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上)高三年級開學質量檢測歷史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編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則,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鍵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稱號涂黑。如需致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只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木.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需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華義明探你工程”研究團隊提出,社會分工、階級分化、中心城市、強制性權力四個方面,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突出特征。下列考古發(fā)現(xiàn)中,可用來作為社會分工出現(xiàn)的證據(jù)的是人.有較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B.出土大量粟的糧食害穴C.萬舜規(guī)模和隨葬品數(shù)量、種類相差懸殊D.發(fā)掘出青銅錫、石鐮、商兩、三足甕等物品2.據(jù)學者研究,正常年份下,戰(zhàn)同時按李恒的說法,一農戶扣除稅賦后的凈收益相當于現(xiàn)在的25.65石。四漢時,按見錯的說法,一農戶扣除稅賦后的凈收益相當于現(xiàn)在的29.6石。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A.輕徭薄賦的政策B.鐵犁牛耕的普及C.武帝發(fā)展大一統(tǒng)D.重農抑商的實施3.唐詩有云:“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薄稗伺f日不耕翠,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边@反映出,唐代A.詩歌真實再觀了歷史B.文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特征C.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D.開明政策豐富邊疆文化4.北宋張方平曾論京師謂:“今之京師,古所謂陳留,天下四沖八達之地,非如函秦洛宅,形勝足恃?!?京師)大體利漕運而贍師旅,依重師而為國也。則是今日之勢、國依兵而立,兵以負為命,食以漕運為本,漕運以河渠為主?!彼麖娬{的是A.北宋擴兵的必要性B.地理形勢的國防價值C.統(tǒng)治危機初見塌倪D.外河漕運的戰(zhàn)略意義5.表1為1873—1893年中國出口的生絲、茶葉、新興工業(yè)品、紡織品四類貨物在出口總值中的占比(單位:%),其中甲是表1甲乙丙丁1873年49.3336.488.973.141883年43.7024.8818.236.671893年23.7122.1120.457.53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A.茶葉B.生絲C.紡織品D、工業(yè)品6.日木新名詞入華的初始者張之洞,在《學務綱要》中擬定“戒襲用外國無謂名詞,以存國文,端士風”專條;精通西洋語文的辜鴻銘謾罵他人使用“改良”等外來詞;翻譯西洋小說的林紓批評“報館文字……時時復攙人東人之新名詞”。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當時A.近代學人排斥西學東浙B.傳統(tǒng)觀念制約社會轉型C.中體西用束縛翻譯事業(yè)D.頑固勢力捍衛(wèi)傳統(tǒng)文化7.1912年,孫中山在《告各友邦書》中宣布、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xù)有效。1924年11月,孫中山發(fā)表《北上宣言》指出,此戰(zhàn)之日的,尤在推翻本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以造成自由獨立之國家。孫中山這一轉變在于A.民族矛盾的上升B.對帝國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入C.三民主義的發(fā)展D.“打倒列強,除軍閥”&國民共識8.圖1為1947年鄧謝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邊區(qū)掃盲工作的新年畫《學文化》,這說明當時A.年畫成為掃盲工作主要載體B.社會主義政權深受農民擁護C.文化教育與政治宣傳相結合D.邊區(qū)婦女政治素質根木提升9.圖2為1919—1956年黨報黨刊數(shù)量分布圖。契合圖2中最高峰階段的報刊命名高頻用間詞組是A.“工人”“婦女”“學生”B.紅旗”“紅色”“青年”C.“大眾”“群眾”“文藝”D.“人民”“群眾”“民主”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10.圖3中的人物形象呈現(xiàn)出了共同的特點。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生產力水平低B.區(qū)域文明交流C.文明形態(tài)一致D.宗教信仰相同11.871年,德意志皇帝路易二世寫信給拜占庭阜帝巴西爾一世,論證拜占庭帝國不是真正的羅馬,在信中他列舉了以下事實作為證據(jù):東方帝國人說希臘語而非拉丁諾;他們在種族上是希臘人而非羅馬人。這可用于說明A.拜占庭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B.希臘文化的影響力深遠C.文化交融促進拜占庭文化發(fā)展D.帝國分化加劇文化沖突12.1122年,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達成了《沃爾姆斯宗教協(xié)定》,敦皇承認皇帝作為裁斷者的權力,承認他對候補位者擁有世俗權力和收稅權力(要與教會權力區(qū)別開來),而亨利五世承認教皇任命神職人員的排他性的權力,還承諾歸還敢會從前被侵奪的財產。