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北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北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北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北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期末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二中學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三期末考試化學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圖像及相關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t2℃時,等質量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溫度降低到0℃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最多的是aB.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時,所得物質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a>bC.t2℃時,可采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從a的飽和溶液中得到固體aD.在t1℃時,a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c物質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時,乙的飽和溶液升溫或降溫均會析出晶體C.乙溶液從t3℃降溫到t1℃,乙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會發(fā)生改變D.t3℃時,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質充分溶解可得到90g甲的飽和溶液3.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鋁的原子序數為13B.鋁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3C.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6.98D.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最右邊4.材料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下列對材料的分類判斷正確的是()A.陶瓷屬于合成材料B.棉線、蠶絲屬于天然纖維C.不銹鋼屬于復合材料D.玻璃鋼屬于金屬材料5.如圖,若要使紅墨水倒吸,則錐形瓶中加入的固體和液體可能是()A.蔗糖和水 B.鋅和稀鹽酸C.生石灰和水 D.鐵粉和食鹽水6.下列物質轉化過程中一定有氣體生成的是A.Fe→FeCl2B.Fe2O3→FeCl3C.Cu(OH)2→CuCl2D.CaCO3→CaCl27.下列物質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顆粒物8.某不純的燒堿樣品中含有Na2CO33.8%、Na2O5.8%、NaOH90.4%,取M克樣品,溶于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來中和剩余的鹽酸至中性.把反應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體質量為()A.23.4gB.30.6gC.35.7gD.58.5g9.“伐薪燒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寫的詩句。這里“伐薪”和“燒炭”各指的變化是()A.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 B.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C.兩者都是物理變化 D.兩者都是化學變化10.下列物質的化學式、俗稱與所屬的物質分類正確的是()選項化學式俗名物質的分類ANa2CO3燒堿鹽BHg水銀單質CCaO熟石灰氧化物DNaOH純堿堿A.A B.B C.C D.D11.現有X、Y、Z三種金屬,將它們分別放入稀H2SO4中,只有X無氫氣放出。將Y投入Z的鹽溶液中,Y的表面沒有發(fā)生變化。則X、Y和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正確的是A.X>Y>ZB.Z>Y>XC.X>Z>YD.Y>Z>X12.下列歸類正確的是()選項歸類內容A清潔能源風能、煤炭、太陽能B營養(yǎng)物質糖類、油脂、蛋白質C常見的鹽小蘇打、苛性鈉、純堿D金屬材料玻璃鋼、硬鋁、黃銅A.A B.B C.C D.D13.下列各組離子可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SO42﹣、Na+、CO32﹣ B.Fe3+、SO42﹣、Cl﹣C.Mg2+、Cl﹣、OH﹣ D.Na+、Ba2+、SO42﹣14.下列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A.移走蒸發(fā)皿 B.熄滅酒精燈C.加入大理石 D.溶解固體15.粗鹽提純的實驗中,說法正確的是A.溶解時,為了讓食鹽充分溶解,水的量越多越好B.過濾時,得到較多濾液后即可開始后續(xù)操作C.蒸發(fā)時,待液體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熱D.粗鹽提純可以除去泥沙等難溶性雜質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6.用化學用語填空2個氮分子_____;3個碳酸根離子_____;醋酸的化學式_____;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_____;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_____;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17.(8分)醋是常用的調味品,某廠生產的“XX牌”白醋色澤透亮、酸味醇正。傳統(tǒng)醋酸多以碎米為原料,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后,再用酵母發(fā)酵成乙醇,最后氧化為醋酸(CH3COOH)。乙醇和醋酸屬于_____(填“有機物”或“無機物”)。醋酸中H、O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填最簡整數比)。興趣小組為測定該品牌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白醋中的酸均視為醋酸),進行了如下實驗:步驟1:取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10g于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步驟2:向燒杯中逐滴滴加該白醋,_____(填操作),當紅色恰好變成無色時,消耗白醋12g。(測定原理:,請計算該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_____。18.(8分)科學方法對化學學習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分類歸納是研究化學物質的重要方法。如圖是某同學整理的鐵及其化合物的知識網絡圖①轉化I是鐵與________發(fā)生的劇烈氧化反應。②轉化Ⅱ是鐵制品的銹蝕過程,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____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屬于________氧化。③轉化Ⅲ中的X可以是稀硫酸,也可以是藍色的_____溶液,生成的鹽的名稱_____________。微觀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學變化的重要方法。①圖甲是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氧化鈉的微觀示意圖,該圖說明在這個化學反應過程中一定發(fā)生變化的是(填字母序號),________a原子核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c原子的電子層數②圖乙是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從粒子角度分析該化學反應能發(fā)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設計對比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對比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

