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赤壁賦》課件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赤壁賦》課件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赤壁賦》課件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赤壁賦》課件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赤壁賦》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賦蘇軾必修上冊一輪復習文化常識補充1.望:農歷每月十五。

既望:農歷每月十六。

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朔(shuò):農歷每月第一天。2.美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簫:管樂器的一種。

5.匏樽:用葫蘆做成的酒器。6.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在水邊,生存期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7.蘇軾、蘇洵、蘇轍,均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蘇軾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8.賦始于戰(zhàn)國,盛行于漢。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的文體。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2)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3)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多采用問答形式和鋪陳手法。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

積累成語馮虛御風:凌空駕風而行。遺世獨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別人往來。羽化登仙: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余音裊裊: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不絕如縷:像細絲一樣連著,差點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微弱。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拉謹的樣子。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杯盤狼籍:杯盤等放得亂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飲已畢或將畢時的情景。逝者如斯:時光像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陽,形容軍容或隊伍壯盛。舳艫相接:形容船與船相接,數量很多。橫槊賦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1.(2020年高考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發(fā)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時圓時缺,“

”。2.(2019年高考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以“

,

”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3.(2018年高考全國卷Ⅱ)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1.(2020年高考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發(fā)議論說,江水不停地流去,“而未嘗往也”;月亮時圓時缺,“而卒莫消長也”。2.(2019年高考全國卷Ⅱ)蘇軾在《赤壁賦》中以“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兩句,寫出了婉轉悠長、延綿不盡的樂聲之美。3.(2018年高考全國卷Ⅱ)蘇軾《赤壁賦》中描寫明月初升的句子是“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4.(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Ⅲ)在《赤壁賦》的開頭,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謂“

,

”。5.(2018年高考天津卷)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經典,我們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與情懷:《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是荊軻赴湯蹈火的毅然決然:《短歌行》“

,天下歸心”,那是曹操延攬人才、渴望一統(tǒng)的豪情壯志:《夢游天姥吟留別》“

,

”,道出李白蔑視權貴的傲岸不屈:《赤壁賦》“

,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寫出東坡經歷人生低谷后的曠達、灑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盡西風,季鷹歸未”,抒寫了辛棄疾恥于棄官歸隱、立志光復故土的愛國之情。4.(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Ⅲ)在《赤壁賦》的開頭,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誦《詩經·陳風》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謂“

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5.(2018年高考天津卷)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經典,我們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與情懷:《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是荊軻赴湯蹈火的毅然決然:《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是曹操延攬人才、渴望一統(tǒng)的豪情壯志:《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道出李白蔑視權貴的傲岸不屈:《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寫出東坡經歷人生低谷后的曠達、灑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抒寫了辛棄疾恥于棄官歸隱、立志光復故土的愛國之情。文化常識(1)赤壁賦①“賦”本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說,“賦”是直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②漢代時,“賦”成為一種文體。該文體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間,講求文采、韻律。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2)七月既望既望:過了望日(農歷每月________為望)后的第一天,即農歷每月十六日。古代對農歷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稱謂。如每月第一日為“________”,十五日為“______”,十六日為“______”,最后一日為“________”。(3)“徘徊于斗牛之間”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國有________宿之稱,其中北方七宿為斗、牛、女、虛、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1)①風雅頌賦比興②詩散文“鋪采摛文,體物寫志”:鋪采摛文,指賦的形貌,鋪陳文采。運用大量華麗的語句,張揚文采,從不同的方面描寫事物,不厭其詳,不厭其細;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寫賦要有所依托不能無病呻吟,要體現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2)十五日朔望既望晦(3)二十八北斗七星課文內容回顧作者的感情變化:

樂———悲———

因何而“樂”?

夜月美景和泛舟樂事。

為何而“悲”?

功業(yè)無成

生命渺小

人生短暫回顧課文內容

客“喜而笑”的原因:領悟了變與不變之理。

角度一:變。天地萬物時刻都在變化著,即使是一瞬間的功夫也不停止,就像水的奔流不息,月的陰晴圓缺一樣。

角度二:不變。天地萬物包括我們人,都是永恒的。高山、明月、江水、天空星辰,它們的恒久是容易理解的,但人怎么是永恒的呢?人也在萬物之內,人看山,看江水,看明月是永恒的,是因為它們和人的壽命相比,要長久得多;對于壽命短暫的蜉蝣、螻蟻、落葉等來說,在它們的眼中,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和高山、江水、明月一樣永恒呢;再推,那些比蜉蝣、螻蟻、落葉等壽命更短的生物,在他們的眼中,蜉蝣、螻蟻、落葉不也是永恒的嗎?即使再推,那些比人更為恒久的高山、江水、明月相對于廣袤的宇宙而言,它們還是永恒的嗎?因此,蘇子便得出了一個結論:“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恒的,我們又何必感嘆那人生的苦短呢?勾連單元學習任務(閱讀P123-124)1.擬寫視頻腳本2.(1)寫景狀物的同時反映的審美傾向與審美傳統(tǒng)

