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

2024年遼寧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模擬試卷

化學(八)

本試卷共14道題滿分50分時間共60分鐘

考生注意: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紙指定區(qū)域內(nèi)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C—120—16Ca—40Ba—137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0分)

(本部分包括10道小題,每小題1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1.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詩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燔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下列客觀事實對應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打開濃氨水試劑瓶,能聞到刺激性氣味——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向氣球內(nèi)吹氣,氣球體積變大一分子間間隔變大

C.室外的電線在冬天變短夏天變長——分子的體積在冬天變小,夏天變大

D.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過氧化氫比水多了一個氧原子

3.圖中是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鈉的中子數(shù)為11B.化學反應中,鈉原子易得電子

C.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gD.鈉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4.化學在生活中有重要價值,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地球上水儲量豐富,但淡水使用仍需節(jié)約

B.塑料是容易自然分解的高分子材料,不會形成污染

C.不吃霉變食物,因為食物霉變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有毒

D.尋找合適的催化劑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氫方法

5.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化學物質無處不在,但如果不正確使用或處理,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了解

一些基本的化學生活安全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列化學安全常識說法正確的是

A.啟用閑置的沼氣池前,應用燃著的蠟燭進行燈火試驗

B.人員被火勢圍困在高層建筑時應乘坐樓內(nèi)電梯迅速撤退

C.實驗室不能用鼻子直接去聞化學藥品的氣味,應該用手輕輕扇動,讓少量氣體飄入鼻孔

D.家中電器著火,應立即用水撲滅

6.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下列性質和用途說法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可以與油脂反應,生活中可以用來除油污

B.氫氣具有可燃性,故用來冶煉金屬

C.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所以可以用來作裝飾品

D.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7.健康的生活離不開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淀粉酶屬于糖類,可為人體提供能量,屬于主要能源

B可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癥

C.人體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可大量食用海帶來補充碘

D.向火腿腸中添加工業(yè)用鹽亞硝酸鈉,使其肉質鮮美

8.6.3g某有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則該化合物的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9.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意外的事故,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A.若不慎將實驗試劑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

B.若不慎將燒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誤食重金屬鹽,應立即服用大量豆?jié){或牛奶并及時就醫(yī)

D.若不慎將少量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10.溶液的配制在化學反應、生物實驗、醫(yī)療救治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是某同學配制KNO3溶

液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操作中不需要再補充其他器材

B.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增大物質的溶解度

C.加入更多的水,可以加快固體物質的溶解

D.其他操作均正確,①的操作會導致最終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

(本部分包括4道小題)

11.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化石能源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能源,但儲量有限,不可再生。隨著科技進步,全球能源結構也正在向多

元、清潔、低碳轉型,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內(nèi)的變化及預測趨勢如圖1所示。

OO.

.7_

OO.65_

6.6_

O55_

比S_

例O45_

.4_

OO.335_

6_

O225

6

01J5

6

005

O-5

18587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天然氣水合物將成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是由天然

氣與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具有籠狀結構的類冰狀結晶化合物,其主要分子結構見圖2,主要分

布于陸地永久凍土層或深達千米的海底??扇急哂腥紵蹈?、污染小、儲量大等特點。標準狀況下,

In?可燃冰可釋放出164m3天然氣和0.8m3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氣的2?5倍、煤的10倍。單位體積的

可燃冰燃燒放出的熱量遠遠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氣。雖然可燃冰有著誘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穩(wěn)定,

改變低溫高壓的條件就會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帶來的全球升溫高10?20倍,所以目前對可燃冰的開采仍

處于試驗階段。2017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連續(xù)海上開采可燃冰時間最長、產(chǎn)氣量最大的國家,將推

動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1)化石能源包括;

(2)可燃冰的形成條件是;

(3)從組成上,可燃冰屬于(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4)比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結構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5)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6)可燃冰被視為傳統(tǒng)能源的替代能源,其優(yōu)點是;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燃冰是一種理想的能源,沒有任何缺點

B.可燃冰的開采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

C.開采可燃冰時,甲烷泄漏會造成溫室效應

D.可燃冰就是固態(tài)甲烷

12.化學實驗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廢液,經(jīng)過無害化處理可有效防止水體污染。在一次實驗課上,

