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60年,沙特、伊拉克、委內瑞拉等主要石油生產國聯合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維護本國石油利益和收入。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費國組建國際能源機構,展開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賴,分享石油消費。兩個組織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紀后期A.經濟領域出現“冷戰(zhàn)”狀態(tài)B.區(qū)域集團化有利于利益維護C.經濟全球化推動國家間合作D.生產與消費成為兩大矛盾體2.西漢“蕭規(guī)曹隨”的歷史佳話反映了A.曹參的一無所為 B.蕭何的強大影響力C.黃老思想符合民意 D.漢武時期積極作為3.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終通過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的方針。隨后,人民日報發(fā)表論:二戰(zhàn)歷史不容翻案。從國際法層面看,日本“國有化”釣魚島違反了①《聯合國家宣言》②《開羅宣言》③《雅爾塔協議》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4.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其回憶錄《唐寧街的歲月》中寫道:“我早就聽說鄧小平是實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還發(fā)現他是一個非常執(zhí)著的人,他的態(tài)度很堅決。他說,香港主權根本不在討論之列,稍后中國會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決定。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编囆∑綀猿帧爸鳈鄦栴}不能討論”的實質是堅持A.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B.“一國兩制”方針不能動搖C.談判是解決香港問題的惟一途徑D.武力收回香港是解決香港問題的最佳選擇5.北魏馮太后說:“立三長,則課(稅)有常準,賦有恒分,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實施改變了北魏初期的某種社會現象。從材料中可以判斷,此社會現象是A.鮮卑貴族排斥漢族地主參政B.官吏沒有俸祿吏治腐敗C.豪強地主隱匿人口逃避賦役D.鮮卑貴族拒絕移風易俗6.下列可供研究古代紅海以西地區(qū)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是A.泥版文書 B.金字塔 C.《羅摩衍那》 D.《吉爾伽美什》7.德國《前進報》在1900年6月的社論中指出:“中國人民運動的爆發(fā),是幾年前宣布對中國的鐵拳政策引起的。”這里的“中國人民運動”是指A.禁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洋務運動 D.義和團運動8.如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北非、意大利戰(zhàn)場形勢圖,對如圖所示戰(zhàn)事的發(fā)生時間排序正確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9.秦代郡級政區(qū)的幅員與自然地理區(qū)域存在相互對應的關系,或者是一郡自成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或者數郡組成一個完整的地理區(qū)域,少數情況下一郡包含幾種不同的地貌類型。這一劃分A.側重于軍事和邊防管理 B.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依據C.有利于實現國家的統(tǒng)一 D.有利于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10.外國有學者認為:“五四運動雖然是一場民眾起義,卻不應被理解為民主的展現,尤其不是西方式民主;它代表的是一種深刻的民族主義和廣泛的憤怒,衍生自西方對中國所做出的掠奪?!睋丝芍?,該學者意在強調五四運動A.是一場偉大反帝愛國運動 B.爆發(fā)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C.是一場民主思想啟蒙運動 D.是中國歷史重要轉折點11.北宋真宗成平年間(998—1103年),丁謂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福建交通運輸事務。他在任期內大力加強對北苑貢茶的管理,使北苑貢茶的質暈、品種和數量都有極大提髙,并因此得到提拔。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A.茶葉生產的影響力B.荼葉商人地位提髙C.選官制度發(fā)生變化D.制茶技藝達到頂峰12.中國近代以來,農耕時代的粗略時間觀念逐漸被精確的現代鐘表時間觀念所替代。對此時間觀念改變影響最大的是A.服飾的中西合璧 B.傳統(tǒng)建筑與西洋建筑并存C.報刊雜志的創(chuàng)辦 D.交通與通訊工具的改變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45年6月18日,在總統(tǒng)辦公室里舉行了一次決策會議,參加者有杜魯門的主要僚屬。