了否定的力量。

9、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為喻,表達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以及摧殘埋沒人才

的強烈憤慨,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難點一:詞類活用的常見類型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

現(xiàn)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時要參照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用作狀語,在句中起修

飾作用。如:“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中的“斗”與“蛇”。

2.名詞用作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

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用法。

(-)動詞的活用

L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有時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

名詞的特點。

2.動詞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使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產(chǎn)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

作行為,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

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堅:堅固的鎧甲;銳:銳利的兵器)

2.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有時候形容詞不再表示事物性質(zhì),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

形容詞使動用法。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

或特征。

難點二: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

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

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冊人補、換、調(diào)、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

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的“焉”

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庇秩纾骸白娱?、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

(《人琴俱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p>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

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

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

換成“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白娱鄦栕笥摇保ā度饲倬阃觥罚┲械?/p>

“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翻譯的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

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

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

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難點三:文言文節(jié)奏劃分

一、主謂之間要停頓。

如:一狼/洞其中。

二、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

如:忘/路之遠近。

三、動詞與后面狀語(它的補語)間常常要停頓。

如:駢死/于槽物之間。

四、句中轉(zhuǎn)折連詞前一般要停頓。

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五、前置狀語和主語之間稍加停頓。

如:嘗/與人傭耕。

六、有些議論、推斷、反問、總結(jié)等語氣句子,若前面有“顧、夫、蓋、其、且、至若”等詞領(lǐng)起,

在該詞后面應稍加停頓。

如:其/真無馬邪?

七、句子中間成分省略處要停頓。

如:問/(漁人)所從來。

八、并列承接詞組前后兩部分之間要停頓。

如:泉香/而酒洌。

九、駢句排比句的朗讀節(jié)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七八個星/天外。兩三個雨/山前。

十、古詞句一般還按音節(jié)劃分朗讀節(jié)奏。五言詩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節(jié)劃分。七言詩句一

般按“2221”或“2212”的音節(jié)劃分。

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文言文閱讀句子奏劃分的九個注意事項

1.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

例:故人具雞黍。

按”二一二“的節(jié)奏形式可以劃分為:故人/具/雞黍,也可按“二三”的節(jié)奏形式劃分為:故人/具雞

黍。

2.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是兩個單音詞,不得連讀,這句話的節(jié)奏應該劃分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

能誤讀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句首語氣詞之后要停頓

例: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若夫”是句首語氣詞,朗讀時其后要停頓,這句話的朗讀節(jié)奏應劃分為: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4.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詞,朗讀時須讀斷

例: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虞山”是山名,朗讀時其后要停頓,"王毅"是姓名,"叔遠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間朗讀時也要停頓,

因此,這句話的朗讀節(jié)奏應劃分為: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識,就很難正確劃分

這句話的節(jié)奏。

5.”也“用在句中作語氣詞,其后應停頓

例:余聞之也久。

這句話應這樣劃分節(jié)奏:”余聞之也/久”。如果誤將"也”看作是謂語前面的副詞狀語,就容易誤讀為"

余聞之/也久"。

6.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劃分節(jié)奏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是主語,“以“是謂語,“臣卑鄙”是賓語,“不“作“以”的狀語,故這句話的節(jié)奏可以這樣劃分:先

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這句話的語法結(jié)構(gòu),很容易誤讀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7.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是四字駢句,應該兩句一頓,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根據(jù)文意確定停頓

例: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不病",沒有生病的人?!币詾楣?,即,以之為功,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根據(jù)文意,這句話的

節(jié)奏可以劃分為: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而不能誤讀為: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9.劃分句子朗讀停頓時,必須優(yōu)先照顧雙音節(jié)音步

主謂之間一般可以有停頓,可當主語是單音節(jié)時,這條規(guī)律就會努力去服從雙音節(jié)標準音步的要求。

(之所以說“努力去服從”,是因為仍然有一些單音節(jié)主語后面沒有獨立的單音節(jié)可供組合,只得成為單

音步。)

例: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第一》);我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第七》)

有時古人在單音節(jié)主語之后加上助詞,湊成雙音節(jié),也是為了照顧標準音步。

考察一下句中連詞“而”字的停頓情況,也可以反映雙音節(jié)標準音步的優(yōu)先權(quán)。一般情況下,停頓在

“而”字之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

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

可當“而”字前面是單音節(jié)時,就該停頓在“而”字之后了。

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第一》)

?真題感知

(2023?黑龍江?中考真題)閱讀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

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隼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南陽劉子驥,好游山水。學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園久一閉一開

水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蛘f國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

復知處。

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跡,

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入水中,看何由爾?!币蝗吮阋泽易哉?,入穴。穴才容人。行數(shù)十步,便開明朗

然,不異世間。

【注】①困(qtin):這里指似圓形谷倉的巨石。②斫:砍伐。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2)學采藥至衡山?!?/p>

2.翻譯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深山有人跡,異之。

3.甲文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乙文寫劉子驥“欲更尋索,不復知處”。兩文作者這樣寫暗示了什么?

