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_第1頁
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_第2頁
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_第3頁
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_第4頁
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1膀胱肉瘤樣癌診斷及治療【摘要】目的提高對膀胱肉瘤樣癌的認識和診治水平。

方法分析2例膀胱肉瘤樣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結合文獻進行討論。

2例患者均有肉眼血尿或伴有膀胱刺激癥,膀胱鏡檢查為實體瘤,表面有壞死組織;病理表現(xiàn),腫瘤主要由移行上皮癌細胞和惡性間葉細胞(梭形或多形性細胞)組成,之間可見移行過渡;免疫組化CK(+)、CEA(+)、SMA(+)。

結果2例Ⅰ期治療均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常規(guī)膀胱灌注,1例術后5個月死于腫瘤復發(fā)及多處轉移;1例半年后復發(fā)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

結論膀胱肉瘤樣癌是一種高度惡性、預后差的腫瘤。

確診需依賴病理和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早期診斷和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關鍵詞】膀胱腫瘤肉瘤樣癌診斷治療膀胱肉瘤樣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檢索國內文獻罕有報道[1[2[。

2002年-2006年我院共收治2例,術前均誤診為膀胱移行細胞癌。

為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對本病的認識,現(xiàn)結合文獻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例1,男,76歲。

因排尿不暢、夜尿增多2年,伴間歇2性無痛性肉眼血尿2月,于2002年9月19日入院。

患者自訴排尿費力,尿線變細,夜尿次數(shù)3-4次。

2月前出現(xiàn)無痛性肉眼血尿。

體檢:

生命體征無異常,直腸指檢前列腺Ⅱ度腫大,中央溝變平,未觸及結節(jié)。

B超檢查顯示前列腺大小為6.0cm5.1cm4.9cm,膀胱三角區(qū)有一直徑4cm腫物;CT檢查顯示膀胱實性占位,直徑4.2cm,膀胱壁欠光滑,周圍未見腫大淋巴結。

尿常規(guī)紅細胞[,白細胞1-2/HP,PSA6g/L。

IVU檢查雙腎功能正常,雙腎無積水,膀胱占位性改變。

行膀胱鏡檢查見前列腺三葉增生,膀胱三角區(qū)偏右側見一菜花樣腫物,直徑約4cm,表面有壞死組織,右側輸尿管開口被瘤體遮擋看不清,左側開口無異常。

病理活檢報告為膀胱移行細胞癌Ⅱ級。

遂在硬膜外麻下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前列腺中葉切除。

術后病理報告為膀胱肉瘤樣癌,高度惡性;前列腺增生。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示CK(+),SMA(+)。

術后行卡介苗灌注治療,卡介苗60mg+NS50mL,每周1次共6次,后每兩周1次共4次。

患者家屬拒絕進一步治療,隨訪5個月患者死于局部復發(fā)及多處轉移。

例2,女,84歲。

尿頻、尿急3個月,于2005年12月16日入院。

查體:

一般情況好,尿常規(guī)紅細胞([),白細胞3-4/HP,蛋白(+)。

IVU示膀胱右后側壁6cm5.5cm充盈缺損,邊界欠光滑,雙腎功能良好。

B超、CT提示膀胱癌。

尿脫落細胞學檢查3次,2次查見腫瘤細胞。

膀胱鏡檢查示膀3胱底部偏右側,有一直徑約6cm的腫塊,表面有壞死,雙側輸尿管開口正常。

病理活檢報告為膀胱移行細胞癌。

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

術后病理診斷:

膀胱肉瘤樣癌侵及淺肌層。

免疫組化染色:

CK(+),CEA(+),SMA(+)。

術后每周1次米托恩醌10mg+NS50mL膀胱灌注,6次后每2周1次,共10次。

隨訪:

3個月時復查泌尿系B超見膀胱底部局部膀胱壁增厚,6個月患者再度出現(xiàn)尿頻、尿急癥狀。

B超檢查見膀胱腫瘤復發(fā)直徑約7cm。

于2006年5月11日行膀胱部分切除術,術中見腫瘤位于膀胱底部原手術疤痕的下緣,術后病理為膀胱肉瘤樣癌侵及淺肌層。

術后每周1次絲裂霉素20mg膀胱內灌注化療,6次后每2周1次,共10次,隨訪至今健在。

2討論肉瘤樣癌是一種少見類型的癌,可以發(fā)生在全身許多部位,但以呼吸道、消化道最為常見,發(fā)生于膀胱的迄今文獻報道不足200例,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