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完成了NaOH溶液和CaCOH%溶液的鑒別,并對廢液成分展開探究。

己知:室溫下,部分物質的溶解性表(“溶”表示物質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

于水)如下:

項目OHCFCO;

Na+溶溶溶

Ca2+微溶不

Ba2+溶溶不

Mg2+不溶微

[活動一]通過小組合作,同學們完成了如圖1所示的兩組小實驗。

圖1

(1)實驗中產(chǎn)生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o

(2)上述四個試管中有三個試管沒有明顯現(xiàn)象,只有(填物質名稱)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理由是

[活動二]小雪將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剩余物質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如圖2),充分攪拌、靜置,觀察

到杯內(nèi)上層是無色溶液,下層有白色沉淀。

溶液i*簿?

圖2

(3)由此可以確定:上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離子是。

小組同學對上層溶液中還可能含有的離子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上層溶液中還可能含有什么離子?

[猜想與假設]上層溶液中還可能含有OH、CO;,Ca2+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行實驗]

(4)請完善下面表格。

項目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有0H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獻

方案①溶液變紅

②有co;、無

溶液

②產(chǎn)生氣泡

②繼續(xù)滴加稀鹽酸Ca2+

①有C0;、無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

方案①_______;

②靜置,繼續(xù)滴加_______(指示劑除Ca2+

②________

外)

②有

[反思與評價]

(5)小明同學對方案一提出疑問,他的理由是o

(6)將燒杯內(nèi)物質過濾,濾渣回收,需向濾液中加入適量_______進行處理后再排放。

13.學過金屬后,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非常感興趣,決定自己動手探究一下金屬的其他

化學性質。

[金屬與水的反應]

(1)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操作: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酥溶液,然后把一塊綠豆大小的鈉放入水中。

實驗現(xiàn)象:鈉會浮在水面上,熔成閃亮的小球,迅速四處游動并發(fā)出嘶嘶響聲,反應后溶液顯紅色。

實驗結論:鈉會與水反應,且鈉的熔點較(選填“高”或“低”),生成的物質顯________(選

填“酸”或“堿”)性,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實驗反思:實驗室中鈉著火,(選填“能”或“不能”)用水來滅火。

(2)鐵與水的反應

實驗操作:小組同學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現(xiàn)象:肥皂液被吹起了氣泡,氣泡內(nèi)的氣體用燃著的火柴點燃時,發(fā)生了輕微的爆炸,硬質玻璃管內(nèi)

的固體呈黑色;

實驗結論:鐵粉會與水蒸氣反應,反應生成的黑色物質為;

實驗反思:實驗結束后,應先,再(兩空均選填“撤離導管”或“熄滅酒精燈”);

[金屬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①大部分金屬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此類反應屬于反應(填基本反應類

型)。

②鎂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的黑色固體,是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產(chǎn)生的,該黑色固體應該是,

寫出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o

③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時,(選填“能”或“不能”)用鎂條代替紅磷。

14.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aCC>3。興趣小組的同學針對家中的雞蛋殼開展

了以下探究活動。

[實驗一]蛋殼中的CaCC>3含量是多少?

查閱資料:Ba(OH)2是一種堿,化學性質與CalOH%相似;堿石灰是生石灰和燒堿的混合物。小組同學用

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稱取12.5g蛋殼樣品進行實驗。

ABCD

[實驗步驟]

①按圖連接好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裝入藥品,關閉K?,打開先通入一會兒空氣;

③關閉K1,打開K2和分液漏斗上方的玻璃塞,向蛋殼樣品中滴入過量的10%的稀鹽酸;

④關閉K?,打開K一再緩緩通入一會兒空氣,至裝置C中不再產(chǎn)生沉淀止;

⑤將裝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進行過濾、洗滌、烘干后稱量沉淀質量,經(jīng)測定,沉淀的質量為19.7g。

請回答:

(1)A裝置的作用是;

(2)步驟③中判斷滴入的稀鹽酸過量的現(xiàn)象是;

(3)如果沒有步驟④,則測定的CaCC>3含量會(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4)經(jīng)計算,蛋殼中的CaCC)3質量分數(shù)是。