選項ABCD實驗設計

實驗目的

探究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

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探究鐵釘生銹時氧氣是否參加反應

比較鋅、鐵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四、探究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9.0分)19.(8分)某純堿(無水)樣品中含有少量NaCl雜質.如圖所示.A、B、C、D儀器按一定順序連接,組成一套實驗裝置.測定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實驗方法如下:①用足量稀硫酸與已準確稱量的純堿樣品作用,使純堿樣品中Na2CO3完全反應放出CO2氣體;②當純堿樣品完全反應后,向產生CO2的裝置內緩緩鼓入不含CO2的空氣,把①產生的CO2,全部排入吸收CO2的裝置;③測出被吸收CO2的質量,求出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各儀器連接順序是(填寫各接口的字母):空氣→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裝置B的作用是_____,若沒有裝置B,會導致測定Na2CO3的質量分數_____(填“偏大”“偏小”“不變”,下同)裝置C的作用是_____,若沒有裝置C,會導致Na2CO3的質量分數_____;實驗操作②中,鼓入空氣“緩緩”進行,理由是_____,如果這步實驗操作太快,會導致測定的碳酸鈉的質量分數_____;若樣品質量為ng,測得產生CO2的質量為mg,則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是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C【解析】

A、t2℃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a>b>c,等質量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劑的質量大小關系為a<b<c,溫度降低到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b>c>a,所得物質溶液,a中溶劑最少,溶解度最小,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最少的是a,故A錯誤;B、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所以飽和b溶液的質量分數大于a,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時,溶解度增大,無溶質析出,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b>a,故B錯誤;C、溶劑越小,溶解的量越少,t2℃時,可采用蒸發(fā)溶劑的方法從a的飽和溶液中得到固體a,故C正確;D、在t1℃時,a與c溶解度相同,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a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等于c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D錯誤。故選C。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B【解析】A、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錯誤;B、t2℃時,乙的溶解度最大,故乙的飽和溶液升溫或降溫均會析出晶體,正確;C、乙溶液從t3℃降溫到t1℃,其溶解度變大,那么不會有晶體析出,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錯誤;D、t3℃時,甲的溶解度為40g,即該溫度時,40g甲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飽和溶液,那么t3℃時,50g水中加入40g的甲物質只能溶解20g甲,得到的溶液的質量為70g,錯誤。故選B。3、D【解析】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方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故鋁的原子序數為13,不符合題意;B、原子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原子核外電子數=13,不符合題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6.98,不符合題意;D、鋁元素的核外有三個電子層,位于第三周期,符合題意。故選D。本題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另外,原子序數=質子數=原子核外電子數。4、B【解析】

A、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故選項說法錯誤。B、棉線、蠶絲均屬于天然纖維,故選項說法正確。C、不銹鋼屬于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選項說法錯誤。D、玻璃鋼是玻璃纖維與合成材料復合而成的一種特殊材料,屬于復合材料,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5、D【解析】

要使紅墨水倒吸,應該使錐形瓶中氣壓減小。【詳解】A、蔗糖溶于水不能反應,并且溫度無明顯變化,不能使紅墨水倒吸,不符合題意;B、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導致錐形瓶中氣壓增大,不能使紅墨水倒吸,不符合題意;C、氧化鈣溶于水并且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熱,導致錐形瓶中氣壓增大,不能使紅墨水倒吸,不符合題意;D、鐵粉和食鹽水混合后,鐵和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氯化鈉溶液能夠促進反應進行,導致錐形瓶中氣壓減小,能使紅墨水倒吸,符合題意。故選D。6、D【解析】

A、鐵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也可能采用的鐵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銅,不一定有氣體生成,故選項錯誤。

B、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沒有氣體生成,故選項錯誤。

C、氫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沒有氣體生成,故選項錯誤。

D、碳酸鈣難溶于水,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一定有氣體生成,故選項正確。

故選:D。7、B【解析】A、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氣體,屬于空氣污染物,錯誤;B、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會引起溫室效應,但未列入空氣污染物,正確;C、二氧化氮是有毒的氣體,屬于空氣污染物,錯誤;D、可吸入顆粒物,屬于空氣污染物,錯誤。故選B。8、A【解析】

某不純的燒堿樣品中含有Na2CO33.8%、Na2O5.8%、NaOH90.4%,取M克樣品,溶于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來中和剩余的鹽酸至中性,發(fā)生的反應分別為:,,,故得到的固體為氯化鈉,而且鹽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轉化到了氯化鈉中,鹽酸中氯元素的質量為:生成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故選A。9、A【解析】

“伐薪”是指砍伐木材,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燒炭”是指把木材加熱,使木材變成炭,過程中生成了新物質炭,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A。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10、B【解析】