杜牧、袁枚《赤壁》閱讀與鑒賞

(2)寫景抒情:借鑒本課所使用的藝術手法,以《我仿佛第一次走過

》為題,寫一個散文文段(200字)。

一、視頻腳本

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反說歷史,借“二喬”命運來代指東吳的命運,通過以小見大的手法,寫出了赤壁之戰(zhàn)對于東吳的重要性。赤壁杜牧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赤壁

袁枚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荻紛紛。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詩中的“秋渺渺”“荻紛紛”“烏鵲寒聲”等描寫內容可以推測出,詩人登臨赤壁的時候恰逢深秋時節(jié)。B.“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這兩句詩具體描寫了赤壁之戰(zhàn)時驚心動魄的場面,開篇即氣勢逼人。C.“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兩句表明,詩人站在擁劉貶曹的立場上,對火燒赤壁予以高度褒揚。D.袁枚作詩論詩崇尚“性靈”,而“性靈”的審美價值核心是彰顯獨特的個性,本詩體現了濃厚的個性色彩。15.尾聯所用的“吹簫客”和“烏鵲”兩個典故,分別出自哪篇傳世詩文?尾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案:14.B“具體描寫”并不準確。本聯屬于概述,是概述的當年赤壁大戰(zhàn)以及這次戰(zhàn)爭的意義。15.第一問:“吹簫客”出自蘇軾《赤壁賦》,“烏鵲”出自曹操《短歌行》。第二問:尾聯的意思是說,我這次來赤壁并沒有帶著吹簫的友人為伴,所以只能聽到安靜的夜里有烏鵲在凄涼啼鳴。表達了詩人的孤獨之感也暗含著得不到英明君子賞識、才華無法施展的失落抑郁。赤壁袁枚微風拂面仿佛百萬雄兵,那一年的這里決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漢朝的火德最終焚燒了敵軍,池塘中的蛟龍終于得到了騰云的機會。江水自然流淌,秋天顯得更加浩渺,漁燈照亮了一片片荻花。我來到這里并沒有與那些吹簫的人共度,而是在寒冷的夜晚靜靜地聆聽烏鵲的聲音。這首詩浸透了時間流逝的滄桑之感。前四句用藝術化的筆墨,刻畫了赤壁之戰(zhàn)時驚心動魄的場面。“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明確指出詩人慕名登臨的赤壁,就是當年曹操的百萬雄師被擊潰的地方?!皾h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兩句,詩人站在擁劉貶曹的立場上,對火燒赤壁予以高度褒揚。但是詩人描寫百萬大軍廝殺的場面之后,卻感嘆一切英雄和歷史都消逝了,都湮沒在山川當中,只剩下默默的東流水、漁船中昏暗的燈火和紛飛的荻花,詩人感慨往事消散如煙、時間流逝如夢。“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則表明心中陡生無限感慨,伴著秋日緩緩東流的“江水”和靜謐夜空中的“烏鵲寒聲”在靜靜地升騰。這首詩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傾注著鮮明的個人意識,袁枚作詩論詩崇尚“性靈”,而“性靈”的審美價值的核心是彰顯獨特的個性,即“有人無我,是傀儡也”,在詩歌中體現有“我”的境界是他創(chuàng)作的基本風格,此詩中的“我來不共吹簫客”正是體現了濃厚的個性色彩?!抖谈栊小返谒墓?jié)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潛《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睂嶋H上是說那些猶豫不決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詩人以烏鴉繞樹、“何枝可依”的情景來啟發(fā)他們,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擇枝而棲,趕緊到我這邊來。最后“周公”四句畫龍點睛,明明白白披肝瀝膽,希望人才都來歸順我曹操,點明了全詩的主旨。關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雖然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也不算低了,但我仍然不敢因為這個原因而驕傲。如果聽說賢人來了,即使我正在洗頭發(fā),我都要把頭發(fā)握起來;如果正在吃飯,我會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但即使我這樣做,我都擔心失掉天下的賢人。)”這話似也表達詩人心情。在蘇軾以后的中國文學史上,傳統(tǒng)文人不斷追慕蘇軾、崇拜蘇軾,成為一種有趣味且有意味的文化現象,而其中,“黃州赤壁“成為崇拜蘇軾現象的一個繞不開的節(jié)點。后蘇軾時代中國古代文人的“赤壁情結”又可以細化為赤壁風景禮贊、三國英雄崇拜、坡仙景仰三個具體情結,這些情結容納了寄情山水、建功立業(yè)、適時歸隱、全身而退、哀嘆英雄等儒道交織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在封建制度條件下不斷受到前代文化影響與思想因襲而成的“集體無意識”結晶。通假字補充“狼籍”即“狼藉”一詞多義補充:曾①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②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___________________③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④高曾之時,隙地未盡辟(《治平篇》):___________________⑤蕩胸生曾云(杜甫《望岳》):___________________曾:①竟,竟然②同“增”,增加③曾經④與自己隔著兩代的親屬⑤同“層”,重疊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天地間竟沒有一瞬間不發(fā)生變化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風景舊曾諳風景久已熟悉(諳ān:熟悉)高曾之時,隙地未盡辟高祖、曾祖的時候,空地還沒開墾完蕩胸生曾云升騰的層層云氣,使心胸搖蕩屬《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薄短一ㄔ从洝罚骸坝辛继锩莱厣V裰畬??!薄度龒{》:“屬引凄異?!薄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耙员鴮倜商?。”《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屬1、隸屬,歸屬。例子:《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2、親屬。例子:《史記·秦始皇本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類。例子:《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連接。例子:《三峽》:“屬引凄異?!?、委托,交付。例子:《史記·李斯列傳》:“以兵屬蒙恬?!?、聚集。例子:《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屬《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遍L沙、江夏、桂陽以東歸屬孫權《史記·秦始皇本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敝芪耐?、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的親屬日益疏遠《桃花源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三峽》:“屬引凄異。”叫聲不斷,聲音凄涼怪異(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史記·李斯列傳》:“以兵屬蒙恬?!卑驯桓督o蒙恬《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qí(六十歲曰耆)老而告之?!庇谑钦偌逯械睦先烁嬖V他們寫作素材積累【素材開發(fā)】