會議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在決定作出后,陪同史汀生出席會議的麥克洛伊提出,是否有可能在擲原子彈前預先給日本一個警告。杜魯門鼓勵他具體談談。海軍部副部長巴爾德在一份備忘錄中建議,應在扔原子彈前三天向日本發(fā)出警告,以便給它一個機會投降。但在談論過程中參謀長們和陸海軍部長們都不同意先發(fā)警告,理由是說不準原子彈究竟會不會炸。這種看法并非毫無道理的。科學家們當時講實驗彈的當量是2萬噸黃色炸藥,但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人對原子彈有無如此威力并沒有把握。——華慶昭:《從雅爾塔到板門店》(1)根據材料,指出二戰(zhàn)后期美國對日本實施核打擊的主要顧慮。(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產生的影響。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國自古就是一個疫病頻發(fā)的國家,在公共危機應急救援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兩漢疫病流行,西漢有11次,東漢有27次。疫病爆發(fā)以后,帝王一般會下罪己詔主動承擔責任,認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導致的,并大赦天下、減免賦稅、舉辦大型祈禳儀式。西漢元帝時,關東水災疾疫,大量流民涌入關內,元帝詔集轉運糧食給流民,并開倉賑濟,賜寒衣,保證災民能有基本的吃穿。東漢和帝永元問,曹褒官為城門校尉,“時有疾疫,褒巡行病徒,為致醫(yī)藥,多蒙濟活”。安帝元初間,會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祿大夫將太醫(yī)循行疫病”,到鄉(xiāng)村為老百姓治病。兩漢時期,從農村到城市,每逢疫情嚴重,惑病人增多,政府會因地制宜地騰出一些住宅作為疫病的醫(yī)院,集中為他們進行治療,以防止疫病擴散?!幾詣⒌未ā洞笪烈卟《?、毀滅和帝國的抗爭》等材料二晚清時期,以災荒為代表的災害性公共危機事件日趨頻仍,以瘟疫為代表的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官賑為代表的傳統(tǒng)危機應對機制漸趨衰弱,新型商人開始活躍于近代歷史舞臺。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較高,有著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同時具有“我本同處宇內,有分地無分民”的超越鄉(xiāng)土觀念的社會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發(fā)生重大災荒時,他們號召社會各階層人民關注災區(qū),為災區(qū)人民募捐災款和物資,義販逐漸發(fā)展成為晚清社會主要的災荒救濟形式。——摘編自姜強《近代江南公共危機與社會應對》等材料三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的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災害和社會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針對危機事件的科研機構紛紛建立,在研究中各有側重。2005年,國務院發(fā)布《國家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等35個與公共危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汶川地震時,國內媒體從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對地震和救災情況進行了及時、充分、生動的報告,將全國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災上,激發(fā)了整個社會強大的救災合力?!幾詣喒狻稖\析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的發(fā)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漢時期應對公共危機措施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所學知識,指出晚清時期公共危機應對機制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公共危機應對機制發(fā)展的主要表現,并簡要談談你從我國歷代公共危機應對機制建設中獲得的啟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石油的生產和消費呈現國際化趨勢,因此石油生產國成立石油輸出國際組織、石油消費國成立國際能源機構展開國家合作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故C項正確。冷戰(zhàn)是指除使用武力之外的一切方式進行對抗,其目的是爭奪世界霸權,材料“維護本國石油利益和收入”和“分享石油消費”說明兩個組織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不存在爭奪世界霸權的對抗,排除A;區(qū)域集團化有利于維護集團內部利益,但集團的排他性又會對外部國家的利益產生沖擊,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兩大組織的建立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并不能反映生產與消費的沖突,故D項錯誤。2、C【解析】

