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搭石》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科目授課時間節(jié)次--年—月—日(星期——)第—節(jié)指導教師授課班級、授課課時授課題目(包括教材及章節(jié)名稱)5《搭石》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分析《搭石》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本章節(jié)選自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課文以我國農(nóng)村搭石的故事為背景,通過描寫搭石的過程和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教育學生懂得關愛他人,傳承美德。教學設計以課文內(nèi)容為主線,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情感。核心素養(yǎng)目標1.通過閱讀《搭石》,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提升文化自信。
2.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語言表達和審美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者分析1.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相關知識:學生在進入五年級之前,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能夠理解簡單的寓言故事,對生活中的美好情感有所感知。在語言表達方面,他們能夠使用基本的句子結構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
2.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學習風格:五年級學生對于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充滿好奇心,對文學作品中的情感體驗和人物形象有著較高的興趣。他們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夠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探討問題。學習風格上,部分學生可能更傾向于通過視覺和聽覺來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可能更擅長通過實踐操作來理解知識。
3.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學習《搭石》這篇課文時,學生可能會遇到以下困難:一是對課文中的某些詞匯和句式理解不夠深入,二是難以把握課文中的情感基調(diào),三是無法將課文中的道德教育內(nèi)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此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對課文中的傳統(tǒng)美德感到陌生,需要教師引導他們理解和認同這些價值觀。教學資源1.軟硬件資源:多媒體教學設備(投影儀、電腦)、實物教具(石頭模型、搭石工具)。
2.課程平臺:班級學習管理系統(tǒng)、在線教育資源平臺。
3.信息化資源:課文原文電子文檔、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
4.教學手段:情景模擬、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朗讀指導。教學過程1.導入(約5分鐘)
-激發(fā)興趣:教師講述一個關于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人”的意義。
-回顧舊知:提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遇到過需要幫助的人嗎?你們是如何幫助他們?”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關愛他人的故事或情境。
2.新課呈現(xiàn)(約20分鐘)
-講解新知: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搭石》課文,講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搭石的過程、人物形象和情感表達。
-舉例說明:結合課文內(nèi)容,舉例說明如何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手法等表現(xiàn)人物形象和情感。
-互動探究:分組討論,讓學生探討課文中的美好情感,以及這些情感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
3.鞏固練習(約20分鐘)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每組選取一個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場景,進行角色扮演,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關愛和幫助。
-教師指導: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表演,給予適時指導和幫助。
4.拓展延伸(約15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美好的情感需要我們傳遞?”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
-學生分享: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關愛他人的故事,增強學生對美好情感的體驗。
5.總結歸納(約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總結搭石過程中的美好情感,強調(diào)關愛他人的重要性。
-學生分享:學生分享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以及如何將所學應用于實際生活。
6.課后作業(yè)(約5分鐘)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撰寫一篇關于關愛他人的心得體會,字數(shù)不限。
-作業(yè)要求:作業(yè)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關愛他人的理解和感悟。教學資源拓展1.拓展資源:
-文學作品:《背影》、《最后一課》、《月光下的鳳棲梧》等描寫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可以用于豐富學生對美好情感的體驗和理解。
-傳統(tǒng)美德故事:收集關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故事,如孝敬父母、友愛鄰里、忠誠守信等,通過故事讓學生體會傳統(tǒng)美德的魅力。
-當代社會案例:收集一些當代社會中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關愛和幫助的真實案例,如公益活動、志愿者服務等,讓學生感受社會的正能量。
2.拓展建議:
-閱讀推薦: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相關文學作品和美德故事,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提升審美能力。
-實踐體驗: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愛他人,體驗助人為樂的快樂。
-交流分享:鼓勵學生在班級內(nèi)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實踐經(jīng)歷,通過交流促進彼此的成長。
-藝術創(chuàng)作:指導學生通過繪畫、寫作、攝影等形式表達對美好情感的理解,如創(chuàng)作描繪人與人之間關愛互助的畫作或短文。
-家庭作業(yè):布置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家庭作業(yè),如讓學生與家人一起完成一次家庭公益活動,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并撰寫心得體會。
-課堂討論:在課堂上開展關于關愛他人的主題討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