本文描繪了赤壁秋夜的優(yōu)美景色和月夜泛舟的閑逸興致,采用賦體傳統(tǒng)的主客問答的形式,抒發(fā)了自己對宇宙人生的見解,特別是對江水與明月變與不變的議論,表現了開朗的胸懷和達觀的態(tài)度,從羽化成仙的超然之樂到現實人生的苦悶,再到從清風明月中找到出路,表現出作者力求排遣心中苦悶、聽順自然的思想。【角度點撥】

本文的素材可以用在“自然與心靈”、“感悟自然山水靈韻”、“面對挫折”“悲觀與曠達”“感悟人生”“變與不變”等話題、命題或材料作文的寫作之中。【精彩運用】思辨議論型——(提示:辯證地議論分析,條清理析,深刻有力)《蘇軾與赤壁》赤壁,終究是古戰(zhàn)場,縱然沒有蘇軾;蘇軾,終究是一代文豪,縱然沒有赤壁。赤壁,從春秋無義戰(zhàn)的那個年代起,就開始感受宮闕萬間終成土的悲涼,在東風和西風交錯的時空中,赤壁緘默了一個又一個世紀。公元208年,曹操和劉備、孫權在此展開了激戰(zhàn),煙塵橫飛中赤壁記下了這次驚心動魄的三分天下的戰(zhàn)斗。幾百年之后,蘇軾抖落烏臺詩案的污水,頭頂明月振衣而來。那晚的月,不是秦時的月,不是關山的月,是赤壁之上的大江明月。疏星殘月的淺照中,亂石穿空的赤壁磯已黯然在朦朧的晚風中。蘇軾站在黃州凄離的晚風中,遠離了曾經的和風細雨,無羈無憂;遠離了官場翻云覆雨的詭計和陷阱,蘇軾的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與劫后的傷感。誠然,你的到來使赤壁更加地耀眼;在大江明月的赤壁之上,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從你口中吟詠而出。但天性作詩的人,每到一處總有驚天動地的詩句蓬勃而出,在定惠院,在杭州,在嶺南,在儋州,蘇軾用詩文一步一步鋪好了通向一代文豪的道路。所以我說,蘇軾和赤壁,在歷史上只是偶然的相遇,他們并沒有事先的約定,亦沒有必然的相逢,蘇軾之于赤壁,只是一個官場的天涯過客、偶留只爪的驚鴻,匆匆的一瞥,哪里會“復記東西”呢?月上西山頭,月光拉長了他徘徊不定的身影,拄杖徘徊已三更,沒有人知道,一場鳳凰涅盤一樣的重生即將開始,一場前無古人的文化突圍已凌然拉開了序幕,浩浩長卷的文學史冊將在此揭開最壯麗的一頁!《彎道超越》蘇東坡,豪氣沖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也曾面臨過彎道,從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后都欣賞的才子變成倒霉的貶往黃州的遷客。但黃州這個彎道,這個在眾人眼中的荒涼小鎮(zhèn),給蘇軾帶來人生的坦途。在黃州,他感到難言的孤獨,正是這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人生的浮華。他勇敢面對,開始尋找人世間的大美——山水,開始尋找人世間的大哲——先賢。所有這一切不順與苦難,反而使他徹底脫胎換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