[實驗二]雞蛋殼與醋酸的反應

小剛在家里不小心將食醋灑在雞蛋殼上,發(fā)現(xiàn)會產(chǎn)生大量氣泡。于是他和同學一起進行了實驗,探究雞蛋

殼與醋酸反應生成的氣體是什么。

查閱資料: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雜質不與醋酸反應,食醋由醋酸(化學式:CH3coOH)和水組成。

[實驗步驟]小組同學按照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

(5)CaCC>3與CH3coOH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是。通過詢問老師獲知,生成物中有一種物質叫醋酸

鈣[Ca(CH3c。。)21,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思維延伸]

(6)①根據(jù)實驗可推測出,食醋顯_______(選填“酸”或“堿”)性,生活中可以用來(寫出1

點即可)。

②碳酸鈣在物質類別上屬于(填物質類別)。

③雞蛋可以為身體補充豐富的(填營養(yǎng)物質)。

2024年遼寧省遼陽市新中考最后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

2024年遼寧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模擬試卷

化學(八)

本試卷共14道題滿分50分時間共60分鐘

考生注意:所有試題必須在答題紙指定區(qū)域內(nèi)作答,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對原子質量:C—120—16Ca—40Ba—137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0分)

(本部分包括10道小題,每小題1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1.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詩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墉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答案】C

【解析】

【詳解】A、埔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

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有新物質生成,涉及化學變化;

故選:Co

2.下列客觀事實對應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打開濃氨水的試劑瓶,能聞到刺激性氣味一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向氣球內(nèi)吹氣,氣球體積變大-分子間間隔變大

C.室外的電線在冬天變短夏天變長——分子的體積在冬天變小,夏天變大

D.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過氧化氫比水多了一個氧原子

【答案】A

【解析】

【詳解】A、能聞到刺激性氣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選項解釋正確;

B、向氣球內(nèi)吹氣,氣球體積變大,是因為氣體增大,體積變大,但由于氣球內(nèi)壓強增大,分子間間隔減

小,該選項解釋不正確;

C、電線在冬天變短夏天變長,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在冬天變小,夏天變大,該選項解釋不正確;

D、水和過氧化氫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一個過氧化氫分子比一個水分子多了一個氧原

子,該選項解釋不正確。

故選A?

3.圖中是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鈉的中子數(shù)為11B.化學反應中,鈉原子易得電子

C.鈉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2.99gD.鈉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答案】D

【解析】

【詳解】A、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最下方的數(shù)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

序數(shù)=原子的質子數(shù),相對原子質量u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則鈉的中子數(shù)約為23-11=12,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鈉為金屬元素,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而不是“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原子序數(shù)=原子的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則鈉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1,核外電子排布為2、8、1,原子的核

外電子層數(shù)=周期數(shù),則鈉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4.化學在生活中有重要價值,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地球上水儲量豐富,但淡水使用仍需節(jié)約

B.塑料是容易自然分解的高分子材料,不會形成污染

C.不吃霉變食物,因為食物霉變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有毒

D.尋找合適的催化劑光照使水分解是理想的制氫方法

【答案】B

【解析】

【詳解】A、地球上的水儲量是豐富的,但人類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僅占全球水量的0.3%,且分布不均

勻,淡水使用仍需節(jié)約,說法正確;

B、塑料化學性質穩(wěn)定,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對環(huán)境造成白色污染,說法錯誤;

C、不吃霉變食物,因為食物霉變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有毒,說法正確;

C、氫能源作為人類理想中的能源,大量使用還需解決合適的光照條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劑、運輸和儲存問

題,最經(jīng)濟最理想的獲得氫能源的循環(huán)體系中最重要的是光分解催化劑,說法正確;

故選:B?

5.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化學物質無處不在,但如果不正確使用或處理,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了解

一些基本的化學生活安全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列化學安全常識說法正確的是

A.啟用閑置的沼氣池前,應用燃著的蠟燭進行燈火試驗

B.人員被火勢圍困在高層建筑時應乘坐樓內(nèi)電梯迅速撤退

C.實驗室不能用鼻子直接去聞化學藥品的氣味,應該用手輕輕扇動,讓少量氣體飄入鼻孔

D.家中電器著火,應立即用水撲滅

【答案】C

【解析】

【詳解】A、沼氣中甲烷含量過高,則不能用燃著的蠟燭進行燈火試驗,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高層建筑著火時,不能乘坐電梯撤退,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在實驗室中聞氣體氣味時,不能直接聞,應用手扇動,使極少量氣體飄入鼻孔,該選項說法正確;