蕭規(guī)曹隨指的是蕭何創(chuàng)立了規(guī)章制度,死后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即漢初實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政策,曹參依照蕭何的規(guī)章制度維持了統(tǒng)治和社會發(fā)展。所以蕭規(guī)曹隨不是指曹參一無所為,故排除A項;也不是指蕭何影響太大,故排除B項;而是因為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符合了漢初的民眾需要,故選C項;蕭何和曹參都是漢武帝之前的宰相,與漢武帝無關,故排除D項。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期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宣布釣魚島等為中國領土,日本將其國有化違背了這些國際法,②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協議》沒有專門明確釣魚島等是中國領土,①③不符合題意,與之組合的ABD三錯誤。4、A【解析】

中英就香港問題的談判中,鄧小平堅持“主權問題不能討論”的實質是堅持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A項正確;一國兩制方針、談判的方法均不是收回香港過程中“主權問題”的實質,BC兩項錯誤;武力收回香港不是解決香港問題的最佳選擇,D項錯誤。5、C【解析】

根據材料“苞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說明三長制實施改變了北魏初期的隱匿人口逃避賦役的社會現象,僥幸之人不能再僥幸了,苞蔭之戶不能再苞蔭了,C選項符合題意。鮮卑貴族排斥漢族地主參政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官吏沒有俸祿吏治腐敗的說法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鮮卑貴族拒絕移風易俗的說法與材料無關,D選項排除。6、B【解析】

根據所學,紅海以西是非洲,而金字塔在埃及境內,地理位置相符,故B正確;泥板文書是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A項不符合題意;《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吉爾伽美什》屬于古巴比倫地區(qū),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7、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00年6月”、“中國人民運動的爆發(fā),是幾年前宣布對中國的鐵拳政策引起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中國人民運動”是指1899年爆發(fā)的義和團運動,故D正確;禁煙運動是在1839年,太平天國運動是在1851年,洋務運動是在19世紀六十年代,故ABC錯誤。8、C【解析】

①是北非登陸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1942年11月美英法盟軍在法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實施的登陸作戰(zhàn)。②是意大利南部戰(zhàn)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盟軍于1943年9月—10月在意大利南部實施的進攻戰(zhàn)役。③是突尼斯戰(zhàn)役,爆發(fā)于1943年3月17日—5月13日。④是阿拉曼戰(zhàn)役,爆發(fā)于1942年10月23日-1942年11月3日。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按照時間順序是④①③②,選項C正確,選項A、B、D排除。9、D【解析】

材料表明秦代郡級政區(qū)的劃分尊重自然區(qū)域的關系,這有助于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D正確;A項材料未體現,排除;B項當時的劃分是以山川地理為依據,排除;C項當時國家已經實現了統(tǒng)一,排除。故選D。10、A【解析】

材料的觀點是五四運動不能從民主的角度分析,應從中國遭受的侵略與民族自覺的角度評價,從“它代表的是一種深刻的民族主義和廣泛的憤怒”可以看出,它是一場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故答案為A項;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五四運動的爆發(fā)具有突發(fā)性,排除B項;材料不是強調五四運動的民主啟蒙作用,排除C項;材料不是強調五四運動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排除D項。11、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丁謂因督造貢茶、改進貢茶制造技術、提高貢茶品質,獲得皇帝賞識,由此可見,當時統(tǒng)治者對包括貢茶在內的制茶業(yè)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葉生產的巨大影響,故答案為A項。材料中丁謂并不是茶葉商人,排除B項;北宋仍采用科舉制度,選官制度未發(fā)生變化,排除C項;材料僅提到貢茶的制造,不能說明整個制茶技藝達到頂峰,排除D項。12、D【解析】

交通與通訊工具的改變縮短了時間和距離,影響人們時間觀念的改變。故選D;服飾、建筑和時間關系較遠,排除AB;報刊雜志的創(chuàng)辦與時間觀念的精準度都要低于交通和通訊工具,排除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要不要給日本一個機會投降;原子彈爆炸的威力無法預測;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是否能發(fā)生爆炸。(2)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減少了美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傷亡;提高美國在尖端科技方面的國際聲望,也為戰(zhàn)后的核訛詐、實施霸權主義提供條件?!窘馕觥?/p>

(1)根據材料“預先給日本一個警告”“以便給它一個機會投降”可得出要不要給日本一個機會投降;根據材料“說不準原子彈究竟會不會炸”“對原子彈有無如此威力并沒有把握”可得出原子彈爆炸的威力無法預測,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是否能發(fā)生爆炸。(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每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給予日本極大的打擊,這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戰(zhàn)的結束進程,同時減少了美軍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傷亡,提高美國在尖端科技領域的聲望等可結合日本無條件投降、戰(zhàn)后美國的核訛詐、科技革命的發(fā)展等角度進行說明。14、(1)特點:注重穩(wěn)定人心;救助范圍廣,創(chuàng)沒專門性救助醫(yī)院(實施隔離防治);以政府救助為主;神學迷信色彩濃厚。(2)變化:從以官賑為主到以義賑為主。原因:清政府晚期政治腐??;傳統(tǒng)儒學的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西方慈善思想的引入。(3)表現:研究機構增加,拓寬了研究的范圍和視野;公共危機管理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公共危機管理中媒體走向成熟。啟示:公共危機應對機制體系建設要充分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應注重法制建設和預案機制建設;應注重交流合作,注重社會組織與擴大民眾的參與力量;應樹立人本思想和效串優(yōu)先理念;要注重危機公關,維護社公穩(wěn)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