發(fā)病率不足膀胱惡性腫瘤的0.3%。

膀胱肉瘤樣癌多發(fā)生于60歲以上的老人,男女發(fā)病比例約為3∶2,血尿、尿痛及尿路感染為最常見的癥狀[3[8[。

膀胱肉瘤樣癌多為單發(fā),無明顯好發(fā)部位。

超聲及CT檢查表現(xiàn)為質地不均的實性腫塊,病灶在CT平掃和增強后表現(xiàn)為低密度。

膀胱鏡下大多是息肉狀、外生性或蕈狀、乳頭狀或帶蒂狀生長,與其他膀胱腫瘤難于鑒別。

腫4瘤表面凹凸不平,多見有壞死及炎性滲出物。

本組2例均呈息肉狀,臨床表現(xiàn)為肉眼血尿或伴尿頻、尿急,與文獻報告相似。

大體標本:

可呈巨大結節(jié)狀或息肉狀,腫瘤直徑多為2-12cm,質較脆,切面灰白或呈灰白暗黃色,其間有灶性出血壞死[6,8[。

鏡下:

主要由梭形細胞組成,像肉瘤。

除梭形細胞肉瘤樣區(qū)域外,有明顯的惡性上皮性成分,可與肉瘤樣成分混合存在。

如仔細觀察可見他們之間有移行狀態(tài)存在,因此實際上他們是肉瘤樣低分化癌。

超微結構顯示,肉瘤區(qū)有不同數(shù)量的梭形細胞具有橋粒和張力微絲等上皮特征。

用角化蛋白質克隆抗體作免疫組化染色,可見肉瘤區(qū)呈灶性陽性或單個細胞漿內染色,說明肉瘤成分中的梭形細胞含有上皮型中間微絲,提示肉瘤成分是癌細胞間葉化生演變而來[9[。

膀胱肉瘤樣癌的診斷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組化染色對診斷肉瘤樣癌有重要價值,表現(xiàn)為CK、CEA、肌紅蛋白表達陽性反應[10[。

由于該腫瘤上皮成分常位于腫瘤表面,肉瘤成分位于腫瘤的深部[11[,加之腫瘤表面有壞死組織,活檢時應在腫瘤基底部盡可能深部組織取材,以提高診斷準確性。

本組2例術前病理活檢均誤診為移行細胞癌,說明掌握取材深度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提示膀胱鏡檢查時發(fā)現(xiàn)巨大實體瘤且表面有滲出壞死者,需多點深處取材,可減少誤診。

肉瘤樣癌與癌肉瘤不易區(qū)別,二者從病理學上可加5以鑒別,但對治療沒有太大的指導意義。

一般認為肉瘤樣癌起源于上皮組織,免疫組化染色見肉瘤成分仍表達上皮組織標記,形態(tài)學上在癌與肉瘤成分間存在有移行區(qū)。

癌肉瘤的組織成分表達間葉組織標志物平滑肌特異性肌動蛋白、肌動蛋白、骨連接蛋白等,而上皮組織標志物CK及EMA等表達陰性,癌細胞成分也不表達間葉組織標記物,同時形態(tài)學上癌肉瘤兩種成分不存在明顯的過渡移行區(qū)。

此外,當肉瘤樣癌僅表現(xiàn)為單一梭形細胞或多形性細胞,而上皮表型為陰性時,應與其他惡性腫瘤相鑒別。

本組2例,在形態(tài)學上癌和肉瘤樣成分存在明顯過渡移行區(qū),免疫組化標記腫瘤癌成分同時表達CK、CEA、SMA,故診斷為膀胱肉瘤樣癌。

本病組織分化低,惡性程度高,發(fā)展迅速,預后極差,手術切除是治療膀胱肉瘤樣癌的首選方法。

但由于膀胱肉瘤樣癌常有肌層浸潤或淋巴結轉移,并可累及輸尿管和腎盂,出現(xiàn)遠隔血運轉移,臨床上往往難以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常采用經尿道腫瘤電切、膀胱部分切除、放療及化療等,預后較差[3[5,12[13[。