D、水能導電,家中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撲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6.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下列性質和用途說法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鈉可以與油脂反應,生活中可以用來除油污

B.氫氣具有可燃性,故用來冶煉金屬

C.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所以可以用來作裝飾品

D.氧氣能支持燃燒,可作燃料

【答案】A

【解析】

【詳解】A、氫氧化鈉可以與油脂反應,生活中可以用來除油污,性質和用途說法正確;

B、氫氣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氫氣具有還原性,可用來冶煉金屬,性質和用途說法不正確;

C、金剛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可用作鉆頭;金剛石具有無色透明正八面體結構,可用來作裝飾

品,性質和用途說法不正確;

D、氧氣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燒,本身不能用作燃料,性質和用途說法不正確;

故選:Ao

7.健康的生活離不開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淀粉酶屬于糖類,可為人體提供能量,屬于主要能源

B.可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癥

C.人體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可大量食用海帶來補充碘

D.向火腿腸中添加工業(yè)用鹽亞硝酸鈉,使其肉質鮮美

【答案】B

【解析】

【詳解】A、淀粉酶屬于蛋白質,可為人體提供能量,說法錯誤;

B、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鹽酸與小蘇打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可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

癥,說法正確;

C、人體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可適當食用海帶,而不是大量食用海帶,說法錯誤;

D、亞硝酸鈉有毒,不能為肉質鮮美而向火腿腸中添加工業(yè)用鹽亞硝酸鈉,說法錯誤;

故選:B?

8.6.3g某有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則該化合物的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及質量不變,所以可以判斷在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

122

和氫元素,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17.6gx—xl00%=4.8g,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為:10.8gx—

4418

xl00%=1.2g,所以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碳氫元素的總質量為:4.8g+1.2g=6.0g<6.3g,則在該物質中含有氧

元素,氧元素的質量為6.3g-6.0g=0.3g,故該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故選:C。

9.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意外的事故,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錯誤的是

A.若不慎將實驗試劑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

B.若不慎將燒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誤食重金屬鹽,應立即服用大量豆?jié){或牛奶并及時就醫(yī)

D.若不慎將少量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答案】A

【解析】

【詳解】A、若不慎將實驗試劑濺入眼睛,不能用手揉眼睛,應立即用水沖洗,該選項方法錯誤;

B、燒堿為氫氧化鈉的俗稱,具有腐蝕性,若不慎將燒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

酸溶液,該選項方法正確;

C、若不慎誤食重金屬鹽,應立即服用大量豆?jié){或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并及時就醫(yī),該選項方法正

確;

D、濃硫酸具有腐蝕性,若不慎將少量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酸

氫鈉溶液,該選項方法正確。

故選A?

10.溶液的配制在化學反應、生物實驗、醫(yī)療救治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圖是某同學配制KNO3溶

液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操作中不需要再補充其他器材

B.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增大物質的溶解度

C.加入更多的水,可以加快固體物質的溶解

D.其他操作均正確,①的操作會導致最終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

【答案】D

【解析】

【詳解】A、量取液體體積時需要用到膠頭滴管,實驗操作中還需要再補充其他器材,說法錯誤;

B、操作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攪拌,加快硝酸鉀溶解速率,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攪拌不能增大物質的溶解

度,說法錯誤;

C、加入更多的水,可以溶解更多的固體物質,不能加快固體物質的溶解,說法錯誤;

D、①的操作硝酸鉀和祛碼放反了,且用到游碼,硝酸鉀的質量=祛碼質量-游碼質量,稱量硝酸鉀的質量

偏小,其他操作均正確,①的操作會導致最終配制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偏小,說法正確;

故選:D。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

(本部分包括4道小題)

11.閱讀下面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化石能源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能源,但儲量有限,不可再生。隨著科技進步,全球能源結構也正在向多

元、清潔、低碳轉型,世界能源在近200年內(nèi)的變化及預測趨勢如圖1所示。

s

o.7

s65

o.6

s

55

o

s45

例o4

35

oo.3

s25

o2

s

o115

s

005

-

o5

18587

從圖1中可以看出,天然氣水合物將成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是由天然

氣與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具有籠狀結構的類冰狀結晶化合物,其主要分子結構見圖2,主要分