-角色扮演:設計一些模擬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體驗不同情感,學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關愛他人。
-課外閱讀:推薦一些關于人際關系、情感培養(yǎng)的書籍,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提升自我認知。
-視頻觀看:選擇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或短片,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對美好情感的向往。課后作業(yè)1.閱讀課文《搭石》,選擇其中一個你認為最感人的片段,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個片段,并解釋為什么這個片段讓你感動。
答案示例:課文中的“他站在石頭上,腳下的石頭微微顫動,像是在和他打招呼?!边@個片段讓我感動,因為它展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無言的關愛和默契。盡管沒有言語交流,但通過這一細節(jié),我們可以感受到搭石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作一個關于搭石的故事,要求故事中包含至少兩個人物,并描述他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幫助、共同克服困難的。
答案示例:在村莊的一個角落,小明的父親和小麗的母親都是搭石工。一天,小明的父親因為生病不能工作,小麗的母親主動提出幫助他搭橋。兩人在寒風中努力工作,最終完成了任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度過困難。
3.從課文《搭石》中找出至少三個修辭手法或描寫手法,并分析這些手法是如何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的。
答案示例:課文中的“石頭上仿佛長滿了青苔,濕漉漉的,滑不留腳。”使用了比喻手法,將石頭與青苔、濕漉漉的形容詞相結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石頭的滑膩,增強了讀者對環(huán)境的感知。另外,“他們默默地走著,好像是一群熟悉的旅人。”使用了擬人手法,將搭石人賦予了人的特質,使讀者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
4.設計一個以“搭石”為主題的漫畫,要求漫畫中包含搭石的過程,并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答案示例:(此處省略漫畫內(nèi)容,以文字描述代替)漫畫中,左邊是兩個搭石人正在努力工作,右邊是一個孩子在旁邊看著,臉上露出敬佩的表情。畫面的下方有一行小字:“團結就是力量,關愛在心間。”這幅漫畫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了搭石過程中的團結和關愛。
5.以“假如我是搭石”為題,寫一篇短文,表達你對搭石的感悟。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搭石,我愿意承載著行人的重量,靜靜地躺在河岸邊。雖然我的存在無聲無息,但我能感受到行人走過時的溫暖。我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梁,連接著彼此的心。在我的身上,承載著無數(shù)的故事,見證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信任。我愿意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線,讓關愛永遠流淌在每個人的心中。教學評價與反饋1.課堂表現(xiàn):
-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高,積極舉手發(fā)言,對于提出的問題能夠認真思考并給出自己的見解。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能夠集中注意力,表情投入,對課文中的美好情感有了初步的理解。
2.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與組員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觀點。
-各小組在展示討論成果時,表達清晰,邏輯性強,能夠準確地傳達小組的觀點和發(fā)現(xiàn)。
3.隨堂測試:
-隨堂測試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和簡答題,旨在檢測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
-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有較好的掌握,但對于一些較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理解還有待提高。
4.學生作品評價:
-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時,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用文字、繪畫等形式表達對關愛他人的理解和感悟。
-學生作品反映出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以及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5.教師評價與反饋:
-針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教師給予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xù)保持高度的熱情和參與度。
-對于小組討論成果展示,教師提出了具體的改進建議,如提高討論的深度,加強組內(nèi)分工與合作。
-隨堂測試后,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和不足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教師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給予了個性化的反饋,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給出了針對性的評價和建議。
-教師通過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yè),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會提供額外的輔導和幫助。
-教師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注漿施工合同范本
- 金屬氧化物-貴金屬納米酶基自驗證型化學傳感器的構建
- 企業(yè)女性員工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小組工作研究
- 科技助力下的家庭教育對精神健康的促進作用研究
- 鎳族鉗形配合物催化烯烴加氫機理的理論研究
- 排闥宗陽方對冠心病氣虛痰瘀證患者炎癥因子影響的臨床研究
- 乳礦物鹽骨骼成長粉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基于生成擴散技術的離線強化學習方法研究
- 瓦楞紙板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面向保護需求的分布式光伏與配電系統(tǒng)參數(shù)辨識研究
- 2025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進度表
- 2025年四川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新建污水處理廠工程EPC總承包投標方案(技術標)
-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生物試題(有答案)
- 本人報廢車輛委托書
- 雙減政策與五項管理解讀
- 2025年道德與法治小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過橋資金操作流程
- 貨物學 課件1.2貨物的特性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024版研究生教材課件全集2章
- 2024年公路水運工程施工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安全生產(chǎn)考核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