這一協(xié)定A.推動了西歐封建社會的轉型B.解決了王權與教權的矛盾C.鞏固了西歐的二元政治格局D.統(tǒng)一了羅馬帝國的征稅權13.圖4為意大利弗吉黑奧(1349——1420年)《論自由人所應具有的道德》中的摘錄。與其蘊含的觀念最為接近的是A.人的木質是自由意志B.愿意為善要優(yōu)于明白真理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D.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14.14—15世紀,西歐商品流通量不斷增加,相應地要求貨幣流通量的有效供應,而此時金融手段還沒有發(fā)展到利用貨幣來彌補硬幣不足的程度;同時,封建貴族階層為了支付日益高昂和頻繁的戰(zhàn)爭費用,為了滿足其奢廉的生活需要購買東方精美昂貴的消費品,他們需要更多的金銀。這里強調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B.階級基礎C.社會因素D.客觀條件歷史試題第3頁(共8頁)15.表2為部分年份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主題的轉變主要是基于表2年份主題1994年走逐博物館幕后1997年與文物的非法叛運和交易行為進行斗爭2012年處于變革世界中的博物館:新挑戰(zhàn)、新啟示2015年博物館致力于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020年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博物館社會功能改變B.文化大眾化成為潮流C.文化傳承保護的需要D.火對社會發(fā)展的挑戰(zhàn)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清前中期珠江流域的經濟發(fā)展材料一圖5是輪隆十五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50—1769年)西江流域的米糧地區(qū)總價。注:圖中地名旁邊的致字代表當時每石白木的價格。——摘編自陳春聲《市場機制與社會變遷——18世紀廣東米價分析》材料二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史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堤圍史。為了適應人口的增長,為了改善生活的環(huán)境,人們修筑了堤圃。堤圍的修筑使人們從被動變?yōu)橹鲃?,這是人們認識自然、開發(fā)自然的過程?!幾皂n棣華《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材料三清政府封閉了江、浙、岡三關,獨留粵海關(設于廣州)為全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又加上限制卵熊和其他絲織品出口,于是外國商人大量采購廣東生絲,固而導絲銷量激增。——摘編自珠江水利委員會く珠江水利簡史》(1)根據(jù)材料一,既述兩廣地區(qū)未糧的貿易路線,并說明理由,(7分)歷史試題第4頁(共8頁)(2)概括說明材料一、二、三對研究“清前中期珠江演城的經濟發(fā)展”的價值。(6分)17.(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緊肩超的“搏擊”與“贊美”1899年、1902年梁啟超兩次游覽美國。1904年,他在美國發(fā)表《新大陸游記》,在書中他大力推介美國的現(xiàn)代文明,尖銳的批評中國國有文明:“吾中國人之缺點:一日有族民資格而無市民資格;二日有村落思想而無國家思想;三曰只能受專制不能享自由;四日無高尚之日的?!?918—1920年,梁啟超訪歐,歸國后發(fā)表《歐游心影錄》。梁啟超向中國青年大聲疾呼:“我可愛的青年啊,立正,開步走!大海對岸那邊有好幾萬萬人,感著物質文明破嚴,哀哀欲絕的喊救命,等著你來超拔倫哩。我們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和許多前輩,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業(yè),正在拿他的精神來加佑你哩?!薄幾择T天瑜《小詞語大文化》提取材料信息,以“梁啟超、縮影”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8.(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小賬本·大時代(馬連發(fā)和妻子王路琨將40年來記的14本家庭賬本以及糧票、液化氣證、糧油保應設、副食品證號“老物件”攤在茶幾上)歷史試題第5頁(共8頁)青島市市北區(qū)合肥路街道居民馬連發(fā),于1977年和妻子王路瓏結婚。1978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他也恰巧開始記家庭賬本,大小收支幾乎一筆不落。1978年馬連發(fā)的月工資只有36元,王路瓏是32元。除去最基本的吃喝花費,還有給雙方老人各5元的贍養(yǎng)費之后,每月兩人就所剩無幾了。由于上下班不方便,兩人開始打算買一輛自行車?!傍P凰牌,1983年買的,花了194.9元。這是我們家的第一個‘大件’,我們印象特別深刻。”馬邃發(fā)說,攢夠買自行車的錢,花了他們整整5年的時間。1990年,馬連發(fā)和王路瑰的月工資分別增長到了175.95元、172.8元。1996年9月,馬遵發(fā)由當時的青島即墨市物資局選派到一家韓貴企業(yè)做工會主席,月工資一下子從650元漲到了1600元。1978——1988年,馬連炭家“高檔”的大件依然寥寥無幾,僅有兩輛自行車、一臺縫紉機、一臺“三洋”錄音機、一臺°百樂”手風琴、一塊手表、一座石英伸、一臺電冰箱。自從1989年花3999元購買了當時質量最好的德貝立式大冰柜之后,馬迷發(fā)家中陸續(xù)出現(xiàn)了更多高檔消費品。如1995年9月29日花費2400元袋的電話機、2007年花費53萬元購買的新商品房、2010年花8萬元買的家庭第一輛小轎車、2011年買的價值33600元的銅琴……“今年(2018年)1月份,我還在淘寶上從天津買了一臺‘鸚鵡’乎風》,花了1860元?!蓖趼番幷f。