A、碳酸鈉的俗稱是純堿,不是燒堿,燒堿是氫氧化鈉,故錯誤;B、汞的俗稱是水銀,是單質,故正確;C、氧化鈣是生石灰,故錯誤;D、氫氧化鈉的俗稱是燒堿,不是純堿,故錯誤。故選B。11、B【解析】現有X、Y、Z三種金屬,將它們分別放入稀H2SO4中,只有X無氫氣放出,說明Y、Z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X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即Y、Z>H>X;將Y投入Z的鹽溶液中,Y的表面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Y的金屬活動性比Z弱,即Z>Y;則X、Y和Z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Z>Y>X。故選B。點睛: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判斷能否發(fā)生反應,進而可確定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12、B【解析】

A、煤炭屬于化石燃料,燃燒后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不屬于清潔能源,故錯誤;B、糖類、油脂、維生素、蛋白質、無機鹽和水是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yǎng)素,故正確;C、苛性鈉是氫氧化鈉的俗名,屬于堿,故錯誤;D、玻璃鋼是復合材料,不是金屬材料,故錯誤。故選B。13、B【解析】

在pH=1的溶液中大量的氫離子。A.CO32-和氫離子不共存,錯誤;B.Fe3+、SO42-、Cl-和氫離子間不會結合生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共存,正確;C.Mg2+和OH-生成沉淀,不能共存,錯誤;D.Ba2+和SO42-生成沉淀,不共存,錯誤。故選B。不共存就是指離子間能相互結合生產沉淀或氣體或水。14、B【解析】

A、正在加熱的蒸發(fā)皿溫度較高,為防止燙傷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熱的蒸發(fā)皿,應用坩堝鉗夾取,錯誤;B、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熄滅酒精燈時,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應用燈帽蓋滅,正確;C、向試管中裝大理石時,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大理石放在試管口,再慢慢將試管豎立起來,錯誤;D、配制氯化鈉溶液時,溶解操作應在燒杯中進行,不能在量筒內進行,錯誤。故選B。本題考查基本的實驗操作及其注意事項。15、D【解析】

A、溶解時,若加入太多水,則蒸發(fā)時就需要大量時間,故A不正確;B、過濾時,得到較多澄清濾液后即可開始后續(xù)操作,故B不正確;C、蒸發(fā)時,待蒸發(fā)皿中有較多固體時就應該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剩余液體,故C不正確;D、粗鹽提純可以除去泥沙等難溶性雜質,故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16、2N23CO32﹣CH3COOHC60【解析】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式可表示一個該分子,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2個氮分子可表示為:2N2。(2)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故3個碳酸根離子可表示為:3CO32﹣。(3)醋酸的化學式為:CH3COOH。(4)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是碳60分子,其分子符號為:C60。(5)氨氣中氫元素顯+1價,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由化合價的表示方法,在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故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可表示為:。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化學式前加數字表示分子個數;離子符號前加數字表示離子個數。三、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5分)17、有機物1:8不斷攪拌5%【解析】

(1)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特定性質的一類化合物。(2)根據醋酸的化學式求算元素的質量比。(3)根據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和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求算該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驹斀狻浚?)乙醇和醋酸都是含碳化合物且具有有機物的性質,所以屬于有機物。(2)醋酸(CH3COOH)中H、O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4):(16×2)=1:8。(3)向燒杯中逐滴滴加該白醋,不斷攪拌,當紅色恰好變成無色時,消耗白醋12g。可知消耗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10g×4%=0.4g設該白醋中醋酸的質量分數為xx=5%。故答案為(1)有機物。(2)1:8。(3)不斷攪拌;5%。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18、氧氣氧氣和水緩慢硫酸銅硫酸亞鐵b復分解反應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生成了硫酸鋇沉淀C【解析】

(1)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鐵銹蝕是鐵與氧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其過程不容易被人們察覺,屬于緩慢氧化,轉化四中能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的X可以是硫酸也可以是藍色的硫酸銅溶液,生成物是+2價的鐵鹽稱為硫酸亞鐵。故答案為氧氣;氧氣和水;緩慢;硫酸銅;硫酸亞鐵。(2)由圖可知,在化學反應中一定發(fā)生變化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圖乙中氯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鹽酸,屬于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發(fā)生的原因是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生成了硫酸鋇沉淀。故答案為b;復分解反應;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結合生成了硫酸鋇沉淀。(3)A、探究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時,可以把氯化鈉分別放入等體積或等質量的水和汽油中,通過計算達到飽和溶液時溶解的氯化鈉的質量,可以判斷氯化鈉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故不符合題意;B、實驗過程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氧氣參加,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能燃燒,說明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