布于陸地永久凍土層或深達千米的海底。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污染小、儲量大等特點。標準狀況下,

In?可燃冰可釋放出164m3天然氣和0.8m3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氣的2?5倍、煤的10倍。單位體積的

可燃冰燃燒放出的熱量遠遠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氣。雖然可燃冰有著誘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穩(wěn)定,

改變低溫高壓的條件就會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帶來的全球升溫高10?20倍,所以目前對可燃冰的開采仍

處于試驗階段。2017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連續(xù)海上開采可燃冰時間最長、產(chǎn)氣量最大的國家,將推

動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1)化石能源包括;

(2)可燃冰的形成條件是;

(3)從組成上,可燃冰屬于(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4)比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結構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

(5)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6)可燃冰被視為傳統(tǒng)能源的替代能源,其優(yōu)點是;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0

A.可燃冰是一種理想的能源,沒有任何缺點

B.可燃冰的開采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

C.開采可燃冰時,甲烷泄漏會造成溫室效應

D.可燃冰就是固態(tài)甲烷

【答案】(1)煤、石油、天然氣

(2)低溫、高壓(3)混合物

點燃

(4)煤、石油(5)CH4+20,CO,+2H,0

(6)熱值高、污染小、儲量大(7)ABD

【解析】

【小問1詳解】

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

【小問2詳解】

根據(jù)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是由天然氣與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具有籠狀結構的類冰狀結

晶化合物,則可燃冰的形成條件是低溫、高壓;

【小問3詳解】

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從組成上,可燃冰屬于混合物;

【小問4詳解】

比較2000、2025和2050年能源結構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煤、石油;

小問5詳解】

占燃

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

【小問6詳解】

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污染小、儲量大等特點,因此可燃冰被視為傳統(tǒng)能源的替代能源;

【小問7詳解】

A、雖然可燃冰有著誘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穩(wěn)定,改變低溫高壓的條件就會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帶

來的全球升溫高10?20倍,所以目前對可燃冰的開采仍處于試驗階段,因此可燃冰并不是沒有任何缺

點,故A說法不正確;

B、目前對可燃冰的開采仍處于試驗階段,故B說法不正確;

C、可燃冰非常不穩(wěn)定,改變低溫高壓的條件就會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帶來的全球升溫高10?20倍,即開

采可燃冰時,甲烷泄漏會造成溫室效應,故C說法正確;

D、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故D說法不正確;

故選:ABDo

12.化學實驗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定量的廢液,經(jīng)過無害化處理可有效防止水體污染。在一次實驗課上,

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完成了NaOH溶液和Ca(OH)2溶液的鑒別,并對廢液成分展開探究。

己知:室溫下,部分物質的溶解性表(“溶”表示物質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

于水)如下:

項目OHcrco;

Na+溶溶溶

Ca2+微溶不

Ba2+溶溶不

Mg2+不溶微

[活動一]通過小組合作,同學們完成了如圖1所示的兩組小實驗。

圖1

(1)實驗中產(chǎn)生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

(2)上述四個試管中有三個試管沒有明顯現(xiàn)象,只有(填物質名稱)不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理由是

[活動二]小雪將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剩余物質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如圖2),充分攪拌、靜置,觀察

到杯內(nèi)上層是無色溶液,下層有白色沉淀。

無色

溶液白色

沉淀

圖2

(3)由此可以確定:上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離子是

小組同學對上層溶液中還可能含有的離子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上層溶液中還可能含有什么離子?

[猜想與假設]上層溶液中還可能含有OH、CO;、Ca”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行實驗]

(4)請完善下面表格。

項目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有0H-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st

方案①溶液變紅

②有;、無

溶液CO

②產(chǎn)生氣泡

②繼續(xù)滴加稀鹽酸Ca2+

①有;、無

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co

方案①_______;

②靜置,繼續(xù)滴加_______(指示劑除Ca2+

②_______

外)

②有0H

[反思與評價]

(5)小明同學對方案一提出疑問,他的理由是0

(6)將燒杯內(nèi)物質過濾,濾渣回收,需向濾液中加入適量______進行處理后再排放。

【答案】(1)Na2CO3+Ca(OH)2=CaCO34+2NaOH

(2)①.碳酸鈉和氫氧化鈉②.生成物中沒有氣體、沉淀或水

(3)H+##氫離子

(4)①.過量的氯化鈣或氯化鋼溶液②.氯化鎂溶液③.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④.有白色沉淀

