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二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1張)_第1頁
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二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1張)_第2頁
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二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1張)_第3頁
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二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1張)_第4頁
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二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21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程標準】1.知道人類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產者演進的過程及意義;2.知道古代不同地區(qū)的食物生產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一)采集漁獵——遠古時期1.生產方式:使用木、骨、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從事采集和漁獵。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2.生活方式:遷徙;用火取暖、燒烤食物;女性提供大部分食物(母系氏族);群居

在幾百萬年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人類絕大多數時間是以采集、漁獵為生,這種智慧利用現成的天然產品的經濟活動被稱“攫取經濟”?!罡础吨袊糯r業(yè)》4原始農耕原始畜牧業(yè)西亞東亞美洲

(中美洲)黃河中上游是粟的發(fā)源地長江中下游最早種植水稻7000年前,河姆渡居民已經飼養(yǎng)豬和狗小亞細亞半島南部小麥、大麥原產地9000年前飼養(yǎng)綿羊和山羊玉米、甘薯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馴化了駱馬河姆渡遺址豬紋陶缽(二)原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產生2、表現1、時間:1萬年前(1)農業(yè)的出現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锷a者;初步改變純粹依賴自然資源的狀況;增加了人類的食物供應,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加速了人口增長。同樣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種植作物能養(yǎng)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養(yǎng)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當我們看到人類總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從532萬直線上升到13300萬,即足足增加25倍時,也不會感到驚奇了。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3、影響:(2)促進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定居和聚落的形成;一部分人開始專門從事手工業(yè)勞動;原始音樂、文學和宗教的產生。(3)推動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天文歷法、數學和其他相關學科逐漸發(fā)展起來。夏小正深化認知思考:與食物采集者相比,作為食物生產者的生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1)人與自然的關系改變。被動依靠到主動利用。(2)生活方式巨大變化。從遷徙生活轉變?yōu)槎ň?。?)人類從事農耕和畜牧后,人口大幅增長,使得一部分人可以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從而產生了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交換。二、不同地區(qū)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共同特征:大河流域;灌溉農業(yè)發(fā)達;重視修建水利工程和灌溉系統原因:減少水旱災害的影響;統治者的重視。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世界主要文明發(fā)源地和農耕與畜牧的起源(局部)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文明主要種植大麥和小麥,飼養(yǎng)山羊、綿羊、牛等。古巴比倫王國古埃及1、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①農業(yè)和畜牧業(yè):②土地制度:王室和神廟擁有很多土地,政府官員、貴族、商人等也擁有土地,他們合伙經營或將土地出租給佃戶。《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租賃對象。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廟占有。以尼羅河為中心的農業(yè)體系決定了整個古埃及的命運。北方:粟麥農業(yè)區(qū)南方:稻作農業(yè)區(qū)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農業(yè):2、古代中國生產方式小農經濟政策水利工程特點2、古代中國商和西周時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級貴族手中,農夫集體耕作;戰(zhàn)國以后,鐵犁牛耕得到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效率。戰(zhàn)國后以家庭為基本單位進行生產;通過家庭手工業(yè)等途徑補貼家用。秦以后,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秦國修建的都江堰、西漢修建的龍首渠等,體現了國家對水利工程的重視。秦漢到隋唐時期,逐漸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兩種精耕細作的農業(yè)技術體系。拓展提升——精耕細作——生產工具的進步精耕細作: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勞動和技術,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充分發(fā)揮土地潛力。拓展提升——精耕細作——耕作技術的進步拓展提升——精耕細作——灌溉工具及水利工程都江堰翻車筒車3、古希臘(1)農業(yè):大麥和小麥從西亞傳入希臘,成為當地主要糧食作物。因地制宜,實行谷物與蔬菜輪作或種植葡萄和橄欖,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欖油。(2)生產方式:城邦公民擁有土地,普遍使用奴隸勞動。西西里、埃及和黑海地區(qū)的谷物,愛琴海北岸的木材,中歐的金屬,都流向希臘本土,希臘本土的陶器、葡萄酒和橄欖油等,則輸往埃及、西西里和意大利等地。在古代希臘,由于城邦制度的發(fā)展,對本族同胞奴役制度的廢止,奴役外族的奴隸制廣泛發(fā)展起來……正是奴隸的勞動,使一部分希臘人能夠脫離直接的生產勞動,專心從事精神產品的創(chuàng)造。雅典人收獲橄欖的情景4.古羅馬(1)農業(yè):以谷物生產為主,同時種植橄欖和葡萄(2)土地制度:長時期內實行土地國有,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隨著征服擴張,貴族或富人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土地,小農逐漸破產。土地逐漸私有化。5.美洲:(1)農業(yè):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馬鈴薯。(2)土地制度:土地有貴族私有和村社公有。在古羅馬的王政時期,土地公有制十分盛行,甚至大部分國土都屬于公有……在步入共和國時期前后,公有制土地雖依然存在,但所占比例已經大大縮減,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的主導……羅馬帝國初期,在意大利,除谷物需要進口外,葡萄酒和橄欖油都有剩余,曾大量輸往高盧等地。農耕畜牧男子開始在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生產力發(fā)展剩余產品部落首領把集體財物據為己有私有制貧富分化剩余產品掠奪

戰(zhàn)爭奴隸階級國家生產關系的變化變化的原因私有制生產力發(fā)展,部落首領把剩余產品據為己有階級剩余產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現,貧富分化國家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三、生產關系變化---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強制機關農業(yè)的產生使人類社會的生產關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私有制和階級出現,國家應運而生,人類開始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學思之窗:除了自由民和奴隸的差別以外,又出現了富人和窮人的差別——隨著新的分工,社會又有了新的階級劃分。各個家庭家長之間的財產差別,炸毀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著的舊的共產制家庭公社;同時也炸毀了為這種公社而實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暫時地,后來便永久地分配給各個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財產的過渡,是逐漸進行的……——(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導致社會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敬鸢浮吭颍荷a力的發(fā)展,產品有了剩余,氏族內部出現了財富分化;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出現,使得男女地位出現變化;氏族內部私有觀念的產生,階級的出現。課堂總結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人類早期的生產生活不同地區(qū)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生產關系的變化:隨著農業(yè)的產生,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國家應運而生采集漁獵:木石骨器;學會用火古巴比倫:王室、神廟和貴族擁有很多土地古代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廟占有;宗教信仰古代中國:南稻北粟;小農經濟;鐵犁牛耕;重農抑商;興修水利;精耕細作古代希臘:因地制宜;城邦公民擁有土地古代美洲:土地貴族私有和村社公有農耕畜牧農業(yè):主要起源于東亞、西亞和中美洲畜牧業(yè):隨農業(yè)和定居而產生1.人類發(fā)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飛躍是食物生產的革命,即從食物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锷a者,其標志是A.農業(yè)的出現

B.小農經濟的產生

C.手工業(yè)的產生

D.火的使用A2.發(fā)現于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烏魯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車,距今約有5500年的歷史。在這一地區(qū)還發(fā)現了描繪在彩陶缽上的雙輪車圖形及黏土制車模型,距今都在5000年左右。這一發(fā)現A.說明中國的牛車是從兩河流域傳來的

B.有力證明了兩河流域文明發(fā)明了輪車C.說明車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軍事裝備

D.證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3.灌溉系統是蘇美爾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撐著農業(yè)生產與城市社會。灌溉系統的建造、維護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續(xù)征召人們從事這樣艱巨的活動;即使灌溉系統運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證水源的公平分配、解決爭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蘇美爾城市都擁有了國王,國王擁有很大權力。這說明()A.農業(yè)生產影響國家的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