表達了什么愿望?

(2023?湖北十堰?中考真題)閱讀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塘,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

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①而有之。問其主,目:“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日:“止四

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

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②熙熙

然回③巧獻技,以效茲④丘之下。

(柳宗元《鉆金母潭西小丘記》)

注釋:①籠:收攏;②舉:全,者B;③回:運用;④茲:這。

4.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尤清冽尤:格外B.日光下澈澈:清澈

C.小四百止:只要D.余憐而售之售:買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

6.下列選項中,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描繪了“海I環(huán)”相擊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說明唐人有佩帶玉器的習慣。

B.乙文劃線句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了鳥獸獻藝的熱鬧場景,充滿生機。

C.甲乙兩文都提到了砍伐攔路之物、最終得見美景的經(jīng)歷。

D.甲乙兩文在寫景上非常相似,語言精練、形象生動,極具畫面感。

7.乙文和《小石潭記》均為“永州八記”中的篇章,兩文的思想情感有相通之處,請根據(jù)《小石潭記》來推

斷乙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023?山東東營?中考真題)閱讀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河東薛存義將行,柳子……告曰:“凡吏于上①者,若知其職②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

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④乎吏,使司⑤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⑥,怠⑦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

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

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⑨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

直也的顏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有刪節(jié))

注:①土:地方。②職:職責。③役:役使。④傭:雇傭。⑤司:主持,掌管。⑥直:通“值”,指官吏所

得俸祿。⑦?。盒傅?。⑧假令:代理縣令。⑨零陵:地名。⑩的(di):確實。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選賢與能與:

②不獨于其子子:

③天下皆顰然:

④今天下多多此類:

9.概括兩文闡發(fā)的一種共同主張并分別說明。

10.簡要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提升專練

(22-23八年級下?四川成都?期末)閱讀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回答問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甯,并怡然自樂。

【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琨,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戰(zhàn),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

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A.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

B.阡陌交通交通:交錯相通

c.日光下澈澈:清澈

D.不可久周居:停留

1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

B.忘路之遠近心樂之

C.獷不知有漢乃記之而去

D.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全石以為底

1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篇選文都描寫了美景。甲文描寫了桃林的絢麗明艷;乙文描寫了小石潭的靜謐清幽。

B.兩篇選文都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甲文先敘事,再寫景;乙文先寫景,后敘事,再以議論點

明中心主旨。

C.兩篇選文都用詞精妙傳神。甲文“忽逢”二字寫出漁人內(nèi)心的驚喜;乙文“斗折蛇行”寫出溪流的逶迤

曲折。

D.兩篇選文都有作者“心境”。甲文是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乙文有被貶后的落寞失意。

(22-23八年級下?重慶開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堆,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

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4.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如鳴藤干的“環(huán)”和成語“燕肥杯瘦”的“環(huán)”意思相同。

B.用成語“清秀瑩澈”的“澈”來推測“日光下澈”的“澈”,可解釋為“清澈”。

C.“以其境過演”的“清”和“山演水秀”的“清”都是表示環(huán)境的純凈清麗。

D.“不可久年”的“居”和成語“歲月不盾”的“居”意思一樣,都指“停留”。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6.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作者以3M環(huán)之音寫水聲,其音清越,其境靜謐,使聽者身心愉悅。

B.“參差披拂”一句生動傳神地描繪出細枝長蔓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動態(tài)美。

C.“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不僅寫出了自然景物的冷清,也寫出了人情淡薄。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采用了定點特寫的方法,側(cè)面寫出潭水之清。

17.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說說《小石潭記》和鏈接材料,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鏈接材料】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謂是如何得

到?良久,忽目:“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

如雷霆,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③。

——蘇軾《記游松風亭》

①就:靠近。②木末:樹梢。③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22-23八年級下?河南濮陽?期末)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北冥有魚,其名為董昆。鰥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

里也;冬平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碧柼栆?,半

裝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乙】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飛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父因以為名。少負氣節(jié),沉厚

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修。生有神力,木,,挽

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于周同。盡其術(shù),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設祭于其冢。父義之,曰:“汝為時用,

其徇國死義乎!”

18.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怒而飛”,“怒”是“振奮”之意,這里指大鵬用力振動翅膀。

B.乙文中“未冠”是“尚未加冠”,說明岳飛還未滿二十歲就力大無窮。

C.乙文中“誦習達旦不寐”的“不寐”是“不睡覺”的意思,表現(xiàn)岳飛學習勤奮刻苦。

D.甲文中“野馬也,塵埃也”,“野馬”指山野中的霧氣,莊子把大鵬與“野馬”“塵?!毕啾?,突出大鵬的

碩大無比,表達了作者的贊嘆之情。

1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技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0.甲文想象奇特,請你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談談本文想象手法的運用。

21.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文,說說岳飛名和字的由來及寓意。

(22-23八年級下?廣西河池?期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