LLLLL[BLLtLLL等報道幾乎沒有長期存活病例,平均生存期10個月[10[。

本組2例由于術前診為移行細胞癌,Ⅰ期處理均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加膀胱內局部灌注化療,其中1例術前未發(fā)現(xiàn)轉移病灶,腫塊邊界清楚、活動,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中未發(fā)現(xiàn)腫瘤有肌層6浸潤,術后半年內死于腫瘤復發(fā)和遠處轉移,說明腫瘤易早期發(fā)生血行轉移;另1例隨訪半年復發(fā),改行部分膀胱切除,至今健在。

由于肉瘤成分常于尿路肌層下浸潤性生長,經尿道電切并不能清除所有腫瘤組織,膀胱內局部灌注化療可能也達不到有效治療濃度。

因此盡可能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患者條件允許可行根治性膀胱切除,配合放療和(或)化療可提高遠期療效。

由于患者多年齡較大體質差,加之臨床很難與常見膀胱腫瘤相鑒別,術前不能確診,盲目行過大的手術并不一定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提高生存質量。

改善預后的關鍵是提高對膀胱肉瘤樣癌的認識和診斷水平,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處理。

【參考文獻】\[1\[聶明,季天佑,何順祥,等.膀胱肉瘤樣癌1例\[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2,17(2):65.\[2\[隋戰(zhàn)勝,孫喜國.膀胱肉瘤樣癌1例\[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2,17(9):476.\[3\[IkLgLmiH,IwLsLkiH,OhjimiY,LtLL.SLLcLmLtLidcLLciLLmLLfthLuLiLLLybLLddLL:LcLiLicLLLthLLLgicLLdimmuLLhistLchLmicLLLLLLysisLf14LLtiLLts\[J\[.HumPLthLL,2000,31:332[340.7\[4\[TLLLLbLLkR,BLLmjLusCE,dLBLtiLPC,LtLL.SLLcLmLtLidcLLciLLmLLfthLuLiLLLybLLddLL.CLiLicLLLthLLLgicLLLLysisLf18cLsLswithimmuLLhistLchLmicLLLLdLLLctLLLmicLLscLLicfiLdiLgs\[J\[.AmJSuLgPLthLL,1994,18:241[249.\[5\[LLLLL[BLLtLLLA,RLthLLbLLgHJ.CLLciLLsLLcLmLLLdsLLcLmLtLidcLLciLLmLLfthLbLLddLL:CLiLicLLLthLLLgicstudyLf41cLsLs\[J\[.JULLL,1998,159:1497[1503.\[6\[JLLLsEC,YLuLgRH.MyxLidLLdscLLLLsiLgsLLcLmLtLidtLLLsitiLLLLcLLLcLLciLLmLLfthLuLiLLLybLLddLL:LCLiLicLLLthLLLgicLLdimmuLLhistLchLmicLLstudyLf25cLsL\[J\[.MLdPLthLL,1997,10:908[916.\[7\[YLuLgRH,WickMR,MiLLsSE.SLLcLmLtLidcLLciLLmLLfthLuLiLLLybLLddLL.AcLiLicLLLthLLLgicLLLLysisLf12cLsLsLLdLLviLwLfthLLitLLLtuLL\[J\[.AmJCLiLPLthLL,1988,90:653[661.8\[8\[PLLLLtL,ChLubLLtP,HLssLLLD,LtLL.PLiLLLyhLtLLLLLgLuscLLciLLsLLcLmL(mLtLLLLsticcLLciLLmL)LfthLuLiLLLybLLddLL:LcLiLicLLLthLLLgic,immuLLhistLchLmicLL,LLduLtLLstLuctuLLLLLLLysisLfLightcLsLsLLdLLLviLwLfthLLitLLLtuLL\[J\[.CLLcLL,1998,82:1535[1549.\[9\[LLLLL[BLLtLLLA,PLcLLLiA,RLthLLbLLgHJ,LtLL.CLLciLLsLLcLmLLLdsLLcLmLtLidcLLciLLmLLfthLbLLddLL:cLiLicLLLthLLLicLLstudyLf41cLsLs\[J\[.JULLL,1998,159:1497[1503.\[10\[夏同禮.現(xiàn)代泌尿病理學\[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95[299.\[11\[RLsiLJ著,回允中譯.阿克曼外科病理學(AckLLLLL[sSuLgicLPLthLLLgy)\[M\[.第8版,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208.\[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