現(xiàn)在,馬連發(fā)災要除了樓送孫杲上學,還自愿參加了合肥路街道“星火”百爛宣講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合訴人們:①這就是我們家在改革開放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揭新華出版社《改革開放40年》整理老馬家的小賬本記錄下了怎樣的大時代?(13分)歷史試題第6頁(共8頁)19.(16分)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伴隨著矛盾與沖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何謂“世界史”材料一表3是各時期國際關系總體特征、世界主要矛盾的變化簡表。表3時期總體特征主要矛盾變化16世紀末期到18世紀中期國際關系的中心在歐洲;西歐國家爭奪歐洲霸權和殖民霸權從英西、英裔矛盾到英法矛盾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中期國際關系的中心仍在歐洲;列強爭奪海上霸權和歐洲霸權從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殖民地和爭奪世界霸權從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19—1945年國際關系的中心開始從歐洲向它的兩側轉移。允是一戰(zhàn)后初期的激烈動蕩轉為和平與發(fā)展,繼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使世界再次走向戰(zhàn)爭從葵美矛盾到法西斯與反法西斯之間的矛盾1945年至今從兩個陣營到三個世界,由兩極格局向多極化發(fā)展;國際形勢的主流是和平與發(fā)展從美蘇矛盾到南北矛盾——摘編自《國際關系史專題》材料二圖7是1830——2010年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波動情況。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1880—1930年1930—1970年1970—2010年,第一波1830—1880平鐵路、鋼鐵電氣化、化學品汽車,石化品信息和燙信讓水馬永資備大汗金第一,二次石油企水金林原視1837—1843年1873—1879年1929—1939年1974—1980年2008年1830185018701890191D19301950197019902010年圖7——據(jù)[蘇]馬庫·維萊紐斯《第六次浪潮》整理材料三圖8是1500年至2015年“大國間發(fā)生戰(zhàn)爭”年級比?!幾浴秷D解600年戰(zhàn)爭史》歷史試題第7頁(共8頁)分析說明什么是“真正的世界史”。(16分)歷史試題第8頁(共8頁)山東省齊魯名校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答案一、選擇題1.D2.B3.C4.D5.A6.B7.B8.C9.A10.B11.B12.C13.A14.A15.D二、非選擇題16.(1)貿易路線:廣西的米糧通過西江流域運往廣東。理由:廣西地區(qū)的米價整體低于廣東地區(qū),存在價格差,這促使廣西的來糧向廣東地區(qū)流通。(2)材料一通過展示乾隆年間西江流域的米糧地區(qū)差價,反映了當時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區(qū)域間的經濟聯(lián)系,對研究清前中期珠江流域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材料二從珠江三角洲沙田的修筑角度,說明了人們對自然的開發(fā)和利用,以及這種開發(fā)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為研究珠江流域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材料三從對外貿易的角度,闡述了清政府的貿易政策對粵絲銷量的影響,進而反映出珠江流域在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研究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17.梁啟超·縫影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縮影、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梁啟超在1899年和1902年兩次游覽滅國后,對中國固有文明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認為中國人存在“有族民資格面無市民資格”“有村落思想而無國家思想”“只能受專制不能享自由”“無高尚之目的”等缺點。他大力推介類國的現(xiàn)代文明,希望中國能夠學習和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極興、1918年至1920年,梁啟超訪歐后,觀點發(fā)生了轉變。他認識到西方文明也存在著問題,如物質文明破產等。他開始呼吁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如孔子、老子、墨子等三大圣的精神,為拯救世界文明做出貢獻。梁啟超的思想轉變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復雜變化和人們對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探索,他的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總之,梁啟超的經歷和思想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編影,他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渴望和追求。18.老馬家的小賬本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大時代變遷。從1978年到1988年。馬連發(fā)的月工資較低,家庭開支主要用于基本的生活需求,大件物品寥寥無幾,購買自行車需要指五年的錢,這反映出改革開放初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