產(chǎn)生

(5)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也會使無色酚醐溶液變紅,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氫氧根離子

(6)稀鹽酸(或稀硫酸)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中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a2CO3+Ca(OH)2=CaCO3U1+2NaOH。

【小問2詳解】

實驗中氫氧化鈣和稀鹽酸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鈉和碳酸鈉不

反應,因為生成物中沒有氣體、沉淀或水,這三組實驗均沒有明顯現(xiàn)象。

【小問3詳解】

將實驗后四支試管中的剩余物質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產(chǎn)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鈣,則上層溶液中一定

不含有氫離子,因為碳酸鈣會和酸反應,不能共存。

【小問4詳解】

由實驗結論有碳酸根離子、OH,無Ca2+推知,實驗可為:①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鈣

或氯化鋼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有碳酸根離子,無鈣離子,因為碳酸鈣是沉淀;②靜置,繼續(xù)滴加

氯化鎂溶液,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說明含氫氧根離子。

【小問5詳解】

小明同學對方案一提出疑問,因為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溶液也呈堿性,也會使無色酚麟溶液變紅,

故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氫氧根離子。

【小問6詳解】

由以上分析知,濾渣呈堿性,故需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或稀硫酸進行中和反應后再排放

13.學過金屬后,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非常感興趣,決定自己動手探究一下金屬的其他

化學性質。

[金屬與水的反應]

(1)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操作: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麟溶液,然后把一塊綠豆大小的鈉放入水中。

實驗現(xiàn)象:鈉會浮在水面上,熔成閃亮的小球,迅速四處游動并發(fā)出嘶嘶響聲,反應后溶液顯紅色。

實驗結論:鈉會與水反應,且鈉的熔點較(選填“高”或“低”),生成的物質顯________(選

填“酸”或“堿”)性,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實驗反思:實驗室中鈉著火,(選填“能”或“不能”)用水來滅火。

(2)鐵與水的反應

實驗操作:小組同學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現(xiàn)象:肥皂液被吹起了氣泡,氣泡內(nèi)的氣體用燃著的火柴點燃時,發(fā)生了輕微的爆炸,硬質玻璃管內(nèi)

的固體呈黑色;

實驗結論:鐵粉會與水蒸氣反應,反應生成的黑色物質為;

實驗反思:實驗結束后,應先,再(兩空均選填“撤離導管”或“熄滅酒精燈”);

[金屬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①大部分金屬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此類反應屬于反應(填基本反應類

型)。

②鎂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的黑色固體,是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產(chǎn)生的,該黑色固體應該是,

寫出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o

③在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時,(選填“能”或“不能”)用鎂條代替紅磷。

【答案】(1)①.低②.堿③.2Na+2H2(D=2NaOH+H2T④.不能

(2)①.四氧化三鐵##FesCU②.撤離導管③.熄滅酒精燈④.化合⑤.碳##C⑥.

點燃

2Mg+CO2^^C+2MgO?.不能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結論:反應過程中鈉熔成小球,說明鈉的熔點較低,且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最終溶液顯紅色,酚麟溶液遇堿變紅色,說明生成的物質顯堿性;

氫氧化鈉能使酚酰溶液變紅色,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

程式為:2Na+2H2()=2NaOH+H2T。

實驗反思:由于鈉能和水反應,則鈉著火時,不能用水滅火。

【小問2詳解】

實驗結論:四氧化三鐵為黑色,則鐵粉和水蒸氣反應生成的黑色物質為四氧化三鐵;

實驗反思:實驗結束后,為了防止肥皂液倒吸入試管中,使試管炸裂,則應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①大部分金屬和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該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②鎂和二氧化碳中含有鎂、碳、氧三種元素,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則該黑色固體應該為碳;

結合質量守恒定律可知,鎂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和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點燃

2Mg+CO2^^C+2MgO。

③由于鎂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則不能用鎂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4.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aCC>3。興趣小組的同學針對家中的雞蛋殼開展

了以下探究活動。

[實驗一]蛋殼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閱資料:Ba(OH)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